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38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38张PPT)

,良好的储水构造
2020/2/19
(1)印度洋板块向什
么方向运动?亚欧板
块呢?
东北;东南方向
(2)这两板块的运动 造形成成了了喜什马么拉雅结山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由海洋变成陆地
活动2:观察两图,并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思 考并讨论P37页“活动”问题2。
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印度洋板块 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西南方向 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
2020/2/19
(二)海底扩张学说
是有关岩石圈发展的一种学说。1961年由美国赫 斯和迪茨提出。该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 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 ,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 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 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 侧扩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Hale Waihona Puke 2020/2/19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0/2/19
2020/2/19
2020/2/19
(一)大陆漂移学说
是解释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演变的一种学说。1912年由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起初,魏格纳 看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南、北美洲和非洲、欧洲的边缘相 吻合的现象设疑,从而进行系统研究。该学说认为,地球上所 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 联合古陆,其余部分称为泛大洋。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 心力,导致大陆发生从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
2020/2/19
三、反馈练习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80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80张ppt)

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流水作用
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塑造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 冰川作用 海浪作用
侵蚀、堆积地貌
喜马拉雅山、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富士山、峡湾海岸、日本群岛、 北美五大湖、红海、台湾山、塔克拉玛干沙漠、 落基山、华山、裸岩荒漠、青海湖、 欧洲平原、横断山、黄土高原的沟壑、死海、 阿尔卑斯山、长江三角洲、安第斯山、太行山麓冲积扇、 庐山、台湾海峡、路南石林、阿巴拉契亚山、巴西高原、 东非大裂谷、黄果树瀑布、大西洋、长江三峡 江南丘陵的石漠化、马里亚纳海沟、汾河谷地、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七、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及联系
风化
风化物
岩石
侵蚀
侵蚀物
搬运 沉积
固结 成岩
七、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 成岩
07广东下列选项与图3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C.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
D.台州沿海广阔的滩涂
13.我国庐山的地质构造类似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关于地质构造与地形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各种地形中,山地为背斜,谷地为向斜 B.在各种地形中,谷地为背斜,山地为向斜 C.在内力作用下的褶皱构造地貌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D.在外力作用下的褶皱构造地貌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在内力基础上,外 力作用不断雕塑地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宏观地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地球表面形态(共4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章第2节地球表面形态(共44张PPT)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都 是 流 水 侵 蚀 作 用 形 成 的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侵蚀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一阶段
沟谷流水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 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补给,沟谷发育成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集水面积较小, 横剖面呈“v”形。
各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裸 侵蚀作用 侵蚀物


的 岩
搬运
沉积
结 成
石 风化作用 风化物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流水作用
A、分布区:湿润、半湿润的地区 B、主要地表形态: 侵蚀地貌:沟谷、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 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形式。
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地震活动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看教材41页第二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是什么?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2、外力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和固结成岩等。 3、各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如何?
侵蚀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二阶段
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 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凸岸堆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凹岸侵蚀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侵蚀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第三阶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32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32张PPT)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以内力作用为主
褶皱
❖ 基本形态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褶皱的地形变化 (P39页活动题) 为什么背斜成谷,而向斜成山了?
——地形倒置
背斜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 部受张力,岩性疏松,
容易被侵蚀
向斜
以外力作用为主
向斜成山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 力,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
2020/8/18
岩层 上拱
岩层 下弯
中间老 两翼新
中间新 两翼老
常形成 山岭
常形成 谷地或 盆地
背斜 成谷
顶部受到 张力易被 侵蚀
向斜 成山
槽部受到 挤压,岩 石坚实不 易被侵蚀
断层
华山
峨眉山万佛顶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 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叫断层。
地垒
地堑
断层
地垒: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 地堑: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
天长日久,水可以雕刻出幽深壮美的峡谷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 :
地球内部
太阳能
地壳运动、岩 浆活动、变质 作用、地震等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形成高山和盆地,削低高山、填平
使地表变得高低 洼地,使地表趋
起伏
于平坦
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断层与地形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等
断层与地形
华山
汾河谷地
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D、E五处,属背斜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3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34张PPT)
气 油 水
背斜:岩层封闭的地质构造,常有“油气 构造”之称,易储油、储气。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一:
——找石
为什么在背斜 顶部地带适宜 开采石场?
背斜顶部 受张力, 裂隙发育, 岩石破碎, 易于采石。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二: ——找水
向斜:地带底部凹陷,易于 汇水,承受静水压力,是地 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 分布;水库坝址选择点。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21/8/112021/8/112021/8/1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第二章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位、变形叫做地质 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当岩层(沉积岩)受到水平 挤压和强烈碰撞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形 成褶皱。
向斜
背斜
国际化和
地形倒置 褶皱形成被侵蚀 后,背斜顶部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49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49张PPT)

活跃。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思考: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的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3)上述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思考: 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2)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挖 河 修 渠 合理改变地表形态 人
修 建水库 类

植树造林





乱砍 滥伐
不合理改变地表形态
毁林开荒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52021/8/5T hursday, August 0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9:47:34 PM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拓展思维
1. 褶皱构造分层的原因? 2. 岩层弯曲的原因? 3. 背斜、向斜各形成什么地表形态? 4· 火山、地震形成的地表形态?
石塘中学 陈秀云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 侵蚀、搬运和固结成岩等。
•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类型 有:流水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 冰川作用等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52021/8/52021/8/52021/8/5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43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课件(共43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一课时
一、地壳的变动 1、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和变化的 2、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
地 质
内 力
作 用
作 用外力
作用



来自地球本身, 地壳运动
主要是地球内 岩浆活动
部的热能
变质作用
出现高低起 伏形成高山 和盆地
用 ( 内 力

来自地球外部 风化、侵蚀 削低高山、填 主
喜马拉雅山
-陆陆相撞-
东非大裂谷 -陆陆张裂-
解释: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为什么在扩大,地中 海,太平洋为什么在缩小,印度尼西亚为什么多地震?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境内有97座火山群、62处地热泉,盛产 翡翠玉石。图9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序号表示岩浆、 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 完成下列2题。
.腾冲的翡翠玉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图中表示翡翠 玉石及其形成过程的是: A.②、I B.④、N C.③、M D.⑤、H .腾冲所在的地形区山高谷深, 形成其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 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三、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岩层的变形变位。 基本形态: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就称之为构造地貌。
断层上升的的岩块(地垒) 块状山或高地 ☆☆如:我国陕西华山、江西庐山、山东泰山、
四川峨眉山万佛顶
断层下沉的岩块(地堑) 谷地或盆地 ☆☆如:我国的陕西渭河平原、
山西汾河谷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 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小注:断层、地垒、地堑为地质构造, 山、谷为构造地貌(地表形态)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18张PPT)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共18张PPT)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采石 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断层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泉水、湖泊分布地, 河谷发育
底部低凹,承受静水压力,易 汇集水流
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隙易被蚀 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千姿百态的各种地球表面形态 神瀑不秘布一的样地的肥下海沃洞滨的穴景长观江秀郁三美高郁角的山干葱洲桂耸旱葱(林立的的太山的荒热湖水青漠带平甲藏雨原高天原)林下
河谷
地表形态千差万别,并 不断变化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能量来源 阅读课文,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各有哪些表现形式?
作业:大册子35-38页,
二、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理论形成 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1910年
(2)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1. 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并处在 相对运动之中;
构造带可分为 生长的边界 和 消亡的边界
2.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地
道路、桥梁、水库等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壳活动, 工程需回避的地方 破坏工程;水库储水易渗漏
二、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成因 流水冲刷、切割
地貌 V字形沟谷加深加宽,地 表破碎,形成瀑布,峡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为断层面,在剖面图 上表现为线状。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和陡崖, 伴生有沟谷和河流,如我国华山北坡大断 崖及其北侧的渭河。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 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 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 带
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从能量来源上讲,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比较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 响 相互关系
内 形成高山 力 来自地球内 地壳运动, 或低地, 作 部,主要是 岩浆活动, 使地表高 地球内部的 地震等 低不平 用 热能 外 力 来自地球 风化,侵蚀,削高填低, 外部,主 搬运,堆积,使地表趋于 作 要是太阳 固结成岩 平坦 用 能
相碰
形成巨大 喜马拉雅山 消亡 阿尔卑斯山 边界 的山脉
大陆板块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 脉,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
南美安第 斯山脉, 太平洋西 部岛屿 东非大裂 谷,大西 洋和红海
消亡 边界 生长 边界
形成裂谷 板块张裂 和海洋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
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 的形态。 常见类型有两种:褶皱、断层。
沉积地形
沙丘、沙漠、黄 土沉积等
主要分布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 区
风力
流水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等
湿润、半湿润地 区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黄果树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天坑
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新老关系
地貌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形倒置 形态 常形成 背斜成谷 背斜 岩层受 岩层上拱 山岭 褶 挤压弯 谷地或 向斜 曲变形 岩层下弯 盆地 向斜成山 皱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
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 叫做褶皱。
褶皱有两种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
地;不少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 不易侵蚀,成为山岭
背斜: 中间 老两 翼新
判断背斜、 向斜的主要 依据:
向斜: 中间新 两翼老
岩层的
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
冲积扇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蚀沟谷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 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滞阻,沙 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流动沙丘
Ⅲ.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 巨大的裂谷
如东非大裂谷带 Ⅳ.大洋中脊存在转换断层
结合地图册,找出下列地形区是哪些 板块怎样运动构成的,属于什么边界? 1.喜马拉雅山脉 2.阿尔卑斯山脉 3.落基山脉 4.东亚岛弧链 5.红海 6.东非大裂谷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陆陆
举例
边界类型
板 相碰 块 碰 陆海 撞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 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 作一简要分析。 ⑴这里的地质构造状况。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 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崎岖的山地和沟谷 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沙丘、沙垄等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外力 侵蚀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瀑布、峡谷、 沟谷(V型谷) 喀斯特地形等
同时进 行,朝 相反方 向改变 地表, 以内力 作用为 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 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
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相邻板块彼此分离——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山脉
Ⅰ.两大陆板块相撞-- 高大山脉及高原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碰撞产生。 Ⅱ.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 海沟、 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东部的深海沟壑及岛弧链就 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地垒:相对上 升,多形成山 峰,如我国的 庐山、华山、 峨眉山等
地堑:相对下 降,多形成盆 地或谷地,如 我国的吐鲁番 盆地、渭河谷 地等
华 山 断 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气 构造;承压结构好
向斜——储水构造
断层: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 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 层活动。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思考: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 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 化石?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且不断变化 的(见图) 那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着巨大 的改变呢?








盆 地
地质作用: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