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2023年秋10月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其中“朝”的意思是()(A)参见(B)早晨(C)朝着(D)面对2、《【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飞虎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3、《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所声讨的人物是()(A)吕后(B)唐睿宗(C)武则天(D)武三思4、有“江湖散人”之称的诗人是()(A)陆龟蒙(B)皮日休(C)杜牧(D)杜甫5、李孝光《大龙湫记》中,“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的是()(A)斑鱼(B)黄猿(C)瑞鹿(D)明月6、龚自珍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A)几社(B)宣南诗社(C)宋诗派(D)复社7、下列词人中,开南宋爱国词先声的是()(A)张孝祥(B)张元幹(C)陈亮(D)辛弃疾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其中“审”的意思是()(A)领会(B)宣称(C)申请(D)审查9、《【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10、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与周瑜曾有的关系是()(A)同乡(B)同窗(C)昔日下属(D)结拜兄弟11、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12、《十五从军征》属于()(A)郊庙歌辞(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D)鼓吹曲辞13、与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是()(A)鲍照(B)韦应物(C)江淹(D)陶渊明14、名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的作者是()(A)陶渊明(B)鲍照(C)谢灵运(D)谢朓15、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A)张惠言(B)姚鼐(C)刘大櫆(D)方苞16、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17、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A)诗歌(B)散文(C)赋(D)骈文18、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19、古人以五声对应四时,阅读《秋声赋》可知,商对应()(A)春(B)秋(C)夏(D)冬20、《抱朴子》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21、《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于()(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诗经》22、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A)话本小说集(B)拟话本小说集(C)文言短篇小说集(D)志人小说集23、《西塞山怀古》的西塞山,在今()(A)江西境内(B)湖北境内(C)山东境内(D)湖南境内24、《封丘县》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高适25、贯云石《【双调】殿前欢·楚怀王》的体裁是()(A)诗(B)词(C)散曲套曲(D)散曲小令26、《史记》中的“世家”一共有()(A)二十篇(B)三十篇(C)四十篇(D)五十篇27、魏良辅改革昆腔后,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A)《牡丹亭》(B)《浣纱记》(C)《四声猿》(D)《红线女》28、“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中的“蝼蚁”指()(A)身份低微的人(B)身材短小的人(C)目光短浅的人(D)志向远大的人29、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的是()(A)司马迁(B)班固(C)王逸(D)游国恩30、《湘夫人》选自()(A)《九章》(B)《九辩》(C)《九歌》(D)《九叹》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是白居易创作的有()(A)《长恨歌》(B)《琵琶行》(C)《秦中吟》(D)《登高》(E)《与元九书》32、《项脊轩志》中,作者祖母所说的话有()(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儿寒乎?欲食乎(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E)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3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前人诗句的有()(A)千里澄江似练(B)六朝旧事随流水(C)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D)念往昔、繁华竞逐(E)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34、下列作家中,曾受江西诗派影响的有()(A)陈亮(B)刘克庄(C)范成大(D)陆游(E)杨万里35、《送孟东野序》提及的汉代文学家有()(A)司马迁(B)司马相如(C)扬雄(D)阮籍(E)嵇康三、简答题36、杜牧《早雁》通篇以“雁”为比兴象征,请分析其层次。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 经济:发达 城市与商业繁荣 崇尚奢靡 • 思想:理学 三教合一 追求个性自由 以俗为雅 • 文学成就辉煌
宋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
一、宋代的政治状况及文学影响
• 宋代政治的几大特点: • 其一、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非常庞大,造
成了始终无法克服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 • 其二,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为严重的
• 宋代的这些思想状况必然对宋人的思想修养、
精神风貌产生深远的影响 。
• 一是在宋学建立过程中,宋人的思想更为活 跃,见解更为深刻。
• 二是在禅宗的流行过程中出现了士大夫禅学 化、禅学士大夫化的合流倾向。
• 三是随着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复归和禅宗任 运随缘思想的流行,宋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 更为超脱、达观、冷静,(对世态炎凉、人生荣 辱都看得很透、很淡,特别是在官场失意时多能 以乐观、爽朗、安适的心境对待之,视之为宦海
朝代。
• 其三,激烈尖锐的党争和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 其四,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
• 宋代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文 人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使之具有更强烈的 参与意识和更深刻的忧患意识。文人和政 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官僚、政治家 三位一体的现象较历代更为突出。
• 文学影响:

在内容上,它直接导致宋代文学具
有高度的现实精神;

在风格及表现手法上,由此直接导
致了“宋调”的形成:多深沉悲慨之气,
多议论之风,文风多朴实平易。
二、宋代的思想状况及文学影响
思想状况:
1、新儒学即宋学的兴起和繁荣,其 中尤以理学最为发达。
2、佛、道思想的盛行
儒、释、道在宋代都很流行,且较 之前代更呈现合流的趋势。“三教一 理”、“三教本一”的思潮在文人中 广为流行,并构成其思想基础。

全国2024年春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含解析

全国2024年春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含解析

全国2024年春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杨万里《初入淮河》抒情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A)对比(B)排比(C)比拟(D)反衬2、李孝光《大龙湫记》中,“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的是()(A)斑鱼(B)黄猿(C)瑞鹿(D)明月3、词集《阳春集》的作者是()(A)李煜(B)李贺(C)冯延巳(D)韦庄4、将《战国策》编辑成书的汉代学者是()(A)刘彻(B)刘贺(C)刘歆(D)刘向5、下列作家中,号“云庄”的是()(A)陈铎(B)贯云石(C)张养浩(D)张可久6、魏良辅改革昆腔后,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A)《牡丹亭》(B)《浣纱记》(C)《四声猿》(D)《红线女》7、《湘夫人》选自()(A)《九章》(B)《九辩》(C)《九歌》(D)《九叹》8、钟惺在《浣花溪记》中缅怀的诗人是()(A)王维(B)杜甫(C)高适(D)孟浩然9、《西塞山怀古》的西塞山,在今()(A)江西境内(B)湖北境内(C)山东境内(D)湖南境内10、“揠苗助长”的故事出自()(A)《孟子》(B)《墨子》(C)《老子》(D)《庄子》11、下列词人中,开南宋爱国词先声的是()(A)张孝祥(B)张元幹(C)陈亮(D)辛弃疾12、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A)《氓》(B)《采薇》(C)《蒹葭》(D)《生民》13、《种树郭橐驼传》的创作地点是()(A)柳州(B)永州(C)洛阳(D)长安14、《诚意伯文集》的作者是()(A)宋濂(B)高启(C)刘基(D)方孝孺15、《【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自我夸耀的各种技艺中,与戏曲表演直接有关的是()(A)蹴鞠(B)打围(C)插科(D)双陆16、《史记》中的“列传”一共有()(A)五十篇(B)六十篇(C)七十篇(D)八十篇17、《史记》中的“世家”一共有()(A)二十篇(B)三十篇(C)四十篇(D)五十篇1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陈王”指()(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髦19、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20、《十五从军征》属于()(A)郊庙歌辞(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D)鼓吹曲辞21、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中的“慈君”是指()(A)生母(B)祖母(C)嫡母(D)外祖母22、龚自珍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A)几社(B)宣南诗社(C)宋诗派(D)复社23、与白居易并称的诗人是()(A)韩愈(B)柳宗元(D)孟郊24、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A)张惠言(B)姚鼐(C)刘大櫆(D)方苞25、王沂孙的号是()(A)乐笑翁(B)觉翁(C)中仙(D)梅溪26、有“江湖散人”之称的诗人是()(A)陆龟蒙(B)皮日休(C)杜牧(D)杜甫27、《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所声讨的人物是()(A)吕后(B)唐睿宗(C)武则天(D)武三思28、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况乎天理之溟漠”,“溟漠”的意思是()(B)渺茫(C)黑暗(D)深奥29、在《室语》中,唐子的谈话对象是()(A)门生弟子(B)同窗友人(C)求教者(D)家人30、汉乐府基本艺术特色是擅长()(A)叙事(B)抒情(C)绘景(D)写人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属于盛唐田园诗派的诗人有()(A)王维(B)孟浩然(C)杜甫(D)高适(E)岑参32、下列作品中,写役夫与家人相思痛苦的有()(A)《王风·君子于役》(B)《唐风·鸨羽》(C)《秦风·蒹葭》(D)《豳风·东山》(E)《周南·关雎》33、下列句子,出自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有()(A)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B)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C)嘱咐你个顽童记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24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24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
▪ 何绍基学术精湛,书法被推为清 代第一,同时也是晚清道、咸、 同时期的著名诗人。
▪ 何绍基的民生诗思致深邃,表现出独到新颖的社会观念。
▪ ?伐木?描写童山带来的环境问题:
▪ 山气作云云化雨,雨过云归山是山。山中大树几千年,融泄 乾坤云所祖。蠹民伐木心不怜,山上种田秧到天。云根将枯 雨后薄,渐恐人间多旱年。
▪ 程恩泽的诗具有典型的学人特征,选材中正,立意深邃;使事用典, 征声选韵,“排奡妥帖,力健声宏〞,兼有韩愈、黄庭坚之胜。
▪ 天生灵草阿芙蓉,要与饕餮竞大功。豪士万金销夜月,乞儿九死醉 春风。香飞海舶关津裕,力走天涯货贝通。抵得瞢腾兵燹劫,半收 猿鹤半沙虫。
▪ 一酌贪泉百惑生,纵然才智了无成。外夷只识珠犀贵,廉吏须磨斧 钺行。不解鸟语空听讼,未穷蛮状漫谈兵。须知仁兽当关卧,多少 豺狼总禁声。
▪ 程恩泽忆念亲人的诗情真意切,勾勒亲初握衡校枋,且喜且畏缩。退食 告慈母,慈母欢意足。屈指不十日,便欲膏棘轴。呼儿整书 箧,饬妇理箱簏。妇亦粲启齿,扶病为检束。
二、祁寯藻与?䜱䜪亭诗?
▪ 祁寯藻〔1793—1866〕,字叔 颖,号春圃,晚号谷曼 谷九亭 叟,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 〔1814〕进士,历官翰林院编 修、广东乡试正考官、湖南学政, 迁礼部、兵部、户部侍郎。道光 十九年〔1839〕擢兵部尚书视 察福建,筹议海防及禁烟事。咸 丰元年〔1851〕拜体仁阁大学 士、实录馆总裁,卒谥文端。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 与桐城派的承变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宋诗派的兴起 ▪ 第二节 何绍基与郑珍、莫友芝的诗 ▪ 第三节 梅曾亮、曾国藩与桐城派的承变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 宋诗派的兴起
一、程恩泽与?程侍郎遗集?
▪ 程恩泽〔1785—1837〕,字云芬, 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嘉庆十六年 进士,改庶吉士,为翰林院编修。 先后任四川、广东乡试主考,贵州、 湖南学政,得士多天下名流,郑珍、 何绍基、莫友芝皆出其门下,学术 造诣、诗学倾向受其指授。历官礼、 工、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程恩 泽“学识超于时俗,六艺九流,皆 好学深思,嘉、道间与阮元并为儒 林冠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二十九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二十九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九编近代文学第二十九章近代诗词091 龚自珍与诗风新变(★★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1.近代诗坛,宋诗派和继之而起的同光体是主要流派。

与之先后并存的还有: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启蒙诗人,以张维屏、贝青乔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体,以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人,以南社诗人为代表的革命派诗人。

同时,传统诗派又有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和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

2.龚自珍继承屈原、李白等浪漫诗人的传统,受天台宗和华严宗的影响,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名作《西郊落花歌》。

3.龚自珍:①主导近代诗风新变的著名诗人。

②其诗感慨议论,执著于理想世界。

③艺术上想象奇特,语言瑰丽。

4.揭露时弊和抒发忧国之情的诗篇:近代诗歌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张维屏的《三元里》。

092 宋诗派和同光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宋诗派:道、咸、同时期,占据诗坛中心的是宋诗派。

该派前期有程恩泽、祁寯藻、梅曾亮,后期有何绍基、王拯、曾国藩、张裕钊、郑珍、莫友芝等。

这一诗派的兴起与乾嘉学风和翁方纲倡导的“肌理说”有关。

2.程恩泽《渡淮即事》,何绍基诗不以俯仰为意,将一己胸襟置于山水势之中,如《元象》。

3.郑珍:诗学苏轼,兼尊韩、孟,有《巢经巢集》。

郑诗浅俗沉着而简净,瘦硬不凡,横恣俊峭。

诗歌较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揭露官吏罪行,呈现出凄苦沉郁的风格,如《晚望》。

4.同光体内部派别:同光体又分为以陈衍、郑孝胥为代表的闽派,以沈曾植为代表的浙派,以陈三立为代表的赣派。

陈三立的成就最为显著。

093 诗界革命与清末诗坛(★★★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解释、简答)1.与同光体相对应的,是始于戊戌变法前夕的诗歌变革运动。

它包括谭嗣同、夏曾佑和梁启超在变法前创作的“新学之诗”(简称“新诗”)、黄遵宪提倡的“新派诗”、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和清末民初的革命派诗歌。

2.“新学之诗”:夏曾佑、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作“新学之诗”,特点是“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

清代宋诗派及宋诗学的生成与发展


05
清代宋诗学的发展
宋诗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清初至康熙年间,宋诗学开始萌芽,学者开始关注 和研究宋诗。
发展阶段
雍正至乾隆年间,宋诗学逐渐发展,学者对宋诗的 关注和研究逐渐深入。
成熟阶段
嘉庆至道光年间,宋诗学进入成熟期,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和方法。
宋诗学的理论创新与影响
理论创新
清代宋诗学派在理论上主张以唐宋兼收并蓄,不偏废任何一方,强调“唐宋兼收”的诗学主张。
作用。
宋诗派的主要成员及其诗学主张
程伟元主张以“性情”为主,注重诗歌的情 感表达。
杭世骏则主张“性灵为主”,注重诗歌的个 性表现。
代表人物有程伟元、厉鹗、杭世骏等。
厉鹗主张“清空灵妙”,强调诗歌的意境营 造。
宋诗派与其他诗派的比较
与清初的“唐诗派”相比,宋诗派更注重内敛和自省,追 求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成熟期
乾隆时期,宋诗派发展到 了高峰,其影响力也更为 广泛。
宋诗派的诗歌创作风格
自然平淡
宋诗派追求自然平淡的诗 歌风格,主张抒发真情实 感,反对矫揉造作。
意境悠远
宋诗派注重意境的营造, 追求言简意赅、余味悠远 的艺术效果。
严守格律
宋诗派在遵守格律方面非 常严格,要求诗句平仄协 调、音韵和谐。
宋诗派的影响与贡献
与“性灵派”相比,宋诗派更注重诗歌的技巧和形式,追 求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03
清代宋诗派的发展
宋诗派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期
清代初年,一些诗人开始 推崇和学习宋诗,逐渐形 成了以“清空醇厚”为审 美趣尚的诗派。
发展期
康熙、雍正两朝,宋诗派 的势力逐渐壮大,出现了 许多重要的代表人物,如 王士禛、陈廷敬等。

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脉络


“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当今文章第一”(时人) 风格古朴深厚,体裁多样,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有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195篇)及著名的《卖柑者言》 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其中归有光散文代表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直抒胸臆,信手写出”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 话本,开始分卷分目,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全相平话五种·乐毅图齐》 刻于明代中叶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 弘治到嘉靖末,约80年,以《列国志传》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共约五六十部,如《英烈传》、《唐书志传》、《全汉 志传》、《南北两宋志传》
后期
词 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 遗民作家 严羽《沧浪诗话》
辽金元文学
辽代诗歌 辽 金金代文学 初期 由辽入金的文臣
辽 金金代文学
初期 自具风格时期 后期
由宋入金的文士 国朝文派
前期
白朴 马致远 王实甫 其他作家 关汉卿
杂剧
后期
元 代 散曲 文 学
前期 后期 元初
郑光祖 宫天挺 乔吉 秦简夫 南方作家 无名氏 戏曲理论 戏曲史 剧作家、书会才人 宦达文士 由金入元的北方士人 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 元诗四家 西域诗人 有名的诗文家
辽金元文学
耶律倍(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族诗人)、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耶律洪基、懿德皇后萧观音、寺公大师(《醉义歌》) 韩昉、左企弓、虞仲文
“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 蔡珪、党怀英、王庭筠、王寂、赵可、刘迎、赵沨、周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好问、赵秉之、杨云翼、李纯甫、王若虚 《梧桐雨》、《墙头马上》 《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黄梁梦》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曲文各一折 纪君祥《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石君宝《秋胡戏妻》 历史剧:《哭存孝》、《单刀会》、《陈母教子》、《西蜀梦》 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望江亭》、《玉镜台》 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历史剧:《范张鸡黍》、《七里滩》 爱情婚姻剧:《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家庭伦理剧:《东堂老》、《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金仁杰《追韩信》、杨梓《霍光鬼谏》《豫让吞炭》《敬德不伏老》、萧德祥《杀狗劝夫》、朱凯《昊天塔》、王晔《桃花女》 《陈州粜米》 周德清《中原音韵》 钟嗣成《录鬼薄》 白朴、关汉卿、马致远、王和卿 刘秉忠、卢挚和、姚燧、杜人杰、杨果、胡祇遹 张养浩(云庄乐府)、贯云石(酸斋乐府)、乔吉、张可久(小山乐府)、睢景臣、刘时中。张养浩是元散曲中豪放派大家 耶律楚材、刘因、姚燧——元初文坛占主导地位 方回、戴表元、赵孟頫 虞集、杨载、范梈、揭溪斯 萨都剌、杨维桢(铁崖体、铁体) 马祖常、迺贤、泰不华、余阙、丁鹤年 欧阳昡、苏天爵、张翥、贡师泰、王冕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李剑波内容提要 清代诗坛的宗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表征着对宋诗价值的重新认识;雍正乾隆时期的浙派和秀水派都致力于用宋诗美学理念来进行创作,欲再现宋诗之美;乾隆嘉庆时期的桐城诗派和肌理派标志着宋诗美学原则的新变和当代化;道光咸丰以后的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标榜“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是清代诗坛学宋的结穴。

关键词 清代 诗歌 宗宋〔中图分类号〕I207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6-0130-05 宗宋是清代诗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因为元明诗坛的主流都是尊唐,明代诗坛甚至有很多人是肆意排斥宋诗的。

清代诗坛宗宋有一个发展衍变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宗宋诗人的心路轨迹,体现出清代诗学发展的内在理路。

探讨和描画这个宗宋过程,对于认识清代诗坛和清诗创作,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宋诗的重新发现明初高木秉编纂《唐诗品汇》出,而为历代馆阁所宗,自此奠定了有明一代尊唐的基础。

其后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前后七子相续,倡言诗必盛唐,视宋诗为仇雠,对宋诗极尽贬抑、攻击之能事。

因此,明代诗坛的主流是黜宋尊唐的。

但随着前、后七子派末流的流弊日益显露,公安派出而以性灵相标榜。

他们既倡性灵,则其作诗就无关乎唐宋,学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故袁宗道就推崇白居易、苏轼,并且名其斋为“白苏斋”,名其诗文集为《白苏斋集》。

钱谦益(1582-1664)在诗学思想上受到公安派的启迪,其诗学历程也由盛唐而及中晚,由唐诗而及宋元。

他学习的宋代诗人主要有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人。

其诗歌创作时或化用宋诗。

在钱谦益的倡导下,晚明“天启、崇祯中,忽崇尚宋诗”(贺裳《载酒园诗话》“陆游”条)。

是故,毛奇龄《盛元白诗序》云:“海内宗虞山教言,于南渡推放翁。

”乔亿《剑溪说诗》云:“自钱受之力诋弘、正诸公,始缵宋人余绪,诸诗老继之,皆名唐而实宋,此风气一大变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通关宝典(全科讲义电子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中国古代史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代码:00539)知识点切片注1:下划线部分——重点记忆注2:每章开头的知识结构图非常有利备考第五编宋代文学北宋文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知识结构图1.宋初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穆修2.王禹偁白体;杨亿的西昆体;林逋的晚唐体3.晏殊《珠玉词》一北宋初期 4.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欧阳修(文、诗、词)5.开创宋诗风格的大家梅尧臣与苏舜钦6.王安石的诗文(诗:王荆公体)7.首开文章“义法”的人物是曾巩文:雄辩恣肆1苏轼诗:前、后期;创作特色词:以诗为词;词风豪放旷达北宋文学二北宋中期 2.黄庭坚(山谷诗):以学问为诗,黄诗格律森严3.江西诗派:陈师道(后山诗)、陈与义(简斋诗)4.柳永的慢词5.秦观的婉约词1周邦彦的清真词三北宋后期 2.李清照(易安体)词:前、后期3.朱敦儒(朱希真体或樵歌体)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一、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 3、西昆诗派特点:重形式,轻内容。

写法上仿效李商隐的同题之作。

诗风典雅而华丽。

以学问为诗。

4、西昆诗派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宋代的江西诗派王禹偁(白体诗)的诗歌创作成就: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如《村行》:在文的方面,王禹偁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但他尤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珍生当衰乱末世,为了生计,颠沛流离,少有宁日,他的诗
不仅表现自己的困境,也对乱世民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描写。
《经死哀》描述了乱世之民贱如犬豕的惨状:
▪ 虎卒未去虎吏来,催纳捐欠声如雷。雷声不住哭声起,走 报其翁已经死。长官切齿目怒瞋:“吾不要命只要银!若图 作鬼即宽减,恐此一县无生人。”促呼捉子来,且与杖一百 :“陷父不义罪何极,欲解父悬速足陌!”呜呼!北城卖屋 虫出户,南城又报缢三五。
▪ 吾亦尝客幕中,与主人燕饮。箫管四合,万籁屏声,锦绣 丰润,腻肌醉骨。当是时,客如垣墙,仆如流川;千指万 目,各有所趣。念吾一身,駊騀樽俎,块然如一槁木,枝 委旷野耳,乌睹所谓高台深池、华灯明烛者哉!
▪ 写景名篇如《游小盘谷记》:
▪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古,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惟大竹 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 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旁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 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 ,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 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 程恩泽忆念亲人的诗情真意切,勾勒亲人的心理情感朴实准 确,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辛巳五月杪,奉命使西蜀。初握衡校枋,且喜且畏缩。退食 告慈母,慈母欢意足。屈指不十日,便欲膏棘轴。呼儿整书 箧,饬妇理箱簏。妇亦粲启齿,扶病为检束。
二、祁寯藻与《䜱䜪亭诗》
▪ 祁寯藻(1793—1866),字叔 颖,号春圃,晚号谷曼 谷九亭 叟,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 (1814)进士,历官翰林院编 修、广东乡试正考官、湖南学政, 迁礼部、兵部、户部侍郎。道光 十九年(1839)擢兵部尚书视 察福建,筹议海防及禁烟事。咸 丰元年(1851)拜体仁阁大学 士、实录馆总裁,卒谥文端。
▪ 祁寯藻一生足迹遍及西北、东北、江浙、湖广、河北、福建 等地,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这些诗有描写山川江河、风景 名胜的,有咏叹民生多艰、不同地域民俗风物的,也有友朋 赠答、抒怀言志的。
▪ 祁寯藻一生喜欢白居易的乐府诗,纪行诗中有不少诗篇是反 映沿途所看到的民生状况的。
▪ 祁寯藻诗的学人诗特点。大致言之,题图、金石、名胜的诗 “每关掌故”,有比较突出的学人特点。描写山水、民生的 诗多平易流畅。
▪ 首先,曾国藩在姚鼐义理、考据、文章的古文理论中加入 “经济”,经济即经世济民之学。把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贯 注到古文之中,增加了古文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 其次,曾国藩十分重视古文的艺术性。
思考题:
▪ 1.宋诗派的诗学有什么特点? ▪ 2.比较何绍基、郑珍的诗。 ▪ 3.阅读梅曾亮文集,挑选一二篇分析其特点。 ▪ 4.曾国藩对桐城派文论的继承超越表现在哪些方面?
▪ 《赠汪写园序》建立起庄子、列御寇、战国策士、归有光等 以文自处的谱系,在文论史上第一次将古文与道、性理剥离 开来,给文人、文词独立的地位,这应该是梅曾亮的贡献之 一。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支撑,梅曾亮既不喜当时盛行的考 据之学,也不倾心道学,而以古文词之学在京师与前二者成 鼎足之势。
▪ 梅曾亮以古文名世。写景记事,名篇名段触目即是,如《陈 拜芗诗序》:
第三节 梅曾亮亮,字伯言,谱名曾荫,晚 号相月斋居士。世居安徽宣城柏 枧山,自曾祖移居江宁(今江苏 南京)。为示不忘先祖,名其集 曰《柏枧山房集》。
▪ 四十七岁再次入京,纳赀为户部 郎中,一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六 十四岁)出都,前后二十年间在 京师传播桐城文法,使桐城派在 姚鼐之后又成一盛局。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 与桐城派的承变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宋诗派的兴起 ▪ 第二节 何绍基与郑珍、莫友芝的诗 ▪ 第三节 梅曾亮、曾国藩与桐城派的承变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 宋诗派的兴起
一、程恩泽与《程侍郎遗集》
▪ 程恩泽(1785—1837),字云芬, 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嘉庆十六年 进士,改庶吉士,为翰林院编修。 先后任四川、广东乡试主考,贵州、 湖南学政,得士多天下名流,郑珍、 何绍基、莫友芝皆出其门下,学术 造诣、诗学倾向受其指授。历官礼、 工、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程恩 泽“学识超于时俗,六艺九流,皆 好学深思,嘉、道间与阮元并为儒 林冠冕。
▪ 同治二年(1863),朝廷征召 天下缀学之士,祁寯藻秘荐十四 人,郑珍居其首,两宫特旨以知 县分发江苏,染病未能成行,同 治三年即病逝。
▪ 郑珍诗最感人的是表现亲情人伦的诗
▪ 我行三十日,至此澧水头。客心念岁尽,晚具稍使优。遥 怜思子人,对食双泪流。劝母莫泪流,儿今饭澧州。大盘登 鲇鱼,小盘鲙丝浮。湖虾鲇鸡子,汾酿凝新瓯。大胜母家食 ,菘菔间脯修。吁嗟儿亦父,心事可自由。哽咽难再道,弃 置观衾裯。
▪ 何绍基学术精湛,书法被推为清代 第一,同时也是晚清道、咸、同时 期的著名诗人。
▪ 何绍基的民生诗思致深邃,表现出独到新颖的社会观念。
▪ 《伐木》描写童山带来的环境问题:
▪ 山气作云云化雨,雨过云归山是山。山中大树几千年,融 泄乾坤云所祖。蠹民伐木心不怜,山上种田秧到天。云根将 枯雨后薄,渐恐人间多旱年。
▪ 何绍基性爱山水,游览山水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善于 在事物盘根错节的关系与运动中写出景物的生动与个性。
▪ 垂天之云向空布,来为人间沛甘澍。功成气猛不自收,太古阴 风莽吹冱。云欲上天天谓顽,太虚缥缈无由还。云欲回山断根络 ,壑秘岩扃无住著。忙云失势化闲云,云自无心不悔错。幻为百 千万亿云,云云一气相合分。一云乍起一云落,一云向前一云却 。一云奋舞一云懒,一云欢喜一云愕。
▪ 《巢经巢诗钞》中山水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向来得到读者 的称赞。郑珍足迹遍及贵州,他性喜涉险探奇,“历前人所 未历之境”,又能“状人所难状之景,向读者展现出贵州的 奇山异水。
▪ 与郑珍并称“西南大儒”的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 号郘亭,贵州独山人。幼承家学,精于名物训诂、金石目录 与史地,工书法,善诗文,与郑珍合称“郑莫”。莫友芝的 诗步趋韩愈、孟郊、黄庭坚、陈师道一路,朴属微至,学力 深厚。
第二节 何绍基与郑珍、莫 友芝的诗
一、何绍基与《东洲草堂诗集》
▪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 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 (今湖南道县)。其父何凌汉为官 四十年,九掌文衡,五权冢宰,官 至吏部、户部尚书。何绍基少承家 学,肆力于经史、百子、许郑、考 订、金石之学,修身谨奉性理之学。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 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古,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九人。
二、曾国藩与“湘乡派”
▪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 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县荷塘(今 属双峰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 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咸丰二年(1852)以前,翰林院任职, 从检讨升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 郎,后署兵部、吏部,十年七迁,连升 十级,可谓官运亨通。咸丰二年母丧丁 忧归里。太平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天下震动,曾国藩奉旨帮办本省团练, 组建湘军,与太平军角逐于长江中下游, 治平天下,后成为封疆大吏,受封一等 侯爵。
▪ 何绍基的诗本于性情学问,既有苏轼的恣纵,也有黄庭坚的生新, 时而又作韩愈的奇险,呈现出横览万象,随境触发,意达情蕴的 特点。钱仲联评价其为“晚清学苏第一人”(《梦苕庵诗话》)。
二、郑珍与《巢经巢诗钞》
▪ 郑珍(1806—1864),字子尹, 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又号巢 经巢主、子午山孩等,贵州遵义 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 受知于程恩泽。
▪ 程恩泽的诗具有典型的学人特征,选材中正,立意深邃;使事用 典,征声选韵,“排奡妥帖,力健声宏”,兼有韩愈、黄庭坚之 胜。
▪ 天生灵草阿芙蓉,要与饕餮竞大功。豪士万金销夜月,乞儿九 死醉春风。香飞海舶关津裕,力走天涯货贝通。抵得瞢腾兵燹劫 ,半收猿鹤半沙虫。
▪ 一酌贪泉百惑生,纵然才智了无成。外夷只识珠犀贵,廉吏须 磨斧钺行。不解鸟语空听讼,未穷蛮状漫谈兵。须知仁兽当关卧 ,多少豺狼总禁声。
▪ 曾国藩对两汉文、韩文、归有光文及“桐城三祖”之文长期涵濡,
咸丰八年所作《欧阳生文集序》第一次清晰地梳理了桐城派的来
龙去脉:
▪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 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 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犹前世所称江 西诗派者也。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 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 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