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0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07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 一、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本章教学难点: 本章教学难点:
1、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等合影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人民自卫队
一、全国解放区战争的胜利发展
1.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 年 月底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 大别山 陈粟大军挺进苏鲁豫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皖,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共对各民主党派采取 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毛泽东与民主党派人士在一起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 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 机缘, 机缘,客观上一时造成了他在全国 的第三党地位, 的第三党地位,使他中间许多领导 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 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企图 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 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 三条道路。 三条道路。”----周恩来 周恩来
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大纲》, 年 月颁布 中国土地大纲》 月颁布《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2.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1948年秋 亿解放区农民分 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分 年秋 得土地, 得土地,农民踊跃参军保卫 胜利果实。 胜利果实。

武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课件.

武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课件.
1947年,时年43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示意图
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
孟良崮
延安
西 安
刘 太岳兵团 邓 大 军 豫 皖 苏 大 别 山
华东解放军
豫陕鄂
武汉
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制定“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
三 军 配 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
陈谢大军挺进豫西
视频:挺进大别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两 翼 牵 制
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
华东野战军进攻胶东
中央的战略意图是: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 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超过敌军,就“以主 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迫使敌人 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攻防形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及其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到国民党走向溃败 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历 史必然性,认识到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 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视频:重庆谈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四)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1.中国共产党做好两手准备 一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 一是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2.国民党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收关内,控制 华东、华北,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所以, 它计划先在关内大打,而后在关外大打。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为什么要答应并亲自到重庆谈判?
A、可以响应全国人民呼吁和平民主的呼声,尽 力争取和平,制止内战。
B、可以表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政治 上取得主动权。
C、可以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团结和教育当时对国民党尚报有希望的人民。
重庆谈判(1945年8月)
左起:张治中、毛泽东、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
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美国帮国民党运兵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蒋介石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 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 ,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 上的讲话。引自程思远:《政坛回忆》,广西 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58页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 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 之体系” 。
(2)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也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 (3)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而在这方
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 (4)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革命的正义的性
质,必然要获得人民的拥护。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全面内战前,我们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西藏和平解放
新疆各族民众庆 祝和平解放
海南岛全岛解放
从1946年7月内战爆发到1949年12月战争结束, 人民解放战争历时三年半,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807万人,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 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 与国民党当局谈判。
王若飞 周恩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7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抗战胜利 后的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 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



1、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愿望。经过多年 战争,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创伤,建设新中国。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 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 有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局面。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该积 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 利的。 3、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 究竟是真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 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即使和平不能实 现,我们也可以通过谈判延缓全国内战的爆发,使解放区 军民争得更多时间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合 作,共同向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了有 力的斗争,成为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 地支持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及原因

各民主党派前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 的政党,正如周恩来所说,“其组织成份 又常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包含到 进步分子”,“而其中政治倾向又从君主 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因此, 它们前进的过程不能不是同自身内部的某 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且逐步克服这些错 误倾向的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相继公开宣告, 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明 确地站到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这是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南下挺进大别山的部队在渡河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了由 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2月,杨家沟 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 利的行动纲领。
十二月会议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 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毛 泽东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 的任务》的报告。分析了当 时形势,总结了人民解放战 争经验,提出了十大军事原 则,阐明了人民解放转入战 略进攻后的作战方针,以及 土改、整党、经济工作、统 一战线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 周恩来作了人民解放军18个 月以来所取得的胜利的总结。 十二月会议为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 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一系列 政策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青化砭战役中,彭德怀与指战员在一起
粟裕在指挥孟良崮战役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
解放战争第二年形势的重大变化
国民党 总兵力 430万 正规军 200万
共产党
373万 15长,大部分兵力 机动性 用于防守,机动兵力减少 士气 士气低落,充满失败情绪
个重大的挫折,同时宣告了所谓“第三条道路”的 彻底破产。
张 澜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5日至19日在香港举行一届三中全会。沈钧儒、章 伯钧、周新民、朱蕴山、柳亚子、邓初民、何公敢、刘王立明、 李伯球、冯素陶等29人出席了会议,民盟南方总支部、西南总支 部、上海市支部、重庆市支部、云南省支部、港九支部及马来亚 支部的代表12人列席会议。沈钧儒、章伯钧主持这次全会。会议 明确宣告,民盟“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指 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民 盟必须站在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统 治集团、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驱逐美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人 民的民主而奋斗。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立场。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公开表示承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地位。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立场。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国民党的反动政权陷入众叛亲离、彻底孤立的境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解放军的 战略进攻
内线作战 林彪、罗荣桓率军解放东北
彭德怀、贺龙率军收复延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起草《以 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 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 介石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
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
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3.美国支持国民党 的内战政策
抗战 胜利 后美 国援 助国 民党 的各 种军 事装 备
美国帮国民党运兵
窃贼和他的老板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5 日,中共中央 在对时局的宣 言中明确提出 “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 号。
视频:重庆谈判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 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 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 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的代表38人。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 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 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 动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协议。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战 争 的 第 二 阶 段
1946年11月至1947年 2月的四个月作战, 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 场、晋冀鲁豫战场、 晋察冀战场及东北战 场歼灭国民党军队4l 万余人;国民党军队 占领解放区城市87座, 人民解放军收复和新 解放的城市也是87座。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经过土地制度改革,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 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 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翻身农民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知识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知识讲稿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
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 军
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
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 富
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
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由
·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
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
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
即 “ 五·二○”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
正式形成。
·
10、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
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
阶级的联盟。
·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
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第19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945年8月25 日中共中央在对时 局的宣言中提出 “和平、民主、团 结”的口号,阐明 中共中央争取和平 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的方针。并为争取 和平建国早日实现 做出努力。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ຫໍສະໝຸດ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 判是抗日战 争结束后中 国政治舞台 上举世瞩目 的头号事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飞赴重庆
“挥手之间”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强大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客观原因:国民党的军队主力军在大后方
牵制因素:大后方人民反对内战
牵制因素:国民党内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国际影响:苏、美、英等国际力量不希望中国
马上发生内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1月10日 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 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 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 的协议》、《和平建国 纲领》、《关于军事问 题的协议》、《关于国 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和 《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 协议》等五项协议。中 国共产党决心严格履行 政协协议。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国共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两种命 运、两个前 途的决定胜 负的斗争, 构成了解放 战争时期的 基本内容。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 卫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 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 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 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 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 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 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 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 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1992年版,第62、63页。
[1] [2]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第63页、第63-64页、 第64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中国共产党履行政协协议的措施
第一,整编军队。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 指示指出:“我党即将参加政府”,[1] “各党派亦将到解放区进行各种社 会活动,以至参加解放区政权,我们的军队即将整编为正式国军及地方保 安队、自卫队等。在整编后的军队中,政治委员、党的支部、党务委员会 等即将取消,党将停止对于军队的直接指导,不再向军队发出直接的指令, 我党与军队的关系,将依照国民党与其军队的关系。”[2] “我党所创立的 军队,在今天只有采取这种形式才能取得合法地位,被国内各党派及各国 政府所承认而保存起来,并且换得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与国家的民主化, 换得国民党军队脱离国民党所有,个人私有与派系所有。因此,这种退让 是适合全国人民利益的,它丝毫也不改变我们军队作为人民军队的本质, 相反要更进一步改造全国军队,使之逐步民主化,最后变成人民的军 队。”[3]
“我们解放区有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两百万民 兵,这个力量,任何人也不敢小视。我们党在国内政治生 活中所处的地位,已经不是1927年时候的情况了,也不 是1937年时候的情况了。国民党从来不肯承认共产党的 平等地位,现在也只好承认了。我们解放区的工作,已经 影响到全中国、全世界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8页。)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 党早已确立的战略目标。抗战胜利前后的国际国
内形势对中国人民实现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
的战略目标是有利的。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中国在这一次有成为独立、自由、民主、 统一、富强的中国之可能性,为近百年来、五四 以来、有党以来所仅有”。[1] “一个强大的中国 共产党,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 国际人民的援助”,“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 没有过的。” [2]
中国 近现代史纲要
制作者:北京大学 冯雅新
北京高教学会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5年10月20日《中央关于过渡时 期的形势和任务的指示》:“目前开始 的六个月左右期间,是为抗日阶段转变 至和平建设阶段的过渡期间。”[1]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6年1月10日,毛泽东签发的 《停战通告》
“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 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 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 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 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113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