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左小腿近端酸痛2月余,查体:左小腿近端稍肿胀,可扪及前外侧4cm×3cm×0.5cm大小包块,质软、有压痛,无明显活动度,皮温不高,左小腿活动久时酸痛,行走未见明显跛行,左膝活动未见明显受限。
AKP:187U/L,ASO:541.96IU/ml,CRP:12.51mg/l,PLT:344×109/L,Neu%:76.7%, Lym%:15.8%, HCT:35.4%。
CT所见:左胫骨外侧平台陈旧性骨折,胫骨上段髓腔密度增高,胫骨上段外侧缘见少量骨膜反应(图1),胫骨上段外侧见约5.2cm×2.7cm×5.5cm大小的密度减低影,CT值为19-44Hu(图2)。
CT诊断:左侧胫骨上段骨肉瘤?MRI所见:左胫骨中上段见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异常信号累及关节面(图3、4),相应骨皮质欠光滑,其前外侧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长T2长T1肿块。
MR诊断:左胫骨中上段占位:成骨性骨肉瘤?手术所见:术中以左小腿近端包块处为中心,做一斜行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钝性分离胫骨前肌,并向两侧牵开,见包块位于肌肉下与骨质相连,用尖刀切开部分包块,见截面呈鱼肉状,灰白色,再用骨刀凿下一小块近端骨质,见骨质硬化。
镜检: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周边区细胞呈梭形,中央区细胞呈多角形,两种细胞间有移行性,可见双核及多核肿瘤细胞,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图5、6)。
病理诊断: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
2 讨论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发病率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1/3。
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骨肉瘤常见于20岁以下年轻人,男女发病比例为2∶1,好发于四肢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继发性骨肉瘤可继发于如Paget病、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及放射后骨骼等,发病年龄晚于原发性骨肉瘤,好发于扁骨[1]。
骨肉瘤临床上一般都具有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三大主要症状,以疼痛最为常见。
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学『 M] 涕 5版 , 北京 : 科 学 出版 社 , 2 0 1 2 : 7 0 1 . 2 戴灼南, 司建 荣 . 少 见部 位 软 骨 母 细胞 瘤 的影 像
诊断[ J 】 . 放射学实践, 2 0 1 2 , 2 7 ( 7 ) : 7 8 7 . 3 蒋智铭 , 张 惠箴 , 谭云山 , 等. 不 典 型部 位 软 骨母 细胞 瘤f J ] . 中华 病理 学杂 志, 2 0 0 4 , 3 3 ( 6 ) : 5 0 3 — 5 0 7 . 4 R e s n i c k D o n a l e 主编 , 王 学谦等译骨 与 关节疾病诊 断 学[ MI . 天津科 技翻译 出版公 司, 2 0 0 9 : 3 8 9 1 ~ 3 9 0 0 . 5 郑芸. 长管状骨软骨母 细胞瘤影像学征象分析『 J 1 . 医学信 息 : 下 旬刊 , 2 0 1 1 , 2 4 ( 7 ) : 3 1 2 . 6 程晓光 , 刘 霞, 程克斌 , 等. 成 软 骨 细胞 瘤 的 MR I 表 现特 点[ J ] . 中华放射 学 杂志 , 2 0 0 9 , 4 3 ( 5 ) : 5 1 9 ~ 5 2 1 .
关节囊 , 因认识不足诊断为干骺端结核。另 5例术 前 均正 确诊 断 。 3 . 3 鉴别 诊 断 C B主要 与 骨 巨细胞 瘤 、透 明细胞 型软骨 肉瘤 及 干骺 端结 核相 鉴别 。骨 巨细胞 瘤发 生 于骺 板 愈 合 后 骨端 , 多见于 2 0 ~ 4 O岁青 壮 年 , 贴 近 关 节 面 呈偏 心 性 生长 , 一 般 无钙 化 及 硬化 带 。透 明 细胞型软骨肉瘤常见 于 2 0 ~ 5 0 岁 ,男性更常见 , 好 发 于长 管 状骨 , 以溶 骨性 破 坏 为 主 , 有轻度扩张 , 与 C B的鉴 别 有一 定 困 难 。青 少 年 干骺 端 结核 早 期 常 合并 有 软 组织 肿 胀 和 骨质 疏松 , 易侵 犯 关 节 引起 关 节 面破坏 , 关 节 间隙 变窄 。 综上所述 , C B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 的特征性 : 是 好 发 于 青 少 年 骨 骺 或 骨 突 的类 圆形 或 分 叶状 溶 骨 性 骨 质破 坏 , 多有 硬化 缘 , 病 灶 内可 钙 化及 囊 变 , 可伴 不对 称性 骨膜 反应 、软 组织 肿胀 及骨髓 水 肿等 改变 , 综合 X线 、 C T及 M R I 多能做 出术 前正确 诊断 。
良性软骨母细泡瘤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

良性软骨母细泡瘤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良性软骨母细泡瘤少见,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9%,占良性骨肿瘤的3.5%。
笔者搜集近年来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X线表现,X线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传统X线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方法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38岁,平均16.5岁,其中6-10岁2例,11-20岁8例,20岁以上2例,病程平均3-16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疼痛12例,程度较轻,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感,2例为外伤后体检偶然发现,软组织肿胀或肿块9例;关节活动受限1例。
2 结果病变部位:长骨11例,包括股骨5例,其中股骨头4例,股骨下端1例;肱骨4例,均发生在肱骨头;胫骨上端2例,足骨1例,病变均发生于骨骺,3例同时累及干骺端。
X线表现:12例均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呈偏心性生长,肿瘤大小不一,直径在1.0-4.5cm;其中8例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2例为明显膨胀,6例为轻度膨胀;10例周围有硬化边,2例边缘不清,1例呈分叶状;钙化6例,呈点状或斑片状:骨皮质断裂6例,其中4例有移位,2例陷人瘤体内,2例突入关节腔,软组织肿胀2例,关节囊肿胀2例,骨膜反应2例,均为层状。
3 讨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瘤、良性成软骨细胞瘤,系一少见良性骨肿瘤,1928年Ewing定名为钙化性巨细胞瘤,1931年Codman称为骨骺软骨性巨细胞瘤,直至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对该瘤作了详尽研究,认为主要成分为软骨母细胞,为软骨性质的肿瘤,并命名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这个名称指出了肿瘤的起源,主要组成成分及良性的特点,而为众所公认,本组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
该病发病年龄较轻,绝大多数发生于20岁以前,男多于女。
临床可无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感,病灶穿入软组织可有局部肿胀,然而这些症状无定性价值。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诊断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诊断胡仁伟(浙江省江山市中医院,浙江江山324100)[关键词]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X线;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6-3860-01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较易延误诊断,但只要提高警惕,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对多数患者是能作出诊断的。
笔者收集报道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证实的良性软骨母细胞瘤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13~25岁,平均16岁。
临床症状,关节酸痛8例,活动受限7例,局部压痛9例,外伤史3例。
病史最长3a,最短3个月。
2 结 果211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X线表现 ①发病部位:好发于骨骺,本组12中发生于肱骨近端6例(50%),胫骨近端、股骨近端、股骨远端各2例。
②病变形态:12例均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透亮区,直径3~4cm。
③病变边缘:边界清楚,周边有硬化圈7例。
④钙化:破坏区内有斑点状、不规则钙化6例。
⑤骨膜反应:发生于骨骺有层状骨膜增生1例。
212 X线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 术前X线明确诊断为良性软骨母细胞6例,X线表现均较典型。
2例术前X 线诊断为骨骺结核,表现为骨骺囊状透亮区,边缘清楚,骨质稀疏,关节略有肿胀,透亮区有斑点状密度增高,疑为死骨;1例X线诊断为骨巨细胞瘤,表现为肱骨上端大结节椭圆形骨质破坏,横向发展,周边硬化不明显,患者年龄25岁;有1例误诊为股骨头嗜酸性肉芽肿;另2例X线诊断为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3 讨 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瘤、钙化巨细胞瘤、骨骺软骨性巨细胞瘤[1],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
1942年有人对该瘤作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其主要成分为软骨母细胞,为软骨性质的肿瘤,与巨细胞瘤不同,并命名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以后为众所公认[2]。
青少年髋关节良性软骨母细胞瘤误诊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5例分析

1 73
骨化纤维瘤 、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及动脉瘤样骨囊 肿等病变并 存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 占原发骨肿 瘤的 19 , 良性骨肿 .% 占 瘤 35 , .% 因其影像学上部 分特点与 骨纤 维异常增 殖症 十分
相 似 , 别 比较 困难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我 院 19 ~2 0 鉴 9 2 09年 5
成软骨 细胞瘤病 变多位 于干骺 端 ,
见圆形或椭圆行透亮 区, 多较 局限。邻近 骨质可轻 度膨胀 ,
发生 于关节 下者 , 可突破骨端进 入关节 。有完整边 缘者 , 病 灶较小 , 早期发展较快或病灶较大者多无硬化边 缘。病变穿 破骨皮 质形成 软组织 肿块 , 于干骺端 时 , 位 可有 骨膜 反应 。
维异常增殖症两者影像学 上存在部分共 同点 , 而骨病历来 为
诊断的难点 , 本组病变发生在髋关 节 , 同影异病 , 通过相关 检
查 进 一 步 明 确 和及 时 跟 踪 , 终 得 到 病 理 明确 诊 断 , 后 跟 最 术
踪多年 , 中两例患者 2次手术 , 其 预后好。
参 考 文 献
早 期 多无 钙 化 , 见 小 点 状 、 偶 片状 或 环 状 钙 化 , 期 可 见 密 度 晚
的影像学 诊断 与鉴 别 诊断 [ ] 临 床放 射学 杂志 , 03, 8 : J. 20 ( )
5 8. 8
[ ] 刘福英 . 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1 J . 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9 3 19 ,
中图 分 类 号 : R 1 .2 84 4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0 6 ( 00 0 —0 7 —0 6 2 39 2 1 )2 1 3 1
软骨母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软骨母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软骨母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软骨母细胞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软骨母细胞瘤如何诊断鉴别,软骨母细胞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软骨母细胞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骨显像、ECT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骨与关节MRI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一、检查病理学表现:1、大体标本所见软骨母细胞瘤的表面看不像源自软骨。
切开后,可见中度反应性新生血管与增生。
包囊薄而容易穿破。
进入病变就有暗紫色的组织溢出。
这种组织很脆弱,并有明显沙砾感。
结节处于软骨样组织内,它与其他组织混杂在一起,以致其软骨起源并不明显。
大的囊性区含有陈旧血液,血腔排空后很像动脉瘤样骨囊肿。
2、镜下所见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内含有软骨母细胞。
这些细胞与纤维基质混杂在一起。
细胞间有少量疏松间质,有时呈明显的软骨样基质。
其特征是细胞周围有钙化,呈网格状,故称为“格子样钙化”。
细胞呈圆形而饱满,有活性,仅有少量的不成熟基质,在其中散布着大的多核巨细胞。
有时其功能类似破骨细胞,有时类似巨噬细胞。
因其有明显特征,因此,软骨母细胞瘤是少数可经冰冻得出诊断的肿瘤之一。
3、X线检查相当典型,尤其当肿瘤位于骨骺部位时。
软骨母细胞瘤的溶骨区开始位于骨骺,倾向于越过生长软骨,向干骺端蔓延。
在身体生长停止或即将停止时,生长软骨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时,如连续摄X线片,可清楚地看到肿瘤破坏和越过仍存在的生长软骨。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小或中度大小的肿瘤,直径从1~2cm到6~7cm。
骨骺的溶骨常为中心性或偏心性。
当肿瘤起源于肱骨大结节时,溶骨常位于肱骨近端,偏心性,圆形或轻度多环。
其X 线可透性不很强,可见云翳状或稀薄的弱的不透X线颗粒。
软骨母细胞瘤的界限明确,有时标以骨硬化细线,很有特征性。
在偏心性和较膨胀的病例中,皮质骨可膨胀至几乎消失。
软骨母细胞瘤可侵蚀全部的软骨下骨,在干骺端皮质的部位,很少或没有骨膜反应。
通常病变发生于长骨的骨骺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cm低密度阴影,边缘清晰,周围有反应骨形成硬化缘,某些病灶可见点状钙化,相对应的骨干可见连续的骨膜反应。
骨软骨瘤病理特点

骨软骨瘤病理特点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其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特点:骨软骨瘤的组织学特点是由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良性肿瘤。
在镜下观察中,可以见到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核呈现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
细胞质呈现淡染,细胞分裂活跃。
2. 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之一是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的形成。
纤维带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其形成是肿瘤的早期特征,常出现在肿瘤的边缘部分。
软骨母细胞是软骨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存在于肿瘤的中央部分。
3. 骨膜下生长: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之一是骨膜下生长。
骨软骨瘤通常从骨膜下生长,形成骨膜下结节状肿块。
肿块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明确。
4. 钙化和骨化: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之一是钙化和骨化。
在肿瘤内部,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现象。
钙化和骨化程度的不同会影响肿瘤的形态和密度,有时还可以在X线片上显示出明显的钙化点或骨化带。
5. 低度恶性转变:尽管骨软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少数病例可能发生低度恶性转变。
低度恶性转变的特点是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增殖能力增强,继发肿瘤组织出现骨破坏、浸润和转移。
扩展描述: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好发于长骨的骨骺或骨干部位。
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可以通过组织学特点、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骨膜下生长、钙化和骨化以及低度恶性转变等方面来描述。
在组织学特点方面,骨软骨瘤的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异型性,细胞质染色淡,细胞核不规则,大小不一。
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的形成是骨软骨瘤的一个重要特点,纤维带常出现在肿瘤的边缘部分,而软骨母细胞则存在于肿瘤的中央部分。
骨软骨瘤通常从骨膜下生长,形成骨膜下结节状肿块。
这些肿块形状规则,边界清晰,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明确。
在肿瘤内部,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现象。
这些钙化和骨化的程度差异会影响肿瘤的形态和密度,在X线片上可以显示出明显的钙化点或骨化带。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软⾻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软⾻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概述软⾻母细胞瘤⼜称成软⾻细胞瘤,男性⽐⼥性多见,好发于青少年,⼤多数在10-20岁,骺线闭合之前发⽣在⾻骺,闭合之后发⽣在⾻端。
临床表现病程可数⽉⾄数年,患者⼀般都有慢性疼痛症状,个别病⼈可有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可有肿胀,可能是肿瘤局部的浸润或累及关节引起,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肌⾁萎缩等。
发病部位好发部位为长⾻⾻骺,其中胫⾻近端、股⾻两端和肱⾻近端最为常见;亦见于髋⾅、髌⾻、跟⾻及距⾻、肩胛⾻等;发⽣在脊椎⾻者侵袭性较强。
红⾊为常见部位,绿⾊为罕见部位。
病理软⾻母细胞瘤显微镜下的形态变化较⼤,病理形态学上软⾻母细胞瘤由单核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混合组成,典型的单核瘤细胞界限清晰,胞质粉红⾊或透亮,核圆形、卵圆形,有纵向核沟。
肿瘤内有嗜酸性软⾻样基质,内有软⾻母细胞,还可见不等量钙化,特征性的“窗格样钙化”,但此特征仅在30%病例中出现。
单核软⾻母细胞免疫酶标记S-100蛋⽩阳性也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诊断要点1、软⾻母细胞瘤有显著的发病年龄段和好发部位。
以10~20岁最多见,绝⼤多数在20岁以前发病。
2、软⾻母细胞瘤可发⽣在任何软⾻化⾻的部位,⼏乎恒定地起源于⾻骺或与⾻骺相关的⾻端和⾻突,部分可向⼲骺端侵犯。
3、病灶内钙化是软⾻类肿瘤的共同特征,钙化常呈点状或细沙砾状。
影像表现X线表现:位于长⾻⾻骺或⾻端的边缘清晰的囊性破坏,伴有不同程度硬化,通常⽆膨胀或轻度膨胀。
病灶黏液样变性或并发动脉瘤样⾻囊肿时,常有显著的膨胀及分房。
CT表现:更清楚地显⽰病灶的细微结构、病灶分隔、边缘硬化及病灶内的钙化,钙化的检出率明显⾼于X线平⽚,尤其是细⼩的沙砾样钙化。
MR表现:CT对软⾻性肿瘤有较为特征性的信号变化,⼀般T1为低信号,或略⾼于肌⾁信号,T2为显著⾼信号,周围有低信号的硬化圈包绕。
病例病例1位于脊柱的软⾻母细胞瘤具有侵袭性的⽣长⽅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瘤样骨囊肿
• 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干骺端; • 骨膨胀明显,内无钙化斑,透亮度较软骨
母细胞瘤大 • 典型MRI表现为多囊样液-液平面
• X线表现: • 圆形或椭圆形溶骨性病灶 • 偏心性分布,边界清楚 • 伴有骨质破坏和基质钙化 • 可时有骨膜反应
四肢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清楚显示肿瘤内的微小钙化 • 显示细微的病理性骨折或皮质破损 • 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 • 准确判断肿瘤累及范围 • 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临床表现
• 症状隐匿不明显 • 局部间断性疼痛和夜间痛 • 关节炎和滑膜炎 • 关节活动受限 • 体征:肿瘤周围明显压痛
关节肿胀,皮温高 有时可有渗出物 肿瘤触诊不明显
生物学特性
• 主要起源软骨 • 相对良性肿瘤 • 恶变转移罕见 • 复发率:8-20% • 恶性度高者预后差
四肢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T2WI 脂肪抑制病灶明显高信号,T1WI为稍低信号, 病灶周围见硬化边,在 MRI 的T1WI 及 T2WI 上均为 低信号的环;
不规则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 足部跗骨最易累及,均有不同程度膨胀性; • X线平片上病变常表现为膨胀性病变,部分可见分房,术
前影像学上易诊断为骨巨细胞瘤;但对于足部溶骨性、膨 胀性病变,软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远远高于骨巨细胞瘤 • 在CT上肿瘤实体部分多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内部可见点状、 环状钙化,是软骨类肿瘤的特征
• 大体所见:碎组织5厘米一堆,黄白,质软。
• 镜下所见:瘤细胞小多角形,界不清,核分裂丰富,散在多核巨细胞, 局灶软骨岛状排列趋势,可见格子钙化,并伴出血。
• 病理诊断:(右肱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活跃,注意复发
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
• 好发年龄晚,好发于骨骺线闭合后的骨端 • 二者发病部位相似,但骨巨细胞瘤病灶一般较软
软骨粘液纤维瘤
• 发生于干骺端且距骨骺板2cm以外,而极 少发生在骨骺
• 偏心性向外膨胀性生长,表面可见粗厚骨 壳,破坏区内见粗细不等骨嵴,少有钙化
股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内生软骨瘤
• 多见短管骨,90%发生在手,长骨少见 • 位于掌指骨时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略膨胀
性透光区;瘤区呈云雾状或毛玻璃状改变;
• 发生于长骨者源于骺板,向干骺端及骨干 方向发展;点环状钙化或骨化较具特征性
骨骺、干骺端结核
• 多有结核接触史及低热盗汗病史,病程较 长;
• 病灶多较小,与正常骨分界清楚无硬化缘, 常见泥沙样死骨;同时伴有周围骨质疏松 及梭形软组织肿胀影
谢谢!请各位老师点评!
四肢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高
信号,肿瘤内钙化、软骨样基质及含铁血 黄素沉着于T1及T2均呈低信号,破坏区边 缘的硬化呈低信号;矢状位可显示病变起 源于骺板,侵及骨骺及干骺端
• 增强扫描:低信号的纤维包膜和间隔有明 显强化,(环形,弧形或分叶状)——软 骨类肿瘤的体征
• MRI信号与长管状骨病变信号相似;增强后,在T1脂肪抑
制序列上,不成熟的软骨基质和钙化表现为低信号,病灶 内部间隔呈显著强化,对诊断软骨类肿瘤的特异性较高
跟骨软骨 母细胞瘤
髌骨低密度的骨质破坏区,病灶边缘硬化
病例
• 病史:女,13岁,右肩部疼痛4个月,加重 20天,夜间较明显,可自行缓解
• 查体:右肱骨近端压痛(+),皮温不高, 未见血管怒张,右肩关节活动度稍差
概述
• 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瘤,是一种 少见的良性肿瘤,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
• 10~25岁青年人,凡有骨骺的部位都可发 病,约半数起源于骺板,向两侧尤其是向 骨骺侧发展
发病率
• 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 • 青少年好发,10-20岁多见 • 男性稍多见,男女比为3:2
病变部位
• 发生在任何软骨化骨的骨骼 • 好发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 常侵犯生长骺板 • 好发部位:肱骨近端、膝关节周围 • 手足管状骨有发生 • 椎体和肩胛骨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