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精编版
中医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之后,在遭受外力的作用下,或因慢性劳损,或闪挫跌仆扭伤,或风寒湿外邪侵袭,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血管或脊椎等组织,导致腰痛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近年来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占90%以上的人在其一生中曾患过腰痛,在这些腰痛病人中有半数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我国成年人逾十亿,可想而知,每天有多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受病痛的折磨。
从临床资料的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日趋年轻化,长期坐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脑桌前久不离位者是该病发生最多的人群。
随着现代化办公设施的快速发展和运用,那些脑力劳动者、白领一族把上班工作时间几乎完全固定在办公桌、电脑前的座椅上,按动键盘、滑动鼠标、拨打手机成为每天主要的活动内容。
他们再也不像以前楼上楼下传达指示,骑车或步行东奔西走联系工作。
这样看似轻松了自己,其实,由于长期坐着不动,给腰椎、腰部肌肉、韧带、软组织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使腰部长期负重,日积月累形成慢性损伤,如再遇外伤或遭受风寒湿邪的外袭,内外合因致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了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腰腿痛也就伴随着发生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分为急慢性两种。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明显诱发因素,如局部受寒凉侵袭、搬重物扭伤、腰部活动时用力不当等。
发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后,腰背强直,痉急痛剧,不能站立,呈端坐位,稍动痛即加重,直立时腰椎挺直,或有侧弯,腰肌触痛,腰椎不能仰俯及左右旋转,按之其痛向下肢放射,腰痛轻者牵扯下肢隐隐作痛,腰痛重者每于活动或咳嗽、喷嚏、大声说笑、大小便时均可使疼痛瞬间加剧。
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大部分病人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根据急性腰突其疼痛部位集中在腰骶处的特点,腰骶部又属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故治疗常用助阳散寒、祛风逐湿、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法。
如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常见骨科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总的来看,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腰椎往往用于承载人体上身的重量,因此,一旦腰椎出现相关问题,则往往不利于患者行动能力的合理保障。
与此同时,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还有可能对患者脊柱周围的神经造成影响,继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
在治疗问题上,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医疗人员针对如何应用中医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展开了分析与探索。
在本文中,研究人员针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进行了介绍,希望帮助更多的患者解答疑惑。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总的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外力作用或人体腰椎退行性改变而引发的骨科疾病。
总的来看,由于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可出现腰椎纤维环破裂的问题,继而导致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基于此,患者血管、神经根、马尾神经以及脊髓往往可受到压迫,继而不利于其健康的合理保障。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患者往往伴有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以及肌力水平降低等表现,从而不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合理保障,继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将该病归纳为“痹证”和“腰痛”的范畴,相关资料显示,通过针灸治疗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临床症状的充分改善,对于患者健康具有积极价值。
二、针灸概述作为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针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总的来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通过针灸疗法的合理应用,医疗人员可以对患者经络与穴位进行合理刺激,从而有效实现患者抗病能力的提升,以便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合理缓解。
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一)针刺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常用的针刺疗法主要包括耳针与体针等两种。
其中,耳针常用的穴位包括骶椎、腰椎、神门以及坐骨等穴位。
在治疗期间,通过使用钢针对患者穴位进行中强度刺激,有利于实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在体针治疗期间,常用的穴位主要包括委中、殷门、阳陵泉、承扶、环跳、白环俞以及肾俞等。
(完整word版)2015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腰椎间盘突出的针灸治疗经验

腰椎间盘突出的针灸治疗经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出现腰背痛与下肢放射痛,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可免去患者开刀之苦。
一、正确诊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以辨病准确为前提,要充分利用中西结合的诊断方法,在传统中医诊察方法基础上需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如DR、CT、MRI、骨密度检查等检查手段以排除强直性脊柱炎、梨状肌综合征、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滑脱、腰椎压缩性骨折、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管狭窄、臀肌筋膜炎等疾病引起的腰腿痛,以免漏诊、误诊,给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感受风寒湿邪、筋骨劳损、跌仆闪挫等病史,中医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肝肾亏虚型等四种常见证型。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除了局部取肾俞、大肠俞、环跳、阿是穴,循经远端取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等穴外,一定要结合辨证取穴。
如气滞血瘀型加用三阴交、膈俞等穴,风寒湿痹型加用命门穴,肝肾亏虚型加用肝俞、肾俞、太溪等穴位。
三、擅用背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擅用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关元俞、小肠俞、上髎、次髎等背俞穴进行针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背俞穴与脊神经后支密切相关,针刺背俞穴后针感由脊神经后支传入脊髓,从而调节脏腑、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四、多种疗法综合施策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腰腿痛”的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筋脉痹阻,主要与督脉、膀胱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
虽然针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单用针灸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配合牵引、推拿按摩、中药内服、膏药外敷、理疗等多种疗法辅助治疗。
五、健康宣教腰椎间盘突出症属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pt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诊断,排除禁忌 症。
针灸治疗后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如保暖、避免剧烈运 动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针灸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和刺激参数,避免意外 情况的发生。
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04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估
短期疗效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况、治疗效果稳定性等。
长期疗效评估
病情反复情况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 患者病情可能出现反复,长期 疗效评估需关注患者病情反复
情况。
远期生活质量
长期疗效评估需对患者远期生活 质量进行评价,如患者是否能够 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是否 需要继续治疗等。
综合生活质量
长期疗效评估还需综合评价患者的 生活质量,如患者身体状况、心理 健康状况等。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估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案例分享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01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定义和症状
病程
患者为老年男性,患腰椎 间盘突出症已多年,病情 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 质量。
症状
腰部及双下肢疼痛明显, 行走困难,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
治疗方案
采用针灸治疗,取肾俞、 腰阳关、命门、患侧秩边 、环跳等穴位,每周3次 ,治疗2个月。
06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趋势和展
望
发展趋势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逐渐 增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针灸的综合治疗 ppt课件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6)特殊检查
①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 病人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 者抬高患侧下肢,至出现坐骨 神经痛为止。正常情况下,下 肢可抬高70~90°,在腰间盘 突出时,多明显低于此度数即 出现较重的坐骨神经痛,为直 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 方法同直腿抬高试验,待出现 坐骨神经痛后,略降低患肢被 抬高的角度至疼痛基本消失时 ,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出 现坐骨神经痛,则为阳性。
推拿治病,疗效好否与手法的熟练程度 密切相关。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是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手法成功&神经根减压标志
☺ 脊柱保护性畸形消失或明显改善 ☺ 棘旁压痛或下肢放射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 直腿抬高幅度提高10°或达到75°以上 ☺ 下肢腱反射重现或增强 ☺ 下肢坐骨神经痛显著缓解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1)腰椎生理前凸减小、平直或反向: 2)腰椎侧弯: 3)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间隙棘突旁。
如突出发生在腰4,5间隙,则在腰4,5棘 突间隙旁有深压痛。典型者,压痛向同侧 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散。
4)腰部活动受限: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5)神经系统检查:指坐骨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 动、反射的检查。
3、腰部活动受限 4、跛行 5、肌无力和肌萎缩 6、患肢感觉改变 7、大小便改变
症状
1、腰痛或放射性腿痛
这是本病的突出症状,发生率高达 95%以上。多数病人先有腰痛后有腿痛 ,部分病人腰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少数 病人只有腿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 腿痛具有下列特点。
(1)腿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射:又称根性 放射痛。
常站立售货员等。 6、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易发。 7、从女性的不同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针灸治疗

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在进行针灸治疗后,患 者应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如有任何不适或异 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进行针灸治疗 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药物 过敏史,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和治疗
避免在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进行针灸治疗:一 般在餐后1-2小时进行针灸治疗较为适宜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的针灸治疗
所在科室:针灸推拿科
-
1 针灸治疗的优势 2 针灸治疗的实施 3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的方法
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针灸能够调和气 血、舒缓疼痛、改善疗建议:在进行针灸治疗时,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如按时服 药、注意饮食等
避免频繁更换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患 者应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并坚持治 疗一段时间,避免频繁更换医生影响治疗效 果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总之,针灸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能够调和气血、舒缓疼痛、改善肌肉 紧张和炎症,从而达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目的
PART 1
针灸治疗的优势
针灸治疗的优势
非侵入性
副作用小
疗效显著
结合其他疗法
针灸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 疗方法,不会对腰椎间盘
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针灸治疗一般没有明显的 副作用,适合大部分患者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
和恢复腰椎功能
针灸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 法,如物理治疗、药物治 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应注意选择专业医生、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 况、注意身体反应、避免在空腹或饱餐后立即进行针灸治疗、注意保暖 和休息、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注意观察治疗效果以及避免频繁更换医 生等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腰阳关、 命门、腰眼等,针刺深度和刺激 强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针刺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 神经和血管,同时需要严格消毒,
防止感染。
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是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穴位上施加温热刺激,以舒缓肌肉紧张、 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常用的穴位与针刺治疗相同,艾灸治疗时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同时根据患者的感 受调整温度和时间。
、舒经活络。
艾灸法
使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以温热
刺激促进气血流通。
拔罐法
利用负压原理,使罐吸附在皮 肤上,产生刺激,促进气血流
通、舒缓肌肉紧张。
其他疗法
如电针、穴位注射、刮痧等,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03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践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刺激 相应的穴位,调节气血、舒缓肌
治疗中的护理
体位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体位,如俯卧位或 侧卧位,以确保患者舒适 并充分暴露治疗部位。
施针技巧
医生需熟练掌握施针技巧, 确保针刺准确、迅速,避 免断针、弯针、滞针等意 外情况。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医生需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 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 理。
治疗后的康复指导
针灸治疗
采用常规针刺及拔罐治疗,每周2次,持续治疗6 周。
康复过程
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进行腰背肌锻炼及生 活调整,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38岁,男性,运动员,因运动损伤导致腰痛伴右下肢 放射痛。
针灸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 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
6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 足背或足趾;
➢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 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L5-S1 椎 间 隙 变 窄
前纵韧带钙化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早就有类似记载,如《素问·刺痛论》 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又云:“内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 悟》也曰:“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这些描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症 状基本吻合,中医称之谓:“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将其归属 于“腰痛”、“腰背痛”、“腰尻痛”、“痹证”等范畴。
压痛点
浅层 棘突表面或棘突间: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L3
横突尖;臀肌筋膜炎在髂嵴内下方,臀肌髂嵴 起点;臀上皮神经炎在髂嵴外1/3;腰肌劳损 在腰段骶棘肌中外侧缘;腰骶韧带劳损的压痛 点在腰骶椎与髂后上嵴之间。
取穴原则
辨病:腰椎滑脱:背俞穴、夹脊为主;腰椎骨 关节病:夹脊穴为主;腰肌劳损:背俞穴为主; 棘上、棘间韧带炎:命门、十七椎为主;腰椎 管狭窄:夹脊穴,督脉穴位为主,八会穴,八 脉交会穴。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哪根神经呢?
如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从L4/5椎间孔发出 的L4神经吗?不是,因L4神经已经从椎间孔出 去了,所以压迫的是L5神经。
(四)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 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 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腋下, 躯干一般向患侧弯;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肩 上,则脊柱弯向健侧。
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 疝气。
应用:痔疮配长强、血海;
便秘配大肠俞、秩边;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不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 腓肠肌痉挛,可灸.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 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 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五 壮)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损伤占主要因素,二者互为因果。损伤 导致退变,而退变又容易引起损伤。
概述
发病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好发于 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之间为最多,腰5 骶1之间次之
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少商井木)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商阳井金)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厉兑井金)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隐白井木)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冲井木)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少泽井金)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至阴井金)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遗;(涌泉井木)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中冲井木) 关冲腋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找 ;(关冲井金)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窍阴井金)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大敦井木)
胆经腧穴
居髎(居髎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 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浅层为阔筋膜张 肌,深部为股外侧肌;布有股外侧皮神 经 )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 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 与中1/3交点处)、风市(大腿外侧部的中线 上,当横纹上7寸处)、膝阳关(膝阳关在 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 的凹陷处)、阳陵泉(阳陵泉在小腿外侧,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悬钟(悬钟在小 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丘 墟(丘墟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 的外侧凹陷处)、足窍阴(足窍阴在足第4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井穴)、外丘 (外丘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 前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
本文档由医学百事通高端医生网提供 你可以网上搜索下网址哦
在线咨询医生网址:
概述
诊断标准
辨证分型
针灸治疗
概述
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腰 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 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 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 而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 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 床症状,以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 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 种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多以正气亏虚,尤其肾虚骨弱为其内因,外 感风、寒、湿邪气侵袭,跌扑外伤及劳损为其诱因,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闭阻则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亦曰 : “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 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 称为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腹针
★
【定位】在臀横 纹中央
【主治病症】 1. 腰、骶、 臀、股疼痛 2. 痔疾
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分类
血瘀证: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 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 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 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 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 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 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谢谢!
五输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 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 心下满(急重症),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 荥穴多位于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之前 输穴多位于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背俞穴:肾俞、大肠 俞、关元俞
腰阳关,命门,十七 椎
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膀胱经、 胆经
膀胱经:秩边、承 扶、委中、殷门、 承山、飞扬、跗阳、 昆仑
胆经:居髎、环跳、 风市、膝阳关、阳 陵泉、能完全卧床,以卧硬板床为主,卧床6小时后 原则上可以下床解手、洗漱、吃饭等。只是时间不 可过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等
备考:三焦经下合穴。《灵枢·本输》:“三 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 故其下合穴在膀胱经。
★
定位:腘横纹中央。 取法:股二头肌腱(外)与半腱肌腱(内)连
线的中点。 作用:壮腰强膝,舒筋清热。 主治:
腰下肢痛证:腰痛,下肢痿痹,中风 膀胱病:小便不利,遗尿 胃肠病:腹痛,吐泻 丹毒.
➢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 4、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 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 解症状。
➢ 5、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 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 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 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 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
定位: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清肺养阴,益气补虚。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应用:咳嗽,气喘配天突、定喘。
肺痨配足三里、膈俞。 健忘,遗精,完谷不化配足三里、关元。 操作: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
★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法:骶管裂孔旁开4横指。 作用:清利下焦,通经活络。 主治:
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①软 骨板;③纤维环;③髓核。髓核 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 要由纤维软骨束构成内环部分, 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 75%,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 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 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病中发病率最高 的疾病,其原因复杂: ➢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是退变, ➢ 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损伤
应用: 下肢痿痹配阳陵泉、悬钟。 腰痛配肾俞、腰阳关。 腹痛,吐泻,丹毒配曲池。 小便不利、遗尿配中极。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手法宜轻 缓,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可灸.
备考:合穴 四弯穴----委中、曲泽 “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针五分,禁灸)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 杂病歌》
少阳经居髎、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 、丘墟。 太阳经加秩边、承扶、委中、殷门、承山、飞扬、 跗阳、昆仑。 混合型配委阳、外丘、阿是穴。 辨证取穴:血行瘀阻加三阴交、膈俞;风寒夹湿加命 门、腰阳关、风池;肝肾亏虚型加肝俞、太溪
骨度分寸
膀胱经腧穴
秩边(秩边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3寸,臀后纹头旁开3寸)、承扶(大腿后面,臀 后横纹的中点)、殷门(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 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委中(腘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承山(在 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 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飞 扬(足太阳之络穴,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 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跗阳(在小 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昆仑(昆仑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 处)、委阳(委阳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 腱的内侧)、金门(足外侧部,外踝前缘直下, 骰骨下缘处)、束骨(足外侧部,足小趾本节的 后方,赤白肉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