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
证型 寒热 其他症状 二便 舌象
表 同时 常伴有头身 二便多
出现 疼痛,鼻塞

流涕内脏证 候不明显
如常
里 但寒 内脏证候突 便秘或
不热 出(如咳喘、 溏泻;

但热 不寒
心悸等)
尿短赤 或清长
苔 薄白
色苔 均有 变化
脉象 浮 沉
.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 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 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 衰。
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 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者驱邪的依据
.
(一)实证
(1)人体感受外邪; (2)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淤血、
宿食等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 证候的概括
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激 烈者和体制壮实者多为实证。
.
临床表现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 同,及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不主要同, 证候也变现不宜
主要变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晕谵语,呼吸气粗,痰液壅盛,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 等症
.
(二)虚证
• 是指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功能减 退所致的一类病症。
• 人体的正气包括阳气、阴液、气、血、精、 津、液等,故阳虚,阴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
(一)阴证
因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 致滋润濡养、制阳等作用减退 所变现的虚热证候
.
临床表现
1、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 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
•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 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
八纲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收集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 气的强 弱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将之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 证、实证、阴证、 阳证八类基本证候,并针对不同的证候制订相应的护理原则,采
取具体的护理措施。
01
表里辨证施护
03
虚实辨证施护
CONTENTS
表里辨证施护
5.对症处理 (1)头痛者,可按揉合谷、太阳、风池等穴;或耳穴压豆,取脑、额、枕、神门等穴。 (2)发热者,在服药同时可按揉曲池、大椎、合谷等穴。 (3)咽喉肿痛者,可用鲜芦根30〜60g煎汤代茶饮,或用冰硼散吹喉,亦可用西瓜霜含片等。
6.注意事项 (1)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忌冷敷和酒精擦浴,以防寒凉闭汗,媵理闭塞,邪遏于内, 不得 外达。 (2)不可过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以防过汗伤阴。阳虚、阴虚者禁单纯发汗。
04
阴阳辨证施护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阴阳辨证施护
(一)辨证 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里证、寒证、 虚证属阴 证。由于阴阳可概括其余六纲,故又称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寒热辨证施护
2.热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出汗、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 舌 脉等,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生活起居护理 ①病室应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夏天要有降温设备,如风扇、空调等。 ②对感受时邪疫病患者,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控制探访人员。 ③对高热神昏的危重患者,按危重病护理常规护理。 (3)情志护理 热证患者情绪易于激动,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态度和蔼,细心照护, 以安 定患者情绪,使其安心配合治疗。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新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如烦 热口渴 者,多饮清凉饮料或多食瓜果蔬菜以辅助清热生津。 (5)用药护理 宜凉服或微温服。清热药多寒凉,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其 煎煮之 法视药物的不同而有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要先煎,然后再加入其他药。 (6)对症处理

辩证施护纲要PPT课件

辩证施护纲要PPT课件
2.主证
面色偏红,烦躁不安,肌肤灼热,口干渴 饮为热;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 便秘结等为实证;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剌,脉 洪大滑实均为实热之征。
第31页/共76页
(二)阳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温补阳气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汗出、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向阳、足光线、保暖 用药护理----热服或温服 饮食护理----温阳补气 对症护理----用热疗
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第20页/共76页
(一)虚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补虚扶正
4.施护要点 病情观察----神志、汗、肢温、舌脉 起居护理----阳虚保暖、向阳;阴虚稍偏凉 用药护理----阳虚热服、阴虚温服 饮食护理----阳虚温阳忌生冷,阴虚滋 阴忌辛辣 对症护理----热疗
第21页/共76页
(二)实证的施护
2.主证 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虚烦
躁扰,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 唇舌干燥,脉细数疾。
第34页/共76页
(三)亡阴证的施护
3.护治原则 救阴敛阳 4.施护要点 • 神、面色、汗出、二便等变化。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坠床
第35页/共76页
(四)亡阳证的施护
1.概念: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 脱 的危重证候。
特点:病位深在;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第9页/共76页
(二)里证的施护
3.护理原则 可以用“和里”概括。
4.施护要点 根据具体病证也有很大区别。详细内容
见寒热辨证护理、虚实辨证护理及脏腑辨证护 理。
第10页/共76页
二、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辩证施护-PPT课件

辩证施护-PPT课件

健康教育:注意防治易患病证,如: 郁证、脏躁、梅核气、不寐、癫证等
2.6 辨气虚质病证
体质特征
乏力,倦怠 舌淡,脉细弱
调理体质方药
内向,情绪 不稳定,胆小
心理特征
气虚体质
形成因素
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调理体质法则
先天不足,后 天失养或病后 气亏
培补元气, 补气健脾
气虚质护理原则及方法
轻症气虚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要过于劳累, 另外要注意预防感冒,饮食平衡 。
风寒而起 发散风寒 发散风热 祛暑湿 其他 初起 感 冒 发表散邪
感 冒
风热而起 暑湿而起 其他
盛期
泄实邪
恢复期
益气固表
第一节 辨证施护原则
四(b)异病同护
异病同护,就是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 一性质的证候,往往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
久痢脱肛 子宫下垂 胃下垂 其他 表现 为气 虚下 陷证
补中 益气法
2.7 辨阳虚质病证
体质特征
体胖,畏寒,便 溏,小便清长, 舌胖淡,脉沉迟
调理体质方药
沉静,内向
心理特征
阳虚体质
形成因素
金匮肾足 后天失调 年老阳衰
补肾温阳 益火之源
阳虚质护理原则及方法
饮食调养: 生活起居: 按摩: 健康教育: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平素少食生冷 黏腻之品。 提高人体抵抗力。 “动则生阳”,故加强 体育锻炼,但勿大汗,以免流失“阳气”。 肾经、脾经、督脉、任脉循行部位按摩, 重点点按关元、气海,亦可艾灸。 注意防治易患病证,如:痰饮、肿胀、泄泻、 阳痿、惊悸等病证;因不耐受寒邪,故耐 夏不耐冬;易感湿邪等。
小儿期:食谱当多样化,富有营养, 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共32张PPT)

常见病中医辨证治疗(共32张PPT)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 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味:川芎10g 荆芥10g 细辛3g 白芷10g 防风10g 羌活10g 薄荷5g 甘草5g
2.风热头痛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味:川芎10g 白芷10g 菊花10g
5.肺阴亏耗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颧红, 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舌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5g 麦冬15g 天花粉12g 玉竹12g 桑叶10g 扁豆 15g 甘草6g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 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味:桑叶10g 菊花10g 连翘10g 薄荷5g 桔便10g
杏仁10g 芦根15g 甘草5g 鱼腥草15g
二、咳 嗽
2023/10/30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 无汗。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10g 杏仁10g 生姜10
荆芥10g 桔梗10g 甘草6g 陈皮6g 白前10g 百部10g 紫菀10g
舌脉: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或细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19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 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 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 划。
20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 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病人 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 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 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 确评价。通过中西医理论观察、分 析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辨证 施护,达到预期效果的护理过程。
5.正护与反护
5.1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 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
5.2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 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 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
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 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 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 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 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21
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
❖ 学习中医护理必须学好辨证施护 ❖ 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破一张文凭
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 功。 ❖ 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 ❖ 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 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
22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和致病邪气的盛衰。 •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主要指邪
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 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者驱邪的依据
整理版课件
25
(一)实证
(1)人体感受外邪; (2)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淤血、
宿食等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 证候的概括
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激 烈者和体制壮实者多为实证。
倦卧,精神萎靡,倦怠 苔黄黑生芒刺
乏力,舌淡胖嫩

语声低微
语声高亢,烦而多言
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切 腹痛喜按,肢凉
腹痛拒按,肌肤灼热,
脉沉迟、微弱、细 整理版课脉件 浮数,洪大,滑实
35
辨证施护怎样体现
• 生活起居护理 • 情志护理 • 饮食调护 • 用药护理 • 康复护理 • 专科护理
整理版课件
36
• 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依据。 • 病—中医学的病,如中风,消渴, 偏痹等。
整理版课件
6
中医辨证的方法
• 八纲辨证
• 病因辨证 • 气血津液辨证 • 脏腑辨证 • 经络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 • 三焦辨证
整理版课件
7
八纲辨证
• 八钢—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是各类辨证的总领。
• 用药护理: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如 身痛逐瘀汤加减。
整理版课件
44
案例2 腰椎间盘突出症
• (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 化,营养丰富,行气活血之品。如木耳、鲫 鱼汤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
• (5)专科护理:配合医生运用针灸、推 拿手法,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手法 以轻柔,避免加重疼痛。

中医辩证施护ppt课件

中医辩证施护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5
一、辨
学习交流PPT
6
二、证
病 症 证
学习交流PPT
7
二、证
病 - 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如:麻疹、感冒。
症 - 症状和体征,疾病过程中个别孤立的现象
如:发热、恶心呕吐。
证-
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由揭示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组成。 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
学习交流PPT
8
三者之间的区别
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 过程。感冒、 中风。
症:即症状,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咳嗽、眩晕、头痛、腰酸、 周身乏力等。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特定病 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等)、病位(如表、里、某脏、 某腑、某条经络等等)、病性(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 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如感 冒所表现的风寒证和风热证。
中医辨证施护
学习交流PPT
1
01
辨、证、护理三者关系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主要内容
学习交流PPT
4
何为辨证施护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 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邪正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学习交流PPT

热 温 凉 平 27
饮食调护宜忌
1、肺系病证 宜食清淡、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之品。 2、心系病症 主要以血脂指数来选择,高以清淡为主少吃瘦肉、鱼类, 忌食动物内脏、烟酒、 茶、咖啡。 3、脾胃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 4、肝胆病证 宜食清淡蔬菜及瘦肉、鸡、鱼,忌辛辣、烟酒刺激之品, 少进动物脂肪 5、肾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清淡及多种动物补养类食物。忌食盐、碱过 多和酸辣太过的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5.阴虚感冒
(1)主证: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晕心烦, 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 数。
(2)调护法则: 滋阴解表 中药调护: 葳蕤汤。宜温服。 特色调护:耳穴埋豆。肺、肾、肾上腺等。 饮食调护:食用豆腐、银耳、海参等凉性食物。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二、咳 嗽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辨证要点】
辨普通感冒与时兴感冒、风 寒风热、气虚与阴虚,注意解表 药煎服法和服药后的护理。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辨证分型与调护措施】
1 风寒束表 (1)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声重, 喷嚏,时流清涕,或咽痒咳嗽,咳 痰清稀色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调护法则: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中药调护:选用荆防败毒散。汤药宜热服。 特色调护:不宜冷敷。无汗可捏脊;头痛者,可毫针 刺风池、合谷、大椎、曲池,用泻法。 饮食调护:宜食辛味发散食物,多饮开水,以利驱邪 外出;生姜、葱白,加适量红糖煎汤 热服,或喝热稀饭,使微汗出。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4.气虚感冒
(1)主证:感冒反复不愈。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 嗽鼻塞,自汗,倦怠无力,短气懒言,咳嗽时咳痰 无力, 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2)调护法则: 益气解表 中药调护: 参苏饮。宜温服。 特色调护:耳穴埋豆。肺、肾、肾上腺等。 饮食调护:选用温性食物,如山药粥、黄芪大枣粥、 牛奶,以健脾补气。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辨证要点】
首辨外感与内伤、辨寒热虚 实。外感者宜宣肺散邪,内伤 者依病证虚实,随其所在而调 之。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辨证要点】
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 病急、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 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 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 兼他脏病症,多属邪实 正虚。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辨证要点】
辨寒热虚实:恶寒、咳痰、涕清稀色 白,多属寒;恶风、咳痰、涕稠黏而黄, 多属热;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 力属实;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 乏力属虚。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辨证分型与调护措施】
一、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 2. 风热犯肺 3. 风燥伤肺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 风寒风寒暑暑湿湿燥火 燥火
【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 袭人体导致机体卫表不和,肺失 宣肃所致, 其中又以为风邪为主要 致病因素 。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 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古代中医病因学将致 病因素分为三种:即外因(如六淫、疠气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 (包括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等)。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 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 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其实,中医的所谓“不内 外因”,有的即是外因,如外伤等;有的则是内因为主,但常结合外因而致 病的,如饮食不节、劳逸损伤等皆属此类。没有一种致病因素既不属于内因, 又不属于外因的,充其量是某一致病因素,可能由内因与外因的协同作用形 成,因而严格说来,中医所认识的病因是内因与外因两大类。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2.风热犯表
(1)主证:发热重,微恶风,汗出不畅,头痛,鼻塞 流黄涕,口干微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稠, 苔白微黄,脉浮数。
(2)调护法则: 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中药调护:选用银翘散。汤药应武火快煎,宜温服。 特色调护:高热者针刺十宣放血;毫针刺大椎、十 二井、十宣、曲池、合谷,用泻法。 饮食调护:宜凉润之食品,如西瓜汁、绿豆粥等; 口渴者,可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3.暑湿袭表
(1)主证:夏季多见,头昏胀重,鼻塞流浊涕,恶寒 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不多饮, 胸闷泛恶,咳嗽痰黏,舌苔黄腻,脉濡数。
(2)调护法则: 清暑祛湿解表 中药调护:新加香薷饮。宜温服。 特色调护:发热、恶寒见头身疼痛者刮痧。 饮食调护:避免生冷及甜品,可用鲜藿香、佩兰冲 泡代茶饮以化湿解暑,也可食用绿豆粥、薏苡仁粥 等。
清淡、易于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忌油腻 和辛辣刺激,忌过咸、海腥、肥甘厚味等助湿生 痰之品。
咳嗽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有声无痰谓 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 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西医学 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 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可参本 证辨证施护。
常伤两大类。外感 咳嗽多因卫外功能减退或天气冷热 失常,致使六淫外邪乘虚侵袭肺系, 肺失宣发肃降则肺气上逆作咳,脾 失运化,水湿内生,聚而成痰,随 上逆肺气咳出,发为咳嗽;内伤咳 嗽为脏腑功能失调,肺脏虚弱或他 脏有病累及肺脏。二者均可引起肺 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内科病症辨证护理
一、感 冒 感冒是指以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 多见。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重且多相类似者, 称为时 行感冒。西医学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均可参考本病证辨证施护。
第五章 辨证施护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一、辨证施护的程• 序
1. 收集辨证资料 2. 分析判断病证 3. 制定护理计划 4. 实施护理措施 5. 客观评价记录 6. 进行健康教育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二、辨证施护的原则
(一)护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三)调整阴阳 (四)扶正祛邪 (五)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 (六)三因制宜
【辨证分型与调护措施】
二、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 2. 痰热郁肺 3. 肝火犯肺 4. 肺阴亏耗
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护
1.风寒袭肺
(1)主证: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鼻塞流清涕, 头痛身楚,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调护法则 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中药调护:选用止嗽散。汤药热服,药后饮热粥 并盖被,以加强发散之力,祛邪外出。 特色调护: 取大椎、肺俞、风门拔罐。 饮食调护:宜食生姜、葱白等辛味发散食物,多 饮开水,以利驱邪外出,忌食生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