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例题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例题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例题**《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例题》**嘿,我的好朋友!今天来跟你唠唠发出存货计价方法这回事儿,这可是个有点意思的小知识,学会了能让你在财务的世界里更厉害哟!首先咱们来说说“先进先出法”。
这就好比你在排队买冰淇淋,先到前面的人先买到先离开,存货也一样,先购进的先发出。
比如说,咱月初进了 10 个冰淇淋,每个 5 块钱;月中又进了 10 个,每个 6 块钱。
月底要卖 15 个,那先卖的就是月初那 5 块钱一个的 10 个,再卖月中 6 块钱一个的 5 个。
我给你讲个我自己的奇葩经历来帮你理解。
有一次我去买零食,老板进货就跟这先进先出似的。
我买的薯片,先拿出来的都是他最早进的那批,结果我发现日期都有点不新鲜啦,哈哈,这就是先进先出!接下来是“加权平均法”。
这个就像把不同价格的东西混在一起算个平均价。
还是上面那个冰淇淋的例子,月初 10 个每个 5 块,月中 10个每个 6 块,那加权平均单价就是(5×10 + 6×10)÷(10 + 10) = 5.5 块。
月底卖 15 个,就都按 5.5 块一个算成本。
我有次去菜市场买菜,我跟卖菜大妈说,您这菜价天天变,能不能给我来个加权平均价,大妈一脸懵地看着我,哈哈,估计她都没听说过这词儿!再说说“移动加权平均法”。
这个就更精细啦,每购进一次就重新算一次平均价。
比如月初 10 个冰淇淋每个 5 块,买进来后平均单价就是5 块。
月中又进 10 个每个6 块,那新的平均单价就是(5×10 + 6×10)÷(10 + 10) = 5.5 块。
这时候卖 5 个,就按 5.5 块一个算成本。
我有次跟朋友玩游戏猜价格,我就用这移动加权平均法来估算,结果把大家都弄晕了,他们说我太较真,玩个游戏还搞这么复杂,哈哈!最后是“个别计价法”。
这个可特别了,就像给每个存货都标了个独特的小标签,要卖的时候就认准这个标签的价格。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咱来说说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哈。
你看啊,这存货就像是咱家里的宝贝,得好好算计着怎么往外给。
比如说,咱有一批存货,数量还不少呢。
这时候就得想想用啥方法来计价发出。
就好比你有一堆苹果,你要卖给不同的人,那你得想想怎么定价才合适呀。
咱先说说先进先出法。
这就好比排队买东西,先到的先买走,先进入存货的就先被发出去。
这样一来,成本的计算就比较直接啦。
就像你卖苹果,先把最早进来的那批苹果先卖掉,成本也就按照最早的价格算。
再看看加权平均法。
这就好像把所有的存货都放在一个大锅里,搅和搅和,算出一个平均价。
然后每次发出存货,都按照这个平均价来算成本。
这多公平呀,不偏袒谁也不亏待谁。
还有个别计价法呢,这可就厉害了。
就像是给每个存货都贴上了专属标签,每一个都单独算成本。
这种方法特别精准,但也得花点心思去区分呀。
咱来举个具体例子哈。
假设咱有 10 个存货,进价分别是 1 块、2 块、3 块、4 块、5 块、6 块、7 块、8 块、9 块、10 块。
如果用先进先出法,先卖出去 5 个,那成本就是 1 块、2 块、3 块、4 块、5 块,一共 15 块。
如果用加权平均法呢,先算出平均价,然后再乘以卖出的数量。
这得多算一会儿呢。
要是用个别计价法,那可就得仔细看看每个存货的具体情况啦。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可重要啦,它直接影响到成本和利润呢。
要是算错了,那可不得了,就像你卖苹果,价格算错了,要么亏了自己,要么坑了别人。
所以啊,可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呀。
你想想,这存货就像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咱得合理地去分配和使用它们,才能让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呀。
咱不能乱了套,得用合适的方法去管理它们,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这计价方法不就像是咱过日子的小窍门嘛,用对了方法,日子过得井井有条;用错了方法,那可就乱成一团啦。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哪种方法最适合咱,让咱的存货管理得妥妥当当的。
总之啊,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就像是一道道有趣的谜题,等着咱去解开呢。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

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 项目
1000×15+8000+ 13600-31500=5100
1000×15+8000+ 13600-32100=4500
1000×15+8000+ 13600-31820=4780
1000×15+8000+ 13600-31705=4895
利润表上的利润项目 50000-31500=18500 50000-32100=17900 50000-31820=18180 50000-31705=18295
• 但是,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 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 理。
移动平均法
•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 收货的本钱加原有库存的本钱,除以本次 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 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的区别
•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加权平均也是移动平 均的一种,就是频率不同而已.
• 虽然从整体看,所有存货最终都要发出,全部发出存货的本钱必然等 于全部存货进价的本钱;但分阶段看,由于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发 出同样的存货其本钱都是不同的。
• 因此,精明的纳税人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商品价格的变化情 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发出存货尽可能早地摊销到当期销 售本钱中去,以减少期初的应纳所得额,实际上是从政府拿到了一笔 无息贷款,相当于享受到了国家给予的延期纳税的税收优惠
• 按照现行税法及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存货计价的方法包括先进先出 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 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发出同样的存货,其计入本钱费用的金额 不同,因而对所得税计征产生不同的影响。
•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物价呈上升趋势,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其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章 资 产-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和先进先出法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资 产知识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和先进先出法● 详细描述:1.个别计价法。
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例题:1.某企业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2010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元;3月15日购入甲材料2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5元;3月31日发出甲材料200公斤(该批材料为3月15日购进的材料)。
按个别计价法和先进先出法计算3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实际成本的差额为()元。
A.400B.500C.1000D.1400正确答案:C解析:先进先出法下本期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0X20=4000(元);个别计价法下本期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0X25=5000(元);两种方法下计算结果相比较其差额=5000—4000=1000(元)。
存货计价方法例题和解析

存货计价方法例题和解析例题:某公司在2019年1月1日库存货市场价格为10000元,成本价为8000元,初期库存量为500件。
在2019年期间,公司发生如下交易:1.1日购进库存1000件,成本价为9000元。
2.4月1日购进库存2000件,成本价为12000元。
3.7月1日出售1000件,售价20000元。
4.10月1日购进库存1500件,成本价为18000元。
12.31日年末存货量为2000件。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首先需要确定该公司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FIFO)、后进先出(LIFO)、加权平均法等等。
假设该公司采用先进先出(FIFO)法:1月1日库存量为500件,成本价为8000元,总成本为500 * 8000 = 4000000元。
1月1日购进库存1000件,成本价为9000元,总成本为1000 * 9000 = 9000000元。
库存量为1500件,成本价为4000000 + 9000000 = 13000000元。
4月1日购进库存2000件,成本价为12000元,总成本为2000 * 12000 = 24000000元。
库存量为3500件,成本价为13000000 + 24000000 = 37000000元。
7月1日出售1000件,售价20000元,总收入为1000 * 20000 = 20000000元。
库存量为2500件,成本价为37000000 - 1000 * 9000 = 36000000元。
10月1日购进库存1500件,成本价为18000元,总成本为1500 * 18000 = 27000000元。
库存量为4000件,成本价为36000000 + 27000000 = 63000000元。
12月31日年末存货量为2000件,成本价为63000000 / 4000 = 15750元。
因此,该公司在采用先进先出(FIFO)法的情况下,年末存货的计价为15750元。
存货会计分录以及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1.原材料Ⅰ.外购(1)取得①发票与材料同时到借:原材料应交税金-增(进)贷:银行存款②发票先到借:在途物资(含运费)应交税金-增(进)贷:银行存款③材料已到,月末发票账单未到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注:下月初,用红字冲回,等收到发票再处理Ⅱ.自制(成本会计)Ⅲ.接受投资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发出Ⅰ.以实际成本核算①未入库时:借:在途物资贷:银行存款②入库时:借:原材料等贷:在途物资③分配到成本费用中:借:管理费用等贷:原材料等(实际成本)Ⅱ.以计划成本核算①未入库时: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②入库时:借: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贷:材料采购③分配到成本费用中:借:管理费用等贷:原材料等(计划成本)④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管理费用等贷: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2.委托加工物资①发出委托加工物资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②支付加工费、运杂费、增值税借: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贷:银行存款等③交纳消费税(见应交税金)④加工完成收回加工物资借:原材料(验收入库加工物资+剩余物资)贷:委托加工物资3.包装物(1)生产领用,构成产品组成部分借:生产成本贷:包装物(2)随产品出售且借:营业费用(不单独计价)其他业务支出(单独计价)贷:包装物(3)包装物的出租、出借①第一次领用新包装物时借:其他业务支出(出租)营业费用(出借)贷:包装物注:出租、出借金额较大时可分期摊销②收取押金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③收取租金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金-增(销)其他业务收入④退还包装物(不管是否报废),借:其他应付款(按退还包装物比例退回押金)贷:银行存款⑤损坏、缺少、逾期未归还等原因没收押金借:其他应付款其他业务支出(消费税)贷:应交税金-增(销)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其他业务收入(押金部分)⑥不能使用而报废时,按其残料价值借:原材料贷:其他业务支出(出租)营业费用(出借)⑤摊销⑴一次摊销法:借:原材料(验收入库包装物的残值)贷:其他业务成本(出租)销售费用(出借)⑵五五摊销法:借:原材料(验收入库包装物的残值)包装物——包装物摊销(已摊销金额的50%)其他业务成本(差额)销售费用(差额)贷:包装物——在用包装物(账面原值)4.低值易耗品(将会计科目包装物换成低值易耗品)5.存货清查⑴盘盈①确认借:原材料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②报批转销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⑵盘亏或毁损①确认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应交税金-增(转出)②报批转销i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借: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ii属于收发计量、核算、管理不善造成的损耗借:原材料(残料)其他应收款(保险、责任人赔款)[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iii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损耗借:原材料(残料)其他应收款(保险、责任人赔款)[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6.减值(1)减值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2)转回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终止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额)贷:库存商品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某商店2009年5月1日A商品期初结存1000件,每件进价15元。
个别计价法例题(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教材例1-26】甲公司2008年5月D商品的收入、发出及购进单位成本如表1-2所示。
表1-2 D商品购销明细账单位:元
假设经过具体辨认,本期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如下:5月11日发出的200件存货中,100件系期初结存存货,单位成本为10元,100件作为5日购入存货,单位成本为12元;5月20日发出的100件存货系16日购入,单位成本为14元;5月27日发出的100件存货中,50件为期初结存,单位成本为10元,50件为23日购入,单位成本为15元。
则按照个别认定法,甲公司5月份D商品收入、发出与结存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3 D商品购销明细账(个别认定法)单位:元
从表中可知,甲公司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及期末结转存货成本如下: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100×10+100×12+100×14+50×10+50×15=4 850(元)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150×10+100×12+200×14+100×15-4 850
=2 150(元)。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一、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先被消耗掉。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较好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适用于货物的同质性较强的行业,如食品、石油等。
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将存货按照购入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2.当有存货发出时,按照编号顺序计算存货的成本;3.将计算得到的存货成本分配给相应的发出存货。
以一家超市为例,假设批进货数量为100个,进货成本为10元/个,当有10个存货发出时,先进先出法的计算如下:编号存货数量存货成本110010200发出存货:编号存货数量存货成本110100存货成本计算:消耗存货的数量为10个,按照先进先出法,最早购入的10个存货的成本为100元。
二、加权平均法(WA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将全部存货的成本汇总计算平均成本,然后按照平均成本进行计价。
这种方法可以平摊存货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如电子产品、时尚品等。
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将存货的数量和成本分别加总;2.通过总成本除以总数量,计算出平均成本;3.将平均成本分配给相应的发出存货。
以同样的超市为例,其中一时期进货数量为100个,进货成本如下:50个存货的进货成本为10元/个,另外50个的进货成本为12元/个。
当有10个存货发出时,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如下:存货数量存货成本50105012总存货数量=100,总存货成本=(50*10)+(50*12)=1000+600=1600平均成本=总存货成本/总存货数量=1600/100=16元/个发出存货:存货数量存货成本1016存货成本计算:消耗存货的数量为10个,根据平均成本计算,10个存货的成本为10*16=16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方法,下面通过本例说明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
资料:红星工厂2002年6月A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
6月1日期初结存150件单价60元计9000元
6月8日销售 70件
6月15日购进100件62元计6200元
6月20日销售50件
6月24日销售90件
6月28日购进200件68元计13600元
6月30日销售60件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分析与解答:
1、先进先出法:
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
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
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
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数量+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成本+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成本)
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先进先出法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64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11520元,本期销售成本为17280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
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
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800+6200)/(80+100)=(元)
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2444+13600)/(40+200)=(元)
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
但这种方法,由于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价,势必会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
例题5•多选题】发出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其特点是()。
A.发出存货的成本比较接近于其市价
B.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C.库存存货的成本接近于市价
D.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答案】BCD
【例题6•计算题】丁公司2008年3月1日结存B材料3 0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l0元,3月5日和3月20日分别购入该材料9 000公斤和6 0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分别为ll元和l2元。
3月l0日和3月25日分别发出该材料l0 500公斤和6 000公厅。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材料的成本。
第一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30 000+99 000)/(3 000+9 000)=(元)
第一批发货的存货成本=10 500×=112 875(元)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1 500×=16 125(元)
第二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6 125+72 000)/(1 500+6 000)=(元)
第二批发货的存货成本=6 000× =70 500(元)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1 500×=17 625(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合计为 183 375(112 875+70 500)元。
【例题7•2007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
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
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金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金额=100×106=10600(元)。
【例题8•2008单选题】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07年2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2月1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
2月末,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元。
000
500
600
000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