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1951年欧洲煤 1967 关税同盟 钢共同体 2、欧共体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
年 的?它的合作内容有哪些? 共同的农业政策 欧 1958年欧洲经 合一 洲 发展 济共同体 共 趋向货币一体化 同 1958年欧洲原 体 加强科技合作
子能共同体
材料一: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口 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 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的 77.7%。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 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 度来很好的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 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材料三: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 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讨有关政治行动、 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 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地位。”
(1)1960~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 长率达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1.3%。 (2)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1419亿美 元,超过西德,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位。 (3)1986年,日本黄金储备达421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二。 (4)1988年,日本国民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 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
尼 克 松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 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 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 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 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
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
尼克松的演说反 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 映世界格局发生了 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 怎样的变化?你知 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 道尼克松所认为的 五极分别指谁吗?
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 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四、中国的振兴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国的振兴 冲击了两极格局
五、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共体的成立及发展壮大; 2、日本的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中国的振兴;
小结
西欧的联合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实力迅速上升
中国的振兴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分析不结盟运动的背景。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A.背景: ⑴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政治前提 ⑵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国际环境 ⑶一些新兴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⑴诞生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在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⑵宗旨原则: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⑶不结盟的含义: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一) 背景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 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政治原因: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保 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需要 实现欧洲的联合。 3、经济因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 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4、思想渊源: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5、关键因素:法德的和解。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具体原因: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与抗衡。①欧共体 的成立及发展壮大;②日本迅速崛起。 (2)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 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美苏争霸使双方实力都受到削弱。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 • • • 1、原因 (1)亚非国家的纷纷独立 (2)美苏形成两极格局 2、概况 (1)主要发起人:南斯拉夫总 统铁托 • 铁托在发表演说
• (2)标志:1961年,不结盟会议 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 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 (3)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 、不结盟 • (4)含义: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不 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 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 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 裁军,销毁核武器。不结盟并非真 的不结盟,而是与不同美苏两大军 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结盟 与不结盟都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 • (5)发展:1996年,成员国已达 113个国家(地区),1992年中国 成为其观察国。
• 材料四 从814年至1945年1100年 间,法德之间的大仗、小仗加起 来73次,这意味着每15年就打一 仗。欧洲各国的联合,需要消除 法国和德国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 敌对与矛盾。把法德的全部煤钢 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 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理之下 …… • ----法国外长舒曼
2、进程
3、影响
四、中国的振兴
•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
的重要力量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 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 动的兴起,了解世界 古巴导弹危机 • 马歇尔计划
一、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1、原因 • (1)欧洲衰落 • ---求发展 • (2)美苏影响 • ---保安全 •
2、原因
3、表现
• 1956—1972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日 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位。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3.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影响
①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 增强。
②对美国: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 主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 ③对世界: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冲击了两极格 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背景:二战以后的国际国内状况如何?
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
A. 经济领域
C. 文化领域
B. 政治领域
D. 经济和政治领域
5.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①建立了关税同盟 ②实现了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 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了科技合作 ④实行了共 同的外交政策 A.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A
B. ①②④
D. ②③④
6.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 有利条件是: A. 扫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课程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 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课标解读: 重点:欧洲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及 其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构成。
一、欧洲的崛起——欧共体的形成
两幅图片反映了西欧 面临着什么困境?
新闻解读:体会欧洲新地位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 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 从而共谋合作。” 材料四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在一系列 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在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和 国际会议上采取联合行动,使得欧洲在国际政治讲坛 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美国的政策、两极格局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_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宏观把握本章线索:▪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美苏实力下降,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上升,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瓦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注意: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现在还未真正形成。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 背景:遭到轰炸后的英国著名大教堂——考文垂大教堂,只留下了建筑物的框架。

英国人千疮百孔的欧洲民在清理战争废墟。

1945年,一位难民正伏在她房舍的瓦砾上哭泣。

战后的欧洲“二战”后苏联势力的扩1947年,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了一项大规模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以上图片反映了“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面临的什么困境?A.二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面对苏联的威胁,欧洲不得不依靠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第三种力量。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A.二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B.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C.马歇尔计划客观上为西欧的联合开辟了道路D.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联系加强——根本原因E.共同的区域地缘关系:共同的文化底蕴和心里认同感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经过形成发展1951年1958年1967年(1)经济领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2)从经济领域开始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前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提高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欧洲联合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把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培养宏观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理解世界格局会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发生变化,明白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状态。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对两级格局的冲击,对实现世界和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重难点欧共体的形成的原因、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教学内容设计一、新课导入以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为标志,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格局很快便受到冲击,欧共体、日本和团结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成为新兴的重要力量,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作为二战主战场的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了巨大的挫折,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欧洲霸权时代宣告终结。

战后欧洲依靠什么自立于世界?除了联合,没有别的出路。

欧共体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

教师:欧洲为什么会走上联合的道路?欧洲怎样联合的?欧洲联合对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学生:原因:(1)欧洲各国地域上相邻,语言上相近,文化上相似、政治上相类、经济上相当,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心理,存在联合的可能性(2)二战使西欧受到严重创伤,只有联合才能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3)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联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过程: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2) 含 义 : 积 极殖地民反主对义 ________ 和 霸和权平主共处义 , 主 张 用 ________代核替武“冷器战”,实行全面裁军,销毁________。 (3)意义:标志第着三_世__界_____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 超舞级台大,国开始改变由________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
家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创新设 计》
(2)对世界 ①欧共体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 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 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 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的支持。 ③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 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
(3)重视科技与________。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创新设 计》
3.成就:1956~1972年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 居第资二本位主义世界________。
4.影响 (1) 改 变 了 战 后 初 期一边向倒美 国 _______日_ 的美政关系策 , 实 行 以 ________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美域呈______西__欧、日、________三足 鼎立的局面,这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 格局的冲击。
自主学习 基 础认知
史料实证 主 题探究
教材答疑 名 师指津
@《创新设 计》
2.形成
(1)1951年,法国等六欧国洲成煤立钢__共__同__体_________。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解读】1. 知识点: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重点: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3. 难点:欧洲一体化对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一、欧共体的形成1. 原因:(1)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依附美国恢复经济,对抗社会主义国家。

(2)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要求从______的阴影下走出。

(3)各国实力无法与美苏相比,需要_______起来保障安全,发挥作用。

2. 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________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3. 一体化措施:建立________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________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4. 影响:(1)促进了____________经济发展,实力增强;(2)西欧在经济上成为_______的竞争对手;(3)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政策;(4)美国的霸权地位削弱,调整对欧政策。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1. 原因:(1)二战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日本则采取了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冷战后, ________扶植日本,成为反共桥头堡。

(3)日本推行____________改革,铲除封建因素。

(4)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定经济计划,利用_________________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 水平:1956-1972,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3. 影响:(1)改变了向美国一边的政策,实行以日美为轴心的__________外交;(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_______、________三足鼎立局面;(3)经济______________挑战美国霸权;也是对美苏两级格局的冲击。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1. 背景:(1)二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相信,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法德两国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 世界是很重要的。
——1963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四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 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高中 ·历史
【思维导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崛起
【知识拓展】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其 成员大多数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 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 【思维导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中 ·历史
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
高中 ·历史
探究主题2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认为,建立更 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
——《跨国公司》 材料二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 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 的欧洲。
高中 ·历史
3.兴起 (1)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 府首脑会议通过了《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 》。 (2)基本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3)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 霸权主义 ,主张 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4)意义 ①标志着 第三世界 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开始改变由超级 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②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等一起 ,共同构成 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探究主题1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材料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
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
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问题】 据材料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
因及表现。
【解读】 材料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构成转折关系。解读材料关键是对“其他 力量中心的挑战”信息的理解。 【结论】 变化:由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受到 冲击,世界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原因: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表现 :欧洲一体化、日本经济崛起、第三 世界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
高中 ·历史
3.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 仅次于美国。 4.影响 (1)外交政策: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 方位外交。 (2)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 济的 多极化 ,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2)这些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 ,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2.目的:改变不合理的状况 ,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并加强科技合作。
高中 ·历史
4.影响 (1)经济: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政治:力图推行 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背景 (1)政治上: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 ,日本政府采取追随美国的政策。 (2)经济上:日本国土荒芜 ,经济衰竭 ,民不聊生。 2.原因 (1)美国的扶植 :“冷战”爆发后 ,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减免战争 赔偿,并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2)美国占领日本期间推行民主化改革 ,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 (3)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 教育 。 (4)采取了制定 经济计划 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高中 ·历史
【概念解读】 “欧共体”: 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67 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混同于 1958 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不结盟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 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 盟的对外政策,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起的重要里程碑。 【易错提醒】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西欧各国 只有加强联合、协同利益,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地区综合经济 实力,才能扭转与经济、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
高中 ·历史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高中 ·历史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பைடு நூலகம்堂训练
高中 ·历史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力量的变动冲击着两极格局,多极 化趋势出现。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认识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从唯物史观出 发,使学生能够从国际力量对比角度进一步理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2)通过对欧洲一体化和日本经济崛起相关史料的探究,学生学会从史实出 发解释多极化趋势,并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观念。
高中 ·历史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西欧地区战争创伤严重 ,国际地位下降 ,不得不依附于 美国 。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
(3)西欧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美国和苏联相比 ,于是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2.经过 (1)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 煤钢共 . 同体 。 (2)1958 年,这六个国家又成立了欧洲 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 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简称欧共体。 3.合作: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加强合作 ,建立了 关税同盟 ,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