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手指》有感
红手指读后感300字

红手指读后感300字
整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总是让人感到愤怒和咬牙切齿。
没有案例分析的紧张气氛,我们可以猜测故事的背景和情节趋势。
然而,我喜欢加贺在破案过程中的冷静、敏锐和温暖。
下半场的家庭牌确实有发人深省的催泪效果。
我们一路走来经常忘记自己拥有什么,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东野对家庭的描述有点像枝裕和的家庭电影。
它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它有一个值得思考的核心。
我认为你离生活越近,你就越能引起共鸣。
这也是我读过的《加贺侦探集》的最后一部分。
加贺这个温暖的警察的影响在我心中确实是立体的。
在不辜负世界之前,过一种温暖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是真的。
盲目溺爱是不行的,盲目放任是不行的。
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他们会成为最陌生的熟人。
文章中最可怕的部分不是未成年儿童犯下的罪行,而是犯下恶行后的冷漠、逃避和不以为然;同样可怕的是,父母良心挣扎后的庇护、纵容和无助。
同时,人们哀叹的是家庭关系的简单和复杂。
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少数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
血浓于水的亲情能复杂到哪里去?。
《红手指》读后感(精选8篇)

《红手指》读后感(精选8篇)《红手指》读后感1很喜欢东野的书随着案件的推进也给人带来深思,无论是对社会现状还是某种价值观,都能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见解和感悟,这便是东野圭吾的令我着迷的原因之一。
作家的职责不是写出优美的句子,而是传递着思想、爱与力量。
父母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就算是无意间对父母露出的不耐烦也会让孩子觉得,唔原来老人就是这么令人讨厌的,从而失去对长辈爱与尊重和感恩之心。
在乱如麻的生活重压下,我们对痴呆或时而行为举止奇怪的老人都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对于年迈不能自理的父母我们还怀着敬意和尊重吗?东野在本书中尖锐的指出了这点,不禁引人深思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们该如何去做,怎样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就像加贺虽然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看似冰冷却也用着那样的方式进行温暖的陪伴。
“他很满意”这便是加贺和父亲之间找到了属于他们相处方式最好的诠释,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得尊重父母。
不得不吐槽一下前原一家简直奇葩之极,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像八重子这样溺爱孩子的母亲和只知道工作想要逃避责任对家庭琐事不管不顾的父亲。
就像告白里的小男孩,这样人格缺失不健全的孩子又有多少呢?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父母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将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红手指》读后感2看完这本书,想到了我们国家的二十四孝里的故事。
当智能化的社会不断发展时,我们有各种工作要做,有好多新奇的东西要去尝试。
路边的水果摊也可以支付宝支付了。
可是,我们有的父母并不会使用,他们想了解自己的子女,可是却并社会远远的抛在后面,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小的时候爸妈总会耐心的教我们,怎么系鞋带,怎么拿筷子,一遍又一遍。
到了我们教他们时,就没了耐心,学不会就不学了吧,然后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呀,往往把耐心给了别人,对最爱我们的人往往最心狠。
我们以为,亲人就是可以接受我所有的小脾气的人,可我们尚且对外人如此,对待父母为何如此冷漠?何曾看到过父母眼中的无奈和心酸。
《红手指》读后感 《红手指》摘抄

《红手指》读后感《红手指》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读完之后,我深受触动。
本文将结合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对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分析,并摘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主题探索《红手指》通过描述一个小镇上发生的一系列离奇事件,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
小镇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欲望,而这些秘密和欲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作者通过小镇上的居民的互动和对话,展现了人们心底隐藏的欲望,以及这些欲望在面对困境时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选择的。
同时,《红手指》也提供了一种对抗黑暗面的可能性,即通过勇气和正义来战胜邪恶。
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困难和痛苦,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持追求真相和正义。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给读者带来了启示,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内心的黑暗,坚持秉持正义和良知,我们就有可能摆脱困境。
情节回顾小说以一个神秘的命案开篇,一位小镇居民被发现死在家中,尸体旁边留下一只红手指。
这个案件引起了小镇居民的恐慌,并引发了一系列的谜团和怀疑。
随着故事的发展,更多的人被牵涉进来,他们都隐藏着自己的秘密。
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主人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与红手指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整个故事通过扭曲的时间线和多个视角来展开,使读者在阅读中保持着紧张和悬疑的感觉。
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同时,作者通过巧妙的铺排和反转,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出人意料的惊喜。
摘抄精选以下是一些摘抄片段,它们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红手指》东野圭吾的观后感作文

《红手指》东野圭吾的观后感作文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读了一本超级精彩的书,叫《红手指》,是东野圭吾写的。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做错了事情不敢承认,还想办法骗人,肯定会被发现,而且会受到惩罚。
书里的这个爸爸也是,他以为自己能躲过麻烦,结果却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但是书里也有让人感动的地方。
比如那个妈妈,她一直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孩子,虽然方法可能不太对。
这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不管我们做了什么,都会爱我们。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诚实,做错了事情就要勇敢承认,不能像书里的爸爸那样。
而且,我们也要好好爱自己的家人,不能做让他们伤心的事情。
作文二
小朋友们,我要跟你们说一说我读《红手指》的感受。
这本书啊,一开始就让我很好奇,一直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书里讲了一个家庭的故事,那个儿子做了坏事,爸爸不仅不教育他,还帮着他掩盖错误。
这可太不对啦!就好像我们考试没考好,还偷偷改分数,那是不行的。
还有那个奶奶,虽然她生病了,但是心里可清楚着呢。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有时候不说话,但是心里都明白。
小朋友们,你们要是读了这本书,也一定会有很多想法的!。
《红手指》家庭与责任观后感

《红手指》家庭与责任观后感《〈红手指〉家庭与责任观后感》最近看了东野圭吾的《红手指》,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堵得慌。
这故事啊,真的是把家庭和责任那些事儿,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故事里的前原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又怪得让人揪心。
前原昭夫,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中年男人,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对儿子的教育也是一塌糊涂。
他的妻子八重子,自私又冷漠,对婆婆没有半点尊重和关爱。
而他们的儿子直巳,更是被宠坏了的“小恶魔”,性格孤僻、残忍,最终犯下了大错。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前原昭夫面对家庭问题时的那种逃避和懦弱。
他明明知道妻子对母亲不好,却不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他明明感觉到儿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却选择视而不见。
当儿子惹出大祸,他第一反应不是去承担责任,而是想着怎么帮儿子掩盖罪行,把自己的老母亲推出去顶罪。
这得多荒唐啊!就说他母亲前原政惠吧,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被家人丢在一个小屋里,无人关心。
可实际上,她的痴呆是装出来的,她只是在用这种方式,默默地抗议着家人的冷漠,默默地守护着心中最后的那点温暖。
她那双红手指,就像是对这个家庭无声的控诉。
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真实事儿。
我有个邻居,老两口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儿子,给他买房娶媳妇。
可儿子成家后,儿媳妇嫌弃老两口,总觉得他们碍事儿。
儿子呢,也是个耳根子软的,听媳妇的话,对父母越来越冷淡。
有一回,老父亲生病住院,儿子儿媳都不怎么去照顾,还是周围的邻居看不过去,轮流帮忙。
这事儿在我们那片儿传开了,大家都指指点点,说这儿子儿媳太不像话。
可那儿子还觉得委屈,说自己工作忙,压力大。
但再忙再累,能比得上父母当年养育你的辛苦吗?后来,老父亲出院了,身体大不如前,老母亲也是天天以泪洗面。
这和《红手指》里的前原一家多像啊!都是在家庭责任面前选择了逃避和自私,最后伤害的,是最亲的人的心。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前原昭夫,他以为把罪行推到母亲身上,自己就能解脱了。
可当他看到母亲那双红手指,看到母亲眼中的绝望和悲伤,他的内心终于崩溃了。
母爱的拯救——读《红手指》感想演说

母爱的拯救——《红手指》感想演讲稿这世上的母亲都一样,不管表达方式如何,都对自己的孩子怀有至深的爱。
而在这本《红手指》一书中,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母爱。
这家人看上去再平凡不过: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痴呆老母,下有未成年儿子。
平静在一个下午被打破:儿子在家中杀了一个小女孩。
妻子溺爱孩子,执意要求丈夫移走尸体,掩盖罪行。
前原不堪忍受生活的煎熬,把罪名推到了老母亲身上,并设置了自以为无懈可击的供述。
就在快要结案时,刑警看到了前原母亲用口红涂红的手指时,明白了真相。
根据时间推算,手指在案发前涂上,可尸体上并未找到迹证。
那么问题又来了,前原妻子的口红一直在母亲拿不到的地方,手指是怎么被涂红的呢?原来,母亲并没有痴呆,她为了洗脱罪名,让女儿给自己带了一支口红,而疏于看护她的儿子并未发现。
在读到末尾时,我很是震撼。
刑警的一句话更令人印象深刻:“前原先生,你有认真地看过你母亲的眼睛吗?”他没有,从来没有。
妻子对母亲态度冷淡,前原受她影响也开始疏远母亲。
父母如此,儿子也不会教育好,儿子也觉得奶奶是什么脏东西,一家人之间完全没有心灵上的纽带。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如此浅显易懂的感情,却总有傻帽不识货。
在前原夫妇决计推卸责任时,母亲若是听到该是什么心情?愤怒?悲伤?羞耻?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竟要把母亲送入牢狱?不,她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要她不是要将儿子一家推入虎口,而是拯救。
而另一位母亲——前原妻子。
过分溺爱孩子,甚至儿子杀了人都未去责怪,还想着婆婆去顶罪。
如今,宠溺孩子酿成后果的例子很多,事实证明,宠溺不是爱,而是伤害。
爱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养老问题和家庭矛盾数不胜数,但只要彼此谦让,互换位置,解决恰当,不会到这样的地步。
红手指读后感

红手指读后感《红手指》是我读过的一本让人深感震撼和思考的书籍。
这本书以女主角周平的视角展开,通过她的亲身经历和成长,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和价值观念变迁的思考。
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个小城市为背景,描述了周平从一个快乐天真的少女逐渐逃离家庭和社会的成长历程。
她一开始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姑娘,但社会的变化逐渐让她接触到了丑陋和黑暗。
家庭的破裂、个人命运的扭曲,无情约定的背叛,让她逐渐丧失了对爱情、人性和社会的信任。
她不再相信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开始追求物质和权力的欲望,成为了一个冷血和无情的女人。
小说以主人公的成长为线索,通过周平的经历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居民的普遍境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黑暗。
阅读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作者通过周平的视角,以一种冷而客观的方式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人际关系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价值观正在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物质追求和权力欲望。
周平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变化的影响,她最初的善良和纯真被社会的丑陋和黑暗击碎,变得冷漠和无情。
这让我思考,社会的变迁真的是无可避免的吗?我们是否应该坚守传统的道德伦理,还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当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样权衡?此外,书中对于女性的描写也让我深感触动。
周平作为一个女性,在这个社会中遭受了许多不公平和伤害。
她甚至被迫去做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为了生活和权力欲望,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底线。
这让我深感痛心,也触动了我对于女性权益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地位和权益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总的来说,《红手指》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籍。
通过周平的视角,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价值观念,也触动了我对于女性权益的关注。
我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多这样引人深思的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思考现实的问题。
关于红手指有感400字五篇

关于红手指有感400字五篇“红手指”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本推理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儿子杀人,父母为掩饰其罪行而让痴呆的老母亲顶罪的故事。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红手指有感,仅供参考。
红手指有感一丈夫昭夫作为一家之主,本应调解家庭中的矛盾,但作为一时舒坦,不断地逃避:为了不使婆媳间的“战火”烧到自己,不带老婆儿子回家,让妈妈七年见不到孙子;为了不受到妻子的炮轰,对患有痴呆的父亲不管不问,把照顾父亲的重担推给母亲和妹妹;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放在妻子身上,儿子在校被欺负,沉迷游戏甚至有恋童癖,他一概不知。
他是个失败的父亲,也是个懦夫。
昭夫的逃避让这个家变得四分五裂。
妻子八重子是个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人。
她常抱怨公婆,对婆婆关于育儿的建议十分反感,不肯和儿子去婆家,多次暗示她不愿意照顾老人,冷漠得不像一家人。
她也经常抱怨丈夫,昭夫只能闭嘴听着,绝不开口反驳。
同时她还宠溺儿子,一直向儿子灌输“无论做了什么,妈妈都会为你撑腰”的思想,在丈夫提出报警时,她以死相挟,说:“无论他做了什么,我始终站在他这边”“求你放过他”这样的话。
我认为八重子不是一个好妻子,甚至不是一个好妈妈,没有好好管教孩子,把这个家搞得乌烟瘴气。
儿子直已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他自私冷漠,偏激,同是也很可怜,他童年时没有受到父亲的关爱,在学校被孤立,那句“但凡有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也不会有现在的事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直已的孤独无助。
但这也不能成为他残杀幼女的理由!在杀人后,他把尸体放在客厅,便回房间玩游戏了,等着父母回来收拾残局,半点愧疚都没有。
在警察的盘问下,他只是说:“都是父母的不好”不知责任为何物。
为此,我十分愤怒,这样的人渣,简直没救了。
母亲政惠假装痴呆只是为了逃避孤独的现实。
发现儿子的错误后,她多次暗示儿子,但儿子都没明白母亲的苦心,一错再错,多么令人心寒!在老龄化社会中,老人成了最需要关爱却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溺爱独生子也成了一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手指》有感
读《红手指》有感
当一个人被包裹在一种令人感到心痛的爱的光辉下,同时却纵容着另一种无奈而尖锐的爱,那么这种行为是否是对爱的摧残与抹杀呢?
——题记
“这家人看上去再平常不过:前原和妻子人到中年,上有痴呆的老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儿子。
”而这个看上去再正常不过的家庭也正有着再正常不过的爱的纽带——老母亲对儿子的爱,妻子对孩子的爱。
但这种温暖的爱,在《红手指》中被扭曲的人性轰炸地面目全非,东倒西歪。
前原昭夫的儿子直巳掐死了一个小女孩儿,而前原的妻子八重子却为了保护儿子而打算隐瞒事情的真相。
这种母爱被八重子的刚硬揉捏地不成样子。
前原昭夫深知杀人一事不可能永远瞒过警察,故计划让他那得了老年痴呆的老母亲——前原郑惠去代替孙子坐牢。
我不得不说老母亲是可怜的,但前原昭夫这个作为她儿子的家伙,却更加悲哀。
当直巳杀了人之后仍然能“安详”地坐在卧室里玩游戏,并在父亲的斥责下“理直气壮”地反抗时,东野圭吾先生隐藏在这
本书里的一根尖锐的刺就已冒出了头,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就开始大展拳脚。
这里宕开一笔,我在读到老母亲的装疯卖傻时,前原昭夫的心狠无奈时,已经快读不下去了。
本应被放弃的故事却因朋友的鼓励,我才得以继续。
我最喜爱加贺恭一郎。
作者开始用大量笔墨攻击加贺,攻击他的呆板无趣,攻击他的冷漠无情,有时甚至令另一个人物松宫想骂他一句混蛋。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向来有他的另一面,而旁人无从知晓。
不过当前原昭夫这个案件交入他手时,他就仿佛褪去外衣,显露出一种纯真的感性。
“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够了。
什么时候破案、怎么破案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家里有隐蔽的真相,但不应该在警察局的审讯室里强迫他们说出来,必须在家里,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
这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它能体现出一种加贺对社会的宽容,而对社会矛盾和丑陋现象的无情态度。
文中写他与父亲不和,但父亲病床旁的那盘未下完的棋,其实一直都是加贺通过邮件的形式与父亲对弈。
我明白,加贺是一个不善于表露自己情感而内心却又感性善良的人,他一直关心着、爱护着他的父亲。
“将得好,爸爸赢了。
太好了。
”就是加
贺这种人的另一面,令我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人们常说这种人可怕,但我恰好看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
大概我也是这样的人吧。
生活中不是没有像《红手指》中一样的社会矛盾,家庭矛盾。
相反,这对于人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
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往往会把孩子推向深渊,甚至有的孩子在掉落深渊时还愤怒地拽着爱自己的人,这种人既可怜又可悲而且可恨。
直巳的一句“都是妈妈不好。
”已经伤透了太多人的心。
这怪谁?
读完最后一句话,我有种颇为不容易的感觉,似乎有一口气憋在胸腔里,终于呼出来,我才放下了心。
我想,这也许就是东野圭吾先生技艺精湛之处,也是《红手指》的绝妙之处吧。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