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内功七式].李兆生.文字版
寒山诗全集(收藏版)

寒山诗全集(收藏版)寒山诗全集(收藏版)寒山其一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其二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其三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其四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
其五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
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
其六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验飞凫集,须徵白兔游。
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
乡国何迢遰,同鱼寄水流。
其七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
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
其八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
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
其九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其十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
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
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
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
其十一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其十二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
其十三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
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
其十四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其十五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㗻㗻。
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
其十六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民间神功绝技武林秘籍大全

民间神功绝技武林秘籍大全凌空点穴术凌空点穴术,精微奥妙,凶狠凌厉,非有德者不传。
此术因杀人伤人易如反掌,故师传弟子时必命其立下重誓,不至危及习者性命之地步,决不使用此术,故历来知者习者甚少。
凌空点穴之术,要循序渐进。
初习百日,以指触人,无不痛入腠理。
至此以后,切不可轻与人试功。
至大成境界,则不须以指触敌,距敌丈外运气于指,指至气亦;凌空而至,顽敌立倒。
若外再加修子午流注之技,则无论何种护身功夫,遇此技必气破中穴,死伤只在俄顷之间。
此术相传从空门传出,习者宜体佛门强身御侮之旨,不可好勇斗狠轻伤人命,否则,害人即害己,切切慎之!此凌空点穴术分内功、眼功、外功三部,现分述于下。
内功:一、习者于每日清晨5至7时起床,先到室外空气清新之处站立。
双脚与肩宽,双手叉腰,沉肩坠肘,以鼻匀、深、长地吸气,然后尽力以口吐出。
如此呼吸三至五度,回到室内,进入内功训练。
习者盘双腿于床上,如不能双盘,则单盘、自然盘,甚至坐在椅上双脚垂放地上均可。
挺胸竖脊,使头顶百会与会阴穴成一直线,但不可生硬勉强。
双手重叠手心向上,右手放在左手心上,两大拇指轻轻相抵,沉肩坠肘,全身放松。
然后意念下照小腹丹田穴,吸气时意想宇宙中之真气如气柱般进入丹田小腹,呼气时意想小腹中之气由大团而凝聚成鸡蛋大小之气珠,此珠洁白而发出强烈白光。
呼吸均须柔和缓慢,否则,过快而难以入静。
按上法练习半小时至45分钟后,下床轻轻活动手脚,使全身慢慢活动开来。
活动至身体微微发热后,再习运气之法。
习者双脚分开约两尺宽,双膝微屈成高桩马步站立(不致浪费体力),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于两腰侧;沉肩坠肘,头正身直,百会与会阴仍成一线,全身放松。
然后身体微向左转,右手臂内旋,食指伸出指向前方,同时鼻匀、深、长地呼气。
意念气自丹田经膻中至肩井,再经肘部曲池穴运至食指。
开始宜慢,熟练后可适当加快。
吸气时也宜匀、深、长,同时右手臂外旋收回于腰间,意念气由原路线返回丹田。
然后呼气,左手内旋伸出、气运左食指,各要点与右侧同。
寒山内功七式

寒山内功七式李兆生序回想起来,我初学寒山内功的时候,还是少年时节,业师阎老政昌贤真授我,至今犹如目前。
师父已在前几年化鹤乘虹,使人悲怀永臻。
每逢我操练功夫之际,都觉得师父在身边,慈眉善目地指示于我。
这也是师徒的感情吧!尤其是我练到至妙处时,倍感亲切。
转眼间,四十余年过去了。
通过笔者几十年寒暑无间之操练,深深体会到其作用,效果甚是有益。
客观上没有任何偏差出现。
回忆当年师真授我,因我先天禀赋差,才拜师习武的。
师父说:“小李,只要你一天不间断地练习,身体会一天天地随着练功习武好起来的。
那时,我再教你好功夫,练个小拳什么的……”。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师父讲的所有的一切话。
光阴一天天地真快,十三年过去了,在寒山内功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白鹤真人飞鸣图”的演练。
二十四式动势,十二式坐谱。
1986年首届武当山擂台赛之际,我将其留于《武当》刊出,后来将其纳入《真元宝笈》书中。
寒山内功七式的动作悠缓、坚定,看上去简练。
一是要坚持,二是动作要精准。
否则,影响效果。
几十年来授徒过程中,像我每天坚持锻炼者,全国仅三两人。
多数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使学业荒废,断然可惜。
这次是作个知识性介绍。
因为悠缓的动作轨迹要分明,坚定的姿势、身势务必要精准,不适函授,还是待成书后面授,以免出现差错。
如今真是好为人师者多,能为人师者寡。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一、寒山内功七式简介太乙司注十三式寒山内功是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当时寒山派在历史条件的局限下,已濒于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寒山内功七式又称为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势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然而寒山内功却是八个式子。
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
人身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
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

武当太乙门内功秘籍此功是于1990年前后从武当太乙铁松别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真阳)先生处学得。
此功并非社会上的流行气功,而是明代武林九脉合真后,融汇了各大名门正派内功精华而成的武功与修真一体的传统内功。
这里记载的只不过是本门功法的九牛一毛,但如习练有成,亦足以惊世骇俗。
静功(太素练形法)一、元明执印姿式:自然盘坐,单、双盘、散盘均可,坐椅、凳、沙发亦可。
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对。
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
置于下丹田(大腿根部、小腹处)。
意念:不做任何观想,无有意念。
注释:元明,即指体内的元阴元阳。
此功则是以先天肾水为元阳动力,运化于全身。
此式中两大拇指相对,调动手太阴肺经,肺主平衡,起于寅时,合于身中气机交注的十二时之运化;调动自身的元气,使真元之气的阴阳两大脉得到充实。
因手印的姿势作用启动了肺金。
祖国医学中子水来顾金田,气功的传统用语为水撞金轮。
其作用即是传统功中的脉轮修持,使**常转。
溶于内景,调节了气肺交注过程中的动中八触,演示了脏象。
二、坎离印姿式: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
两手掌分别扶在两脚掌心处。
意念:无需意守。
注释:此式为心肾相交内气循行法。
劳宫与涌泉相合,调节自身气机合顺,使体内“离火为心”的气机下注,“坎水为肾”的气机上腾,阴阳二气交注周宫行于自身。
故名坎离印。
三、日月合机印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两手仰放于腿上,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屈伸,大拇指和中指相扣;腕部放于膝盖弯曲处。
意念:意守虚无,不做任何观想。
注释:日月代表阴阳,日月合机喻为阴阳两大气脉,在行功调节时,运化交注平衡,故名日月合机。
此姿式手的大指与中指扣合,是传统气功中的金乘火相产真形的内景行功。
掌心向上以启动气机,调动大拇指行太阴经脉,合于中指心火,调节全身气脉,以顺阴阳之道,用来启动内景与内气循行相合,达到修真的某个层次。
四、子午结印坐式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坐椅、凳、沙发亦可,最好是双盘入坐。
【寒山内功七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寒山内功七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铁松圆我功夫梦,寒山引吾入道途 /寒山内功七式--为我打开了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٩(◕‿◕)۶诗曰:当年习武松江畔,偶尔见师展妙玄。
随师起舞灵台地,默观师相显真颜。
如醉如痴恍惚间,展妙通玄笑通天。
初窥寒山真法相,掌托日月起云间。
卷翅斜飞齐左右,展翅冲霄游太玄。
展动太极柔瑞体,拇指封诀太乙仙。
玉镜鉴心通太古,丹凤巧取朝阳华。
参星拜斗安身法,寒山密技不虚传。
前几天与几个中医朋友聊天时,在聊起人体的“经络内景”之时,说起了本门的一套古法《寒山七式》,它的玄妙之处在于外导内行,气化循经,展现出道门的“内景气化”的精深,它对调整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二脉”有着非凡的功效。
当晚回家后,在功境中,恩师那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慈祥的目光,又一次把我带到了那遥远的难以忘怀的当年。
记得那是我再次见到师父后不久的一天早晨,再次见到师父的喜乐还不时的挂在心头,所以那段时间每天都起的很早,赶往松花江畔的晨练场,练功也特别的起劲。
当时天还没有太亮,远远的就看到练功场上有一个身影,在那慢慢地手舞足蹈地运动着。
我走近了细细的一看,原来是师父。
望着师父那健硕的身影,动作是那样的优美协调并带有着特殊韵味,而引人入胜。
我就在那里如醉如痴地看着,以至于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身体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师父比划了起来。
师父那优美的身影、流畅的动作,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在日后的岁月里,它时不时的出现在睡梦或功境中,展现在我的眼前。
正当我在那恍惚之中'神游太虚’的时候,突然,师父的一句“铁成你来了”,把我从那如醉如痴的恍惚世界里拉了回来。
我一愣,师父练完了,我忙红着脸(因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因体弱神虚而不合群,所以养成了十分内向的性格,常常在三个人面前说话,就“脸红心跳而词不达义”)不好意思的说:“师父您练的真好,这是什么功夫呀?”师父微笑着说道:“这是咱们家的一套特殊功法,叫'寒山七式’”。
自然门内功心法

⾃然门内功⼼法1,内功⼼法 动静⽆始,变化⽆端.虚虚实实,⾃然⽽然.2,性功⼼法 念⽆他想,常处空寂.其寐不梦,其觉⽆扰.3,命功⼼法 神⼊⽓⽳,常注黄庭.其⾷不⽢,其息深深.4,体 念⽆他想,神⼊⽓⽳.真⼈之息以踵,常⼈之息以喉.5,⽤ ⼀⽓伸缩,循环⽆端.⽓归丹⽥,勿忘勿助,似有似⽆.6,功法原理 善调阴阳,功从中出.⽓随意动从桩功训练⽽出.7,基本功⼗五字 ⼿眼⾝法步,肩肘腕胯膝,顶项胸腰背.8,步法格⾔ 闪如清风,躲如抽鞘.9,⼿法格⾔ 扣如钢钩刺如⼑,碰如铁⽯粘如胶. 相对如婴⼉,举⼿不能逃.10,短⼿⼋字 挥 劈 撩 砍 腾 搂 闪 展.11,⽂讲⼋法,武讲⼋式.⼋法者 点横竖钩折挑撇捺.⼋式者 ⼿上四式 搂打腾封.脚下四式 踢弹扫挂.12,⾝法格⾔ ⾝似弯⼸⼿似箭 眼似流星腿似踮.吞⾝如鹤缩,吐⼿如蛇奔.活泼似猿猴,两⾜如磨⼼.若问真消息,⽓⽳寻渊源.13,软硬轻功特点 掌须断⽯,膑须穿板.踮须破⾜,翻须腾空.⼿如纲钩,⾝如铁⽯.硬则如纲,软则如胶.重则如⽣根,轻则如⾛冰.⼀腿扫去,⽊桩可断,纵腾挪移,如飞鸟穿林,⽬测悬钱,知游移分厘,⽿听脑畔,辩左右拳风,脚步进腿,能闪躲⾃如.⾝轻如燕,轻⽽有根,软⽽有硬,随意所如,⽆往不适.14,打法格⾔ ⽣擒捉拿,闪躲圆滑.吞吐浮沉,绵软巧脆,出⼿软如绵,上⾝硬似铁.出⼿起腿⼀条线,打出见影不见形.劲有明暗,法有粘闪.⼀粘就⾛,⼀⾛就打.不拘打式,⾃然⽽来.15,待⼈接物 不多⼈恩,亦不损⼈.信义侠勇,⽴⾝之本.随⼼所欲,纵横⾃如.16,⾃然门对抗秘诀 随⽅就圆,随直就横,勿拘执,勿⼤意,圆转⾃如,纵横捭阖,守如待兔,急如闪电,浪步浪步,⽆始⽆终,不及不离,⾃然⽽然.昔⽇少年武为尊,⽽今邻⾥少传⼈。
冷落多见练武场,⼈少并⾮学⼦贫。
有⼈⽢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
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直努⼒!。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

武当寒⼭内功七式寒⼭内功于明末由武当⼀代祖师铁松⼦引⼊武当太⼄门中。
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寒⼭派已濒临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超,但后继艰⾟。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液,成为武当铁松分⽀的主要功法之⼀。
寒⼭内功七式⼜称太⼄司注⼗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式⼦都有阴阳⽓脉的交注,按⼈⾝⼗⼆正经及任督脉的循⾏,专主修持锻炼的。
⼈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正经,⼿⾜同运⼜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任督各⼀式,调任脉⼀式,只限于早晨向阳⾯东⽽施;调督脉⼀式,只限于夜晚⾯北⽽⾏,每⽇⾏功分为晨昏⼆次。
⼗⼆正经之循⾏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功计七个式⼦,故名寒⼭七式。
然⼗⼆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脉,共⼗三经总运,所以⼜名为太⼄司注⼗三式。
详列如下:第⼀节掌托⽇⽉。
开⼿太阴肺经,⾜太阴脾经。
第⼆节卷翅斜飞.开⼿少阴⼼经,⾜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
开⼿厥阴⼼包经,⾜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
开⼿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
第五节⼿掐太极。
开⼿太阳⼩肠经,⾜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鉴杨明.开⼿阳明⼤肠经,⾜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
开任脉。
功法要领每⽇⾏功次序。
第⼀式掌托⽇⽉,可按每⼈⾏功时间⽽定,如时间充⾜,可将⼗⼆⼀正经的六式配任督⼀式按早晚各练⼀遍(共七式练习法)。
倘若时间不⾜.可以将调三阴(⼿⾜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和调任脉⼀式在晨时练习。
即午前为阳⽽炼阴.午后为阴⽽炼阳,晚上炼调三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帮调督脉.⼀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连贯⼀⽓呵成。
动作先以流⽔⾏云为标准,继⽽放慢速度。
随着内⽓的潜⾏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内动、外形相随即可,每式练4⼀6次。
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
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
改站第⼆式,调任督之式也如此。
以⾃然为度,顺其⾃然,不要勉强。
随着每⽇练功时间的累积,⾃然会有切⾝受益的感受。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

武当寒山内功七式寒山内功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
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寒山派已濒临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寒山内功七式又称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式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
人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任督各一式,调任脉一式,只限于早晨向阳面东而施;调督脉一式,只限于夜晚面北而行,每日行功分为晨昏二次。
十二正经之循行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行功计七个式子,故名寒山七式。
然十二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一脉,共十三经总运,所以又名为太乙司注十三式。
详列如下:第一节掌托日月。
开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第二节卷翅斜飞.开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
开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
开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第五节手掐太极。
开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玉鉴杨明.开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
开任脉。
功法要领每日行功次序。
第一式掌托日月,可按每人行功时间而定,如时间充足,可将十二一正经的六式配任督一式按早晚各练一遍(共七式练习法)。
倘若时间不足.可以将调三阴(手足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子,和调任脉一式在晨时练习。
即午前为阳而炼阴.午后为阴而炼阳,晚上炼调三阳(手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子帮调督脉.一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连贯一气呵成。
动作先以流水行云为标准,继而放慢速度。
随着内气的潜行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内动、外形相随即可,每式练4一6次。
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
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止。
改站第二式,调任督之式也如此。
以自然为度,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随着每日练功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有切身受益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内功七式□李兆生 (本文字数:4716)--------------------------------------------------------------------------------序回想起来,我初学寒山内功的时候,还是少年时节,业师阎老政昌贤真授我。
至今犹如目前,师父已在前几年化鹤乘虹,使人悲怀永臻。
每逢我操练功夫之际,都觉得师父在身边,慈眉善目地指示于我。
这也是师徒的感情吧!尤其是我练到至妙处时,倍感亲切。
转眼间,四十余年过去了。
通过笔者几十年寒暑无间之操练,深深体会到其作用,效果甚是有益。
客观上没有任何偏差出现。
回忆当年师真授我,因我先天禀赋差,才拜师习武的。
师父说:“小李,只要你一天不间断地练习,身体会一天天地随着练功习武好起来的。
那时,我再教你好功夫,练个小拳什么的……”。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师父讲的所有的一切话。
光阴一天天地真快,十三年过去了,在寒山内功的基础上,我开始了“白鹤真人飞鸣图”的演练。
二十四式动势,十二式坐谱。
1986年首届武当山擂台赛之际,我将其留于《武当》刊出。
后来将其纳入《真元宝笈》书中。
寒山内功七式的动作悠缓、坚定,看上去简练。
一是要坚持,二是动作要精准。
否则,影响效果。
几十年来授徒过程中,像我每天坚持锻炼者,全国仅三两人。
多数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使学业荒废,断然可惜。
这次是作个知识性介绍。
因为悠缓的动作轨迹要分明,坚定的姿势、身势务必要精准,不适函授。
还是待成书后面授,以免出现差错。
如今真是好为人师者多,能为人师者寡。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一、寒山内功七式简介太乙司注十三式寒山内功是于明末由武当一代祖师铁松子引入武当太乙门中,当时寒山派在历史条件的局限下,已濒于绝境。
其功法技艺虽然高超,但后继艰辛。
祖师遂将这种超世内功融于武当功中,作为新鲜的血液,成为武当铁松分支的主要功法之一。
寒山内功七式又称为太乙司注十三式,其含意是指其中的每个势子都有阴阳气脉的交注,然而寒山内功却是八个式子。
按人身十二正经及任督脉的循行,专主修持锻炼的。
人身体中的六阴六阳组成十二正经。
手足同运又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前者三阴交注为动式,后者三阳交注为静式。
任督各一式,调任脉一式只限于早晨向阳,面东而施。
调督脉一式,只限夜晚向北而行,每日行功分为晨昏二次。
十二正经之循行阴阳六式,加任督各式,每次行功计七个势子,故名寒山七式。
然十二正经的运化,加任督周天一脉,共十三经总运,所以又名为太乙司注十三式。
详列如下:第一节:掌托日月。
开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第二节:卷翅斜飞。
开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第三节:展翅冲霄。
开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通天彻地。
开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第五节:手掐太极。
开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第六节:玉鉴杨明。
开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第七节:丹凤朝阳。
开任脉。
第八节:鹤眠拜斗。
开督脉。
二、寒山内功七式功法要领释译(动作要领作用)每日行功次序。
第一式掌托日月,可按每人行功时间而定,如时间充足可将十二正经的六式配任督一式按早晚各练一遍(共七式练习法)。
倘若时间不足,可以将调三阴(手足三阴亦为六阴)三个式子和调任脉一式在晨时练习。
即午前为阳而炼阴,午后为阴而炼阳,晚上炼调三阳(手足三阳合为六阳)三个式子和调督脉一式。
前三式调阴经的动功,要联贯一气呵成。
动作先以流水行云为标准,继而放慢速度。
随着内气的潜行逐渐缓慢,只要感到潜气内动,而外形相随则可,每式练4~6次。
中途以神意不断为佳。
后三式调阳经的动功。
按要领要求站好,当觉得不易坚持就停止。
改站第二势,调任督之势也如此。
以自然为度不要免强,顺其自然。
随着每日练功时间的累积,自然会有切身受益的感受。
从传统学术观点看,祖国的太极易理,把人身的气脉循行,分为纵横演示而名为经络,又有主经,又有毛络、孙络、微络。
大大小小每一阴阳的交注为一循环,即为一太极,称作一轮。
而人身分为阴阳两大部分。
任脉统领人身手三阴、足三阴六部阴经的总汇。
督脉总辖人身手三阳、足三阳六部阳经的督营。
任督二脉的一阴一阳的循经,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内气交注,丹经上称为小周天。
在十二正经、任督二脉,正常的阴阳交注,内气循行的基础上,自然而导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同时运转。
这个过程,古人称之为大周天循行。
人身中周身气脉交注的阴阳平衡过程中,促使人的身体健康,展示出新的生机平衡。
寒山内功七式是我们的先人历尽千百年切身实践所得到的内功升华。
通过特定的姿势活动来调节人身经脉的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的精确循行,阴阳气机的交注。
随时改善人体与自然宇宙交注的不平衡,随时调节身心活动,用来达到内功精修的主要方法。
除去在武技内功上的修持而外,则即使在内景境地的精进层次,是不可多得,没有偏废的行功。
古人留传下来的这些精品,即便我们不去作更深的探索体会,但究其保健强身、治病疗疾、颐寿延年已经足可够用。
三、寒山内功七式动作图解一、掌托日月1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宽,两腿伸直。
两臂舒松,两掌下垂,掌心置于腿外侧。
身体中正不倚,两眼平视,全身松静自然,呼吸同常,最好忘掉(图1)。
2两掌向身前慢慢抬起,呈托球状,指尖相对,在身前丹田处托起,掌心向上,在双手移动的同时,两腿以足心涌泉为轴,两脚跟同时向内微微移动,两脚成外八字(图2)。
3上动不停,双掌由身前平托起至膻中,分左右两侧,做弧形外展,两手虎口先行,先大指后四指,掌心向上臂微曲,肘下沉,意念在掌心。
眼平视(图3)。
4上式稍停,待气机运满内注而现于两掌时,以腕为轴,掌心翻转向下,意在劳宫,慢慢下沉。
两掌心相对至小腹如捧球状,指尖向下,然后提腕翻掌下沉。
同时以涌泉为轴,脚跟内移呈内八字(图4)。
接前式,反复做4次。
谱云:双足同踏立大千,龙虎冲腾固丹元。
十指托球守丹阕,二臂齐开通二肩。
横运双掌浮日月,翻掌下沉起云天。
合机收注黄庭处,提腕坐掌纳真元。
二、卷翅斜飞此动作分左右行持。
1接上式,重心移向右腿,以左脚尖为轴转体45度,两臂外撑,眼平视(图5)。
2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大趾点地,两臂向前穿掌过头,眼平视(图6)。
3掌心翻向下,顺势下蹲呈卷翅状(图7)。
4以左脚尖为轴转体45度呈外八字,同时转腕至体侧呈托球状(图8)。
身体复原,前穿掌接第一式,左右各两次。
谱云:内移足跟守真窍,十指下转运丹田。
斜飞上冲分虹掌,下俯卷翅单足攀。
正转起身循日月,平托降气返丹源。
左右开真并双翼,吐气白虹炼太玄。
三、展翅冲霄1自然站立,两脚平行略窄于肩(图9)。
2两臂从体外两侧徐徐抬起过顶,掌心向外。
同时脚跟离地,以脚尖为轴,脚跟内移相对(图10)。
3接上式,顺势下蹲,两臂弯曲,两掌心向外置于耳侧,两掌横推,眼平视(图11)。
4掌心翻向下,起身,两臂回拢至小腹,以脚尖为轴,脚跟外转的同时翻掌向下,外蹬,共做四次(图12)。
谱云:横开两掌踞两肩,顺势转身跷足颠。
二仪推开一字掌,气撞劳宫冲两端。
展翅冲霄上腾举,注机玄轮起云天。
黄庭宝鼎真气聚,四极双开成大全。
四、通天彻地通天彻地又叫指天划地、开天祭地。
自然站立,重心移向左腿,右脚拇趾点地,两腿伸直,两手为剑指,左手指天为内扣手,右手指地为外扣手,转头平视,左右换式,以舒适为度,眼视前(图13、14)。
谱云:开天祭地少阳天,拇趾封诀太乙仙。
二十四气真绝密,中宫正踏宇宙宽。
五、手掐太极自然站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腿向前迈半步,脚尖点地呈虚步,左右手斜向撑开。
右手掌心向外,虎口对右额上方,左手掌心向下,虎口对左腿外膝眼,左右各两次,以舒适为度(图15、16)。
谱云:手展太极动烈焰,横撑妙化悟中观。
太乙玄金孕瑞体,大罗神形显真元。
六、玉鉴杨明右弓步,右臂弯曲,托掌至面前,左手顺左腿伸直,呈反撩掌,眼视前(图17、18)。
谱云:玉鉴曾出太虚间,手托玉镜现紫团。
照彻天地通太古,六经真髓吾宗参。
七、丹凤朝阳自然站立,右腿伸直,左腿提起,脚尖向下呈独立式。
左手在体侧下按,右手掌心向前高于头顶,目视太阳,左右换式,眼平视(图19、20)。
谱云:丹凤朝阳冲任起,错导阴阳合自然。
两极注入中宫鼎,妙运壶中太极天。
八、鹤眠拜斗自然站立,右腿伸直,身体前倾近90度,左腿弯曲,后抬脚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命门处,右手掌心与百会相对,头向左移,目视北斗,左右换式(图21、22)。
谱云:鹤眠首尾起于震,回首仰观斗勺悬。
夜里长运元督法,六轮妙夺巧机关。
不是先祖来点破,岂能尘埃腾罗天。
太乙司注十三式,真元途中显慧元。
寒山内功七式在太极的演化过程中,前六式分左右行功可以由一个演化为二个,第七式为第七节丹凤朝阳与第八节鹤眠拜斗。
寒山内功七式在练习时都是气机阴阳交注,前三式为动式在早上练习,后三式为静式在午后练习。
第七节丹凤朝阳开任脉在午前练习,第八节鹤眠拜斗在晚上练习。
练习寒山七式时动作要一气呵成,以行云流水为标准,内脉行经变化可细心体会。
练习这个功法,可为金丹大道、四禅八定武技密术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