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蹈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舞蹈病PPT课件

小舞蹈病PPT课件

11/27/2019
.
11
治疗
1、对症治疗 对舞蹈症状可选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氯丙嗪 12.5-25mg,氟哌啶醇0.5-1mg,奋乃静2-4mg或硫必利50-100mg, 每日3次口服。前两种药物易诱发锥体外系副作用,需注意观察, 一旦发生,需减少剂量。也可选用多巴胺耗竭剂,如利血平0.10.25mg,或丁苯那嗪25mg,每日2-3次口服。或可选用增加GABA含 量的药物,如丙戊酸钠0.2,每日3次口服。加用苯二氮卓类药, 如地西泮、氯硝西泮或硝西泮则可更有效的控制舞蹈症。
.
4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
多见于5-15岁,男女之比约为1:3。无季节、种族差异。 病前常有上呼吸道炎、咽喉炎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 染史。大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少数可急性起病。
11/27/2019
.
5
1、舞蹈症
可以是全身性,也可以是一侧较重,主
要累及面部和肢体远端。表现为挤眉、弄
眼、噘嘴、吐舌、扮鬼脸,上肢各关节交
11/27/2019
.
20
2、饮食护理
患者有构音不清、吞咽障碍时不可强行喂食,必要时可行 鼻饲、给予高纤维、优质蛋白和高热量饮食,禁食咖啡, 戒烟酒,规律进食,忌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
11/27/2019
.
21
3、症状护理
1、肢体活动度大的患者要做好防护,但不可使用约束带强制捆绑 患者,以防骨折;下肢步态不稳者注意防止跌倒,室内无锐利物 器或装饰,家具的锐角部分最好是包裹好,以防外伤。
11/27/2019
.
25
5、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患者预后大多较好。 应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争取患者所在学校师生的理 解与支持,避免嘲笑、讽刺或指责,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 的康复环境;因病暂时需要停止学业的患儿,可在其情绪 稳定时,指导或帮助家属共同辅导学习功课,以防学业荒 废而使其产生悲观失望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小舞蹈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小舞蹈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什么是小舞蹈病? 症状
患者常常出现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可能伴随情 绪波动和焦虑。
这些运动可能在情绪激动或压力下加重。
什么是小舞蹈病?
发病机制
小舞蹈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环境 因素及神经递质失衡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可能在个体易感性中发 挥重要作用。
谁容易得小舞蹈病?
谁容易得小舞蹈病?
易感群体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是小舞蹈病的高发人群 ,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
此外,某些环境因素,如高压力的生活环境 ,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谁容易得小舞蹈病?
性别差异
研究显示,男性患小舞蹈病的比例略高于女 性。
这一现象可能与性别相关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有年早期首次发作 。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减少症状的严重程 度。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若出现不自主的舞蹈动作或其他运动障碍,应及 时就医。
早期诊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情绪变化
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医 生。
心理健康与运动障碍密切相关,需综合考虑。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小舞蹈病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舞蹈病? 2. 谁容易得小舞蹈病?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治疗小舞蹈病? 5. 小舞蹈病的预防
什么是小舞蹈病?
什么是小舞蹈病?
定义
小舞蹈病,医学上称为舞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 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不规则的运动。
这种病症通常影响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严重影 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小舞蹈病的预防
心理健康维护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应对压力和情绪 问题。

小舞蹈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小舞蹈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小舞蹈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目录 导言 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和处理 预防传播
导言
导言
小舞蹈病简介:小舞蹈病是一种由 舞蹈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 空气飞沫传播,其病毒携带者通常 没有明显的症状。
疫情背景:小舞蹈病在全球范围内 有不断的疫情爆发,对公共卫生和 个人健康造成了威胁。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和处 理
早期发现和处理和流鼻涕。 隔离患者: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 隔离患者,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早期发现和处理
就医咨询:及早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 议和治疗方案。
预防传播
预防传播
封闭空间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停 留时间。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常 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 电梯按钮等。
预防传播
社交距离:保持与他人的距离,避免造 成飞沫传播。 强调个人卫生: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咳嗽 和打喷嚏,避免飞沫传播。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毒 的传播。 保持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 场所后。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消毒剂 。
预防措施
避免亲密接触:尽量避免与可 能感染病毒的人保持亲密接触 ,例如握手或拥抱。 健康饮食:保持良好营养,增 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保 持充足的睡眠等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 能。

医学院讲课课件小舞蹈病

医学院讲课课件小舞蹈病
3增加GABA(γ-氨基丁酸)含量的药物: 丙戊酸钠0.2g tid
4苯二氮卓类药物: 地西泮、氯硝西泮或硝西泮
治疗
2.病因治疗
应用抗链球菌治疗,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防
止或减少小舞蹈病复发及避免心肌炎、心瓣膜病
的发生。
一般应用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2次/日,
1~2周为一疗程。以后可给予长效青霉素120万单
位肌注,每月一次。
不能使用青霉素,可改用其他链球菌敏感的
抗生素,如头孢类。
治疗
3.免疫疗法
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也有报道用血浆置 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本病,可缩 短病程及减轻症状。
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即使不经治疗,3~6个 月后也可自行缓解;适当治疗可缩短病程 。约1/4患儿可复发。
小舞蹈病
谢谢!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1.儿童或青少年起病年龄 2.有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 3.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的舞蹈症 4.肌张力低下、肌无力 5.精神症状应考虑本病 6.合并其他风湿热表现及自限性病程
鉴别诊断
➢ 对无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单独出现 的小舞蹈病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舞蹈症鉴 别,如少年型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 各种原因(药物、感染、脑缺氧)引起的 症状性舞蹈病。
发病机制
部分患儿咽拭子培养A族溶血性链球菌 呈阳性,血液和脑脊液中可查到抗神经 元抗体,该抗体能与尾状核、丘脑底核 及其他部位神经元上的抗原结合。
血清中的抗神经元抗体滴度随着舞蹈 症的好转而降低,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
病理
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纹状体、丘脑底核、小 脑齿状核及大脑皮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及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
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
白细胞增加,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效 价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0”滴度增加 。

小舞蹈病健康宣讲PPT

小舞蹈病健康宣讲PPT

小舞蹈病的社 会支持
小舞蹈病的社会支持
患者协会:小舞蹈病患者和家属可以加 入相关的患者协会,获得病友支持和信 息交流。
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关注小舞蹈病患 者的生活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
希望与展望
希望与展望
提高认识:通过宣讲活动,加 强大众对小舞蹈病的认识和理 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误解 。
小舞蹈病的常见症状
肌张力异常:小舞蹈病患者的肌肉张力 常常异常,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或松弛 。小舞蹈病的诊 断和治疗
小舞蹈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断:小舞蹈病的诊断主 要依靠病史、临床特征和辅助 检查等综合评估。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以 确定小舞蹈病的遗传类型,对 家族遗传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 意义。
导言
宣讲目的:通过这份PPT,向用户介绍 小舞蹈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家对该疾 病的了解和关注。
小舞蹈病的常 见症状
小舞蹈病的常见症状
颤动症状:小舞蹈病患者常常 出现肢体不自主颤动的症状, 如手颤、脚颤等。
动作异常:小舞蹈病患者的动 作常常表现为不协调、不稳定 ,例如行走时晃动、手部动作 不灵活等。
科研发展:继续推进小舞蹈病 的科研工作,加速新疗法的研 发,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 生活质量。
希望与展望
提供支持:建立更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为小舞蹈病患者和家属提供全方位的 帮助和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心理支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 帮助患者和家属应对病情变化和日常生 活压力。
小舞蹈病的科 研进展
小舞蹈病的科研进展
病因研究:小舞蹈病的病因尚 不完全清楚,科学家们正在进 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治疗这一疾病。
新疗法研发:科研人员正在努 力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以期改善小舞蹈病患者的生活 质量。

小舞蹈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小舞蹈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健康舞蹈练习的技巧和经验分享
结语
结语
小舞蹈病的重要性再强调 建议听众积极关注自身身体状 况
结语
鼓励观众积极进行舞蹈训练和康复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舞蹈病科普 讲座PPT课件
目录 引言 症状及诊断 治疗和康复 预防措施 最佳实践和心得分享 结语
引言
引言
介绍小舞蹈病的背景和概念 引发小舞蹈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引言
需要关注小舞蹈病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性
症状及诊断
症状及诊断
主要症状和表现特点 如何进行初步判断和自我诊断
症状及诊断
就医时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
治疗和康复
治疗和康复
治疗小舞蹈病的常用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建议
治疗和康复
康复训练和康复方法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小舞蹈病的发生 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
预防措施
提高舞蹈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方法
最佳实践和心 得分享
最佳实践和心得分享
成功康复的案例分享 如何避免复发和持续康复的建议
最佳实践和心得分享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_课件模板
治疗:
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治疗方法_如 何治疗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西医治疗 本病虽非癫痫,但用各种抗癫痛药物 均有较好疗效,特别是氯硝西泮(氯硝基 安定)。对于运动诱发性的患儿,小剂量 抗癫痫药物有较好效果,如苯妥英钠、苯 巴比妥、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氯硝基安 定)等,也有的用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感觉性先兆,如飘浮感等。 4.发作时主要表现 发作时的主要表
现有四肢、躯体不自主地抽搐、扭动、站 立不稳和古怪姿势等。
5.发作为时短暂 每次发作的持续时 间少于10s,但一天可发作多次。
6.无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症状及病史:
意识丧失 发作时无意识丧失,发作间歇 期完全正常。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别名:
小儿不自主运动综合征,小儿发作性舞蹈 手足徐动综合征,小儿发作性舞蹈指划样 动作,小儿继发性阵发性多动症,小儿家族 性阵发性多动症,小儿局灶性运动源性阵 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小儿运动诱发性癫 痫,小儿阵发性肌张力不全性舞蹈手足徐 动症。
本病征的临床特点有以下几点: 1.儿童期起病,有家族史 首发多在 儿童期起病,冯氏所报道的家系中,大多 在7~9岁、少数于13~15岁起病。有家族 史,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多有诱发因素 如突然活动、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症状及病史:
疲劳、紧张、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 3.发作前有预兆 发作前常有短暂的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病因:
兄、堂兄、堂叔患同类病征;④没有此病 征的后代与正常人婚配,其子女中未发现 此类病征者。以上几点说明,本病征是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小舞蹈病 PPT课件

小舞蹈病 PPT课件

(五)临床表现
• 1、起病特点:约2/3的患者为5~15岁儿童,女性 较多,男女之比约1∶1.5~1∶3.2。病前常有呼 吸道感染、咽喉炎等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大多数为亚急性或隐袭起病,少数急性起病。 • 2、早期表现:患儿比平时不安宁,容易激动,注 意力分散,学习成绩退步,肢体动作笨拙,书写 字迹歪斜,手中所持物体经常失落和步态不稳等。 这时父母或教师常可误认患儿有神经质或由顽皮 所致。症状日益加重,经过一定时期后即出现舞 蹈样动作和肌张力改变等。
• 3、29%~85%的患者CT可见尾状核区低密 度灶及水肿。MRI显示尾状核、壳核、苍白 球T2W信号增强,临床好转时可消退。 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可示尾状核头,尤其壳核脑血流灌注减低。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显示 纹状体葡萄糖代谢过盛,随症状缓解恢复 正常。
• 5、扭转痉挛 常见于儿童期,有时扭转痉挛 动作较快速可误认为舞蹈样运动。儿童期 扭转痉挛常持续存在,无自限性,肢体扭 动时肌张力增高,停止时正常 。 • 6、肝豆状核变性:多在青少年时起病,也 可表现有舞蹈样不自主动作,但起病缓慢, 进行性加重,有铜代谢障碍以及家族遗传 史等可资鉴别。.
(二)病因
• 1、本病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约1/4患者 在病前已有风湿病表现如:关节痛、红斑、紫癜、 频繁喉痛、风湿性心脏病等。约1/2患者在病中或 病后出现多种风湿病现象。部分患者咽拭子培养 A型溶血性链球菌阳性 。 • 2、;血清可检出抗神经元抗体,与尾状核、丘脑 底核等部位神经元抗原起反应;抗体滴度与本病转 归有关,提示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 3、本病好发于围青春期,女性较多,怀孕期或口 服避孕药患者可复发,提示与内分泌改变有关。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评估有无神经功能受损
①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及肢体活动情况,了解有无明显的舞 蹈样动作。 ②观察肌力与肌张力变化,了解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共济 失调表现。 ③询问病人的进食情况,检查语言、吞咽功能。询问患者 有无精神及情感障碍。了解有无急性风湿热的表现。
17
4、了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了解生活习惯、学习和工作情况。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及嗜好怎样。检查患者全身肌肉及皮下 脂肪分布情况。 了解患者家族史。
9
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 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效价升高, 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加。 2、喉拭培养 可检见A族溶血型链球菌。 3、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为弥漫性慢活动,无特异性。多 数患者的头颈CT显示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MRI显示尾状核、 壳核、苍白球增大,T2加权像信号增强,随症状好转而消退。
5
1、舞蹈症
可以是全身性,也可以是一侧较重,主
要累及面部和肢体远端。表现为挤眉、弄
眼、噘嘴、吐舌、扮鬼脸,上肢各关节交
替伸屈、内收,下肢步态颠簸,精神紧张
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患者可能会用有意
识地主动运动动作去掩饰不自主运动。不
自主舞蹈样动作可干扰随意运动,导致步
态笨拙、持物跌落、动作不稳、爆发性言
3、免疫疗法 鉴于患儿患病期间体内有抗神经元抗体,故理论上免疫治
疗可能有效。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也有报道用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 射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及减轻症状。
13
护理评估
01
询问
03
评估
02
观察
04
了解
14
1、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及病程
①询问患者发病时间,了解发病形式,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细菌或 病毒感染病史,是亚急性或隐袭性还是急性起病。 ②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发热、关节疼痛、扁桃体肿大等感染前驱症状。 ③询问患者有无受凉、感冒、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环境等明显诱因。询问 患者在什么情况下病情可加重或缓解,了解病情缓解的方式、时间,舞 蹈样动作常在情绪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且常在发病 后2-4周内加重,3-6个月内可自行缓解。
10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有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 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的舞蹈症,伴肌张力低下、肌无力和(或) 精神症状应考虑本病。合并其他风湿热表现及自限性病程可 进一步支持诊断。 对无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单独出现的小舞蹈病需与其它 原因引起的舞蹈症鉴别,如少年型亨廷顿病、神经棘红细胞 增多症、肝豆状核变性、各种原因(药物、感染、脑缺氧、 核黄疸)引起的症状性舞蹈病。还需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扭 转痉挛鉴别。
11
治疗
1、对症治疗 对舞蹈症状可选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氯丙嗪 12.5-25mg,氟哌啶醇0.5-1mg,奋乃静2-4mg或硫必利50-100mg, 每日3次口服。前两种药物易诱发锥体外系副作用,需注意观察, 一旦发生,需减少剂量。也可选用多巴胺耗竭剂,如利血平0.10.25mg,或丁苯那嗪25mg,每日2-3次口服。或可选用增加GABA含 量的药物,如丙戊酸钠0.2,每日3次口服。加用苯二氮卓类药, 如地西泮、氯硝西泮或硝西泮则可更有效的控制舞蹈症。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所 致。 血清中的抗神经元抗体滴度随着舞蹈症的好转而降低,随 着病情加重而升高。机体针对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 中产生的抗体,与某种未知基底节神经元抗原存在交叉反 应,引起免疫炎性反应而致病。
4
临床表现
多见于5-15岁,男女之比约为1:3。无季节、种族差异。 病前常有上呼吸道炎、咽喉炎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 染史。大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少数可急性起病。
语。
6
2、肌张力低下和肌无力
有明显的肌张力减低和肌无力。当患者举臂过头时,手掌 旋前(旋前肌症)。有时肌无力可以是本病的突出征象, 以致患者在急性期不得不卧床。
7
3、精神障碍
患者常伴某些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易惹、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偏执-强迫行为等。
8
4、其他
约1/3的患者可伴其他急性风湿热表现,如低热、关节炎、 心瓣膜炎、风湿结节等。
小舞蹈病
神经内科
1
主要内容
01 概述 02 临床表现 03 治疗 04 护理
2
概述
小舞蹈病(chorea minor)又称Sydenham舞蹈病、风湿性 舞蹈病,于1686年由英国学者Thomas Sydenham首先描述 的,是急性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常见表现。本病多见于儿 童和青少年,其临床特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 降低、肌力减退、自主运动障碍和情绪改变。
12
2、对因治疗
在确诊本病后,无论病症轻重,均需应用抗链球菌治疗,目的在于最大限度 地防止或减少小舞蹈病复发及避免心肌炎、心瓣膜病的发生。一般应用青霉 素80万单位肌注,2次/日,1-2周为一个疗程。以后可给予长效青霉素120万 单位肌注,每月1次。不能使用青霉素者,可改用其他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如头孢类。
15
2、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询问患者病情,观察神志是否清楚,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类 型。当病变累及大脑皮质时,可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观 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是否正常。观察生命体征情况,监 测体温、脉搏、呼吸情况。风湿热活动时,患者可有低、 中度发热,呼吸、脉搏相应增快;病变累及心肌、心脏时, 胸前区听诊可闻及Fra bibliotek脏杂音及异常心律。
20
2、饮食护理
患者有构音不清、吞咽障碍时不可强行喂食,必要时可行 鼻饲、给予高纤维、优质蛋白和高热量饮食,禁食咖啡, 戒烟酒,规律进食,忌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
21
3、症状护理
1、肢体活动度大的患者要做好防护,但不可使用约束带强制捆绑 患者,以防骨折;下肢步态不稳者注意防止跌倒,室内无锐利物 器或装饰,家具的锐角部分最好是包裹好,以防外伤。 2、对吞咽障碍、鼻饲者应给予相应的护理。 3、体温过高时应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4、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防止发生坠楼、坠床、走失等意外。
18
护理措施
19
1、一般护理
轻症患者多卧床休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 重者患者宜完全卧床休息,加强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进行床上、床旁、室内、室外的 主动活动。保持病房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避免在阴冷、潮湿的地方生活;保持环境的清洁、安静、 不受噪音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