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论述串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 台阁体:(1)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作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3)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4)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2. 公安派:(1)指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

(2)代表人物是“三袁”: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

(3)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4)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

(5)主张创新,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竟陵派:(1)晚明时期出现的又一个诗歌流派。

(2)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3)因为他们都是湖北竟陵人,文学主张又相近而得名。

(4)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更倡导用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

4.清雅词派:(1)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2)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风格特色是“清空”、“骚雅”。

(3)在遣辞和音律上追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5.苏辛词派:(1)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2)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

(3)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 江西诗派:(1)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2)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三是江西诗派是作为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7.江湖诗派:1)南宋后期兴起的一个诗派。

(2)其成员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北师大2006古文史2串讲资料(最终版)[1]

北师大2006古文史2串讲资料(最终版)[1]

王荆公体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专门列出“王荆公体”,又称作半山体,指北宋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题材上多为写景诗。特点是长于取景、精于锤炼,“雅丽精绝”,对江西诗派以及一些南宋诗人影响很大。
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初期,在政治革新、儒学复兴的推动下,由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倡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它的核心是“文以载道”,亦即“重道以充文”。诗文革新与庆历新政相互呼应,是政治改革在文化方面的回响。
朱熹诗风:生新硬涩、瘦劲险崛。
南宋后期江湖诗人中成就较大的是:戴复古、刘克庄。
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其词风情致缠绵。
辛弃疾率部南归的时间:1162年。
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周邦彦词集名《片玉集》。
姜夔有《白石道人诗集》和《白石道人歌曲》。其词被张炎称赞“不惟清空,又且骚雅”
神魔小说
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描写神魔故事的章回体小说,《西游记》开风气之先。有模仿西游记的作品,如《四游记》、《西游补》。还有别叙故事讲神魔之争的,如《三保太监西洋记》、《钟馗全传》等。《封神演义》是继《西游记》之后最著名的神魔小说。
话本
定义: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名 词 解 释
文学流派
要点:(由来)、时代、人物、(内容)、主张、特点、影响
西昆体
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台阁重臣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把互相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全部为近体律诗,内容多为吟咏风雅,缺乏现实意义,西昆体便由此得名。西昆体的特点是追求藻丽和文采,标榜学习李商隐,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和缺少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对其后的北宋文坛很有影响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简答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简答

西昆体的特点:取材博赡,学李商隐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长处是文辞密丽,气象典雅,创纯宋人诗歌,短处是雕琢不自然,堆砌少意味。

讲究修辞的昆体功夫,对宋诗发展影响很大,宋人作诗注重修辞,可以说从昆体始。

资书以为诗,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也是宋诗突特点,是宋诗自成特色的第一步。

黄庭坚主张用昆体功夫,创老杜混成意境。

弊端是过份依奈修辞而缺乏感觉。

这是也是依靠修辞的非诗之诗在宋代大量产生的原因。

王安石的文论与散文:论文主张适用为本,把文章看成政治服务的工具。

其政论文在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不论长短都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

小品文尤脍炙人口,富有感情。

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如《伤仲永》这样的短文都放过发议论机会,给人一种形象不够,感染力弱的感觉。

驾驭语言能力强,词简而意无不到,不用比喻也说理透彻。

王安石的诗歌艺术:少年以意气自许,不复更为涵蓄,晚年深婉不迫。

王荆公体、半山诗,半山绝句,指晚年诗歌创作面言。

王荆公体的特点:重炼意、重修辞,用事、造语、炼字方面煞费苦心,主要载体是晚期绝句。

从直截刻露到深婉不迫发展,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份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短处是好求工而伤于巧。

有深硬奇崛处,实江西派先驱。

受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早年扩大了古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对宋调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宋诗人中较早学习杜甫而有成就的一个。

因本于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发展起了不小影响。

苏轼散文成就:宋代古文家里,最重视文的一位,鄙视千人一律的程式文字,主张创作要求物之妙,使了然于心者,了然于手与口,了然的标准是随物赋形,能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行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在散文创作和题材内容方面作了新的探索与开拓。

1、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说理,颇具文学价质。

2、记叙文: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为代表,是苏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整理名词解释1.唐宋八大家:明初朱右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大家之文,编成《八先生文集》,是为唐宋八大家。

2.北宋诗文革新:北宋诗文革新是在政治革新,儒学复兴推动下,并遵循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兴起的。

3.诚斋体:杨万里的诗并不以描摹自然为目的,而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性情,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风貌,严羽在《沧浪诗话》称之为杨诚斋体。

4.话本:话本原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5.曲中李杜:明李开先将乔吉与张可久相提并论,称为曲中李杜。

其中张可久的散曲具有鲜明的诗词话的特点,追求雅正典丽的艺术风格,乔吉散曲风格以婉丽见长,构思更为奇巧俊丽。

6.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因此被称之为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前七子:明代前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七个人分别是: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

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8.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所写的四部剧《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汤显祖的书斋名玉茗堂,这四部传奇都有梦境的描写,故合称《玉茗堂四梦》。

9.神魔小说:明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章回小说,以西游记开先河。

10.性灵说:袁枚写诗主张抒写性灵,认为诗要写出人的真性情,诗只有工拙之分,而不能以古今定优劣,以宗唐或宗宋分高下。

11.小说界革命:晚清维新时期的文学主张,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树立新小说概念,促进小说的繁荣,倡导者是梁启超。

12.谴责小说:晚清时期揭露现实的一种小说,主要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简答题1.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1、诸体兼备,立论彻实,见解独到,意义深刻,思路开阔。

2、辞赋、记序类文章,哲理意味浓,如行云流水。

3、书札、题跋类文章,短小精悍,意趣盎然。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带过曲:答案:是元散曲的形式之一,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一般由同一宫调的两个或三个小令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内容。

带过曲在曲牌之间用“带过”二字连接,也可只用“带”或只用“过”。

2.汤沈之争:答案:沈璟论曲的主张对于纠正传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弊病有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合律,便易于束缚作者的才情。

他曾因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将其改为《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不满,导致了著名的“汤沈之争”。

3.新派诗:答案:(1)为黄遵宪所提倡。

(2)反拟古,遵独创。

(3)取材新,表现方法上,利用古代艺术传统,力求变化多样。

4.姚门四弟子:答案:“姚门四弟子”指管同、方东树、姚莹和梅曾亮。

其中就古文而言,梅曾亮成就最高。

二、简答题1.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答案:(1))辛弃疾为“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

他首先是一个爱国志士,英雄本色表现于词,方成就了他的一代词名。

(2)辛词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是稼轩一生的向往。

(3)辛弃疾词的题材十分广泛,穷达出处、儿女之情、田园感受都在词中有充分的表现。

辛弃疾的感情世界十分丰富,除了对国家民族的饱满激情之外,亦有缠绵之情。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答案:元杂剧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兴盛,进而风靡全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3)文人参与创作和演出,高水平作家队伍的形成,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因素3.《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内涵及特征。

答案:(1)杜丽娘生活在一个压抑自由人性的环境中,深受礼教的束缚,为情而死,是她性格的一次升华。

(2)她执着于爱情,虽为鬼魂仍对柳梦梅一往情深,在历经艰险之后,又为情再生,性格得以再次升华。

(吐血整理)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修改版)

(吐血整理)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修改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内容串讲第五编宋代文学二、本编知识结构三、宋代诗词发展脉络勾勒宋诗的发展:(1)由宋初一直到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派与南唐词风而有变化;(2)由仁宗天圣、景佑以后,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大词人柳永、苏轼以及秦观等,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3)由哲宗末年,历徽宗一朝,直至汴京沦陷以前,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

四、重难点详解(一)北宋初期的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概念:“白体”,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代表人李昉、徐铉、王禹偁。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归的诗作,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西昆体的特色西昆体创作特色: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其长处为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扫灭五代衰飒弊习,创造纯宋人之诗歌;而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格调方面确与西昆体的华瞻典雅有别。

3、晏殊的令词(1)生平晏殊,字叔同,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死后谥“元献”,故世称“晏元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题

简述题:
1、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辛派词人
与辛弃疾同时,且词风相近的一批词人,主要内容是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放激切,主要人物有张元斡,张孝祥,陈亮,刘过。

3、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古体诗风悲壮,律诗也颇多悲愤之作,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稳,晚年还写了大量风格清淡秀逸的绝句
4、论诗三十首
金代元好问作,论诗以风雅为宗,推崇自然,标举清刚雄健
5、刘克庄的诗歌艺术特点
早年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琢精丽,风格清轻简淡;后期尊韩愈诗,追求扬抑开阖,悲愤慷慨的诗风,六十岁后作诗更加沉痛,风格沉郁低回,悲凉疏放,融会众作而自成一家。

6、简述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人物形象塑造:主要体现在赵五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等传统美德
结构上采用“苦乐相错”;曲词颇具表现力
7、结合具体形象,论述《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
1)善于在情节的开展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许多人物给人印象深刻,富有艺术生命力2)善于运用层层渲染的手法,在反复出现的不同事件中强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比如写曹操的残忍,连写其梦中杀人,杀吕伯全家等。

3)善于运用传奇色彩极浓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塑造人物,“温酒斩华雄”。

4)善于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如“三顾茅庐“刘关张三人的不同表现突显人物性格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题型串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题型串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题型串讲(二)12.易安体:指李清照的词的写作风格,特点是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又不失婉约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倜傥、有丈夫气。

13.《沧浪诗话》:南宋严羽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类,附《答吴景仙书》,有较系统的诗歌理论、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材和别趣、重视艺术特点,批评当时以文字、才学和议论为诗的弊端,尤不满江西诗派;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和兴趣、造成诗评脱离现实。

14.唐宋八大家:只唐、宋时代的八个散文大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因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作品为《八先生文集》而得名。

15.清雅词派:源于南宋后期,讲究音律、雕绘辞藻,实际上是北宋末周邦彦所创制格律诗的发展,故文学史又称之为格律词;代表是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因讲究“体制高雅”、有别于周邦彦词的某些俚俗、软媚而得名,亦有称之为柔丽词派者。

16.“活法”说:指吕本中所倡导的诗学理论,是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实现两者的辨证统一,较全面地反映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生硬造作之弊,开拓宋诗“流转圆美”新途径。

17.稼轩体:指辛弃疾的词的风格,特点是形式解放、内容广泛、题材和艺术风格多样化,既以豪放气质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其含蓄蕴藉之长。

18.朱希真体:指朱敦儒晚年隐逸词,约占《樵歌》总数的五分之三,特点是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红尘之后的随缘自适和逍遥行乐、却又深藏幽怨,亦有不少虚无主义思想的篇章,其风格飘逸者能自成一格即“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19.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论诗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用典要以故为新、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翻陈出新。

20.山谷体:是对黄庭坚诗总体风格的概括,其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宋诗一大变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论述串讲)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第一节宋初文坛的复古倾向1.柳开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2.田锡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过渡性的作家.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3.简单运用:北宋初期的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成为主流.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悟的儒者代表,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的必然分裂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第二节王禹偁与宋初诗风和文风王禹偁的生平:王禹偁在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1.王禹偁与宋初三体诗白体.西昆体.晚唐体.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李昉等宋初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的是乐天后期的唱和诗.王禹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他尤其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晚唐体诗派特点:1)题材狭窄,现实性差.多写身边景与琐事.2)艺术上注重构思的精巧,写得清新秀雅细碎小巧).2.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王在文以传道之外,要求文以明心,在传道之文里抒发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与主观抒情相结合.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贡献:在文以传道之外,要求文以明心.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是王在理论上的贡献.文从字顺,强调文风的平易.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所起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在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2)诗风方面:提倡学白居易.学杜甫.他的诗主要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很强现实性.人民性.3)文风方面:提倡古文,继承韩愈文从字顺,追求平易自然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第三节杨亿与西昆体识记: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作者多是宫廷侍臣.杨亿等在皇家藏书的密阁编书,之余相互酬唱.杨亿收编其为<西昆酬唱集>,收17诗人,250首.提倡学习李商隐.) 西昆出自<山海经>典故,用西昆.册府.玉山指皇帝藏书的地方.1.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杨亿理解:杨亿<南朝>诗的借古讽今之意.<南朝>是咏史诗.西昆体的咏史诗多能借古讽今抨击时政.一.二句,第一联写南朝君主不日不夜行乐.三.四句写南朝君主游猎.五.六句写君主沉迷于酒色.七.八句写荒淫最后导致亡国.)作者写这首诗,是要劝告人们不要忘记荒淫亡国的史实,劝告君主不要重蹈覆辙走南朝的亡国之路.暗含有借古讽今之意.创作上精于用典.音节流转,辞采华丽.2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西昆体的创作特色:1)诗风凝重.典雅.深碗含蓄.2)重修辞.重格律.重借代——昆体工夫.3)资书以为诗,大量用典.<西昆酬唱集>:杨亿等人在皇家藏书的密阁编书,编书之余相互酬唱.杨亿收编其为<西昆酬唱集>,收十七位诗人,250首.提倡学习李商隐.3.西昆体的特点.1)内容上,题材狭窄,缺乏现实性2)艺术上,讲究声律.文采,讲究修辞,喜欢用典.辞采华丽,声律工整.重借代如梅用驿使借代.月神用望舒借代)3)以才学为诗.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北宋诗文革新: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兴起原因:1)西昆纠正西昆流弊,使宋代文学健康发展.2)为顺应政治改革的需要.性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内容:以韩.柳文章为号召,以复古为旗帜,以反西昆流弊为主要目标,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倡导者与领袖:欧阳修.成果:从理论和创作上,给宋初文风有力批判,使宋代文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第一节欧阳修识记:欧阳修生平.1)北宋诗风革新的领袖,起盟坛领主的作用.2)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3)宋代诗风和文风的根本转变,从他开始.1.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及贡献.地位:1)政治地位.在他身边团结了一批诗人,如梅尧臣.苏舜钦,后学如王安石.苏轼.曾巩等.2)他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影响较大.他比韩愈更着重文,在文的方面提倡平易简洁,反对追求奇险.)贡献:在诗文两方面,确定了宋代文学基本风格.1)欧阳修的诗,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2)他的散文,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2.欧阳修散文的特点与六一风神.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开一代风气.散文特点:1)内容充实,富有现实意义政论散文结合时政).2)叙事简明.生动,抒情深情委婉深细,议论透辟.3)章法曲折变化,语言简练畅达.叙事写景中带着浓厚的抒情气息.散文总特色:情韵深长,委婉曲折,平易自然.基本风格: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六一风神:1)这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2)它的实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富有淳厚的诗意,着眼于感情的抒发.3)结构层次曲折多变重视文章节奏气势连贯).4)语言平易自然.六一风神特点: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3.欧阳修诗的散文化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的风格特色.欧阳修诗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1)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虚实正反.2)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3)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的介词.<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的风格特色:用类于散文的语句,写王昭君流落荒漠的悲伤,以反衬汉宫不知边塞之苦,具有以汉喻宋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笔势极为矫健.2)欧阳修<戏答元珍>诗所反映的宋诗注重理解的革新特征.欧阳修诗的这种平易风格,核心是追求表达上的深入浅出和明白易懂,在构思上能立足人情物理写景议论叙事,不以感情的鲜明强烈取胜,而以思致的宽和通达见长,从而为说理的内容融入诗歌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由此形成的新的诗风,在艺术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要求.综合运用: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与贡献.见前面)2)确立宋文学诗文两方面基本风格.见前面欧阳修诗与散文)第二节梅尧臣苏舜钦梅尧臣和苏舜钦是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梅诗覃思精微,而宋诗之体始峻.笔始遒.苏诗超迈横奇,宋诗之势始雄.气始舒.他们的诗风格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推动了宋诗的发展.1.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1)题材广泛,往往多以琐碎平常的生活题材入诗它拓宽了宋诗的表现领域).2)构思奇巧,努力赋予所写事物深刻内涵渗入理性思考).3)语言平淡,意境深远含蓄.4)风格深沉淡远.2.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思想内容:写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不同的是横祸处境,以及尖锐对立的现实.表现诗人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关怀,对阶级矛盾的揭露.艺术风格:用对比法写,只用事实对照而不加评论,却发人深省.3.苏舜钦诗歌风格特点.苏诗触及严峻社会现实问题.揭露时敢于大胆直言.更显大胆.豪迈,语言激烈.尖锐,常将心中不满在诗中直泄出来,直抒胸臆,情绪激昂坦露,语言明快豪迈.其诗歌作品的主要风格特色是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4.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写京口情景,与公素学士的真挚情谊.构思雄奇飞动的艺术境界,采用夸张遒劲的文学语言,从而形成豪犷中渗透着悲壮的诗歌格调,寓含了更大更重的思想感情的容量.第三节王安石1.王安石的生平及思想1)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2)号半山,又称荆公.被封为荆国公3)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4)思想,罢相归隐以前儒家思想为主,归隐后佛家思想增长.2.王安石的文论与散文识记:王安石的文论主张,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功能.主张为文要以使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王安石的散文特点.1)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高度的现实主义内容.2)结构严谨.3)说理透彻,辨析问题准确.精细.4)语言简洁明快.总的来看,以议论说理见长.3.王诗<登飞来峰>.<泊船瓜州>的风格特征.<登飞来峰>风格特征:是前期诗作.最突出的是议论化.富于哲理.风格雄健遒劲.有以才学为诗的特点.<泊船瓜州>风格特征:是后期诗作.半山体王荆公体)的代表作.风格深碗隽永,精于炼字.如春风又绿南岸的绿字.)简单运用:王安石诗歌王荆公体的特点.1)王荆公体指王安石后期的诗歌创作.2)巧于构思,工于描写,善用色彩,精于对偶,富于象征与想象.3)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碗,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4.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感怀六朝旧事.谴责六朝君主不修政事,武备废弛,导致亡国,借历史警戒当朝.寄着警世伤时之意.艺术上:立意高远,用字精审,格调苍凉悲壮.第四节曾巩苏洵苏辙1.曾巩文章的艺术风格.1)善于征古引经,婉曲达意.2)叙事周密,藏锋不露.3)精于布置,裁剪得体.4)条理分明,语言洁净.2.苏洵文章以议论为主,笔锋老辣.气势磅礴.曲折多变是其主要特点.苏洵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文章多是策论,受<战国策>影响较深.著名文章<六国论>等.苏辙文章风格特点.政论文最佳.抒情记事也极有名.他把抒情记事议论结合,形成独特风格.风格特点:议论事详赡工稳,文风淡白平和,以稳健见长.有委婉纡徐,一唱三叹的艺术情趣.第三章苏轼第一节苏轼的生平和思想1.苏轼的生平.1)东坡居士.2)一生坎坷不平,屡遭贬谪.乌台诗案和黄州被贬是其思想创作的转折点)3)宋代最有影响,最有成就的作家.2.思想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则外儒内道.贬谪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写了大量的政论.史论和有为而作的诗歌,充满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后期尽管还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胸存浩然正气,但已参入了大量的佛.道思想,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苏轼的人格特点.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放旷思想.风流潇洒的气度.积极入世,坚持政治理想毫不动摇,不随波逐利.旷达心理对待种种不平,做到随遇而安,随缘自适,使他得以超越现实.第二节苏轼的散文成就1.苏轼的议论文特点.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说理.2.苏轼的记叙文写作特点.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笔酣墨畅,兼有魏晋文风的自由通脱,又自是宋文的简练和平易晓畅,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一出自然.3.苏轼的小品文写作特点.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富有旷观达识和至理深情,言之有物,而且物皆着我之色彩.特点:1)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或寓情,或寓理.或寓气,或寓识,嬉笑怒骂皆为文章.2)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经历磨难而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其富有生活情趣的心灵,是他性格的升华和思想的结晶.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率真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议论横生而妙趣无穷.3)有诗化倾向,以感情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第三节苏轼的诗歌创作1.苏轼诗歌的题材分类.按题材内容,分为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四类.诗歌的分期,以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简远.平淡自然转变.苏轼诗的内容.1)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政事诗.2)将个人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的山水景物诗.3)学习陶渊明的陶诗.4)将画景转化为诗境的题画诗.2.苏轼诗歌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艺术特色.1)开辟出宋诗的新园地,造就宋诗的新生命.2)创造东坡体.艺术特色.1)以文为诗,精辟而广博的比喻.2)以才学为诗,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寓哲理于意象,以意象象征哲理,以理趣见胜.基本风格:1)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2)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第四节苏轼词的革新意义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1)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2)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大贡献.1.苏轼对词境的开拓,使词走向正视显示.面向社会生活.反映真实人生的大道,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改变过去那种以歌妓口吻作词以使女声演唱的传统,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所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和缘起.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报复,吐诉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抒写作者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感受,叙述生活中的事件,表现了亲人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描绘山川景物和农村生活场景,创作出技巧高深成熟的咏物词.2.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1)所反映的内容扩大.2)把词引向正统诗文的道路,向士大夫化发展.3)把诗法诗意带入词中.4)在词中大量用典,引议论入词.5)突破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限制,使词独立于音乐,又不完全离开音乐的词体解放.其<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的风格特征.被贬时写.上片写一个达观.旷达的人物形象.下片具体书法感慨.内容上以诗为词,写人生感悟,并塑造一个襟怀旷达的人物形象.典型的士大夫词.风格特征:胸襟磊落,所写也体现出这种气质.此词表现苏轼以诗为词的每一个特点.以诗为词的特点见上)3.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1)主体风格是豪放.2)婉约风格辅之.4.苏轼词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苏轼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开创豪放词派.为词这种文学样式品位的提高开辟了道路,准备了条件.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第一节黄庭坚1.黄庭坚的生平1)自号山谷道人.2)诗与苏轼并称苏黄.3)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的领袖.4)是苏门四学士之一.1.黄庭坚山谷体及其所提倡的诗歌创作求新的内容和含义.1)无一字无来处.提倡多读书,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2)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造拗句.拗律.2.山谷诗的题材内容分类.1)用于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以及咏物诗等.应酬诗)2)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3)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诗.3.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以杜甫诗歌为宗.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3.黄庭坚诗<登快阁>对典故的点化.意境的营造.此诗用典精妙隐秘,反映了诗人思力的深微,往往于一事中可令读者联想到许多.如痴儿句用<晋书·付咸传>上的典故,包括了自嘲.自许.自放.自快等数重意思.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造就了诗的顿挫和语境的沉郁.佳人指知音.4.山谷体的艺术风格特征.1)生新奇)瘦硬.瘦硬是其诗风脱俗的表现,瘦者,洗净铅华,摒绝绮艳,硬者,刚健挺拔,力矫柔弱.2)工于炼字.5.山谷词两种不同风貌,即艳冶俚俗.婉媚豪放.艳冶俚俗处近柳,婉媚处近秦,豪放处近苏.第二节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方回倡导江西诗派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1.陈师道后山体的特征.后山体,枯株槎枒,只见瘦骨堎嶒,虽瘦硬而不通神.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作诗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以摒却华词丽藻.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古朴瘦劲.2陈与义前期诗歌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颇深,而后期诗歌深受杜甫影响.前期受黄庭.陈师道影响,但用典少,不像黄陈诗般的生硬.后期学杜甫,诗风情挚深厚.陈与义诗歌艺术特色.1)重视句法,但不像黄庭坚生硬,描写景物生动流利.比黄.陈在更大程度上摆脱了对仗的束缚,长于用宽对和活用,并且善炼虚字,善于在闲淡处取2)感怀国事,忧时伤乱,情思深厚悲壮,寄慨遥深.后期诗歌中寄着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出现杜甫那种忧患意识和深沉感慨的风格.后诗学杜,深得杜诗精髓.3.简斋体诗的艺术独创性和贡献.他深受江西诗派影响,又能走出江西诗派,自创风格.1)艺术独创性:作诗不墨守江西诗派常规,吸取江西诗派的长处,讲究字面锤炼,奇巧的构思.避江西诗派所短,避免写得生硬.2)贡献:他能避免江西诗风流行带来的弊端,自创新格,给当时笼罩在江西诗派影响之下的整个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对宋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第三节吕本中韩驹曾幾1.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得名于<江西诗社宗派图>,此图列黄庭坚为创派人.他是第一个以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诗人.理解:1)江西诗派三点性质特色.<宗派图>所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1)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2)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3)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关系.2)江西诗派发展分为三期:发展期.全盛期.衰落期.一.发展期:北宋后期,在黄庭坚的周围和身后形成了一个追随他的人品和创造风格的诗人群.二.全盛期:南宋初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出现学者率宗江西的局面.三.衰落期:南宋中期以后,陆游.杨万里等人先后突破江西诗派的范围,各自走上新的创造道路,江西诗派逐渐被分化.2.吕本中诗歌创造中的活法说对宋诗发展的作用.吕本中作诗讲究活法,强调不拘一格,试图改变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艰深拗硬的风格,把诗风引向清新明朗.活法说概念):吕本中提出的.他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纪,又能变化不测,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由的统一,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改变以黄庭坚为代表的艰深拗硬的风格,把诗风引向清新明朗.3.韩驹诗的特点.诗作既学苏轼,又学黄庭坚.特点:意脉贯通,晓畅明快,能救过分讲究炼字琢句而陷于滞涩的江西末流之弊.4.曾幾诗的特点.属于江西派,在拗体.咏物重神似等方面都受黄庭坚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吕本中的影响,作诗不用奇字.僻韵,少用典故,故一般写得较为明快畅达,形成活泼流动的风格.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识记:北宋词分为三期及其各期代表作家.1.宋初到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代表作家,宴殊.欧阳修等词人.2.由仁宗天圣.景祐以后,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代表作家柳永.苏轼.秦观等.3.哲宗末年,历徽宗一朝,直至汴京沦陷以前,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第一节晏殊欧阳修1.晏殊的生平.1)是北宋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2)作词深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3)词作著有<玉珠词>.2.晏殊词的艺术特色.晏殊词的内容,主要是佳会宴游.男女别情,思想性并不高.但它的艺术性比思想性高,是其重点.艺术特色:1)擅长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来写富贵生活.语言清淡,但句中散发着浓重的富贵味.于是,所写富贵生活不显庸俗,带着淡淡的田园味.言情词也写得清新淡雅,没有晚唐五代中色情的描写和轻佻浅薄的习气.感情真挚,带有哲理性的感伤.感伤词,反映了人生感慨,善于概括富有哲理的特点.2)善于借景写情,往往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3)工于造语.语言工巧明丽,清新淡雅,语浅情深,即言中有情,情中有思.3.运用: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疏隽.他写男女情爱相思的词,其风格就是深婉含蓄.他继承了晚唐深婉含蓄的传统,除外形描写,还进一步转向内心刻画.他清新疏隽的风格,体现在抒写个人身世感慨的词中,也可称抒怀词.这类词写得悲愤中有洒脱,旷达中有豪气.另外也体现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中,写景词写得意境清新.一洗花间词香而弱的文风,将词引向清新疏隽.深婉含蓄词风对李清照.秦观很有影响,而清新疏隽对苏轼有影响.第二节柳永1.识记:柳永的生平.1)是宋代著名流行歌词作家.2)对宋词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柳永对慢词发展的开创及贡献.慢词体制的开创者.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作家,创制了不少慢词新调,丰富了词的曲调.突破了当时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扩大了词的容量.奠定了长调的形式与体制,为宋词发展开创新的局面.3.柳永词的俚俗特点.1)表述的浅近俚俗.在他之前的词作讲究委婉含蓄,而柳永多用白描,讲究透彻明白,平直坦露.2)语言口语化.通俗化.擅长应用口语.俚语,构成平民化风格.3)在题材方面,写了很多表现城市生活的城市词.歌妓词.所写社会中下层生活,反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带有俗的特点,构成俚语特点的一方面.4.运用:1)柳永雅词的艺术特点.雅词即传统婉约词)1)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指把赋的笔法,引到词中,创造了一种层层铺叙,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感情得到尽情抒写.长于铺叙,是他对开拓宋词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他的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的高处.羁旅行役词主要是描写江湖漂泊感受,写游子思乡之情,亦写羁旅之苦,自然风光描绘,失意之悲,融合一处,内容丰富.反映出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哀感慨.用赋法来写,层层铺叙中见情景交融,扩展了词叙事言情的空间.他的意境与唐人有别,以男子角度来写,景界扩大.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的特殊贡献.2)把赋体的笔法引到词中来.3)变衙为俗.雅俗并陈,用俚俗的语句直露地表现感情.第三节秦观晏幾道贺铸1.识记:秦观的生平.秦观,字少游.著有<淮海集>,人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思想和创作受苏轼影响较深,但词风却不同.是北宋后期婉约词的代表作家.理解: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点.秦观词内容多写情愁,写得情真意挚,清新秀丽.把艳词改进成为雅词,思想格调较高.写情愁时,善于融情入景,对景物加以渲染.描写,创造出一种凄清幽深的意境来表现自己的情怀.讲究含蓄蕴藉,饶有情致.善于用比兴手法写情愁.如<踏莎行>.2.秦观词的情致.词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被称专注情致.早年在情词加入自己身世之感,借艳情寄慨身世.后期词写被贬后的心境,词境和婉而转入于凄厉,气格之高,渐与东坡词相近.3.运用:晏幾道词的艺术风格.1)善于选取生活中最富于表现力的动人细节,深婉曲折地抒写自己的心灵.2)常用追忆方式写,增加词的悲感.3)常借梦境抒情.梦境体现着他的心态)4)善于选取凄迷动人的景物来烘托悲凉哀怨之情.借景写情)5)善于用近似平淡,而又含蓄有味的语言来表现自己深挚的感情.综上所述,形成凄楚.哀怨.典雅.清丽的风格.4.理解:贺铸<六州歌头>的风格特征.贺铸词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婉约,一是豪放.<六州歌头>是其豪放清俊之作.此词笔力奇横,声调激越,用边塞激越苍凉的歌曲,表现他有心报国而无路请缨的郁郁不平之气.其词悲愤壮烈.第四节周邦彦1.识记:周邦彦的生平.1)号清真居士.2)曾担任大晟府提举,是大晟府词派的领袖.大晟府:皇家音乐机关.)3)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