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验参数详解(精)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需要根据常规检查来确定,脑脊液常规检查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氯化物等,具体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1.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中白细胞正常值为(0-5)×10^6/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多见于脑脊髓膜炎和脑实质发生的炎性病变,如果白细胞增多为轻度或中度,但以单核细胞为主,多见于病毒性的脑炎,如果是以大量的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多是亚急性或慢性的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时,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
2.蛋白质:
人体脑脊液中蛋白质因穿刺方式不同,标准也有所不同,腰椎穿刺正常值是0.15-0.45g/L,脑室穿刺正常值是0.05-0.15g/L,脑池穿刺的标准是0.10-0.2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多见于炎症、肿瘤或出血,尤其是同时出现糖含量降低时,发生可能性更大。
3.糖: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糖的含量应低于血糖,一般在2.5-4.4mmol/L。
如果脑脊液糖含量低,伴有高热,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
4.氯化物: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正常值为120-130mmol/L,氯化物和糖同时降低,
意味着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正常人脑脊液应呈无色透明状。
如果是血性或粉红色,意味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如果呈云雾状,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有纤维蛋白膜形成,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CSF脑脊液检查

用于: 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的诊断与 辅助诊断。
脑膜炎的诊断 依赖CSF检查。 (因影像学变 化不明显)
腰穿适应证
1.脑膜刺激征阳性 2.脑膜白血病的诊断和椎管内给药 (疑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有剧烈头痛,昏迷,偏瘫,并考虑中枢 神经系统病变时首选CT检查)
腰穿禁忌证
颅内压显著升高,有明显视神经乳头水肿者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 局部皮肤有炎症者
浆膜腔积液检查的目的: 寻找病因
(良恶性积液鉴别,*渗漏出液鉴别 )
症状: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其他
二、浆膜腔积液的分类
① 漏出液 ② 渗出液
1.漏出液(transudate):
非炎性积液 ①胶体渗透压↓, ②毛细血管内压↑, ③淋巴管阻塞。
2.渗出液(exudate): ① 多为炎性积液 ② 外伤,恶性肿瘤等
病例一:
某患者,一月前开始感到下腹部不适, 排尿时尿道内有烧灼感。因工作忙,未加 重视。近来症状加重,就诊。经按摩发现 前列腺质软,表面凹凸不平,有压痛。前 列腺液常规检查:外观乳黄色、粘稠;镜 下见卵磷脂小体++,分布不均;RBC 8~10/HP; WBC 15/HP;前列腺颗粒细 胞 2~5/HP;上皮细胞2~3/HP 。
(二)标本采集 (三)常规检查
1.理学检查:
名词解释:
液化时间(37℃):精液由胶冻状态转变为流
〈30min
动状态
无精液症: 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排不出
2. 显微镜检查:
活动率与存活率:(方法) 活动力: 精子计数:密度、总数 精子形态观察 细胞学检查 名词解释: 无精子症: 精液液化后显微镜下观察无精子,离心
二、标本采集
临床 脑脊液 检验 标准

临床脑脊液检验标准一、颜色和透明度脑脊液的颜色应呈现无色或轻微黄色。
透明度应清晰,无浑浊或沉淀物。
二、压力测定脑脊液的压力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69-1.96kPa(70-200mmH₂O)。
压力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颅内压异常。
三、细胞计数和分类脑脊液中的细胞计数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5)×10⁶/L。
细胞分类应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异常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四、蛋白质测定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0.15-0.4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
五、葡萄糖测定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2.5-4.5mmol/L。
葡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六、氯化物测定脑脊液中的氯化物含量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为120-130mmol/L。
氯化物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
七、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脑脊液应进行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
通过培养和涂片等方法,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八、寄生虫和包囊虫抗体检查对于疑似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寄生虫和包囊虫抗体检查。
通过检测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九、免疫学检查脑脊液的免疫学检查可以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状态。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十、肿瘤细胞检查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患者,应进行肿瘤细胞检查。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脑脊液检验

通过对脑脊液中蛋白质检查,协助对神经系统 疾病的诊断。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化学检查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 原理: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石炭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
观察红色是否改变 前后三管红色均匀 前后三管红色逐渐
一致
变淡
离心观察上清液颜 呈淡红色或黄色 色
无色
上清液隐血试验 阳性
阴性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黄色脑脊液,伴有血球(新鲜血)
15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 乳白色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
¡ 红色混浊:腰椎穿刺时的损伤出血。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一般性状检查
3.凝固物 ¡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小时,不会
出现凝块或薄膜。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 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小时即可出 现凝块或沉淀物; ¡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液 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取此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 性率较高。 ¡ 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 量常高达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
氧酵解增加→降低;
¡ 或是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使血糖向脑脊液转送障 碍,导致脑脊液中糖降低。见于:
脑脊液检验技术解析

参考值:成人(120-130mmol/L),儿童( 111-123mmol/L) 临床意义:a.减低:细菌或真菌性脑膜炎:氯化物测定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结 核性脑膜炎的鉴别有重要意义,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减低在结核性脑膜炎时明 显。
B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转化型淋巴细胞 淋巴样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吞噬细胞)
抗原 刺激 激活单核细胞
作用 结局
——
效应细胞
细胞免疫
1. 局部变性
2.经血液移行
浆细胞
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吞噬、抗原呈递
3.经淋巴系统引流
一、脑脊液的形成和功能
脑脊液中含有一定的细胞和化学成分。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 位发生器质性病变时,如感染、肿瘤、外伤、水肿和阻塞等均可 引起脑脊液性状、化学成分及所含细胞的改变。检查脑脊液的各 项指标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观 察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原单核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第二级
二级淋巴组织 (腺、淋巴结、肠系
膜淋巴结)
第三级
三级淋巴组织 蛛网膜下腔
初级T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抗
(5%Th和30%-
原
50%Tc为大淋
致 敏
巴细胞)
记忆—效应T淋巴细胞
转化型淋巴细胞 淋巴样细胞
B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三、脑脊液细胞学类型及临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CSF细胞变化
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 -回复

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回复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脑脊液的健康状态,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程度和病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脊液生化检查的项目及其意义。
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液体,由脑室系统产生,静脉窦吸收排出。
它主要包含蛋白质、糖类、氨基酸、无机盐、代谢产物和一些细胞等成分。
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一般包括总蛋白、糖类、氯化物和乳酸含量的测定。
首先,总蛋白是脑脊液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总蛋白含量较低,约为0.15-0.45g/L。
如果总蛋白含量升高,可能意味着脑脊液中的增加或血脑屏障的破坏。
这种情况常见于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
此外,在癫痫、头部外伤及慢性病毒感染等病情中,总蛋白含量也可能增高。
其次,糖类是脑脊液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约为2.5-4.5mmol/L。
如果糖类含量降低,可能意味着脑脊液中的能量供应不足或糖类代谢异常。
这种情况常见于脑脊液感染、脑肿瘤、代谢性脑病等疾病。
此外,糖类含量的异常还可能与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脱水等因素有关。
再次,氯化物是脑脊液中的一种重要无机盐,对维持脑脊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氯化物含量约为120-132mmol/L。
如果氯化物含量降低,可能意味着脑脊液中的渗透压出现异常或体液丧失过多。
这种情况常见于水负荷过高、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疾病。
此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的降低。
最后,乳酸是脑脊液中的一种代谢产物,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情况。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乳酸含量较低,约为1-2mmol/L。
如果乳酸含量升高,可能意味着脑脊液中的代谢异常或缺氧。
这种情况常见于脑缺血、脑炎、脑膜炎等疾病。
此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功能不全等病情也可能导致脑脊液中乳酸含量的升高。
脑脊液检查课件:生化指标及解读

脑室穿刺法
将针头插入脑室穿刺部位,采 集脑室内的脑脊液
后颈池穿刺法
将针头插入后颈部池子穿刺部 位,采集脑脊液
脑脊液的生化指标有哪些?
糖类
• 葡萄糖 • 果糖 • 乳糖
蛋白质
• 总蛋白 • 白蛋白 • 球蛋白 • 硫酸软骨素聚糖
细胞和元素
• 红细胞 • 白细胞 •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脑脊液指标的解读
脑脊液检查课件:生化指标及 解读
了解脑脊液检查的目的、采集方法和生化指标有助于更பைடு நூலகம்地理解临床检查结 果。
为什么需要脑脊液检查?
诊断脑脊液系统疾病
如脑膜炎、脑囊虫感染等
诊断其他疾病的累及 情况
如神经系统肿瘤、炎症等
确定治疗方案
如抗菌药物的种类和使用 时间
如何采集脑脊液?
腰穿采集法
将针头插入腰椎穿刺部位,采 集脑脊液
评估治疗效果
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判断疾病 恶化和复发的情况
结论和总结
脑脊液检查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熟悉其生化指标及解读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 效率。
1
糖类和蛋白质的异常值
可用于诊断各种疾病,例如糖尿病、转移瘤等,也可用于判断脑脊液炎症的严重程度
2
细胞和元素的检查结果
可用于区分各种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如单核细胞增多提示结核病,淋巴细胞增多提 示病毒性感染
3
硫酸软骨素聚糖(SA)
可用于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脑膜炎,SA阳性提示为细菌性脑膜炎
如何解释常见的脑脊液检查结 果?
1 脑脊液澄清透明,无异 2 脑脊液低糖、高蛋白
臭,压力正常
提示糖尿病、肝硬化、硬化
提示脑脊液无明显病理改变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1、脑脊液常规检查(1)颜色:正常为透明至淡黄,深黄至棕褐可能是血清吸收过程中由于有氧代谢产生的代谢物;(2)弹性:正常为黏性;(3)粘度:正常为清澈,不清晰者可能是混有细胞浆;(4)混浊度:可能是脑脊液中细胞聚集导致;(5)尿素氮(UN):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低可能是脊髓功能受损或者疾病早期;(6)葡萄糖(GLU):正常值在3.3-7.8mg/dL,偏高可能有感染或者出血等;2、脑脊液生物化学检验(1)细胞检查:正常脑脊液中细胞基本为零,但可能会有少量白血球、红血球微量存在;(2)盐酸谷氨酰胺(GAP):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高可能是头颅出血;(3)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在5-140u/L,偏高可能是由于肝脏胞质损伤;(4)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在5-45IU/L,偏高可能是中毒、病毒感染或肝脏病变等;(5)磷酸脢(ALP):正常值在35-115u/L,偏高可能是因脑膜病变、损伤等;(6)乳酸脢:正常值在25-45u/L,偏高可能是由于头部外伤或者脊髓病变;3、其他检查(1)细胞学检查:正常下细胞类型有粒细胞、颗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当细胞类型比例异常及异型细胞明显时可能有炎性反应、感染等;(2)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可能是由感染、炎症引起,可用于诊断脑脊液中特定有害细胞的存在;(3)脑炎抗体检测: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诱发,可鉴别微生物感染;(4)蛋白质定量检测:可能是由于脑积水而引起,可以用来判断脑脊液的渗出状态;(5)抗体识别检查:可分析脑脊液中的抗体和抗原,可鉴别不同类型的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检验参数详解[临床意义 ] 1. 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 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
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
...一、常规检验 :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 无色水样液体。
[意义 ]1. 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 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 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 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 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 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 (未破裂者。
2. 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 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 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 新生儿 :(0-30×106/L。
[临床意义 ]1. 细胞数明显增高 (>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 中度增高 (<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 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脑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 阴性。
[临床意义 ]1. 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 (++以上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 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 ]1-5管或 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 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 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参考值 ] 阴性。
[临床意义 ]1. 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 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 (DC[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 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间皮细胞:偶见; 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 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27. 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 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化学检验:1、蛋白定量[正常参考值 ]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
[临床意义 ]1.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 3-6.5g/L; 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 0.3-2.0g/L,压迫症状期为 1.9-7g/L,麻痹期为 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 0.5-3.0g/L。
2. 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 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 其蛋白质含量可在 1.0g/L以上;3. 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 0.25-0.8g/L。
4. 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2、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 ]前白蛋白:0.03-0.07; 白蛋白:0.51-0.63;α1-球蛋白:0.06-0.08; α2-球蛋白:0.06-0.10;β-球蛋白:0.14-0.19; γ-球蛋白:0.06-0.10。
[临床意义 ]1. 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
2. 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见于脑外伤急性期。
3. α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
4. α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
5. 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
6. 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
3、葡萄糖定量[正常参考值 ]成人:2.8-4.5mmol/L:儿童:3.1-4.4mmol/1; 婴儿:3.9-5.0mmol/L。
[临床意义 ]31. 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 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4、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 ]成入: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
[临床意义 ]1. 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
2. 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
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1、脑脊液酶学测定[正常参考值 ]转氨酶 (ALT、 AST :约为血清酶活性的 1/2;乳酸脱氢酶 (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 1/10;磷酸肌酸激酶 (CPK:低于血清酶活性。
[临床意义 ]1. ALT 、 AST 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
2. LDH 活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
3. CPK 活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
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参考值 ]IgG:10-40mg/L; IgA :0-6mg/L;IgM:0-13mg/L; IgE :极少量。
[临床意义 ]1. IgG 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
2. IgA 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
3. IgM 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4. IgE 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
4四、其他测定:1、压力测定[正常参考值 ] 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成人:0.69-1.97kPa ;儿童:0.69-1.96kPa ; 婴儿:0.29-0.78kPa 。
[临床意义 ]1. 压力增高见于:(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 (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
(3颅外因素:、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4其他因素:、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
2. 压力降低见于:(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
(3脑脊液分泌减少。
(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 (低颅压症候群。
(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比重测定[正常参考值 ] 1.005-1.009。
[临床意义 ] 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正常参考值 ]pH:7.28-7.32; HCO3-:22mmol/L;Po2:5.3-5.9KPa ; PCO2:5.9-6.7kPa 。
[临床意义 ]1. 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 pH 值常减低。
2. 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 pH 值及 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断脑缺氧、代谢和脑血流有帮助。
4、色氨酸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均可出现阳性反应。
凡外观为无色透明的脑脊液,本试验阳性,则多为结核性脑膜炎。
5、乳酸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 ]1.0-2.8mmol/L。
5[临床意义]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死亡等。
6、谷氨酰胺测定、 [正常参考值]0.41-1.61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谷氨酰胺增高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进入肝昏迷期时可高达 3.4mmol/L,出血性脑膜炎患者呈轻度增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