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防骗

合集下载

老年防诈骗知识宣传

老年防诈骗知识宣传

老年防诈骗知识宣传
老年防诈骗知识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老年防诈骗知识,可以在宣传中提及:
1.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告诉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2. 警惕电话诈骗:遇到涉及贷款、中奖、兑奖等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资金的电话,要保持警觉,不受蒙骗。

3. 警觉陌生人上门:不轻易开门给陌生人,尤其是声称是公检法、银行职员等身份的人,应要求对方出示证件,并核实身份。

4. 谨慎网络购物:注意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进行购物,不轻信价格过低的商品,避免上当受骗。

5. 警惕假冒亲友求助:不轻信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声称是亲友遇到困难需要资金救助的信息,要通过其他途径核实身份。

6. 学会储蓄理财:尽量避免将全部资金储存在家中,要选择正规的银行或理财机构进行存储和理财。

7. 关注防诈骗宣传:定期关注媒体、政府等渠道发布的老年防诈骗宣传,提高警觉。

除了以上内容,宣传中可以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告知老年人如
何防范诈骗手段,并提醒意识要持续保持,随时保持警觉。

同时也可以建立老年人的互助团体或相关的助老组织,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密切关注老年群体的安全情况。

如何提高老年人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

如何提高老年人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

如何提高老年人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电信诈骗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

老年人通常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利益和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他们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

一、加强宣传教育1. 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组织专家、志愿者等开展网络安全讲座和培训班,向老年人普及网络电信诈骗的基本知识、案例剖析以及防范措施。

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案例,让老年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网络电信诈骗的危害性。

2. 制作宣传材料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手册、海报等宣传材料,鼓励社区、养老院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张贴,提醒老年人警惕网络电信诈骗的风险。

3. 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定期播放相关公益广告、新闻报道,及时提醒老年人保持警惕。

二、建立多层次的防护机制1. 安装防骗软件和设备推广并鼓励老年人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和反诈骗软件,提供及时的安全更新和防护措施。

2. 加强网络安全培训为老年人提供网络基础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甄别诈骗信息、保护个人隐私等技能。

3. 建立社区网络安全志愿者队伍组织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网络安全志愿者活动,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网络安全知识讲解、防骗技巧指导等,帮助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

三、加强部门合作与法律保护1. 打击网络犯罪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追诉和惩罚力度,警示和震慑犯罪分子,减少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2. 政府监管与协助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电信诈骗的监管力度,建立举报平台,并给予举报者必要的保护,及时协助老年人处理诈骗事件。

3. 加强国际合作与跨境追诉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保护老年人和其他受害者的权益。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提高老年人对网络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素养,降低老年人成为网络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的风险。

关于老人防骗的文章

关于老人防骗的文章

标题:老年人防范诈骗的重要性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目标。

为了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我们有责任加强老人防骗意识,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以下是一些关于老年人防骗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 提高防范意识:
老年人要时刻保持对潜在风险的警惕,学会辨别真伪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话。

2.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诈骗分子通常通过获取这些信息来实施诈骗。

3. 警惕电话骗局:
老年人在接到陌生电话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信息,尤其是涉及金钱的事务。

4. 警惕网络陷阱:
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注意防范网络诈骗,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轻信通过社交媒体或电子邮件发送的信息。

5. 定期更新密码:
对于银行卡、支付软件等账户,老年人要定期更改密码,保障账户的安全。

6. 寻求帮助:
如果老年人接到可疑电话或遇到其他潜在诈骗行为,应该
及时向亲友或相关机构求助,避免陷入骗局。

7. 参与防范教育:
社区可以组织针对老年人的防范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于诈骗的认知,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

8. 及时报警:
如果老年人发现自己被诈骗,应该及时报警并向警方提供相关线索,协助打击犯罪分子。

通过加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老年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信息欺骗和诈骗风险

老年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信息欺骗和诈骗风险

老年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信息欺骗和诈骗风险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迅速,各种骗术层出不穷,老年人由于对新事物的了解相对较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更容易成为信息欺骗和诈骗的目标。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宁,提高他们应对此类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成为信息欺骗和诈骗的受害者。

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对于复杂的信息难以快速准确地分辨真伪。

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对新技术、新手段不够熟悉,比如对网络、智能手机的应用不太精通,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型的诈骗手段时,往往不知所措。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呢?第一,保持警惕是关键。

无论是接到陌生电话、收到陌生短信,还是遇到陌生人上门推销,都要多留个心眼。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声称可以提供“高额回报”“免费赠品”“神奇疗效”的信息。

如果听起来太好以至于不真实,那很可能就是个骗局。

第二,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密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不要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这些信息,也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

第三,多与家人沟通。

遇到拿不准的事情,比如涉及到大笔资金的投资、消费等,一定要和子女或者其他信任的家人商量。

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提醒能够帮助老年人避免很多潜在的风险。

第四,学习相关知识。

老年人可以通过社区讲座、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常见的信息欺骗和诈骗手段。

例如,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老年人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进行核查,这就是典型的诈骗手段。

了解这些案例,能够让老年人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迅速识别骗局。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信息欺骗和诈骗形式:网络诈骗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

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虚假的购物网站、钓鱼链接等方式,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比如,老年人在网上购买保健品时,可能会遇到假冒伪劣的产品,或者支付了款项却收不到货物。

老年人预防诈骗

老年人预防诈骗

老年人预防诈骗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老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诈骗风险。

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的信任心和对新事物的陌生感,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进行诈骗活动,给老年人的财产和个人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帮助老年人预防诈骗,保护他们的权益和财产安全,制定了以下预防措施。

二、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1.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向老年人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法和防范知识,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2. 组织培训课程:定期组织针对老年人的防骗培训课程,教授他们如何辨别真伪信息、保护个人信息、避免陷入陷阱等知识。

3.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易懂、生动的宣传资料,包括小册子、海报、宣传单等,向老年人发放,提供实用的防骗技巧和联系方式。

三、加强社区防骗网络建设1. 成立防骗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内成立志愿者队伍,定期巡逻、宣传,向老年人提供防骗咨询和帮助。

2. 建立防骗热线:设立24小时防骗热线,老年人可以随时拨打该热线,咨询防骗问题,举报可疑行为。

3. 加强社区安保力量:增加社区安保人员数量,加强对老年人的巡逻和保护,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加强家庭防骗教育1. 家庭成员互助: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建立紧密的家庭关系,共同防范诈骗行为。

2. 定期沟通交流:与老年人保持定期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和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和建议。

3. 建立防骗规则:制定家庭防骗规则,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等,让老年人明确识别诈骗行为。

五、加强执法力度和惩处力度1. 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加大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和力度,加强对诈骗犯罪的打击。

2. 严厉处罚犯罪分子:对于涉及老年人的诈骗犯罪,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3. 加强跨部门合作:加强公安机关、通信管理部门、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

六、建立老年人维权机制1. 设立维权基金:建立老年人维权基金,为受骗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经济支持。

防止老人被骗的对策

防止老人被骗的对策

防止老人被骗的对策老年人因为缺乏科技知识和经验,往往成为骗子的目标。

为了保护老年人免受骗局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教育老年人增加科技知识:老年人应当加强对互联网和其他科技设备的了解,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

可以开设一些培训班、讲座等活动,由专业人士向老年人传授科技知识。

加强老年人与亲友的沟通:经常与亲友交流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亲友有义务告诉老年人一些常见的骗术和如何应对,同时也可以提醒老人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他们沟通。

建立老年人防骗热线:可以在社区内建立老年人防骗热线,专门由相关部门或志愿者来接听老年人的求助电话,提供及时帮助和咨询。

这样老年人遇到可疑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骗子的打击力度,提高对老年人被骗案件的破案率。

同时,应当加强对传销、电话诈骗和网络犯罪等常见骗局的打击,向公众传递出强烈的执法信号,使骗子望而却步。

加强社区组织的作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讲座、座谈会等,邀请警察或其他专业人士向老年人普及防范骗术的知识,并提供案例分析,引导老年人形成正确的判断和防范意识。

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社区应配备防骗宣传资料,并向老年人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如网站链接、电话号码等,方便老年人随时获取帮助和咨询信息。

总之,为了保护老年人免受骗局的伤害,我们需要从教育、沟通、执法、组织和资源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老年人的保护措施。

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老年人被骗和受伤的情况,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安全和幸福。

为了进一步保护老年人免受骗局的伤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立老年人保护机构: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老年人保护机构,负责对老年人的权益进行维护和监督。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咨询、法律援助、心理支持等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骗局带来的问题,并对涉嫌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调查和追责。

2. 增加对骗术的曝光和警示:媒体可以加大对骗术的曝光力度,通过报道真实案例和揭露骗子的手段,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

老人防骗小知识大全

老人防骗小知识大全

老人防骗小知识大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成为了骗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帮助老人
更好地防范骗局,我们整理了一些老人防骗的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
帮助。

一、银行卡使用
1.不随便借卡,不随便借钱。

2.不承认任何来电要求交换银行卡的行为。

3.不把存折和银行卡带在一起。

4.注意银行卡磁条,避免假卡盗刷。

二、电话诈骗
1.警惕各种不明号码的来电,不轻易接听、回拨。

2.不把银行密码、个人信息等重要信息告诉陌生人。

3.警惕各种涉及涉及账户和资金的信息,防范中奖、还款、违法等骗局。

4.询问对方所办的业务,注意核对单位电话和网址。

三、网络诈骗
1.不轻易点击、下载可疑邮件、信息和链接。

2.留心陌生人的交友或邀请,不随便转账或交付押金。

3.不相信虚假的中奖、兼职、投资等利益诱惑。

4.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透露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信息。

四、身份证使用
1.不将身份证号码、姓名等信息随意透露。

2.注意保管好身份证,避免被盗用。

3.不将身份证借给他人使用。

五、其他骗局
1.不相信“保健品”“药品”等一夜成名的东西。

2.不相信涉及房产、车辆等高价值资产交易的陌生人。

3.不轻易相信推销员,谨慎选择购物渠道。

总之,老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注重老年人防骗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

如果有任何可疑行为,应该及时报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老年人如何防止诈骗

老年人如何防止诈骗

老年人如何防止诈骗老年人防止诈骗的方法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第三,远离可疑人员。

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

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

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第四,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第五,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一般来讲,所谓年收益能“保证”超过10%的,都要打一个的问号;不要盲目相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

第六,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病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经由过程自己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追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老年人防诈骗的常识由于老年人注重家庭后代、乐于助人,一些犯罪份子正是利用他们仁慈举行诈骗。

以下六招,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本身财产安全。

1.不要轻易相陌生人的电话,一定要核实相关息,谨防受骗。

2.当有人打电话问您家中是否有其他人时,可回答“要不让我儿子来听电话”。

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要查明其身份,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教育之防骗知识讲座沧沟乡中心校李小兰谈话导入:行走江湖,什么人最多?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骗子越来越多,骗术也越来越高明。

那么我们应该这样防骗?尤其是我们的老年朋友应如何识破这些骗子的招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内容。

首先有一个问题,骗子们为什么会选择我们老年人下手呢?(互动)大家伙说的都有一些道理,我总结了一下,起码有六点原因:1.有一定的积蓄:老年人辛苦一辈子,多多少少都有些积蓄,因此,这些钱就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2.心理较为脆弱:多数老年人消息闭塞,对新鲜事物了解较少,防范意识薄弱。

加之不少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少,在骗子精心设计的台词“暗示”下就会一步步走进骗子的陷阱。

3.不设防心理:多数老年人崇尚积德行善。

这种善良的心理,使他们降低了防范意识。

4.关注健康的心理:老年人患慢性病比较多,大多有这样一种心理,对于自己的病或孩子的病想速战速决,渴望一药包治百病。

因而,面对“包治百病”“无副作用”等种种医药、治病骗局,上当受骗也就不难理解了。

5.孤独心理: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子女忙于工作,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

老年人更渴望与别人的交流和得到关怀。

而这时,出现几个人,冲着他们热情地叫着“大爷、大妈”,他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突破。

6.爱面子的心理:老年人越老,越害怕别人说他没用。

于是,经常表现出好强心理。

一旦上当受骗,老人不敢跟家里人说,也不愿意报案。

这就进一步助长了骗子的嚣张气焰。

老年朋友,如今的街头骗子无所不在,有卖钻石项链的,卖金手表的,换外币的,还有冒充神医骗钱的。

而受骗的人大都是老年人。

那么首先我们介绍几种骗局:神医骗老太“警察同志,救救我,我的钱被人抢走了。

那可是我的养老钱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抓住警察的手臂痛哭流涕。

警察赶紧安慰她。

待她的情绪稳定了,让她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老太并不是被抢了钱,而是被一个江湖骗子骗了钱。

这天下午一点左右,老太坐在自家家里乘凉,一个外地中年男子来问她要点水喝,并依此和老太套了近乎。

言谈中,这一男子了解到这老太有腰子病痛,就说因为老太的好,他有办法报答了。

说自已认识一个神医,一定可以帮老太医好这种病。

还说这医生已经治好很多人了,今天是第一天来到这里。

老太一听,可高兴了,而且又听说有名人被治好过,就更加相信了。

于是就说要见见神医的面。

那男子说:可以啊,不过要听我的吩咐,否则那神医肯定不给看病。

又说:那神医轻易不见人,要有开门包才行。

老太就问要多少,又说要是能治好病,再多的钱也是值的。

老太以为不会要很多钱的。

那男子眼珠子一转说:别人的话至少要五仟元,我带去的话他会少收一点的。

老太一听要这么多钱,有点不舍得化钱,就说没有这么多钱。

那男子就说:要不我带你说说去,兴许会看你年纪大少收一点钱的。

老太还是有点犹豫。

那男子又说:大娘,要是治好了病可是下辈子就好过了,你说是不是?再说了要是别人,我才不来说呢。

你刚才对我那么好,我才跟你说的。

老太终于被那男子说动了,于是拿了存折取钱,并把钱交给了那男子。

老太和那男子一起去看那个神医,那男子又说神医要他一个人接近的,叫老太在胡同口等着。

于是老太就再胡同口一直等,从下午两点钟左右等到下午五点半,结果什么也没有等到,于是老太心想肯定是被骗了,于是有了本文最初的一幕。

其实,骗子的骗术并非高明,只有老太稍稍地注意一下就不会被骗走那么多钱。

可是老太求医心太切,让这个骗子有空子钻。

另外,老年人的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

心理暗示就是暗暗地、毫无疑问地相信别人所说的一切,或者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所感到的一切。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老年人由于心境困惑或健康情况不佳,容易接受暗示,对某人有高度信仰或崇拜。

骗子就利用老人这种心理施展骗术,不是用甜言蜜语,就是危言耸听,严重混淆是非,诱使老人上当。

要克服这种心理弱点,有关专家认为,老年人要常学习、增见识,形成对于外界的科学认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平常要多听、多看,多了解社会上的人和事,老人遇到大事要多和子女沟通、商量,遇到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也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防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家庭防骗有些老年人岁数大了,根本就不出门,可是仍然要增强防骗意识。

下面再跟您说说怎样进行家庭防骗。

家庭防骗的要决在于家庭成员对送上门的“好处”保持应有的警惕,尤其是老年人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加之科学知识相对缺乏,如果不提高警惕的话,则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引起注意。

下面给您介绍几条防骗招数:1、对自己不认识的、找上门来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切不可轻易将钱财交给来人捎带,要认真了解来人身份,索要家庭成员亲笔信件,或向家庭成员单位进行必要的核对,以确定家庭成员是否在外遇到困难或伤害。

假如您没办法了解情况,那就干脆别让来人捎钱带物。

这时候,您不妨来个“以老卖老,假装糊涂”。

2、对上门来推荐日用产品的不要轻易购买(因这类推荐的产品往往是没有上市的产品,没有质量保证),对推荐的医疗用品更不能购买。

对推荐医疗各类的“卡”也不能相信,因为按有关规定,医疗用品及各类收费办卡,不能采取走门串户的方式。

今年春节前,某村的李某去赶集办年货。

在他走到一家大饭店门口时,一个厨师打扮的人叫住了他,说:“老乡,我在饭店打工,过年放假了,我在里面看门,为了找个钱花,我从里面弄出来一壶食用油,便宜点卖给你,要不要?”他边说边紧张地四处张望。

李某一想:过年了正好家里又得买油,有便宜谁不捡。

为避免上当,他拧开壶盖尝了一口,嘿,果然是好油!李某高兴地给了那人30元钱,买下了比平时便宜一半的油。

过年炒菜时,李某把油倒进锅里,却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时才发现买来的竟是一壶水,只是在表面浮了一层油。

李某这才大呼上当!除了会招来财产损失,还有可能危急生命。

河北有一对老年夫妇,在农村带着2岁多的孙子过着惬意的生活。

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每年过年回家一次。

老夫妇非常疼爱孙子,只要有人挑着东西到家附近来卖就一定会给孙子买上几件物品。

有一天,一个货郎挑着香料到家附近叫卖。

老婆婆想买那个东西干什么,没用。

货郎说大姐:我好渴能不能给我一碗水,善良淳朴的大姐给了他一碗水。

货郎热情的说大姐谢谢你给我水喝,给你一包香料,你闻闻味道不错的。

大哥你也过来闻闻,老两口闻了之后。

货郎借歇脚还没走,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老两口昏倒在地上,货郎抱起小孩就走。

事后报案了,可是咱们农村没有监控摄像。

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孩子,就算我们的科技再发达也找不到。

所以只有做好预防才能避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边!!3、对上门“化缘”的不要轻信。

即使真是僧人“化缘”,你又有意捐款,也不要将大量钱款交其个人带走,应通过正规渠道联系捐款。

(僧人给三姑妈变钱的案例分享。

)前不久,某村来了一个道士打扮的人,挨家挨户地送佛像。

他见人便说:今年五台山要修建一座大庙,为普渡众生,他特意下山为人们送平安符。

当村民问他要钱不,他会告诉你:这是行善,不许提钱。

而且他还会告诉村民这佛像能保佑全家人平安、财源滚滚等,如果不要会不吉祥。

当他看有人想要时,他还问村民叫什么名字,说日后在五台山庙前的功德碑上还会刻上村民的名字。

村民由于出门少,又见他拿的佛像金光灿灿,而且他还当场用磁铁为你演示,证明这不是铁做的,以表示佛像的价值。

于是不少人就收下了他的佛像。

当村民收下后,他便告诉村民:“五台山上的功德碑上刻有你的名字,为保佑你一生平安,你还需拿些香火钱。

给1元不嫌少,给100不嫌多。

”当村民给他一元钱的时候,他却立刻变脸说道:“你连行善都这么小气,别人至少给50元,现在1块钱能干什么!再说,我送你的佛像也值几十元,你连行善都想赚钱!”就凭这一手,不少人都在拿到佛像后不好意思退给他,于是就给他50元钱。

仅半天工夫,他竟然在村里送出了十多个佛像,收了大家七八百元。

4、对上门来以“贵重物品”抵押,借钱“救急”的人,可以直接告诉她:“我对你的抵押品没有鉴定能力,你到典当行去吧!”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鉴定其抵押品的能力,有确定抵押品是真货,也不能收下抵押品借钱给对方,因为你无法确认抵押品的来源,万一其抵押品是偷盗而来呢?下面就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从观念和技术层面为老年人介绍一些防骗招数。

观念防骗之:内去痴心被骗的大爷、大妈到公安机关报案的时候,常说一句话:“骗子用了蒙汗药,就是‘拍花子’。

用了蒙汗药,我才跟着他走,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是,公安机关把犯罪分子抓到后进行审问,没有一个用蒙汗药的。

真正让这些老年人受骗的是痴心。

痴心的种类不少,有“钱痴”、“名痴”等。

下面讲的这个北京老大妈就中了“钱痴”的蒙汗药。

一辆车停在一个大型超市的门口,从车上下来三个女的,急急忙忙直奔超市。

正好迎面过来一个王大妈,王大妈一看她们走得急,就随口说了句:“这是怎么啦?”其中一个女子赶紧凑过来说:“我们拉了一车毛线卖给这家超市。

你看就是这毛线,质量不错,纯毛的。

”她边说边指着手里的一团毛线。

正说着,超市里走出一个女子,王大妈看见她身上戴着的员工牌上写着“经理”二字。

这位经理见了刚才那三位女子就说:“你们都别着急,这一车毛线我们都买下来了,一共4万元。

现在会计不在,你们下午再来拿钱。

”这番情景,都被王大妈看在眼里。

突然,三个女子中的一位对王大妈说:“我们急着走,这4万块钱来不及拿了。

你给2万块钱这车毛线就归你了,你下午再把毛线卖给商店。

”王大妈一听,心里盘算:我都60多了,这一辈子才攒了2万块钱。

可是,我要是把这车毛线买下来,下午就能拿到4万块钱。

于是,她急急忙忙回了家,把褥子一掀,拿出了自己积攒的2万块钱。

三人拿钱走后不久,王大妈突然觉得不对劲儿,再回去找超市经理,超市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女经理。

王大妈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受了骗。

王大妈为什么受骗?是因为有“钱痴”。

骗子行骗手段并不高明,可还有人上当,就是利用了他们的痴心。

(妈妈在重庆朝天门遇到的捡钱骗局。

)“名痴”往往与知识分子有关。

有些人想出本书,留个名,这种心理也往往被骗子利用。

所以,我们防骗第一条就是“内去痴心”。

观念防骗之:外防老千防骗的第二条叫“外防老千”。

常言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然而,如今,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有个人喜欢收藏,就是一到礼拜日就去逛旧货市场。

有一次,他在那里看到一个明朝万历年间的花瓶,非常漂亮。

卖主是一个老太太,蹲在地上,一句话不说。

他正在观看花瓶的时候,旁边来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胖老头,偷偷拽了拽他的衣服,悄声说:“别买,这是假的。

”整个人一听,立刻对胖老头心怀感激之情。

胖老头接着说:“这是清朝仿的明朝花瓶,虽然是后仿的,也值上万块钱。

”这个人于是问老太太多少钱卖。

她说,1500元。

如果按胖老头的说法,这花瓶卖得简直太便宜了!这时,身旁又来了一个人。

他向老太太询问花瓶的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