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的导入例谈(同名8000)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个我认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一道“张老师有30个学生,她想平均分配这些学生到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同。
应该怎么分配?”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学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二、旧知复习法旧知复习法是在导入环节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或者出示一些前面学过的图形或公式,让学生解释或运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提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出示一道有趣的数学难题,或者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一道“有9个白球和1个黑球,每次随机取一个球,不放回,取到黑球就停止,问进行几次取球,停止的概率最大?”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学到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数学相关的故事,或者编制一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讲述一个数学家发现了一枚神奇的硬币,投掷100次都是正面朝上,学生可以从故事中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进而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
五、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通过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果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设计一个测量角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和比较,发现角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
1. 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
解决,从而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方程式时,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比如
一个车辆从A地点到B地点,经过了多长时间,这种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入
方程式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学生会觉得数学是实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
而更加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新的数学知识。
2. 游戏引入法
游戏引入法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几何的变换时,可以设计一个棋盘游戏,让学生通过控制棋子做旋转、平移和
对称的操作,从而引入几何变换的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新
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故事引入法
故事引入法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编写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引入新的数学
知识。
在学习平方根时,可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到平方根的概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
故事引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和记忆新的数学知识。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巧妙的方法,可以帮助引入初中数学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法、游戏
引入法和故事引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提
高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希望老师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学生
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恰 当 的 导 入 会 使 得 课 堂 气 氛 沉 闷 . 能 不 有 效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 至 还 有 可 甚 能 影 响 一 节 课 的 正 常 展 开.
一
学生 . 引起 学 生 共 鸣 . 2 .精 心 创 设情 境 . 确保 导入 实效 性
为 了 有 效 引 起 学 生 对 本 节 课 内 容 的 注 意 . 人 内 容 的选 择 要 符 合 学 生 的 导
淡 . 能 触 发 学 生 的 共 鸣 . 样 的 导 入 不 这 不 会 成 功.苏 科 版 教材 中 .每章 中 都 配
有 丰 富 的情 境 素 材 . 师 在 进 行 教 学 设 教
习 兴 趣 .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到课 堂 使
的 学 习 活 动 中去 . 人 的方 法 很 多 . 般 导 一
为 课 堂 教学 活 动 的 开 展 创 造 安 静 、 序 有
的环 境 . 数 学 知 识 的 前 后 联 系 比较 紧 密 . 在 新 知 学 习 之前 有 效 的课 堂 导 人 .可 以让
学 生 对 原 有 的 知 识 结 构 进 行 延 伸 与 拓
展 . 进新 旧认 知 的 衔 接 . 以帮 助 学 生 促 可
1 .准确 吃透 教 材 . 握 导 入难 度 把
也 要 有 一 定 的 要 求 . 码 确 保 问 题 要 明 起 确 , 针 对性 、 发 性 .如 果 问 题 过 于 简 有 启
单 不 能 引起 学 生 的 思 考 . 者 问 题 太 难 或 学 生 无 法 进 行 思 考 .都 是 失 败 的导 入 . 导 人 材 料 的 选 择 也 要 有 针 对 性 、 目 的 性 , 料想要说什 么问题 . 否准 确 、 材 能 自 然 引 出 新 知 需 要 明 确 . 能 为 了导 人 而 不 导 入 . 人 内 容更 不 能 花 哨 . 导 喧宾 夺 主.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初中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是整堂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
老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游戏法和讨论法四个方面进行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在利用讲授法进行新课导入时,老师可以选择有趣的事例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思考。
在学习“直角三角形”这一新知识时,老师可以用一道有趣的问题引入:“在建房子的时候,如何确定墙角是90度的呢?”接着老师可以利用图形、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并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在引入新知识时,老师可以采用冷幽默来缓解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实验法是进行新课导入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于逻辑的学科,但却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在数学中,实验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老师可设置一些实验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平行线的性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学游戏法是一种融入游戏元素的新课导入方法。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将游戏元素引入数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讨论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新课导入方法。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找出方程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发学生对方程的兴趣和思考。
初中数学情境导入精彩案例

初中数学情境导入精彩案例数学是一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应用的科学,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引入精彩的数学案例,营造出一种情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个初中数学情境导入的精彩案例,希望能够激发你的兴趣和思考。
案例:糖果的研究在一个小小村庄里,住着一位数学爱好者,他非常热爱数学,并常常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天,他的邻居送给他一袋糖果,里面有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糖果。
数学爱好者拿到糖果后,出于求知欲望,开始研究这些糖果。
他把所有糖果一个一个地取出来,仔细观察了它们的形状和颜色,然后将它们分成了三堆。
第一堆是红色的糖果,形状是正方形的;第二堆是绿色的糖果,形状是圆形的;第三堆是蓝色的糖果,形状是长方形的。
数学爱好者继续研究,他发现每一种糖果的颜色和形状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他统计了一下各种糖果的数量:红色正方形糖果有9个绿色圆形糖果有16个蓝色长方形糖果有25个数学爱好者好奇地想要知道,这袋糖果共有多少个糖果呢?他思考了一会儿,想到了一个数学方法,乘法。
他牢牢记住了这样一条规律:两个数相乘,代表了这两个数的个数的总和。
于是,他将红色正方形糖果的个数(9个)和绿色圆形糖果的个数(16个)相乘,得到了一个结果。
再将这个结果和蓝色长方形糖果的个数(25个)相乘,就得到了最终的答案。
数学爱好者计算了一下,得出的结果是:9×16×25=3600于是,他得出结论:这袋糖果一共有3600个。
通过这个精彩的数学情境导入案例,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数学爱好者通过统计和比较数量,运用乘法规律计算出了最终的结果,使学生对乘法的运用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此案例的引入,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类似的思路和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一、利用故事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引入三角函数时,可以讲述关于三角形的神奇故事,或是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故事,通过引入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讨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利用实际问题引入数学知识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无处不在。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知识。
比如在引入方程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的购物问题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跳出课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比如幻灯片、动画等,来配合讲解,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和接受新知识。
比如在引入平面几何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通过直观的图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解决,从而引入新的知识点。
比如在引入概率时,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引出概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引入平方根时,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平方根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让他们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有很多,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初中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是教师引入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以数学教学为背景,探讨几种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及其优劣势,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直观引入法直观引入法是利用具体的事物或情境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新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整数的概念时,可以设置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加减运算、移动等方式体验正数和负数的特点。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但是,直观引入法在引入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问题引入法问题引入法是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列式、解方程等方法求解比例。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情境引入法情境引入法是通过创设一个具有情境特色的场景来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引入一个房屋装修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房间的面积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这种方法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设计情境时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四、归纳引入法归纳引入法是通过给出一系列具体实例或观察一些现象,让学生从中总结出新知识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特征时,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让学生归纳出各自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不同的新课导入方法各有优劣势,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此外,为了提高新课导入的效果,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设置情境引入的任务性和探究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严谨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十分重要,下面我将就这个话题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
一、激发学生兴趣新课导入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是让学生参与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对于角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或者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新课的主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学生思考新课导入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一些问题或引导,引起学生的思考。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建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引出新知识的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引入比例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两个量之间的关联,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三、示范解题过程除了引导学生思考,新课导入中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示范解题过程。
这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一些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展示新知识的运用和解题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知识的应用。
在引入方程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实际的方程解题过程,来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在新课导入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的导入例谈(同名8000)
初中数学教学新课导入例谈
云县漫湾中学沈修梅
【摘要】:新课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
事半功倍之效。
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
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
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
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导入
当今教改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这样一节课的开场白——新课导入显得尤为重要,新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也就对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谈谈自身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一、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是大部分数学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达到温故的目的,又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可这样设计:解下列方程
1、5x+2=2(x-1) 2 、
31
+
x-1=
41
-
x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再让学生解上面的方程(抽学生板演,并让其说出每一步的依据)。
最后提出问题:
如果有1、5x+2=2(x-1) 2、
31
+
x-1=
41
-
x又该如何解?
又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1)我们前面刚学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
(x+y)(x-y)=____=____;
(m+n)(m-n)=____=_____;
(2x+y)(2x-y)=______=_____;
(2)你能从上面计算中发现什么规律?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有何异同?试写出一般性规律。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自然引入了平方差公式。
二、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导入——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讲“整式的加减”时这样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这样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时,可以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问题:“对于x2=25 的方程,如何求解?”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 x2=n(n≥0)的解法”,然后
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
三、设置问题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确实,学习需要思维,思维始于问题。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讲二次函数的最值时,我是这样引人的:“同学们都喜欢打篮球吧!那你们想知道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什么时候达到最高点?最高高度是多少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
”
又如我用学生熟悉的转转盘游戏设问:假如你去转,能不能赚到钱?来导入概率。
四、联系生活实例导入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设计:
(1)车轮是什么形状?
(2)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能不能做成其它形状(如正方形、正三角形、椭圆形……)?
又如讲“三角形的内切圆”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合理下料的问题来引入,假设要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上截下一块圆形用料时,怎样才能使圆的面积尽可能大呢,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这样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思路。
五、动手操作导入
根据初中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操作导入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气氛热烈轻松,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了最佳状态。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准备好3根等长和1根稍长些的细木棒,按如下操作:(1)用2根等长和1根稍长的木棒能不能拼成三角形?(2)用等长的3根木棒能不能拼成三角形?(3)用3根等长中的1根对折成两段与另一根能不能拼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而出。
六、数学故事导入
在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一提到故事时,学生都特别感兴趣,听课的积极性往往很高,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或实例,既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时,采用了以下故事来引入:
古时候,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
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要奖励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依次是8
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
大臣说:“我就怕你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的米粒!”没想到第二天,国王就破产了!因为国王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米粒来!这时学生都睁大了惊奇的眼睛,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我问同学们:“那么,国王本该赏给大臣多少米粒呢?”这时顺势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方法,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整堂课同学们也学得津津有味,课外听到好些学生在感叹:“原来乘方的作用不可低估啊!
总之,创设一节新课的精彩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兴趣。
教学导入有多种方法和形式,但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不能偏离主题,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并不是容易的,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学会利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同时,教师在导入上要尽量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机动灵活变化,问题的导入应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
当然,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