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合集下载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课
两条
直线
相交


两条
线
直线
被第
三条
直线
所截
邻补角、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垂线及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判定
平行公理 平 行 线
平移
性质
1、一些角的概念: 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
2、一些直线的概念: 平行线、垂线、垂线段
3、其他概念: 点到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
;无绳吸尘器 https:///
;

远远的旁观者。 ? 我赞同独行独处的个人本性。在一些生存空间里,人多有不适之感,我判断这是由于心灵膨胀而引发的疾患,言语中夹带火气,行为里散发着张扬。没有一种欲望会在得到满足后就此收敛,欲望总是比满足更为疯狂地滋长,让人估计不到最终的结局。欲望的膨胀比人口的容 集更为可怕,不是有人就论过亩产万斤粮食的可能吗?实际上就是采用了拥挤法——把许多丘田里的稻子铲来,堆在一丘;不是鼓吹钢铁超英美吗?大地上进入眼界的就是小高炉,腾腾烟雾拥挤而出。事实已经表明,拥挤的稻穗、拥挤的高炉,都是人精神疾患时的产物。很多时候,拥挤表明 了一种目的——一大群蚂蚁滚成一团,一定是搬运硕大的战利品;一大群拥挤的人喊着口号向前,观者一定产生预感——肯定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 城市,不断膨胀的根块,向山村的沃土延伸;城市的高楼,如努力攀援的藤蔓,稍不留意,卷须已经侵入空中。生长的迅速形成了拥挤。生长 又是不可抑制的,甚至眼睁睁的看着失控。“空”,意味着一切皆无。“无”现代城市最难以想像之物,因为城市什么都有,无数的有,无限的有,城市的重要标致就是无所不有。这必然越来越频繁地触及拥挤、品味拥挤——网络拥挤、信息拥挤、广告拥挤、娱乐拥挤……,我们真正进入了 一

新版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五套

新版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五套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一)相交线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BOC=80°,求∠BOD和∠AOE的度数.2.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A.90°B.120°C.180°D.360°,(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若∠BOE=4∠BOD,∠AOE=100°,则∠AOC 等于()A.30°B.20°C.15°D.10°4.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1)若∠1+∠3=50°,则∠3=__ __;(2)若∠1∶∠2=2∶3,则∠3=__ __;(3)若∠2-∠3=70°,则∠3=__ __.5.如图,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C,若∠1=30°,∠2=___ _,∠3=__ __.6.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试写出∠AOC,∠AOE,∠EOC的对顶角;(2)试写出∠AOC,∠AOE,∠EOC的邻补角;(3)若∠AOC=40°,求∠BOD,∠BOC的度数.7.如图,一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EF对折,得到点D的对应点D′,点C的对应点C′,若∠BFE=50°,试求∠BFC′的度数.8.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 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1.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5;②∠1=∠7;③∠2+∠3=180°;④∠4=∠7.其中能说明a ∥b 的条件为(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2.如图所示,要得到DE ∥BC ,则需要的条件为( )A .CD ⊥AB ,GF ⊥AB B .∠4+∠5=180°C .∠1=∠3D .∠2=∠33.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a ∥b 的是( )A .∠1=∠2B .∠2=∠4C .∠3=∠4D .∠1+∠4=180°4.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 ∥DF 的是( )A .∠A +∠2=180°B .∠3=∠AC .∠1=∠4D .∠1=∠A5.)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1=∠2,∴AE ∥BDB .∵∠1=∠2,∴AB ∥EDC .∵∠3=∠4,∴AB ∥CD D .∵∠5=∠BDC ,∴AE ∥BD6.如图,能说明AB ∥DE 的有( )①∠1=∠D ;②∠CFB +∠D =180°;③∠B =∠D ;④∠D =∠BFD.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1题图)(第2题图) (第5题图)(第6题图)7.如图,给出下面的推理:①因为∠B =∠BEF ,所以AB ∥EF ;②因为∠B =∠CDE , 所以AB ∥CD ;③因为∠B +∠BDC =180°,所以AB ∥EF ;④因为AB ∥CD ,CD ∥EF , 所以AB ∥EF.其中正确的推理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如图,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1=∠2,∴AB ∥CD B .∵∠1+∠2=180°,∴AB ∥CDC .∵∠3=∠4,∴AB ∥CD D .∵∠3+∠4=180°,∴AB ∥CD10.如图,已知直线EF 分别交CD ,AB 于点M ,N ,且∠EMD =65°,∠MNB =1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E ∥CFB .AB ∥CDC .∠A =∠D D .∠E =∠F11.如图,BD 平分∠ABC ,若∠1=∠2,则( )A .AB ∥CD B .AD ∥BC C .AD =BC D .AB =CD12.如图所示,AC ⊥BC ,垂足为C ,∠B =50°,∠ACD =40°,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 AB ∥CD__.13.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1)∠B +∠BCD =180°;(2)∠1=∠2;(3)∠3=∠4;(4)∠B =∠5.能判定AB ∥CD的条件有 .(填序号),(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14.(8分)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1+∠2=90°,直线AB,CD有何位置关系?说明理由.16.(10分)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e所截,且∠1=∠2,∠3+∠4=180°,则a与c平行吗?为什么?17.(12分)如图,AC⊥EC,B,C,D在同一直线上,∠A=∠1,∠E=∠2,直线AB与DE平行吗?试说明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直线m ∥n ,∠α为( )A .70 B .65° C .50° D .40°2.如图,AB ∥ED ,AG 平分∠BAC ,∠ECF =70°,则∠FAG 的度数是( )A .155°B .145°C .110°D .35°3.如图,已知AB ∥CD ,∠1=130°,则∠2=__ .4.如图,EF ∥BC ,AC 平分∠BAF ,∠B =80°,求∠C 的度数5.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A .60°B .50°C .40°D .30°6. 6.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按如图方式折叠一下,已知∠3=120°,则∠1的度数为( )7.A .30° B .60° C .90° D .120°8.9.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10.7.(4分)如图,∠1=50°,∠2=140°,∠C =50°,则∠B =____.9.某次考古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如下图,工作人员从玉片上量得∠A =115°,∠D =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 ∥BC ,请你帮助工作人员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并说明理由.10.如图所示,点B 是△ADC 的边AD 的延长线上一点,DE ∥AC ,若∠C =50°, ∠BDE =60°,则∠CDB 的度数等于( )A .70°B .100°C .110°D .120°11.如图所示,已知AB ∥EF ∥DC ,EG ∥BD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A .6个B .5个C .4个D .2个12.如图所示,已知AB ∥CD ,BC ∥DE ,则∠B +∠D 的度数为____.13.如图,AC ∥BD ,AE 平分∠BAC 交BD 于点E ,若∠1=64°,则∠2=___ _.(第10题图) (第11题图), ( 第 7 题图 )14.(12分)如图所示,已知∠ABC=40°,∠ACB=60°,BO,CO分别平分∠ABC,∠ACB,DE过O点,且DE∥BC,求∠BOC的度数.15.(12分)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相交于点E,C,B,F,如果∠1=∠2,∠B=∠C.小明在图上把两组相等角的信息标注出来后,略加分析,便发现CE∥BF,同桌的小慧说:“不光有这个发现,我还能得到∠A=∠D呢?”小明再深入其中,很快也明白了小慧是怎么得到∠A=∠D的了.你能帮助他们写出过程吗?16.(12分)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AB上.(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不重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T ⊥AB 于点O ,CE ∥AB 交CD 于点C ,若∠ECO =30°,则∠DOT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120°2.如图,AB ∥CD ,∠DFE =135°,则∠ABE 的度数是( )A .30°B .45C .60°D .90°3.如图,a ,b ,c 为三条直线,且a ⊥c ,b ⊥c ,若∠1=70°,则∠2的度数为( )A .70°B .90°C .110°D .80°4.如图所示,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A .110°B .115°C .120°D .125°5.(4分)如图所示,已知∠1=∠2,∠3=80°,则∠4等于( )A .80°B .70°C .60°D .50°6.(4分)如图,已知直线a ∥b ,∠1=40°,∠2=60°,则∠3等于( )A .100°B .60°C .40°D .20°(第1题图)(第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7.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短直角边和含45°角 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__.8.如图所示是一大门的栏杆,AE 为地面,BA ⊥AE 于点A ,CD ∥AE ,则∠ABC +∠BCD= _9.(8分)如图,直线AB ,CD 分别与直线AC 相交于点A ,C ,与直线BD 相交于点B ,D.若∠1=∠2,∠3=75°,求∠4的度数.10.如图,AB ∥CD ,AE 交CD 于C ,∠A =34°,∠DEC =90°,则∠D 的度数为() A .17° B .34° C .56° D .124°11.如图,已知AB ∥CD ,∠C =65°,∠E =30°,则∠A 的度数为( )A .30°B .32.5°C .35°D .37.5°12.如图所示,AB ∥CD ∥EF ,则∠BAD +∠ADE +∠DEF 等于( )A .180°B .270°C .360°D .540°13.如图所示,∠A =60°,∠4=45°,DE ∥BC ,EF ∥AB ,则∠1=___ _, ∠2=__ __, ∠3=__ _,∠B =__ _,∠C =___ _. (第5题图) (第6题图,(第10题图)) ,(第11题图)(第7题图) (第8题图)14.如图,直线l1∥l2∥l3,点A ,B ,C 分别在直线l1,l2,l3上.若∠1=70°,∠2=50°,则∠ABC =____.15.如图,l ∥m ,等边△ABC 的顶点A 在直线m 上,则∠α=__.16.(8分)如图,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E =∠3.请问:AD 平分∠BAC 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17.(10分)如图所示,CD ⊥AB ,垂足为D ,F 是BC 上任意一点,EF ⊥AB ,垂足为E ,且∠1=∠2,∠3=80°,求∠BCA 的度数.18.(12分)如图所示,∠1+∠2=180°,∠3=∠B ,试判断∠AED 与∠C 的大小关系,并(第12题图)(第13题图) ,(第14题图)),(第15题图)说明你的理由.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五)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变式训练【教材母题】(教材P36第8题(2)改编)如图,∠1+∠2=180°,∠3=108°,求∠4的度数.变式1.(2014·菏泽)如图,直线l∥m∥n,等边△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和m上,边BC与直线n所夹的角为25°,则∠α的度数为()A.25°B.45°C.35°D.30°变式2.(2014·邵阳)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B.54°C.40°D.50°,(第1题图)),(第2题图))变式3.(2014·聊城)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1=27°,那么∠2的度数为()A.53°B.55°C.57°D.60°变式4.(2014·遵义)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 A.30°B.35°C.36°D.40°,(第3题图)),(第4题图))变式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40°,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变式6.填写推理理由:如图,CD∥EF,∠1=∠2.求证:∠3=∠ACB.变式7.如图所示,已知AD⊥BC于D,E是AB上一点,EF⊥BC于F,且∠1=∠2,试判断∠B与∠CDG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8.如图,AB∥CD,∠EAB+∠FDC=180°.求证:AE∥FD.变式9.如图,∠BAP+∠APD=180°,∠1=∠2.求证:∠E=∠F.变式10.若AB∥CD,∠1=∠2,∠3=∠4,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变式11.如图,已知∠1=∠2,∠MAE=45°,∠FEG=15°,∠NCE=75°,EG平分∠AEC,试说明AB∥EF∥CD.变式12.(探究题)(1)如图①,若AB∥CD,则∠B+∠D=∠E,你能说明理由吗?(2)反之,若∠B+∠D=∠E,直线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3)若将点E移至图②的位置,此时∠B,∠D,∠E之间有什么关系?(4)若将点E移至图③的位置,此时∠B,∠D,∠E之间的关系又如何?(5)在图④中,AB∥CD,∠E+∠G与∠B+∠F+∠D之间有何关系?。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提高【知识树】要点归纳,理淸知识脉络!对顶角-对顶角相等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例题1:如图所示,已知CB丄AB, CE平分ZBCD, DE平分ZCDA, Zl+Z2=90° •试说明:DA丄AB.【举一反三】如图所示,Z1和Z2互为补角,ZA=ZD,求证: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特殊情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邻补角-邻补角互补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方法规律聚焦】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学习事半功倍哦!H类型二:折纸问题中的叠合法例题2:如图所示,是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形状,如果Zl=105° ,求Z2的度数。

【举一反三】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点,D. C【数学思想方法】一、数形结合思想数量关系 =^n+Z2=180o => Z1=Z3 o Zl=Z2=90° Z1=Z2 o Z3=Z4 Z2+Z4=180°分别落在D ,的位置,若ZEFG=55°位置关系 邻补角 对顶角 Mba 〃b例:如图,DE丄AC, ZAGF=ZABC, Z1与Z2互补。

试说明BF丄AC。

练习:如图,AB〃CD, AE> DF分别平分ZBAD和ZADC。

试说明ZE与ZF的关系。

c二、转化思想例:请按下列要求操作图形并解答(本题中四个长方形的水平方向的边长均为a, 竖直方向的边长均为b):在图1中,将线段AJU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d 得到图形AAB战(即阴影部分);⑴(2) (3) (4)在图2中,将折线AtA晶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得到封闭图形(即阴影部分).(1) 在图3中,请你类似地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同样向右平移一个单位,从 而得到一个封闭图形,并用斜线画出阴影.(2) 请你分别写出上述三个图形中除去阴影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面积:Sl — _______________ 9 S F ____________ f S F __________________ ;(3) 联想与探索:如图4,在一块长方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 1个单位),请你猜想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多少,并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练习:1、一块长方形平地的长和宽分别为10米和6米,垂宜 于地边的两条道路的宽分别是2米和3米。

精编版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

精编版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

精编版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平行线与相交线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以及立体几何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总复习。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在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没有交点,就称为平行线。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直线,如果与另一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互相平行。

(2)用直角板判定法:如果两直线上各取一点P和Q,再通过P、Q各画一条与给定直线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垂直线相交的点连同P、Q四点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则给定直线与这两条垂直线平行;否则,不平行。

(3)用平行线定理判定:如果两直线上各取一点P和Q,并通过Q画一条与给定直线平行的线段,则通过P和平行线段的直线相交的点与P、Q、两直线上平行线段的两个端点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则给定直线与平行线段平行;否则,不平行。

3.平行线性质:(1)平行线具有等斜率。

(2)平行线的判定是对称的,即如果直线l与直线m平行,那么直线m与直线l也平行。

(3)平行线的传递性。

(4)平行线的交线和倾斜度。

(5)两个平行线与同一直线的交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6)两个平行线分别与同一直线的两条截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二、相交线与交角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在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如果有一个交点,就称为相交线。

2.存在且唯一:平面上任意两条不平行的直线都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交点。

如果两条直线有两个或多个交点,则它们必定重合。

3.交角的定义:两条相交线之间的夹角。

三、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相关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与构造:可以通过几何推理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也可以通过构造垂直线段或平行线段等方法来构造平行线。

2.平行线于直线的夹角:直线与平行线的夹角为0度。

3.平行线与截线的夹角:一条直线与平行线的截线上的各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4.形成平行线的条件:如果两个直线分别与一条第三条直线相交,在交点两侧所夹的内角或外角相等,则这两个直线平行。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学生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学生版)

【考点 2 垂线段最短在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点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例 2】如图,在铁路旁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车最
方便,请你在铁路线上选一点来建火车站,应建在(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变式 2-1】如图所示,某同学的家在 P 处,他想尽快赶到附
【考点 5 平行线中的基本事实】
【方法点拨】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例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C.∠5 与∠6 是内错角
D.∠3 与∠5 是同位角
【变式 6-1】如图,给出以下说法:①∠B 和∠1是同旁内角;②∠3 和
∠4 是内错角;③∠B 和∠AEC 是同位角;④
∠A 和∠3 是内错角;⑤∠2 和∠3 是对顶角,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4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变式 6-2】根据图形填空:
【变式 9-2】如图,已知 BC⊥AE,DE⊥AE,∠2+ ∠3=180°. (1)请你判断∠1 与∠A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1=70°,BC 平分∠ABD,试求∠ACF 的度数.
【变式 9-3】如图,AD 交 BC 于点 D,点 F 在 BA 的延长线上,点 E 在线段 CD 上,EF 与 AC 相交于点 G,∠BDA+∠CEG=180°. (1)证明 AD∥EF; (2)若点 H 在 FE 的延长线上,且∠EDH=∠C,∠F=∠H,则∠BAD 和∠CA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 FH⊥BC,∠C=30°,求∠F 的度数.

(必考题)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C.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D.同角的余角相等D解析:D【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再分析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详解】解:A、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逆命题是: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逆命题是: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是假命题,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互逆定理的知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假命题,那这个定理就没有逆定理.2.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同角的余角相等;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它们一定相交;⑤同位角相等;⑥如果直线a∥b,b⊥c,那么a⊥c,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以上都不对B解析:B【分析】利用对顶角的定义、余角的定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错误,是假命题;②同角的余角相等,正确,为真命题;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故错误,是假命题;④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它们一定相交,正确,为真命题;⑤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⑥如果直线a ∥b ,b ⊥c ,那么a ⊥c ,正确,为真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对顶角的定义、余角的定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知识,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3.如图://AB DE ,50B ∠=︒,110D ∠=︒,BCD ∠的度数为( )A .160︒B .115︒C .110︒D .120︒D解析:D【分析】 如图(见解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和差即可得.【详解】如图,过点C 作//CF AB ,//AB DE ,////AB DE CF ∴,,180BCF B DCF D ∴∠=∠∠+∠=︒,50,110B D ∠=︒∠=︒,50,18070BCF DCF D ∴∠=︒∠=︒-∠=︒,120BCD BCF DCF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的和差,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4.如图,如果AB ∥EF ,EF ∥CD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1+∠2−∠3=90°B.∠1−∠2+∠3=90°C.∠1+∠2+∠3=90°D.∠2+∠3−∠1=180°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3=∠COE,∠2+∠BOE=180°,进而得出∠2+∠3-∠1=180°.【详解】∵EF∥CD∴∠3=∠COE∴∠3−∠1=∠COE−∠1=∠BOE∵AB∥EF∴∠2+∠BOE=180°,即∠2+∠3−∠1=18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在同一平面内,有3条直线a,b,c,其中直线a与直线b相交,直线a与直线c平行,那么b与c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不能确定B解析:B【分析】根据a∥c,a与b相交,可知c与b相交,如果c与b不相交,则c与b平行,故b与a 平行,与题目中的b与a相交矛盾,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假设b∥c,∵a∥c,∴a∥b,而已知a与b相交于点O,故假设b∥c不成立,故b与c相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6.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B∥CE,且∠ADC=∠B:④AB∥CE,且∠BCD=∠BAD.其中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②③④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详解】解:①∵∠1=∠2,∴AB∥CD,不符合题意;②∵∠3=∠4,∴BC∥AD,符合题意;③∵AB∥CD,∴∠B+∠BCD=180°,∵∠ADC=∠B,∴∠ADC+∠BC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④∵AB∥CE,∴∠B+∠BCD=180°,∵∠BCD=∠BAD,∴∠B+∠BA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故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②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 C.若∠3=∠2,则b∥c D.若∠3+∠5=180°,则a∥c 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解:A、若a∥b,b∥c,则a∥c,利用了平行公理,正确;B 、若∠1=∠2,则a ∥c ,利用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C 、∠3=∠2,不能判断b ∥c ,错误;D 、若∠3+∠5=180°,则a ∥c ,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故选C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8.如图,一副直角三角板图示放置,点C 在DF 的延长线上,点A 在边EF 上,//AB CD ,90ACB EDF ∠=∠=︒,则CAF ∠=( )A .10︒B .15︒C .20︒D .25︒B解析:B【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BAF=EFD=45∠∠ ,由BAC=30∠ 即可得出答案。

人教七年级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和例题精讲

人教七年级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和例题精讲

平行线与相交线期末考试总复习考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一、考点讲解: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 90○,则∠2= ∠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 0○,∠A+∠B=18 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1-1】如图l-2-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 =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解:D 点拨:此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和对顶角之间的综合运用知识.三、针对性训练:1._______的余角相等,_______的补角相等.2.∠1和∠2互余,∠2和∠3互补,∠1=63○,∠3=__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B.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C.互补的两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直角D.相等的角一定互余4.轮船航行到C处测得小岛A的方向为北偏东32○,那么从A 处观测到C处的方向为()A.南偏西32○B.东偏南32○C.南偏西58○D.东偏南58○5.若∠l=2∠2,且∠1+∠2=90○则∠1=___,∠2=___.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九分之二多1°,求这个角的度数.7.∠1和∠2互余,∠2和∠3互补,∠3=153○,∠l=8.如图l-2-2,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0个B.l个C.2个D.3个9.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10.已知∠A和∠B互余,∠A与∠C互补,∠B与∠C的和等于周角的13,求∠A+∠B+∠C的度数.11.如图如图1-2-3,已知∠AOC与∠B都是直角,∠BOC=59○.(1)求∠AOD的度数;(2)求∠AOB和∠DOC的度数;(3)∠A OB与∠DOC有何大小关系;(4)若不知道∠BOC的具体度数,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关系仍然成立吗?考点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一、考点讲解: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2.“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规”;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3.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2-1】如图1―2―4,直线a ∥b,则∠A CB=________解:78○点拨:过点C作CD平行于a,因为a∥b,所以CD∥b.则∠A C D=2 8○,∠DCB=5 0○.所以∠ACB=78○.【考题2-2】(2004、开福,6分)如图1―2―5,AB∥CD,直线EF分别交A B、CD于点E、F,EG平分∠B EF,交CD于点G,∠1=5 0○求∠2的度数.解:65○点拨:由AB∥CD,得∠BEF=180○-∠1=130○,∠BEG=∠2.又因为EG平分∠BEF,所以∠2=∠BEG=12∠BEF=6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针对性训练:1.如图1-2-6,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l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相等;(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

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点整理总复习

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1的两边与∠2的两边邻补角∠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注意点:⑴两直线相交形成的4个角的位置关系有:(2)∠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 ;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 ;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 个,而对顶角只有 个。

(4) 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共有 组邻补角, 组对顶角。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记作: 垂足为⑵垂线性质1: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3、垂线的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

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1 2 4 3 A B C DO⑶线段与距离 区别6、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7、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8、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 一点,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9、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 ∴b ∥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A+∠B=180°;②∠B+∠C=180°;
③∠C+∠D=180°;④∠D+∠A=180°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D
C
A
B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2:如图:已知 1= 2
求证: BCD+ D=180.
A1 D
2
B
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3、如图,已知∠ 1= ∠ 3,
AC平分∠ DAB你 能判断 D 那两条直线平行?
4、如图, ∠B=∠C ∠B+∠D=180°,
那么BC平行DE吗?为什么?
A
B
E
C
D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二、塔型
1、已知 ∠ADE=6(0已°知)∠B=60
°,∠AED(=等4量0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求证:(1)DE∥BC
A
(已证)
(2()两直∠线平C行的,同度位角数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D
E
B
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2、已知:如图,∠1=∠C,∠2=∠B,
求证:MN∥EF.
M
E B
A
1 2
N
F 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2. 已知:如图所示,CD∥EF,∠1=∠2,. 试猜想 ∠3与∠ACB有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A
G
3 1
D
E
2
C
F
B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3、 如图,BD⊥AC,EF⊥AC,D、F分别为垂足, ∠1=∠2,试说明∠ADG =∠C 。
4、已知:AB//DE,∠1=∠2 求证:AC//DF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六、添辅助线
1.如图,AB∥CD,∠BAE=300,∠ECD=600,那么 ∠AEC度数为多少?
A
B
E
C
D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2、如图,AB∥CD,∠ABE=120°,
∠DCE=15°,求∠BEC

A
B
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E
P
A G
B Q
C
D
H
F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2:已知AB∥CD,GP,HQ分别平分∠AGF, ∠EHD,判断GP与HQ是否平行?
E
G
A
B
P
Q
C H
F
D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3: 已知AB∥CD,GM,HM分别平分
∠FGB, ∠EHD,试判断GM与HM是否垂
直?
E
A
G
B
CH
M D
F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请说明理由?
1 2
)A
C
3
B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4、 已知∠DAC= ∠ACB, ∠D+∠DFE=1800,求证 :EF//BC
D
F
C
B E A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5、如图,AB∥CD,AD∥BC,试探求∠B与∠D, ∠A与∠C的关系?
D
C
A
B
6、如果AB∥CD,且∠B=∠D,你能推理得出AD∥BC吗?
A
D
G
F1
C
2
E
B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3、已知:如图,1=2=B,EF∥AB。 问:3和C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
填空:∵1=B(

∴DE∥BC(

∴2=C(

∵EF∥AB(

∴B=3(

又∵2=B(

∴3=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三、四边形
1.如图,已知AB∥CD,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B
1
3F
E
4
C
2
D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6:如图,已知∠E=∠F, ∠1=∠2,
求证 AB∥CD .
A
B
1
3F
E
4
C
2
D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7:如图,已知∠1=∠2, AF∥DE,
求证AB∥CD.
A
B
1
3F
E
4
C
2
D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五、角平分线形
1 :已知AB∥CD,GP,HQ分别平分∠EGB, ∠EHD,判断GP与HQ是否平行?
一、基本型
1、已知:∠1=∠2 求证:∠3+∠4=180°
A 31
B
C 4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2D
2.如图,∠1+∠2=180° 求证:AB∥CD.
E
A1
B
3
4
C
2
D
F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3.如图,已知:∠2=∠3, ∠1+∠3=180°, 求证:EF∥GH.
A
EG 12
B
3
C
D
FH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7、如图,已知DE、BF分别平分∠ADC 和∠ABC ,∠1 =∠2, ∠ADC= ∠ABC 说明AB∥CD的 理由。
D
F
C
1
2
A
E
B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四、Z形
1. 如图,AB和CD相交于O,∠A=∠B ,求证∠C=∠D.
C
A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B D
2:如图所示:AD∠ BC,∠ A=∠ C,试说明 AB∠ DC.
E D
A
D
E
F
B
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3:如图所示:AB∠ DC,∠ A=∠ C,
试说明 AD∠ BC .
A
D
E
F
B
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4:如图,∠1=∠2,∠C=∠D,试问:∠A与∠F相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D
Hale Waihona Puke EF231
A
B
C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复习
5:如图,已知AB∥CD, ∠E=∠F,
求证∠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