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滨水植物配置及滨水绿地景观营造的研究_secret

合集下载

水景植物在北京地区的配植设计与应用

水景植物在北京地区的配植设计与应用

的使 用 , 以更加丰 富一些。 可 关键 词 : 水景 , 植物 , 类 , 查方 法 , 种 调 配植设计
中 图 分 类 号 :U 8 . 1 T 9 5 1 文献标识码 : A
1 北 京 园林水 景植 物应 用概 况
中国园林历史 中 , 水景是很重要 的一部分 , 主要 以水 生植物 、
[ ] G / 1220 , 3 B T9 4 -0 0 混凝 土搅 拌机 [ ] S.
3 调 查结 果
3. 玉 渊 潭 1
叶菜 、 灯芯草。挺水植物 4种 : 黄花 鸢尾 、 叶水 葱 、 苇 、 花 芦 香蒲 。 在这个区域水 际沼生植 物较 多, 植物 的色彩和形 态也 非常丰 富多
是一个突出小氛围的水 景, 数量最多 的植物是黄花鸢尾 。 玉渊潭东湖是公 园最大 的水 面 , 、 、 面为 自然 驳岸 , 东 南 北 地 彩 , 这种配植产生 了精致 、 烂 、 巧 的感 觉 。矮小 的水 际 沼生 绚 小 被和花灌木覆盖 的平缓 土坡 , 临水 间或有驳岸 大乔 木。
水 景 植 物 在 北 京 地 区 的 配 植 设 计 与 应 用
田 涯
( 北京林业 大学 园林学 院, 北京 10 8 ) 0 0 3


要 : 了了解北京 园林 中水景植物的配植现状 , 为 对一些景点进行 了调查 , 针对植物 的种 类和 搭配进行记录和分 析 , 而总结 出 从
些在水景植物使 用上 的原 则和 方法 , 并指 出北京地 区的水景设 计手法偏 向 自然风格 , 植物 的使用 比较 多样 , 于开花 滨水植物 对
使用 沼生植 物作为水岸的过渡 。
北京位 于华北平原 , 带气 候 , 温 四季分 明 , 温差 较大 。春秋 风 大, 水体面积少 , 土壤微 碱性 , 因为水 系较 中 国南 方 不发 达 , 以 所 在这里 水际植 物和浅水沼生植物 的运用较 多。

滨水绿带绿化设计研究

滨水绿带绿化设计研究

滨水绿带绿化设计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绿地和绿化带变得越来越重要。

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研究,对于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探讨其设计原则、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二、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植被类型和动植物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复原与保护,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2. 多样性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多样性,通过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和景观元素,打造出不同的景色和风格,提供更丰富的生态环境和更多样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满足市民多层次的需求。

3. 可持续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注重可持续性,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绿地功能、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延长绿地寿命等方式,实现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运作,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人文原则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应当注重人文关怀,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习俗,选材取景,设计景观元素,通过艺术手段创造出反映地方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滨水绿带景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情感。

1. 植物配置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选择能够耐水涝和耐盐碱的植物,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草本和花卉,形成丰富的植被景观。

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结合植物的生态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群落类型,营造出自然、美观的绿地景观。

2. 水体处理滨水绿带的绿化设计中,水体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水体处理包括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水质改善和景观景观水体的规划与设计。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作者:王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9期【摘要】在城市建设中,滨水景观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当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的需要。

而植物作为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配置才能发挥最优效果,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滨水景观的关系,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

【关键词】滨水景观;植物;配置一、植物对水的适应性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

在景观设计方面,水景植物根据其生理特性和观赏习性可以分为水边植物、驳岸植物、水面植物三类。

1.水边植物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

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边,或配以碧桃、樱花,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春花秋叶,韵味无穷。

可用于北方水边栽植的还有旱柳、栾树、枫杨、棣棠,以及一些枝干变化多端的松柏类树木。

南方水边植物的种类更丰富,如水杉、蒲桃、榕树类、羊蹄甲类、木麻黄、椰子、落羽杉、乌桕等,都是很好的水边造景植物。

2.驳岸植物景观设计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

在驳岸植物选择上,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

另外,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如地锦、凌霄等。

3.水面植物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

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

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

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自然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比如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环保手段。

滨水植物景观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回归自然,实现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以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一、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意义1. 生态意义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城市水体的生态环境。

滨水植物在水体周边生长,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减少水体的营养盐和有害物质的输入,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滨水植物还可以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实现生态平衡。

2. 美观意义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

滨水植物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形成独特的水岸景观,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样的景观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也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人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美景。

3. 效益意义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滨水植物景观,可以充分利用水域和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绿色覆盖率,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滨水植物景观还可以作为城市的防洪绿地,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减少水患对城市的影响,保障城市的安全。

1. 滨水植物的选择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体环境和城市需求,选择适合的滨水植物进行种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耐水、耐污染、耐盐碱的植物,比如芦苇、香蒲、菖蒲、水葱等。

这些植物生长茁壮,不仅能够美化水域,还能够起到净化水质、净化空气、保护岸坡等多种作用。

2. 植物景观的规划在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的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水域的特点和城市的需求,合理布局滨水植物景观,构建多样化的景观形式。

可以结合水域的曲折、交错、分汊等特点,设置不同的景观节点和连续的景观带,打造出富有变化和层次的水岸景观。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滨水绿地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城市 居民的生活质量。
02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生态原则
01
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当地的气 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 生长的植物种类,保持生态平衡。
02
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滨水绿地应尽可能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链。植物 配置应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 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生态适应性
在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水分条件的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和维护频率。同 时,应关注植物的耐水性、耐阴性等生态适应性,确 保植物能够在滨水环境中正常生长。
生态功能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应发挥其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 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因此,在选择植物时, 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特征和功能,合理配置具有不同生 态功能的植物,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植物色彩多样性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不同植物的色彩搭配,选择不同叶色、花 色的植物,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
人文关怀原则
满足市民需求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应选择对人体健康有 益的植物种类,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的植物。
增强市民体验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市民的体验和感受,营造愉悦、轻松、舒适的景观效果。应选择具有芳香气味、优美 姿态和良好观赏效果的植物,让市民在滨水绿地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2023-11-09
目录
• 滨水绿地概述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 滨水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实践案例分析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到湿地公园的生态和观赏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两个方面对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植物配置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中,应该首先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功能。

湿地植被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稳定土壤、改善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在植物配置时应该优先选择具有这些功能的植物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来净化湿地水质;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风固沙能力的植物,如蒿草、柽柳等,来稳定湿地土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减少热岛效应能力的植物,如水杉、水杨等,来改善湿地气候。

在植物配置时还应该考虑到植物的观赏价值。

湿地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应该注重营造出优美宜人的环境,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该选择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植物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美丽花朵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花团锦簇;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多野生动物吸引力的植物,如桃花柳、红豆杉等,来吸引一些野生动物栖息和觅食。

二、景观营造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应该首先考虑到景观的自然性。

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应该以自然为本,尽量减少人为的痕迹,因此在景观营造时应该尽量保持湿地的自然原生态。

可以通过适当的造景手法来模拟湿地的自然景观,如人工湖、人工溪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自然韵味;可以通过适当的营造手法来模拟湿地的自然生态,如湿地湖畔、湿地沼泽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自然气息。

在景观营造时还应该考虑到景观的连贯性。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应该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景观营造时应该考虑到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

可以通过适当的衔接手法来使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如绿化带、景观廊道等,来增加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可以通过适当的过渡手法来使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如景观树、景观灌木等,来增加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过渡性。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摘要】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品质的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包括结构与形态、色彩搭配、季节变化等;城市滨水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水生植物的适应性等因素;城市滨水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要保证景观的长期良好展现;城市滨水植物景观效益评估,可从生态、经济、社会层面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的实际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性,指出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探讨了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的发展趋势和启示,为未来的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设计原则,选择与配置,养护管理,效益评估,实践案例分析,重要性,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是指在城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周边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打造出具有美观、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景观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水域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通过合理配置各类水生、湿地和陆生植物,可以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吸引各类鸟类和昆虫栖息繁衍,形成丰富的生态链条。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城市文化氛围,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滨水植物景观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温,减少洪涝灾害等,对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探究成为了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重要课题,需要在设计、选择、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城市水域景观的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区地被植物的应用调研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滨水区地被植物的应用调研

2019年第12期现代园艺身的大小、质感、色彩等因素,有机配合各种植物,形成完善统一的园林植物景观体系,达到优化点线面,借助丰富的借景、隔景与障景等手段进行造景,从而完善园林景观体系、空间,达到营造园林美感空间的目标。

2.4经济性原则蔷薇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体系,有助于达到美术环境的客观作用,但是在满足人们观赏需要的同时,还要有效控制蔷薇植物应用成本,注重按照层次结构有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合理搭配来构建完善的植物景观体系,才能有效减少植物景观的造景成本问题,发挥蔷薇植物的画龙点睛作用,营造绿色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空间。

3寒地观赏蔷薇的具体应用3.1色彩的运用蔷薇植物造景的运用必须保证色彩与园林整体风格协调,注重体现出色相、明度、纯度的合理搭配,强调色彩的定量、根据色彩形成完善的园林植物景观体系。

首先,应体现色彩的调和特征,注重达到色彩视觉上的调和,强调邻近色或相近色的有机搭配,从而达到和谐舒适之感。

例如黄色的丰花月季配蓝紫色的藿香蓟,周围还可以搭配一些灌木的大叶黄杨等。

其次,还可以采用对比色,实现色彩互为对比的目标,从而体现明显的对比效果。

可以通过色彩的跳跃达到色彩鲜明,感染力强,以及体现色彩饱和的特征。

第三,还要在色彩的布置上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注重体现出色彩的温度感,强调蔷薇花色对环境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寒地城市更应使用一些暖色系的蔷薇,可以在绿树浓荫下更好地发挥蔷薇的点缀作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载体目标。

3.2景观的配置寒地园林冬季的生命活力不足,植物材料相对匮乏,降低了园林的生态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季有花和四季有景的特征,还要合理配置蔷薇花。

首先,科学选择蔷薇的数据,控制蔷薇的背景高度不影响其它植物的观赏,根据三角形原理控制好蔷薇高度,在宽度方面保证蔷薇处在临界视点内。

其次,背景色彩应与主体植物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强调蔷薇花色以红色、粉色、黄色、白色为主,选择合理的背景配置方式。

第三,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建筑墙面、林带与篱笆的需要,在配置过程中,还要使用对比和衬托手法,以便符合起伏和韵律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滨水植物配置及滨水绿地景观营造的研究摘要:北京应用的滨水植物材料种类较少,形成的植物景观较单调。

群落的树种组成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区域性植被特征。

北京滨水植物景观空间分散地分布于城内,以简单型滨水植物景观空间为主,主要类型有“口”字型、“日”字型、自然型等。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北京滨水植物滨水景观水体是园林中重要的构景元素,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

我国古典园林常被称作自然山水园,传统造园理论中曾有“无水不成园”之说,可见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园林绿地中的各类水体,不论它是园林的主景、配景还是点缀,无一不是借助于植物丰富景观。

植物景观本身既极具观赏性,它还可以通过或衬托、或分隔、或遮掩、或引导等多种形式巧妙地组织滨水空间,使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多样。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的日益关注,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成为许多城市新一轮的开发热点。

滨水绿地空间充当着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改善和调节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1.北京滨水植物材料种类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东经116°,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

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1.1 北京水生植物种类据调研结果总结,北京滨水区已应用的水生植物共51种,其中挺水植物挺水植物36种,浮叶植物8种,浮水植物3种,沉水植物4种;城市各滨水区内应用的水生植物种类差异较大,应用频度较高的水生植物有24种,如表1-1所示。

表1-1 北京常用水生植物名录序号中名拉丁学名科名类型应用频率1 睡莲Nymphaea spp. 睡莲科浮叶★★★2 王莲Victoria amazonica 睡莲科浮叶★3 荷花Nelumbo nucifera 睡莲科挺水★★★4 芡实Euryale ferox 睡莲科浮叶★5 萍蓬莲Nuphar pumilum 睡莲科浮叶★6 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泽泻科挺水★7 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泽泻科挺水★★8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鸢尾科挺水★★9 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 雨久花科挺水★10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雨久花科漂浮★11 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雨久花科挺水★★12 菖蒲Acorus calamus 天南星科挺水★13 芋Colocasia esculenta天南星科挺水★14 大薸Pistia stratiotes 天南星科漂浮★15 香蒲Thypha orientalis 香蒲科挺水★★16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禾本科挺水★17 花叶芦竹 A.donax var.versicolor 禾本科挺水★★18 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禾本科挺水★19 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莎草科挺水★★20 水葱Scirpus validus 莎草科挺水★21 水生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美人蕉科挺水★★22 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千屈菜科挺水★★★23 浮萍Lemna minor 浮萍科漂浮★24 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 龙胆科浮叶★1.2 北京驳岸植物种类岸边植物配置很重要,既能使山和水溶成一体,又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着主导的作用。

驳岸有土岸、石岸等,自然式或规则式。

自然式土岸边的植物配植最忌等距离,同一树种,同样大小,甚至整形式修剪,绕岸栽植一圈,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配植,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

在北京滨水区调研时发现设计师往往受“岸边植柳”模式的影响,造成了滨水岸边植物景观的雷同现象,使水际的立面景观效果较单调。

规则式的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柔软多变的植物枝条可补其拙;自然式的石岸线条丰富,优美的植物线条及色彩可增添景色和趣味。

北京滨水区常用的植物种类应用的重复度较高,根据观赏习性对其进行以下归纳:(一)北京滨水区岸边常用的观花植物。

春天开花的树种:白鹃梅、菱叶绣线菊、三桠绣线菊、风箱果、珍珠梅、野蔷薇、月季、木香、黄刺玫、棣棠、鸡麻、紫叶李、杏、梅、碧桃、山桃、榆叶梅、麦李、毛樱桃、平枝栒子、火棘、山楂、木瓜、贴梗海棠、山荆子、垂丝海棠、刺槐、白玉兰、望春玉兰、杂种鹅掌楸、流苏树、七叶树、文冠果、石榴、紫荆、大花溲疏、小花溲疏、太平花、天目琼花、欧洲琼花、木本绣球、锦鸡儿、金雀儿、紫藤、迎春、连翘、紫丁香、锦带花、海仙花、猬实、四照花、接骨木、金银木、香荚蒾。

夏秋开花的树种:楸树、黄金树、梓树、金银花、枸杞、沙枣、蒙椴、小紫珠、胡枝子、紫薇、木槿、糯米条、海州常山、槐树、美国凌霄、栾树、合欢、凤尾兰。

(二)北京滨水区岸边常用的观叶植物。

观秋色叶的植物:黄连木、元宝枫、平基槭、茶条槭、银杏、柿、桑、洋白蜡、火炬树、黄栌、麦李、水杉、悬铃木、蒙椴、平枝栒子、欧洲琼花、杂种马褂木、七叶树、红瑞木、丝棉木、卫矛、钻天杨、栾树、刺槐。

观彩色叶的植物:金叶侧柏、洒金桧、紫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紫叶矮樱、、紫叶稠李、金叶刺槐、花叶锦带、花叶红瑞木、金边卫矛、金脉连翘、金边大叶黄杨、银边大叶黄杨、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

(三)可用于北京滨水区岸边常用的观干树种:白皮松、刺槐、龙爪槐、国槐、红瑞木、棣棠、迎春。

2.水生植物的文化和生态作用在营建滨水植物景观时,也要关注水生植物的文化特征,以营建出具有文化意境的景观氛围。

有众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对水生植物和滨水植物景观进行了描绘。

《洛阳名园记》述:“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唐朝诗人白居易《池上篇》云:“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了了数语即描写出了菱、莲的色彩,竹林的美感。

可见古人常在水边种竹,湖中植荷,岸边种柳、竹而构成的园林水景,是文人士大夫们追求雅致情趣的显现。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负盛名的要属的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花象征着高洁,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高贵品格。

在广阔的水面上,遍植荷花,可营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观。

以避暑山庄的荷花组景为例,如其景点“冷香亭”、“曲水荷香”之景,主要以荷香为主题,轻风吹来,清香扑鼻,令人陶醉。

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1)物理作用:覆盖于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使风速在近土壤或水体表面降低,有利于水体中悬浮物的沉积,降低了沉积物质再悬浮的风险,增加了水体与植物间的接触时间,同时还可以增强底质的稳定和降低水体的浊度。

此外,植物的存在削弱了光线到达水体的强度,阻碍了植物覆盖下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

(2)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离不开营养物质,水体中的相当部分的营养物被植物转化或保存在植物体内。

对于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普遍认为漂浮植物吸收能力强于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最差。

(3)植物根系释放:湿地系统具有明显的缺氧环境,水生植物则具有适合在缺氧条件下生存的结构与特征,包括茎肥大,茎和根的中心具有较大的组织,茎中空,具浅根系等。

植物的这种特殊结构,有利于氧在其体内的传输并能传递到根区,不仅满足了植物在缺氧环境的呼吸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的活动。

根区有氧区域与缺氧区域的共同存在为根区的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提供了各自的小生境,使不同微生物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3.北京滨水植物群落配植和案例分析3.1 北京滨水植物群落的总体特征及类型北京驳岸植物群落和岸上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地域性植被特征,四季分明,季相特征变化明显。

不过,冬季的景观稍单调,在某些区域应加入常绿树种的比例。

从群落的局部来看,按滨水植物群落与水面、驳岸依次渐远的位置关系,可将其分为三类:水面植物群落、驳岸植物群落、岸上植物群落。

北京大部分公园及滨河绿地的滨水植物群落主要由驳岸植物群落和岸上植物群落组成,具有较丰富的水面植物群落的仅有北京植物园、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莲花池公园、柳荫公园等。

3.2 北京滨水植物配植的艺术构图3.2.1色彩构图:淡绿透明的水色,是调和各种园林景物色彩的底色,如水边碧草、绿叶、水中蓝天、白云。

不同的花色和花型可塑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

其中荷花、睡莲的栽培品种非常多,花色和花型变化极为丰富,北京园林中常见的荷花、睡莲品种多为粉色系,还有一些开蓝紫色系花的睡莲,极为雅致。

千屈菜的花色多为紫色,叶腋处着花,远望如长穗状花序,群植显热烈,孤植现雅丽。

鸢尾类植物的花型奇特,花色多为黄色系和紫色系的。

慈姑的花色为白色,花型较小,清雅秀丽。

芦苇的花为白色,蒲苇的花为浅黄色,这两种花的质感都很独特,芦苇宜群植,蒲苇多丛植,营造统一而视觉震撼力强的植物景观效果。

3.2.2 线条构图:植物配置不仅产生郁密的绿色屏障,而且产生高低起伏的林冠线,或圆弧柔和,或尖耸挺直。

平直的水面通过配植具有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可丰富线条构图。

北京植物园水岸边高耸的钻天杨与低垂水面的柳条与平直的水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而水中混圆的欧洲七叶树树冠倒影及雪松圆锥形树冠轮廓线的对比也非常鲜明。

另外,水边植物栽植的方式,探向水面的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都可形成优美的线条。

3.2.3透景与借景: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栽植片林时,留出透景线,利用树干、树冠框以对岸景点。

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边利用侧柏林的透景线,框万寿山佛香阁这组景观。

3.3 北京滨水植物群落的案例分析3.3.1北京典型的滨水植物群落模式“岸边插柳”是北京滨水植物群落中最典型、最常见的配置模式。

北京常用的柳树种类为旱柳。

龙潭湖公园、玉渊潭公园、柳荫公园红领巾公园、海淀公园、朝阳公园的大部分滨水植物群落大体上采用的都是此种模式,彼此间的差异在于群落中层是否配置了花灌木及花灌木的种类。

“岸边插柳,水中植荷”(如图3-2)也是北京常见的滨水植物群落模式,莲花池公园、紫竹院公园中均应用了这种配置形式。

3.3.2紫竹院公园筠石园内的滨水植物群落该群落位于紫竹院公园筠石园的中部。

该群落可简单概括为:旱柳+圆柏+水杉——早园竹+暴马丁香——野蔷薇+早熟禾+箬竹——荷花。

从季相角度分析,春季野蔷薇、暴马定向次第盛开,夏季可观秀雅的荷花,秋季可观水杉的秋色叶,严冬时节圆柏和早园竹依然常绿苍翠,本群落的季相变化较为丰富,四季皆有景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