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体积配箍率、配筋面积计算20090528

大红色为结果,绿色为需要输入的数据
一字型剪力墙
宽度B宽度向肢数长度A长度向肢数保护层厚度
4003400320
配箍率%纵筋配筋率配筋面积
0.941670.011600
L型、T型剪力墙
平行宽度方向的肢数
宽度B宽度向肢数长度A长度向肢数保护层厚度
4005700320
分母分子
61020069120000
配箍率%纵筋配筋率
0.882810.0076
Z型、U型剪力墙
宽度B宽度向肢数长度A 长度向肢数保护层厚度
30091200320
分母分子
78763054860000
配箍率%纵筋配筋率
1.435710.012
钢筋面积钢筋间距分母分子11320024408025920000
钢筋面积钢筋间距a a向肢数b b向肢数11320030034002
配筋面积
3040
钢筋面积钢筋间距a a向肢数b b向肢数c c向肢数79100350330026003
配筋面积
7740
d d向肢数3003。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计算(新)

3516.7λv=0.2箍筋f yv =210N/mm 2λv范围内1.59%λv/2范围内0.80%设防烈度:6度抗震等级:轴压比暗柱类型截面B1B2(㎜)B3(㎜)H1(㎜)H2(㎜)a 200300100200300B2a(㎜)B3a(㎜)77501600㎝2实配钢筋112 Φ20实配钢筋28 Φ18As=5806mm 2满足要求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10100不填1010011010011010021.51%λv/2范围内拉筋: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λv/2范围面积(mm2):10100不填1010011010001010002.01%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0.010A c ,6φ1681000.008A c ,6φ148二0.008A c ,6φ1481500.006A c ,6φ128三0.006A c ,6φ1261500.005A c ,4φ126四0.005A c ,4φ1262000.004A c ,4φ126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C 混凝土强度fc=规范规定的暗柱纵 ρv 1=λv*f c /f yv = ρv 2=λv/2*f c /f yv =三级二、箍筋λv范围内箍筋:λv范围面积(mm2):一、纵筋规范规定暗柱纵筋最小配最小纵筋计算值:b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b-H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a外围箍筋:a箍筋总长度b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b-B向箍筋总d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d-B向箍筋总d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d-H向箍筋总体积配箍率ρv 1=不满足★★★c外围箍筋:c箍筋总长度d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体积配箍率ρv 2=>0.8%满足要求表6.4.5-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注1:A c 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注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λv区域面积S1: 暗柱纵筋配筋率ρ=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它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λ≤0.2λ>0.2λ≤0.2λ>0.2λ≤0.30.20h W 0.25h W 0.20h W 0.25h W 0.15h W0.15h W 0.20h W 0.15h W 0.20h W 0.10h Wλv 0.1440.240.120.20.12纵向钢筋(取较大值)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注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新规范)

第一种纵筋信息 根数n1 直径d1 (mm) (mm) 6 16
第二种纵筋信息 根数n1 直径d1 (mm) (mm) 10 14
纵筋总面积 纵筋配筋率 (mm2) 2745.8 p 0.0088
备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增加5mm。当表中出现“****”或“#VALUE",表示该种边缘构件在规范中不存在。 2.采用400MPa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采用500MPa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
抗震墙边缘构件计算
规范要求纵筋最小直径及根数 结构类型 抗震等级及墙体部 位、轴压比控制点 纵筋最小配 筋率 特一级(9度,底部 约束λ c>0.2) 根数 (根) 8 直径 (mm) 16 最小钢筋面 积 (mm2) 1608 规范要求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箍筋 最小直径 8 最大间距 100 Zvmin 配箍特征值 0.24
距及最小直径 Pvmin 配箍率 1.467%
fc 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抗压 等级 强度 (N/mm2) C30、C35 16.5 箍筋级别
fyv 箍筋强度 (N/mm2) HPB300 270
环境类别 一a
。 2限制)(对剪力墙边缘构件,尽管不用其抗剪(靠水平筋),但个人认
算。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
0.014
bf 墙厚 (mm) 24长度 (mm) 380 L1
bw 墙厚 (mm) 240 As1
bw1 翼缘长度 (mm) 300
n1 (根数) 0 L2
n2 (根数) 0 As2
n3 (根数) 1
n4 (根数) 2 V=V1+V2
3.《混凝土规范送审稿》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的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360N/mm2。(高规送审稿:不再受360N/mm2限制)(对剪力墙边缘构 为还是按箍筋要求为宜)。 4.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5.保留二级抗震(老规范),对应轴压比0.3和0.4的情况,以便新老规范过度阶段使用。 6.非阴影区箍筋:可采用比阴影区箍筋直径小一个型号的钢筋(间距不变),采用环套布置,一般均能满足Zv/2。所以,非阴影区不再计算。 7.核心区面积:取箍筋内表面计算
柱、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和配箍特征值计算

第17章柱、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和配箍特征值计算本章内容包括采用普通箍、复合箍配筋方式的矩形截面柱和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及配箍特征值的计算,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面积计算。
使用软件计算柱体积配箍率和配箍特征值的好处:1、速度快,否则翻厚重的设计手册至少十分钟才能找到;2、箍筋间距s 不是100mm 的也能得到,不象设计手册只能给出s 是整数的情况。
17.1矩形截面柱体积配箍率及配箍特征值计算《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6.4.7柱加密区范围内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v ρ≥v λyvc f f (6.4.7)式中:v ρ──柱箍筋的体积配箍率;v λ──柱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6.4.7采用;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yv f ──柱箍筋或拉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表6.4.7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vλ抗震等级箍筋形式柱轴压比≤0.300.400.500.600.700.800.90 1.00 1.05一普通箍、复合箍0.100.110.130.150.170.200.23────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普通箍、复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普通箍、复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注: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或单个圆形箍;螺旋箍指单个连续螺旋箍筋;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由同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介绍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参数:1. 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单位:平方米);2. 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单位:米);3. 钢筋的直径(单位:毫米);4. 钢筋的间距(单位:毫米);5. 钢筋的层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计算钢筋的截面积钢筋的截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_s = frac{pi d^2}{4}$,其中 $d$ 是钢筋的直径。
假设钢筋直径为 12 毫米,则钢筋的截面积为 $A_s = frac{pi times 12^2}{4} = 113.1$ 平方毫米。
2. 计算钢筋的体积钢筋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_s = A_s times l times n$,其中 $l$ 是钢筋的间距,$n$ 是钢筋的层数。
假设钢筋间距为150 毫米,钢筋层数为 3 层,则钢筋的体积为 $V_s = 113.1 times 0.15 times 3 = 50.9$ 立方毫米。
3. 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_c = A_c times l$,其中 $A_c$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l$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
假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横截面积为 0.3 平方米,长度为 4 米,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为 $V_c = 0.3 times 4 = 1.2$ 立方米。
4. 计算体积配箍率体积配箍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ho_v = frac{V_s}{V_c}$,其中 $V_s$ 是钢筋的体积,$V_c$ 是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
代入以上计算结果,得到体积配箍率为 $rho_v = frac{50.9}{1.2} = 42.4%$。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演示。
通过计算体积配箍率,可以更好地了解钢筋在约束边缘构件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墙体,用来承受建筑物的水平荷载,其作用是通过阻碍墙上部的位移使其起到稳定建筑的作用。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以及核心区面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内容。
1.边缘构件体积计算:剪力墙的边缘构件是负责承担墙上部位移的构件,其体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边缘构件的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V_edge = (H - 2W) * B其中,V_edge表示边缘构件的体积。
2.配箍率计算:配箍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能力而设置的,配箍率是表征配箍量大小的指标。
通常,剪力墙的配箍率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根据设计规范而定。
配箍率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钢筋配箍间距,记为s。
3)计算剪力墙的配箍横截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A_s=(H-2d)*B*(1/s)其中,A_s表示配箍横截面的面积,d表示剪力墙内外面到配箍横截面中心的距离。
3.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的核心区域是剪力墙内部的一个狭长区域,其面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核心区的面积A_core = (H - 2W) * B其中,A_core表示核心区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只是一种基本方法,具体的计算还需要根据设计规范和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墙体的强度、墙体中钢筋的布置方式等。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建议参考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计算。
剪力墙边缘构件体积配配箍率计算

n2
n3
n4
2
2
4
3
砼保护层厚度
as 20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
As0
s
8
150
ρv(%)
0.769
约束 满足 构造 满足
边缘构件形式Ⅱ
体积配箍率
截面尺寸
bw
lw
200
400
箍筋肢数
n1
n2
2
3
砼保护层厚度
as 20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
As0
s
8
150
ρv(%)
0.70
约束 满足 构造 满足
边缘构件形III
体积配箍率
体积配箍率截面尺寸200200500600砼保护层厚度20箍筋直径箍筋间距体积配箍率截面尺寸200400砼保护层厚度20箍筋直径箍筋间距体积配箍率截面尺寸200200500800砼保护层厚度20箍筋直径箍筋间距ref
边缘构件形式Ⅰ
体积配箍率
截面尺寸
bw
bf
lw
lf
200
200
500
600
箍筋肢数
n1
截面尺寸
bw
bf
lw
lf
200
200
500
800
箍筋肢数
n1
n2
n3
n4
2
2
2
6
砼保护层厚度
as
ρv(%) 0.982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
As0
s
8
100
约束 #REF! 构造 #REF!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 )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 )×(bw-2c-2φ) (c )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 )×(bw-2c-2φ) (d )转角墙(L 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沿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令狐采学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第7.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1.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 第6.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呵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沿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呵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概略规模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沿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c)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