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术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_高志

合集下载

高校教师学术影响力评估与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学术影响力评估与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学术影响力评估与提升研究引言:高校教师的学术影响力是衡量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并采取相应的举措进行评估和提升。

本文将从评估学术影响力的指标、评估方法和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措施等方面探讨高校教师学术影响力的评估与提升研究。

一、评估学术影响力的指标评估高校教师的学术影响力需要确定适当的指标体系,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常用的指标包括文章的引用次数、SCI/SSCI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H指数等。

此外,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科研项目的获得情况、学术会议和论坛发表演讲的机会等也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而准确地评估高校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二、评估学术影响力的方法针对高校教师的学术影响力评估,目前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方法通过统计学术论文的引用次数、发表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以客观数据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也存在着忽略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问题。

因此,定性评估方法也必不可少。

定性方法通过对教师的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能更好地反映教师的学术贡献和潜力。

评审专家的评价和同行评审也是评估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三、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措施1. 加强学术团队建设:高校可以通过组建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或合作研究项目,提升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学术团队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互相促进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声誉。

2. 培养科研创新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引领教师积极开展创新科研活动,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培养教师科研创新意识、提供各种科研支持和资源,激发教师的研究激情和能动性。

3. 强化学术交流合作: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之间以及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4. 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高校应提供完善的科研设施和资源,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解析

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解析

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解析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术成果的评价也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在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评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进行解析,在评价研究生学术成果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参考。

一、学术引用量学术引用量是评价一个研究学术成果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后,如果其他学者引用了该篇论文,就说明该论文对学术界有所贡献,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因此,学术引用量可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它可以通过各大学术数据库查询得到。

二、学术论文被收录情况学术论文被收录情况也是评价研究生学术成果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学术研究中,高水平论文通常会被顶级学术数据库、索引期刊、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等收录,这些数据库和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威信和影响力。

如果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能够被这些重要媒体收录,就能够彰显其学术成果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三、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也常被用于评价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影响力。

影响因子是根据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频次来进行评估的,较高的影响因子说明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如果被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发表,就能够进一步展现其学术影响力。

四、学术成果的专利申请和技术转化情况除了学术论文的评价,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还可以通过专利申请和技术转化情况来进行评价。

如果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成功申请专利或实现技术转化,就能够显示出其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力。

五、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也是评价研究生学术成果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果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例如对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那么就能够展现其学术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包括学术引用量、学术论文被收录情况、学术论文的影响因子、学术成果的专利申请和技术转化情况以及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

基于超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算法研究

基于超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算法研究

基于超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算法研究在当今学术领域,准确评估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对于学术资源的分配、学术合作的开展以及学术成果的推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学术影响力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基于超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算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超网络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结构,它不仅考虑了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还包括了节点之间的多种类型的关系和交互。

将超网络应用于作者学术影响力的评估,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传统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估方法存在不足。

常见的指标如论文发表数量、被引次数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作者的成果和影响力,但它们往往过于单一和片面。

例如,仅仅依据论文发表数量来评估,可能会忽略论文的质量和实际影响力;而被引次数虽然能体现论文的受关注程度,但也可能受到引用行为的不规范、自引等因素的干扰。

基于超网络的作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算法则能够克服这些问题。

在超网络中,作者不仅仅是孤立的节点,而是与他们的研究成果、合作作者、所属机构等多种元素相互关联的。

这种关联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过程。

那么,基于超网络的算法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呢?它通常会从多个维度收集数据。

比如,作者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的奖项、与其他作者的合作关系等等。

这些数据构成了超网络中的边和节点。

在构建超网络之后,算法会运用一系列的数学和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些关系。

例如,通过计算节点的中心性来评估作者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

常见的中心性指标包括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等。

度中心性衡量的是与某个节点直接相连的边的数量,反映了作者与其他元素的直接联系的紧密程度。

接近中心性则考虑了节点到其他节点的平均距离,距离越短,说明在信息传播中越具有优势。

介数中心性关注的是通过某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数量,体现了该节点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

此外,算法还会考虑网络的聚类特性。

如何提高我的学术表现自我评估与反思

如何提高我的学术表现自我评估与反思

如何提高我的学术表现自我评估与反思我是一个学术界的研究人员,长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学术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评估与反思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及时地对自己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估和反思,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我的学术表现。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在学术表现上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的方法和技巧。

1. 定期回顾学术成果我认为回顾自己的学术成果是评估和反思的主要依据。

定期回顾自己的研究论文、发表文章以及其他学术成果,可以帮助我评估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我会反思自己在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是否做得充分,同时也会检查自己在文献综述、文章结构和写作风格上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并且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术表现。

2. 寻求反馈意见除了自我评估以外,寻求他人的反馈意见也是提高学术表现的重要途径。

我会与同事、导师或其他专家交流,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和想法,并征求他们的评价和建议。

他们的反馈对于我评估自己的学术表现非常宝贵,他们可以帮助我发现我可能忽视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我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根据需要调整我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3. 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和不足之处。

我意识到这些错误和不足对我的学术表现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会及时地纠正它们。

在发现自己的研究中存在问题或者获得反馈意见后,我会寻找解决办法来改进和修正我的研究。

例如,如果我的数据分析方法有问题,我会尽快修改并重新进行分析。

如果我的文章结构或写作风格有问题,我会进行重写和修改。

通过不断地纠正错误和不足,我能够提高我的学术表现和研究质量。

4. 继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学术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领域,我认识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我的学术表现至关重要。

我会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文献,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9 6 5 . 2 0 1 5 . 1 1 . 0 0 8
A Re v i e w o f D y n a mi c Qu a n t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s f o r I n d i v i d u a l Ac a d e mi c I mp a c t
创造力 。然而 , 人的一生 中并不 是所有 的年龄 阶段
第一 , 揭示个人在其学 术生涯 中的学 术表 现变化
过程 。特别是对顶尖科学家学术影 响力与时间的变化 规律研究 , 不仅有助于揭示 杰出人 才的学术成长规律 , 也能为我 国发展科技人 才战略 提供有 益的启示 , 还可 以为优 秀科技人才发现和引进提供参考依据 。 第二 , 能够对不 同领域 的人 才选拔年 龄 的限制或 规定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个人学术影 响力动态评价可
Ab s t r a c t Th i s pa p e r s ys t e ma t i c a l l y r e v i e we d t h e me ho t d s o f d y n a mi c q u a n it t a i t v e e v a l u a i t o n o f i n d i v i d u l a mi e n i t ic f i mp a c t . Th e pa p e r f i r s t s u mma r i z d e he t me ho t d s o f d y n a mi c q u a n t i at t i v e e v lu a a i t o n o f i n d i v i d u l a a c a d e mi c i mp a c t f r o m he t a s p e c t s o f i n d i v i d u l a i n f l u e n c e f a e —

个人影响因子(PIF)基于综合贡献度和被引质量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

个人影响因子(PIF)基于综合贡献度和被引质量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

2021年2月Feb. 2021情报探索Information Research第2期(总280期)No. 2( Serial No. 280)个人影响因子(PIF):基于综合贡献度和被引质量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李奇李秀霞臧志栋孙宗缘(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摘要:[目的/意义]提出一个新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个人影响因子(P IF)。

[方法/过程]给出(P IF)的计算公式,以图书情报领域2014—2018年5年内发文量和被引量均为前40名的作者为例,计算其(P IF)值,并与已有指标如h指数、h5指 数、作者署名、期刊影响因子等进行对比。

[结果/结论]P IF与已有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较于其他评价指标,P I F的区分 度、灵活性、敏感性和稳定性更高;而且P IF基于被引期刊质量选择合适的时间窗,有利于评价青年作者和“睡美人”文献作者 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个人影响因子;学术影响力;作者贡献;被引质量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1005 - 8095.2021.02.008Personal Impact Factor (PIF ) :a New Indicator of Author Impact AssessmentThat Combines Contribution and Cited QualityLi Qi Li Xiuxia Zang Zhidong Sun Zongyuan(School of Communic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ao Shandong 276826)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paper is to propose a new index of author influence evaluation, personal impact factor (PIF). [ Method/process]The paper give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PIF, takes the authors whose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are among the top 40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 the five years from 2014 to 2018 as examples, calculates the PIF and compares with the existing indicators such as h index, h5 index, author signature and journal impact factor. [ Result/conclusion] PIF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existing indicators. Compared with other evaluation indicators, PIF has higher discrimination, flexibility,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Moreover, PIF selects the appropriate time window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cited journals,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young authors and authors of the “sleeping beauty” literature.Keywords:personal influence factor (PIF) ;academic influence;author cooperation;cited the qualityo引言作者学术影响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人的科研成果对科研团队和他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m。

个人相对引文率(ARCR):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

个人相对引文率(ARCR):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

个人相对引文率(ARCR):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臧思思; 李秀霞【期刊名称】《《信息资源管理学报》》【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7页(P24-30)【关键词】个人相对引文率; 作者共被引; 作者影响力; 学术评价; 文献计量【作者】臧思思; 李秀霞【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日照 2768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50作者是学术成果的创造者,是知识交流和科学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体,对促进知识发现与知识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影响力主要是指在某一时期学者个人对其学术领域及学术活动的影响程度,其判断依据主要是个人科研成果的学术质量和论文数量[1]。

定量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对引进人才、评选职称、科研成果报奖、科研项目申请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评价作者学术水平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1 相关研究关于作者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国内外学者从多个研究视角进行了探索,其中主要以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来反映其学术影响力,如Schubert等[3]提出了篇均被引频次,用来测度作者的平均学术水平。

Hirsch在2005年提出以h指数[4]评估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该指标从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两个角度综合衡量作者的科研水平,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运用。

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学者们针对h指数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h指数的衍生指数,如g指数[5]、hg指数[6]、P指数[7]等。

同时,学者还从其他角度对作者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如Amjad[8]以城市数字图书馆为研究领域,考虑引文排他性及作者相互作用的影响,提出以MuICE 算法来评价作者的影响力。

Dunaiski等[9]以MAS和ACM数据库的论文和作者等学术实体为例,对比被引频次和PageRank算法,发现PageRank算法能够更有效地识别论文和作者排名。

国内学者在评价作者影响力的方法上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

高等教育总结如何评估自己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高等教育总结如何评估自己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高等教育总结如何评估自己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高等教育如何评估自己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高等教育的声誉和影响力成为学术圈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那么,高等教育如何评估自己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呢?首先,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学术成果来评估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术成果是衡量一个教育机构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

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发表在顶级期刊的文章数量以及被其他学者引用的频率,都是评估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一个教育机构如果拥有众多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在领域内产生了重要的突破,那么它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将随之提升。

其次,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师资力量来评估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

优秀的师资力量对于高等教育机构而言至关重要。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又能够在学术研究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

学术界对于一个教育机构的评价,往往会考虑该机构的师资力量是否雄厚、能否引领学术潮流以及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等。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招聘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以提升自身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此外,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评估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一个教育机构声誉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及学者的合作,高等教育机构可以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能够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自身的学术成果与全球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提升自身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最后,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服务社会来评估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

高等教育机构除了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外,还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及参与社会事务,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一个与社会密切联系、服务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还能够赢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
[9 ] “Nature” 的文章认为, h 指数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将
那些作出持久而且是重大贡献却未获得与其声望相称奖励 的研究者凸显出来。因此,h 指数是一种个人高影响特征 的测度指标。h 指数的优缺点以及与传统文献计量的评价 指标相比的优势见表 2 。 由于 h 指数的缺点,学者们研究了很多 h 指数的扩展 指数,以从不同的角度弥补 h 指数的缺点。目前 h 指数的 扩展指数已有近 30 种, 根据扩展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分为以下 4 类
Q2 指数、Hpd 指数、 hw 指数、 ha 指数、 b 指数、 Tapered h 指数、hrat 指数。 表2 h 指数优缺点以及与传统文献计量的 评价指标相比的优势
兼顾了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不会随着论文数量或引文 h 指数 数的增加而增加, 计算简单, 易于在大型数据库上计算 优点 使用等优点 ①h 指数数值只能增加, 不能减少, 无法表征学者的 学术影响力的变小的情况。 ② 与测度的对象所在的具体 学科有关。③不利于发文较少的年轻学者 。 ④ 不利于那 些论文数量少而被引频次高的学者。 ⑤ 无法测度科研团 队的学术影响力和个人在团队中的学术影响力 。 ⑥ 不同 的科学家的 h 指数相同时, 他们发文量或被引量不同时 h 指数 h 指数不能对科学家进行区分评价 , 因此缺乏区分 度。 缺点 此外,周春雷[10] 认为高端论文被引频次的增长不及低端 论文被引频次增长贡献大, 存在关键点问题, 作弊者可 以对关键点施加引用的办法来迅速提高其 h 指数。 ⑦ 缺 乏灵敏度。 h 指数越大, 上升所花费的时间越长 , 若 h 指数达到一定高度, 则会出现 h 指数数年不变的情 况。 这样无法准确评价高 h 指数科学家的近期绩效水平[11] h 指数 与基于 文献计 量学评 价方法 的优势 ①h 指数计算简单同时兼顾了科学家科研产出的质量 和数量,而传统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只考虑一方面 , 并 且计算粗糙。②不会因排在引文高端的论文的被引次数 的增加和引文数小于 h 值的论文有可能在数量上增加而 增加,因此 h 指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③ 通过自引很难 使 h 指数增加

1955 年加菲 尔 德 在 “Science ” 杂 志 上 发 表 文 章[5] , 阐述了引文分析可作为期刊评价的工具 ,并提出了影响因 子 IF ( Impact Factor) 这一计量期刊影响力的指标 。 加菲 尔德最初创立期刊影响因子是为了帮助选择高质量的期 刊
[6 ]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科学促进会 ( AAAS ) 在内的 75
1
1. 1
相关概念
学术影响力 关于学术影响力的内涵研究 ,学术界尚未统一。 B. Van Houten[1] 认为学术影响力主要来自同行对科研
2
2. 1
个人学术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
传统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 基于传统文献计量学评价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主要
学术论著等成果的评价 ,科研主体的学术影响的深度与广 度主要取决于其研究成果被他人重视 、 认可和引用的情 况。赵庆玲
情报理论与实践 ( ITA)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DOI: 10. 16353 / j. cnki. 10007490. 2016. 01. 024
●高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张志强1 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甘肃 图书馆,天津 300384 ) 兰州 730000 ;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第二类,独立于 h 指数的扩展指数: w 指数、 g 指数、 f 指数、t 指数、Ga 指数、grat 指数。 第三类,适合评价不同学科领域的个人的扩展指数 : n 指数、Normalized h 指数、hf 指数、x 指数。 第四类,考虑合作者的的扩展指数 : Alternative h 指 数、Hp 指数、Hm 指数、hap 指数。 2. 3 基于复杂网络的评价方法 1998 年 Watts 和 Strogatz[13] 在 “Nature ” 上著文阐述 了介于规则与随机之间的小世界网模型 ,开创了复杂网络

·第 39 卷 2016 年第 1 期·
— 133 —
综述与述评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频次小于等于 h,则该科研工作者的 h 指数值为 h。 表1 基于传统文献计量学个人学术影响力 评价指标的定义和优缺点
指标 定义 优点 缺点
[12 ]

第一类, 依 赖 于 h 指 数 的 扩 展 指 数: m 指 数、 e 指 数、Hmx 指数、Hg 指数、 H ( 2 ) 指数、 A 指数、 R 指数、
— 134 —
在 “Science” 上著文阐述了无标度网的 BA 模型。 作者合 作网络也是复杂网络的一种
[15-16 ]
。 在作者合作网中, 以
论文合作者为研究对象 , 利用作者信息构建作者合作网 络,通过网络中节点和边的权重信息判断节点的重要程 度,进而可以对作者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 由于 Web of Science、Scopus 等大型数据库记录了作者合作和作者互引的 科研成果,所以构建作者合作网、作者互引网成为以图论 思维测度个人学术影响力的一种新方法 。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对某一学术圈内的个人评 价的主要指标有: 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 以及类 PageRank 方法。 1720] 的研究中, 点度、 中间中心度和接近 文献 [ 中心度均与 h 指数等文献计计量学评价指标呈正相关 , 说 明了中心度指标可作为影响力的测度指标 。 E. Yan 等
能够测度作 某一 作 者 在 论文 不能用来测度作者的学 一定时 间 内 发 者 的 科 研 生 术影响力 总数 产力 文总数量 未考虑合作论文中作者 在一 定 时 间 能够测度作 贡献度。无法区分被引次 引文 内作者 所 有 发 者的 发 文 的 总 数较高的评论性文章与原 总数 文 的 总 被 引 体学术影响力 创性研究成果的权重 次数 在一 定 时 间 均值的使用不符合论文 能够比较不 篇均 内作者 所 有 发 引文 文的引 文 总 数 同时 代 的 学 者 被引分布规律。 可能造成 数 与发文 总 数 的 的学术影响力 奖少惩多 比值 在一定程度 上兼 顾 了 数 量 被引 次 数 超 重要 和 质 量, 避 免 n 值 的 选 取 没 有 统 一、 过某一 特 定 值 论文 了因 论 文 总 量 n 的 论 文 的 标准的规定,主观性较高 数量 过多 导 致 引 用 数量 次数过多的 情况 重要 论文 被引 次 数 前 的引 n 篇 论 文 的 引 文数 文总数 量 避免了因论 n 的取值具有一定主观 文总 量 过 多 导 致引 用 次 数 过 性。该项指标需要的数据 多得 到 较 高 的 较多,计算较为复杂 评价 由于期刊所刊载的所有 的论 文 引 用 呈 幂 律 分 布 的,期刊的绝大多数被引 量来自于其刊载论文的极 少数文献, 而影响因子采 用均值计量的方法是在引 文分布的正态分布假设基 础上,因此, 不能通过影 响因子关注引用的集中趋 势,尤其是异常值和离群 点会引起统计平均的较大 变化, 耐 抗 性 差。 所 以, 影响因子对期刊真实影响 力 的 反 映 存 在 较 大 偏 差。 因此,不能用期刊发表论 文的平均被引用率来评价 期 刊 刊 载 的 某 一 篇 论 文, 更不能用来评价作者
[14 ] ( BA ) 1999 年 研究的先河。 后来, Barabasi 和 Albert
某刊 前 两 年 发表论 文 在 该 期刊 年的被 引 证 次 影响 数除以 该 刊 前 因子 两年发 表 论 文 总数
同时考虑论 文的 质 量 和 数 量, 且 计 算 简 单, 易 于 在 大 型数 据 库 上 使 用。 是 目 前 评 价期 刊 质 量 广 泛应用的指标
家机构和 150 多位知名科学家在 2012 年 12 月举行的美国 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议上支持签署了 《关于研究评价的旧 金山宣言 》 (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 ,宣言认为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 价个人的工作,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估个人的 贡献,以及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的评审 2. 2 h 指数及其扩展指数 2005 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 Hirsch[8] 提出 h 指数, 即: 一个科研工作者发表的 Np 篇文 H ) 篇被引 章,有 h 篇的被引次数大于等于 h,其余 ( Np[7 ]
( 1. 中国科学院 3. 天津城建大学
个人学术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摘 方法 / 过程] 从影响因子、 h 指数及其衍生指 要: [ 目的 / 意义] 综述了目前个人学术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 [ 数、基于社会网络、学术矩阵和 Altmetrics 这 5 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综述了目前定量评价个人学术影响力的方法。 [ 结果 / 结论] 得出了个人学术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 关键词: 学术影响力; 定量评价; h 指数; 补充计量学; 评价方法; 综述 Abstract: [ Purpose /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individual academic influence. [ Method / proces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individual academic influence from 5 aspects of influence factor,h index and its derivative index,social network,academic matrix and Altmetrics. [ Result / conclus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problems and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individual academic influence. Keywords: academic influenc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hindex; altmetrics; evaluation method; review 论文被引频次、与他人合作情况、发文所在期刊影响力大 小,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