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淡泊明志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淡泊明志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淡泊明志
成语读音:dàn bó míng zhì
成语解释: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成语造句: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近义词:平平淡淡
反义词:争权夺利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指不追求名利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淡泊明志成语接龙:
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志坚行苦行:行为。
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志美行厉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志同道合道:途径。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淡泊明志的意思是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心性淡泊 宁静致远

心性淡泊宁静致远今日心神难宁,心绪难安,学则不固,思则不中,心渐乱,性渐躁。
静而思,察其因,有怨气,有愤疐,有狂欲。
心急身劳,日渐怠矣!古之修身者,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悠然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心至静,性至安,终成大圣贤者。
今之吾辈小子,处物欲横流之世,学养尽废,虽谓学子,亦弗有成贤效圣之心,仅为学术以取食而已。
吾见其聪慧而未见其智仁也。
今日学古,倡“四维”,知礼义,知廉耻;行天道,行性理;统“三纲”,为“八目”。
然察旁人之言行心志,日渐远道,中华传统,性理哲学,殆之尽矣。
吾为之痛心,亦立志复我民族之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吾虽力之微微,然吾志坚毅,他日同仁汇聚之时,必有传统复兴之祥。
学之愈多,思之愈深,忧虑愈繁,然心日澄明。
老子之无为而天下治乃圣哲之境,吾其难达,吾辈仅能继往圣之绝学,行天下之事,倡仁义,行孝悌,胸怀天下,解今日民族之文化忧虑。
吾为匹夫,亦必有责。
今观己之心志,实有愧感,修己不成,弘道何足言也。
感慨之,悔之,审慎之,改进之。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无欲则刚,仁者无忧,今之不宁,乃未尽仁也。
定吾身,我中华之一匹夫也;明吾志,从先师,逐先贤;致吾身,敬天法祖。
修身何为?担世之责也,齐家,治国,平天下。
何以修身?致诚明。
诚于学,诚于事,诚于友,诚于亲,诚于天地。
今之学子乏于担当,何也?不诚也。
不诚则物难格,知难致;物不格,知不致,则大学名存实亡矣,学子亦空有其称谓,而无质也矣。
吾好古,多为旁人笑,念及今之世,可容也。
其所见者,形也;其所不察者,质也,文化之内蕴也。
诚如横渠先生所言:“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此中华修身之道也。
心性淡泊,宁静致远修身也。
修身以入世担当,致良知,以至天地万物之性,以承我中华复兴之大义。
子闲。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
意思: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德才兼备之人的所做所为,是依靠内心宁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安宁清静就不会有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干必须通过学习方能获得。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
放纵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就会像枝枯叶落一样,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用处。
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后悔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用寧靜心擁抱世界“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們應該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在頻繁的接觸中,難免會跟別人發生摩擦或衝突,或是因為外界事物而影響自己的心境,這是現代人普遍的困擾之一。
想要常保一顆寧靜的心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並不容易做到當我們登上高山或是站在海邊時一望無際的景色讓我們敞開心門此時世間紛紛擾擾的煩惱都會消失無蹤因此有人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們的心如果也能夠像原野、海洋、天空一樣開闊就能夠容下無限的東西也更能享受生命的自由禪宗特別強調「平常心」這三個字所謂平常心,就是指我們非常清楚環境裡的是是非非、好壞美醜,對所有現象一目瞭然,但卻絲毫不受影響「心不開朗就是苦,心境豁達就能轉苦為樂。
」即使身處在那樣的環境裡,也不會隨外境起舞,也就不會受環境裡的種種情況影響而浮動。
人有了定力之後就不容易被外在情況動搖能保持身心安定能把自己的情況看得很清楚對於能做、不能做、該做、不該做的事,也都非常清楚這就是智慧想要讓心保持清明安定就不要心隨境轉「心隨境轉」是指失去自己的主宰,老是被環境的動態所影響也就是說發生狀況的時候,心不要立刻被當下的環境所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或是觀察內心的感受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感受上心情就會安定下來其實煩惱心未必都是不好的事實上它是清明心的基礎因為,對於有善根的人,遇到困擾時,覺得這是一種麻煩,希望能夠將它轉變為寧靜、清明的心,這時候,煩惱心反倒是一種助緣了。
所以,如果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裡就不會經常打結而能清明自在那不管處身在任何的狀況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閉上眼睛好好的想想自己是不是因為心浮氣燥而搞砸過很多事?自己是不是常常被環境被人所影響?自己是不是常常為了小事生氣不放過自己?「心裡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心裡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
」济泰三沐助您成功!選自聖嚴法師掌中書系列《用寧靜心擁抱世界》。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廉政文化【精选文档】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廉政文化《三国演义》篇中的诸葛孔明,在他的寒舍挂着这样一幅画卷,上面刻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千百年来,诸葛后裔秉承前人的这个古训,代代相传,一直至今都让人民深深感悟到:廉,是一种文化;廉,是一种信仰;廉,是一种品性;廉,是一种人生。
廉洁,是品质生活的健康指引;廉洁,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古人尚如此,今人则何如?让我们翻开时代的画卷,走在这个社会最前沿的边上,静看那里的风景,是幽美的,是和谐的,是让人惊喜的。
我们云安县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在传播廉政文化、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了“廉政139邮箱”开展宣传廉洁观念,弘扬新风正气;宣传先进典型,褒扬勤廉风范;宣传反腐倡廉知识,引导云安干群参与廉政建设,从而推动遇难科学发展,促进云安社会和谐。
此时此刻“扬正气,促和谐”的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无处不在地展播在我们的眼前,竟在不经意的瞬间渗透到我们的心窝底处。
广告上的主人公是我们学习廉政文化的榜样,广告上的台词更是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警世名言,不禁让我们感慨万千,让我们受益匪浅。
回顾这些年,云浮市云安县自2005年3月以来,全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按照创造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云安特色的廉政文化的指导思想,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廉政文化已在全县上下得到认同和重视,“以廉为美,以廉为荣、以廉为乐”的干净干事谋发展,群策群力争上游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这样充满廉政文化氛围的云安县是国家关爱的云安县,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家园。
通过观看“廉政139邮箱”的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本人也吸收了不少正气,方晓得“修正气之邦,树正气之魄,传正气之德,走正气之路”才是修身养性的好品质,才是人生健康的好保证。
廉政是政府部门的工作原则,党和人民都期待着廉政文化的推广,党勤廉,人民自然就会拥护它;党廉洁,群众自然就会拥戴它。
淡泊明志的意思

淡泊明志的意思
意思:淡泊:生活俭朴;不追求名利;过宁静俭朴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
1、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2、读书,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人之初,不是性本善,而是一个充满欲望的潘朵拉魔盒,就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陶潜,这样的圣贤都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4、送给立志成才的人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5、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6、对人恳切,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情安乐,必少很多失意之苦。
7、以童心和纯真,淡泊明志于功利之外。
8、人们常说淡泊明志,宁静以致远,试问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9、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
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10、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送给他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精选阅读一:有位哲人说过:博大能够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看似单薄而厚实的性命,如月般静静挥洒着清幽的光,似云般默默浮掠着尘世的悲伤。
宁静以致远。
正是这一份优雅的心境,把忧愁雕刻成永久的历史,把忧郁嵌进古老的屏风;把狭隘衔入流水般的时光,把失落冲散为点点雪花,消融于满怀感激的土地。
宁静,是一种典雅的气质,一种古朴的情怀,细细品味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品一本自我喜欢的书,抒几句深情的感悟,倾听那四季花开的声音。
或许在某个苦于孤灯的夜晚,乘着一叶诗的.扁舟,摇进那古色古香的荷花丛中,轻吟“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那份纯净似水的清凉与感动。
也许这些会让人觉得平凡,但平凡也有高雅的风度。
宁静,是一种性命的态度。
眼前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她灿烂的笑容几乎迷倒了身边所有的人。
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追赶心中的梦想。
就像一位旅人,补充了袋子里所缺的东西之后,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然而,性命的美不在它的绚烂,而在它的平和;性命的动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静。
当你失落时,当你得意时,当你愉悦时,当你痛苦时,请给自我找一片天空,一片宁静的天空,它会让你忘掉所有的痛苦与失忆,给你带来崭新的一切。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历历”的感觉是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感觉是茶,而宁静却是“落日平台上。
春风啜茗时”的悠闲安逸,是“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的怡然自适,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的闲情逸致,更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欲”的清旷达观。
雨打芭蕉,谁都能够拥有的境界。
只要有一天,你把心交给一片芭蕉叶和快活的雨滴,浮躁与妄俗一点一点地消去,清逸与纯真却一缕一缕地从纤尘不染的内心流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被雨打造过的芭蕉叶,也显得格外灵秀而清新。
有的人崇尚“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的豁达与豪迈,那是一种性命激越的姿态,然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古典与浪漫更能深入人心,扣人心弦,豪放是种美德,含蓄则是种性格。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宁静致远意思简介

宁静致远宁静致远,读音níng jìng zhìyuǎ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宁静致远: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是什么意思?“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这句话的原文应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于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全文如下(《艺文类聚》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候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扩展资料:这篇文章大约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