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自动驾驶,北汽携手12家企业签署智能网联战略合作协议
产业跨界融合的例子

产业跨界融合的例子
跨界融合案例如下:
传统车企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跨界融合
(1)长城:发布GTO全域智慧生态战略,联合腾讯、阿里、百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和高通8家战略伙伴共建全域智慧生态。
(2)一汽:与阿里开展战略合作,以斑马智行系统为基础,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一汽将建设以云计算、数据智能、中台和移动协同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推动汽车行业迈入云上智能时代。
(3)长安:与腾讯合资设立子公司,主要业务为车辆网平台开发、大数据分析等。
(4)北汽:与华为、滴滴等开展战略合作,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产业化落地,助力汽车及出行产业实现颠覆性创新。
(5)吉利:与百度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AI技术在汽车、出行领域应用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与百度设立"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6)滴滴:设立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比亚迪联合定制网约车,与英特尔战略合作。
(7)华为:已与北汽、广汽、长安三家车企展开合作,未来将共同打造汽车领域的子品牌。
(8)小米:拟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的总投资额将达100亿美元。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15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0 引言传统道路智能交通与传统汽车自成体系,数据信息交互几乎为空白。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通信(C-V2X)等技术进步,百度、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加入智能汽车和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推广跨界融合,加速自动驾驶发展,实现“人–车–路–网–云”一体化发展。
据市场观察,目前整车企业、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积极引领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属于行业开拓者;感知零部件、信息通信以及智能交通企业积极响应整车企业或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自动驾驶需求,属于响应需求供应商。
1 走在前列的开拓者1.1 整车企业1.1.1 传统车企向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升级(1)趋势一:碳排放政策推动汽车电动化。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消耗问题,全球各区域陆续制定碳排放标准。
为促进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中国针对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广进行补贴激励,同时出台政策限定燃油汽车销售占比和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达到汽车总量20%。
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背景下,车企纷纷加速电动化。
例如广汽集团于2017年成立广汽新能源汽车,大众集团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分别发布“Together-Strategy 2025”和“Roadmap E”确定集团层面电动化转型[1]。
(2)趋势二:电动化加速汽车自动化与智能化。
相比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控制响应迅速、满足最大功率用电需求、更适应新架构开发等优点,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
在来势汹汹的自动驾驶浪潮下,互联网企业和新势力造车企业正在改变车企占据汽车产业链主导地位的格局,为了避免沦为自动驾驶企业“代工厂”的危险,传统车企积极寻找变革,一方面与科技企业携手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另一方面在集团内部组建研发团队,制定自动驾驶战略规划。
例如,2017年,北汽与百度签署自动驾驶战略合作协议。
(3)趋势三:共享出行服务延伸业务。
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汽车制造利润向下游转移的情况下,车企面临长期增长压力,促使车企向下游延伸业务,探索多元化增长模式。
智能车载系统合作协议模板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甲方全称]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乙方全称]鉴于甲方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市场影响力,乙方在智能车载系统领域具备领先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一、合作内容1. 合作目标双方共同致力于研发、生产和推广智能车载系统,提高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户出行体验,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进程。
2. 合作方式(1)乙方提供智能车载系统的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硬件集成等;(2)甲方负责智能车载系统的集成、调试、测试和推广应用;(3)双方共同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共享市场资源。
3. 合作产品(1)智能车载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车载导航、智能语音交互、车联网、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2)合作产品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甲方产品定位。
二、双方权利与义务1. 甲方权利与义务(1)甲方有权使用乙方提供的智能车载系统技术,并按约定支付相应费用;(2)甲方应按照乙方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系统集成、调试、测试和推广应用;(3)甲方应保护乙方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泄露或用于第三方。
2. 乙方权利与义务(1)乙方负责提供智能车载系统的技术支持,确保技术先进性和稳定性;(2)乙方应按照甲方要求,提供相关技术文档和培训;(3)乙方应配合甲方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提供必要的市场支持。
三、合作期限及终止1. 本协议有效期为[年]年,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2.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并要求赔偿损失。
四、知识产权1.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2. 双方应尊重对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使用、转让或泄露。
五、保密1. 双方对本协议内容以及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2. 保密期限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至本协议终止后[年]年。
六、争议解决1.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汽车制造企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战略合作协议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汽车制造企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战略合作协议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作协议概述1.1 合作背景1.2 合作目标1.3 合作期限第二条合作内容2.1 产品研发2.2 生产制造2.3 销售与市场推广2.4 售后服务第三条技术合作与交流3.1 技术研发投入3.2 技术成果共享3.3 技术交流会议第四条生产制造与合作4.1 生产基地规划4.2 生产设备与工艺4.3 生产质量管理第五条市场推广与合作5.1 市场推广策略5.2 销售渠道共享5.3 品牌宣传与合作第六条财务与合作6.1 投资金额与资金筹措6.2 财务报告与审计6.3 成本控制与利润分配第七条风险管理与控制7.1 风险识别与评估7.2 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7.3 风险责任划分第八条知识产权与合作8.1 知识产权归属8.2 知识产权保护8.3 知识产权使用费用第九条沟通协调与合作9.1 合作沟通协调机制9.2 决策权与执行力9.3 合作争议解决第十条保密条款10.1 保密信息范围10.2 保密期限10.3 保密违约责任第十一条违约责任与合作终止11.1 违约行为11.2 违约责任11.3 合作终止条件第十二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2.1 合同变更条件12.2 合同解除条件12.3 合同变更与解除的程序第十三条法律适用与合作争议解决13.1 法律适用13.2 争议解决方式13.3 仲裁地点与仲裁机构第十四条其他条款14.1 合同的签订与生效14.2 合同的解除与终止14.3 合同的份数与保管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作协议概述1.1 合作背景甲方为汽车制造企业,乙方为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双方基于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愿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1.2 合作目标双方合作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1.3 合作期限本合作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合作期限为五年,自合作协议生效之日起计算。
2025长城智能驾驶战略目标

2025长城智能驾驶战略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成为了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作为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长城汽车也积极投入到智能驾驶领域,并制定了2025年的智能驾驶战略目标。
长城汽车旨在2025年之前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城汽车将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长城汽车将加大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
2025年之前,长城汽车计划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领域投入超过200亿元的资金,并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研究和开发。
长城汽车将借助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长城汽车将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合作伙伴的合作。
长城汽车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此外,长城汽车还将积极寻求与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长城汽车将加快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和验证工作。
在2025年之前,长城汽车计划在中国各地建立自动驾驶测试场地,并进行大规模的路测。
通过测试和验证,长城汽车将不断优化自动驾驶系统,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长城汽车还将加强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智能网联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基础,长城汽车将加大对智能网联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升车辆的互联性和智能化水平。
长城汽车计划将智能网联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中,实现车与车、车与路网的高效通信与协同工作。
长城汽车将加强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长城汽车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多款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并逐步实现量产和商业化应用。
长城汽车将与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合作,共同制定智能驾驶技术的政策和标准,为智能驾驶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的来说,2025年长城智能驾驶战略目标的制定,标志着长城汽车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视和投入。
长城汽车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合作、加快测试验证、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推广和应用等措施,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与合作协议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与合作协议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作范围与目标1.1 技术研发方向1.2 研发目标与里程碑1.3 合作期限第二条:技术研发团队2.1 团队成员组成2.2 团队成员职责与分工2.3 团队成员的招聘与解聘第三条:技术研发内容3.1 研发项目列表3.2 研发项目进度安排3.3 研发项目预算与资金分配第四条: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4.1 知识产权的归属4.2 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4.3 知识产权的商用化权益第五条:技术成果共享与使用5.1 技术成果的共享方式5.2 技术成果的使用范围5.3 技术成果的保密与保密期限第六条:合作双方的权益与义务6.1 合作双方的权益6.2 合作双方的义务6.3 合作双方的违约责任第七条:合作资金与投资7.1 合作资金的来源7.2 投资金额与投资方式7.3 资金的监督管理与使用规定第八条:项目管理与协调8.1 项目管理机构与职责8.2 项目协调机制8.3 项目变更与终止的处理第九条:风险管理与控制9.1 风险识别与评估9.2 风险控制措施9.3 风险责任的承担第十条:合作沟通与信息披露10.1 合作沟通机制10.2 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10.3 信息披露的保密与保密期限第十一条: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11.1 违约责任11.2 争议解决方式与程序11.3 争议解决的结果与执行第十二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2.1 合同的生效条件12.2 合同的变更程序12.3 合同的终止条件与后果第十三条:合同的签署与备案13.1 合同的签署程序13.2 合同的备案程序13.3 合同的生效时间第十四条:其他约定14.1 合作双方的其他约定事项14.2 合同的修订与补充14.3 合同的解除与替代协议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作范围与目标1.1 技术研发方向合作双方同意共同致力于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系统、车联网通信技术、智能动力系统等领域。
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作者:***来源:《时代汽车》2022年第20期摘要:文章从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发展的国家政策、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职业院校发展要求三个层面分析了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形势给出了发展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为其它职业院校在智能车辆领域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智能网联实训基地人才培养1 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1.1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是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智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种新生科技,如现代化通信技术、高新材料、新型能源、环境感应、智能决策等新兴技术领域,形成一种融合迭代更新的发展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纲要》特别提到,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纲要》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
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可产生2000亿到1.9万亿美元的产值。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从L0级走向L5级,产值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新增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1.2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实训基地是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需要大量新型人才的加入,但传统汽车从业人员面对行业的各种新变化,其能力和知识结構渐显不适,以上因素叠加导致了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要求,到2025 年,预计智能网联汽车销量达2800万辆,按照汽车从业人数与汽车销量比例约为1:2.5估算,到2025年将会有1320万的汽车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接触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总量不足4万,人才需求大大超过现有的人才数量及人才供给能力。
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21批)

2019年第13期AUTOMOBILE APPLIED TECHNOLOGY篇豆;三已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21批)6月18日,工信部在官网上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21批)拟发布虳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及巳准入企业变更信息情况。
根据公布的名单情况,第321批公告拟新增31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此次新增的专用车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苏、河南、广东这4个省份,分别是湖北6家,江苏4家,山东、河南、广东都是3家。
(来源工信部)7月1日起,牵引车挂车安全指标提高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的《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JT/T 1178.2—2019, 简称《牵引车辆与挂车安全技术条件〉)将千7月1日正式实施,牵引车与挂车的安全指标又有提高。
在整车指标中除对牵引车与挂车在汽车列车状态下的比功率、侧倾稳定角、稳态回转试验、抗侧翻稳定性试验等进行规定,还规范了对牵引车辆的安全系统的要求。
具有行驶定位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用千冷藏运输的牵引货车与挂车还寄安装温度监控装置。
(来源交通运输部)吉利商用车携手汉德车桥签订合作协议6月14日,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11万辆,陕西要淘汰大量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将积极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行动,全链条治理柴油车(机)超标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总最,促进全省空气质量明犀改善。
到2020年,全省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排气管口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柴油和车用尿素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违法生产销售假劣油品现象基本消除,完成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任务。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越博动力:氢燃料汽车为公司重要的研发项目目前正积极开拓市场越博动力6月20日在互动易表示,公司动力总成系统主要运用千纯电动汽车,亦同样适用千以氢燃料为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27588-4212l-2662d
式中:l为镜杆长度;d为中心距。
对于
拟
合
的
好
坏
程
度
进
行
分
析,
R2
=99%,拟合 结 果 不 存 在 失 拟 的 情 况,从 四
合一残差图 (如图 4所示) 中未发现明显异常数据点。认为此
拟合模型可接受。
表 4 各因子确定最优解
因子 最优解
镜杆长度 / mm
镜杆 形状
镜杆中心距 / 底座面积 /
mm
cm2
65
小弧度镜杆
0
5
4 方案确定与校核
通过 DOE实验设计结果的分析,确定内后视镜的设计结 构调整方案为:镜杆长度由 85mm减小到 65mm,镜杆中心与 底座中心基本同心。
结构调整后,需要对方案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 行校核,新款内后视镜与顶衬最小间隙满足手部调节空间要 求,后方视野满足法规 GB15084-2013《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 置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要求。
可以看出镜杆长度和镜杆中心距对拉脱力变化有显著影
响,各因子之间基本无交互作用。设置显著性水平 α=005,
从帕累托图中可以看出,建立拉脱力的分析模型需要重点研究
镜杆长度和镜杆中心距的影响;而镜杆形状和底座面积对主效
应的影响很小,并且优化也会产生变更费用,因此维持现有设
计即可。
利用 Minitab得到拉脱力 F拟合模型 (编码公式) 为:
(来源:互联网)
布局自动驾驶,北汽携手 12家企业签署智能网联战略合作协议
10月 21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在 闭幕仪式上,北汽集团在智能网 联汽车技术及产品领域展开全面深度战略合作。
此前,在 10月 18日举行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主论坛 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发布北汽集团智能网联汽车 5年行 动计划——— “海豚+” 战略,宣布将聚焦智能技术、智能产品、 智能生态、智能交通等战略重点,加强高性能传感器、域控制 器、计算平台、自动驾驶系统、高精度地图等产业链布局。通 过加强开放合作,携手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围绕智能网联技 术的全价值链的朋友圈,致力于全球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创 新模式的建立,构建开放、共赢的智能新生态。
改进后达到修改后设计要求,实际测量满足拉脱力不小于 300N要求,并将拉脱力要求写入到企业试验标准中。DOE实 验设计对于内外饰零件的质量分析与改进有明显的效果,在有 效改进问题的同时,也为质量问题的改进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 成本,为其他质量问题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2]
图 4 拉脱力残差图
通过拟合公式得到最优解如表 4所示,其中,镜杆形状与 底座面积维持现有内后视镜设计。根据最优解得到拉脱力值 F 为 344N,满足拉脱力不小于 300N的要求。
根据协议,北汽集团将与 12家合作企业在自动驾驶、车 联网服务及运营系统、人车交互、智能语音、云平台、出行生 态服务及用户体验服务优化等方面展开持续深化的合作,与合 作伙伴联手开启新的合作之门、发展之门,布局智能网联汽车 技术前沿,共赢出行新时代。
当前,汽车产业链正在与信息、通信、互联网等产业链发 生深度融 合, 形 成 史 无 前 例 的 全 新 产 业 生 态。 在 目 前 大 趋 势 下,整车企业、零部件厂商、互联网科技巨头、新技术和新模 式初创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前所未有的开放合作大潮中来,以跨 界合作等方式共同分享智能网联汽车巨大的创新空间和广阔的 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曹文钢,李政宏,曹昌胜.基于 DOE的汽车白车身结构优化[J].
汽车实用技术,2012(12):34-37. CAOW G,LIZH,CAOCS.StructureOptimizationofVehicleBIW BasedonDOE[J].AutomobileAppliedTechnology,2012(12):34- 37. [2] 雷刚,王希杰,张攀.基于 DOE的汽车碰撞优化分析[J].重庆理 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25(2):8-12. LEIG,WANG X J,ZHANG P.OptimalAnalysisofVehicleCrash BasedonDOE[J].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 (NaturalScience),2011,25(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