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治疗分析
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针灸法治疗疗效。
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78例患者运用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对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8例病人中,显效37例,有效3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9.7%。
结论:银针+艾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较好,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艾灸;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07-01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占据首要地位,其中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文章结合近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采用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确诊患者。
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为25-73岁,平均年龄41.2。
所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均经ct、mri 检查确诊,排除腰椎结核、脊髓肿瘤及椎体滑脱等疾病,具有手术指征的重症患者除外。
病程为1d-25改为d;l3-l4突出者8例,l4-l5突出者42例,l5-s1突出者28例,两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13例;突出≤5mm者53例,>5mm者25例。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标准为:①有腰痛、腰部活动受限或腰痛向一侧或双侧沿大腿外侧放射至小腿后外侧或足背外侧之临床表现;②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③下肢受累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④x线片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质增生;⑤ct或 mri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1]。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推拿以及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痊愈率为5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痊愈率30.0%,总有效率75.0%。
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轻对神经的压迫、消除水肿以及止痛、解除肌肉痉挛,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临床疗效腰椎間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主要是由于劳累、外伤等原因造成腰椎间盘发生退变变性,髓核脱水,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以及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附近的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形成的综合征[1-3]。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痛原因是硬膜周围的脂肪组织、突出物长期压迫神经,纤维组织增生、充血、水肿、粘连等继发性无菌性炎症,脱出髓核的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等[4-6]。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长时间压迫马尾神经,严重患者会出现瘫痪以及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
本文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 ~74 岁,中位年龄44.5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4.5±1.5)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45.5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4.2±1.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性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
接着通过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临床病例分析、具体方法、治疗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全面展示了针灸在治疗该病症中的应用和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医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治疗原理、病例分析、治疗方法、效果评估、注意事项、治疗效果、展望1. 引言1.1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性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缓解疼痛,还可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变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疗效,更是对患者整体健康的关注和维护。
通过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康复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重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或椎间盘外周纤维环破裂,致使椎间盘内核向脊髓、神经根或神经根旁移位,刺激或压迫神经结构而引起的症状。
该病症好发于中青年人,尤其是以坐姿为主的白领族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感、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脊柱畸形、脊柱损伤、久坐不动、劳累过度等。
这些因素导致椎间盘减少弹性和稳定性,易受外力损伤,进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2. 正文2.1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和经验,采用针灸手段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脊柱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火龙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火龙灸;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长期屈曲的姿势导致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长期的被牵伸,后方的纤维环的张力不够,不能够保证阻挡纤维环内部的髓核往外突出。
时间久了以后,在某些动作当中,比如弯腰搬重物、打喷嚏,这样突然压力增加的情况下,纤维环就会破裂,髓核容易往外跑,造成腰椎间盘的突出。
风寒湿痹属于痹证的一种,是由于居住在潮湿的环境内,或者长期水下作业等,风寒湿邪流注于经络关节而为患。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感受到的风寒湿邪各有偏胜,一般将风胜者称为行痹,寒胜者者称为痛痹,湿胜者称为着痹[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49.33±4.21)岁,平均病程为(3.25±0.72)年;治疗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49.78±4.52)岁,平均病程为(3.23±0.69)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简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之中医针灸治疗

悦读自我·防治Family life guide -49-安琼 (盐源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之前提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人的印象多是认为,这种疾病一定是发作于老年人,所以自己不用担心。
其实近年来伴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长时间的坐班学习,很多年轻人也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后,如果患者没有不适的症状,不用特别治疗,只需要日常做好保养,避免久坐弯腰提重物等不良习惯,避免椎间盘突出或增大而引起神经的症状。
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利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药物、中医推拿和休息就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但是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症状反复出现,经过非药物治疗后没有达到效果,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疼痛不适症状也非常严重。
这时就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了,但是利用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今天我们就对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来了解一下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谓是一项困扰诸多患者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会让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会造成下肢疼痛,疼痛轻的患者还能够继续行走,严重的患者就需要卧床休息,连行走都非常的困难。
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一遇到天气变化,患者就会非常疼痛,主要是因为天气变化,着凉后人体受到寒气侵袭,造成腰椎突出发病部位严重疼痛。
如果这种急性疼痛没有彻底的治疗,就会转入慢性病,让患者反复感受到疼痛,一遇到天气变化就会有诸多的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被称为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由于纤维环失去了弹性,产生裂缝所导致的,这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要想有针对性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就需要综合了解患者的腰椎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利用推拿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借助针灸疏通经络,减轻对腰部神经根的压迫,让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这样有利于神经的恢复。
而对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脊髓或马尾受压症状者,例如患者存在大小便功能障碍,则不能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最好采取手术进行治疗。
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报告

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报告发表时间:2012-09-13T17:00:22.8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黄后球[导读] 预防为巩固疗效,患者愈后要注意矫正不正确的工作姿势,避免负重和劳累,同时要加强腰功锻炼,防止复发。
黄后球(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骨科 5 2 4 0 4 3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疗法独活寄生汤/治疗应用推拿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288-02从2005~2010年,作者以中药为主配合手法及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40例,女32例。
年龄19~58岁。
C T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25例,L5S1椎间盘突出15例L4~5、L5S1两节段椎间盘突出27例,L3~4、L4~5、L5S1三节段椎间盘突出5例;突出程度最小5mm,最大7mm;中央型28例,右侧后型23例,左侧后型21例;其中5例伴有后纵韧带与突出的髓核钙化。
1.2 辩证分型①肝肾亏虚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酸痛,麻木软痿。
疼痛的特点为酸痛,坠痛。
其中偏阳虚者,兼有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微紧;偏阴虚者,腰腿夜间酸楚疼痛较重,舌质红无苔,脉沉细微数。
本组30例。
②寒湿痹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重麻轻,重着僵硬,活动不利。
疼痛的特点为痛有定处,遇寒则重,得温则减。
临床症状受气候影响明显。
舌淡苔白滑或腻,脉沉紧或沉缓。
本组18例。
③痰瘀蕴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麻痛俱重,症状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疼痛特点为腰部压痛明显,拒按。
舌红边尖有瘀点,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沉弦涩。
本组24例。
2 治疗方法2.1 中药内服以《千金方》的独活寄生汤为基本辨证加减。
药用独活12g、寄生20g、杜仲15g、熟地30g、牛膝12g、秦艽12g、防风12g、细辛3g、肉桂15g、人参或党参12g、茯苓15g、当归15g、川芎12g、甘草6g。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2例腰疼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划入中医组与西医组(n=36)。
为西医组患者行西医治疗,中医组患者行中医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
结果:中医组病患的症状改善率是97.22%,西医组病患的症状改善率是83.33%,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7d及治疗后15d中医组患者的VAS评分均相对较低,与西医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西医组患者6例出现不良反应,中医组1例出现不良反应,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
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受,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腰疼;中医;西医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因为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状引发,患者具有疼痛感强烈的症状,日常活动受限,自主生活能力受到影响[1]。
常规临床治疗要疼痛,多使用西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2]。
但是药物作用的时间较短,患者易于产生药物依赖的问题。
同时长时间使用西药治疗,也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为了深入研究中医针灸治疗腰疼的效果,文章抽选于本院就诊的72例腰疼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2例腰疼患者,根据患者的选择划入中医组与西医组(n=36)。
中医组男女占比是20:16,年龄范围22-59岁,均龄(35.04±4.41)岁。
腰部扭伤20例,腰椎间盘突出16例。
西医组男女占比是20:16,年龄范围21-59岁,均龄(35.11±4.33)岁。
腰部扭伤20例,腰椎间盘突出16例。
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明显区别,可以划入两组观察对比(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及针刺方法,对照组只使用针刺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20次后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3%,治愈显效率分别为66.7%、41.6%。
两者相比前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腰痛史。
②常发生于青壮年。
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加重。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⑤下肢受累区域感觉过敏或迟钝,病久者可见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⑥x线片检查示: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①中药熏蒸。
仪器:sz-88型熏蒸治疗仪。
熏蒸袋中药物:炙川乌、防风、杜仲、川牛膝、炙草乌、千年健等细末。
打开治疗仪药液缸,置入熏蒸药袋,注入清水达1.6l处。
加热至60℃,以中药蒸汽熏蒸患处,每次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20次为1个疗程。
②针刺治疗。
针刺取穴:主穴: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取病变椎体及上下各1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及腰突穴。
如:l4~5腰椎间盘突出,即l3、l4、l5双侧夹脊穴,配穴: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昆仑等穴。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
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将0.3mm×70mm不锈钢毫针,采用指切和夹持进针法,深度为1.5~2.5寸。
穴位常规消毒后进针,采用提插捻转,开合补泻手法。
要求局部酸胀或有过电感,以传感至下肢远端为最佳。
每10min行针1次,每次2min,留针30min,每周针5次,休2天,针20次,统计疗效。
1.3.2对照组。
针刺取穴及操作方法同上述针刺治疗,不熏蒸。
两组治疗期间不采用其他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
2结果
2.1疗效评定。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2]。
治愈:腰腿疼痛,下肢胀麻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70°以上,恢复正常工作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显效:腰腿疼痛胀麻等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60°以上,劳累后感腰腿疼痛,胀麻,活动不利,但能坚持工作。
有效:腰腿疼痛、胀麻等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45°以上,劳累后感腰腿疼痛加重,经休息后不能工作。
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变化者。
2.2治疗结果。
见表1。
3讨论
过去,机械性压迫常被认为是引起腰腿疼痛的直接原因,因此,切除突出的腰椎间盘以解除神经根受压一直是临床上治疗的关注
焦点。
但新近的研究提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其对神经根造成的压迫与病人的临床症状并非总是一致的,ct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人群中有30%无症状,反之,部分患者经治疗(非手术疗法)症状消失
后ct复查突出物-并没有回纳或完全回纳。
非手术疗法,以恢复椎管内外的力学平衡,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和缓解骶棘肌紧张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髓核借助负压回纳,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只要能解除髓核相邻的神经根、脊髓受到刺激和压迫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就能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肾虚为本,外邪阻络为标,寒主收引,不通则痛,属“腰痛”、“痹证”范畴。
腰背乃督脉、膀胱经循行之处,腰者肾之府也,为一身阳气所发,华佗夹脊穴布于脊柱两侧,与所有内脏神经相连,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总领一身之表,肾经总领一身之里,为人之先天之本。
熏蒸疗法是有效的外治方法之一,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黄帝内经》中即有“病在骨,淬针药熨。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等的记载。
熏蒸疗法是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而取效。
中药熏蒸的温热作用,可以温润督脉,温通足太阳膀胱经;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中药蒸汽中含有生物碱,氨基甙类植物活性成分,有消炎消肿,解痉镇痛等作用。
中药与熏蒸二者相合,可加速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
缓解腰部肌肉、血管、韧带、筋膜的痉挛,降低和消除神经根的水肿,促使炎症及代谢产物的吸收或随温热作用使邪毒外出,抑制和减少5-羟色胺、组织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物质的释放,使疼痛、麻木、沉重的症状迅速改善。
创造有利于髓核还纳的外环境,达到消除腰腿痛的目的。
关于本病的取穴,《素问·骨空论》有论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肤中,
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
明确了该病主要针刺治疗以督脉、膀胱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针补肾俞、夹脊、大肠俞、腰突穴、足三里可补肾壮骨,强筋固本,健脾消肿。
针泻秩边、环跳、阳陵泉、绝骨、昆仑等穴,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温通经脉。
现代研究[3,4]证实针灸有消炎消肿,解热镇痛,减轻椎管压力,松解神经根粘连,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和体液,提高痛域,调节脊柱动力学平衡。
综上所述,熏蒸和针灸虽然不能完全起到还纳髓核的作用,但却从不同角度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了神经根受压带来的无菌性炎症、粘连、水肿问题,故可以缓解腰椎间突出引起的疼痛。
因此二者合用比单一针刺或熏蒸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袁秀丽,刘驰,陈静,等.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3):171~17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3]李小伟,江蓉星,张卫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概况.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1);86
[4]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概况.甘肃中医.2005,18(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