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教学提纲
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浅谈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摘要】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即为循证检验医学。
循证检验医学主要实施策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求实验室或文献中有价值的证据,进行实验或方法学的评价,并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实践;目的在于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检验结果以协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并对检验技术进行仔细推敲、评估。
【关键词】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医学实践。
而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有学者提出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1]。
循证检验医学给检验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怎样才能把其科学应用到实践,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1循证医学的内容循证医学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David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的概念。
循证医学意即“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
其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
指导思想是以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为最可靠依据,结合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从而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医疗决策。
循证医学在不断发展,目前循证医学协作网包括大约50个专业协作组,通过数据库的系统评价结果可为整个临床医学领域服务。
2循证检验医学的内容循证医学在检验医学的应用,即为循证检验医学,在1998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和1999年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大会上都有专题讨论。
循证检验医学就是遵循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临床总结,不断地对本专业的实验项目进行方法评价、临床价值评价及经济学评价,最直接、最有效、最准确、最合理的结合实验项目,最终获得可靠的检验信息,为医学决策提供循证。
3实践循证检验医学3.1基本过程循证医学的实施通常为以下步骤:(1)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2)检索一次问题相关的现有文献,根据第1步提出的问题,确定“关键词”,应用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中找出与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作为分析评价之用。
(3)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有效分类和等级评估。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循 证 医 学 与 循 证 检 验 医 学
张 慧 敏 王 艳 张 晔 ‘ 朱 松 波
( 沈 阳医 学院 附属 中心 医院 检验 科 , 宁 沈 阳 10 2 ;2 1 江 10 4 .武警 沈 阳支 队卫 生 队 )
【 关键词 】循证 医学; 相关研 究; 循证检验 医学 【 中图分 类号】R 5 【 文献标识码】A 循 证 医 学 ( v e c —a e dcn , e i n eb sd me iie d
学 期 刊 的 研究 报 告 , 别 是 设 计 合 理 、 法 特 方 严 谨 的 临 床研 究 及 对 这 些 研 究 所 进 行 的 荟 萃 分 析 。 尤其 强 调 证 据 的 可 靠 性 : 证 据 即 必 须 是 来 源 于设 计 严 谨 、 法 科 学 可 靠 的 方 临床 研 究 报告 。 临 床 研 究 是 以 每 个 生 动 的 病 例为观 察单 位 , 以病 死 率 、 残 率 、 多 致 其
1 循 证 医 学 的 概 念 及 基 本 特 征 循 证 医学 是 一 种 以证 据 为 基 础 的 医 学
他严 重结 局事 件 等满 意 终 点 为 评 价 指标 。 要求 临 床 医 生 应 善 于 查 证 与 独 立 评 价 原 始
文 献 , 患 者 提 供 最 佳 治 疗 。 实 施 循 证 医 给
价。
模 式 , 传 统 的 以经 验 为 基 础 的 经 验 医学 是 的 发 展 和 变 革 。循 证 医学 即 遵 循 证 据 的 医 学 , 为 任 何 医疗 决 策 都 应 基 于 客 观 的 临 认 床 科 学 依 据 进 行 。 循 证 医学 的 定 义 : 证 循
2 经 验 医 学 向循 证 医 学 转 变 的 必 然性
《循证医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5年制适用)“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教研组2015.3目录课程介绍 (3)循证医学总论 (5)提出问题、证据的来源和检索方法 (7)病因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3)诊断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5)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7)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9)病人的价值和病人安全 (20)“循证医学”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循证医学英文名:Evidence Based Medicine课程类别:专业与服务课程群必修课学时:24(大课讲授24)学分:2二、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李幼平,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骨干教师:李静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杨茗干部科吴红梅干部科秦莉输血科陈进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董碧蓉干部科张鸣明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李峻干部科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掌握循证医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教学目标:在临床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的循证医学知识、原理和方法,通过循证医学实践,掌握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步骤和方法。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科学证据为依据,密切结合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尊重病人价值观的循证理念,不断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能力,增强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意识。
四、教学计划表五、教材1、循证医学,李幼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六、主要参考资料1.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4ed. 2011七、成绩评定成绩构成成绩比例考核方式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技能100% 循证病案第一次课循证医学总论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循证医学概念、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意义2、熟悉内容:循证医学的产生背景和影响3、了解内容:实践循证医学的的优势、问题和障碍二、教学时数安排(3学时)三、教学内容1. 循证医学的产生背景⏹传统医学实践在知识更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循证医学对传统医学实践的影响(实例)⏹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关系2. 循证医学概念⏹经典循证医学概念⏹循证医学概念的发展3. 循证医学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影响领域和影响力⏹循证医学在国内的发展情况4. 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5步法:◆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证据分类、分级,证据的“4S结构”◆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实例:循证医学实践5、循证医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障碍⏹实践循证医学的优势、问题和障碍⏹医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意义6. 重点英文词汇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mputeriz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Evidence-based journal abstracts, Systematic Reviews, best evidence7、拓展学习资源⏹Straus SE, Richardson WS, Glasziou P, Haynes RB. 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 3rd edition. Elsevier Churchill Liveingstone 2005第二次课(1)提出问题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1. 掌握内容:如何根据PICO原则分解临床问题2. 熟悉内容:临床问题的类型(病因/不良反应、诊断、干预、预后)3. 了解内容:1)提出临床问题的意义2)临床问题的来源二、教学时数讲授:1 学时三、教学内容1. 授课内容1)为什么要提出临床问题?2)临床问题的类型:病因/不良反应、诊断、干预、预后3)临床问题的来源:病人、家属、临床医生、其他相关人员4)如何分解临床问题:PICO原则5)常见临床问题举例2. 拓展学习资源1) 董碧蓉主编,《循证临床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循证检验医学与循证医学

循证检验医学与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与循证医学循证医学与医学图书馆【1】[摘要] 就医学图书馆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以及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阐述。
[关键词] 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方法论――循证医学,已成为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任务,医学图书馆作为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1 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的关系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可归纳为“五部曲”: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医学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针对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
2 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循证医学发展的需要循证医学强调所有医疗活动都应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能准确认识患者所面临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高效检索,选择最佳有关研究成果,并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判断信息的有效性。
对于每天忙碌于临床工作的医师来说,从浩如烟海、无限无序的医学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证据,显然是勉为其难,因此,急需一个专业机构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信息服务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医学文献检索服务。
另外,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文献检索人员,所以,无论是在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还是在时间上,医学图书馆都具有临床医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循证医学教学大纲

《循证医学》教学大纲第2学期(20xx.03.02-20xx.07.15)本学期课时:16课时适用对象:临床专业硕士选用教材:《循证医学》(第2版)王家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 主要参考书:《医学科研方法学》梁万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第二版正在编写中,年内出版发行)《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第3版王吉耀主编科学出版社 2012.6 《循证医学基础》唐金陵&Paul Glaszi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循证医学属于临床医生的行为科学范畴。
其中思想精髓强调临床医生对病人诊治时,应充分掌握当前最佳的科学依据,任何决策均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同事考虑患者的愿望,从而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科学方法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
目的在于不断地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和医学人才的素质并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并保障人民的健康。
循证医学与传统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所应用的临床实践证据,是采用科学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分析与评价,从而被确认是真实的、有临床重要意义的、并适用于临床实践的、当代最佳的科学证据,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证据亦不断地更新,永居前沿。
目前,在各级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多数学校已将《循证医学》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列入相应教学计划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重要性有较全面的认识,树立循证医学的行医理念;初步掌握在临床上开展循证医学实践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效果评价;并初步学会获取最佳证据的方法,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
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要求住院医师对循证医学的理念及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强化,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解决相应的临床问题。
临床科研是生产证据的过程,也是临床实践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规范化培训中要求住院医生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针对临床问题(或科研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拟定科研设计书,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最终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循证医学》教学大纲

《循证医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Evidence based medicine总学时:16 讲授学时:16学分:1先修课程: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医学科研方法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开课单位:临床学院一、课程简介循证医学是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决策的一门科学。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佳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效果评价。
初步了解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使学生理解如何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用“以患者为本”的思想指导医疗实践。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循证医学总论(2学时)教学内容:1.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2.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3.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和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循证医学实践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循证医学的前沿与争论。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提出问题、证据的来源(2学时)教学内容:1.为什么要提出临床问题2.怎样提出问题3.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4.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5.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教学要求:1.掌握:提出临床问题的要素,能够提出可查询的临床问题。
2.理解: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与分类。
3.了解: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循证医学证据的检索及评价(2学时)教学内容:1.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和方案2.循证医学证据检索重点选择的数据库及其检索3.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重要性4.如何评价临床研究证据5.各类研究证据的评价原则教学要求:1.掌握: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步骤与方法。
2.理解:循证医学证据检索重点选择的数据库。
3.了解: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重要性、如何评价及评价原则。
授课方式:讲授+实际操作第四章病因学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2学时)教学内容:1.提出临床问题,查找最佳证据。
循证医学教案

循证医学教案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临床领域是以经验医学为主,80年代以后,出现了经验医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医学模式代替的趋势。
现代医学模式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以科学证据为依据的医学,即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
循证医学在我国也开始起步,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正在我国临床界广泛传播。
一、循证医学思维的特点1996年,世界著名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 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BM)的基本概念为“谨慎地(conscientious)、明确地(explicit)、明智地(judicious)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就如何对患者进行医疗做出决策[ 1]。
”这一定义目前作为循证医学的较公认的定义而被广为引用。
这一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外部临床证据来做出医疗决策,外部临床证据可能会否定以往采用的某些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可能提供一些更为安全、有效的新的替代方法;二是仅仅依靠外部证据而没有临床专业技能和经验,也会给临床实践带来风险,因为即使是最好的证据也不一定适于每一位患者。
因而,这一概念的整体含义是:医生在处理病人时,应当将个人临床实践中得来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与来自系统研究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临床证据的涵盖范围很广,从个别病例报道到大规模、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
随机对照试验,尤其是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已成为判断一个疗法好坏的“金标准”,但循证医学的证据不是仅仅限于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的结果,而是包括所有能够解答临床问题的最好的外部证据。
比如,要查找有关诊断检验的准确性的证据,就需找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的证据,而不是随机对照试验;对于病因学的问题,则要对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评价;对于预后的问题,则要对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评价。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课件

03
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方法
诊断性试验的文献检索与筛选
诊断性试验的文献检索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和关键词进行检索,确保获取全面和相关的文 献资料。
诊断性试验的筛选
根据研究目的和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后 续分析。
诊断性试验的证据质量评价
证据质量评价标准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课 件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循证医学概述 • 循证检验医学的核心概念 • 循证检验医学的实践方法 • 循证检验医学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循证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 方法,强调利用最佳的研究证据来指 导临床决策。
02
循证检验医学的核心概念
诊断性试验的循证评价
诊断性试验的适用性
评估诊断性试验是否符合临床实际需求,是否适用于目标人群。
诊断性试验的可靠性
评估诊断性试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判断其可靠性。
诊断性试验的预测值
评估诊断性试验对疾病预后的预测能力,判断其预测值。
诊断性试验的证据质量
证据来源的可靠性
判断证据来源是否可靠,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公 信力。
加强临床研究,提高诊断 性试验的样本量和代表性 ,以获得更准确的证据。
ABCD
建立严格的诊断性试验设 计、实施和评价标准,确 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 重复性。
鼓励多中心合作,开展大 规模、高质量的诊断性试 验,提高证据的整体水平 。
诊断性试验的证据共享与交流
建立诊断性试验证据共享平 台,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 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循证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四、参考值的“可移植性”(必备条件) 1. 属于同一群体内的数据。
2. 验证对比。
a. 对象最好为20~24岁男子(有年龄倾
向者应选择其它年龄组)。
b. 对比数据也应包括25、50及75百分位
数的数值。
15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四、参考值的“可移植性”(必备条件)
10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两个层次
非量化→ 参考值
内容 增高和(或)降低的临床意义 医学决定水平
量化的诊断 性能评价
基础:遵循EBM原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诊断正确率
内容 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 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
11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2
前言
医学检验有效利用的条件——分析性能、诊断性 能、正确选择、成本——效果分析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必需遵循《循证医学》的原 则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基本内容 检验诊断性能评价包括诊断正确性和有效性
3
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cine,EBM) 定义:谨慎、正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
3. 标本收集要求和分析效能(准确度、精密 度、QC等)与制定参考值完全一致。
4. 从“2”获得的数据与参考组比较,是否相 符,有无系统偏差,只有已知偏差来源方 可作校正。
16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Ⅱ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一、由来和意义
*68年Barnett提出(克服参考范围之不足)。
*有利于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及对疗效,预后的 判断 。
检验诊断性能的评 价和循证医学
吴文俊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1
主要内容
一、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 二、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三、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重要性。 四、检验诊断性能的评价方法。 五、检验诊断性能——正确性的评价(灵敏度、特异性、
ROC曲线)。 六、检验诊断性能——有效性的评价(预示值和似然比)。
★ 定义:用于与病人作比较的从同病人相似人群 (性别、年龄、种族、饮食习惯……..人口特征 属于同组的人)中得到的数据。
★类型:个体参考值和群体参考值。
13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三、制定步骤
参考个体 组成 参考人群 选出 参考组(n 不<120,≥ 200) 测定 参考值 分析 分布特 征(n=200~1000,正态、偏态) 统计 参考 值限度 指定 参考范围。
和系统回顾(Systematic review)对目前已在使
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9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meta分析:对RCT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 系统回顾:对达不到RCT要求的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Rodgers和Levin关于“毛细管出血时间” 的系统回顾)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医学→社会、心理、生
物医学 检验模式的转变:医学检验→检验医学
7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实验室工作条件和工作模式的变化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一、基本概念:用于判断一个试验数据是否大致 “正常”的数值和范围,即生物学变异和分 析变异的范围。
★ 1969年芬兰学者Grabeek提出用“参考值”代替 “正常值”。
★1970年IFCC成立“理论专家委员会”。
★1975年后普遍接受。
12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Ⅰ关于参考值和参考范围 二、定义和类型:
参考范围:2.25~2.65mmol/L
决定水平:①1.75mmol/L;②2.75mmol/L;③3.4mmol/L。19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Ⅱ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三、实例分析 例2 血清白蛋白
肾肝 病功 综能 ①合 不 症全
或
② 健康
③ 脱水
0
10
20
30
40
50
60
血清白蛋白的医学决定水平
参考范围:35~50g/L
1. 适应卫生经济学要求,采用EBM模式对常见 疾病选择可靠的诊断指标,剔除不合理或无 诊断价值的检验项目。
2. 根据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可靠结论, 不断制定或修订实验室的临床诊断标准,用 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检验的效率。
3. 采用EBM模式对目前使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 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6
循证检验医学
EBLM对检验工作者的要求
1. 增加和掌握对检验诊断性能评价的知识、参与和协 助临床正确选择、使用诊断试验和评价其诊断性能。
2.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原理和方法评价检验的诊断性能。
3. 采用综合分析方法——meta分析(meta analysis)
决定水平:①20g/L;②35g/L;③52g/L。
1. 操作:手工→自动化 2. 管理:单一分析性能→全面质量管理 3. 设置:固定集中→集中与分散(POCT)相结合 4. 职责:提供结果→参与临床解释检验诊断性能 5. 信息来源:书本杂志→电子数据库 6. 结果解释:病理生理机理、权威意见→EBM
8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17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Ⅱ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二、定义和层次
*可用于排除或确定或提示某一种临床情况的限值 *三个层次
试验数据的理论分布
18
检验临床意义的解释
Ⅱ关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概念 腺 原
三、实例分析 例1 血清钙
低 钙 搐① 搦
健 康
②
功发
能性
亢甲
③进
状 旁
高 血 钙 昏 迷
血清钙的医学决定水平
证据对患者作出正确的医疗决策。 核心: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
床科学研究依据。
4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定义:应用EBM的概念和模式指导检验医学的
理论和实践
5
循证检验医学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