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合集下载

急性右室心肌梗塞与伴发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对比分析

急性右室心肌梗塞与伴发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临床对比分析

go p o R 1w t I MIta h tesP 00 ) o p e i h ru fs l AR I n iec a f ru fA V i W hn teoh r < .5,C m a d wt tegop o i e h ( r h mp V ,icdne rt o e
与单纯 A VI 比较 , R 合并 I R 组 A VI WMI 组传导阻滞 、 致命性心律失 常、 休克发生 比率 、 死亡率 显著增加且差异具
有 显 著 状 动 脉 的 右 室 边 缘 支 闭 塞 为 主 , R 合 并 I P O0 ; 5 AV组 A VI WMI 组
n r a tro g a h s o d h t h ma n l k n i smp e a y re i n r p y h we t a t e i b o i g n i l ARV1 c wa ma g n b a c i rg t o o a y s r ia l r n h n i h c r n r
以 右 冠 状 动 脉边 缘 支 近 侧 闭 塞 为 主 ; 组 患 者 的 危 险 因 素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5 。 结 论 两 P 00 ) 死 伴 发 急 性 下 壁 心肌 梗 死 患 者 临床 凶 险 、 后 差 。 预 关键词 急性 右 室 心 肌 梗 死 ; 性 下 壁 心 肌梗 死 ; 比分 析 急 对 急 性 右 室 心 肌 梗
中 图分 类 号 :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R5 222 A
The c n r si g a a y i e we n ARVI a d o t a tn n l ss b t e n ARV1 wil W M I t I l S UN i p n ANG Ho g y n ,S e q a L - ig W n — a g UI Ti — u n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37例临床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右心室梗死37例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cute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RVMI)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lesions.Methods of acute inferior wall (MI patients, 106 cases in which the merger RVI 37 cases (observation group), not merge RVI 79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37 cases as control group). For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prompted the inferior wall AMI ECG changes in 37 cases, and RVMI the observation group 37 case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right coronary occlusion near the end of 34(91.9%) cases, remote 0 cases, are of dominant right coronary artery. LCX occlusion in 3 cases (8.1%), and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was dominated type. Conclusions acute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principles. RVMI inferior wall AMI, and vascular lesions more common in edge-type near the middle of the right coronary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预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和预后

急 性下壁心肌梗死 中, 近一半存在右室心肌梗死 。 研究
表明 , 下壁伴右室心肌梗死 者病死率大大增加。 合并右心室 梗死者梗死相关 血管 为右冠状动脉近、 中段( 右室支发出以
前) ,故右胸导联 s T段抬 高t01 > . mV是右室梗死最特异的 改变。下壁梗死 时出现低血压 、 无肺部哕音、 伴颈静脉充盈 或 K am u 症 ( ua a l 吸气 时颈静脉充盈 ) 是右 心室梗死的典型
正确 的治疗方案 ,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f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 心力衰竭 ; 临床特点
急 性 心 肌梗 死 是 由于冠 状 动 脉 急性 闭 塞 引起 的心 肌 缺
( 急性肺 水肿) V 心源性休克 。住 院中如 出现 KUp分 ;1指 ii 级 ≥Ⅱ者定为心力衰竭。
2 统计 学处 理
显著性意义。
问, 平均年龄为(37 04 岁。患者 明确有原发性高血压 6 .±1.) 者有 4 , 3例 糖尿病者有 1 , 0例 高血脂者有 1 5例。 患者入 院 时常规做 1 导联心 电图检查 , 院后动态 观察心电图及心 8 入 肌酶谱变化 , 并连续监护至少 3 d以检测心律失常。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衰组 , 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 逻辑 回归 分析显示心衰与右室梗死独立相关 。 36 心衰组患者死亡人数 为 1 例( 58 , 心衰组患者 . 1 4 .%)非
年龄较大 ,提示年龄越大 , I 伴发心力衰竭 的可能性越 AMI
高, 这与老年人心脏 、 外周血 管退 行性改变有关 : 由于年龄 老化 , 心室肌纤维 的弹力蛋白和胶原 组织 变性 , 使心室顺应
1 资料和方法 20 0 5年 一 0 9年 于发病 2 h内入 院 的 A MI 20 4 I 患者 9 3 例 , 中男 性有 7 其 6例 , 女性有 1 。年 龄在 4 — 5岁 之 7例 6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7例临床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7例临床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17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特点。

方法4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7例合并右室梗死,将其分为两组,并观察各自的临床特点。

结果17例合并右室梗死患者均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Kussmaul征及休克,且与其他26例仅有急性下壁梗死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心电图检查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右室梗死患者心电图ST 段抬高STⅢ/Ⅱ>1,V3R~V5R ST段抬高≥1 mm,且V1~V3 ST段抬高≥1 mm。

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临床表现主要是低血压、心律失常、Kussmaul征及休克,其心电图特征主要表现在STⅢ/Ⅱ>1,V3R~V5R ST段抬高≥1 mm及V1~V3 ST段抬高≥1mm。

标签: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急性下壁梗死常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其发生率约为40%[1]。

临床上医生一般注重左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忽略右室心肌梗死,因此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很容易漏诊。

而心电图这种无创伤的检查方法,为右室梗死的诊断带来福音,其在早期右室梗死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择2001~2011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7例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进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1年以来的4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7例合并右室梗死,且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合并右室梗死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9.2±13.6)岁。

无右室梗死26例患者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62.4±20.6)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对于伴有低血压的患者,首先静脉补充容量,若无作用给予血管活性物多巴胺。

患者入院后及时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另加V3R~V5R和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隔2~8小时做1次心电图检查,之后每隔24小时做1次。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心律失常特点及PCI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心律失常特点及PCI对预后的影响

室早 、 速 、 颤 )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 V 包 括 一 度 室 室 、 A B, A B 二 度 A B 三度 A B 、 内传 导 阻 滞 ( 括 右 束 V、 V 、 V )室 包 支 阻滞 、 左束 支 阻滞 、 束 支传 导 阻 滞 ) 病死 率 等 ; 双 、 ②
死 亡患 者 的 P I C 治疗 情 况 比较 。
行 P I 疗死亡 4例 ( . %) 急性 右 心 室 梗 死并 左 心 C治 43 ;
室前 壁梗死 组 行 P I 疗 死 亡 1 ( . %) 未行 P I C治 例 19 , C 治 疗死 亡 5例 ( .% ) 9 3 。两 组 死 亡 患 者 中未 行 P I C 治 疗 的死亡 发生 率 高 于行 P I 疗 的 患者 , 异有 统 计 C治 差
急 性 右 心 室心 肌梗 死并 左 心 室 下 壁 、 壁梗 死 的 前 心律 失 常特 点 及 P I对预 后 的影 响 C
邓 少雄 郭 南鸥 洪 美满 , ;
( . 州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内 科 教 研 室 , 建 泉 州 320 ; 1泉 福 60 0 2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泉州 市 第 一 医 院 心 内科 , 建 泉 州 320 ) . 福 6 00
13 统计 学方 法 : 用 S S 1 . . 应 P S3 0统计 软件 处 理数 据 ,
计 数资料 用 百分 率表 示 , 采用 检验 。
2 结 果
2 1 两组 患 者心律 失 常及 预后 比较 : 组 患者 的 心 律 . 两 失常分 析 , 可见 急性 右 心 室梗 死 并 左 心 室 前壁 梗 死 组
右心 室梗 死并 左心 室前 壁 梗死 组 。并 根据 具体 情况 予

25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特点

25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特点

有 统 计 学 上 的 意义 。
根 据 在 本 院进 行 治 疗 中 的 5 0下 壁 心 肌 梗 死
的患者进行 调查 , 2 5 例 是患 有下 壁心肌 梗死 , 2 5 例患有 的是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 ,两种 患
者 之 间在 平 均 年 龄 相 仿 ,性 别 比例 差 异 不 大 , 基 本 资料 比较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关键词 】 下壁心肌梗死 ; 合并右 室梗死 ; 临床症状 ; 注意 问题
由下壁 心 肌 梗 死 引起 的合 并 右 室 梗 死 ,是 医
压 降低 的患者进行静脉能量补充 ,对于进行常规 的治疗 产 生 的作用 不 明显就 使用 多 巴胺 进行 治
疗 ,对 于人 院治 疗 的这 些 患 者 首 先 进 行 的是 心 电 图 检 查 ,对 于 V 3 R ~ V 5 R 的检 查 在 患 者 入 院 的 第




实用 医药 . 2 0 1 2 f l 1 ) : 1 0 1 —1 0 3 .
丁丽 波. 急性 下壁 梗死 合并右 室心 肌梗 死 3 2例临 床分 析
[ J 】 . 医学信 息( 上旬 刊) . 2 0 1 1 ( 0 9 ) : 8 7 — 8 9 . 徐韶 君。 项美香 . 急性 下 壁心 肌梗 死合 并右 心室 梗死 的 回顾 性 分析 【 J ] . 心脑 血管病 防治 . 2 0 1 1 ( 0 5 ) : 9 0 — 9 1 .
点进行观察 分析 。结果
根据 5 O 例下壁心肌梗死 患者的 临床诊
断, 将患有下壁心肌 梗死 2 5例 患者作 为对照组 , 将 并有右 室梗 死的 2 5例 患者作 为观察 组 , 对 两组 患者 的临床特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探讨
过 1 5 mg 。副作用 有恶心 、呕 吐 、低 血压 和呼 吸抑 制 。一 旦 出现 呼 吸抑 制 ,可每 隔 3分钟 静 脉 注射 纳洛 酮 0 .4 m g ( 最 多 3次 1 进行拮 抗 。 3 . 1 . 5 吸氧 病 人 即使 无并发 症 ,也应给予 鼻导管 吸氧 ,以纠正 因肺
世界 最新 医学 信息 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2 0期

l 7 9
临 床研 究 ・
急性 心 肌 梗 死 的 临床 治 疗 探 讨
李心 畅
( 大庆油 田总 医院,黑龙江 大庆 1 6 3 0 0 1)
摘 要 :目的 简述急性心肌 梗死的诊 疗。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 死的患者进行诊 疗。结论 在 临床 治疗时一定要 密切观察患 者的生命体征 以及临床症状表现 , 根据 患者所发 生的并发 症制定相 应的治疗以及 护理措施 。
所 有急性 心肌梗 死病 人只要无 禁忌证 均应立 即 口服水 溶 性 阿司 匹林 或 嚼服肠 溶阿司 匹林 1 5 0 3 0 0 mg 。 3 . 1 . 8 纠正水、 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 失调
3 . 1 . 9 阿托 品
3 治 疗
3 . 1 S T段抬 高或伴 左束 支传 导 阻滞的急性 心肌梗 死一 般 治 疗
在 冠状 动 脉 粥样 硬 化 基础 上 ,冠 状 动脉 血 流 突然 急 剧 减少 或 中 断 ,使 相 应 部位 心 肌 发 生严 重 持久 的急 性缺 血 性 损伤
和坏 死 L l J 。
及 高危病人 卧床 时间应适 当延长 。 3 . 1 . 3 建 立静脉通道 保 持给药途 径畅 通 。
淤血 和 肺通 气 / 血 流 比例失 调 所致 的 中度 缺 氧 。在严 重 左 心衰 竭 、肺 水肿 合 并 有机 械 并 发症 的 病人 ,多伴 有严 重 低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右室梗死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右室梗死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分析

< . 5 . e l t e t c a eet nf c o n . o p a m r i a e t t a db r t e u 0 0 ) T f v nr u r j i a t na di h s i o a t i p t ns r t yp c a o s h e il co r i n t l t y n i e e l e un
[ 摘要 ] 目的 探 讨急性 下壁心肌梗死 ( 心梗 ) 不伴或伴右室心梗 患者 的临床特 征 、 治疗 和预
回顾既往 6年住我院的 13例 急性下壁一 梗 患者 , 0 t 2 , 比较下壁心梗不伴 右室心梗 ( 5例 ) 6
和伴 右室心梗 (8 ) 3 例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 院内死 亡率 。结果
急性 下 壁 心 肌 梗 死 伴 右 室梗 死 的临床 表 现 和预 后 分 析
朱建 成 陈绍 良 叶 飞 罗俊 林松 段 宝祥
[ 文章编号 ]0 1 07 20 ) 1 7 90 10 - 5 (0 6 1- 5 -3 9 0
[ 中图分类号 ] 5 2 2 R 4 .2
后。方法
[ 献标 识码] 文 A
t n(WMI . t o s 1 3 c e d t d wi WMId r gl t6 y aswee rtop cieysu id i I o ) Meh d 0 a sa mie t I s t h u n a er r erse t l tde . i s v
o 耐 n , aj g2 O o .hn fM g N ni 10 6 C ia n
[ src] 0 jcie 1l a fhss d a t ivsgt ci cletr n e rgot Abt t a bet ' m o i t yw s o net a l iafa e a dt onsc v I i t u e i e n us hp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11-23T15:21:34.47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作者:韩国霞[导读] 研究并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 151801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关键词:右室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预后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1 to February 2012,30 cases of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s a control group,35 cas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io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was 42.8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lication rate was 13.33%,the control group in hospital mortality was 10%(3/30)low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hospital mortality was 34.29%(12/35),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observe patients in emergency PTCA treatment group mortality rate was 20%,the fatality rate of 14.29%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the mortality of emergency PTCA treatment rate was 6.67%,the mortality rate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3.33%,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treatment of two different mortality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0.05. Conclusion: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more serious,can increase the mortality rate in hospital. Key words: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features;prognosis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是指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临床特点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

据有关文献报道,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是急性心梗的具有独立性的预后预测因子,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1]。

本研究通过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3±2.8岁之间,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2±3.4岁之间,下壁心梗的诊断标准为陈灏珠1997年《实用内科学》第10版采用的诊断标准[2],右室心梗的诊断标准为心电图右胸导联V3R,V4R的ST抬高1mm[3]。

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没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恶性肿瘤。

1.2研究方法
急诊冠脉造影、PTCA和支架术在急性心梗发病的12h内施行治疗。

静脉溶栓指征和方法采用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1996年7月修订的参考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院内死亡率和急诊PTCA和溶栓治疗效果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院内的死亡率情况
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总数为15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总数为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为10%(3/30),观察组院内死亡率为34.29%(12/3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急诊PTCA和溶栓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生,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只有掌握这些临床特征才能有助于右室心梗的判断。

有关文献显示,肺野清晰、颈静脉增高等特征是右室心梗的显著标志,但是在临床上颈静脉压不容易测定,而急性心梗患者也会出现肺野清晰的现象,因此,不能将肺野清晰、颈静脉增高作为判定右室心梗的唯一标准,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只能高度怀疑为右室心梗,要进行进一步检查[4]。

临床检查右室心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同位素血管造影等方法,由于心电图检查方便、简单、经济,因此,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病死率无差异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研究选取的病例太少有关。

结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马慧妍,陆海卫.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5(01):53-5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37.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5:328-329.
[4]刚丽,周京敏,童步高,等.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2,14(03):259-261. [5]钱志贤,周京敏,王齐冰,等.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35(02):114-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