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

论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处理摘要:城市公园生态驳岸规划设计研究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因素很多,诸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经济学、植物学、美学、文学……都是其理论参照构架。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所涉及的问题是难以完全阐述清楚的,也不是仅靠园林师个人思考及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
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探讨湛江市霞湖公园生态驳岸建设,并通过对我国当前国情形势的分析和国内外理论、建设经验的总结,提出了驳岸绿化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
在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有、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的原则,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在此基础上逐步诞生生态驳岸的实践和理论。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
水和城市、水和人类、水和一切生命都是共生共存、共荣共衰的。
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外,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作用。
水的处理和驳岸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共同线成景观,以共同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影响着人们对水体的欣赏。
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
在古典园林中,驳岸往往用自然山石砌筑,与假山、置石、花木相结合,共同组成园景。
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择其建筑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一公园滨水区驳岸的类型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城市公园人工湖,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城市公园人工湖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 OGY INFORM T ION2008NO.20SCI ENCE &TECH NOLOGY I NFOR MATI ON能源与环境城市滨水绿地是一个包含水域和陆域,富含丰富的景观和生态的复合区域。
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绿地内部复合植物群落、景观建筑小品、道路系统、临水驳岸等的设计与处理。
城市滨河绿地环境的改造,必须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出发来进行滨水区的景观建设,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和合理的设计手段,使城市的滨水绿地空间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河地区改造中,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政府管理部门间的脱节,不同部门间的侧重各有不同,如水利部门仅强调水系的防洪、水运、灌溉等功能,将水系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采用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流、湖泊等,在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却忽略了滨河绿地的生态影响,将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无法弥补的损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封闭的硬质人工驳岸改变了自然形成的江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能河道两岸采用浆砌毛石驳岸和花岗岩栏杆围合,这种简单处理限制了水系在城市空间中所应有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净化的作用,对于形成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缺陷。
1.2垂直陡峭的人工砌体、驳岸,使滨河区空间成为冷冰冰缺乏生活情趣的冷漠空间,使河道景观缺乏灵性与变化,把人与水分隔开来,使亲水变的可望而不可及1.3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使本来清澈的河水变成臭水沟,这样的河道不加治理,不仅不能改善城市环境,反而会变成新的污染源。
1.4规划设计与地方文化脱节,景观缺乏个性很多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设计者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充分挖掘和对基础现状的充分分析,照搬一般的设计模式,这样建设出来的滨水景观必定“千城一面”,缺乏地方特色。
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滨水绿地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课件)

目录
一、地块分析 二、理念构思 三、总体布局 四、功能分区 五、景色分区 六、场地构图 七、园路连接 八、植物配置 九、方案成型
整体方案
一、现状分析
1、场地概况 基地位于信丰县桃江东岸,规划区域 自塔下大桥起至信安大桥,圣塔大桥 从中间穿过,全长约900米,自道路至 最宽处84.9米,最窄处29.5米,高程 差约4米,绿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 大桥与道路交接处的绿地历来是设计 的重点区域,在景观布置的时候着重 考虑。
可以考虑景观的近景、中 景和远景(或称为前景、 中景、背景),形成景观 层次。 • 图中为一滨水景观场地, 可以看出近景为景观灯柱, 中景为主景喷泉,远景为 景墙,形成了较好的景观 层次。在另外一个方向上 也形成了木平台、喷泉、 景墙的景观层次。
• 这个知识点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三、总体布局
1、整体布局 •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总体布局
讲究主景、次景、过渡景点的 次序,景物的布置讲究层次和 风景序列,最后形成有主次之 分的景观轴线。 • 结合场地分析,可以看到图上 红圈的主景和次景与蓝圈的过 渡型景点形成红色景观主轴线 和蓝色次轴线。
三、总体布局
2、景观层次 • 在具体的景观场地设计时,
二、理念构思
2、设计目标 (1)美化环境,与城市建设相媲美。 (2)展示地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3)功能齐全,满足各层次人们的需求,居民休闲、观光、 健身的好去处。 (4)安全、环保、和谐、生态,充分滨水景观特色。
二、理念构思
3、设计主题 以“人信物丰”为主题,围绕观赏休憩,红色文化,地域特色 物产来设计。
一、现状分析
2、地块分析 信安大桥与圣塔大桥之 间绿地有老驳岸,绿地 整体呈带状与道路平行, 平均宽度在30米左右, 高程差约1.8米。
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滨水绿地方案详细设计

休息设施 凳、椅、桌等
公共服 务设施 设 施 景 观 工程设
施
卫生设施
信息设施 照明设施 台阶、坡
道
边界设施
卫生箱、垃圾箱、洗手器、饮水器 等 广告栏、宣传栏、指示牌、路牌等 庭院灯、景观灯、草坪灯、地灯等
考虑无障碍设计
围栏、围墙、护坡、挡土墙、道路 缘石、车挡等
排水设施 排水渠、雨水井等
七、意向图
七、意向图
意向图主要包括小品景观意向、设施景观意向以及植物景 观意向等三个方面。 1、小品景观意向
园林小品 小
亭、廊、花架、景墙、 树池、花坛、园路、铺装等
品 景
雕塑小品
设于各环境空间的组合雕塑、单体雕塑、 场景雕塑等
观
装饰小品
主要起到观赏点缀作用, 如造型块石、 水车、风车等
七、意向图
2、设施景观意向
六、水位图
2、枯水位图。 枯水期水位降低,通过植物造景形成的软质驳岸,对比硬质驳 岸的生硬,湿生植物更能体现其阿罗多姿自然优美的景观。
六、水位图
3、丰水位图。 丰水期,水体水位上升,部分景观台阶、亲水平台被水淹没, 部分湿生植物长于水中,更有一番风味,形成另一层次的景观。
六、水位图
4、汛期水位图。 汛期、大部分低矮的灌木、地被被淹没,只剩下较高的乔木, 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意向图主要包括小品景观意向、设施景观意向以及植物景 观意向等三个方面。 3、植物景观意向
植 物
植物景观
景 观 植物品种
植物配置效果、植物与各类设施配置效 果等
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品种
八、设计概算
设计内容各个方面的概算汇总,包括园建、绿化、水电三 个方面的内容。
• 这个知识点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环境工程设计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环境工程设计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
城市滨水区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处,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3]。
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目前多数城市的滨水绿地改造中,仍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航运、灌溉等一些基本功能,对城市水系多采用裁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对市民游憩的需求和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不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中汾泾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项目背景与概况中汾泾为浦东新区支河河流,规划为ⅱ级河道,无通航要求。
本次中汾泾拟整治河段三林塘港至川杨河位于三林世博家园地块西侧,河道紧靠浦三路,沿线景观三林北港,长约2.3km。
东侧距离城市次干道浦三路平均约15m,最宽处56m。
河道沿线除华夏西路——三林北港段外均无护岸结构,基本为自然坡,河道两岸局部地段杂草丛生,部分堤岸已经坍塌,水质污染严重,亟需改造。
2、设计理念本次中汾泾综合整治是以迎接2021年世博会为契机,消除原有河道的黑臭现象,还市民一个“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的。
“沟通水系、引清调活、截污治污、营造水景、改善生态”,是浦东新区整治河道的“总方针”。
中汾泾的东侧就是三林世博家园,世博园区规划的理念就是“城市——使生活更幸福”,始终横跨的理念就是:人与自然城。
因此,本次中汾泾景观综合整治设计仍然沿袭这一理念: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人性化的休闲、活动、亲水空间的塑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城市滨水景观的驳岸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的驳岸设计摘要:国内主要城市都已经积极的开展建设城市滨水区,而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建设内容的滨水驳岸的设计的好坏自然而然成为了城市滨水区域开发项目评价或衡量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驳岸设计1城市滨水驳岸设计的主要意义1.1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与稳定驳岸作为水域和陆地的景观边缘部位,在一定的空间内具有异质性景观。
驳岸受自然生态系统中边缘效应影响十分明显,它的设计对于维护环境中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滨水驳岸设计与建设首先应当从考虑促进生态系统平衡,遵从自然过程为主,例如在实际设计时,尽可能考虑多采用接近自然的材料,如种植水杨、柳树、芦苇等喜水性植物,通过他们的根系来稳固堤岸,或对于一些较陡的坡堤采用种植草皮等方式来防止水土流失,基于此,再进行人与自然协调统一发展理念的滨水驳岸景观设计,如采用人工建造的混凝土护堤结构、石笼、木桩等。
1.2美化驳岸并令其亲水可游滨水驳岸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自然景观,在城市中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意义,应当首先进行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整体平面的功能布局规划以及局部的景观要求,采用细致、全面、综合的手段进行设计,尽可能的提升滨水驳岸给人们所带来的视觉美感,如建设与岸堤相协调的长廊、石塔等。
而作为城市中人为活动发生于水域接触距离最近的区域,滨水驳岸应当具有优美的环境和开阔的视野,吸引着游客前来与自然接触,并进行相应的亲水性活动,如观景、散步、垂钓、摄影等。
1.3城市区域历史人文的发掘与传承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历史文化、名人名迹都会赋予这个地方以不同的文化内涵,而针对城市中驳岸景观的设计也应当考虑到对于历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特定区域建设特定的历史文化沿河驳岸景观,如名人雕塑、画像,文化广场等。
营造出富有地方性特色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观景氛围,进一步提升滨水泊岸自然生态与人文的协调。
2城市滨水景观驳岸景观设计手法近年来,改造滨水驳岸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驳岸是水陆之间的纽带,它是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工程,比如水利、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环境等,因此将各个学科很好地融会贯通在一起,面面俱到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城市驳岸景观巧妙地解决了人与人、结构与工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融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的要求,使人感到舒适。
滨水景观——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

浅谈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摘要:城市建设在设计规划滨水风光带景观时,应该综合考量包括文化历史、人情风土和城市地理在内的多方面因素,以便在城市特色风貌展现程度上做到最大限度化。
通过对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情况做出概述,并探讨如何设计规划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再结合具体实例,使整体设计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更为丰富实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规划1 概述城市滨水带绿地发展史所谓城市滨水带的定义,是指毗邻海洋、湖泊、河流的特定城市区域,组成部分通常为陆域、水际线和水域。
作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生态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它的空间特点有方向性强、开放、自然等;它的特征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因素、功能复杂以及较多的公共活动等。
滨水绿地是城市滨水带的一部分,也称河滨绿地,隶属的范畴在城市公共绿地内,通常位于城市河道中间陆地或两侧,是人工仿造并结合,或造景而成的城市绿地景观的一种,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将城市河滨的条状或零碎块状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环境达到景观、文化和城市生态的要求。
上世纪中叶,外国的城市滨水带改造开发运动就已经开始了,诸如横滨MM21地区、悉尼达令港、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巴尔的摩内港的建设和改造等,其获得的成功都是巨大的。
虽然国内较晚才启动滨水带绿地建设项目,不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比如武汉、深圳、长沙以及珠海情侣路滨水地带的二次改造,建设浦东滨江大道等等,可以说我国滨水带绿地开发的巨大序幕已经正式拉开了。
2 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设计规划的方法2.1 突出生态性城市社会人居环境在今天的主要矛盾之一便是其环境的生态性,同时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亟需改善以及强烈意愿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城市滨水带绿地作为公共绿地之一,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作用备受关注。
植物是组成城市滨水带绿地景观的主要部分,植被不仅仅是对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所做弥补的一种手段,同时亦在设计滨水带绿地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于焕龙杨玥高大鹏
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水系
Abstract:In the city river harness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it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minimiz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masonry retaining wall hard embankment,creating conducive to wetland, aquatic plant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riparian biological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Key words: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water system;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水系的建设受到空前的重视。
城市水系的建设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也是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是城市里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
一些城市成功地将其水系景观建设成为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市滨水绿地的功能和环境特征
城市滨水区域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的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
性。
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驳岸的生态功能
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而驳岸是水域和陆地交接处的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物质与能量交换、抵抗水流侵蚀与渗透、营养物质过滤与吸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在城市河道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应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三、驳岸岸线和类型规划
(一)、规划基本原则
城市中的河流除景观和生态功能之外,多数还承载了许多使用功能,如防洪、下游的农田灌溉等,因此对于一条河流的驳岸形式进行总体规划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在满足防洪、灌溉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好驳岸的生态和景观设计。
2、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系统规划、重点突出。
3、充分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满足水流对驳岸的动态要求。
(二)、景观特征
由于驳岸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其景观塑造应重点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水流轴向景观。
站在桥上顺水流动方向眺望河流,看到的景物应有纵深
感,并很容易让人注意到驳岸的平面曲线变化。
2、对岸景观。
与河水流向大体垂直看对岸景观,驳岸景观应有层次感。
3、水上景观。
乘船游览可从近处仰望驳岸形成的景物,因此可以轻易观察到驳岸形态的细部形态。
4、俯瞰景观。
远眺河流及其周围的广阔区域,可以观察到河流的整体形状及其与周围的关系,但无法看清驳岸的规模和细部形态。
四、驳岸结构设计
生态驳岸有许多形式,其共同的的特征是模仿自然岸线,具有“可渗透性”的特点,同时具有附合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和强度。
河道的驳岸可分为非结构性护岸和结构性驳岸。
非结构性驳岸包括河道自然驳岸和生物驳岸,结构性驳岸又可分为柔性驳岸和刚性驳岸。
(一)、非结构性驳岸
非结构性护岸的自然驳岸和生物护岸具有景观好、生态干扰小、工程量小等优点,应是城市河道的首选驳岸,但这两种驳岸的抗冲流速较小,在有条件的河段,应尽可能扩大河道断面,减小流速,采用这两种驳岸型式。
1、自然驳岸
是河岸按土壤的安息角进行放坡(素土驳岸岸顶至水底坡度小于1:1的应采用植被覆盖,坡度大于1:1的应有固土和防冲刷的技术措施),面层种植植被或铺设细砂、卵石形成草坡、砂滩、或卵石滩。
主要采用植物保护堤岸,以保持自然堤岸的特性,如临水种植垂柳、水杉、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生物工程驳岸
是驳岸植被形成之前,运用自然可降解的材料,如稻草、大米草、黄麻等制作成垫子或纤维织物,铺于岸坡表面来阻止边坡土粒的流失,并在岸坡上种植植被和树木,当纤维织物和垫子降解时,依靠岸坡植被发达的根系保护岸坡。
(二)、结构性驳岸
在城市河流中,最常用的结构性驳岸是坡式驳岸、台地式驳岸和墙式驳岸。
以生态功能来划分其用材又可分为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根据河流的状况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即起到生态和景观的效果又满足功能要求。
1、驳岸材料的选择
(1)、柔性材料以石笼、生态种植包、抛石、卵石、干砌石、柴排为主。
它的特点是能够适应岸坡的变形,并且干砌块石、抛石、石笼柴排之间的空隙,为鱼类、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泥土的表面也较适宜植被的生长。
在景观方面属于软硬景观结合,具有较强的层次感。
因此,柔性驳岸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较小,在景观上也接近于自然,且施工方法较简单。
在流速小于3m/s,岸坡高度小于3m时应优先采用。
(2)、刚性材料
以混凝土、浆砌石、钢筋混凝土为材料的驳岸称为刚性驳岸。
刚性驳岸整体性好,能够有效地抵抗高速水流的冲刷。
但是,刚性驳岸割断了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对生态系统干扰较大;景观属于硬质景观、效果差,且工程量大,工程施工较为复杂,工程投入较大。
刚性驳岸适宜水流流速大,岸坡陡的河岸。
对于一般河岸,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刚性驳岸,同时充分利用滩地,做好防洪与生态景观的结合。
2、驳岸的构造作法
(1)、坡式驳岸
理想的构造模式是以常水位和最高水位为界,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可以保证护坡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又保证了不同季节河流的景观效果。
常水位以下过去通常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等刚性材料,以确保防洪需要,但成本相对较高,生态效果较差,近几年沈阳在浑河的驳岸改造中以抛石和各种石笼为主要材料。
最高水位和常水位之间以柔性材料为主,近几年沈阳地区多采用卵石、干砌石、柴排、生态种植袋等多种护坡形式,结合植物种植,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较强的冲刷能力;在水流较缓的区域还可以适当流出种植槽,栽植水生植物。
(2)、台地式驳岸
对于水陆高差较大,绿地空间又不很开阔的区域,可采用台地式弱化空间的高差感,避免生硬的过渡。
即将总的高差通过多层台地化解,每层台地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平台、铺地或者栽植空间,台地之间通过台阶沟通上下层交通,结合种植设计遮挡硬质挡土墙砌体,形成内向型临水空间。
(3)、墙式驳岸
此种驳岸为传统控制洪水的工程。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浆砌石等刚性材料。
驳岸采用坚硬石材或混凝土,顶部加砌岸墙或栏杆,主要是针对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河流冲刷较为严重,或因景观功能需要加深河槽部分,或岸上空间狭窄无法放坡的位置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并用混凝土、砖、石等材料加固岸堤、筑坝、筑堰等。
驳岸可与花池、花境结合起来,便于游人接近水面,欣
赏水景。
五、驳岸绿化:
驳岸的高度、坡度和结构形式,水面的涨落规律,水面下河床的走势及河底淤泥等等岸边环境,直接影响岸栖生物的栖居生长和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恢复。
在缓坡的生态驳岸边水深20-30cm、河床离岸渐远渐深的环境下,可培育比较典型的岸栖植物群落序列。
城市河道水系还有复杂多样的污染,对于被污染的水体,在水生生物群落重建时,应注意选择抗污染和对水污染具有净化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目前已知的并在实际工程较为广泛应用的北方地区对水污染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的湿生水生植物有茭白、芦苇、香蒲、水葱、菖蒲、慈菇、凤眼莲、荇菜等等。
城市滨水绿地生态驳岸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于焕龙, 杨玥, 高大鹏
作者单位: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年,卷(期):2012(1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213109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