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技术规范-
点云数据处理与三维模型重构技术研究

点云数据处理与三维模型重构技术研究一、引言点云数据是由激光雷达或相机等感知设备采集的三维空间中的离散点集合,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机器人导航、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
点云数据处理与三维模型重构技术是对点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三维场景的模型重建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
二、点云数据处理技术1. 点云数据获取与清洗点云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激光雷达、相机等感知设备实时采集。
然而,由于感知设备本身的限制,数据中常常会包含一些无效的点、噪声点和异常点等。
因此,需对点云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剔除无效、噪声和异常的点,从而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点云数据配准与对齐在多次采集或不同感知设备采集的点云数据中,存在姿态不一致和坐标系统不同的问题。
因此,点云配准与对齐技术能够通过寻找匹配点,估计点云的姿态和转换关系,从而将不同数据源的点云数据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致的坐标系统。
3. 点云数据滤波与特征提取点云数据通常由大量的点组成,针对复杂场景和密集的点云数据,需要进行滤波处理,以减少数据量和去除噪声。
常见的点云滤波方法有体素滤波、统计滤波等。
在数据滤波之后,需要提取点云特征,如表面法线、曲率等,以进一步分析和描述场景。
4. 点云数据分割与识别点云数据的分割与识别能够将点云数据进行语义分类、目标检测和分割等操作,从而将点云数据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常见的点云分割与识别方法有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三、三维模型重构技术1. 网格生成与三角化通过点云数据处理,可以生成三维空间中场景的点云数据。
为了进一步实现场景的可视化和分析,需要将点云数据转换为三角化的网格模型。
网格生成与三角化技术可以将点云数据转换为由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模型。
2. 模型拟合与重建模型拟合与重建技术可以基于点云数据,拟合出相应的曲面模型或几何模型。
常见的模型拟合与重建方法有最小二乘法、网格平滑方法等。
通过模型拟合与重建,可以实现对点云数据的表面重建和模型修复。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
三维数字化技术是一种现代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将实物对象快速而精确地转化为数字化模型,为设计、制造、检测等领域提供了便利。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指导三维数字化工艺的操作流程,确保工艺质量和效率。
二、设备准备
1.硬件设备:包括三维扫描仪、计算机、标定器等。
2.软件系统:选择适合的三维数字化软件,确保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3.周边设备:如灯光、支架等,保证工作环境良好。
三、工艺流程
1.准备物体:对待测物体进行清洁、固定等预处理工作。
2.标定系统:使用标定器校准扫描仪,确保扫描精度。
3.扫描操作:进行三维扫描,按照扫描仪的要求进行操作。
4.数据处理:导入扫描数据至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模型修复等操作。
5.模型生成:根据扫描数据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保证准确性。
6.后处理:对生成的模型进行修饰、优化,以满足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
1.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稳定性。
2.校准检测:定期进行标定检测,确保扫描精度。
3.数据比对:将扫描结果与实物进行比对,确认数据准确性。
4.反馈改进: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及时调整工艺流程,提高工艺效率和质量。
三维数字化工艺规程是指导三维数字化工艺操作的重要文件,合理规范的工艺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对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推动三维数字化工艺的发展。
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及应用

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及应用第一章:引言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医学影像数据重建为三维立体模型,并以此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特点和应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章: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基于医学影像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将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处理和重建,得到三维立体模型。
其基本原理如下:1.医学影像数字化医学影像数据是通过医学成像设备获得的,包括CT、MRI、PET等。
这些影像数据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2.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将医学影像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增强、去噪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图像清晰度。
3.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的重要技术。
其主要包括三维建模、几何变换等。
4.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是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通过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为医学诊断提供依据。
第三章: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的分类根据重建方法的不同,数字化医学影像重建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基于体素的重建方法基于体素的重建方法是将医学影像数据进行体素化处理,将体素作为构建三维模型的基本单元。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精度高,但计算量大,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2.基于曲面的重建方法基于曲面的重建方法是将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曲面图像,通过三维建模和曲面重建技术得到三维立体模型。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计算速度快,适合于大规模的数据处理。
3.基于混合模型的重建方法基于混合模型的重建方法是将基于体素和基于曲面的重建方法相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兼顾精度和速度,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三维重建技术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三维重建技术一、医学影像处理简介医学影像处理是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门学科。
医学影像包括X光、CT、MRI等,这些影像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医学影像处理中,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将医学影像转化为三维模型,更好地展示和分析医学影像。
二、三维重建技术的基本原理三维重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二维医学影像转换为三维模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三维重建。
1. 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将医学影像数字化的过程。
常见的图像采集设备有X光、CT、MRI等。
这些设备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切片成二维影像,并数字化存储。
2.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将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预处理、分割、配准和特征提取等步骤。
预处理是对医学影像进行去噪和增强的处理,以去除噪声和提高影像质量。
分割是将医学影像分割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配准是将不同的医学影像进行对齐,以便生成一个三维模型。
特征提取是从医学影像中提取有意义的特征,以便生成一个准确的三维模型。
3.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将分析和处理后的医学影像转化为三维模型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点云生成、曲面重建和纹理映射等步骤。
点云是由医学影像中的像素点生成的三维点云模型,曲面重建是对三维点云进行处理,生成一个几何形状具有连续光滑外观的三维模型。
纹理映射是将二维的医学影像贴在三维模型的表面上,增强三维模型的真实感。
三、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医疗、生物学、工业设计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前的分析和规划。
医生可以使用三维模型来模拟手术过程,给患者提供更准确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此外,三维重建技术还可以用于义肢和隐形眼镜的设计和制造。
在生物学领域,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体和动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三维模型来模拟细胞和组织的行为,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基础和治疗方法。
数字化模型构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字化模型构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数字化模型是将实体、现象或系统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表达方式。
通过数字化模型构建,可以将真实世界的事物、过程或系统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和算法,从而实现对其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数字化模型构建是指根据某种规则和方法将实体、现象或系统转化为数字形式。
在构建数字化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并处理相关的数据、参数和变量,并基于这些数据和变量构建相应的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统计模型、图像模型等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通过数字化模型构建,可以将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为可计算的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数字化模型构建的步骤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与构建、参数与变量的确定、模型验证与调整等过程。
在这些步骤中,需要充分理解问题背景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和方法,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验证,以确保构建出的数字化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总之,数字化模型构建是一种将实体、现象或系统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表达方式。
通过构建数字化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决策效率和预测准确性。
在数字化时代中,数字化模型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且面临着前景广阔和挑战艰巨的发展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数字化模型构建展开详细讨论。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Chapter 1)首先对数字化模型构建进行概述,介绍数字化模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接着,对本文的结构进行说明,阐明各章节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数字化模型构建的方法、应用与前景,并对其中的挑战进行分析。
正文部分(Chapter 2)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模型的定义与作用,并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模型构建的方法与步骤。
在2.1节中,我们将解释数字化模型的概念和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将剖析数字化模型的作用,如提升效率、优化决策、模拟实验等。
三维数字化模型技术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工程项目建设中,测量勘测工作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在我国公路建设中,为选取一条经济、合理的路线,必须进行路线勘测、土方量计算、绘制带状地形图、进行纵、横断面测量、进行纸上定线和路线设计等很多复杂工作,但是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数字化实体建模技术在许多行业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公路测量中的研究和应用也应运而生。
公路勘测工作复杂多变且野外作业强度大,对三维数字化模型技术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公路测量,将使许多野外作业内业化,减小劳动强度,缩短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让我国的公路建设业不断壮大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提高。
为此,本文就三维数字化模型技术在公路上测量上的优越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使我们对这项全新的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模型;公路测量;AutoCAD技术;Application of 3D digital model in highway surveyAbstractIn today's highway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is a basic work, to select a most economical, the most reasonable route, must carry on the route survey, drawing the strip map, for paper location and route design of a lot of complex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oftware, hardware technology the 3D solid model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pplied in many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highway surveying also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Highway measuring complex and field strength, in highway measurement of 3D digital mode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will enable many field opera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btain good economic benefits, make highway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3D digital model technology in highway measurement, so that we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its.Keywords: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Highway measurement;AutoCAD technology目录1绪论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3研究的主要内容 (1)2三维数字模型技术和原理 (3)2.1三维数字模型技术 (3)2.2三维数字建模的基本方法 (3)2.3三维模型的建立 (5)3三维数字模型技术在公路测量上的应用 (7)3.1传统公路工程测量 (7)3.2三维数字模型技术在公路测量上的应用 (7)3.2.1三维数字模型数据的获取 (7)3.2.2 AutoCAD三维建模 (8)3.2.3三维模型在公路方面的应用 (8)3.3三维数字模型技术的优势 (11)4三维模型技术在厦蓉高速公路的实例应用 (13)4.1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 (13)4.2地面模型与数字路基模型叠加 (13)4.3土石方量的对比分析 (14)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1绪论在当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中,测量工作是最为基本且最为重要的工作。
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三维重建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游戏开发等领域。
然而,三维重建技术仍然面临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解决策略来克服。
本文将讨论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首先,三维重建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数据获取与处理。
在三维重建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图像或激光扫描数据来捕捉目标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然而,数据获取与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挑战,例如不完整的数据、噪声、运动伪影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策略是使用多种传感器,如摄像机、激光扫描仪和雷达,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此外,使用图像处理算法和滤波技术可以帮助消除噪声和伪影,提高数据质量。
其次,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数据对齐与配准。
在三维重建过程中,如果数据没有正确对齐和配准,可能会导致生成的模型出现形变或错位。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之一是使用特征点匹配算法,通过提取数据中的特征点并寻找共同的特征来进行数据对齐和配准。
此外,使用多视觉立体视觉算法可以改善对齐和配准的准确性,并提高三维重建的精度。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在三维重建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重建算法和工具。
不同的重建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数据类型。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工具。
例如,当处理大规模场景时,基于体素的重建算法可以提供快速而精确的结果。
而在处理细节较多的物体时,基于三角网格的重建算法可以更好地保留细节信息。
此外,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还包括处理大规模数据和提高计算效率。
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处理大规模数据变得越来越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之一是使用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处理技术来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个计算节点,并在多个节点之间共享和传输数据,可以加快处理速度。
最后,三维重建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还包括模型质量控制和可视化。
生成的三维模型可能存在缺陷或误差,这会影响后续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模型重建基础

4-2 基
曲线的模型重构过
曲线编辑
当通过插值或逼近得到曲线段后, 当通过插值或逼近得到曲线段后,应通过各 种编辑功能对曲线进行修形操作, 种编辑功能对曲线进行修形操作,修补由于 测量数据的不完整带来的拟合曲线缺陷, 测量数据的不完整带来的拟合曲线缺陷,要 求曲线具有完整、连续、光滑的特点, 求曲线具有完整、连续、光滑的特点,以保 证生成曲面的光顺性。 证生成曲面的光顺性。
课前复习
逆向工程中曲面重构的特点、 逆向工程中曲面重构的特点、重构过程及其重构 曲面的二种方法。 曲面的二种方法。 逆向工程中基于曲线的拟合造型方法以及相应的 软件。 软件。
第四节
曲面片直接拟合造型
曲面片直接拟合造型是直接对测量数据点进行曲面片拟 获得曲面片经过过渡、混合、 合,获得曲面片经过过渡、混合、连接形成最终的曲面模 曲面直接拟合造型既可以处理有序点, 型。曲面直接拟合造型既可以处理有序点,也能处理点云 数据(散乱点) 数据(散乱点). 实 图4-4 曲面片拟合造型 体 曲 曲 模 下 数 模 数 面 面 型 采 游 据 型 字 模 片 集 应 与 评 化 拟 型 数 用 处 价 设 合 重 据 理 备 建
小结: 小结:
介绍了逆向工程中曲面重构的特点、 介绍了逆向工程中曲面重构的特点、重构过程及 其重构曲面的二种方法。 其重构曲面的二种方法。 重点讲解了逆向工程中基于曲线的拟合造型方法 以及相应的软件。 以及相应的软件。
作业: 作业: 做出基于曲线的模型重构过程图。 做出基于曲线的模型重构过程图。
第一节 概论
三维 CAD 模型的重构是逆向工程 的另一个核心和主要目的, 的另一个核心和主要目的,是后续产 品加工制造、快速成形、 品加工制造、快速成形、工程分析和 产品再设计的基础。 产品再设计的基础。CAD 模型的重 构是整个逆向工程中最关键、 构是整个逆向工程中最关键、最复杂 的一环, 的一环,重构曲面的品质和精度直接 影响最终产品CAD模型的优劣。 模型的优劣。 影响最终产品 模型的优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数字化重建三维模型技术规范
南京恩吉尔工程发展研究中心
2014
目录
1 目标 (3)
2 范围 (3)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4 定义 (3)
4.1 建模对象 (3)
4.2 建模分类 (3)
4.3 建模区域 (3)
4.4 建模精度 (3)
5 建模范围 (4)
5.1 三维模型的建模范围 (4)
5.2 建模的功能分类与应用 (5)
6 建模精度要求 (6)
6.1 精度等级 (6)
6.2 专业建模描述 (7)
6.3 功能性建模 (8)
7 建模对象属性要求 (9)
7.1 一般对象属性 (9)
7.2 功能与属性的对照 (11)
8 装备拆解建模与建筑建模 (11)
8.1 装备建模 (11)
8.2 建筑建模 (12)
9 工厂信息采集及文档 (12)
9.1 建模文档及信息收集 (12)
9.2 三维扫描及场景照片 (13)
9.3 现场测绘及草图 (13)
9.4 工程变更信息收集 (13)
10 建模审查与交付 (14)
10.1 建模的中间审查 (14)
10.2 建模的终审与数字化交付 (14)
11 附件:资料收集一览表 (14)
1目标
工厂数模重建主要面向工厂的实际运营和维护需求的数字化,不同于三维工厂设计及建造建模,主要面向工厂建设和制造。
而现代的数字化设计建造产生的数字化交付成果,可以通过迁移转换重用,还需要通过数字化的重建,补充大量的后续工厂数模信息,满足工程运维的数字化需求和大工厂物联网的大数据建设需求。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已建工厂的数字化重建工作。
定义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工作中的建模类型、范围、编码规则、建模精度及模型属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则。
2范围
三维的数字化建模主要包括工厂的主装置区、辅助装置区、公用工程区、厂前区;以工厂的专属的站场、码头、管网、办公楼及辅助设施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建模及信息收集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ISO 15926(GB/T 18975)《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及流程工厂(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设施)生命周期数据集成》
GB/T 28170《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可扩展三维组件》
HG/T 20519-2009《化工工艺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4定义
4.1建模对象
指流程工厂模型的基本单元,如设备、管子、管件、结构、建筑、门、窗等。
一个模型对象具有四类关键信息:唯一标识、几何属性、工程属性、拓扑关系(与其他模型对象间)。
4.2建模分类
三维工厂重建分为功能性建模和一般建模。
功能性建模:配合运维的管理功能要求,建立的符合一定功能需求的全息数模;
一般性建模:主要用于辅助管理功能要求的虚拟环境(如模型参考、信息索引、标识)的数模建模。
4.3建模区域
指按一定标准将工厂进行划分所得的空间分区(如装置区、功能区),区域间不可重叠。
一般将以工程初始设计中的区域定义为准则。
4.4建模精度
建模精度按照一定的功能性需求分为:粗模、精模、全息模。
分别在模型的尺寸及
定位精度、细部结构、内部部件、属性范围等方面,并依照工程各专业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要求。
5建模范围
5.1三维模型的建模范围
按照建模的需求分为一类范围和二类范围。
二类范围一般用于特别应用需求下的建模。
表5-1 建模内容及详细描述
5.2建模的功能分类与应用
6建模精度要求
为了满足不同的功能用途,模型精度分为两级:粗模、精模、全息模。
功能性建模:需要模型附加一定的专项功能属性,一般要求模型精度为精模以上;
一般性建模:仅作为虚拟现实的参照物、或标记物,一般要求粗模或精模。
6.1精度等级
根据建模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对象进行整体建模精度分级,该等级为原则性要求,详
细模型精度等级定义见表6-1,建模内容精度要求见表6-2:
表 6-1 对象精细等级一般描述
表 6-2模型精度与对象精细等级对照表
6.2专业建模描述
表 6-3部分专业模型精度说明
6.3功能性建模
良好的设计和规划可是使得数字化工厂用户功能性建模从初级到高级覆盖重用的,减少数字化过程的投入代价。
7建模对象属性要求
三维模型要包含对象的属性信息,属性信息的要求见表7-1:
7.1一般对象属性
表7-1对象属性
7.2功能与属性的对照
表7-2功能与属性
8装备拆解建模与建筑建模
8.1装备建模
装备建模精度按照不同的要求分为:参照建模、拆装建模、构件建模。
参照建模:通常用于外部配管、附件、附加结构件的布置建模。
通常只需要表达装备的外形、位置、管接口方位及详细接口尺寸、附件等。
拆装建模:主要用于检维的拆解培训、故障分析、内件更新等要求。
要求表达重要拆解装配部件的大致尺寸形状、装配关系;以及必要的拆装属性,如预留空间(间隙)、预紧(预应力)、定位等。
构件建模:用于重要内部构件的检测、检维、修造等要求。
主要用于部分非标的消耗件、易损件、易腐蚀件的工厂建造要求。
需要按照部件的制造要求建模,便于快速修造出图。
8.2建筑建模
建筑建模精度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分为:造型建模、参照建模、构建建模
造型建模:通常为建筑整体类型分析的建筑体量,分析包括体积,建筑朝向、数量,大小,形状,位置以及方向。
参照建模:模型可以用于其他专业的参照。
进行包括管道及线路布置、碰撞检查,以及可视化。
并需要一定的件属性和参数等信息。
构建建模:模型可以用于专业承包商的二次装修和内设安装需求。
如承包商和制造商用于加工和制造项目包括水电暖系统、油漆、设备安装;设施装修改建等。
9工厂信息采集及文档
9.1建模文档及信息收集
工厂数模重建工作首先需要较为完备的档案及实时信息的采集基础上,包括工厂的建设期的设计、建造、施工及开车期间完整的图纸、档案资料;运维期设施维修、改进、变更的工程图纸资料;实景照片、三维激光扫描点云图;现场测绘草图。
详细见附件:资料收集一览表。
表9-1信息收集阶段
9.2三维扫描及场景照片
针对现场文档的收集的情况,实施三维激光扫描辅助测绘。
设施周边及设施内部重点部位的三维扫描及点云图,可以作为快速建模的参照。
9.3现场测绘及草图
复杂现场和多次变更的装置区域,需要进行适当的现场测绘。
部分测绘的重点是设施的属性建立。
要求通过现场的测绘、采样、调查建立设施的属性数据库。
9.4工程变更信息收集
完整的收集设施在中交开车后的运维过程中的变更信息,包括检维记录、工单草图、供应商资料、竣工图等。
10建模审查与交付
10.1建模的中间审查
建模量约60%以上时,即主要结构及设备外形建模、主要工艺管道建模基本完成之后,可以组织业主会同各专业校对检查人员、系统功能开发人员进行一次或若干次的中间模型审查,重点检查模型与实际工厂的符合性,即模型在范围、外观、精度、属性抽取等方面是否满足用户的及系统功能的合同要求,同时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或变更建议),审查的结果签字确认,可以作为阶段工作的确认和修改变更的依据。
阶段模型可以作为测试数据导入系统进行系统的功能调试,以期望系统开发同步协同进行。
但不能作为最终交付数据。
10.2建模的终审与数字化交付
建模完成之后,需首先组织内部的检查和审查。
之后协同系统功能,会同业主进行模型的终审。
模型的数字化交付分为模型交付和数字化系统交付两个过程。
11附件:资料收集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