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
蔬菜试验大纲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与之相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的一门科学。
是以蔬菜作物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其生长发育规律为主要内容,把了解并掌握土壤、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原理,利用现代化的生物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协调蔬菜、土壤、气象三者的关系,努力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作为主要任务,以获得高产优质、无污染的蔬菜产品为最终目的。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三、通过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蔬菜的三种分类方法,识别蔬菜种子;了解蔬菜种子质量的涵义,掌握蔬菜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子叶与真叶的形态特征识别主要的蔬菜幼苗;熟悉大白菜的结球方式与叶球类型;熟悉主要蔬菜的无性繁殖器官,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学会因地制宜设计蔬菜作物栽培方案。
三、教学实验项目实验名称学时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蔬菜分类与种类的识别2让学生按各种跟分类方法对蔬菜进行识别辨认分别按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和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对蔬菜进行分类,观察和描述各种蔬菜的形态特征,熟记常规蔬菜的亲缘关系、栽培特点及食用器官。
整地、作畦等基本操作技能训练2学会基本的整地操作要领和要求了解不同蔬菜种类对畦的规格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学会整地和作畦的基本要领。
秋季主要蔬菜的播种和管理技术2在整地基础上学会各种播种方法以及主要蔬菜的日常管理学习秋季主要蔬菜,如大白菜、萝卜、菠菜、洋葱、大蒜、莴苣、芹菜等的播种和日常管理技术,掌握以上蔬菜各时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蔬菜种子形态识别 2 认识主要蔬菜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识别各类蔬菜种子,如十字花科蔬菜种子、茄果类蔬菜种子和瓜类蔬菜种子等。
蔬菜种子处理技术 2 掌握种子处理方法,苗床制作,发芽率测定学习蔬菜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催芽)、育苗设施选择、播种及苗床管理等技术。
茄果类蔬菜开花结果习性和植株调整2学会茄果类蔬菜的植株调整和日常管理了解有限生长类型和无限生长类型的番茄花序着生的特点。
农牧民蔬菜种植培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共36课时)
1、学员报到
2、开学典礼
3、学习掌握湿棚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4、学习塑料大棚高产早熟中草技术
5、现场观摩
6、掌握蔬菜载培技术
第二部分(共36课时)
1、掌握温室常见病虫害的知识
2、掌握温室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3、学习大棚蔬菜防治技术
4、现场观摩
5、学习萝卜栽培技术
6、掌握韭菜栽培技术
第三部分(共36课时)
1、学习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2、学习掌握辣子高效栽培技术
3、学习掌握白菜栽培技术
4、学习大棚西红柿栽培技术
5、学习掌握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6、喜温性蔬菜深冬上市成产重要环节
第四部分(共108课时)
结业典礼
农牧民蔬菜种植培训课程计划
进度
上午(4课时)
下午(4课时)
第14天
学习掌握辣子栽培技术
第15天
学习掌握白菜栽培技术
第16天
学习大棚西红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培技术
第17天
学习掌握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第18天
喜温性蔬菜深冬上市成产重要环节
教师
第1天
学员报到
第2天
开学典礼
第3天
学习掌握湿棚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第4天
学习塑料大棚高产早熟中草技术
第5天
现场观摩
第6天
掌握蔬菜载培技术
第7天
掌握温室常见病虫害的知识
第8天
掌握温室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第9天
学习大棚蔬菜防治技术
第10天
现场观摩
第11天
学习萝卜栽培技术
第12天
掌握韭黄栽培技术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蔬菜栽培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和发育规律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以实现蔬菜优质高产均衡供应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同时也是蔬菜学的主干模块课程之一。
作为蔬菜育种及设施蔬菜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使园艺专业学生了解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实用栽培技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蔬菜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蔬菜栽培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蔬菜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同时联系山东省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蔬菜的生产管理,为将来从事蔬菜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掌握蔬菜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蔬菜基地规划设计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掌握主要蔬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品种选用、生产方式、生产季节及其主要栽培技术等,掌握我国北方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技术的特点和重点,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应用型的专业型人才,为从事蔬菜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蔬菜的概念,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2、熟悉山东省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3、了解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教学设计建议】首先讲授蔬菜的概念及生产意义、蔬菜生产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然后结合蔬菜生产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等讲授山东蔬菜的产业现状及特点,最后讲述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讲授内容】1.蔬菜的概念,蔬菜生产的意义;2.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3.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4.山东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5.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作物生产类专业学生了解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实用栽培技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其主要任务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是蔬菜学的主干模块课程之一,也是进行蔬菜育种及设施蔬菜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
三、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学完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有关基础课程的同学选修,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蔬菜栽培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蔬菜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蔬菜栽培学总论》(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程智慧主编,科技出版社。
2、《蔬菜栽培学》,刘世琦主编,金盾出版社。
3、《蔬菜栽培学》,张振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概述教学内容:一、蔬菜的概念,蔬菜生产的意义二、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三、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四、四川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五、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蔬菜的概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蔬菜的种类与分类一、蔬菜的种类二、蔬菜的分类方法三、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第二节蔬菜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调控技术一、温度二、光照三、水分四、土壤营养五、气体第三节蔬菜种子与育苗一、种子的涵义与品质检验二、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三、保护地育苗技术四、露地育苗技术五、无土育苗:意义和特点、育苗设施、培养基质、营养液六、嫁接技术:意义和原理、瓜类蔬菜嫁接技术、茄果类蔬菜嫁接技术。
七、定植教学要求:掌握蔬菜种子品质检验;保护地育苗技术;蔬菜嫁接原理与技术;了解蔬菜生长发育对温光环境的要求及调控第三章茄果类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茄果类蔬菜的种类二、茄果类蔬菜的共性第二节番茄一、起源与历史二、品种资源:分类、主栽品种。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园艺专业本科学时数:20学时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依据2000级本科园艺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践中有关问题。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园艺栽培事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手解决实践相关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蔬菜栽培学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蔬菜栽培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蔬菜栽培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并能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和室内的各项分析,并有针对性组织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实验为基础型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内容提要1蔬菜种子的形态学识别2通过观察使同学们具有从形态上识别蔬菜种子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其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
识别蔬菜种子所属的科、属、种。
2蔬菜种子检验方法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蔬菜种子质量(纯度、净度、发芽力、发芽势等)的检验方法。
3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方法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种子消毒和促进蔬菜早熟增产的种子处理方法。
4播种前床土、纸袋、塑料钵准备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播种前床土配制的原则。
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简介蔬菜栽培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蔬菜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蔬菜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栽培技术。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农业技术管理水平。
4.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1)蔬菜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2)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蔬菜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2. 蔬菜栽培技术(1)蔬菜种植前的准备工作(2)蔬菜播种与育苗技术(3)蔬菜田间管理技术(4)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5)蔬菜采收与保鲜技术3. 蔬菜栽培模式及高效栽培技术(1)蔬菜栽培模式(2)蔬菜高效栽培技术(3)蔬菜轮作与间作技术4. 蔬菜病虫害防治(1)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2)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3)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5. 蔬菜生产管理与营销(1)蔬菜生产管理(2)蔬菜市场调查与预测(3)蔬菜营销策略四、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总学时:32学时2. 实践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1)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8学时)(2)蔬菜栽培技术(16学时)(3)蔬菜病虫害防治(4学时)(4)蔬菜生产管理与营销(4学时)五、实践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了解蔬菜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际生产场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讲座与讨论法: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拓宽学生知识面。
六、实践教学考核1.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40%)+实验报告(30%)+期末考核(30%)2.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讨论参与等。
蔬菜栽培各论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各论教学大纲蔬菜栽培各论教学大纲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蔬菜的种植与栽培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蔬菜栽培教学大纲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对于蔬菜栽培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的分类、生长环境要求、生长周期以及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对不同种类的蔬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二、蔬菜栽培的实践技术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实践技术。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栽培的土壤准备、育苗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蔬菜的栽培过程,掌握各项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蔬菜生长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提高蔬菜栽培的产量和质量。
三、蔬菜栽培的市场与管理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三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市场与管理。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市场的需求与供应、蔬菜销售渠道的选择与管理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了解蔬菜市场的运作机制,为将来的蔬菜栽培实践提供指导。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以及如何进行蔬菜的市场推广,提高蔬菜的竞争力。
四、蔬菜栽培的可持续发展蔬菜栽培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这部分内容包括蔬菜栽培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了解蔬菜栽培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方式,保护环境资源。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蔬菜栽培的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蔬菜栽培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实践技术、市场与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蔬菜栽培的理论与实践技能,为将来的蔬菜栽培实践和相关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蔬菜无土栽培学教学大纲

《蔬菜无土栽培学》教学大纲学时:27学时学分:1.5学分理论学时:21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适用专业:园艺(03级以后)大纲执笔人:魏珉大纲审定人:王秀峰一、说明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无土栽培是一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
蔬菜无土栽培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系统学习和掌握无土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本课程为园艺专业的学生开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宽专业视野,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满足现实生产中无土栽培迅猛发展对人员和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宽口径培养人才的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顺应了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蔬菜无土栽培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坚持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②要尽可能反映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生产发展态势;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无土栽培基本原理和主要蔬菜作物的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授课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力求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学生在选修该课程之前,最好先修完《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等基础课程。
3. 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是根据最新出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作为园艺专业蔬菜方向培养模块中的必选课和其它培养模块的任选课设置,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掌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适应国内外无土栽培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21学时)第一章、无土栽培概述(2学时)无土栽培的概念;发展史;世界各国无土栽培发展状况;无土栽培的优缺点及主要应用领域;无土栽培中的高新技术配合;无土栽培评价。
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的优势、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难点是国内外无土栽培发展及特点比较。
建议教学方法:结合实验一,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无土栽培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增加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314151【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课程学时】16【适用专业】园艺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蔬菜栽培学实验是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识别主要种类蔬菜及种子;2、掌握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品质鉴定及种子处理措施;3、了解葱蒜类鳞茎的结构及形成过程,熟悉葱蒜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4、掌握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和使用方法;5、掌握果菜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习性及各种类、品种的合适植株调整技术;6、掌握籽芽菜、苗菜的无土生产方法。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以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对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还应与蔬菜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蔬菜分类与种类识别【目的】认识主要蔬菜种类,掌握蔬菜三种分类法的特点。
【要求】明确各种蔬菜在植物学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熟悉它们的食用器官。
【内容及步骤】1.蔬菜实物观察识别及观看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的生长状况、形态特征,重点观察食用器官,明确各种蔬菜的分类依据。
2.根据各种蔬菜的特征,明确其“植物学分类”、“食用器官分类”的归属,并指出是否属于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变态花器等。
3.分析、讨论各种蔬菜,明确其“农业生物学分类”的归属。
【方法】观察蔬菜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彩色图片。
实物识别可在田间进行,部分不常见的种类从市场购买,如:紫叶甘蓝、结球生菜、香椿芽、紫背天葵、苋菜、石刁柏、欧芹、心里美萝卜、樱桃萝卜、樱桃番茄、彩色辣椒、百合、茼蒿、牛蒡、菊芋、防风、草石蚕、佛手瓜等。
实验二、蔬菜种子识别及品质鉴定【目的】认识区别主要蔬菜作物的种子;掌握蔬菜种子品质鉴定的方法。
【要求】掌握蔬菜播种材料的分类;了解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特点;认识主要蔬菜作物种子;掌握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等概念及各项目测定方法。
【内容及步骤】1.蔬菜种子的形态特征观察及识别(种子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气味等)。
各种蔬菜干种子: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菜、芥菜、胡萝卜、芹菜、芫荽、茴香、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葫芦、冬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南瓜、菜豆、豇豆、豌豆、蚕豆、刀豆、扁豆、韭菜、大葱、洋葱、莴笋、茼蒿、菠菜、甜菜、苋菜、香椿、蕹菜、落葵、豆薯等。
2.区别蔬菜种子的新陈:主要从种子的色泽、气味方面区别新陈种子。
新种子:外表色泽鲜艳,有光泽,内部洁白,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香味;陈种子:外表灰暗无光,内部颜色变深,无味或具有霉味。
比较菜豆、韭菜、辣椒、黄瓜等种子的新陈。
3.蔬菜种子质量鉴定A、种子纯度B、饱满度:任意选择十种蔬菜种子,用电子天平称取其1000粒种子重量,即为千粒重。
C、发芽率、发芽势:以黄瓜、萝卜种子在培养皿中作发芽实验,每份种子100粒,每种种子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室温和30℃的温箱中,7天统计其发芽种子数,计算其发芽率和发芽势。
两人一组。
D、生活力测定:取用温水浸泡后(3~4h)的菜豆种子50粒,剥去种皮后浸泡于0.2%胭脂红溶液,在30℃下,3-4h后冲洗种子3~4遍,观察种子的着色情况并计算有生活力的种子数。
【方法】教师讲解后进行形态结构观察及识别;种子饱满度和生活力测定在实验室课堂中完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在实验课后学生继续观察统计,一周后清洗、归还培养皿等用具,并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三、蔬菜种子播前处理【目的】掌握蔬菜种子消毒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浸种催芽处理的基本方法。
【要求】了解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处理措施的内容和技术要点。
掌握种子消毒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浸种催芽处理的基本方法。
【内容及步骤】1、种子的药剂消毒处理A、每5人一组,每组取黄瓜(或菜豆或番茄)种子400粒,分成4份;B、将4份种子分别放于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30min,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0.1﹪多菌灵浸种20~30min;C、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再进行浸种处理。
不同作物的浸种时间各异。
2、温汤浸种处理每组取黄瓜(或菜豆或番茄)种子若干,然后将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浸泡10min,一定要不停地搅拌,直至温度下降到30℃时停止。
之后,在室温(20~30℃)下进行继续浸种,不同作物的浸种时间各异。
浸种时应注意:①用水反复轻搓洗种子,以除去种子表面的黏着物,加速种子吸水和萌动,应5~8h换一次水。
②浸种水量一般为种子量的5~6倍。
③选用搪瓷或玻璃等洁净的器皿较好,不宜用金属和塑料容器,以防有毒物质对种子产生危害。
④浸种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种子内含物外渗。
3、催芽处理将第1和2步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将浸种后要催芽的种子先甩干或摊干,使种子表面的水膜散失,以保证催芽期间通气良好。
然后用洁净的湿纱布或毛巾等包好,或置于培养皿等洁净的容器中,再置于恒温箱中或温暖处催芽。
一般喜温蔬菜种子催芽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2℃。
催芽期间每天用25~30℃的清水淘洗种子1~2次,并将种子包内外翻动、松包,使包内种子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
4、发芽比较试验将未经浸种过的干种子与第3步同时放入浸湿纱布(或滤纸)的培养皿中,并做好标记,置于25~30℃培养箱中发芽,每天检查、淘洗1~2次,3d后每天分别记载发芽的种子数,并计算发芽率和发芽势。
【方法】学生将各处理后的种子与未处理种子作室内发芽试验,观察并记载相关数据,然后对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四、葱蒜类的发育形态与鳞茎的形成【目的】掌握葱蒜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要求】认识葱蒜类蔬菜的主要种类;了解葱蒜类的植物学特征、鳞茎的结构及形成过程;掌握葱蒜类各种蔬菜的繁殖方式;熟悉葱蒜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内容及步骤】1、认识葱蒜类蔬菜的主要种类及品种:大葱、紫皮大蒜、白皮大蒜、韭菜、红皮洋葱、白皮洋葱、分葱、藠头、苦藠、韭葱等。
2、观察葱蒜类蔬菜大蒜、大葱、韭菜等全植株的生长状态和叶结构;3、洋葱、大蒜“鳞茎”的发育形态观察A、洋葱“鳞茎”纵剖面及横切面观察:鳞片、鳞芽、茎盘、须根等;B、大蒜瓣纵剖面观察:保护叶、贮藏叶、发芽叶4、分葱、韭菜的分蘖与跳根特性观察。
5、各种葱蒜类蔬菜叶身的横切面形状观察6、通过观察,分析它们的植物学特征、鳞茎的发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方法】通过观察,绘出各种结构示意图,并阐述对栽培技术的要求。
实验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与应用【目的】掌握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和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要求】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作用;学会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及其在蔬菜生产上的使用方法。
【内容及步骤】1、药剂的配制A、2,4-D 准确称取2,4-D钠盐1g,溶于200ml的水中,搅拌,待药剂全部溶解后,倒入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1000ml定容。
配好后可倒入1000ml的试剂瓶中,即成为1000mg/L的2,4-D溶液。
贴上标签放在阴凉的避光处备用。
B、赤霉素准确称取结晶赤霉素20mg,用95%的乙醇1ml溶解,然后加水稀释至200ml,即成为100mg/L的赤霉素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放在冷凉的阴暗处备用。
C、乙烯利(2-氯乙基膦酸)目前国产的乙烯利多为40%的酸性溶液,易溶于水。
使用时根据所需要的体积和浓度,现配现用。
计算公式:NV=N1V1 N为已知的浓度,V是需要吸取的原液的体积,N1为需要配制的药液浓度,V1为需要配制的药液的体积。
2、生长调节剂的应用A、2,4-D应用蔬菜生产上2,4-D主要用于防止茄果类落花,处理浓度番茄以10~20mg/L为宜,茄子浓度30~40mg/L;处理方法是涂花或浸花,刚开放的花最好,尽量不要将药液洒在其它部位,否则易对植物产生药害。
B、乙烯利的应用(1)改变雌雄性用200mg/L的乙烯利,在黄瓜幼苗2~4片真叶时喷洒,可以大大提高雌花的比例。
(2)果实催熟选取番茄果实已充分长大但尚未转色的果实40个,其中20个用2000mg/L乙烯利浸果1分钟,然后取出、凉干,置于20~25℃的条件下;对照的20个果实用清水浸1分钟,其他条件相同,比较果实转红的天数。
【方法】将生长调节剂应用于茄果类、瓜类等蔬菜上,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六、茄果类结果习性与植株调整【目的】根据不同作物种类、不同品种的开花结果习性及不同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选择合适的植株调整方式。
【要求】首先要了解茄果类蔬菜的常规栽培技术,熟悉茄果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习性;了解各项植株调整措施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掌握植株调整的实际操作技术。
【内容及步骤】1、搭架支架的种类有单杆架、人字架、篱笆架等,也可用塑料绳吊架。
架材可选用竹竿、细木棍、树枝等。
2、绑蔓绑蔓用塑料绳,最好采用8字形绑蔓。
3、整枝A、番茄整枝方式整枝方式较多,以单干整枝和双干整枝应用较普遍。
●单干整枝只保留主干,将叶腋内生长的侧枝全部摘除。
对无限生长型品种小架栽培时,留3~4层果穗,中架栽培留4~5层果穗摘心,大架栽培可根据当地生长期的长短确定留果穗数,于拉秧前45~50d摘心。
摘心时应于顶部果穗上留2片叶●双干整枝除保留主枝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一个侧枝,该侧枝生长势强,很快与主枝并行发展,形成双干,其余侧枝全部除去。
B、辣椒整枝技术辣椒整枝技术比较简单,主要是剪掉一些内部拥挤和下部重叠的枝条。
对于干椒等品种可在生长后期进行摘心,防止无效果的产生。
整枝要选择在晴天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为害。
C、茄子整枝技术茄子的分枝为“双杈假轴分枝”,整枝的技术也比较简单,一般将“门茄”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门茄”上面的侧枝一般不整枝。
4、疏花疏果与保花保果A、番茄的疏花一般在每个花序上出现花蕾时就可进行,根据种植的品种、种植时期和土壤肥力的情况,摘除生长不良的花朵,选留生长健壮的花朵即可,选留的花朵在3~6朵范围内。
在此基础上疏掉发育不良的果实。
B、.保花保果●花期叶面喷肥生产中可利用1%的尿素,或0.1%的硼酸在花期进行叶面喷肥,可有效地防止落花落果,达到保花保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