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措施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的建 设 纳 入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保 护规 划 中 去 ,挖 掘城 市 滨 河地 区 大 的 生 态 功 能和 游 憩功 能 。本 文 分 析
黄永 高 ( 9 男 ,扬 1 3一) 6
州 大 学 园 艺 与 植 物 保 护 学 院讲 师。 【 改 日期 】 2 7 —1 修 00 —09 3
ZHO U i n on J a d g;HU AN G ng o Yo ga
的参 考与借鉴作用 。
Hale Waihona Puke 1 传统 的城市 滨水绿 地建设 过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由于 认 识 上 的 局 限 性 和 政 府 管 理 部 门 问 的
ABS TRACT: h s a e . y a ay i g t ef n t n T i p p r b n l zn u c i h o
划 先行 。而 对 城 市 滨 水 绿 地 的 规 划设 计 ,不 能仅
【 图分 类 号 】 T 8 1 中 U9 5 2:
Q1 49
运河 ,原来河道两岸采用浆砌毛石驳岸和花岗岩 栏杆围合 ,使古运河水道变成仅有简单功利价值 的防洪 运输通道。这种简单生硬 的处 理限制了
仅停 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 应该从更深 、更广
的层 面 去 理 解和 把握 特 别是 要 从 景 观 生 态 的角
周建东 (9 1 男 硕士 1 一) 7
( 士 在 读 ) 扬 帅 大 学 园 博 , f 艺 与 植 物保 护 学 院 讲 师 。
度 从人与 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 将 滨河绿地
KEY ORDS: tr o t g e ns a e e o o y p a - W wae f n ; re c ; c lg ; ln r p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生态、美观和休闲功能。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关于城市公园滨水景观的研究成果,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休闲功能等多个角度分析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地位和作用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其生态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心健康。

而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可以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

河流、湖泊等水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清凉舒适的气候环境;水体周边的滨水植被能够增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水体对于城市的防洪排涝也具有重要作用,减少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2. 提高城市品质滨水景观的优美和水体的清澈,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立体感,更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是城市的一大亮点,可以增加城市的宜居感和美感。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滨水景观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公园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游玩、休闲,从而提高城市品质。

3. 改善市民休闲需求城市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滨水景观也能够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优美的滨水景观和清澈的水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可以进行散步、晨练、垂钓、游泳等各种休闲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滨水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生态优先在城市公园的滨水景观设计中,生态优先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水体生态,增加物种多样性,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目录
1.概述
1.1 背景
1.1.1 城市发展需求
1.1.2 环境保护意识
1.2 目的
1.2.1 提升城市形象
1.2.2 增加居民休闲空间
1.3 意义
1.3.1 促进经济发展
1.3.2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概述
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保护和人居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的休闲空间。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绿地和水系逐渐减少,城市面临着空间紧张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运而生,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发展需求
滨水景观设计能够为城市增添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打造优美的滨水景观,也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的
滨水景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增加居民的休闲空间。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滨水景观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同时,优美的景观也将为周边的商业活动带来更多的人气和商机。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优质的城市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在美丽的滨水景观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提升,更是为居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

关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关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关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绿地,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社交交往的场所之一。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城市滨水绿地,既满足人们的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 滨水绿地的定义滨水绿地指的是城市中河岸、湖滨、海滨等水域与陆地之间的绿地带。

它是城市公共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休闲和社交的场所。

滨水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滨水绿地的意义2.1 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滨水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防止城市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

2.2 优化城市景观滨水绿地是连接城市和水域的桥梁,它不仅可以提供开阔的视野,还可以打造更为优美的城市景观,增加城市魅力和形象。

2.3 促进社交与交往滨水绿地可以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休闲的场所,促进社交与交往,强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2.4 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滨水绿地的建设可以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3.1 生态原则滨水绿地需要保持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不仅要考虑植被的种植和密度,还要关注底泥的清理和水质的处理。

3.2 社会性原则滨水绿地的设计需要考虑周边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注重场地的多功能性和舒适性,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

3.3 文化性原则滨水绿地需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与周边建筑和景点相融合,增加场地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

3.4 经济可行性原则滨水绿地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同时要考虑景观的经济效益,为周边商业活动提供支撑和带动。

4.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实践4.1 滨江道公园滨江道公园是位于浙江杭州的一条滨江绿带,总面积约为13.15公顷。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

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 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浅议滨水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

浅议滨水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
方 法 以及 原 则 上进 行 了一 些探 讨 。
关键词: 城 市景 观 ; 滨 水绿 地 ; 设 计
滨水绿 地对 于城市来说 是难 能可 贵的 ,主要就是 因为 滨水 区的 自 然特征 , 首先由于滨水区域是处于陆地生态和水域生态的交接点 , 因此 具 有典 型的两栖 性 , 受 到两种 生态 系统 的共 同作 用 , 因此 在生 态上会 呈 现出多样性 。另外 , 在对于环境的净化上 , 可以称之为城市之肺 , 不但可 以净化空气,同时对于污水的精华以及水源的涵养和气候的改善都有 着不 可 忽视 的作 用 。滨 水绿地 还为 城市居 民提供 了理想 的观 光娱乐 以 及休 憩 的场所 , 虽然 受 到人 类活 动 的强烈 干 扰 , 但是, 城 市 的滨水 绿 地 仍旧是自然生态的典型。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城市滨水区域,其改造和开发利用主要还是集 中在防汛以及航运和灌溉上 ,这些基本功能其实并未发挥滨水区域应 有 的特 陛。在这些 开发项 目中大多对 城市水 系进 行取直 ,筑堤 护案 为 主, 而忽视了生态景观以及市民的休闲游玩的需要。所以现在城市规划 中有关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问题成为了首要问题 ,怎样才能最大程度 的协调 其生态 功能和人类 活动对 自然生态 环境 的影 响 。 1设计 上所遵循 的原则 1 . 1多种功 能兼顾 滨水区域本身就具有着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在其开发设计上 应当兼顾防洪 、 景观、 生态多种功能。但是由于前些年的无度开发, 使得 工业 以及 生活 污水 严重 的污染 了城 市水系 , 使得 清河 成了臭水沟 。而对 于城市的滨水区域的治理就需要从水质这一根本问题上进行改善, 消 除黑臭现象 , 不但可以对区域生态进行大大的改善, 同时也能够满足滨 水绿地的景观和娱乐休闲功能, 同时提高了城市的形象。 1 - 2以人 为本 滨 水绿 地除 了美 化环 境 , 展 示城 市 风采 , 发 挥其 生态 作用 之外 , 同 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个亲近 自 然的休闲娱乐场所 ,让城市的居民能 够安逸舒适的与 自 然接触 , 进行健身游玩以及观景等活动 , 增进人与自 然 的关 系 , 拉近 人与人 之间 的距离 。而近些 年 , 经济 发展 的 同时人们 也 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而来 , 滨水 绿地以其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等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 , 对于滨 水绿地 的设计 除了要 以人 为本之外 还应 当生态优先 。这样 既发挥生态效益又兼顾了社会效益 ,才真正的使得滨水区域的设计同 社 会时代 的发展相适 应。发 展不能牺牲 生态环 境 , 因此滨水 绿地 的生态 系统以及其中的生物的栖息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避免人类的活动对 其 造成失衡 的影响 和破 坏 ,只有保证 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 才能 真正 的提 升 环境质量 。 1 _ 3造景 以植物 为主 滨水区域由于其介于两种生态系统的交接点 ,因此其河岸在 自然 状态下的物种就很丰富并且结构也较为复杂,其生态以及景观功能就 是 通过这 种复 杂的 自 然 群落 实现 的 ,因此 滨水绿 地的设 计和建 设应 当 遵 循其 自然 的地 貌特 征 , 将其 景观通过 适宜 的植物 进行表 现和 构建 , 通 过模拟其原有的河道生态群落的结构,通过适当的树种以及植物种类 营造 多样 的生物 群落结 构 , 使得 格式滨 水绿地 的生 态功能 得 以恢 复 , 从 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作用。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在滨水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将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

通过精心布置植被,增加绿化面积,让人们在滨水地区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在滨水地区设置人文景点,如咖啡馆、餐厅、文化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滨水地区时,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同时增加公共绿地和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在滨水景观中加入可再生能源设施,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装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注重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在滨水地区中,可以建设健身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一个锻炼和休闲的场所。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安全性,设置围栏、护栏等设施,确保市民的安全。

在夜间,设置照明设备,增加夜间景观的美感和安全性。

最后,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

在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活动和展览,提供一个交流交流的平台,增加市民对滨水地区的归属感,也能够加强市民对滨水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美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环境。

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

在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人们健康与安全,并强调公共参与和交流,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滨水地区的美好。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设计师与城市居民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摘要:复兴河位于丰县东西方向中部,是连贯古城和新城的过渡水带,同时贯穿城市的南北方向,是展现丰县历史的独特场地,该流域的滨河用地是城市商业、居住活动、应急避难的重要场所。

因此方案的设计致力于体现对复兴河生态流域环境,社会形态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其营造成载有文化内涵的一个极具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的河岸生态绿色走廊。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空间营造文化意象在该滨河景观的设计中,有三个核心性的要素:生态---作为永久的主体,是景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景观---通过人工手法的营造与干预,营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风景。

文化---将景观绿地作为文脉的主要载体,提升地块的文化内涵。

1、现状分析本次设计范围为复新河解放路至南环路段东岸,长约2185米,宽约150米,总面积约30公顷。

道路以西的现有滨河绿地面积15公顷。

此次东岸设计的需在视线上与西岸的现状滨河绿地做以呼应,同时需弥补西岸现状从功能和景观及文化传承上的不足。

现状绿地评价如下:植物层次缺乏,植物层次不够理想,乔、灌、草未形成稳定群落空间;驳岸处理单调,平直的驳岸是早期水利工程裁弯取直的结果;功能设施不足,周边沿线密集居住区,须引进满足日常活动需要的功能设施;地域文脉欠缺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应在文脉传承上更多的体现一些文化地域性。

2、生态滨水景观的本土化表达水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美好的水环境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滨水的自然美,营造优雅的滨水空间。

水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利用优雅的滨水空间,引人驻足欣赏,供人沿河漫步、垂钓河畔,使人在波光林影中洗去尘嚣,还都市人一份清静自然的心境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目标。

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对河涌堤岸整治采取生态型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河涌的综合功能,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型城市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措施
首先,要合理安排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顺序。

滨水绿地是一条线性景观生态廊道,因此,在滨水绿地景观建设中,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空间序列效果。

第一,合理设计开敞空间亲水平台和广场等景观。

可以在临近居住区域设置亲水平台、小广场作为景观节点,在人流相对较小的区域设置砂石河滩,吸引居民来游憩、戏水,同时也是欣赏风景的透景线。

一般来讲,设计的最佳间距约300~400m,步行时间约4~5分钟。

第二,对半开敞空间的设计措施。

在半开敞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临水区域种植枝干挺拔、疏朗的水杉和落羽杉混交林,郁闭度控制在0.4~0.6之间,以营造一个具有一定的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滨水植物在逆光方向会形成水中倒影,在对岸看来倒影在水中树影婆娑、碧波荡漾、隐约迷离,会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第三,精巧设计密闭空间,给人清幽的感觉。

为此,可以通过乔灌木的群落组合形成密林,郁闭度控制在0.7以上,减少人类的活动范围,为野生动物、昆虫提供一个优良的栖息地。

在林中布置随地形起伏的台阶,形成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

其次,要充分的考虑滨水环境区域内主体景观的设计。

滨水景观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体现多样、统一的原则。

"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形成一致的差异性,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
各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统一"是指这种差异性的彼此协调,其中包括各部分之间的对称、比例、节奏等,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总体层次,展现出错落有致的层次感。

具体说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结合滨水环境的特点,配置相应的植物种类,丰富滨水绿地区域的空间层次。

同时,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和滨
水的结构相协调。

如植物景观在竖向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乔木、灌木的多层结构,充分的展现植物的形象美和自然美。

再次,设计中要充分的挖掘地区的文化历史内涵。

上文中在分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的过程中已经提到,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而历史文化内涵则是最能够彰显地方特色的要素。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挖掘地区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地区文化。

城市在不断发展,滨水地带也随之更新,原有的用地功能日益退化,直至完全不能适应城市用地要求,最后被改造为作为公共空间的滨水绿地。

我们应该保持滨水绿地与其历史作用的相融相通,按照景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剔除陈旧的杂物,保留最具历史意义的实体,让它们见证城市的往昔与变迁,随滨水绿地一起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最后,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强化细节设计。

如在地形设计的时候,需要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

游览步道根据地形起伏变化,为确保行走舒适和安全,园路最大纵坡控制在8%以内,临水护岸最大坡度控制在40%以内。

在护岸设计的过程中,
要在护岸周围设置合理的景观,并结合滨水环境特征种植水生、湿生的植物,对生硬的护岸进行软化,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护岸的美学观赏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