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程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内部矛盾。

-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规模。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者,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 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邓小平理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5.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时代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提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创建者、继承者的相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马克思主义【总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推翻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行克服的几大弊病:物质财宝对人的统治;人与人的对抗、分裂;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不能给绝大多数人以华蜜●马克思的社会志向消退人与人的对抗、分裂,实现人类解放,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实现人类解放两大根本途径: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特殊是歼灭私有制●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为自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历史。

更详细地讲,就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渐渐驾驭自身命运,最终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子的奋斗过程。

原始社会:人尚未受到社会关系的奴役,但却是自然界的确定奴隶。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

《马原》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总结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马原,可以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具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供参考。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社会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路线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最早领导者和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使命5.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等的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传统文化等的关系6.当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误解-资本主义复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以上是对《马原》期末知识点的复习与总结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可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知识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世界观:指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2. 方法论: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套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世界观,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以及事物变化的根源与动力。

4.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者精神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表现为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的斗争。

三、客观和主观的辩证关系1.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包含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2. 客观性:是指事物和现象在存在上的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

3. 主观性: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和判断等活动的特点。

4. 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既强调客观规律性,又强调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改造活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准绳。

2. 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真理性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

五、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1.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实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础。

2.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3.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力。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 生产力: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消费资料和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马原期末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我们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来掌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是指认识论和宇宙观的基本原则,它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辩证法是指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学说,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理论成果。

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毛泽东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之二。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例如,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它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阶级矛盾。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最后,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

尽管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但其思想和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来掌握。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核心思想和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复习资料和方法,取得好的成绩。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马原复习要点(全)

马原复习要点(全)

马原复习要点(全)导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并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或者成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第一章1、什么是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2、什么是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物质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4、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课程复习要点:重点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章第二节。

1.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对应的方法论,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等【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区别含义不同(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地位不同(整体位于主导和统率地位;部分位于服从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矛盾】(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①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A: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①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②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主要针对“办事情”,即如何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常表述为“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①区别: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定义,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A.定义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B.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后果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

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后果:没学过,不会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分类及辩证关系;A含义生产力: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B分类不会,没学过C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6.改革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学过,必修四里没这8.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问题不会,必修四里没这9.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含义、特点及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含义: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特点: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原因: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0.怎么看待新事物,怎么看待我们周围的新兴物品,如新的技术、新的药物、新的工具、新的媒介等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准备走曲折的路。

11.垄断的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去这不是历史么,垄断不记得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在经济领域的说法,政治里叫帝国主义二工后出现的大概?别的不知道了12.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进步及其局限性什么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局限是本身有弊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不知道了1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I ca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