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干燥技术及对比样本
褐煤干燥技术分析比较

褐煤干燥技术分析比较褐煤是一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的低级煤,是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的腐殖煤,煤化程度最低,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一般暗淡或呈沥青光泽。
具有高挥发份、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低灰熔点、易风化碎裂、密度小,含有腐殖酸、易氧化自燃、孔隙度大、无粘结性等特点[1~2]。
褐煤是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的腐殖煤,是一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的低级煤,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一般暗淡或呈沥青光泽,故得名褐煤。
褐煤具有高高水分、高灰分、挥发份、低灰熔点、低热值、易风化碎裂、密度小,含有腐殖酸、孔隙度大、易氧化自燃、无粘结性等特点[1~2]。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云南中西部和黑龙江东部地区,已探明的保有储量高达130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
褐煤有以下特点:高水分、低热值、易自然、易风化,所以不易长期运输,也不利于进行长期储存;将高水分的褐煤放入锅炉中燃烧将导致火焰温度降低,热效率下降;同时也很难满足气化、液化等对煤质的要求。
褐煤提质加工处理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减少水分、提高能量密度、防止自然。
褐煤脱干是褐煤发电、电气、液化、成型、焦化和加工水煤浆等综合利用的前提,经济效益显著,符合了中国现行的节能政策[3,4]。
1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褐煤的优点如下:它属于清洁能源、低挥发、低硫,是也存着一些缺点,如:湿度大、燃点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这些缺点是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在的全球能源日渐紧张,褐煤的经济价值及其加工生产技术又重新被世界能源界所重视。
国内主要的褐煤干燥装置分为两大类:(1)燃煤烟气直接接触:链板式,移动床式,转筒干燥等。
(2)间接干燥: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过热蒸汽回转圆筒。
国外比较成熟的褐煤干燥工艺主要为间接干燥:例如德国RWE公司(DWT)的过热蒸汽流化床技术,德国ZEMAG公司的间接接触回转干燥机等。
2 褐煤干燥技术特点以及生产应用褐煤在常温下加热到100°以上时,大部分的自由水能够被蒸发。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比较与水分回收及余热利用方案

第43卷第4期2012年7月 锅 炉 技 术BOILER TECHNOLOGYVol.43,No.4Jul.,2012收稿日期:2011-08-20作者简介:吴乃新(1981-),男,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在读,主要从事燃煤电站锅炉技术研究工作。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比较与水分回收及余热利用方案吴乃新,宋治璐,王恩禄,黄晓宇,杨天尉(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240)摘 要: 针对褐煤的高水分、低热值、易风化自燃、难以洗选、储存和运输等缺点,总结研究目前褐煤干燥脱水技术,并提出一套针对燃煤电站的褐煤干燥及其高水分烟气水分回收与余热来利用的方案,从而提高褐煤使用范围和经济性以适应当前能源紧缺及节能环保的能源局面。
关键词: 褐煤;干燥;脱水;提质;余热利用;水分回收中图分类号:TK22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63(2012)04-0045-040 前 言 褐煤资源较为丰富,全世界的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强。
我国也有丰富的褐煤资源,已探明的褐煤储量达1 300多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1]。
另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结果表明,全国另有褐煤预测资源量1 903亿吨,占全国煤炭预测资源量的41.18%[2]。
褐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内蒙古、东北、四川等省区,其中以云南、内蒙古和黑龙江为最多[3]。
中国褐煤资源的特点是:埋藏浅、煤层厚、储量大,多适合于露天开采。
2006年全国生产褐煤10 511多万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4.51%。
然而由于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风化自燃、难以洗选和储存,造成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较高,长距离输送经济性差,使得褐煤的开采和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一般被作为一种低级燃料,在褐煤产地附近将其燃烧发电。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紧缺形势下,褐煤的高效利用开始受到国际能源界的重视。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烟煤价格大幅上涨,各大矿业集团对开采利用边远地区褐煤资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褐煤是一种低质煤炭,其在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水分含量、低热值和粉尘问题。
为了提高褐煤的使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称为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是利用褐煤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烘干和压制等工艺来提高褐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从而提高其利用效率。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煤炭的破碎、干燥和成型。
首先,褐煤需要经过破碎工序将其分解为小颗粒。
然后,利用热风或其他热源进行干燥,将褐煤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一般在10%以下。
最后,将干燥后的褐煤进行成型,可以使用压力机或挤压机,将其压制成不同形状的颗粒或块状。
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减少水分含量可以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烟气排放。
此外,成型后的褐煤颗粒较大,便于储运和使用。
同时,该工艺技术可以减少褐煤的粉尘问题,提高褐煤利用的安全性。
然而,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干燥设备和成型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增加了工艺的成本。
其次,褐煤成型颗粒的强度较低,容易破碎,这将对储运和使用带来一些困难。
此外,干燥成型过程中的热能损失较大,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针对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和创新烘干和成型设备,以提高工艺的经济效益和工艺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改进烘干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参数,提高了干燥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利用添加剂和改性技术,改善褐煤颗粒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其储运和使用性能。
总之,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褐煤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该工艺技术将在褐煤开采和利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煤炭加工中的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

减少环境污染, 降低煤炭加工过
程中的排放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 降低煤炭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 提高煤炭品质,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煤炭加工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 环境
应用场景:煤炭洗 选加工过程中的干 燥环节
技术原理:利用低 温热风对煤炭进行 干燥,减少水分含 量,提高煤炭质量
煤制油:将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如柴油、汽油等 煤制气: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如天然气、氢气等 煤制化学品:将煤转化为化学品,如甲醇、乙二醇等 煤制炭:将煤转化为炭材料,如活性炭、碳纤维等
火力发电厂需要大量的煤炭作为燃料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可以提高煤炭的干燥效率 低温干燥技术可以降低煤炭的含水量,提高燃烧效率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可以减少煤炭的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 在煤炭加工中的应用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的 原理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的 工艺流程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的 特点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的 应用场景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术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添加章节标题
新型低温煤干燥技 术的原理
低温蒸发:在低温环 境下,水分子获得足 够的能量脱离固体表 面,形成蒸汽。
原料准备:选 择合适的煤炭 原料,并进行 初步筛选
干燥过程:采用 新型低温煤干燥 技术,控制温度 和湿度,使煤炭 中的水分蒸发
收集与分离:收 集干燥后的煤炭, 并将其与水分进 行分离
冷却与包装:将 干燥后的煤炭进 行冷却,然后进 行包装和储存
两种煤泥干燥工艺的比较

3种 工 艺 : 筒式 、 干式 和 气 流 式 。其 中 气 流 式 滚 碎 煤 泥 干燥 技 术 是 一 种 很 有 发 展 前 景 的 技 术 , 该 但
技 术 在 我 国 尚 处 于 开 发 阶 段 , 未 达 到 工 业 应 用 还 的程 度 。 筒 式 和 碎 干 工 艺经 过 近 十 年 的 发 展 , 滚 已
在眉捷 。
次 除 尘 等辅 助 设 备 , 成 进 料 为 湿 煤 泥 滤饼 , 形 出
碎 干工 艺 的 技 术 特 点 为 :
料 为 一定 粒 度 的 干 后 产 品 的 生 产 工 艺 , 图 1 见 。
煤 泥 干 燥 主 要 是 脱 除 煤 泥 的 外 在 水 分 , 般 一 以 烟 气 ( 风 J 干燥 介 质 。 热 为 目前 , 粒 煤 的 干燥 有 细
郭 天 罡①
( 西 焦 煤 集 团 煤 炭 销 售 总 公 司) 山
摘 要 介 绍 了 2种 煤 泥 干 燥 工 艺 ~ 碎 干 工 艺 和 滚 筒 式 干 燥 工 艺 的 工 行 了 比较 ; 合 实 际情 况 , 出 了适合 集 团公 司 的煤 泥 干 燥 工 艺。 并 结 提
泥 干 燥 的 2种 主 导 工 艺 。
1 碎 干 工 艺
煤 泥 是 压 滤 回收 的 浮 选 尾 矿 , 饼 状 , 度 < 呈 粒
煤泥烘干技术

煤泥烘干技术煤泥烘干技术是一种将煤泥中的水分蒸发去除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煤矿、煤化工等行业。
煤泥是指煤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较高水分的煤炭细粉状物质,由于水分含量高,煤泥在运输、储存和利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煤泥烘干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煤泥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煤泥烘干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热风或燃烧产生的高温将煤泥中的水分蒸发掉。
煤泥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煤泥的燃烧性能和运输性能。
通过烘干处理,可以将煤泥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的范围,使其具有更好的燃烧性能和流动性能。
煤泥烘干技术的过程主要包括进料、烘干、排料等环节。
首先,将含有水分的煤泥通过输送设备送入烘干设备,然后利用高温热风或燃烧产生的高温将煤泥中的水分蒸发掉。
在烘干过程中,煤泥会不断地被翻动和扬起,使其充分暴露在高温热风中,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
最后,烘干后的煤泥通过排料口排出,得到干燥的煤泥产品。
煤泥烘干技术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通过烘干处理,可以将煤泥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的范围,提高煤泥的燃烧性能和流动性能,从而提高煤泥的利用效率。
其次,煤泥烘干技术可以减少煤泥的体积和重量,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煤泥烘干技术还可以减少煤泥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提高产品质量。
最重要的是,煤泥烘干技术可以减少煤泥中的水分含量,从而降低煤泥的自燃性,提高安全性。
煤泥烘干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煤矿行业,煤泥烘干技术可以将煤泥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的范围,提高煤泥的燃烧性能,使其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在煤化工行业,煤泥烘干技术可以将煤泥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的范围,提高煤泥的干燥性能,使其可以作为原料使用。
此外,煤泥烘干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行业,如建材、冶金等行业。
煤泥烘干技术是一种将煤泥中的水分蒸发去除的方法,通过热风或燃烧产生的高温,将煤泥中的水分蒸发掉,从而提高煤泥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煤泥烘干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广泛应用于煤矿、煤化工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煤泥烘干技术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样不同干燥方法对化验指标的影响

煤样不同干燥方法对化验指标的影响摘要:煤炭质量化验是一项熟练而复杂的任务。
由于煤的非均质性,在收集,准备和分解煤品的整个过程中化验煤质存在一系列问题,并且容易出现测量误差。
本文主要分析和描述了不同干燥方法对煤样化验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煤样;干燥方法;化验指标引言在验煤过程中,建立了测煤结果定量回归方程,可以有效地分析各种煤的发热量与其他煤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计算出发热量的误差。
1煤质化验主要技术的应用分析1.1热检测测量煤的热值是煤质化验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热值是由于它是判断煤炭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需要严格化验煤炭的热值。
煤质化验中的发热量实施条件可以通过发热量来测量,并使用相关的化验设备进行化验,单位是焦耳。
1.2挥发性物质的检测挥发性物质是煤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煤炭质量检测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化验也非常重要。
挥发物的量对燃烧过程中煤释放的热量有一定的影响,挥发性物质也是确定煤炭质量和类型的关键。
具体而言,它指的是分离样品。
空气中的煤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气体和液体释放到煤中。
1.3水分检测煤的水分包括内部水分和表面水分。
在前一种情况下也称为内在水分,通常在煤质内部发现。
在后一种情况下,它是首选的水分,主要存在于煤的表面或缝隙中。
1.4灰分检测煤灰是完全燃烧后残留在煤渣中的易燃物质。
在185°C烘烤煤炭时,难于分解和燃烧的其余物质都含有灰分。
烟灰缸,石棉板和高温通常用于测量灰分,但是为了提高灰分检测的准确性,有必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测量。
1.5硫含量检测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该物质对空气非常有害,同时对锅炉设备具有更严重的破坏作用。
常用的测量煤中硫含量的方法包括El型重量分析,库仑滴定和高温燃烧。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它们时应格外小心。
1.6碳氢化合物元素的检测测量碳氢化合物元素的主要方法是三段式炉子检测方法。
为了燃烧样品,电炉的第二部分用于在氧化反应后燃烧未氧化的材料,而电炉的第三部分是对整个燃烧过程和样品的补充,整个过程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褐煤的提质干燥成型技术

褐煤的提质干燥成型技术2.1 褐煤提质干燥技术富含水褐煤的干燥提质是在一定温度下经脱水后将褐煤转化成具有类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
现在的提质干燥技术有以下几种。
2.1.1流化床干燥技术流化床干燥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气固两相流干燥技术,热容量系数可达8000~25000kJ/(m3h℃)[2],热效率可达60%~80%,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轻工、食品及建材工业中。
湿物料在气流干燥器中先除去表面水分,然后在流化床干燥器中去除结合水分。
目前流化床干燥机用于煤粉干燥的较少,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中国矿业大学对通辽褐煤在流化床干燥器中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
对于褐煤而言,干燥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防止干燥过程中的燃烧爆炸、粒度分布范围广设备内停留时间不均匀以及处理量大(小时处理量数数以万吨记)等问题。
可以预见,以烟道气为干燥介质,采用部分废弃循环的流化床干燥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大连理工大学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开发工作。
2.1.2滚筒干燥技术滚筒干燥机主要由倾斜转动的长筒构成。
湿物料在筒内前移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得到了干燥介质的传递热量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此类干燥器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粮食、矿物等行业中各种散粒物料的干燥,现已发展到溶液及膏状物料的干燥上。
滚筒褐煤干燥技术脱水率高,可以将褐煤水分降至15%,热值提升至4500大卡左右。
其原理是放入充满约的滚筒。
与烟气充分,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从而使褐煤得到干燥。
褐煤干燥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将原料煤破碎至0-50mm后,经胶带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最终进入JNG节能滚筒干燥机。
在倾斜转动的滚筒内,由滚筒壁上的抄板使褐煤在干燥筒体内形成全断面料幕,与高达500℃的高温热风进行接触,交换热量,干燥后由排料箱排入密封式排料刮板输送机,经溜槽送入胶带输送机,最终送入料仓。
旋风除尘器收集的细煤粉经螺旋输送机和星型排料器送到出料刮板输送机,汇入干燥后煤输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褐煤预干燥技术及对比
滚筒干燥技术
该技术能够将褐煤水分降至15%左右, 脱水率高, 热值提升至4500大卡左右。
其原理是将料煤经破碎至0-50mm后放入充满约500℃的高温热风的滚筒。
在倾斜转动的滚筒内, 由滚筒壁上的扬料板使褐煤在干燥筒体内行程稳定的形成全断面料幕, 使烟气与原煤充分交换热量, 交换时间在30分钟左右, 从而使褐煤得到干燥。
滚筒干燥技术的单台设备处理能力相对较小。
同时, 干煤粉气化工艺对褐煤的要求是最终满足制粉工艺, 尽可能多的保留褐煤中的有效成分, 不希望干燥过程出现褐煤提质流程, 因此褐煤预干燥系统中干燥剂温度要求尽量低。
而且由于干燥温度高, 容易发生褐煤自燃甚至爆炸, 褐煤破碎率高, 操作难度大。
气流床干燥技术
气流干燥是一种连续式高效固体流态化干燥方法。
它把呈泥状、粉粒状或块状的湿物料送入热气流中, 与之并流, 从而得到分散成粒状的干燥产品。
湿物料自螺旋加料器进入干燥管, 空气由鼓风机鼓入, 经加热器加热后与物料汇合, 在干燥管内达到干燥目的。
干燥后的物料在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得到回收, 废气经抽风机由排气管排出。
气流干燥是对流干燥的一种, 湿物料的干燥是由传热和传质两个过程所组成。
当湿物料与热空气相接触时, 干燥介质( 热空气) 将热能传递至湿物料表面, 由表面传递至物料的内部, 这是一个热量传递过程。
与此同时, 湿物料中的水分从物料内部以湿物料自螺旋加料器进入干燥管, 空气由鼓风机鼓入, 经加热器加热后与物料汇合, 在干燥管内达到干燥目的。
干燥后的物料在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得到回收, 废气经抽风机由排气管排出。
褐煤气流床干燥工艺尚无大规模长期运行经验, 气流干燥电耗高, 磨损严重, 而且采用烟道气干燥存在系统氧含量超标, 易发生煤粉爆炸的危险。
SZ振动混流干燥技术
振动混流干燥器是一种连续操作的干燥设备。
其原理为: 湿物料从顶部进入
振动混流干燥器后在多层干燥床作用下分散形成物料长龙, 一部分粒度小于床孔的细物料穿过床孔垂直下落, 大部分粗粒物料在振动状态下形成振动疏松料层沿床面水平移动, 移至端部洒落到下一层干燥床上。
低温大风量热气流分为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垂直气流在穿越物料的过程中与物料充分的、高强度的接触, 将物料干燥。
水平气流在水平方向之间变速流动并与洒落物料充分的、高强度的接触物料干燥。
在干燥器内既有物料的垂直流动, 又有物料的水平流动; 热风与物料之间既有垂直方向的逆流, 又有水平方向的逆流, 形成特有的混流干燥作用。
粗细物料与热风在混流过程中经多次混合—分离—再混合—再分离的过程被均匀干燥, 大部分物料从干燥器的底部输出, 极小部分细物料随气流进入除尘器, 除尘器分离出的物料作为产品回收。
SZ振动混流干燥技术入口烟气温度220~240℃, 出口排放温度为80±15℃时,利用化工项目余热做热介质, 单台( 套) 生产能力为150t/h的干燥器需要热风量60×104m3/h,压力 ~2500Pa, 能耗大。
而且采用热空气干燥, 存在氧含量超标使煤粉发生爆炸的危险。
Zemag蒸汽管式干燥技术
德国Zemag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褐煤干燥的处理行业有着153年的历史, 其采用的管式干燥机在欧洲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Zemag蒸汽管式干燥方法是一种以过热蒸汽为加热介质的间接加热干燥器。
其工作原理为: 将一定粒度的原煤( <6.3mm) 均匀分布到旋转的滚筒内部的众多干燥管中, 干燥管中设有旋转状叶片, 煤经过重力和螺旋叶片导流作用在干燥管内运动, 在滚筒内部干燥管周围通入过热蒸汽, 经过间接热交换将干燥管内的原煤升温, 使煤表面吸附水分受热蒸发, 并利用和煤一起进入干燥器的空气作为脱水介质, 经过过滤器将煤粉分离, 尾气部分排入大气。
Zemag蒸汽管式干燥方法由于采用冷凝式过热蒸汽与煤炭非直接接触的干燥工艺,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又由于被干燥的煤炭在干燥机内的移动速率非常缓
慢, 磨损问题较轻。
同时, 采用众多干燥管对煤进行分散, 强化了干燥效果, 大大地增加了干燥机的有效面积, 增大了干燥幅度。
Carrier振动流化床干燥技术
Carrier振动流化床在多达50年的工程应用中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物料干燥, 并用能够提供干燥系统各方面的处理工艺, 具有很成熟的规模化应用经验。
在褐煤干燥方面, 其单台设备最大处理能力可达500t/h, 使得在大规模工程中设备数减少, 总占地面积减小, 而且在运行方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无需考虑系统备用, 减少了投资费用。
该工艺使用氮气作为干燥介质, 1.76MPa中压蒸汽作为干燥介质的热源将氮气加热到193℃后进入干燥机对褐煤进行干燥, 干煤粉、氮气以及从煤中脱除的水蒸汽一起进入过滤器后, 干燥煤从过滤器底部经过输送机排出干燥系统。
氮气及水蒸汽经过文丘里洗涤器将其中所含粉尘过滤, 再进入冷凝器将水蒸汽冷却为液态水, 处理后的氮气经过循环风机后在加热盘管内与中压水蒸汽进行换热升温到193℃后再进入干燥机作为干燥介质利用。
整个系统由于使用中压蒸汽为热源, 使干燥系统运行费用降低。
整个系统循环利用氮气使系统运行环境惰性化,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从干燥机排出的气体经过多套净化装置极大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在环保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SFCU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技术
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在碳酸氢钠锻炼项目上成功应用了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技术( 又称SFCU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技术) 后, 将该技术经过系统装置验证确定了褐煤的工业生产工艺参数, 正成功应用于褐煤干燥提质成套工程中。
热源饱和蒸汽可由管网得到。
饱和蒸汽送入干燥床中特殊设计的内加热管, 实现与高水分褐煤的热交换后, 形成冷凝水, 由疏水阀排出干燥系统。
高水分褐煤送入干燥床后在过热蒸汽环境下, 经过内置的高层换热管实现与管内蒸汽的传热过程, 达到脱除水分的目的后, 由干燥床下部排料阀排出干燥系统, 进入输煤系统。
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工艺技术有以下特点:
1、安全: 过热蒸汽系统内部为无氧环境, 而且属于低温干燥, 无热解过程, 干燥过程安全可靠。
无着火和爆炸危险, 特别对于易燃易爆物料, 优势明显。
2、节能: 系统能耗明显降低, 和其它干燥技术相比, 可经过回收循环系统中抽出的蒸汽热量, 节能50-70%。
经过蒸汽余热全部重新利用, 综合耗能大幅降低。
3、环保: 和热风干燥相比, 干燥过程中不产生的有害易燃气体, 灰尘经过回收冷凝的方式去除, 无污染尾气排放。
4、干燥速度高: 相比自然空气, 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随着温度的升高, 干燥速率优势明显。
5、节水: 蒸发出的水分可全部回收利用, 大大节约水资源。
6、经济: SFCU高床层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洁净煤技术已获专利授权, 此工艺产能比RWE技术高2-3倍, 投资节省60%。
7、成套工艺技术国际首创: 已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WTA/DWT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
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起源于德国。
WTA蒸汽流化床干燥工艺由德国褐煤集团
( 简称RWE) 开发并将其应用于褐煤干燥领域。
DWT蒸汽流化床干燥工艺由德国
科林集团( 简称CHOREN) 开发, 现多用于废水处理污泥干燥。
德国RWE集团成
立于1898年, 如今, 它拥有能源、采矿及原材料、石油化工、环境服务、机
械、电信和土木工程7个分部。
RWE集团已发展成德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和国
际先进的基础设施服务商。
RWE集团的控股公司是世界第三大水务公司, 也是世
界500强之一的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
德国科林集团最初是在东西德合并后, 由
前德燃料所研发部部长WOLF博士和其同事发起成立, 总部位于德国萨克森洲的
弗莱贝格, 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拥有办公室并开展业务, 迄今有300多名员工,
其中有90%以上是科研人员及工程师。
RWE和DWT蒸汽流化床干燥工艺几乎完全一样。
该工艺与山东天力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技术一样采用过热蒸汽为流化载体, 系统安全性较高。
不同的是, 该工艺采用了热泵节能技术, 使得褐煤干燥产生的二次水蒸气作为流化床内加热的热源, 与传统的干燥工艺相比, 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非常适于含水量高的褐煤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