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检索》第1章

课程要求
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掌握文献资源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特别是文献 信息资源的获得,选择,分析,利用的综合能力; 知道Internet免费利用的学术信息资源网站; 了解论文构成的基本规范要素,写作方法与技巧; 写出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报告)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面对海量信息包围的困境,决定人生 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是搜商——人类一种通过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只有精通专业同时又懂得搜索技巧的人才是检索高手。
为何要学习文献检索课程?
3.文献检索的必要性 文献检索: ——是未来科技人员的一项基本功;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 ——对提高未来独立工作能力有极其重要意义; ——是科学研究的先期工作,查重、查新避免重复劳动; ——写论文需要检索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才能高瞻远瞩。 ——是知识更新的手段; ——是终身学习的方式,互联网是成人的老师! 美国报道生活新方式的期刊POV:网络检索专家是未来十大 热门职业之一;
1.2.1 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 1.2.2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 1.2.3信息的存储载体 1.2.4 信息的特征
1.3信息资源
1.3.1 信息资源的概念 1.3.2 信息资源的类型
第一章
1.1.1 信息检索的发展历史
信息检索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40年代,称之为“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
王美艳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4.3
为何要学习文献检索课程?
1. 国家教育部三次下发了三份指导性文件:
1984年《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 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 1992年《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
第一章_文献检索基础知识(重点讲)

国际标准书号ISBN:
第一段:组号,是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中国 的组号为“7”;
第二段:出版社号,由2~6位数字组成,是出版社的 代号。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社号为301; 第三段:书序号,由2~6位数字组成,表示某种图书 在某出版社的对应流水号; 第四段:校验码,由一位数字组成。
特点:
1 学科性 4 相对性 2 集中性和代表性 5 累积性 3 动态性 6 权威性和实用性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同行评审是国外高水平期刊对来稿评审普遍采取的 方式。
作者将文稿寄交编辑部,初审合格后,将论文稿 件送交有关专家(即同行)进行审阅。同一篇稿件同 时送给若干个专家审阅,一般3-4名。专家将稿件评语 反馈给编辑部或作者本人。
9)产品技术资料:
又称产品样本,指产品目录、产品样本和产品说 明书一类的厂商产品宣传和使用资料。
产品样本是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企业出版物,对定型产品 的性能、构造、用途、用法和操作规程等作具体说明,内容成 熟,数据可靠,有的有外观照片和结构图,可直接用于产品的 设计制造中参考。
10)技术档案:
指企业或机构在科研生产中形成的技术文件、 图纸、原始记录等。
43值和权值和12大于大于9命中命中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权值和权值和9等于等于9命中命中软软件件权值和权值和8小于小于9不命中不命中信息检索目标的确定选用合适的信息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确定检索方法常用追溯分段使用适当的检索语言描述文献内部特征的语言外部特征语言构造检索表达式上机检索整理检索结果并对检索效率进行评价查全率查准率54文献检索的步骤文献检索的步骤731确定检索目标确定检索目标要进行信息检索首先必须确定信息检索的目标即对信息用户的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分析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文献检索基础

(2)追溯法 又叫回溯法,是利用已有的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由 近及远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3)综合法 又称循环法、分段法或者交替法。是常用法和追溯 法的综合运用。
四、文献检索的方法与途径
2、文献检索的途径 (1)内容特征途径
分类途径 主题途径
(2)外部特征途径
题名途径 著者途径 号码途径 其他途径
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 万方数据(博硕士和新方志)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EBSCO(ASP+BSP)全文数据库 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剑桥在 线)数据库 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议论文集
七、国外综合性检索工具简介
1、美国《化学文摘》(CA)简介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简称CA)是享有世界 声誉的一种化学化工文摘期刊,由美国化学学会文摘社编辑出版 。 CA的主要用途是便于读者正确迅速地找到所需的化学文献。 2、美国《工程索引》(EI)简介 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 1884年10月,是工程技术领域一部综合性的检索工具,它收录世 界上48个国家,15种文字的各类型文献(但不报道专利及纯理论 文献) 3、英国《科学文摘》简介 它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文摘刊物,收录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 4000多种文献,各种文字的各类型文献统一用英文编成文摘,向 全世界报道,报道的领域包括物理、电气与电子学、计算机与自 动控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通讯、工程等。
五、社会科学文献检索
(1)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 (2)万方数据(博硕士和新方志) (3)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5) EBSCO(ASP+BSP)全文数据库 (6) 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剑 桥在线)数据库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 生动、形象、直观 • 唱片、录音(象)带、影视片
• 多媒体,集合声频和视频
2.1.4 电子型 (Electronic Document)
三次信息源内容更集中,针对性更强,系统性好,并有一 定的检索功能,参考价值较大。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 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 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 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二次文 献
三次文献
• 图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 [1] 刘荫铭,李金海,刘国丽等编著.计算机安全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外文图书的识别:
作者
编辑
Gong, Victor, and Norman Rudnick, Eds. AIDS: Facts and Issue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P, 1986.
知识: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信息的一部分。 它必须借助于文字、语言、符号、代码、电磁波、图像和实物加以表现。
二 文献的类型
按载体介质划分: 书本型资料(book type),也称印刷型; 非书资料(non-book type),包括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 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和功能划分:
2.1.1 纸张型(Paper Document)
文献检索复习资料

第一章网络信息概述一. 基本概念1信息狭义:信号和消息广义: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的体现,是物质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反映了物质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状态与特征。
2 知识按照表述方法可以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又称可编码的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
以文字、语言、图像的形式保存下来,如专利、商标、计划、软件设计报告等等。
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和表述的,有载体的。
隐性知识又可称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是存储在人们大脑里的经历、经验、技巧、体会、感悟、智能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就是你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直接交流和表达出来的知识。
隐性知识的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3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精确描述:凡是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音频、视频等方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的每一件记录,均称为“文献”。
构成文献要素有三,知识、记录与载体方式。
4情报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目的而传递的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钱学森:“情报是激活了的知识”情报是对特定的人而言的,对需要它的人而言是情报,对不需要的人而言它只是信息与知识。
知识与信息转化为情报必须经过传递、只有将特定的知识与信息传递到特定需要的人那里,它们才能成为情报。
传递是情报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 网络信息的特性1 性质客观性寄附性传递性共享性衍生性时效性2 特点数量大来源广语种多多媒体传播快跨国界内容杂更新快三. 网络信息的资源1 知识信息网站教育和科技部门网站,如:学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政府部门等。
2 文献信息网站出版和收藏文献网站。
有数字图书馆,如:超星、书生之家等;数字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
四. 网络信息的检索主要信息网站种类:政府网站(.gov)免费教育机构(.edu)科研部门(.ac)商业网站(.com)收费社会组织(.org)互联网络(.net)五.图书馆印刷型文献:图书、期刊、工具书、报纸电子型文献:随书光盘、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及其他数据库1. 按文献内容性质划分(不同加工深度)零次文献(Zeroth Litterature) 是指非正式出版或非正式渠道交流的文献,未公开于社会,只为个人或某一团体所用。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1
可编辑ppt
第1节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一、文献、信息、信息源 1.定义 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 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 上的知识。
信息:广义地说,信息就是消息。
指对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辞海)
是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 识。(韦氏字典)
10
可编辑ppt
第1节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专利文献(patent document)
专利文献是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专利文件的统称, 如专利申请书和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
专利说明书是公开的文献,但只能由各国专利局发行, 它反映了当前最新的技术成果。
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thesis) 是作者为获得某种学位而撰写的科学论文。博士论文 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般偏重于理论,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借此可以看 出有关专题的发展过程和方向。 学位论文一般不出版发行,而是保存在授予学位单位 的图书馆里。
6
可编辑ppt
第1节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科技图书(Book):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生产经验所 作的概括论述。
特点: 带有总结性、成熟定型;出版周期长,信息传 递慢;传授知识,而不是报道最新情报。
图书一般分为两类:
阅读型:教科书、专著等
工具型:字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
科技期刊(journal, periodic) 特点:名称固定、有连续的卷、年月顺序号、出版周 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内容丰富。 据估计,从期刊获取的科技情报占整个情报来源的 60%-70%。
5
可编辑ppt
第1节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化工文献检索1-9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文献检索基础知识掌握信息的定义及基本属性信息是用文字、数据或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在运动变化中所具有特征内容的总称。
信息的基本属性:普遍性和客观性传递性依附性和转换性共享性理解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关系信息是生产知识的原料。
知识是被人类系统化后的信息。
文献是存储、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
文献、情报、信息这三者之间趋向同一,逐渐淡化了三者在概念上的差别,尤其在与国际交往中情报与信息是同一概念(Information),所以目前在国内科技界已倾向于用“信息”一词替代“情报”。
掌握文献的载体类型1) 印刷型:通过铅印、油印和胶印等手段,将知识固化在纸张上的一类文献。
例如,图书、期刊以及各种印刷资料。
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阅读和流传,缺点是体积大,信息密度低。
2)缩微型:以印刷型文献为母本,采用光学摄影技术,把文献的影象固化在感光材料上的一类文献。
常见的缩微型文献有缩微平片和缩微胶卷两种。
这种文献的优点是体积小,信息密度高,缺点是阅读必须借助阅读机或利用缩微复印机。
3)声像型:这是一种非文字形式的文献。
常见的有各种视听资料,如唱片、录音带、电影胶片、激光声视盘(CD-ROM)、幻灯片等。
这类文献记录声音和图象,通过唱机、录音机、录象机、放影机和投影机等予以重现,可以使人闻其声、观其形。
4)机读型:这是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文献。
常见的是各种已录有内容的磁带、磁盘和光盘。
这种文献的存贮、阅读和查找利用都须通过计算机才能进行,所以既有信息量大、查找迅速的优点,又有设备昂贵、使用费用高的缺点。
近年出现的多媒体(multimedia)是一种崭新的文献载体。
它将声音、图象、文字、数据录入光盘,通过计算机实现重放或检索,因此具有前几种文献载体的优点,发展特别迅速。
掌握文献的级别,能将各个级别的文献区别开1)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凡是文献著者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根据科研成果、发明创造撰写的文献,称为一次文献。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第一章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

零次文献
一次文献
科技文献层次结构
三次文献(浓缩的新的信息产品) 将知识重新组合,使知识序列化
二次文献(一次文献的替代品) 将分散的文献序列化 一次文献(初始的知识产品) 将知识以文字等形式固化 零次文献(创造知识的素材) 信息的直接记录或传递 研究活动(实验、观察、思考)
3.认识不同载体的文献
印刷型文献:纸质
实例:
中国核科技报告 China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 主办:《中国核科技报告》编辑部 周期: 半年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英 开本: 16开 ISSN 1671-7430 CN 11-9253/TL 创刊年:1985
主题词检索途径
序号:N2
序号:N1 主题词:S1 著者:Au1 标题:t1 ……
著者倒排档
Au1:N1,N4 Au2:N3 Au3:N4 ……
著者检索途径
……
主文档和倒排文档的关系示意图
其它检索途径
四、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分类 1.书目型数据库
2.事实数值型数据库
3.全文型数据库
文献信息数据库
(4)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是科技人员围 绕某一专题,借助于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利用大量一 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撰写而 成的新的文献。 表现形式主要有:综述(Review)、述评 (Comment)、进展(Progress、Advance)、现状 (Update)、发展趋势(Trend)等期刊文献和百科全 书、年鉴、手册等参考工具书。
⑤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这是各国政府部门及其设立的专门
机构发表、出版的文件,分为行政性文件(如法 令.统计等)和科技文献(30%~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共享性 信息可以共享。如:互联网上的信息被 许多人同时共享。
7.污染性 信息的过剩、垃圾信息、信息的失真等。
二、知识
(一)知识的概念 知识:是人类对信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它 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是信息内 容的组成部分。什么是知识呢?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 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学习目的
– 通过学习文献检索课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信息素 质,即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
– 通过学习文献检索课使学生具有八个方面的信 息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2)获取信息的能力 (3)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造信息的能力 (5)表达信息的能力 (6)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 (7)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8)信息免疫能力
文献检索与利用
美国文献家赫伯特说:"知识的一半,是知道到 哪里去寻找它.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 是缺乏检索能力的人."
工科学生的学习与文献信息的关系
为巩固、拓展专业课知识阅读相关的参考书;
专业课要求撰写课程相关的文献综述;
毕业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开题报告;撰 写或完成毕业论文。
写毕业论文的体会:我们很多的时候, 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 一点时间看看别人的文献,看看别人有 什么样的研究。
(二)信息的特征
1.价值性 (1)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 (2)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 (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2.可传递性 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发挥它的价值作用。 3.可存贮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 载体。信息可存贮在不同的载体上。
4.可加工性 信息可以压缩、扩充和叠加,也可以变 化形态。如:一次信息经过加工可以变 成二次信息 和三次信息。
三、信息素质
信息环境的变迁、信息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资源 的增多,使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 质。 信息时代里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应具备六个方面信息 技能: – 能知道何时需要信息 – 能鉴别解决疑难问题所需的信息
– 能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 能评价信息 – 能组织信息 – 能有效利用信息,解决手边的难题 完整的信息素质应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 面
2.按中国学者划分:中国著名的学者提出:“知识= 6W+1Q” 即事实知识(Know What)、原理知识 (Know Why)、技能知识( Know How)、人力 知识( Know Who)、时间知识(Know When)、 空间知识(Know Where)、数量知识(Know Quantity)。
文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专业课给予了具体的专业知识,是从事 科技工作的根本。而文检课则是传授获 取新知识的方法,以便获取更多新的专 业知识 。
第一章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文献、信息概述
谈话引入: 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
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 下课。
(二)知识的分类
1.按OECD(世界合作与发展组织)划 分 ;知识 分为四大类(4W)。即:事实知识(Know What)、原理知识(Know Why)、技能知识 ( Know How)和人力知识( Know Who)。
(1)Know What(知道是什么)------关于事实方面的 知识。 (2)Know Why(知道为什么)-----关于自然原理和规 律方面的知识。 (3)Know How (知道怎么做)-------关于技能或能力 方面的知识。 (4 )Know Who (知道谁有知识)------关于人力方面 的知识。
利用文献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知应检索什么样的资料。 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索系统来进行相关文献资 料的检索不太清楚。 对常用数据库的功能、用法不了解或不熟悉。
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已经查到线索的文献资料,无法得到全文,也不 清楚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到哪里去获取原文。
不大清楚该利用什么数据库或网络资源去查找国 内外相关专题的资料。
什么是信息呢?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反映,是物 质的一种属性 。在这里,“事物”泛指一切 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 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 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 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
信息的结构由下图表示
其中: Data-信息的原材料 Information-由人提供的有组织 的数据 Knowledge-对信息的理解与认识 Wisdom-精炼的知识
申农(1916-2001)(美国)
不同的学者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哲学家认为: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依据, 数学家认为:信息是一种概率, 物理学家认为:信息是“熵”, 通信学家认为:信息是“不定度”的描述,
图书信息领域的专家认为:信 息是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传播、记 录、出版及发行的观念、事实及 论著。
3.按知识形态划分:按知识形态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 性知识两类。
(1)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格式化、文本化了的知识, 它的传播比较容易。人们可以通过教科书、参考资 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 库等方式获取。容易被人们学习。
(2)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的脑子里,它可 以表现为一种智慧、经验甚至感觉,传播难度大。 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 传播起来非常困难。
是指获取、加工、利用和创新信息的能力, 其重点和基础是信息检索能力。
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 信息。
3:从互联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 料、娱乐、新闻报导等。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 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一.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这一概念首先是由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 (C.E.Shannon)提出来的 。申农是美国数学家,美 国科学院院士。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在1948年发表 了《通信的数学理论》, 1949年发表了《噪声中的通 信》。这两篇著名论文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