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合集下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公开课教案范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公开课教案范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公开课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元素,如意象、节奏、韵律等。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海子及其诗歌创作背景介绍。

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2.2 诗歌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基本元素。

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海子的诗歌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2 诗歌朗读与讨论: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3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诗歌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创作方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发展水平。

4.2 学生讨论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深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主题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5.2 诗歌创作延伸:鼓励学生继续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和诗歌比赛等活动,提升诗歌素养。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材料:准备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本。

准备海子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

准备诗歌朗诵的音乐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6.2 教学环境: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适合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讨论。

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能够播放音乐和视频。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朗读法:利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教学目标:体验美好诗情, 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前者为重点, 后者为难点。

教学要点: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 意象单纯明净, 诗情温暖美好, 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 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

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绍作者, 只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人的情感便可感受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范读, 指导学生朗读。

二、要求学生多次吟诵, 力求读懂诗人海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1.“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 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2、于作者而言, 幸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是些凡俗的琐事, 可是作者却觉得幸福, 怎么理解?——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理想, 让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融合。

它是真实、自然的, 朴实无华。

由此可感受诗人本身的不幸福。

3.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什么要给陌生人祝福?——诗人真诚的祈愿, 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 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4.“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 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

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

憧憬, 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5、“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的“只愿”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 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

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 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6.诗人营造了怎样的画面?——第一节, 诗人虚构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生活图景, 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节, 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 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所谓冥想, 实质是要在头脑中再现出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画面。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海子的生平。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背景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

诗歌的结构分析:诗句、韵律、意象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

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诗歌意象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理解意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大海、春暖花开、幸福等。

意象与主题的关系:通过分析意象来理解诗歌的主题。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分享自己对于意象的理解。

教师进行总结,解释意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理解程度:通过学生对于意象的分析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意象与主题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诗歌情感表达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3.2 教学内容:诗歌中的情感:喜悦、向往、孤独等。

情感共鸣: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分享自己对于情感的理解。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情感共鸣的重要性。

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理解程度:通过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享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诗歌创作:学生根据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诗歌创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第一章:诗歌欣赏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海子的诗歌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海子,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 诗歌原文解析:字词、句式、意象、情感等。

3. 诗歌主题探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原文解析。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分享感悟。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诗歌意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子及诗歌背景。

2. 原文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3. 文本解析:分析诗歌字词、句式、意象等。

4.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诗歌主题,分享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感悟文章。

第二章:口语表达与训练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流利、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技巧培训:语音、语调、节奏等。

2. 口语表达训练:即兴演讲、角色扮演等。

3. 诗歌创作实践:仿写、改编诗歌。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诵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2. 实践法:分组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互相评价。

3. 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 朗诵技巧讲解:讲解语音、语调、节奏等。

3. 口语表达训练:即兴演讲、角色扮演等。

4. 诗歌创作实践:学生仿写、改编诗歌。

五、课后作业1. 练习诗歌朗诵,准备课堂展示。

2. 完成一首自己的诗歌创作。

第三章:绘画与审美培养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第一章:引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大海和春天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大海和春天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海和春天的景象。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大海和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和春天的感受和经历。

3. 引导学生思考大海和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思考。

第二章:春天的花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花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花卉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春天的花朵种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花朵。

1. 向学生展示春天的花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花朵的感受和经历。

3.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花朵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思考。

第三章:大海的广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海的广阔和神秘。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探索兴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大海的广阔和神秘。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海的景象。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感受和经历。

3. 引导学生思考大海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能力。

2. 记录学生的分享和思考。

第四章:大海的生命1. 让学生了解大海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大海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海中的生物。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大海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中的生物的感受和经历。

3. 引导学生思考大海中的生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能力。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教案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了解诗人海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尝试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理解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人的幸福与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主题和意境的探讨。

难点:(1)诗歌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海子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分析诗歌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诗歌的感受。

(2)引导学生珍惜生活、热爱大自然。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 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短文。

3.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诗歌文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相关诗歌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诗歌让你印象深刻?2.引导学生分享诗歌的美感,从而导入新课。

(二)诗歌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三)诗歌分析1.教师提问: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a.对比:诗歌中将大海、春天、花开等美好事物与人生困境进行对比,突出诗人的向往。

c.情感真挚:诗歌情感真挚,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四)诗歌欣赏1.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景。

2.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二)诗歌写作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背景的了解。

(三)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

2.学生结合诗歌内容,阐述对这些关键词汇的理解。

(四)诗歌创意表达1.教师提出创意表达任务: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或散文。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自己的作品。

3.各组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背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美好生活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诗歌写作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海子1989年创作的,那时的海子正值人生中的低谷,但诗中却没有流露出绝望,反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第一章:诗歌欣赏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的美感。

2. 通过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与人生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背景介绍。

2. 诗歌的逐句解析与欣赏。

3. 诗歌意象的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象。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人海子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 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歌。

3. 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美感,强调诗歌对人生的启示。

第二章:绘画创作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大海和春天的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绘画与诗歌的相互补充。

二、教学内容1. 绘画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手法。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绘画出大海和春天的场景。

3. 欣赏和讨论学生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和手法。

2. 创作法:学生自主创作绘画作品。

3. 欣赏法:学生互相欣赏和讨论绘画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展示大海和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和手法,讲解如何表达感受。

3.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绘画出大海和春天的场景。

4. 欣赏:学生互相欣赏和讨论绘画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绘画作品,强调绘画与诗歌的相互补充。

第三章:摄影技术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的基本技巧。

2. 通过摄影作品感受大海和春天的美。

3. 培养学生的摄影技术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手法。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摄影创作。

3. 欣赏和讨论学生的摄影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这种痛苦就来源于作者不能把现实和精神统一起来,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
(六)扩展思考布置作业
通过对于诗歌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精神和现实之间挣扎,迷茫,痛苦,矛盾的海子,或者说,是诗人用他的诗歌为我们真实展示出了他的内心世界,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诗歌的最后一句栓去,这首诗还有这么美吗?还能如此真切的表现作者的内心吗?为什么?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写成一篇短文。
第三节
作者在前两节里通过对幸福的内在描绘和内心体验,表现了他对自己想要的幸福的不确定,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第三者作者又是如何继续追问他的幸福呢?
提问:
1、作者是不是继续对自己的想要的做一种描绘?
明确:不是,而是在谈自己的行动
2、那么作者做了些什么呢?
明确:给山河取名,为陌生人祝福。
3、我们说作者是在谈自己的幸福,那么作者做这些事和他的幸福有何关系呢?
明确:为陌生人祝福。
6、这里的陌生人是不是指作者不认识的人?是不是说作者只为哪些不认识的人祝福,就不为自己的亲朋好友祝福了?
明确:不是,而是除了作者本人以外的所有人,这里的陌生人其实是指全人类,作者在对自己的幸福都不确定时,我们在第一二节讲过了!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却先能想到为别人祝福,是不是也体现了作者心忧天下的情操?
明确: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所以这个“只愿”,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明确:是。是作者在矛盾后的痛苦的选择
总结: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幸福其实都很渴望,但他却只能获得一样,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二)作家及写作背景介绍
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表现方式,但散漫的抒写并没有影响他语言的特殊的节奏和字句的锻炼。对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使他的一些诗作带着一层神秘抑郁悲观的色彩,这种消极因素也影响了他的生命态度。而这首诗,就是海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首诗歌,也是他对人生的最后感悟,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一遍课文,和我一起走进海子。
3,是不是作者渴望的幸福就是具体的去做这些事?
明确:这是诗歌的意象,并不是具体的事件描述,结合上几节课对诗歌意象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这其实是表现了作者对尘世幸福的向往
4,通过我们解题我们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
明确:房子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总结:作者既渴望尘世的幸福,通过一系列的一向把这样的幸福描绘出来。又渴望精神的幸福,而这两者在作者那里是矛盾的,表现了作者彷徨犹豫的心情。
课题序号
3
授课班级
高一( )班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授课形式
传统教学
授课章节
名 称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更新、补
充、删节
内 容
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学生如果不能领会,则继续问,那么我们都来看看,作者做了这些事都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4、同学们,山和河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我们的城市也有很多山和水,你们有没有想过给山河取名?那么作者说要给所有的山河取名体现了什么?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作者博爱宽广的胸襟。
5、同学们回答的不错,我们还可以从那些地方看出作者的这种博爱的情怀呢
(五)分析问
1,为什么作者要说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够刻意去做,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
2,那么作者想要的幸福是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第二节
先让学生阅读,教师提问
1,闪电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闪电是不确定,不持久的,一闪即逝!
2,那么幸福的闪电所告诉作者的,会是清晰的吗
3从第二段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明确:对于幸福仍然是处于彷徨和迷茫中?得不到答案
教师总结,那么联系一二节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虽然一直在描述自己渴望的幸福,但是又不能明确的确定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这体现了作者极为矛盾复杂的思想情感。
8、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最后还要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呢?
(1)这里的只愿表什么意思?
明确:是表转折的意思。
(2)转折有两种含义,一种表对前面的否定,而肯定后者。另一种表示在对前面肯定的基础上的一种递进,你们认为是哪一种?
明确:是后一种。
(3)也就是说,作者在肯定了前面的喂马劈柴写信为陌生人祝福之后,还是更愿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
(三)解题
让学生们想象大海和春暖花开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大海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体会自然的崇高而领会自身的渺小,春暖花开让人感到内心的愉悦。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表现一种精神的向往和生活。
(四)初步感知
在同学们阅读课文后,首先让他们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对字面意思理解)然后再让他们仔细阅读一遍,在其中尝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请同学们起来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各抒己见,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老师在此不发表评论。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世俗生活:精神之乡理想之所: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我只愿
关心粮食和蔬菜 面朝大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春暖花开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我想每一个同学都和我一样,对幸福有着无尽的憧憬和渴望,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著名诗人海子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翻到课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7、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这种博爱的精神是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给山水取名,是对物的态度,为陌生人祝福,是对人的态度。那么请同学们再回过头来想想第一个问题,这些事和作者的幸福有何关系?
明确:作者在作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不是很痛苦?正因为作者有着这样高尚的情操,所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就感到是一种幸福。
附:课堂作业
《教与学》第二题阅读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