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辐射污染现状

合集下载

大气层中的臭氧可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辐射

大气层中的臭氧可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辐射

大气层中的臭氧可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大气层是地球与外部空间之间的界面,它由多层气体组成。

其中,臭氧层是大气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解释大气层中的臭氧如何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并介绍它对地球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它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紫外线A(UVA),紫外线B(UVB)和紫外线C (UVC)。

UVC是最具毒性的紫外线,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吸收,几乎没有UVC能够到达地面。

相比之下,UVA和UVB是人类最常接触到的紫外线。

UVB具有更高的能量,并且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更大。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大部分UVB辐射。

臭氧(O3)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它主要存在于大气层的臭氧层中,位于距离地球表面约15至50公里的处所。

臭氧层主要通过紫外线的作用在臭氧气体形成,同时也在反应中进一步分解。

当紫外线照射到臭氧分子时,会导致臭氧分子分解成氧分子(O2)和单个氧原子。

这些单个氧原子又与其他氧分子结合,形成新的臭氧分子。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使得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得以维持。

臭氧分子吸收UVB辐射的能力比较高。

当UVB辐射经过臭氧层时,一部分能量被臭氧分子吸收,将UVB辐射转化为热能,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伤害。

由于臭氧分子的吸收作用,地球上的生物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暴露在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下的风险。

然而,近年来臭氧层的破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臭氧层的恶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人为气体,如氯氟烃(CFCs)和一氧化氮(NOx)。

这些化合物进入大气层后,会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破坏臭氧层。

破坏臭氧层将会导致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给生物和环境带来大量负面影响。

对地球生物来说,长期暴露在高水平的紫外线辐射下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UVB辐射可导致皮肤癌、晒斑、皱纹和皮肤过敏等皮肤问题。

此外,它还损害眼睛,导致白内障和其他眼部疾病的发生。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福利,但与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辐射环境的污染问题。

随着核能、医疗、工业和科研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辐射环境监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辐射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探讨。

一、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1.监测体系建设滞后当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

传统的辐射监测手段依靠固定监测点、流动监测车和监测站等设备,但这种监测方式受限于地域和观测点的局限性,无法全面掌握辐射环境的真实情况。

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难以保障。

2.监测数据精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数据精度有待提高。

由于设备和技术的约束,部分监测数据存在偏差和误差,无法真实反映辐射环境的实际情况。

而且,部分监测设备陈旧、维护不力,容易出现数据不准确或者漏测情况。

3.监测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和完整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和完整。

主要监测点多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域,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监测覆盖不足,导致这些地区的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相对滞后。

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核电站、医疗机构等的辐射监测也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监测盲区。

未来,我国将加强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拓展监测手段,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精度。

除了传统的固定监测点外,还将引入无人机、遥感技术、移动监测站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对于辐射环境的全方位监测。

2.优化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未来,将着重优化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密度,实现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和预警。

3.推进辐射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将加强辐射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监测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紫外线辐射的危害

紫外线辐射的危害

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大气臭氧层破坏导致地表的紫外线强度更加的大,这意味着我们受紫外线伤害的危险性也更大了。

在炎热的夏天,紫外线的伤害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做一些必要的防护,紫外线辐射的危害都有哪些呢?一起去分析一下吧!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皮肤时,紫外线辐射会使皮肤发痒,并可能产生水疱、水肿,出现红斑等,可以引起光照性皮炎,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皮肤癌。

2、紫外线辐射对眼睛的伤害若是紫外线照射眼部,紫外线辐射会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炎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照性眼炎。

另外,紫外线对眼部的长期照射还可能引发白内障。

所以,紫外线辐射对眼部的辐射危害很大。

3、紫外线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紫外线辐射还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会使人出现头疼、头晕和体温升高的不适症状。

防辐射健康资讯网了解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弱与温度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紫外线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太阳的高度角,太阳在空中越高,紫外线辐射水平越高,反之,则辐射越低。

夏季,太阳的高度角最大,因此夏季的紫外线辐射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而在夏天的中午,在很多地区太阳光几乎直射大地,此时,便是一天中紫外线辐射最强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太阳最毒辣的时候。

所以,提醒大家,夏天的中午,尤其是太阳光直射地面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

另外,紫外线辐射的强弱还与大气层的厚度有关。

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气层相对较厚,紫外线被吸收较多,能照射到地面的就相对较少;而在高原地区,大气相对稀薄,对紫外线的吸收就少,紫外线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地面的就相对多,所以,我们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脸蛋总是红红的,这就是较强紫外线辐射照射的缘故。

紫外线辐射照度计可以检测紫外线辐射的强弱。

夏季太阳高度角较高,户外紫外线辐射较强,采用各种防晒措施是防紫外线辐射最好的方法,比如抹防晒霜,穿披肩和长袖衣服,撑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遮阳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北京城市紫外辐射变化特征及经验估算方程

北京城市紫外辐射变化特征及经验估算方程

北京城市紫外辐射变化特征及经验估算方程引言紫外辐射是一种来自太阳的光辐射,能够对地球表面和生态系统产生广泛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加剧,紫外辐射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城市建设和大气污染对紫外辐射的分布和强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北京城市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建立经验估算方程,对于有效评估紫外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 北京城市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1.1 季节性变化北京城市紫外辐射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在北京的冬季,由于地球离太阳近,紫外辐射强度较弱;而在夏季,地球离太阳远,紫外辐射强度相对较强。

此外,北京的春季和秋季紫外辐射介于冬季和夏季之间。

1.2 日变化北京城市紫外辐射的日变化主要受到太阳的高度角和云量的影响。

在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紫外辐射强度也最大。

当天空有云时,云层会对紫外辐射进行散射和吸收,降低紫外辐射的强度。

1.3 空间分布北京城市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由于北京地处40°N的纬度,紫外辐射的强度在北半球各地相对较强。

其次,城市的建设和环境污染会改变紫外辐射的分布。

高楼大厦和道路会阻挡太阳光的直射,使得阴影区的紫外辐射较弱。

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和气溶胶)会吸收和散射紫外辐射,降低其强度。

因此,在北京的市中心和郊区的紫外辐射强度可能存在差异。

2. 经验估算方程的建立为了对北京城市紫外辐射进行经验估算,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于气象和地理参数的方程。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经验估算方程示例:紫外辐射强度= C × F(天气状况) × G(太阳高度角) × P(云量)其中,C是校准系数,用于调整方程的精确度。

F(天气状况)是天气状况参数,代表天空的透明度和大气污染程度。

G(太阳高度角)是太阳高度角参数,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P(云量)是云量参数,用于描述天空中云的覆盖程度。

紫外线辐射对生物体的伤害

紫外线辐射对生物体的伤害

紫外线辐射对生物体的伤害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头,它的热量和光线支持着植物的生长、让我们有了温暖的居所。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带来了对生物体的巨大危害。

一、紫外线的分类及危害紫外线是太阳光谱中一种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电磁波,可以分为UV-A、UV-B和UV-C三种不同波长的光线。

其中UV-C波长最短、能量最强,但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绝大部分的UV-C 辐射,因此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很小。

而UV-A和UV-B则分别占太阳辐射中的95%和5%,它们可以穿透大气,直接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

对于人类来说,UV-B是最危险的紫外线。

它可以穿透皮肤的外层,并刺激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造成DNA的损伤和突变,增加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UV-B也可以破坏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导致皮肤老化,出现皱纹和色斑等症状。

对于动植物来说,紫外线也会对它们的生长、繁殖、免疫力和进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UV-B可以阻止植物中一些物质的合成,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对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来说,UV-B还可以破坏它们的DNA和色素,导致死亡或者失去生存能力。

二、如何防范紫外线辐射为了减少紫外线带来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烈的中午12点到下午4点之间外出。

这个时段太阳角度最高,紫外线最为强烈。

如果需要在室外活动,在这段时间内应该特别注意防护措施。

2. 涂抹防晒霜。

防晒霜中一般都会含有抗紫外线成分,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隔离膜,减少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同时,防晒霜的使用也能减缓皮肤的老化和色素沉淀。

3. 穿戴适当的衣服和帽子。

衣服可以减少紫外线的直接照射,而戴帽子则能保护头皮、眼睛和面部等敏感部位。

4. 注意室内紫外线来源。

UV灯、黑灯和日光灯等光源都会产生一定的紫外线辐射。

在使用这些设施时,应该减少使用时间、离开灯光的直接照射、使用防护措施等。

河北省太阳紫外辐射时空分布特征

河北省太阳紫外辐射时空分布特征

干 旱 气 象
30卷
TBQ-W -B-I总辐射表主要被用来测量波长 范围为 0.3~3μm的太阳总辐射。该表的感应元 件是核心部分,它由快速响应的绕线电镀式热电堆 组成。当有阳光直射时温度升高,它与另一面的冷 结点形成温差电动势,该电动势与太阳辐射强度成 正比。如果用数字电压表测量,测得的电压值除以 总辐射表的灵敏度系数,即为辐射量。
583587干旱气象30卷图2春夏秋冬4季不同天气状况晴天阴天下紫外辐射日变化分布fig2thedailyvariationofultravioletradiationunderdifferentweatherconditionsunnydayorcloudydayinfourseasonsinshijiazhuang表2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划分表tab2theintensitygradeclassificationofultravioletradiation级别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wm2紫外线指数辐射强度对人体可能影响皮肤晒红时间min需采取的防护措施150012最弱100180不需要采取防护措施2509934弱60100可以适当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擦防晒霜31014956中等3060外出时戴好遮阳帽太阳镜太阳伞等415299789强2030除上述防护措施外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避免外出或尽可能在遮荫处53010很强20尽可能不在室外活动必须外出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3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考虑到河北省某些站点观测数据的缺测漏测等不完整性特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完整的2010年8月夏季2010年12月冬季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选取春、夏、秋、冬 4季较为典型的晴天、阴天加 以分析(晴 天、阴 天 的 选 取 原 则 是 两 者 日 期 最 为 相 近的一天,这样基本可以消除日期差异对紫外辐射 日变化造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见图 2。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

浅谈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各种辐射源(包括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的分布、变化和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现状分析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可以分为设备设施、监测方法以及监测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设备设施方面近年来,我国在辐射环境监测设备设施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

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辐射环境监测站。

尤其是在核辐射监测方面,我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和升级监测设施,使得我国在核辐射监测方面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监测方法方面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两种方式。

定点监测主要是在特定的位置建立监测点,定期采集监测数据。

而移动监测则是通过携带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辐射情况进行即时监测。

两种监测方法相辅相成,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到环境中的辐射情况。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监测体系。

国家级监测体系主要负责对国家辐射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省级监测体系主要负责对省级辐射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地市级监测体系主要负责对地市级辐射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三级监测体系相互协同配合,形成了完整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辐射环境监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监测能力不足目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相对薄弱,特别是在电离辐射监测方面还存在一些盲区。

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环境中,监测设备设施不足,监测数据不准确,监测能力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虽然我国采用了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两种方法,但监测方法仍然相对单一,难以全面准确地监测到环境中的辐射情况。

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紫外线辐射无处不在。

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同时也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紫外线辐射的强度有所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紫外线辐射主要分为三种:UVA、UVB、UVC。

其中,UVA是指波长在320~400nm之间的紫外线,它主要由紫外线灯、日光灯等光源产生;UVB波长在290~320nm之间,它主要由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产生,同时也能够被电子产品和灯具产生;UVC波长在200~290nm之间,由空气中的臭氧吸收。

UVA和UVB对人体的危害不同。

UVA能够穿透肌肤上层的角质层,进入真皮层,造成胶原纤维的断裂,加重肌肤老化的过程,同时也增加罹患皮肤癌和玫瑰痤瘤等疾病的风险。

UVB则可以导致晒伤、皮肤色素沉着、光敏性皮炎、雀斑、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生。

除了对皮肤的伤害外,紫外线还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一定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会导致眼角膜、结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眼部组织受损,加速眼部老化、导致白内障、黄斑病变等眼疾病的发生。

此外,紫外线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对病原菌等外界威胁的抵抗能力。

那么,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和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呢?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肌肤年龄和肤质的防晒品,涂抹防晒品是避免紫外线损伤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其次,在强紫外线照射时间段内,应尽量避免外出,或使用遮阳伞、帽子等物品进行遮挡。

最后,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选择抗紫外线的太阳镜,及时进行治疗,以保护我们的视力和眼健康。

总的来说,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广泛的。

我们需要时刻警惕紫外线对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紫外线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辐射污染现状
我们整个宇宙都离不开阳光的照射,而太阳为我们带来的,除了太阳能量的利用还有就是紫外线辐射污染。

那么紫外线辐射污染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紫外线污染的现状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400nm 辐射的总称,太阳的紫外辐射是人类接受的紫外辐射的主体,但是由于紫外线在大气传播中的衰减过程,真正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只占总辐射量比例的4%。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人造紫外光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造紫外辐射源解决了自然光源(太阳)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

1801 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
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皮肤癌。

紫外线是伤害性光线的一种,经由皮肤的吸收,会伤害DNA (组成染色体基因讯息传递的化学运送单位),当DNA遭受破坏、细胞会因而死亡或是发展成不能控制的癌细胞,这就是瘤形成的初期。

紫外线已被确定与许多疾病的产生有关;例如:皱纹、晒伤、白内障、皮肤癌、视觉损害与免疫系统的伤害。

目前,在阳光中的紫外线(UV)照射是环境中的人类致癌物质。

来自自然的阳光和医疗人造紫外线的毒性是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紫外线辐射对人类正常的皮肤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晒伤症状的红斑、晒黑、和局部或全身的免疫抑制。

UV A、UVB和UVC都会损害胶原蛋白,因此会加速皮肤的衰老。

UV A和UVB两者还会破坏皮肤的维生素A。

在过去,UV A被认为是伤害较小的,但今天,众所周知它有助于皮肤癌间接DNA损伤(通过自由基和活性氧)。

它能深入皮肤,但不会造成晒伤。

UV A不会像UVB和UVC直接伤害DNA,但它可以生成高活性化学中间体、羟基和氧自由基等,会回过头来破坏DNA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