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共40页

合集下载

2022新廊坊市三维建模规范

2022新廊坊市三维建模规范

1、廊坊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1.1总则1、为统一廊坊市城市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要求,及时、准确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城市三维建模技术服务,推进城市三维模型数据共享、共用,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廊坊市城市现状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成果以及规划控制区内的新建、改造建设项目的三维模型成果的采集、处理、制作、集成管理、更新维护等工作。

3、城市三维建模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并应满足本规范的质量要求。

4、城市三维建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术语1.2.1现状实景三维模型现状实景三维模型是指真实反映建筑、地形、道路及其它客观存在的虚拟现实模型。

1.2.2城市设计三维模型指侧重于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表达规划编制范畴的城市空间布局、景观形象、地形、基础设施以及建筑设计的虚拟现实模型。

1.2.3建设项目方案三维模型建设项目方案三维模型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的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颜色、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1.3基本要求3.1数据源要求基础数据源由1:500地形图、真彩色正射影像或高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图、设计方案及其它相关数据组成。

3.2技术要求3.2.1空间参照系规定空间参照系必须与成都市基础测绘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成都市独立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黄海高程系统。

3.2.2模型标准规定城市三维模型应按照本规范第1.2节的规定划分细节层次,并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层次的几何模型在数据量上应有明显差异。

至少应有一个数量级的差别。

2.所有模型应在统一的参照系下,模型的坐标位置和高程数据应准确。

3.模型数据应统一以“米”为计量单位。

4.所有模型中心点定义应统一,可定义在各自外包围盒的中心或模型基底中心。

5.模型不得有漏缝、闪面、交叉点、废点等现象,模型与模型之间不得出现漏面和反面。

(完整版)三维建模规范

(完整版)三维建模规范

三维建模规范1.1. 建筑物三维建模标准1.1.1.模型1、建筑物模型平面精度在30cm以内,高程精度在17cm以内。

2、统一采用MAX,CREATOR建模,在MAX软件中单位设置为Meter,在CREATOR中单位为Inch。

3、模型不存在共面和相距太近的面。

当两个目标共面时,将小面模型的共面面片删除。

两个平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如果小于1m则删除模型内部冗余的面。

4、删除冗余的点、线、面,以及重合线、重叠面,并焊接相近或重合的点,保证模型无裂缝。

5、凸出建筑物墙面1米以内的目标不必实际建模,贴图即可,但欧式建筑、风貌保护区、文物保护建筑,以及临街的重要建筑物需要精细建模,凸出建筑物墙面0.6m的目标实际建模。

建筑物临街部分基本按实际建模,尤其台阶全部表示,非临街部分简略表示,采用贴图表现即可。

但标志性建物、重要公建(政府、学校、医院等)、高层建筑物(大于15层)无论临街与非临街部分均精细建模。

6、不要制作近于白色的纹理进行贴图,否则看上去似乎该面未贴图。

7、在MAX中分离每个房屋并进行附加操作,保证在CREATOR中每个房屋为一个单独的OBJECT。

在CREATOR中建立合理的层级结构,GROUP下面是OBJECT,不要再建GROUP,层级结构命名合理。

8、模型不缺面,所有面必须贴图,可以统一检查是否存在未贴图的面。

9、不存在闪烁重叠的面,不允许存在变形的凹面。

10、为降低数据量,烘培后需在CREATOR中合并面。

11、平面屋顶通常有女儿墙(参考DOM影像),有女儿墙的必须实际建模,女儿墙尺寸通常为宽0.4米,高0.6米,但一些特殊的女儿墙按实际的宽度和高度建模。

12、为减少数据量,在基本达到相同视觉效果的情况下,能够采用透明纹理的则尽量采用透明纹理,而不必实际建模。

13、围墙、栅栏根据地形图和外业数据按实际位置、尺寸建模,栅栏贴透明纹理。

14、复杂屋顶架子(方柱状或圆柱形)需要实际建模。

CityMaker三维模型制作规范

CityMaker三维模型制作规范

目录一、总体要求 (1)1.软件使用版本为3ds max 9.0 (1)2.单位设置为米 (1)3.导入cad文件 (1)二、模型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2)1.制作注意事项 (2)2.建筑局部的尺寸 (6)3.其他要求 (6)三、贴图制作规范 (7)1.材质及贴图要求 (7)四、建筑制作命名方法 (12)一、总体要求1. 软件使用版本为3ds max 9.02. 单位设置为米按照项目的制作要求,模型的制作一律以“米”为单位。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制作人员在制作之前要知道项目的具体制作要求,尤其是制作单位,这样做能保证所有人制作的模型比例正确。

场景初始的单位是很重要的,一旦场景单位定义好之后,不要随意变动场景单位,以避免建筑尺寸不对缩放后影响建筑的尺度感。

3. 导入cad文件Max模型制作之前要先整理好对应的CAD文件,制作模型时要导入整理好的dwg文件,作为建模参考线。

导入的cad线可以先冻结以保证线的位置不会有偏移。

在冻结线的基础上创建建筑模型,创建好的模型位置必须与cad文件保持一致。

二、模型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1. 制作注意事项对于模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也就是坐落在地面上的建筑底面都应该删除。

模型落搭时相对被包裹的小的面要删除。

严格禁止模型出现两面重叠的情况,要删除模型中重合的面,不然会造成重叠面在场景中闪烁的情况。

模型Z轴最低点坐标要在0点以上,地面同理。

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起不到作用的点和面要删除以节省数据量。

如右图:创建模型时,利用捕捉使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不要出现点之间有缝隙或错位导致面出现交叉的情况,避免场景漫游时发现闪面或破面的情况影响效果。

在保证场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景的数据量。

曲线挤压的时候要注意线的段数。

必要时候可以使用折线形式来代替曲线。

模型的网格分布要合理。

模型中平直部分可以使用较少的分段数,曲线部分为了表现曲线的转折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些。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要点解读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要点解读

三、《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要点解读
3.1 总则
(1)为统一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
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三维建模技
术支持、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三维模型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 管理、更新、维护与服务等。
(3)城市三维建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4
Skyline/Terra Builder
5
Google Sketchup
规 则 格 网
不 规 则 格 网
3.3 建模单元的划分与模型命名
城市三维模型建模单元宜按“区(县)、管理 单元、建模单元”三级进行划分。其中,管理单元 可以是街道(乡、镇)等行政管理单元,也可以是 规划管理的分区;建模单元宜以道路围合区域(如 街坊)为单位。
3.3 建模单元的划分与模型命名
1. 建模单元划分与编码 XXXXXX XXX XX 建模单元顺序号 管理单元顺序号 行政区划代码
2. 地形模型 terrain model
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3. 建筑模型 building model 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建 (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3.2 术语定义
4. 交通设施模型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model 依据交通设施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
3.3 建模单元的划分与模型命名
现实城市是一个连续的空间,必须将其划分为小的单 元才便于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在二维地图中,一 般按规则格网划分,如城市1:2000地形图按1km×1km(图 上50cm×50cm)进行划分,称为一个标准分幅。在三维城 市建模时,为避免建筑实体被分割,一般按不规则格网进 行划分。

三维建模要求规范-基本知识

三维建模要求规范-基本知识

实用标准文档三维建模规城市三维建模是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是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

为了建设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规市三维建筑模型的制作,统一三维模型制作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建筑三维模型数据,推进城市三维数据的共享,特制定本规。

项目软件及数据格式1、项目中使用的软件统一标准如下:模型制作软件:3DMAX9贴图处理软件:Photoshop平台加载软件:TerraExplorer v6普通贴图格式:jpg透明贴图格式:tga模型格式:MAX、X、XPL2加载文件格式:shp平台文件格式:fly2、模型容及分类城市建模主要包括建筑物模型和场景模型。

2.1、建筑物模型的容及分类建筑物模型应包括下列建模容:各类地上建筑物,包括:建筑主体及其附属设施。

含围墙、台阶、门房、牌坊、外墙广告、电梯井、水箱以及踢脚、散水等。

各类地下建筑物,包括:地下室、地下人防工程等。

其他建(构)筑物,包括:纪念碑、塔、亭、交通站厅、特殊公益建(构)筑物以及水利、电力设施等。

全市建筑物模型分为精细模型(精模),中等复杂模型(中模),体块模型(白模)。

市全市围主要大街、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等用精模表示,一般建筑物用中模表示,城中村、棚户区等用白模表示。

2.1.1、精细复杂度模型(精模)2.1.1.1、定义:精细模型为,能准确表现建筑物的几何实体结构,能表现建筑物的诸多细节,对部分重要建筑景观进行重点准确制作表现的模型制作方式。

2.1.1.2、一般制作围:城市中主干道两旁的主要建筑物、主干路十字路口的主要建筑,电信、移动、金融中心大楼,火车站,重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区建筑,包括标志性建筑物,城市中知名度高的名胜古迹、地标性建筑(如大雁塔、钟楼等)。

2.1.1.3、制作方式:精细制作,不仅能反映实际建筑的大小,整体结构,而且能反映建筑物的细节结构。

3D模型制作规范书

3D模型制作规范书

3D客户端模型规范书一、建模前准备(1)拿到图纸后首先检查图纸比例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充实、完整。

将图纸复制一份,粘贴到新文件中,w->wblock写块,导入到3ds max中,勾选重缩放。

导出时单位选择毫米。

(2)图纸导入3ds max时单位选择毫米。

(3)建模前,显示单位显示和系统单位设置都要改成“米”。

二、导入前检查、整理模型1、模型检查1.1模型分割(此分割方式必须严格遵守)(1)主要的楼或物体作为单独的物体,其余附加到大地面。

(2)楼顶作为一个单独的物体(3)楼层的天花板和墙附加为一个整体,天花板法线向下,可以透过去看到内部。

(4)每个房间的地板作为一个单独的物体(5)每一层物品都是独立的一个物体(6)建筑中的楼梯需要与所在层的墙体附加成一个物体。

注:独立物体的意思为是一个可编辑多边形,需要构成独立物体的都需要把它合并成一个可编辑多边形。

1.2调整坐标轴(1)模型统一使用世界坐标(2)对于同一幢楼中的楼层:其天花板、墙体、地面的坐标轴在x、y坐标系平面内为同一点,其Z坐标轴的数值就是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大地面高度都为0)。

比如二层地面的高度为4米,其二层地面的坐标轴的坐标为(z=4)。

注意:一般墙体高度为墙体与地面重合点的高度(3)max中的坐标(x,y,z),在监控设计客户端中是(x,z,-y)1.3模型注意点(1)模型的名称不能出现中文,必须以英文开头,且名称中间不能出现空格,不能使用相同名称。

(2)模型中不能有组,全部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

(3)若所建场景中有摄像机,建模时摄像机不用建(4)模型中不需要用到动画相关的命令比如dummy(虚拟对象),粒子等命令。

1.4适当优化模型(1)最后提交的三维模型或则CAD平面图尽量与原建筑尺寸、比例、布局保持一致(2)尽可能删除看不见的面,多余的点,同一场景模型总面数不要超过10万(3)植物、标志的处理:柜台上红圈标注的植物模型面数比较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可以选择简化面数也可以直接删去;墙上圈注的文字,不要用模型,直接渲染文字图片贴在一张面片上,再将面片贴到墙上就可以了。

(完整版)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完整版)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精细上维建篠技术规定・2011年10月31日页46共贞1第栢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页46共页2第榆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引用文件本技术规定参考了以下标准及规范。

1)《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2)《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3)《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数据库规范(征求意见稿)庆4)《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页46共页3第将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工艺流程设计1・项口实施的工艺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项LI准备阶段、基础数据整理阶段.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和三维效果整合阶段。

项H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项U组, 并确定项LI L!标以及分配任务。

基础数据整理阶段包括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建模基础资料的采集和补充和基础资料完备性检查四个步骤。

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包括除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检和基础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抽样检查三个步骤。

三维效果整合阶段包括三维模型效果整合与实时浏览和三维模型效果质检两个步骤。

综合各阶段共为10个步骤,详见图2工艺流程图。

1.1. 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根据合同要求,成立项LI组负责项LI实施。

召开项口启动会议,要求项LJ组成员必须参加,明确项H要求,统一工作思路和项ULI标,并明确现势性时点、工作分工并分配任务。

2•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该步骤主要收集项LI实施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实施标准,基础数据等。

实施标准为项LJ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项II实施的依据。

基础数据为项口实施需要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

1.3.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该步骤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的划分,另一部分是区域的分级划分。

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技术规范

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技术规范

数字数字城市城市城市三维模型技术规范三维模型技术规范一、 建模准备工作1. 场景单位的统一1) 在虚拟项目制作过中,因为通常较大的场景同时制作,所以都是以米做为单位会较为好操作些,所以,在建模之初就要把显示单位和系统单位都设置为M 。

2. 工作路径的统一工作路径的统一::在项目操作时,往往一个项目会由许多人共同协作完成,这样,一个统计的工作路径就显得犹为重要,为便于我们项目管理及制作,我们在这里把项目的工作路径统一为:磁盘磁盘\城市项目名称\城市项目区块编号\MAX 存放项目相关场景文件存放项目相关场景文件;;\MAPS 存放项目使用的存放项目使用的贴图文件贴图文件贴图文件;; \MAXVR 存放烘培好的场景所有文件存放烘培好的场景所有文件((包括烘培好的MAX 文件和烘培好的纹理贴图.DDS 文件文件))\MAXVR\MAX 存放烘培好的MAX 文件文件;;\MAXVR\MAPS 存放烘培好的纹理贴图..DDS 文件; \3DM 存放导好的3DM 格式相关文件格式相关文件;;二、 建筑建模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建筑建模工作包括模型细化处理、纹理处理和帖图,三者同时进行。

帖图可用软件工具辅助完成。

场景制作工具统一采用3dsmax9.0。

1.建筑精度的认定及标准1)一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1级精度建模——地标建筑、层数>=18层的建筑、建筑面积>=20000m2的建筑、大型雕塑、文物保护单位、大型文化卫生设施、医院、学校、商场、酒店、交通设施、政府机关、重要公共建筑等2.1级模型建模要求——需精细建模,外形、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建筑细部(如:屋顶结构,建筑转折面,建筑与地面交界的铺地、台阶、柱子、出入口等),以及建筑的附属元素(门厅、大门、围墙、花坛等)需做出;3.1级模型应与照片保持一致,丰富其外观细节,应避免整个墙面一张贴图,损失了模型的立体效果;需注意接地处理,例如玻璃不可直接戳在地上;该有的台阶、围墙(含栅栏、大门)、花坛必须做出;建筑的体量应与照片一致;4.面数限制——1级模型控制在1000~2000个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