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质学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ppt课件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ppt课件

•物探需要和地质结合 •地球物理人员需要学习了解工程地质
•综合物探
15
孙玉军 (地球物理博士 中科院研究生院)
2008-03-11
地应力
•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 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 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三个主应力的大小 和方向是随着空间和时间而变化的,因而 它是个非稳定的应力场.
RSST01C 超声波测井仪
ABI40 超声波成图成像
水压致裂测试系统
Fluke PM6306 RCL电阻率仪一台、YTD-200型电子式压力实验机一台、WEP-600型微 机控制屏显万能试验机一台、飞利普PW2404X射线荧光光谱仪一台
4
5
(1) 地形图测绘
Leica TCA 2003 全站仪
16
地应力
17
地应力测量
• 测量原始地应力就是确定存在于拟开挖岩 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末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 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一点一点的量测 来完成的.
18
地应力测量方法
• 根据测量手段:构造法、变形法、电磁法、 地震法、放射性法五类.
•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分为:应力恢复法、 应力解除法、应变恢复法、应变解除法、 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x射线法、重力法 共八类.
13
W3~4
W3~4 W2
W1
20° 70°
A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W2 W1
W1
W3~4 W2
150° 50°
W3~4 W2
W1
320° 70°
W3~4 W2
W1
A线工程地质剖面图
制 图 史永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比例尺 1:2000

地质学知识:成都南网格地层地貌特征、发育与构造演化分析

地质学知识:成都南网格地层地貌特征、发育与构造演化分析

地质学知识:成都南网格地层地貌特征、发育与构造演化分析成都南网格是中国岷山造山带中的地质构造单元之一,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备受地质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成都南网格的地层地貌特征、发育与构造演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成都南网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地层特征成都南网格地区的地质年代主要为寒武纪,地层主要由云贵系统的地层组成,包括了下面几个阶段:龙马溪组、吉安组、丹霞山组、灌阳群、罗田群、华蓥山群和牛鼻山组七个盆山地层,其中以华蓥山群最为发育和重要。

华蓥山群是寒武纪最早、最重要的地层之一,由岩溶岩、页岩和石灰岩交替组成,地层中发现了滇池动物群,是世界上重要的古生物学研究基地之一。

二、地貌特征成都南网格地区地貌分布较为复杂,主要由丘陵、山地和盆地组成。

地貌的形成与华蓥山群的岩性和构造有直接关系,华蓥山群中的石灰岩易溶解,被雨水侵蚀形成大量的溶洞和峡谷,这些地貌特征是成都南网格地区最为典型、最为引人注目的标志之一。

另外,成都南网格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地貌,如高低峡、天生桥等,这些地貌形成于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溶侵蚀的作用下,同时也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科研对象。

三、构造演化成都南网格地区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寒武纪的海相沉积、奥陶纪的岛弧运动、志留纪的弧-大陆碰撞过程和燕山造山运动等多个阶段。

这些构造运动决定了成都南网格地区的地层和地貌特征,并在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寒武纪时期,成都南网格地区处于一个海相环境中,属于洪雅古洋。

在岩石组成上,多为石灰岩和页岩等器层沉积,因此华蓥山群岩石中有很多化石,这些化石可以提供有关成都南网格地区生物和环境的重要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南网格地区经历了奥陶纪的岛弧运动和志留纪的弧-大陆碰撞,构造运动带来的应力作用使区域地质构造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形成了成都南网格地区的地层和地貌。

最终,成都南网格地区经历了燕山造山运动,形成了现在的地形地貌,同时,也为引发了该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科普教育
学会设立的“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即“金锤奖”和“银锤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野外 地质杰出贡献奖”(即金罗盘奖)、“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和“优秀科普产品奖”,主要表彰在地质工作 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地质科技人才,在行业内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020年3月,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在京揭晓。
会徽由章鸿钊、谢家荣、杨钟健、葛利普设计,张海若书篆,于1937年第13届年会通过。
会歌大哉我中华!大哉我中华!东水西山,南石北土,真足夸。泰山五台国基固,震旦水陆已萌芽,古生一代 沧桑久,矿岩化石富如沙。降及中生代,构造更增加,生物留迹广,湖泊相屡差。地文远溯第三纪,猿人又放文 明花。锤子起处发现到,共同研讨乐无涯。大哉我中华!大哉我中华!?
学术成就
学术交流
学术刊物
中国地质学会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30余个,涉及到地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还承办国际学术团 体委托召开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经常派专家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年会是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旨在为地质工作者特别是年轻地质工作 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地质科技创新,支撑找矿突破实践,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201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分别是: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河南省栾川县深 部探明超大型钼多金属矿、鄂尔多斯盆地庆城10亿吨级页岩油田勘探重大突破、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 得重大突破、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500米以浅探明万亿方页岩 气田、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内蒙古巴尔陶勒 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煤矿外围实现煤炭找矿新突破。

中国百科大辞典(地质学)

中国百科大辞典(地质学)

中国百科大辞典地质学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目录地质学家 (1)普通地质学 (3)冰川地质学 (6)火山地质学 (7)地震地质学 (8)地球物理学 (10)宇宙地质学 (11)陨石学 (12)月球地质学 (12)行星地质学 (12)构造地质学 (12)大地构造学 (14)矿物学 (18)岩石学 (23)地球化学 (26)古生物学 (26)古人类学 (27)地史学.地层学 (28)第四纪地质学 (29)矿床学 (30)煤田地质学 (31)石油地质学 (32)地热地质学 (33)水文地质学 (34)工程地质学 (36)海洋地质学 (39)环境地质学 (39)地质学家(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字存中,杭州钱塘(今属杭州)人. 他精研科学,成果丰硕. 在地质学方面,由雁荡等山的地形,认识了水的侵蚀作用;从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遗迹,推论出冲积平原形成的过程. 以平生见闻,撰有《梦溪笔谈》等著作.(1877—1951)地质学家.字演群,后改爱存.浙江吴兴人. 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1913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培养地质专门人才的地质研究所;1916年创建中国第一个地质调查机构地质调查所.中国地质学会的发起组织人之一.著有《石雅》和《古矿录》等.(1887—1936)地质学家. 字在君,江苏泰兴人.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进行地质矿产调查. 晚年任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著有《扬子江芜湖以下的地质》等报告20余种.(1889—1971)地质学家. 字仲揆,湖北黄冈人.毕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创立了用地质力学解释地壳构造及其演化的假说. 运用力学分析的方法,探索地壳运动和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地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构造体系”。

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开创了一条实现地震预报的途径. 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部之 ?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和《天文、地质、古生物》等.(1889—1971)地质学家. 字咏霓,浙江鄞县人.清末在比利时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参加丁文江等办的地质调查所,并担任主要工作. 首先提出燕山运动在中国的存在及其在中国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著有《中国矿产志略》、《甘肃地震考》和《椎指集》等.(1898—1929)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 河北蠡县人. 对中国地层和古生物进行研究调查,最先对中国长身贝类化石作系统研究. 著有《中国长身贝化石》等.(1901—1964)古植物学家,浙江诸暨人. 对中国晚古生代和中生代至新生代各纪的植物化石、古植物的分类和演化、地层的划分和比较以及植物的地理分布等均有研究,为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02—1943)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 湖南郴县人. 著作有《金陵灰岩之珊瑚和腕足类化石研究》、《四川龙门山地质》等.(GeorgiusAgricola,1494—15)德国矿物学家. 主要著作有《论金属》和《化石的性质》等. 对当时的冶金技术、采矿技术作了详细说明;叙述了有用矿物、矿脉、矿石的生成过程;对已知矿物的完整记载,成为以后进行矿物描述的典范. 因而被称为“冶金学之父”。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目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目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目录
1.地质学: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水文学、古生物学、区域地质学
2.勘查技术:勘查工程、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地质资源、地球科学应用技术
3.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勘查技术
4.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环境地质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
5.核地质工程:核地质工程技术
6.地质勘探技术:矿床地质、油气地质、矿山地质、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7.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磁学、大地测量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动力学
8.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9.地球生物学:地球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古生物学
10.普查测绘:测绘与遥感、地图制图技术。

2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2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分级:目前按四级划分原则进行,胡海涛院士提出的稳定 区、基本稳定区、次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对于具体的工程场 地,一级分区还不能满足精度要求,需要二级或三级分区, 其中二级或三级分区主要根据构造和地面稳定性的差异划分。 实际上这些直观的结果就是区域稳定性评价
2019/6/26
10
三、区域稳定性研究基本内容
研究任务:
①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特征;
②区域稳定性评价;
③区域工程地质的改造。
2019/6/26
2
(刘国昌、谷德振、胡海涛等2)章
刘国昌,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建 国后,历任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水文地质 与工程地质系主任,西安地质学院教授、 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 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专于工程地质,长 期研究长江三峡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著有 《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及 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
2章
1、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岩石圈的结构演化,层圈对 流和深断裂的分布及其对表层构造格局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2、区域新构造运动研究: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形式、特点、 强度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地壳变形特征。(是否触发活动断 裂或地震等)
3、区域断裂现今活动研究:活动性断裂的规模、分布、产 状和类型。目的是活动性断裂对工程建设可能危险性评价。
地区:按构造体系是否存在划分,如新华夏构造体系。 地带:按一个体系各部分活动程度划分,如郯庐构造带。 地段:按一个地带内构造活动程度划分,不稳定地段。 地点:按一个断裂各段的稳定程度划分,地点一个面积。
将稳定性分级与区域大小分级结合起来,就能较全面对区 域稳定性进行分级分区:
小面积范围内由于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条件完全相同,故
2、中国挽近期主要活动断裂带:以东经105度为界,西部 断裂多、规模大,走向多为NW或EW,压性或压扭性,水平 扭动为主,如二台断裂、阿克陶断裂、阿尔金断裂等。东部 相对较少(台湾较多),走向为NE或NNE向,张拉性,如郯庐 断裂。

纪念中国第一部地质学著作《北京西山地质志》出版百年

纪念中国第一部地质学著作《北京西山地质志》出版百年

化石新知经典回放28化 石29化 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就是后来在1929年4月建立的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北京西山地质志》的作者左栏上图是1916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师生的合影,照片上的人物是:老师章鸿钊(一排中)、丁文江(一排右)和翁文灏(一排左)培养的学员叶良辅(三排左二)、王竹泉(二排左七)、谢家荣、刘季辰(三排左六)、徐渊摩(三排左三)、谭锡畴(二排左五)、朱庭祜(二排左二)、卢祖荫(三排左四)、马秉铎、李捷(三排左五)、仝步瀛(二排左一)、陈树屏和赵汝钧。

中国地质学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于是地质调查所聘请了瑞典人安特生做顾问。

安特生在1918年发现了宣龙式铁矿、周口店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提供了《北京西山地质志》中第四章地文和第五章经济地质章节的素材。

教育界的人士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老师的作用和水平是不可低估的。

资格最老的章鸿钊留学日本,是讲授地质课程的第一人;发出地质调查首令的所长丁文江取瑞典人安特生顾问的护照三位老师和《北京西山地质志》部分作者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门前合影地质调查所(西四路口南兵马司胡同)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质学和动物学双学士,倡导“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燕山运动”的提出者翁文灏是中国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亲自编写了《北京西山地质志》中的第二章火成岩章节。

1916年夏,叶良辅、赵汝钧、刘季辰、陈树屏、王竹泉、朱庭祜、谭锡畴、谢家荣、马秉铎、卢祖荫、李捷、徐渊摩、仝步瀛13名学员正式参加工作,成为地调所调查员,“所长丁文江首令完成五万分之一之西山地质图”,13人在北京西山测制1∶5万地形地质图。

当年8月,用平板测量法调查,仅用了一个月就基本完成了大部分地区的测量,有一、二片区域直到1918年春天才补齐。

在地形地质测量的基础上,从1918年冬天开始,由英文较好的叶良辅主笔,1919年7月成书,1920年出版《北京西山地质志》。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一、地质概况金山镇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属于温州市瑞安市管辖的一个小镇,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20°15',北纬27°43',地形起伏较大,最高海拔为1098米。

该地区属于海拔较高的山区,自然环境独特,风景秀丽。

二、岩石地质学金山镇区域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和片麻岩。

花岗岩呈中等到粗粒状,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片麻岩呈深灰色或灰黑色,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和云母等。

这些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构造环境中,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大规模的变形和次生变化。

三、构造地质学金山镇所处的地区属于华南岩浆岩成因区。

在构造地质学方面,该地区具有多种结构类型,包括叠加构造、走滑断层、斜坡贯入构造等。

其中,叠加构造是最常见的构造类型之一,它主要是由构造平面在变形中垂直转动而形成的。

走滑断层则是指在地壳中沿走向方向滑动的断层。

斜坡贯入构造则是指在构造运动中,由于不同岩性的抗力不同,所以在岩石中形成了斜坡状的断层或贯入。

四、地震地质学金山镇所处的地震带是华南地震带的一部分,该地区受到了华南地震活动的影响。

近年来,该地区发生了多次地震,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993年文成地震和2003年东阳地震等。

由于该地区地形较为陡峭,地震等自然灾害易发生,需要对地震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测和预警。

五、结论综上所述,金山镇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包括叠加构造、走滑断层、斜坡贯入构造等多种类型。

该地区的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形成于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构造环境中。

由于该地区地形较为陡峭,地震等自然灾害易发生,需要对地震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测和预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
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19、流纹构造一般出现于下列哪一种岩石类型_________。

A、玄武岩
B、安山岩
C、流纹岩
D、粗面岩
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四、简答题(共计13分)
1.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6分)
2.简述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
五、论述题(15´)
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中国区域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答案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转换断层:是指发生在大洋中脊处(2分)的一种特殊的平移断层(2分)。

二、填空(1´ ×20共计20分)。

1、地幔、地核
2、裂隙式、中心式
3、橄榄岩等、辉长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伟晶岩
4、三叠、侏罗、白垩、T、J、K
5、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6、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7、塑性变形、弹性变形、脆性变形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D
2.C
3.A
4.C
5.D
6.B
7.D
8.A
9.D
10.C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四、简答题(共计13分)
1. 略(6分)
2、简述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
答:1.地质现象的对称性:从洋中脊向两侧,基岩的风化程度有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海底地层有由薄变厚的趋势。

(2分)
2.洋中脊两侧磁条带的对称分布,正、逆向磁性异常的有规律的分布。

(2分)
3.洋中脊两侧地层分布的对称性,由洋中脊向两侧地层由新到老分布,最老的地层不早于2亿年。

(3分)
五、试述如何识别沉积岩和火成岩及其主要岩石类型?(15分)
答:1.可以根据其地质产状进行识别,也就是根据其成因区别,一般认为火成岩是由于岩浆作用形成的,包括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和岩浆喷出作用形成的火山
岩以及界于两者之间的次火山岩。

而沉积岩是由于先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分)2.可以从其结构、构造上进行区分:火成岩可以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等,而沉积岩一般可以看到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等。

火成岩构造可以看到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而沉积岩有层状构造、示顶构造(如波痕、泥裂等)、生物遗迹构造等。

(5分)
3.火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脉岩等,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有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

碎屑岩类,主要包括沉积碎屑岩类和火山碎屑两个亚类。

按颗粒大小沉积碎屑岩进一步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据火山碎屑粒度,火山碎屑岩大体可以分为: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主要包括铝、铁、锰质岩类,硅、磷质盐类,碳酸盐岩类,蒸发盐岩类和可燃有机岩类。

特殊沉积岩类有风暴岩和浊积岩等类型。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