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

案例7: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一、教学目标与计划通过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希望从公司财务的角度,关注收购报价、收购消息公布后收购方股价与被收购方股价走势的差别,以及收购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当然,更重要的是探讨背后的原因。
该案例在原教学计划条件下(周三课时),是在公司并购专题中应用的,新的教学计划压缩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并购专题无法讲解,因此,该案例只能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了。
二、招商银行(证券代码600036)的基本资料招商银行的基本情况可以参见招商银行价值评估案例。
1.招商银行的盈利与分配情况招商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分配情况分别见表1和2。
表1:盈利能力指标表2:历年分配情况三、永隆银行的情况介绍(一)基本情况永隆银行有限公司 (Wing Lung Bank,0096.HK)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
永隆提供全面银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押汇、汇兑、银团贷款、企业贷款、信用卡、网上银行、强制性公积金、投资理财等。
永隆更透过全资附属公司提供租购贷款、物业信讬、受讬代管、保险代理、经纪及顾问、期货证券经纪服务。
永隆银行是香港一家中等规模老牌银行,总资产排名香港本土银行第4位、香港上市银行第10位。
表3:分支机构及市场占有率分支机构: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香港本地: 33 33 33 33 36其它地方: 3 3 4 4 5市场占有率(%):贷款: 1.53 1.52 1.71 1.72 1.55存款: 1.44 1.38 1.33 1.32 1.21表4:主要财务指标(%)ROA 1.3 1.5 1.5 1.9 1.5ROE 10.1 10.8 10.9 14.1 11.0净利润增长率 19.1 7.1 44.9 -14.5资本充足率: 21.5 20.50 17.50 16.00 14.7(二)发展历程1933年,永隆于1933年2月25日在香港文咸东街三十七号开业,定名永隆银号,资本港币四万四千五百元,经营找换、汇兑、存款、各端口来往、代客买卖股票、黄金及国内公债等业务,成绩按年递增。
从招商银行购并案看商誉及其核算

产 , 商 银 行 的 会 计 处 理 如下 : 招 借 : 期 股 权 投 资— — 其 他 股 权 投 资 8 长 1 资本 公 积 8 9
贷 : 行 存 款 10 银 7 对 剩余 股份 的 收购 , 冲减 了净 资 产 的 金 额 。
3 商银 行 20 . 招 0 9年 1 1 月 6日发 布公 告 , 该 行 已经 完成 对 香 称 港 永 隆银 行 的收 购 , 隆银 行成 为 招商 银 行直 接 全 资 附属公 司 。 永 4招商 银行 支付 的全 部 现 金 达 到 33亿 港 元 . 永 隆 银 行 的 . 6 而 净资产 2o o 8年 第 二 季 度 净 资 产 1 8 5亿 港 元 . 过 净 资 产 的 部 l. 4 超 分 有 1 1 7 港 元 被 确 认 为 商誉 。 0. 亿 7
财 经 界 ・0 9 5 2 0 ・
从招 商银 行购并案看 商誉 及其核算
青岛远 洋船 员学院总务 处 刘晓波 摘要 : 招商银行 于 0 年 1月份完成 了对香港永 隆银行的收购 , 9 收购 中确认 了商誉 ,0 8 20 对确认 的商誉计提 了减值 准备 。本文以招商银行购并案为例 , 论述 了新会计 准则对商誉的 以及 并 购各 环 节 的会 计 处 理 。 关键 词 : 商银 行 购 并 商 誉 核 算 招
- 四、 商誉减值的核算
按 照 国 家新 的企 业 会 计 准 则 体 系 的有 关 规 定 .商 誉 不 摊 销 . 而 是 按 减 值 测试 方式 予 以处 理 。而 商 誉 减 值 方 法 , 是将 商誉 结 就 合 与 其 相 关 的 资 产组 或者 资产 组 组 合 进 行 减 值 测 试 . 比较 这些 相 关 资 产 组 或 者 资 产组 组 合 的账 面价 值 ( 括 所 分
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ecuk目录一、招商银行简介 (2)二、招行的重大并购事件 (3)1.并购永隆银行 (3)2.入股台州市商业银行 (3)3.入股招商信诺 (3)4.增持招商基金 (4)5.并购西藏信托失败 (4)三、永隆银行并购案分析 (5)1.详细并购过程 (5)2.并购成本分析 (5)(1)市净率 (6)(2)股价变动 (6)(3)未来现金流 (8)3.并购后影响分析 (8)(1)影响未来盈利能力 (8)(2)核心资本充足率降低 (9)(3)摊薄股东回报率 (10)(4)商誉减值 (10)4.并购中的战略思考 (11)(1)有利于招商银行国际化业务的融合和拓展 (11)(2)有助于招商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 (12)(1)有利于招商银行保持和扩展零售业务优势 (13)(4)有利于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互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13)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以永隆银行收购案为主)一、招商银行简介招商银行于1987 年由招商局成立于深圳,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成立26年来,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招行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家营业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2500亿、资产总额超过3.4万亿、全国设有超过800家网点、员工超过5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球多项银行排名中名列前茅,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在业务经营方面,招行在我国银行业界一直以“敢为天下先”而闻名。
无论是产品开发和客户服务上,由“因您而变”理念产生的“一卡通”多功能储蓄卡、“一网通”全终端金融服务、金葵花高端理财等多项创举;还是公司治理和人员管理上,率先采取经管分离和竞争上岗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引发国内其他银行竞相学习仿效。
投行经典并购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内容提要]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银行业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但同时金融危机又为银行业的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了银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3月中旬,永隆银行董事长宣布愿意出售永隆银行53.1%的家族股份,多家银行参与竞争,招商银行最终以总计港币193亿元的现金方式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商业银行的并购,有助于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国内和海外市场、优化业务结构、推动经营战略调整、增强协同效应。
本文以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为例,通二、并购定价按照香港《公司条例》和《收购守则》中的规定,收购人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超过30%,须以要约方式进行收购,本案例中招商银行先收购永隆银行53.12%股份属于要约收购,因收购股权比例较高而触发香港有关全面要约收购条例。
香港《公司条例》和《收购守则》中的规定办法中对要约收购的最低限度规定为:收购挂牌交易的股票,要约收购价格不得低于以下价格的较高者:(1)在提示性公告日前六个月内,收购人买入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所支付的最高价格;(2)在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内,被收购公司挂牌交易的该种股票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90%。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123,336,170股股份须支付总计港币19,302,110,605元的对价(相当于港币156.50元/股,约为永隆银行2007年经审计后每股净资产值的2.91倍),收购价格较高。
具体按下列方式支付对价:(1)总额港币965,105,530元的订金由本公司于签订《买卖协议》时向卖方支付,其中港币512,732,569元已支付予伍絜宜有限公司,其余港币452,372,961元已支付予伍宜孙有限公司及宜康有限公司;(2)对价余额港币18,337,005,075元须由招商银行于目标股份收购完成日期向卖方支付,其中港币9,741,918,819元付给伍絜宜有限公司,其余港币8,595,086,255元付给伍宜孙有限公司及宜康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作者:李龙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9期李龙(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招商银行与伍氏家族签署以总价港币193.02亿元价格收购 53.12%权益的协议。
此举在金融业引起不小的关注。
在金融一体化的文化背景下,效益,利润是金融业追逐的根本目标。
分析此案可提供一些经验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招商银行;永隆银行;并购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24-0122-022008年5月30日,招商银行与伍氏家族签署以总价港币193.02亿元价格收购永隆银行约53.12%权益的协议。
2008年9月30日,招商完成了伍氏家族收购永隆银行约53.12%的股权。
2008年10月6日,招商银行向剩余永隆银行股东寄发综合收购文件。
2009年1月15日,招商银行完成对永隆银行的强制性收购,永隆银行成为招商银行全资附属公司。
自2009年1月16日起,永隆银行撤回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1 并购绩效分析通过计算招商银行2006年—2010年的EVA指标值,判断并购事件是否给招商银行带来价值增值,来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长期绩效。
1.1 EVA计算模型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资本总额模型说明:由于商业银行是特殊性的金融企业,必须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如果按照一般企业的EVA计算方法,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资产,将会高估资本成本,必将导致结果扭曲。
另一方面,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反映不良资产和利润的真实情况,因此在计算EVA时,应将贷款损失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本年度变化数额计入税后经营业利润,将其年末余额计入资本总额,否则会低估银行的经济利润和资本总额。
因此进行调整后的变量计算公式如下:(1)NOPAT=税后利润总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本年度变化数额+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本年度变化数额+(-)营业外支出(收入)-(+)累计的营业外支出(收入)(2)资本总额=权益资本+年末的贷款损失准备+年末的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债务资本成本+(-)累计的营业外支出(收入)(3)WACC=KD(1-t)×D/(D+E)+KE×E/(D+E)其中: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D+E)为债务资本比例;E/(D+E)为权益资本比例。
招商银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

美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美国
132971.0
127034.0 123859.0 122157.0 93795.0
7
14
中国工商银行(ICBC)
中国银行(BankofChina) 中国建设银行 (ChinaConstructionBank)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
中国
中国
91110.5
76667.0
2002
2003 国际金融公司 新加坡直接投资公 司 国际金融公司 2004 美国新桥投资
3.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在并购浪潮中 崛起,成为主要力量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股份制商业银 行将在中国银行业并购活动中扮演更加 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比较,股份制 商业银行尽管规模上并不占优势,但其 历史包袱相对较轻,包容力较强,对利 润的追求欲望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他们对发达地区银行和信用社的并购, 将有助于推动地区金融扩张,也有利于 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跨国并购
时间 1994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中资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境外目标机构 香港工商银行 西敏证券亚洲有限公司 香港友联银行 香港建新银行 规模 收购40%股权 收购60%股权 收购53%股权 收购30%股权
2004年
2006年
中国工商银行
股份制银行 有优势
三、并购基本情况与动因分析
并购事件简介 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的基本情况 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的动因分析
动因分析 基本情况
(一)并购事件简介
2008年3月20日,香港永隆银行的大股东伍氏家族宣布,愿意出 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消息一经公布,吸引了包括 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及澳新银行、渣打集 团等国内外银行的关注,他们均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并 购意愿。 同年3月底,招商银行在与其他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败,退 出竞标。之后在其财务顾问摩根大通的牵线搭桥之下,招商银行 管理层与永隆银行创始人伍氏家族取得联系,并表示了明确的合 作意图。 随后,由于永隆银行报出的并购价格过高,4月23日,交通银行 正式退出香港永隆银行的股份竞购,建设银行也较早退出竞争。 工商银行在第一、二轮的投标过程中都进行了详细的尽职调查, 但是5月下旬,中国工商银行暗示不会提高收购永隆的作价,在 并购的最后坚持自己认定的并购底线而最终放弃。同时澳新银行 也因出价与招商银行有距离,退出竞争行列。
从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看中资银行海外并购

从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看中资银行海外并购3.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概述3.1并购双方简介3.1.1收购方:招商银行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总部设在深圳,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2年4月9日,招商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股票代码为600036。
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H股股票代码为03968。
?招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始终朝着“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的目标不断前进。
从一个只有1亿元资本金、1个网点、30多名员工的小银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经营特色,发展壮大成为拥有3.4万亿元资产,2500 亿资本净额,800多家网点,5万多名员工的大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综合排名中进入前十,并且挤身全球100家大银行之列。
目前,招商银行已经与106 个国家及地区的1713家海外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往来关系。
招商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公司及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也自营及代客进行资金业务。
作为国内最佳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广为人知的品牌、品种繁多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具有很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招商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结算、托管等各类服务,并在现金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力,招商银行得以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开发和升级招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掌上电脑银行,让客户能够更快捷方便地获取招行的服务。
此外,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信用卡的发行数量和使用?效率都很高,市场占有率极高。
招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一直保持良好,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2008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7.12亿元,同比增长75.66%,净利润达到63.19亿元,同比增长156.66%,每股收益达0.43元,同比增长了1.5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达到19.28亿元,增幅超过100%。
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案例分析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
国内外金融机构也出现了并购热潮,其中比较引人瞩目的国内银行并购案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
2008年5月30日招商银行正式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议定以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有条件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
这是招行历史上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购,也是国内迄今最大、香港近7年来最大的银行控股权并购案例。
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始末永隆银行受到“次贷”危机的牵连2008年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难以维持。
2008年3月20日永隆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公告一经发出就引发多家银行竞标。
招商银行在与其它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败,退出竞标。
但随后不久,经由其财务顾问摩根大通牵线搭桥,招商银行管理层与永隆银行创始人伍氏家族取得联系并表示了明确的合作意图。
6月初招行公告于 5 月30日已与永隆银行的三大股东签署股份买卖协议。
根据协议,招行将以156.5港元/股的价格并购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10月招行要约协议并购落定,招行为此次并购需要支付363亿港币的现金。
两家银行简介及优劣势分析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
永隆银行不仅提供全面银行服务还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提供租购贷款、物业信迁、受迁代管、保险代理、经纪及顾问、期货证券经纪服务。
该行是香港一家中等规模老牌银行,总资产排名香港本土银行第4位、香港上市银行第10位。
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永隆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经验比较丰富。
二是积累了混业经营的经验。
永隆银行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
三是作为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银行,永隆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ecuk目录一、招商银行简介 (2)二、招行的重大并购事件 (3)1.并购永隆银行 (3)2.入股台州市商业银行 (3)3.入股招商信诺 (4)4.增持招商基金 (4)5.并购西藏信托失败 (4)三、永隆银行并购案分析 (5)1.详细并购过程 (5)2.并购成本分析 (6)(1)市净率 (6)(2)股价变动 (7)(3)未来现金流 (8)3.并购后影响分析 (9)(1)影响未来盈利能力 (9)(2)核心资本充足率降低 (10)(3)摊薄股东回报率 (11)(4)商誉减值 (11)4.并购中的战略思考 (12)(1)有利于招商银行国际化业务的融合和拓展 (12)(2)有助于招商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 (13)(1)有利于招商银行保持和扩展零售业务优势 (14)(4)有利于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互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14)招商银行发展中的并购案例分析(以永隆银行收购案为主)一、招商银行简介招商银行于1987 年由招商局成立于深圳,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成立26年来,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招行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家营业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2500亿、资产总额超过3.4万亿、全国设有超过800家网点、员工超过5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球多项银行排名中名列前茅,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在业务经营方面,招行在我国银行业界一直以“敢为天下先”而闻名。
无论是产品开发和客户服务上,由“因您而变”理念产生的“一卡通”多功能储蓄卡、“一网通”全终端金融服务、金葵花高端理财等多项创举;还是公司治理和人员管理上,率先采取经管分离和竞争上岗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引发国内其他银行竞相学习仿效。
目前,招行在中国大陆的110 余个城市设有99 家分行及853 家支行,2 家分行级专营机构,1 家代表处,2,174 家自助银行,1 家全资子公司招银租赁;在香港拥有永隆银行和招银国际等子公司及一家分行;在美国设有纽约分行和代表处;在伦敦和台北设有代表处。
其个人储蓄存款、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离岸金融等多项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居于领先地位,风险管理也一直为业界称道,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
截至2012年 12月31日,集团实现净利润452.7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352.47%。
在资本市场方面,招商自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四次增资扩股,且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市,不仅满足了快速发展的资本需求,而且推动了内部管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是中国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的上市公司。
2008年招行斥资300余亿港币收购了具有75年历史的香港本土第四大银行永隆银行,整合后开始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述为“不可复制的案例”。
本文二、招行的重大并购事件1.并购永隆银行2008年3月20日,香港第四大银行永隆银行的创始人伍氏家族宣布,将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
这引发了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澳新银行等多家银行出价竞标,永隆股票随即大涨。
3月底招商银行在与其他竞投方首轮竞标中宣告失败,退出竞标。
5月招行卷土重来,5月30日,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控股的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6月27日招行股东大会通过收购永隆议案,9月30日招商银行以193亿港元(约合170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永隆银行有限公司53.12%的股权收购,随后,10月7日起,招行开始按每股156.5港元向剩余股东发起全面要约收购。
2008年6月27日,招商银行股东大会通过收购案。
2009年1月16日,招商银行完成对香港永隆银行的强制性收购。
2.入股台州市商业银行2007年11月9日,招行董事会宣布通过以2.721亿元人民币受让台州市商业银行30,000,000股股份。
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招商银行持有台州市商业银行10%的股权。
同时,招行以台州市商业银行2007年1月1日至股权转让交割日期间产生的未分配利润的10%为上限,按每股人民币1元的价格受让台商行向老股东派送的红股,以维持招行在台商行10%的股份占比。
台州商行成立于2002年3月,注册资金3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7年末,台州市商业银行总资产183.4亿元,资本充足率为9.4%;各项存款余额达164.5亿元,贷款余额达115.5亿元,贷款不良率下降至0.53%。
全年实现税后利润3.3亿元,资产利润率为2.05%。
此次并购完成后,招行持股台商行,但并非单一最大股东。
3.入股招商信诺2008年5月5日,招商银行通过《关于收购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的决议》,此后这个方案的执行一波三折,进展缓慢。
2011年6月7日,招商银行再度发布公告,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继续推动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收购工作的议案》,同意继续推动股权收购工作。
直到今年的8月1日招商信诺才正式拿到批文,收购过程长达五年之久。
4.增持招商基金早在2006年4月10日,招行董事会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在此之前,招商基金共有包括招商证券但不包括招商银行的5位股东。
2007年5月,招行正式公告宣称,中国证监会同意该公司受让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远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及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招商基金的10%、10%、10%及3.4%的股权。
上述股权转让完成后,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股权结构为:招商银行持有其全部股权的33.4%,成为招商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全部股权的33.3%,荷兰投资(INGAssetManagementB.V.)持有其全部股权的33.3%。
2013年10月11日,招商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以约6357万欧元的价格受让荷兰投资公司持有的招商基金21.6%的股权,受让后招商银行合计持有招商基金55%的股权,正式成为招商基金的控股股东。
5.并购西藏信托失败2008年8月,招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控股收购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股权的议案》,根据议案,招行将收购西藏信托60.5%的股权。
同年9月,《关于西藏信托投资公司改制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和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出席。
2009年8月,招行与西藏财政厅及西藏爱沃瑞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产权转让协议》,招行拟以人民币3.64亿元的价格收购西藏信托60.5%的产权。
但由于涉及边境敏感问题等诸多原因,该协议一直未得监管部门批准。
在两年半之后,为尽快结束协议各方权利不确定状态,同时也为了促进西藏信托持续健康发展,在西藏自治区财政厅提议下,各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终止《产权转让协议》,并于2012年7月2日签署了相关终止文件。
至此,招行正式放弃了对西藏信托的收购。
三、永隆银行并购案分析1.详细并购过程在永隆银行的大股东伍氏家族表达出愿出售53.12%永隆股权之后,吸引了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及澳新银行、渣打集团等国内外银行的关注,他们均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并购意愿。
随后,因为认为永隆银行报出的并购价格过高,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较早退出竞争。
工商银行在第一、二轮的投标过程中都进行了详细的尽职调查,但是在并购的最后坚持自己认为的并购底线而最终放弃。
招商银行在此前的询价过程中也曾退出,但后来又重新与永隆银行洽谈并最终完成并购交易。
具体并购过程如下:●2008年5月30日,招商银行正式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议定以每股156.5港元并购永隆银行1.23亿股,约53.12%的股份,总价193.02亿港元,其中伍絜宜有限公司持有的占永隆现有总股本的28.22%,伍宜孙有限公司持有的占13.89%,宜康有限公司持有的占11.01%。
●2008年10月7日起,招商银行开始按每股156.5港元向剩余股东发起全面要约收购。
●2008年10月27日完成对永隆银行的全面收购,耗资约363亿港元,持有永隆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份的97.82%。
●2008年10月28日,香港永隆银行(0096.HK)在港交所停止交易。
●2008年11月起,招商银行开始对永隆银行剩余的2.18%股份进行强制性收购。
●2008年11月15日,招商银行完成强制性收购,永隆银行成为招商银行直接全资附属公司。
2008年11月16日,永隆银行撤销在港交所上市地位。
2.并购成本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花费直接成本共计363亿港元,下面将对并购成本从市净率、股价变动和未来现金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市净率国外研究表明,银行业并购的平均溢价在1.5-2倍市净率,并购通常可以带来客户、渠道以及管理经验等一次性收益。
另外,银行业并购可带来信息管理系统和人员等方面成本的削减,因此银行业并购通常具有一定的溢价。
在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案例中,从市净率本身来看,按2007年业绩计算的并购永隆银行的市净率为2.91倍;而按08年1季度末的业绩计算,并购永隆银行的市净率为3.1倍。
从历史交易数据分析,永隆银行成为了近7年来被以最高市净率倍数价格收购的香港本土银行;从当前市场情况分析,此次并购永隆银行的市净率与国内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市净率相当,但高于国内大行和城商行的平均市净率,而永隆的成长率明显低于内地银行;从溢价比例分析,历史上要获得一家香港银行的控股地位,通常需支付60%的溢价,例如2000年东亚收购第一太平洋,2001年星展收购道亨银行,此次并购永隆银行价格比2008年2月12日(最近就有关可能出售目标股份之报道(2008年2月13日)前的最后一个完整交易日)永隆银行平均收市股价高出76%。
所以从市净率角度来分析,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并购成本较高,但仍属合理。
(参见表1)表1 过去十年香港银行收购估值(2)并购时机在并购的过程中,定价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变化很大,因此并购时机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是比较好的,但也因此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这对并购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招商银行在提出并购永隆银行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永隆银行的股价几乎翻倍,上涨到现在的153.5港元。
但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香港市场,恒生指数出现大幅下跌,银行板块个股更是大幅下挫,跌幅最大的个股是大新金融,幅度为80.54%,跌幅最小的是工商银行,幅度为37.68%,银行板块则平均下跌了58.64%。
如果按照跌幅的平均值计算,永隆银行的股价至08年11月底大概为90.01港元,招商银行此次并购账面将损失15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