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合集下载

番茄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番茄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番茄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农民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将介绍一些番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病害防治(1) 疫病:番茄疫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病痕叶片和病株,合理调节温湿度,采用抗病品种,定期喷洒防疫药剂等。

(2)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真菌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

防治措施包括清除病痕叶片,避免密植,及时补充养分,定期喷洒防治药剂等。

(3) 黄化曲叶病:黄化曲叶病是一种病毒病,会导致植株黄化、畸形生长。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病毒抗性品种,防治虫害和传媒昆虫,及时清除病株等。

(4) 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地下病害,会导致植株生长迟缓、根系疏松。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使用有机肥料,灌溉时注意节水等。

2. 虫害防治(1) 病毒介体昆虫:叶蝉、粉虱等昆虫是番茄病毒的传播者。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喷洒杀虫剂,使用黄色黏虫板诱杀害虫,及时清理枯叶和杂草等。

(2) 蜘蛛螨:蜘蛛螨会导致番茄叶片脱水、卷曲和变黄。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喷洒杀虫剂,保持足够的湿度,增加天敌的数量,及时清理落叶等。

(3) 斑潜蝇:斑潜蝇会使番茄叶片出现黄斑和斑点。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喷洒杀虫剂,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虫害的残留物等。

在番茄种植中,农民还需要注意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番茄作物的生长健康,提高产量和品质。

番茄常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

番茄常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

番茄常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一)侵染性病害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灰霉病、叶霉病、青枯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茄灰叶斑病等。

(二)虫害: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蚜虫、茶黄螨、潜叶蝇。

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一、症状及诊断猝倒病和立枯病是重要的苗床土壤病害,出苗20天内的幼苗极易感病。

茄果类的番茄、茄子、辣椒等均可受害,也危害豆类、黄瓜、甘蓝等果菜类蔬菜。

猝倒病多发生在苗床育苗前期,1-2片真叶前受害重,死苗快。

幼胚感病可导致烂种、烂芽,地面出现整片缺苗;出土后的幼苗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扩展迅速,基部缢缩呈细线状,不能支持子叶重量而致使幼苗倒伏。

刚倒伏的小苗基部大多不变色或呈淡黄褐色,子叶仍保持绿色,以后才凋萎成暗绿色。

猝倒病开始只是单株小苗零星发生,随即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湿度大时,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苗表面和附近土壤表层长出一层稀疏的白色絮状菌丝,即猝倒病菌的菌丝体,病菌经由菌丝体向四周迅速扩散侵染,导致成片幼苗猝倒死亡。

病苗最后多腐烂或干枯。

此病识别特征是幼苗茎基部缢缩、倒伏。

立枯病多发生于真叶展开后的育苗中后期,死苗较慢。

幼苗基部先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地上叶片白天中午萎蔫,早晨和晚上可以恢复正常,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凹陷、绕茎一周,茎基部变色干缩,病苗萎蔫后不再恢复,直至枯死。

此时幼苗茎部已经开始木质化,病苗可以直立不倒,称为立枯病。

潮湿时,病苗附近可见到稀疏的淡褐色蜘蛛网状霉层,后期形成菌核。

此病识别特征是幼苗茎基部干缩、直立枯死。

二、发病原因猝倒病菌的病原是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瓜果腐霉菌,腐生性较强,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能长期存活,以菌丝体或卵孢子(一种繁殖体)等形式在土壤里越冬,也可以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因此,病土及病株残体是猝倒病的主要侵染扩散来源。

病菌通过雨水、流水、病土、带病菌的粪肥等传播扩散。

低温高湿情况下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猝倒病菌在土温10—13℃、气温15—16℃时容易流行发生。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番茄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
到各种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番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病毒病害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病毒病害,通常由蚜虫传播。

该病害主要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变小,果实发育不良。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定期清除病叶和使用药剂
控制蚜虫。

二、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幼嫩的枝条和叶片快速变黄、软化和死亡。

它还会导致果实上出现污点和软腐。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无菌的种子和工具、保持植株干燥、加强通风、及时清理落叶和使用抗生素药剂进行喷洒。

1. 疫霉病
2. 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果实上出现大量的白菌丝和伴随着溃烂。

此外,叶片和枝条也会变褐色且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控制田间湿度、立即
移除受影响的植株和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

四、其他病害
1. 褐飞虱
褐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变黄和卷曲。

防治措施包括手动
挑选成虫和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综上所述,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各种番茄病害。

种植者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和监测
生长环境,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番茄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图片简介: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

叶片发病出现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图片简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

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V字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

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

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

茎发病后初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

真菌;茄子;气流传播;雨水传播;农事传播;伤口侵入番茄顶裂果图片简介: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

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

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植过早尤其严重。

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番茄番茄病毒病(苜蓿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苜蓿型;番茄病毒病(花叶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花叶型表现为叶色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花少果小而劣,严重减产。

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花叶型;番茄病毒病(蕨叶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蕨叶型表现为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上卷,结果少而小。

番茄病毒病(卷叶型)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

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

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

17种番茄病害诊断手册附防治方法一、番茄猝倒病番茄幼苗期常见的病害。

育苗期间低温、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秧苗成片死亡。

1.症状幼苗出土后受害,靠近地面处,茎部染病。

开始是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接着变黄褐色并干瘪缢缩,植株倒伏,但茎叶仍为绿色。

湿度大时,病部及地面可见白色棉絮状霉。

开始时仅个别植株发病,但蔓延迅速,几天后扩及邻近秧苗,引起成片倒伏。

2.药剂防治•床土处理。

常规育苗可用甲霜灵+多菌灵拌土,还可以兼治其他多种病害。

••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浸种后催芽。

••药剂选择。

苗床发现有番茄苗萎蔫、倒伏后,及时拔除病株,并及时治疗。

可选烯酰•锰锌、霜霉威+代森联、霜脲•锰锌、恶霉灵等药剂。

•二、番茄立枯病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

1.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

稍大的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倒状。

病部初期着生椭圆形暗褐色斑,有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2.药剂防治•床土消毒:苗床撒施甲霜灵加代森锰锌药土,进行苗床消毒。

••药剂选择:百菌清、代森锰锌、枯草芽孢杆菌等。

•三、番茄病毒病一般春季大棚番茄前期该病较轻,进入5月以后,蕨叶和花叶开始加重。

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主要为蕨叶和条斑病毒。

1.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叶片变厥叶、畸形;植株会不同程度矮化。

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

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

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

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药剂防治•治虫防病••病毒病会通过蚜虫、白粉虱进行传播,要及时防治蚜虫。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

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染病:出现褪绿条斑,溃疡状,内部中空且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茎变粗,生出许多庆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

对番茄主要病害进行及时诊断和防治是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

下面将介绍番茄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1. 番茄疫病
番茄疫病是番茄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疫病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浸样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黄褐色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植合理密度、合理施肥和定期进行防治喷药。

2. 番茄白粉病
番茄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白粉病的初期症状是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的粉状物,随后叶片变黄、枯死。

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增加通风和光照、定期喷洒防治剂。

3. 番茄疮痂病
番茄疮痂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番茄果实上。

病害初期果实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修剪植株、促进通风和光照、增加石硫磷类杀菌剂喷洒。

5. 番茄根结线虫病
番茄根结线虫病由寄生线虫引起,会造成番茄植株根部肿胀和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轮作种植、加强土壤管理和施用有机肥料。

对番茄主要病害进行及时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保障番茄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管理和定期喷洒防治剂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番茄病害的关键措施。

也要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和轮作种植,以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

番茄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

番茄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

番茄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一、番茄灰霉病1.症状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

病、健组织界线分明。

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

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

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

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

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生态防治。

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

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①移栽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幼苗。

②沾花药。

定植后结合沾花施药,即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2%~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

近几年来单用“保果灵1号”可湿性粉剂效果良好,即每克兑热水0.5升充分搅拌,冷却后沾花。

③催果药。

在浇催果水前或初发病时施药。

④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西红柿25种病害及防治大全1、番茄晚疫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株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

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2、番茄绵疫病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染病:出现褪绿条斑,溃疡状,内部中空且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茎变粗,生出许多庆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果实染病:严重时产生鸟眼状凸起。

防治方法①对种子严格检疫;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农事操作要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②种子处理。

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浓度为500倍液的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浸种2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催芽播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水合霉素,或中生菌素,或三氯异氰尿酸,进行全株喷淋,也可以灌根,每株浇灌对好的药液0.3L,视病情隔5~7天1次。

以灌根防治为主,喷雾防治只起辅助作用。

4、番茄猝倒病猝倒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在子叶至2~3片真叶的幼苗上发病。

多在接触地面茎基部发生,初期先出现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褐色,缢缩成线,在子叶尚未出现凋萎前缢缩倒伏;开始发病时,白天凋萎,但夜间仍能恢复,如此2~3天后,才出现猝倒症状。

潮湿时被害部位产生白色霉层或腐烂。

防治方法①采用新土育苗,要选择苗床整平、松细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苗床;施足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维护棚膜的透光性,并注意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

②苗床和种子处理。

种子: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咯菌腈等)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浸种后催芽,催芽不宜过长,以免降低出苗率。

苗床: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配制需选优质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上适量磷酸二铵、草木灰、恶霉灵、甲霜灵或敌磺钠与营养土充分拌匀后育苗。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酰•锰锌;甲霜灵+代森联干;丙森锌+氟嘧菌酯;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5、番茄黄萎病黄萎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变黄、萎蔫、上卷;侧脉之间首先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以后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的绿色仍可保持较长的时间;发病重的结果小或不能结果。

剖开病株茎部,导管变褐色,区别于枯萎病。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

②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床土消毒时每立方米床面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g,加细土4~5kg拌匀,播种前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将其他药土覆盖在种子上。

灵灌根。

6、番茄枯萎病叶片及茎部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枯死,依次向上蔓延,有时植株一侧叶片发黄,另一侧为正常绿色,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黄褐枯死,但不脱落。

潮湿时茎部贴地表处,产生粉红色霉,剖开茎部维管束变黄褐。

本病进展较慢,一般15~30天枯死,无乳白色黏液流出,区别于青枯病。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

②种子处理:播前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拌种后再播种。

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床土消毒时每立方米床面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g,加细土4~5kg拌匀,播种前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将其他药土覆盖在种子上。

灵灌根。

7、番茄早疫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侵染番茄幼苗和成株的叶、茎、花、果。

苗期受害:茎部变黑褐色。

成株叶片受害:初期呈针尖大的黑点,后扩展为黑褐色轮纹斑,边缘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间有同心轮纹,且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潮湿时,病部有黑色霉物。

茎和叶柄受害: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

青果受害: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凹陷褐色斑,有同心轮纹,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①选种较抗性品种;实行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种子处理:种子要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50~200ml,混匀后可拌种3~5kg,包衣晾干后播种。

温室大棚处理:在定植前密闭棚室后按每立方米用硫磺0.25kg、锯末0.5kg,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烟一夜,或采用45%百菌清烟剂,标准棚每棚100g喷洒。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丙森锌;代森锰锌;百菌清,或异菌脲。

8、番茄灰霉病果实、叶片及茎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茎、花序。

果实受害:侵染由残留的花及花托向果实或果柄扩展,果皮有灰白色水浸状病斑,变软腐烂;以后在果面、花萼及果柄上出现大量灰褐色霉层,果实失水僵化。

茎叶受害:病斑始见于叶片,由边缘向里呈“V”字形扩展,具深浅相间的不规则轮纹,表面着生少量灰霉,叶片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气;科学浇水,尽量在晴天上午进行,且水量要小。

②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温室烟熏: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

喷雾:嘧菌酯,或腐霉•福美双,或异菌脲。

9、番茄菌核病菌核病茎部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初期为淡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为灰褐色,蔓延快,致全叶腐烂枯死;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

果实及果柄受害:始于果柄,并向果面蔓延,致未成熟果实似水烫过,受害果实上可产生白霉,后可产生黑色菌核。

茎受害:多从叶柄基部侵入,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水浸状病斑,病部表面往往生白霉,霉层聚集后,在茎表面生黑色菌核,后期表皮纵裂,髓部形成大量的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①及时深翻土地,实行轮作;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合理密植,保证通风排湿。

②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腐霉利;嘧菌酯,或异菌脲。

10、番茄炭疽病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是一种潜伏侵染病害,未着色的果实染病后并不显出症状,直至果实成熟时才表现症状。

成熟果实发病:初期果实表面生水浸状透明小斑点,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稍凹陷病斑,具同心轮纹,其上密生小黑点;湿度大时,分泌淡红色黏质物;后期果实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合理密植,保证通风排湿,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②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或氟菌•肟菌酯喷雾防治。

脐腐病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病害,露地栽培发生普遍,温室栽培有时也会发生。

果实发病:初期顶部出现一个或几个凹陷的斑点,后变为暗绿色或深灰色水浸状,最后收缩或萎陷,在胎座的顶端形成一个凹陷的革质状枯斑,附近的果皮变黑褐色。

有时病斑中心有同心轮纹,果皮和果肉柔软,不腐烂,严重时扩散到小半个果实。

多发生在1、2穗果上,同一个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潮湿时病部常产生黑绿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病果会提早变红成熟,并且比正常的果实小。

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结果期根系温度维持在18~20℃,控制温度;保持土壤pH值大于5.5;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铵态氮肥和钾肥,均衡供水。

②发病初期,及时向幼果喷施0.4%的氯化钙水溶液,也可以用高效钙。

在番茄幼果坐果后一周到一个月内喷施为宜。

白粉病叶片危害症状危害特征病害发生在叶片、叶柄、茎及果实上。

叶片发病: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初期叶面生褪绿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粉斑,细看有稀疏霉层,随着病斑扩大连片或覆盖全叶面,白色霉层逐渐明显,致全叶变褐干枯而死。

有时粉斑也可发生于叶背面,叶正面为边缘不明显的黄绿色斑,后期病叶变褐枯死。

叶柄、茎、果实发病:病部表面也产生白粉状霉斑。

防治方法①选种抗病品种,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处理,减少病源;及时浇水;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百菌清;戊唑醇,或氟硅唑。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发病:叶背表面常产生灰褐色至黑褐色小霉点,扩展为圆形黑色霉斑;病严重时霉层可布满整个叶片。

果实发病:霉斑稍小,炭黑色,霉斑层薄,用手可以抹去。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选择地势高地种植,合理密植,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气;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或甲硫•霉威。

番茄茎基腐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及根。

幼苗发病:茎基部变褐、缢缩,地上部分萎蔫下垂,病斑环绕茎一周时,幼苗枯死,不倒伏。

成株期发病:初期病部为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叶片、花、果逐渐变色停止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