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
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
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
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
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
【议论文】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_2000字

【议论文】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_2000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怀至关重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是由于综合社会因素的影响。
竞争压力、学业负担、家庭矛盾等因素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面对考试成绩、学业选择、同伴关系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家庭矛盾和亲子关系的问题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少家庭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困扰和负面影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一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挑战,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相反,如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他们很可能表现出学习困难、自卑、逆反、偏激等不良行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小的负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和治疗。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关怀工作。
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加强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普及,同时开展心理测试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需要关心和关爱子女,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关怀,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释放压力。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问题。
只有保护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
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优秀范文5篇)

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浅谈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具有正常协调的知、情、意、行,善于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
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智力、劳动技能及审美能力等全面正常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心理素质的主要追求目标。
维护和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就是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
对于青少年学生本人来说,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在于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学会自我保健方法,形成健全的个性,积极地塑造自我。
社会适应能力强,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现就怎样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浅谈几点措施:一、积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带来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素质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因材施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丰富学校生活,使每个人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另外,改进教学方式,更多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让轻松、欢乐的心情取代压抑、痛楚、沮丧。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协调,利用家庭力量和社会力量,控制社会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保障其健康、顺利地成长。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确立科学世界观的人,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具有社会理想;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具有明确的人生目的,豁达大度,经受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研究表明,自我认识与本身的实践情况愈接近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自我防卫行为愈少,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
个体自我接受的态度与防卫行为适应也有密切联系。
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其自我接受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高其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水平,使学生既不低估自身的能力,又不盲目夸大自身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多一年的工作中,观察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我注意从思想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制自律中不断提高。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 。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目前,导致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现就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粗浅的分析一下其成因及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1.心理因素的影响(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受社会的影响风气以及一些影视书籍的影响,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 。
(2)某些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一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惟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
导致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责与义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摘要】目前,威胁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主要诱因。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在社会不断进步的21世纪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关文献报道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教育失当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家庭因素。
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心理相对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责、自我否定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
其次是学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部分,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
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具体表现就为恐惧、厌学。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减负”、不搞排名,但学生课业繁重,月月排名,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升学,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往往处于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状态。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优秀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据一些心理调查的资料显示,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问题,比如冷漠、任性、自私、偏激、嫉妒、孤独等等。
而随着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发展,导致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上和习惯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失误或者错误,甚至严重的会出现犯罪的倾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一、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中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健康的发展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对于导致心理不健康发展的原因了解清楚,才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1、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家庭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的好坏决定的,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经常会受到家长的斥责,学生对于家长就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无法和家长形成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有的家庭因为双亲的情感问题导致家庭破裂,使得学生从小缺乏安全感,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甚者,家长本身的素质品德就比较低下,可想而知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多么的不利和危害。
因此,家庭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校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影响,学校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存在着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忽视了其在课余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千篇一律,使得学生产生无趣、乏味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学生产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社会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一些消极的或者是颓废的事物的发展。
网络,影视等各种传播媒体不断发展,中学生所接受的事物也是日新月异,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又恰恰是一个“危险时期”。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心理发生剧烈变化,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篇1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当今全面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年代,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农村初青少年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初青少年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初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从各方面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
据有关报道,约有20%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学生占中国学生的半壁江山,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很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农村这部分具有各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帮助,绝大部分不得不忍受家长和同学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更有甚者休学在家。
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一)学习压力重在应试的达摩克利斯剑之下,学生始终处于高强度学习压力下,整日惴惴不安,心事重重,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在这种心理压力之下就会产生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青少年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
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

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浅谈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摘要】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1.1 不接受教导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
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2 情感冷漠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
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1.3 易走极端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
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
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2011级教育管理新生进入高校的心理变化情况研究姓名:johnny贵州财经大学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八号目录摘要 (1)1前言 (2)2文献综述 (2)现状分析 (2)3研究过程 (3)研究目的 (3)调查对象 (4)调查方法 (4)问卷编制的目的 (4)问卷的编制 (4)问卷的结构及内容分析 (5)4心理教育对策 (9)学校方面 (9)家庭方面 (11)个人方面 (12)社会方面 (13)5结论 (14)6参考文献 (14)7附录 (15)2011级教育管理学院新生心理变化研究陈旭叶勇廖飞喻美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其心理状况日益复杂化,某些方面正在向不良方向发展,这种现象颇受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所高度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大学新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我们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于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成功的度过心里危险期,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心里危机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hanging in the School ofEeducation Administration,2011Xu Chen Yong Ye Fei Liao Mei-yun Yu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 face from society, family and other pressures, they suffer too much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heir mental condition, certain aspects are the bad direction, which kinds of phenomena popular parents, schools and the community of great concern and atten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s new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ability, we ar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ducted a survey to identify problems in real-time, problem solving, just help students who enter university through the heart of the dangerous period of success, through a better college lif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heart crisis1 前言经历了高考考场的洗礼,大学新生来到了一片新的天地—梦想中的大学。
这里的生活有着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彩,但这并不是全部的生活。
这里是知识的圣殿,却是非梦想的乐园;这里机会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学院的新生在进入新的教学环境会出现许多的不适应。
这种大学新生入学后,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
虽然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但也有相当多的新生表现出不适,以至于影响他们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甚至是今后的发展。
在大学新生入学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此种问题。
导致心理失衡的因素首先是新生心目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发生冲突,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环境,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导致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冲突,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诱因。
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不及时调整,会产生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这种因心理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其存在时间因新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而有长有短。
有些新生因心理素质较差,又得不到外部支持,很可能需要长期调适才能适应,度过心理失衡期。
有的还可能长期不能适应,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产生,有的甚至因此而退学。
所以,应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其度过心理失衡期。
新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
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心理优越感。
而入学后,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许多人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对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
新生入学后要有目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
新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这样会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
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也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
同时新定位的角色也只有建立在现实大学的基础上,才可能正确。
2 文献综述现状分析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较大。
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等方面。
能否顺利渡过适应期,对大学新生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若有些问题处理不当或认知错误,就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
新生心理不适应或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有原有生活、学习环境和个人心理素质原因,还有进入大学校园后的不适应引起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二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
如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
有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三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模式与自己以往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四是人际关系不适应是大学新生比较普遍的问题。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需要建立新的交际圈,由于他们各自的生活习惯、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人际交住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有的同学为了避免不愉快,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害怕与他人交往的矛盾之中。
还有的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同学中不被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分不愿意主动接触别人,使很多大学新生产生了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五是大学新生呈现出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
新生在对大学的环境和特点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许多人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确定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很多学生在感到轻松之余,不知该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在心理上往往会感到茫然和空虚;所以很多新生会选择玩网络游戏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时间一长,就会陷入游戏当中,不能自拔。
六是新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个人地位的变化等引起很多心理矛盾,而新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又没有达到能够真正独立恰当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出现了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行为结果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内心痛苦和不安;七是有的新生因为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在上什么大学、专业上,在能力、家庭、生理条件、智力条件等方面相互攀比,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怨天尤人,心生烦恼,情绪低沉;八是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吃苦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差,依赖心理很强等也是造成其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学生在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或在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上出现负面情绪之后,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在其他问题上接连碰壁,产生严重的悲观情绪和挫折心理。
3 研究过程研究目的(1)通过调查,了解当前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2011级新生的心理情况。
(2)通过对教育管理学院2011级新生的心理情况和困惑进行整理及分析,找出这些新生产生这些心理问题和困惑的主要因素;(3)通过分析2011级新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形成的主要因素,找出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和困惑的对策及解决方法。
调查对象本研究所调查的对象是来自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2011级的新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对30位2011级新生做了调查,发了30张问卷。
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2011级新生进行新生心理问题和困惑的现象进行调研问卷编制的目的做这个问卷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问卷来了解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2011级新生的一下心理情况及困惑,使学生更了解自己,能够保持心态健康,积极适应环境变化,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
一下是本研究调查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状态(2)新生进入大学后的适应情况(3)新生对大学生活中时间的安排(4)新生在大学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5)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对感情生活的处理(6)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问卷的编制第一步,根据我国国内大学新生所出现的普遍的心理情况和困惑,确定出贵州财经学院新生心理情况和困惑的调查内容。
第二步,编制调查问卷的初稿。
第三步,对初稿进行审核和修改,完成问卷编制。
问卷的结构及内容本研究围绕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2011级新生展开的调查,30份问卷中有12份是对女生的调查,剩下的18份是对男生的调查。
本研究主要围绕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状态、进入大学后的适应情况、对大学生活中时间的安排、在大学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是否融洽、进入大学以后,对感情生活的处理以及进入大学以后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展开调查。
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构如下:表1-1,接受调查新生中男女生各占比例结果分析:如上表所示,在接受调查的新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
以下是对大学新生面临的各种情况进行调查后的结果分析:表1-2,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您想象中的差距有多大结果分析:由表1-2看出,很多同学都认为,大学生活要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差,只有少部分认为没有差别或者比想象中好,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
有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
表1-3目前,您的学习状态结果分析:观察表1-3,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新生认为当前学习状态一般,说明他们还没有很好的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的学习环境、氛围都还比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