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欲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载体和教学方法三个角度进行探析,并结合英语教学案例,探讨构建有效英语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许多英语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教学理念指

导下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析,以期待对英语教学有所助益。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说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

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上。他同时还作出了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就是使教育教学资源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

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课堂教学是多种因素参与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活动主体(教师、学生)、活动客体(课程或教材)和中介手段(教学手段)。教学有效性不仅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且也与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与制约。

(一)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符合学生实际,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的广度,加深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人说:“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蔡校长打了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的主导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与传统的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教师讲解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愿意来自人对事物,而不是“强迫”“主动”发生与学生“愿意”效果的前提。.和活动的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

(二)教学活动的客体因素

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客体。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教材内容是否具有实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而,课程和教材不仅是教学活动目的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发展的速度。因此,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处理必须科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必须准备充足。

(三)教学活动的中介手段

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活动的中介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第三要素。教学活动的效果、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善密不可分。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的活动方式、拓展教学时间的维度等功能,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所以说,教学手段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构建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各种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笔者将结合一些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优化导入,快速有效地营造英语氛围

有效的导入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知识体系,将其调整到适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增色。因此,导入环节是否有效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

有些教师在导入这个过程中都做得很好,很有效,但部分教师会在知识的呈现上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兜个大圈子再引到新知识的学习,当学生真正要开始学习时,兴趣已经少了一半。因此,导入环节是否有效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

(二)优化媒体的组合,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给传统的英语课堂带来了一定

的冲击。它将视频和音频融为一体,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给学生创设了赏心悦目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教案电子化、授课课件化、板书屏幕化、诵读录音化。

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小学英语观摩课上的普遍现象,异彩纷呈的画面、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朴实简单的图片或简笔画,有些完全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体态语解决的问题也用多媒体,具有示范意义的板书也只是在电脑上一闪而过,是否有这个必要呢?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原则上,教师应遵循适时、适度、适效的原则,而不是唯多媒体技术是从。对于一个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的教师来说,寥寥几笔的简笔画、几件小道具、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有效的互动游戏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5A Unit9 Shapes这一课时,教师完全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去做多媒体课件,有简笔画特长的教师可以好好在学生面前展现一番。总之,我们可以让多媒体锦上添花,却不应该让它喧宾夺主。

(三)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追求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

看一堂课是否成功,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课时的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最

重要的是看学生有无收获或学生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学会什么,在实践中能用多少。活动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一种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低段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每位英语老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公开课上,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1.华而不实的游戏,不为游戏而游戏

适当的游戏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化解难点、重点。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针对性并不强,有些过程太复杂,要用许多中文解释;有些游戏又过于简单,只求热闹,没有真正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服务。

2.开展真实有效的调查活动

)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一项活动,其目的Do a survey调查(.

在于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其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优化整合教材,活跃学生课堂思维

1.优化教材,避免盲目整合

新课程强调在教师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但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开展教学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为英语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服务。

例如教师在教学5AUnit2 A new house时,设计了一个“设计你理想的家”的活动,目的是想在英语课上整合渗透美术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原本

是不错的创意,但学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设计房间,忙于剪、贴、画而忽略了语言的运用,而需要交流的句型因为时间关系草草结束了。因此冲淡了英语学习的内涵,脱离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作为创造性的作业在课后来完成,然后在下一节上用所学句型来描述自己的图片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英语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不能把英语课上成美术课或音乐、科学课。

2.优化新知的呈现,避免复杂化

教师很重视对新授知识的呈现,总是左思右想千方百计变着形式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殊不知,教师只备了教材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例如,在进行5A Unit3《Hobbies》Part B&C教学时,这一课里学生要学习的词组比较多“collect stamps, grow flowers, take photos, make model ships, make clothes……”,首先教师从谈论自己的爱好“I like reading. This is my hobby.”引出新单词“hobby, hobbies”,接着提问“What do you like? What's your hobby?”然后为了呈现和教学新单词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零乱的情境把学习的知识分割得支离破碎,没有让可以一起呈现的单词词组有机地整合进行整体教学,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

(五)关注教学细节,为有效课堂增色

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透过教学细节,就能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它;细节虽小,教学失败的罪魁祸首有时也是它。.

1.关注教师课堂的激励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在某些学生心灵上留下了永久的印痕, 所以对照新课程理念,我们不得不反思和改进我们的课堂用语。

2.关注课堂环节间的巧妙过渡

一节好课应当层次清晰,环节紧扣。如果教师在关注和优化各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能关注各环节之间的巧妙过渡,那就会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欠缺考虑,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过渡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清晰的教学层次,巧妙的过渡会让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如果各环节之间缺乏相应的知识联系或过渡,整堂课就会给人支离破碎、拼盘的感觉。

四、充分发挥教师高尚情感的人格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感受欢乐,分担忧愁。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的身心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学生如果喜欢一位教师,那么这位教师教的那门学科的成绩也特别好。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极大促进作用。据网络调查,学生喜欢的老师有十种类型:一是严而有度的老师;二是像妈妈的老师;三是实习老师;四是有宽容心的老师;五是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六是温柔的美女老师;七是风趣幽默的老师;八是充满爱心的老师;九是以身作

则,说到做到的老师;十是真才实学的老师。十种类型,十种典范,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同时拥有这十种魅力,笔者以为归总起来,好老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是“五心”:①有爱心;②有童心;③有公平心;④有宽容心;⑤有诚心。有了这“五心”就能建立融洽自然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譬如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我想教师要从小事做起,要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第一印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教师亲切的笑容,信任的眼神,生动的表情,流利的口语,活泼的教学风格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也会随之迁移到英语课程上来。

此外,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情”,情感教育应从小处做起。我班上有一位女孩子没有妈妈,她生日那天,我送了她一张生日贺卡“Happy birthday to you”,并特意在英语课前组织全班同学为她送上了一首英文版的生日歌,她感动得脸蛋上爬满了眼泪。有一位学困生,平时很努力,在一次单元听写时没有过关,可能以为我一定会先狠批他一顿,再和家长联系说坏话,怕得上课时都不敢和我的眼睛对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找他坐下来和我聊天,看着胆小拘谨的他,我开门见山地表示他在自己心目中一直是个很勤奋努力的孩子,对他的这次“难得糊涂”感到很意外并且有些可惜,一定有什么原因。没想到,他的表情马上爽朗起来了,还要求再看看本子,自己找出了未过关的原因——没有灵活掌握数字拼背的规律。于是我耐心地把11到99的构词规律给他辅导了一遍。由此可见教师的情感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得不让我们感到震撼。

五、挖掘教材教法的情感因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具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二是具有学习新材料的心向。第一先决条件是针对认知层面的,第二先决条件是针对情感层面的。所以挖掘教材教法的情感因素,显得十分必要。我们从运用情感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设计知情统一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学习心向,实现意义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心向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儿童天生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但模仿力强,能很快进入角色。所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多途径地创设生活情景对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心向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相当显著的效果。

如在教服装一课时,新授的语言难点是学生要将颜色和服装结合表达并能用赞赏的语气进行喜好表达,这是个很大的知识能力点上的跨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难度,学习参与性差。笔者尝试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服装商厦,或创设多媒体情景。学生们按学习小组布置自己的品牌柜台,把自己精心搭配的真实服装或评“最受大众欢迎的服装”先进行第一轮的自制服装卡通画展出在黑板墙面上,

选活动;再贴上价格标签,开展第二轮的购物活动。这样的生活情景充满儿童情趣,迎合儿童学习需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的交际用语得到实践运用,语言知识难点在学生争先恐后的投票中迎刃而解,开放而情趣化的“购物”情景更是诱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与创造力,“I like the red jacket with the black shorts.”“Me,too.They're my jacket and shorts.”“No,They're my jacket and shorts.”或争执,或互助付款。甚至创造性地讨价还价,孩子们的表现欲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热情高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自信心、成就感、合作学习快乐等情感体验。由此可见,生活化的学习活动触及了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因情感驱动而促其形成了一种热情、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心理,教学有效性得以显著提高。

2.实践任务型教学途径,激发学习心向

英语是交际的工具。光靠死记硬背,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越学越没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能有热烈的兴趣。”这说明做中学的重要意义。《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有明确的目的以及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用英语进行有目的交际活动。通过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获得兴趣、自主、合作、意志、成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其终身英语学习和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任务型教学,关键是任务的选择和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结合英语教材力求出新、出奇,富有趣味性、实践性、竞争性。例如白编自演童话剧、课本剧,讲英语小故事,英语歌曲比赛,编主题英语小报,小记者采访活动等。如在教“What's your favorite ……?”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任务型教学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具体的内容,通过查资料、求教、讨论、操练等方式创造性地制定活动方案,他们分别扮演餐厅服务员和就餐的顾客,菜单、帽饰、食物、餐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或用玩具代替。最后的展示环节显示了这种体验式的任务型学习活动造就了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完全超越了文本内容。“Welcome! This I like the

.m hungry like a wolf'What would you like? I.please,way tomatoes.They're fresh and yummy.Do you like tomatoes? Quickly! We're very hungry.I don't like green tea. I'd like some black tea.I'm too full. I can't move.How much? Doggy bag,please.Let's run.”情节构思更是同中求异,或是耐心十足的服务员受尽百般挑剔饭菜的顾客的折磨,最后以罢工结局;或是饿狼扑食般的穷光蛋顾客碰上机智灵敏的小服务生,想白吃一顿却落了个被110抓获的悲惨下场……加上学生们自己满腔热情的表演显得更加富有感染力了。体验式的学习有效激发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在体验中增强了合作意识,在体验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观念,从而达成了认知与情感的双重目标,优化了学习效果。

六、构建激励性课程评价机制

巴甫洛夫指出,情感是大脑皮层上“动力定性”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而且得到肯定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英语,最终形成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中要渗透情感因素,善于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为此,不仅在他们正确回答问题后及时给予“Good! Very good !Super job!”等正向肯定;还应在他们一时未能正确或流利地回答出问题时给予

“Good !You're trying!”“Think it over and try it again.I'm sure you can do it.”等期待性的正向评价;更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与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保护和进一步调动起这些“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期末口语会话测试中,笔者采用了“自由组合学习小组,集体编排一个英语情景剧参评”的考试方法。但是一个小组中学生程度难免有差异,我们要求几个英语程度好的学生必须帮助程度差的学生,带动他们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实践之后,

发现后进生也不甘落后,不肯拉小组的后腿,集体的努力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种激励评价机制使优等生形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高尚情操,优等生的积极情感使后进生深受感动,他们为了集体荣誉而奋起直追,这种合作精神、荣誉感、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积极情感和健全人格油然而生。这种渗透情感的激励评价也是英语有效教学不可忽视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永远追求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