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合集下载

温室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

温室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

温室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番茄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温室番茄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给番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温室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种植户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病害,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

一、溃疡病的发生原因1.1 病原菌温室番茄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假单胞菌科,主要是青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该病原菌在病叶上形成带有水渍的斑点,随着温度升高和湿度增加,病斑迅速扩展并形成溃疡,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残体、土壤和飞尘传播,尤其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病害更容易发生和传播。

1.2 环境因素溃疡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温室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畅或水分过多等条件会增加番茄溃疡病的发生风险。

温室内的作物密度过大、施肥不当和不合理的灌溉管理也会增加番茄溃疡病的发生。

1.3 畸形生长番茄溃疡病还容易发生在番茄畸形生长的部位,比如花药、花柱和果实的连接处、破裂处以及受伤部位等。

这些部位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受病原菌侵染并形成溃疡。

二、溃疡病的防治方法2.1 良种选用在温室番茄栽培中,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优质番茄品种,以减少溃疡病的发生。

抗病性好的番茄品种可以减轻病害对番茄的危害,提高番茄的产量和质量。

2.2 土壤消毒在温室番茄栽培前,可以采用土壤消毒的方法,通过热水处理、化学药剂处理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将土壤中的病原菌消灭,减少病害的发生。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番茄溃疡病的发生,保障番茄的生长健康。

2.3 合理施肥在温室番茄栽培中,要根据土壤肥力和番茄生长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会导致番茄生长过旺,易受病原菌侵染,增加溃疡病的发生。

应尽量避免过量施肥,并注意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增强番茄的抗病能力。

2.4 合理管理温室环境合理管理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溃疡病的发生。

三种典型症状带你揭秘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三种典型症状带你揭秘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三种典型症状带你揭秘番茄细菌性溃疡病!三种典型症状带你揭秘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蔬菜卫士报 2270】番茄是世界第二大蔬菜作物,其产量受天气因素的制约。

番茄溃疡病是番茄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较难防治。

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60%以上,尤其在棚室内发生受害损失更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三大典型症状!一番茄溃疡病三种典型发病症状1.症状一:整株萎蔫、枯萎,茎秆开裂呈溃疡状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病株从幼苗到坐果期都可发生萎蔫和死亡,大田定植后造成缺株断垄。

当潜伏感染的幼苗在成株期发病或病原菌通过机械伤口直接侵入维管束时,植株会逐渐萎蔫、枯萎,随着病原菌扩散,茎秆和叶柄的下侧出现淡黄色至褐色的条纹,最终条纹逐渐变黑、裂开,髓部和表皮层大量坏死。

图1 番茄植株整株萎蔫、枯萎2.症状二:叶片边缘变褐坏死,病健交界处褪绿变黄番茄溃疡病侵染初期症状主要是低位叶片小叶的边缘出现卷缩、下垂、凋萎,似缺水状。

细菌未达到的部位,其枝叶生长正常。

随着病情继续发展,叶脉和叶柄上出现小白点,在茎和叶柄上出现褐色条斑、下陷向上下扩展,并且爆裂,露出变成黄到红褐色的髓腔,出现溃疡症状。

图2 番茄叶片边缘变褐坏死3.症状三:果实表面产生边缘乳白色中央粉色至棕褐色的近圆形病斑病菌侵染幼果时,在果面会形成白色略隆起的圆形小点,随着病斑的扩大,中心逐渐出现褐色粗糙的小突起,最后形成带有晕圈的病斑。

由于其酷似鸟眼,因此称其为“鸟眼斑”。

茎部的细菌还可以通过维管束侵染果实的胎座和果肉,严重时会使幼嫩的果实皱缩、滞育、畸形。

图3 番茄果实表面出现“鸟眼斑”二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植物检疫:带菌种子、种苗是病害传播非常重要的途径,加强检验检疫措施可有效防止病原菌跨区域传播。

2.种子或土壤消毒:用酸化亚硝酸盐或1%盐酸处理种子,以及用52℃的热水进行温汤浸种可有效杀死种子中含有的病原菌。

用甲醛在夏季休棚时处理土壤可以减少土壤中含有的病原菌,预防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

如何识别番茄溃疡病并有效防除

如何识别番茄溃疡病并有效防除
识别要点
注意区分溃疡病与其他病害的症状,如早疫病、晚疫病等。 同时,注意观察病情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02
识别番茄溃疡病的方法
叶片识别法
叶片症状
番茄溃疡病在叶片上表现为褪绿、黄化,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白色或淡黄色褪 绿斑。随着病情发展,叶片边缘逐渐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叶片背面出现淡黄色 褪绿斑并逐渐扩大。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 施氮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 力。
加强田间管理
保持田间湿度适宜,避免过度 浇水,并及时清除病叶、病果
等病残体。
生物防治措施
使用生物农药
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农药,可有效防治番茄溃疡病。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田间种植一些对番茄溃疡病有抗性的其他作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注意事项
症状识别
番茄溃疡病的症状包括植株顶部枯萎,茎出现溃疡或裂纹 ,叶子发黄,果实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斑等。需要 仔细辨别溃疡病与其他病害的症状区别。
避免传播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可以通过种子、土壤、水 等途径传播。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避免病害的传播。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的番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番茄溃疡病的发生。
使用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识别要点
注意观察叶片上的褪绿斑是否具有黄色边缘,以及叶片背面是否有淡黄色褪绿 斑。
果实识别法
果实症状
番茄溃疡病在果实上表现为果面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白色或淡黄色褪绿斑,随着 病情发展,病斑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色。
识别要点

番茄溃疡病有好药推荐吗

番茄溃疡病有好药推荐吗

番茄有个让人恐惧又难缠的病害----番茄溃疡病,又称细菌性溃疡病,是番茄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全国皆有发生,具有蔓延迅速、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

发病的地块番茄减产达25%一75%,发病重的情况下可以造成全棚萎蔫死亡。

发病初期, 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并凋萎下垂, 然后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变黄以至全叶变褐枯死, 但不脱落。

茎部受害即出现狭长条斑, 髓部变褐色, 严重时维管束腐烂, 引起植株死亡。

果实受害, 常在潮湿时出现雀眼状白色圆形斑点, 后变褐色, 中间粗糙突起, 周围有白色晕圈发病条件:适宜生长温度为25~29℃, 致死温度为53℃。

天气温暖潮湿。

叶面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菌从伤口侵入植株后, 通过整枝、打杈或损伤的根系等途径传播蔓延。

并可由种子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生产上提倡与非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

7—8月进行高温闷棚。

对生产用种严格检疫,不使用带病种子。

选用野生番茄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

及时中耕培土,早搭架。

农事操作要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并用生石灰对病穴进行消毒。

补施石灰50—75kg,调节土壤pH,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适当稀植,单蔓整枝,每亩定植2500—3000株,通风透光,相对湿度低,农事操作露水干后进行。

产品功效: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孢子细胞。

对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药膜,与植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药膜缓慢释放杀菌的因子,有效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人,从而达到防治溃疡病害的目的。

喷施:德国进口品萃溃疡病专用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150斤叶面喷施。

采用“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

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西红柿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西红柿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西红柿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西红柿在种植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疾病的困扰,西红柿菌病就是其中之一,那怎样去防治这些病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西红柿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西红柿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西红柿细菌性溃疡病主要以为害果实为主,果实表面产生中央暗褐色的疮痂状突起,边缘乳白色的“鸟眼斑”,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表面十分粗糙。

发病严重时,可同时为害茎髓部和叶片。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是为害茎部的重要病害,病菌从抹杈、果实摘除后的残余果柄等伤口处侵染,造成茎面表皮变褐发黑,髓部中空腐烂。

发病中后期,遇湿度大时,病部软烂呈脓状,有臭味,与晚疫病为害不同。

病部以下,密生不定根突起。

病部以上因为茎部损害,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易出现失水萎蔫。

细菌性褐斑病又称细菌性斑疹病、细菌性叶斑病,通过在寿光温室内观察,以樱桃西红柿发病较重,大果型西红柿发病轻。

发病初期,在叶片反面表现黑褐色斑点,正面表现黄晕,后斑点逐步扩大、连片,从叶片正面观察到明显的病斑。

严重时,病菌能够侵染叶柄。

幼嫩绿果染病,初现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

西红柿青枯病在近几年来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尤其以旧棚室明显。

种植结构单一,多茬口种植,使病原菌数量得以积累。

旧棚室各方面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植株长势不利和植株抗病性能的降低等都为青枯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细菌性病害发生发展速度快,对西红柿的危害大,易造成整株死亡,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

其防治措施如下:1、选择抗性品种。

2、重视轮作换茬。

3、加强管理和环境条件调控。

及时对植株进行调控,防止植株徒长,适当喷施叶面肥,以利于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以选择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或者是可杀得1000倍或者是20叶枯唑,进行喷施防治。

西红柿病害防治方法1、西红柿根腐病防治方法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 倍液浇灌苗床,药液用量2-3kg/m2; 或在移栽前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 倍液浸苗根;也可于移栽后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 倍液灌根。

植物保护技术-番茄溃疡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技术-番茄溃疡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技术-番茄溃疡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种植的番茄果实上出现了大量的泡泡,并且在中间还有针尖大小的黑点。

这是番茄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高温情况下发病较重。

病斑似鸟的眼睛,后期果肉腐烂,并使种子带菌,有的幼果皱缩停长。

并且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

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外向内逐渐萎蔫,有的病苗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

茎秆受害时,往往会导致茎秆变空变褐色,下陷或沿着茎或果柄、叶柄处开裂,造成植株枯死。

果实染病,果面上形成圆形的病斑,呈白色,多隆起,单个病斑较多,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一褐色小点,病斑不可去除,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

发病条件:感染植株或果实时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也可从气孔或果实表面直接侵入。

而在番茄生长期内,温暖潮湿,多阴雨天气或长时间结露有利于发病,发病后偏施氮肥或大水漫灌,都会导致病害蔓延。

防治措施:
1、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

2、加强棚室管理,实行轮作,实行与非茄科蔬菜三年以上的轮作。

3、合理施肥。

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4、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

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

适时通风透光,有利于西红柿生长,提高抗病性。

5、溃疡病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液喷雾或使用细菌诺600倍进行喷施,可有效防止其为害。

还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农用联霉素可湿性粉剂。

番茄烂秆死棵细菌性溃疡病咋防治和治疗

番茄烂秆死棵细菌性溃疡病咋防治和治疗

要点二
北京大兴蔬菜产区
该产区在2018年也遇到了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危害, 通过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功避免了病害的扩散 。
失败防治案例分析
河北石家庄番茄产区
该产区在2019年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防治 不及时、不科学,导致病害大面积扩散,造 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辽宁大连番茄产区
该产区在2020年对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防 治存在误区,过度依赖化学药剂,忽视了农
在发病初期或出现病状之前开始喷药,一般7-10 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具体喷洒次数视 病情而定。
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菌剂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选用30%王铜悬浮剂 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等。
注意喷药质量
喷药要均匀周到,使叶片正面和背面都喷到药液 ,并注意叶片的背面是喷药的重点。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增强番茄的抗 病能力。同时,要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病情逐渐向上发展,后期叶片边缘出 现坏死,形成黄色或枯白色的晕斑, 且叶片脱落。
果实受害,表面出现白色圆形小点, 后中间凹陷,并纵向扩展成溃疡状, 严重时造成落果。
识别方法
观察植株症状
观察番茄植株的叶片、茎部和果实是否有上述症状表现。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株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测,观察是否有病原菌的存在 。
0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抗病品种选择
选择对细菌性溃疡病具有抗性的番茄品种。
轮作制度
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以减少病原菌的 积累和传播。
种子处理
使用无菌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 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田间管理

西红柿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措施!

西红柿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措施!

西红柿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措施!番茄溃疡病又称萎蔫病、细菌性溃疡病,为番茄的毁灭性病害,由细菌引起,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

特别是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发病,出现中心病株后,数日内病情迅速蔓延,一旦发病较难防治,轻者减产20%~30%,大发生棚室减产80%以上。

目前,该病只能预防,没有特效化学药剂。

番茄溃疡病-病茎发病中期番茄溃疡病-茎裂口和茎纵切面番茄溃疡病-病叶柄番茄溃疡病-病茎横切面番茄溃疡病--病果初期出现鸟眼斑番茄溃疡病-病果发病初期,出现鸟眼斑番茄溃疡病--病茎基部长出大量不定根发病症状幼苗:始于叶缘,叶片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维管束变色,髓部中空,致使幼苗卷缩、矮化或枯死。

溃疡病茎部着生不定根溃疡病茎髓部中空成株:起初下部叶片边缘褪绿萎蔫或向上卷缩,似缺水状,症状范围渐扩大,叶片黄褐干枯;当细菌侵染到植株顶梢时,有时一侧或部分小叶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后期茎秆、枝条上出现黄色或黑色狭长条斑,上下扩展,病斑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上生许多不定根。

多雨或湿度大时白色菌脓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污染茎部,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

取发病茎段置清水杯中搁置几分钟,肉眼可见许多浑浊菌脓溢出。

溃疡病果出现特异性状“鸟眼斑”果实:多由病茎扩展至果柄,一直可伸延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凹陷。

种子不能成熟,种小、黑色。

果面出现大量泡泡,果面上形成隆起的圆形外白、中褐病斑,以单个病斑居多,单个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1个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点,像“鸟眼”的形状,俗称鸟眼斑,为该病的典型特征,病情严重时病斑连片。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中可存活2~3年。

病菌从各种伤口侵入,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

当病健果混合采收时,病菌会污染种子,造成种子带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原 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michiganense
症状病菌多来源于最早发病的中心病株,定植后不久,少量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病原细菌未达到植株顶梢时,仍可正常生长。

茎部出现褪绿条斑,有时呈溃疡状。

茎的髓部变褐,并向上下两个方向扩展,长度可由一节扩展至几节,形成长短不一的空腔,后期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弯折拐曲,生出许多疣刺或不定根。

下雨或湿度大时,会有污白色菌脓从病茎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脓状物。

果实发病,果实表面产生乳白色的直径2~4毫米略为隆起的圆形病斑,发病后期病斑中心部变褐,形成木栓化突起,如鸟眼状,称之为“鸟眼斑”。

病重时,许多病斑往往连成一片,使果实表面十分粗糙。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靠雨水及灌溉水传播。

此外,进行整枝、绑架、摘果等农事操作时也可接触传播。

病菌可从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也可通过植株茎部、花柄、叶片侵入。

湿度大时,还能经气孔、水孔侵入。

溃疡病菌较耐低温,l~33℃范围均能发育。

最适温度25℃左右,喜较高湿度,大雾、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病害发生,尤其是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

连续阴雨或暴风雨,可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封锁疫区,发病区种子不准外调,消灭菌源,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
株上留种。

②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进行干热灭菌,将干种子放在烘箱中,在70℃下保温72小时或者在80℃下保温24小时,或用0. 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浓度为200毫克/升的硫酸链霉素浸种2小时,或用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
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③苗床消毒制作新苗床育苗或换用新土,旧苗床要用40%福尔马林30毫升加水3~4升配成的溶液消毒,用塑料薄膜覆盖5天,揭开薄膜后使药剂散发,15天后再播种。

苗床框架、覆盖物、架材、用具等用 40%福尔马林30~50倍液浸泡或淋洗式喷雾消毒,充分晾晒后再使用。

④加强管理发病田应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轮作。

选用野生番茄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

及时中耕培土,早搭架。

农事操作要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并用生石灰对病穴进行消毒。

农事操作应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⑤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链霉素水浇灌幼苗(每支农用链霉素加水15千克)。

发病初期,特别是暴风雨后及时喷药。

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4000倍液,或30%细菌杀星600~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粉剂500倍液,或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根据部分菜农经验,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在番茄定植后,每隔7~10天喷1次1:1:200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防治。

保护地番茄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五号每667平方米350克熏烟,防治效果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