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猪喘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猪喘气病症状及治疗

猪喘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猪喘气病症状及治疗猪喘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猪和幼猪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那么猪喘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猪喘气病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猪喘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猪和幼猪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那么猪喘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猪喘气病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猪喘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
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
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
发病猪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饲养期延长。
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四季均可发生。
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重。
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
猪场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多取急性经过,症状重,病死率高。
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
猪喘气病症状体温无多大变化,咳嗽次数逐渐增多,随着病的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严重的张口喘气,像拉风箱似的,有喘鸣音,此时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身体日渐消瘦,皮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病程式可持续2~3个月以上。
常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猪肺炎,这是促使喘气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母猪、怀孕和喂乳母猪,则容易发生急性型喘气病,病状与上述相似。
有少数病猪发病初期体温稍有升高,病程较短,约一周左右,常因衰竭和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猪喘气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的尖叶和心叶呈对称性、a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
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部下缘,出现淡红色或浅紫色呈“虾肉样”病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灰白色切面。
猪养殖中气喘病防治措施探讨

猪养殖中气喘病防治措施探讨猪养殖中气喘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对养猪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猪的死亡。
因此,在猪养殖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通过对气喘病的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介绍,探讨了猪养殖中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一、气喘病的病因和病理特点气喘病是一种由传染性嗜血杆菌引起的猪肺炎,其病原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粪便、尿液等传播。
气喘病猪只通常是在年龄为1~3个月时发生,成年猪少见。
气喘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泡和细支气管壁增厚,间质肿胀和肺泡内出现渗液。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肺部炎症和坏死,影响猪的呼吸功能。
二、气喘病的临床表现气喘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2.嗓音沙哑或吃力呻吟。
3.食欲减退或完全失去食欲。
4.体温升高。
5.精神萎靡、活动力减退。
三、气喘病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气喘病的猪只,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1.抗菌药物治疗在病毒学、细菌学和免疫学的理论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该依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同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说明。
2.支持治疗患有气喘病的猪只因身体状况比较虚弱,所以在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保证猪只的营养摄入。
3.预防措施防范气喘病的发生是关键,预防措施如下:①严格卫生控制。
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尿液和垃圾等,保持环境卫生。
②合理饲养方法。
注意饲料的质量和种类,保证充足的饲料和水分供应,防止猪只长期处于压力和营养不良的状态下。
③预防注射。
在猪只出生后1-2周,给猪只注射气喘病疫苗,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预防气喘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猪养殖中的气喘病,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于患有气喘病的猪只,要及时给予治疗,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日常养殖中要加强卫生控制,合理饲养,预防注射等措施,以避免气喘病的发生。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猪气喘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其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呼吸困难、喉部炎症、咳嗽和发热等。
该病主要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病原体通过吸入感染猪,造成免疫系统紊乱,最终导致呼吸系统感染。
本文将介绍猪气喘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诊断猪气喘病的诊断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临床表现猪气喘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和流涕。
当猪感染的病情恶化时,会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气喘和喉部炎症等症状。
2.病原体分离猪气喘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和细菌,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猪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猪流行性感冒病毒等。
将病原体从受感染的猪中分离出来可以确诊猪气喘病。
3.组织学检查猪气喘病对猪呼吸系统的影响非常严重,对呼吸道和肺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病情。
组织检查可包括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细胞学检查。
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用来确认肺炎的存在以及引起症状的原因。
组织细胞学检查则包括对氟氯西林荧光素染色体检查和细胞培养等检查。
4.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测患病猪的免疫系统反应来确诊猪气喘病。
这些检查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荧光等。
防治预防猪气喘病的最好方法是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良好的卫生状态。
以下是防止猪气喘病的具体措施:1.清除猪舍内的积尘和杂物。
2.保持充足的通风。
3.测定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这些值在适宜的范围内。
4.及时更换猪的饮水和饲料,确保这些物品的卫生质量。
5.及时治疗猪感染的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6.加强猪的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
7.精心选择、配种、生产。
8.猪舍消毒:每批离场后,消毒猪栏、饮水槽和消毒水槽等装备。
总结猪气喘病是一种常见和严重的猪病,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呼吸困难、喉部炎症、咳嗽和发热等。
该病的防治方法包括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卫生条件、加强猪的营养、及时治疗猪感染的疾病以及猪栏、饮水槽等装备的消毒。
猪农应该加强疾病防控意识,尽量避免猪病的发生。
猪气喘病诊治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选择
选用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理气 作用的中药,如麻黄、杏仁、
桔梗、枇杷叶等。
给药途径
中药可采用煎煮后灌服、拌料或制 作成丸剂等方式给药。
疗程与剂量
根据病情和体重合理调整中药的剂 量和疗程,确保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其他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通过免疫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 免疫力,降低气喘病的发病率。
减少应激
应激因素如气候变化、疫苗接种等可能导致猪气喘病的发作。减 少这些应激因素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
高猪的免疫力
合理饲喂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猪的健康状况和免疫 力。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兽医的建议,定期为猪接种疫苗 ,提高其免疫力。
避免混养
避免将来自不同地区的猪混养在一起,以减少疾 病的传播。
将健康猪与病猪进行隔离 ,以防止病原菌传播。
消毒措施
定期对猪舍、用具和运输 工具进行消毒,以消灭病 原菌。
人员管理
控制人员进出,避免携带 病原菌进入猪舍。
饲养管理
1 2
提高营养水平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感 染风险。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猪舍的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减少应激 。
3
观察病理变化
肺部出现病变,肺水肿,肺门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鉴定
通过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确定病原菌。
血清学检测
通过抗体检测,确定猪是否感染过气喘病。
鉴别诊断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
与猪流行性感冒、猪肺疫等其他呼吸道 疾病进行鉴别,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 化进行区分。
VS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其他疾 病进行鉴别,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进行区分。
猪气喘病防控要点

防止复发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
建立稳定的种猪群,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外源性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清理猪舍、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适宜温度湿度。
定期检查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处理。
06
案例分析和讨论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隔离患病猪只、接种疫苗等,成功地控制 了猪气喘病的爆发。
2023-11-11
猪气喘病防控要点
目 录
• 疾病概述 • 病原和病因 • 诊断和鉴别 • 预防和控制 • 治疗和康复 • 案例分析和讨论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猪气喘病是一种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 状。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监测计划
制定猪气喘病的监测计划,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抽样检测,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04
预防和控制
饲养管理
建立健康种猪群
从健康种猪群开始,严格 控制种猪引进,定期对种 猪进行检测,确保无病原 体感染。
定期消毒
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 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 剂杀死病原体。
合理通风
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空 气中的尘埃和有害气体, 降低感染概率。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时诊断疾病,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合理用药
选择有效的药物,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3
联合用药
在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05
治疗和康复
治疗措施
及时发现
01
对疑似患有猪气喘病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同时采取早期诊断
猪气喘病的预防与治疗

饲养管理
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避免拥挤 。
合理饲喂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猪只获得 足够的营养物质。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 适中,以提高猪的抵抗力。
03
猪气喘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
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实施严格的隔离、检疫和消毒措施,防 止病原菌的传入和传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某规模化养猪场通过加强饲养管 理、定期消毒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有效预防了猪气喘病的发生, 保持了猪群的健康状态。
案例二
某养猪户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 式,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 察和检疫,成功避免了猪气喘病 的传入。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猪场发现猪气喘病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病猪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使 用抗生素、止咳平喘药物等,同时改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了病情的扩散。
基因工程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基于基因重组的疫苗,以增强免疫原性 ,降低疫苗接种对猪只的副作用。
联合疫苗
研究开发多联或多价疫苗,以提高疫苗对多种病原的免疫保护效果 ,减少接种次数和成本。
新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针对猪气喘病的病原菌特性,研究开发出更高效、低毒的新型
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饲养管理不良、环境卫生差、气 候突变等应激因素可诱发该病的
发生和传播。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症状为咳嗽 和气喘,尤其在清晨 和傍晚气温较低时症 状加重。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猪气喘病,又称为猪咳,是由猪气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场和养猪场。
这种病症一旦爆发,不仅会造成猪只生长缓慢,还会引起重大经济损失。
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猪气喘病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猪气喘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症状包括:1. 咳嗽:猪气喘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咳嗽,有时还伴有喉咙痛。
2. 呼吸困难:患有气喘的猪只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3. 体温升高:患有气喘的猪只常常会出现低热,体温在39-40°C之间。
4. 食欲减退:患有气喘的猪只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导致生长迟缓。
5. 分泌物增多:患有气喘的猪只常常会出现鼻涕增多、眼泪增多的症状。
以上症状并不一定都会出现在患有气喘的猪只身上,且有些症状还可能会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要确诊猪只是否患有气喘病,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鉴别。
二、猪气喘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观察:对疑似患有猪气喘病的猪只进行仔细的临床观察,包括观察其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以及观察鼻涕、眼泪等分泌物是否增多。
2. 病理检测:对疑似患有猪气喘病的猪只进行病理检测,包括口腔、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脏等部位的病理组织切片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3. 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猪只是否患有猪气喘病,包括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以上诊断方法需要由专业兽医进行,确诊猪只是否患有猪气喘病,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1.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猪气喘病的关键。
定期清理粪便、更换饮水和饲料,保持空气流通和通风,是有效预防猪气喘病的重要措施。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预防猪气喘病同样重要。
要确保猪只的合理饲料供给和充足饮水,避免过度饲养和饮水不洁。
治疗猪气喘病的有效措施

治疗猪气喘病的有效措施猪肺炎支原体是诱发猪气喘病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进入到猪体内,对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病猪表现咳嗽和气喘等症状,病难以根治,易出现继发感染,不利于生猪的正常生长。
所以,养殖场户应重视该病的防治。
1 流行特征春冬季比较寒冷,猪感染猪气喘病的概率较高,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还要增强通风换气的频率,避免因猪的养殖密度较高、圈舍空气不流通而增加该病的感染率。
猪气喘病有遗传的可能性,乳猪的发病率较高。
特别是断奶仔猪,成年猪呈隐性感染。
突然改变乳猪饲料、养殖环境等会出现应激反应,增加猪气喘病发生的几率。
该病的传染源是带菌猪和病猪,可经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呼吸道等方式传播,肺脏是主要的病变部位,病猪的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速度变慢,会导致延期出栏。
2 临床症状猪气喘病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由于猪隐性感染有显著病理变化,可经过X 线胸透、血清等方法,判定生猪是否感染猪气喘病。
育肥猪和老疫区猪感染多为慢性型,病发后体温无明显变化,主要表现特点为痉挛性咳嗽,病程较长为3~6个月。
怀胎母猪、哺乳仔猪感染急性型的几率较高,表现突发性、急性的特点,生猪病体温变化不明显,但有流鼻涕、呼吸困难等症状。
急性型病猪的死亡率非常高,存在继发感染的可能性,部分患病猪脑梗死亡,侥幸生存的猪会转变为慢性猪气喘病。
3 预防措施3.1 注重检疫工作养猪场要尽量采取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引进病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确需从外部引进猪种,则要严格遵循有关规定,确保每头猪都经过安全检疫,不可采取抽查方式,以完全保障引进生猪的健康。
3.2 加强饲料管理冬季比较寒冷,容易引发猪气喘病,养猪场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管控,确保猪舍通风良好。
依据养殖规模的大小设置一定的窗口,保障猪舍的通风顺畅。
同时,需要注重饲养工作,对饲料进行合理管理,防止出现发霉变质现象,要注重饲料的营养全价均衡,以满足生猪的生长需求,防止饲料质量较差对生猪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变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气喘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猪气喘病发病率高,遍布全球,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根除,受感染猪生长发育迟缓,逐渐变成僵猪,饲料报酬低,育肥饲养期延长,造成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促进猪的健康生长,提高养猪效益,应抓好多方环节,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严防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猪气喘病;病因;防治猪气喘病也称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菌因无细胞壁,故形态多样,呈球形、杆状、环状、点状和两极状。
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用常用消毒剂均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猪只调运范围增大,传播越来越广,对养猪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随着养猪业的兴起,本病迅猛蔓延,第一次高峰是1957~1962年,全国共发病425.07万头,年均发病70.85万头,死亡153.84万.头,年均死亡25 64万头。
第二次高峰是1977~1979年,全国共发病418.6万头,年均发病139.53万头,死亡84万头,年均死亡28万头。
在我县该病呈零星散发流行,但无统计资料,首次有资料记载始于1987年,从外地引进汉普夏种公猪、种母猪各一头发病,经医治无效于7~10d死亡。
后经定点抽样调查分析,此病占猪疫病总数的2.7%,发病率为0.06%,致死率为75%,且流行地区日渐扩大,才引起了对本病的重视视。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为多见。
只发生在猪身上,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中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病猪及隐性带菌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原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时间很长,症状消失之后一年内仍可排菌。
一般首次发病的猪场几乎是从外地引进猪源带入隐眭病猪,混入健康猪群而引起本病的暴发。
此外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也可促进本病发生,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加严重。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蓬勃发展,猪气喘病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1.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目前仔猪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5~45日龄的断奶期仔猪,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此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比其他时段都高,而成年猪呈隐性感染居多。
2.规模养殖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增大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猪只及种猪的异地调动频繁,一些隐性感染猪不能被及时准确识别出,造成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加之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使该病大面积流行。
3.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本病虽四季均发,但冬春季节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经常门窗紧闭,忽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
一旦发生此病,猪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引发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加大防治难度。
二、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1~16d,最短3~5d,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
病初食欲正常,短声咳嗽,随后咳嗽次数逐渐增多,在喂食、夜间、清晨和剧烈运动后,咳嗽尤为显著,时常发生短声连咳。
随着病态的发展,呼吸困难剧增,每分钟可达50~60次,甚至可达100次以上。
腹式呼吸明显,呼吸快而浅,到后期呼吸慢而深,有的流浆液性鼻液,口吐白沫,精神很差,食欲减少,皮毛粗乱,身体消瘦,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升高。
症状严重者黏膜发绀,张口喘气,最后窒息而死。
根据病的经过可分急性、慢性和隐性3个类型。
急性型:此型少见,多发生在仔猪、怀孕期和哺乳母猪,发病突然,头下垂,喜单独躲在一边,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120次以上。
口鼻流沫,发出哮喘声,呈犬坐姿势与腹式呼吸,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偶尔发生痉孪性咳嗽,死亡率高,病程为7~10d。
慢性型:可以由急性转为,也有开始发病就为慢性经过。
病猪每当清晨、晚间运动及进食时,发生咳嗽,初为单咳,严重的呈现痉挛性咳嗽,咳嗽时头下垂,伸颈拱背,直到咳出分泌物为止,病程稍长就出现喘气,呈腹式呼吸,呼吸时特别出力。
喘气剧烈时食欲不正常,病程可拖2~3个月,甚至有半年以上,死亡率不高,但生长停滞。
隐性型:不表现任何症状,偶见个别猪咳嗽,生长发育正常,剖检时有肺炎病灶。
此型在老疫区的病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常作为平行和垂直传播的隐性传染源,是影响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病变本病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呼吸器官及其淋巴结,呈水肿或气肿,严重的在心叶、尖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下缘呈熟肉样病变。
初期病变有绿豆样大小的黄色结节,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明显,气管内充满灰白色带气泡的液体。
随着病程进展,原先病变为灰白或灰黄色,硬度也增加,外观似胰腺样,故称为“胰变”或“虾肉样变”。
全肺膨大,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显著肿大,呈灰白色,髓样肿胀,切面稍外翻。
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四、诊断没有混合感染的病猪,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咳嗽、喘气、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一般为慢性经过。
另外,使用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暂时消退,以后有可能复发。
食欲随病情的改变时轻时重,排粪排尿正常。
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x光射线诊断,可发现病猪肺部的内侧以及心膈区呈现不规则的云絮状渗出性阴影,密度中等,边缘模糊。
也可采用血清学诊断,如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法和琼脂扩散试验等。
在没有实验室确诊的情况下,经常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特别是流行初期仅出现个别病例时,应注意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应激综合征及肺丝虫病等相区别。
1.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
但区别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剖检可见肺弥漫性急性出血性坏死,尤其是膈叶背侧,严重的可引起胸膜炎和胸膜粘连,与猪气喘病相区别。
2.与猪流感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
但区别在于:猪流感的病原为猪流感病毒,病猪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黏稠的黏液,肺有下陷的深紫色区,可与猪气喘病相区别。
3.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
但区别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为有囊膜的核糖核酸病毒。
病猪呈多病灶性至弥漫性肺炎,呼吸困难的猪只有的出现耳朵发绀,胸部淋巴结水肿、增大,呈褐色,同时母猪可出现死胎、流产和木乃伊胎儿,与猪气喘病不同。
4.与猪应激综合征的鉴别猪应激综合征虽然也有呼吸急促、张口呼吸、气喘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但同时还表现为肌肉苍白、松软或有渗出,与猪气喘病不同。
5.与猪肺丝虫的鉴别猪肺丝虫病也可以引起咳嗽、并在剖检时也偶见肺炎病变,但仔细检查可发现虫体,而且病变多位于肺脏膈叶的后端,粪便检查可发现虫卵。
该病猪用左咪唑治疗时,隔lmin左右,即能出现痉挛性咳嗽,咳嗽后吐出来的粘液中有肺丝虫,剖检病猪在支气管内有肺丝虫。
五、防治措施根除本病,除积极做好疫苗免疫外,必须从猪群清除病猪和隐眭带菌猪,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保温防寒、降温防暑,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猪群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
1.加强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仔猪7日龄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首免,15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同时做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的常规免疫,以免出现混合感染。
2.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喂养,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力。
全方位封闭猪场,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入,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3.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
原则上不从外地引入猪源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但为了更新血统和品种改良的需要,必须从外地引进猪时,一定要从无病地区引进,引入时要严格隔离观察,防止猪气喘病及其他传染病传人,确认无疾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同时,推广人工授精配种,尽量避免种公猪与种母猪直接接触而引发感染。
4.对发病的猪群,应采取“早期诊断,严密隔离,长期观察,更新猪群,消除疫源”的办法。
一旦发现征兆,立即采取对病猪分群的办法,对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将没有种用价值的母猪、仔猪分群,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进行治疗,促其康复,尽陕肥育出售。
5.药物预防可在每饲料中加入300g的土霉素粉定期饲喂,连用2周。
6.治疗一般在早期用药效果比较好(1)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为40mg,肌肉注射,5d为1疗程(2)卡那霉素+猪喘平,每天每千克体重为8万单位,肌肉注射,5d为1疗程。
(3)氟苯尼考,每天每千克体重30nlg,肌肉注射,5d为1疗程。
(4)长效头孢,每天每千克体重0.1ml,肌肉注射,5d为1疗程。
本病现呈零星散发和小区域流行,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
为严防本病,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人。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开展检疫净化,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定期驱虫及消毒,多管齐下增强猪体抗病力,建立健康猪群。
参考文献[1]中国动物疫病志,科学出版社,1993.1[2]云南省麻栗坡县畜禽疫病志,1990.3[3]生猪防疫与疾病防治技术手册,中国畜牧兽医出版社,2009.6[4]猪病防控与猪病防治鉴别诊疗新技术规范及疑难问题解答,中国农业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