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路水泥砼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乡村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投标日期: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九日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2、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及相应的质量检验评标准。
3、本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设备力量,多年积累的公路施工经验用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调查所掌握有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1、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2、遵循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根据工期要求,抓住关键线路,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达到均衡生产,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队专业化、机械化的施工优势,借鉴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坚持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建设。
5、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做到机械化作业、流水作业和标准化作业,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在满足业主各种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实现进度、质量、安全的预期目标。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一)工程简介:1、项目名称:2、路面结构:原路基整平碾实。
20CM厚、5M宽,含灰量12%土基层,18CM厚4M宽的C30水泥砼面层。
3、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四级公路,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
4、质量标准:路基压实度不低于90%,混凝土路面抗折度不低于3.0mpa以上,路面宽度、厚度不小于设计值,符合规定。
5、完工后要路肩培土。
(二)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本合同段工程位于乡村公路段。
(三)气候条件本合同段施工地区属平源潮湿性季风气候,温暖潮湿,每年4-9月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70∽77%。
(四)设计标准1、路面结构:原路基整平碾实。
20CM厚、5M宽,含灰量12%土基层,18CM厚4M宽的C30水泥砼面层。
村村通混凝土路面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 (21)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22)第三章现场管理机构及职责 (23)第四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26)第五章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35)第六章新工艺、新材料、新措施 (40)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41)第八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44)第九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48)第十章雨季施工措施 (51)第十一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52)第十二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53)第十三章原材料进场计划 (54)第一章工程基本概况一、编制依据、设计规范与施工标准1、梨树县蔡家镇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机耕路工程施工设计文件。
2、现场实际踏勘所了解的情况。
3、交通、市政、建筑安装有关道路等的施工规范、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4、本企业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能力,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本设计中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设计手册》(路基)(3)《公路设计手册》(路面)(4)《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上、下册)(5)《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G85768-86(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CJTJ1016、施工标准(1)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2)设计图纸中指定使用的标准图(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6)《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二、工程位置、施工现场条件、气象及水文条件1、工程位置梨树县蔡家镇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机耕路工程地点为梨树县蔡家镇。
2、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现场在开工前达到场地平整。
施工用电采用低压电缆输电,同时自备发电机组。
施工用水由施工现场附近解决。
3、气象条件本合同段位于梨树县蔡家镇,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多干旱,多云少雾,日照短,年平均气温正常,是施工的黄金季节。
4、水文条件地下水位较高。
农村水泥路施工组织设计

〔4〕、混凝土摊铺前,基层外表应洒水润湿,以免混凝土底部的水分被枯燥的基层吸去,变得疏松以致产生裂缝,有时也可在基层和混凝土之间铺设薄层沥青混合料或塑料薄膜。
5.面层施工
〔1〕、轨道及模板的安装
在轨道和模板的安装前,先要完成基层检验与整修等的准备工作,然后进展轨道及模板的安装。准确的设置模板是保证混凝土路面摊铺作业连续进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化施工采用的刚制模板,长度约为3m,摊铺机行走轨道安装在模板外侧,尽量防止模板顶面兼做摊铺机行走轨道的形式,轨道用固定螺丝及垫板结实的固定在模板上。
±10
±15
水准仪
4处/200m
横坡〔%〕
±0.15
±0.25
水准仪
4处/200m
混凝土路面施工时,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控制和检查的主要工程包括:
〔1〕、土基完成后应检查其密实度;基层完成后应检查其强度和刚度及均匀度。
〔2〕、按规定的要求验收水泥、砂、碎石;测定砂、石的含水量,以调整用水量;测定坍落度,必要时调整配合比。
40m3/h以内
台
1
自卸汽车
8t
台
4
洒水汽车
6000L以上
台
2
汽车式起重机
12t以上
台
2
发电机
台
1
三、材料的准备及运输
本路段筑路材料比拟缺乏,大局部材料需远运,其主要材料供给如下:
碎石:沿线,平均运距10公里
砂砾:沿线,运距12公里
砂:沿线,运距12公里
水泥:县城,运距50公里
村村通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

村村通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XX村通畅公路工程(D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XX村通畅公路工程(D标段)施工组织设计XX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二0 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施工部署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第五章、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一章编制依据一、编制原则质量控制:达到国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进度计划:施工总工期为150日历天,工程开工日期以开工报告为准,保证按期竣工。
安全生产:零死亡”、“零重伤”、“无重大违章指挥”,保证杜绝伤亡事故,一般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5%以内。
廉政建设:保证无任何不正之风的存在,并接受社会监督。
文明环保:切实搞好标准化工地建设,文明施工,做到施工场地景观化,施工操作规范化,工艺流程程序化。
力求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不污染环境、不扰民、控制噪音,创文明施工现场。
在总体安排上,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内容进行实质性响应。
所有的技术方案,施工部署,作业安排以及各类措施,均按上述原则进行编制。
二、编制依据1、XX村通畅公路工程(D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现场踏勘掌握的实际情况。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10、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现有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及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水泥砼路面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一章综合说明一、编制依据(一)、业主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
(二)、现场踏勘、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三)、本项目工程资格预审强制性履约标准、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四)、国家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五)、我单位现有技术力量、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财务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多年来在类似工程施工中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一)、遵循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建设任务。
(三)、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各项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
(四)、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目的。
(五)、实施项目法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
三、编制范围铅山县紫溪至桐桐木关公路石垅至西坑段混凝土路面工程,里程桩号为k15+900~k25+900,路线全长10.00km。
工程施工内容包括:路基整修、路面垫层、路面基层、混凝土路面、土路肩等工程;以及为完成上述工程施工所发生的临时工程。
四、工程概况㈠、概述本项目起点紫桐线k15+900处,沿线经刘家、老屋基、篁村、垅坑,终点位于紫桐线k25+900处,总长度10.00km。
农村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doc

农村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XXXX年XX县小型水库移民救助基金项目建设组织设计xx县水利建筑安装公司2007年8月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第2章项目概述第3章施工计划及主要技术措施第4章主要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第5章劳动力安排第6章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第7章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第8章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工期对于一个项目第9章技术组织措施确保文明施工第10章施工进度第11章雨季施工措施第1章编制依据一、编制说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充分尊重招标文件、了解设计要求和深入现场调查为基础。
招标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得到深化、细化和优化。
阐述了项目实施的施工安排、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工程质量、成品保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力求各方面都能完全满足业主的要求,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1.1编制依据:1)本工程采用的技术规范(根据工程实际选用以下规范)1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88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 50162-92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XXXX建设有宝贵的施工经验和一套完善的管理机构-省略部分-包括现场临时施工、定位测量和放线、主要机械进场安排、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施工计划安排、周转材料进场、墙体砌筑具体时间安排和穿插见施工进度计划交叉图。
二、保证工期的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1.1公司工程领导小组每半年在施工现场召开一次协调会,检查工程进度,解决现场存在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1.2本项目将成立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主持人、专业施工员、作业班组长和业内技术人员组成的工期实施小组,以定量、定期、定位的方式分配计划任务,及时调整和补充应急措施的速度,确保阶段进度。
1.3成立由业主监理、项目部和专业单位组成的现场协调小组,每周召开一次现场协调会议,检查各单位完成施工质量的进度情况,找出影响工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安排下周的工程进度和解决急需实施的问题。
乡村公路水泥砼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得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得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得试验与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得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她地上地下设施得保护加固措施等.2、配备得施工机械、设备应满足施工要求,且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在技术标中附表一、附表二得备注栏如实填报),新购或拥有得施工机械设备必须附有购销发票,租凭得施工机械设备必须附有租凭合同协议书,承包人不得将已报废机械、车辆驶入施工现场或运用于本工程,否则视为技术标不可行.3、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得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得试验与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与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目录一、编制说明二、技术标准与要求三、工程概况四、资源配备计划与施工组织机构五、施工现场布置六、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七、主要工程项目方案与技术措施八、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九、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十一、季节施工措施安排附表1:拟投入本标段得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2:拟配备本标段得试验与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3:劳动力计划表附表4:计划开、竣工日期与施工进度横道图附表5:临时用地表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乡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一册)。
2、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及相应得质量检验评标准.3、本单位拥有得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设备力量,多年积累得公路施工经验用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得调查所掌握有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1、充分遵循招标文件条款得原则。
2、坚持实事求就是得原则,根据我公司得施工能力与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得履行合同。
村村通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XX村通畅公路工程(D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XX村通畅公路工程(D标段)施工组织设计XX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二0 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施工部署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第五章、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第一章编制依据一、编制原则质量控制:达到国家《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进度计划:施工总工期为150日历天,工程开工日期以开工报告为准,保证按期竣工。
安全生产:零死亡”、“零重伤”、“无重大违章指挥”,保证杜绝伤亡事故,一般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5%以内。
廉政建设:保证无任何不正之风的存在,并接受社会监督。
文明环保:切实搞好标准化工地建设,文明施工,做到施工场地景观化,施工操作规范化,工艺流程程序化。
力求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不污染环境、不扰民、控制噪音,创文明施工现场。
在总体安排上,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内容进行实质性响应。
所有的技术方案,施工部署,作业安排以及各类措施,均按上述原则进行编制。
二、编制依据1、XX村通畅公路工程(D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现场踏勘掌握的实际情况。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10、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现有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及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等。
2. 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应满足施工要求,且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在技术标中附表一、附表二的备注栏如实填报),新购或拥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必须附有购销发票,租凭的施工机械设备必须附有租凭合同协议书,承包人不得将已报废机械、车辆驶入施工现场或运用于本工程,否则视为技术标不可行。
3、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目录一、编制说明二、技术标准和要求三、工程概况四、资源配备计划和施工组织机构五、施工现场布置六、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七、主要工程项目方案与技术措施八、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九、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十一、季节施工措施安排附表1: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2: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3:劳动力计划表附表4: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附表5:临时用地表一、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乡村公路水泥砼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一册)。
2、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及相应的质量检验评标准。
3、本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设备力量,多年积累的公路施工经验用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调查所掌握有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1、充分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的履行合同。
3、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4、“严格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在施工中发扬创新精神,以科技为先导,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
(三)编制目的在满足建设单位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全优,力争施工工期提前,把施工对周边环境破坏和扰动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
二、技术标准和要求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3、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6、《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范》(JTG H30-2004);等国家有关公路工程施工规范、条例、办法及施工图设计文件。
如有变化的,以现行最新技术规范为准。
三、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崇州市文井镇灾后重建项目(大同村怀鸡路)一阶段起点位于文井镇到鸡冠山路交界处前5m,止点位于大同村3组,路线全长4.149公里,全线分为六段进行恢复重建。
本标段为K1+000-K2+000。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位置崇州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北邻温江、都江堰、东界双流,西靠大邑,南与新津接壤。
1.2沿线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简况1、地形地貌本区为岷江冲洪积形成的彭眉平原,泯江在平原中自北向南流。
平原西侧为总岗山,东侧为龙泉山,形成两侧为较高丘陵区,中间为相对低洼的宽谷地貌。
泯江Ⅰ、Ⅱ级阶地发育,本线两端,于浅丘顶面还可见Ⅲ级阶地的残留,各阶地多己辟为农田。
线自西向东横穿彭眉冲积平原,路线两端在丘陵区中通过,中部在平原区中通过。
平原区为农田区,城镇村落密集;丘陵区植被良好,主要为乔灌木混合林。
2、气象测区属于四川盆地边缘气候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东无严寒,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最理想的旅游胜地,寒冷期在1月,平均温度4.9摄氏度,最酷热期在7月,平均气温25.4摄氏度;多年平均温度15.2-15.9摄氏度,年降雨量1001.9-1264.7毫米,最高达1903.4毫米,集中在6.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66-76%,最长连续下雨达33天之久;年平均相对湿度81-84%,蒸发量733.1-920.8毫米;年平均日照率24-30%1.2.2地层岩性据峨眉和邛峡幅区域地质资料,沿线地层主要是泯江Ⅲ级阶地,含砂粘土层和砂卵石层,以及下伏白垩系地层。
分述如下。
1、第四系地层(Q)(1)中下更新统冰碛、冰水堆积层(Q1+2gl+fgl)上部为厚约10m的粘土层,具黑色网纹构造。
下伏为一套紫红、棕红、黄褐色粘土充填的砾卵石层,厚约35m。
卵砾石成份以石英岩、砂岩为主,次为玄武岩、花岗岩等,次园至半棱角状,粒径一般220cm,大者可达30cm,风化强烈,大部分仅保留外形,砾石和粘士结合紧密,呈泥质胶结的半胶结状。
复盖于浅丘之上,下伏为臼垩系地层。
(2)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上部为黄棕色、深黄色粘土及细中砂层,粘土层含砂质,具微透水性。
细、中砂以白色及黄色石英砂为主,无胶结,较松散,具斜层理,常呈透镜体尖灭。
下部为卵砾石层,褐黄色,成份较杂,以花岗岩、砂岩、石英岩为主,卵砾石磨园度良好,分选好,排列紧密,多有砂质充填,并夹有细、中砂透镜体。
粒径一般为212cm。
本层厚815m,主要分布在Ⅱ级阶地中。
(3)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主要分布于泯江一级阶地和浸滩上,以及各大支流漫滩之中,多具二元结构,上部为05米厚的粉土和细粒土(透镜体),地表多为0.4m厚种植士,局部含有机质,下部为不等厚砂层和卵石士,厚O~10米左右,卵石成分以石英岩为主,次为花岗岩、石英砂岩、脉石英等。
(4)全新统坡、堆积层(Q4el+dl)碎石角砾土。
呈紫红、砖红色,粒径一般在20cm以下,个别为大于20cm的块石,成份为泥岩及粉砂岩,多为粉质粘土填充。
2、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紫红、紫灰色泥岩、夹泥灰质砾岩,并含石膏、在硝矿层。
本套地层主要特征是易于风化剥落,遇水易于软化、泥化,强度降低。
1.2.3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就区域而言,本区是川西凹陷带内的成都新生代断陷向西延续地带,是受新华夏构造系控制的构造带,并接受大量第四系的沉积物。
区内的山系及构造线走向均受此构造带控制。
路线多在冲洪积层中通过,仅在崇礼以东有K2g地层出露,岩层产状为N25°E/5~10°NW。
未发现有大的断裂带,地质构造对路线无大的影响。
2、地震根据四川地震局2008年6月颁布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县、乡镇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一览表》,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1.2.4水文地质条件本区主要河流是泯江,也是区内地表及地下径流,汇积的最低基准面。
区内主要地下水为冲洪积中的孔隙水,其次是白垩系地层中的裂隙水。
据区域地质资料,分述如下。
1、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1)全新统河流堆积(Q4al+pl、Q4+3al+pl)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泯江及其各大支流两岸阶地,浸滩卵砾石层中,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3米。
含水层一般厚8~15米,与冰水堆积巨粒土层无明显界线,多合为-体,主要为河水及大气降水补给。
含水层赋存条件、补给条件都比较好,渗透性能好,因而富水程度较好,单井出水量可达500~1000吨/日。
支流中上游,河流侵蚀堆积作用较弱,含水层规模变小,富水程度降低,仅300~500吨/日。
(2)上更新统冰水堆积(Q3fgl)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本层上部为厚3~5米粘士,构成含水层顶板,下部为含水层,厚数米至20米不等。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枯水期3~10米,丰洪期2~5米,动态变化虽受洪水位及降雨影响,但反映迟缓。
含水层分布连续稳定,渗透性较好,但因含一定泥质,富水性受到影响,单井水量100~500吨/日。
(3)中下更新统冰顿、冰水堆积层(Ql+2al+fgl)孔隙潜水本层上部为黄色粘土,为一相对隔水层;下部为巨砾土层,为本层主要含水层。
由于含水层含泥质重,渗透性差,富水性弱,单井出水量小于100吨/日。
在地形切割破碎,含水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时,表现为贫水,单井出水量小于50吨/日。
2、基岩(K)风化裂隙水观音场至龙正段的丘陵区,岩性为泥岩夹砂岩,赋存于其间的地下水多为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在接受降雨补给后,大多就近排泄,循环途径很短,井、泉水动态变化很大,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
泥岩塑性强,因此构造裂隙不发育,以风化裂隙为主,泉水流量普遍甚微,多小于O.1升/秒;厚层砂、砾岩则以构造裂隙为主,富水性好,在局部斜坡地还有层间承压水存在。
3、水质测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03-CaNa型水,矿化度O.5-1.Og/L,PH值6.5~8.5之间,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2.2.5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全线主要位于泯江Ⅰ、Ⅱ级阶地之上,地形平缓.地形地貌简单,除冬水田地带局部存在厚度1米左右的软土层和"红层"泥岩边坡风化剥落外,极少其他大的不良地质现象,路线工程多以小填方挖通过,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是较有利的工程地质地段。
地表粘土层一般承载力为180~250KPa;卵砾石层一般承载力为350~600KPa;白垩系泥岩一般承载力为400~600KPa。
均能满足一般桥涵基底承载力的要求。
3、沿线不良地质现象(1)软土地段沿线主要在水稻田地区通过,局部冬水田呈软土状,但厚度不大,一般厚为1米左右。
可采用放水后翻晒或换填等较简易方法进行处理。
(2)弱膨胀性粘土Ⅱ、Ⅲ级阶地顶部零星分布有厚度较大的粘土层,一般具有弱膨胀性,在边坡较高地段的路基边坡都将因此发生小型明滑,故在此类边坡中均要作好防护,避免此类地质病害的发生。
(3)冰水堆积层边坡明塌冰水堆积层主要为含粘土的卵砾石层,路堑边坡在此类地层中多发生小坍塌及掉块现象,故此类边坡除设有坡脚挡墙外,高于5m的边坡应作边坡防护或将边坡放缓至1:O.75~l:O.5O的边坡。
(4)泥岩风化剥落泥岩特性是遇水易于发生风化剥落和软化。
故较高的重坡要作相应的护坡工程;较重要的地基工程要及时开挖下基封闭,以防地基软化,强度降低,影响工程安全。
(5)不良地质地段由于全线以小填小挖路基通过,故上述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对路基工程影响是很小的。
4、改建公路沿线路况及地质病害本改建工程主要是在既有线基础上的改扩建,沿既有线的路况及地质病害分述如下:(1)既有线全线路基整体稳定性好,无滑坡之类大的地质病害,故在改扩建工程设计中,都充分利用既有线的路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