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其形成原因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其形成原因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其形成原因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指的是公司在分配利润时所采取的方式和程度。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状况、法律法规、股东要求、竞争状况等。

因此,股利政策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经济状况: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是影响股利政策的
关键因素。

如果公司的业务稳定,现金流充足且利润稳定,则公司更容易决定支付较高的股利。

2.股东要求:上市公司的股东是其股利政策的最终决策者之一。

如果股东对于公司预期收益和股息要求较高,公司也就会增加其股息支付。

3.竞争状况:如果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股东可能会要求公
司将更多的利润用于发展业务而非分配给股东。

4.法律法规:公司股利的支付和分配也受到当地法律法规的影响。

一些国家或地区要求公司必须支付一定比例的股息。

此外,公司还需要遵守上市规则和证券法的规定。

总之,公司的股利政策和其形成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利益为前提,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制定股利政策。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公司特征、财务状况、市场因素和制度环境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公司特征:公司规模、发展阶段和控股股东结构等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规模较大的公司往往会采取相对较稳定的股利政策,以维护公司形象和吸引投资者。

成长型公司为了满足扩大再投资需求,通常会选择较低的股利支付水平。

控股股东的结构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倾向于将利润用于再投资,而非支付股息。

2. 财务状况: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财务稳定性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盈利能力强的公司通常会选择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以回报股东。

现金流充足的公司更容易支付较高的股利,而财务稳定性差的公司可能会选择降低或暂停股利支付,以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3.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股价表现和投资者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股利政策。

在市场需求强劲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考虑增加股利支付,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股价表现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例如股价上涨时,公司更有动力提高股利支付水平,以回报投资者。

投资者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决策,一些机构投资者通常更关注股利收益,而散户投资者可能更关注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

4. 制度环境:股利政策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制约与影响。

中国的股利政策受到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监管机构也会对股利政策进行监管。

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需要以稳定的股利政策吸引长期投资者,避免短期投机者的影响。

股权融资、股权激励和并购重组等因素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特征、财务状况、市场因素和制度环境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股东和投资者预测和评估股利政策的变动十分重要。

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借助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稳定地制定股利政策。

《2024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财务结构、投资者回报及资本市场运作效率。

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股利政策不仅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也反映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理念。

同时,它还是影响企业价值和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公开的财务报告、相关研究报告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数据。

四、实证分析1. 股利政策现状根据我们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呈现多元化趋势。

多数公司选择派发现金股利,也有部分公司选择股票回购或者混合方式进行股利分配。

同时,我们发现不同行业的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各行业的经营特性和市场环境有关。

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盈利、现金流、财务结构、股东利益、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环境等。

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公司盈利和现金流是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而财务结构和股东利益则对股利政策的制定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也对股利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3. 实证结果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公司的财务状况、股东利益及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合理的股利政策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各行业的经营特性和市场环境有关。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应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以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利益的双重目标。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中国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水平、管理层的决策、股东的期望等等。

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公司财务状况
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如果公司财务状况比较稳健,资产负债表清晰且现金流充足,那么股东通常会期望能够从公司获得更高的股息收益。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财务状况不佳,例如负债较高、现金流不足等,那么股东可能会将资本回报和股息收益之间的平衡向更多地倾斜,更倾向于将利润资本化并用于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二、盈利水平
三、管理层的决策
管理层的决策对于公司股利政策也有较大的影响。

通常来说,管理层会优先考虑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股息支付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平衡。

如果公司处于稳定的增长期,并有一定的利润和现金流,那么管理层更可能将一部分利润用于支付股息。

而如果公司处于转型期或发展阶段,那么管理层则可能更倾向于将利润用于公司的投资和运营中,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四、股东的期望
股东的期望也是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股东对于股息政策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例如长期价值投资者更注重公司的成长和回报,而短期投机者则更关注短期的股息收益。

因此,公司的股东结构和股东优势可以影响决策者对于股息政策的权衡和偏向。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总结。

公司内部因素是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司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投资需求等。

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的公司在股利分配上更为慷慨,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净利润。

而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充裕的公司更容易向股东派发丰厚的股利。

公司的投资需求也对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如果公司有较大的投资需求,需要利用资金进行扩张或研发等,并且预计这些投资将带来高额回报,那么公司可能会选择将利润用于投资而不是分配股利。

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状况、行业特性以及法规政策等。

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增长对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股利政策。

经济不景气期间,企业的盈利可能下降,现金流紧张,公司可能会减少或暂停派发股利。

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如果股价下跌或市场流动性紧缩,公司可能会选择保持现金以应对风险,并减少分红。

行业特性也会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般来说,需要大量投资的行业(如制造业)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较高,所以这类公司往往会选择较少分红。

法规政策也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有一系列法规规定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这些法规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提供了明确的约束。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公司内部因素包括公司规模、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投资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状况、行业特性以及法规政策等。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每个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都有其独特性。

在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行为。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或者派发股票红利的政策。

股利政策对公司和股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影响公司的市值、股价和股东财富。

研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公司财务决策的特点以及投资者的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司特征、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治理结构四个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结。

一、公司特征对股利政策的影响1. 公司规模一般来说,公司规模越大,具有更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较大规模的公司更容易实行股利政策。

研究表明,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倾向于派发高比例的股利,因为它们能够获取更多的盈利,从而更容易支付股利。

2.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公司决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更容易选择派发高比例的股利,因为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有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可以用于股利支付。

3. 成长性成长性是指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能力。

一般来说,成长性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留存盈利用于未来发展,而不是派发现金股利。

成长性对公司股利政策具有负向影响。

研究表明,成长性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留存盈利进行再投资,而不是通过股利来回报股东。

二、市场环境对股利政策的影响1.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影响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利率水平较低时,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派发高比例的股利,因为此时股利收入相对于债券利息更加具有吸引力。

而在利率较高时,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留存盈利用于再投资,因为此时公司可以通过债务融资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

2. 资本市场发达程度资本市场发达程度对公司股利政策也有影响。

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公司更容易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获取资金,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留存盈利用于再投资。

而在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公司更倾向于通过派发股利来回报股东。

三、法律法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1. 公司法规定目前中国的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

公司法规定对公司股利政策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得公司更容易选择派发股利。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股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仅影响着公司的价值,还直接影响着股东的收益。

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对于投资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强,资金充裕,股利支付能力较强,股东收益水平相对较高。

而在宏观经济状况不佳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股利支付能力减弱,公司可能会采取降低或取消股利的方式来保持资金的稳定运作。

宏观经济环境对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公司内部因素公司内部因素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公司的盈利水平、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状况等都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股利支付能力。

公司的管理层对于股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公司可能会采取较为保守的股利政策,将盈利留存用于未来发展或应对不确定风险,而有些公司可能会采取激进的股利政策,将更多盈利分配给股东。

公司的治理结构、所有权结构等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法律法规和政策因素也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受到公司法、证券法、税收法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约束,同时还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政策制定者的财税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等也会对股利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可能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上市公司增加股利分配,从而提升股市投资者的收益水平。

四、行业因素行业因素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竞争环境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状况,进而影响公司的股利支付能力。

一般来说,处于成熟行业和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更倾向于采取稳定较高的股利政策,以吸引投资者和保持竞争优势;而处于成长型行业和行业尚未形成明显龙头地位的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将盈利留存用于未来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逐渐壮大,在19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第一批上市公司。

作为股东的股东,他们通过持有公司股份对上市公司的投资进行了最初的控制。

在投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股利分配直接影响着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也反映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状况。

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从历史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改革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上市公司更倾向于留存利润,用于企业的扩张和发展,而股东们则期望通过股利获得回报。

这种矛盾导致了上市公司在股利上的摇摆不定,对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制度的逐步建立,上市公司的股利也逐渐趋于规范和透明化。

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将股利水平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也有些上市公司将高额利润留存在企业内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股东的回报。

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盈利稳定、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往往更倾向于提高股利支付水平,以回报股东对企业的支持;而盈利不稳定或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则更倾向于暂停或减少股利支付,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是行业的特点和竞争状况。

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因此可能会选择少分配股利或者将利润留存用于企业发展。

再次,是宏观经济和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形势不佳、货币收紧等因素会影响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和资金成本,也会对股利支付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股利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考虑股东的利益和整体经营发展的需要,遵循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则。

首先,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盈利状况和资金需求来制定股利,并及时向股东公布和解释。

其次,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股利分配程序的规范和监督,防止信息不对称和操纵股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原因分析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严重不分配现象,股利支付率低的问题。

西方经典股利政策理论在与我国上市公司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特征的同时结合西方股利政策理论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关键字:股利政策上市公司一、股利政策理论回顾传统的股利政策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给公司。

因为对投资者来说,现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鸟”,而公司留利是“躲在林中的鸟”,随时都可能飞走。

既然现在的留利不一定能转化为未来的股利,那么,一个理性的推断是:在投资者看来,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

Miller & Modigliani(1961)提出著名的“股利无相关假说”成为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

此后的40多年里,股利政策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一)股利无相关假说Miller & Modigliani(1961)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论①,他们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说条件下证明,公司价值由公司的资产获利能力和管理水平所决定,与公司的股利政策无关。

因为公司对股东的分红只是盈利减去投资之后的差额部分,且分红方式一般为派现或股票回购等,那么,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上,股利政策的改变就仅仅意味着收益在现金股利与资本利得之间分配上的变化。

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话,这种变化就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及股东的财富。

“股利无关论”建立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这一严格的假设前提基础上。

“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不存在税赋;第二,信息是对称的;第三,合同是完全的;第四,不存在交易成本。

当上述假设条件有所改变的话,情况则会发生很大变化。

由此,我们理解MM的股利政策理论的重要性不在于公司价值与股利政策无关的这一推论,而在于它以隐含的方式说明:在哪些情况下股利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公司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

现代股利政策理论正是通过放松MM定理的假设条件来研究现实经济中股利政策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关于股利政策的不同阐释。

(二)税差理论西方国家复杂的税制引起了学者们从税收角度对股利政策进行研究的兴趣。

当存在个人所得税,并且个人所得税对资本利得与股利所得的税率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股利政策与股票的价值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他们都得纳税,并且政府对股利最高征收50%的所得税,而对资本利得最高只征收20%的所得税,②存在股利所得税高于资本利得税的情况。

因此,股利实质上有损于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的目标是在特定风险下使税后收益最大化,当资本利得与股利收入存在税收差异时,如果企业保留盈余少发股利或不发股利,这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

另外,由于股利的税收是在收到股利时支付,而资本利得的税收可以递延到股票真正卖出时才支付,因此企业在保留盈余而不支付股利时,给了股东一个有价值的时机选择权。

因此基于税收差异的考虑,大多数投资者会选择公司留存利润而不是分发股利。

也就是说,高股利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低股利则会抬高股价,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①与其1958年提出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论,亦称MM理论。

②魏刚.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三)信号理论信号理论放松了MM理论对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当局拥有相同的信息这一假设条件,认为管理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占有更多的有关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投资机会和盈利前景等方面的内部信息。

股利是管理当局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其掌握的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

如果管理当局预计到公司的发展前景良好,他们可能不仅仅是对外宣布这一利好消息,还会通过增加股利的方式来向市场确认这一信息;反之,如果预计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是太好,管理层往往会维持或者降低现有的股利水平。

最早用信号理论来解释股利政策的是Linter。

在对当时有代表性的28家美国公司的经理进行采访,并对这些公司进行仔细调查研究后,他发现这些公司都按照长期的平均盈利水平制定了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在改变股利政策上,公司经理显得非常谨慎,只有当企业盈利发生了“长期的显著”的变化后,才倾向于调整股利支付水平。

1969年,法玛、费希尔、詹森和罗尔在《国际经济评论》合作发表了《股票价格对新信息的调整》一文,通过研究股票拆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证明了股利政策的确具有信息传递效果。

(四)“客户效应”理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个人所得税差别,交易成本的存在,这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利的偏好,边际税率高的投资者会选择低股利支付率或者不支付股利的股票,而边际税率低的投资者会喜欢高股利付率的股票。

股票交易成本的高低也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利的选择,如果股票交易成本很高,则投资者可能会喜欢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

因此如果公司股利支付的水平能与投资者对股利的偏好相吻合,该公司就会将偏好其股利政策的投资者吸引过来。

(五)代理理论股利的代理成本理论始于Jensen和Meek-lingib〕的代理成本说。

Jensen和Meckling认为,公司股利政策体现了企业与外部股东、债权人及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既需要通过恰当的收益留存,增加积累,满足其扩大再生产需要,又要根据投资者的股利偏好,进行收益分配。

为此,企业要在这两种分配政策上进行选择:或者先满足股利分配,再以外部融资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要求;或者先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要求,再支付股利甚至不支付股利。

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成本和风险。

对于股东来说,需要在当期现金股利和未来资本利得之间进行衡量,做出满足其投资回报最大化的选择。

只有当股东确信将盈余留存企业进行再投资,能获得比当期股利更高的投资回报时,才宁愿以追加投资的方式将收益留存企业。

然而,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环境下,鉴于信息的不对称,股东很难获得使其做出合理决策的信息,而且,每个股东的风险态度也不相同,使得股东对当期收益实现和未来资本利得的衡量中,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偏好。

对于债权人来说,股利的发放减少了企业股东权益,降低了资产的流动性,并相应增加债权人的风险,因而股利分配越少,企业留利越多,发生违约的风险就越低,债权人收回到期本金的可能性就越高。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若大部分盈余返还给投资者,他们自身可供支配的闲置现金流量就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者过度扩大投资和进行在职消费,甚至迫使公司通过市场增加负债融资,减少内部人对企业的控制。

因而,公司管理者可能会通过操纵股利分配政策,以减少股利支出(特别是现金股利)。

受到代理成本说启发而发展的信号传递理论(或称股利信息内涵假说),从信号传递的角度对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诊释。

通常所讨论的委托代理关系,都将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

在管理者与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管理者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不对称信息会导致逆向选择,使交易双方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需要通过信号传递改进帕累托效率,这使股利政策成为管理者传递有关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通道。

高质量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把自己同低质量的公司区别开来,以提高股票的市场价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对市场上的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来说,股利政策的差异成为反映公司质量差异的极有价值的信号,投资者根据收到的信号判断企业的当前收益,由此预测未来收益,进而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因而,股利的支付具有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功能。

然而,股利政策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尚不能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得以解决,如不同的股利支付形式在传递信息时起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公司会采用成本很高的现金股利支付方式?一些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很低,市场价值却很高?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股利政策研究领域中悬而未决的谜题,美国著名财务学家Fisher Black称之为“股利政策之迷”。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一)存在严重不分配现象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资产。

给投资者较高的投资回报,作为对投资者承受高投资风险的补偿是上市公司的责任。

国外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却大多缺乏这种应有的责感。

魏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现金股利分配形式的所占比例不大,也有的上市公司在分配现金股利的同时,采用其它分配形式,如股票股利、转增股本等,综合起来也只有51.97%的公司分配了现金股利,特别是1996-1999年,比例更低。

1997年不分配的公司为408家,占上市公司总额的54.48%;1998年不分配的公司为488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8.44%,1999年不分配的公司为59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9.83%。

而且在这三年采取不分配方案的公司中分别243家﹑265家﹑266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大于0.2元,即有一半的公司即使有能力支付股利也不发放股利。

(二)股利支付率长期偏低美国采用的是高股利支付率政策,其股利支付率达50%以上。

德国和日本相对较低,在45%和33%左右。

经测算,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约为30%左右,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以分红公司数最多。

分红金额最高的2001年为例,在1139家上市公司中,实行现金分红的有611家,占所统计上市公司的34%,看起来比例相当高,但其中每股低于0.05元的上市公司就达184家,占分红派现上市公司数的三分之一。

在分配方案中实施现金分红的611家公司中,现金股利支付率在23%以下的公司有120家。

上市公司全年平均现金股利支付率仅为33.3%,远低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平均现金股利支付率43%的水平。

(三)股利分配行为极其不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很不规范,具体表现为:①有些公司对股利分配方案的制定严肃性不够,经常随意更改分配方案。

②同股不同权。

同股不同利现象时有发生。

(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是股份公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然而,有的公司对国家股和法人股发放现金股利而对社会公众股发放与现金股利等额面值的股票股利;还有的公司虽对不同投资主体的股利形式相同但金额不同。

③已获股东大会通过的股利方案实施遥遥无期,一拖再拖,严重侵犯了股东的合法权益。

(四)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西方资本市场中,为了均衡股利水平。

维持公司的良好形象,上市公司一般都倾向于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股利支付率基本不受公司利润波动的影响。

与西方发达国家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任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起伏比较大,缺乏连续性。

大多数上市公司置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没有明晰的股利政策目标,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缺乏长远规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能够不间断派现使股利政策保持连续性的公司很少。

例如,从1994年至1997年度,沪市上市公司中有133家四年仅分配一次,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