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的分析
3~12岁儿童散光特征分析

3~12岁儿童散光特征分析
卢纯洁;陈镇国;蔡雪萍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9(31)8
【摘要】@@ 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而散光在屈光不正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页数】2页(P1144-1145)
【作者】卢纯洁;陈镇国;蔡雪萍
【作者单位】瑞安市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10-12岁中重度智障儿童双手投球动作肌肉用力特征分析 [J], 马滢;王庭照
2.山东地区0~12岁儿童人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特征分析 [J], 马婷婷;刘义庆;路超;褚福禄;刘占锋;刘志;贾伟
3.5~12岁儿童散光度逐年变化的连续观察 [J], 任兵;高晓唯;罗英;高云仙;赵勇;田艳明;冯洁;梁莉莉
4.6~12岁弱视儿童散光特征研究 [J], 肖信;刘伟民;赵武校;王英;张玉娟
5.成都市303名10~12岁儿童食物喜好特征分析 [J], 杨桢;曾果;刘婧;芮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散光 名词解释

散光名词解释
散光名词解释如下:
散光(astigmatism)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与角膜的弧度有关。
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也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
散光眼借助调节作用或移动目标到眼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只有配戴合适的圆柱镜,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按表现形式,可将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前者可以用镜片矫正,后者无法用镜片矫正。
3~10岁儿童散光与弱视分析

3~10岁儿童散光与弱视分析
陈璐;苏鸣;张保利;李彦存;任生刚
【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
【年(卷),期】2004(021)009
【摘要】屈光不正是小儿眼科的常见眼病,由于社会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屈光不正的人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散光在屈光不正中占重要地位,散光尤其是高度散光在视觉发育、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儿童散光的正确验配,有助于促进儿童视觉发育。
本文着重对3~10岁儿童的散光特点及其与弱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076-1077)
【作者】陈璐;苏鸣;张保利;李彦存;任生刚
【作者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眼科,河北,石家庄,0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8
【相关文献】
1.儿童单纯远视散光的轴向分布与弱视发生率的分析 [J], 李志超;刘伟民;刘洪婷;钟德东
2.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分析 [J], 招志毅;陆华文
3.3~11岁视力低常儿童散光与弱视分析 [J], 梁莉莉;黎冬梅
4.散光性弱视儿童的综合弱视治疗分析 [J], 冯光强;项道满;黄业贤;王建勋;熊新云
5.成都市学龄前儿童眼散光和弱视状态调查分析 [J], 罗红;罗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市学龄前儿童散光特征及分析

对 昆明市妇 幼保 健院 2 0 1 0年 1 月至 2 0 1 1 年 1 1 月 门诊 接待的学龄前儿 童进行散瞳验 光 ,并对其 中 4 7 7例 8 3 1只 眼 的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光9 . 0 % ,复性 近 视散 光 8 . 7 % ,单 纯 近视 散 光 2 3% .学 龄前 儿 童散 光度 多 分 布在 0 . 5 0 D 2 . 0 0 D之 间 ,占 4 2 . O % .散光轴 向 :顺 散光 占 9 5 . 9 % ,逆规散光 占 2 . 4 %和斜轴散光 1 . 7 %.结论 复性远视散光是 学龄前儿童散
康映红 ,李丽红 ,李 娜 ,董俊媚 ,姜 轶 ,卢 军
6 5 0 0 3 1 ) ( 昆 明市妇 幼保 健 院 ,昆 明市妇 女儿 童保 健 中心 眼科 ,云 南 昆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学 龄前 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 的主要类 型 、程度 、轴 向的分布规律及与弱视 的关 系.方法 复性远视 散光最多 ,占 6 5 - 8 %,其他依次为混合散Biblioteka 1 3 . 8 % ,单纯远视散
昆明医科 大学学报
2 0 1 3 , ( 1 1 ) : 1 0 5 ~1 0 7
CN 5 3 —1 2 2 1 /R
J o u r n a l o f Ku n mi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弱视儿童混合性散光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智宽主编.临床视光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371-372. [2] 李文涛,徐青林,蓝卫忠,等. 混合散光儿童戴镜与否对调节影响
2. 配镜矫正后的屈光状态。 散瞳后该患儿的屈光状态为 混合性散光,复查时调节恢复后,多减去1.50D的生理性远 视,配镜屈光度:
右眼-3.00 DC×180 =0.4 左眼-3.25 DC×180=0.4 配镜后右眼等效球镜眼-1.50D 左眼的等效球镜-1.62D, 右眼过矫-1.50D,左眼过矫-2.00D, 矫正后的双眼的一条焦线 落于视网膜前,矫正后屈光状态由混合性散光变为单纯近视 性散光,即矫正后的视网膜仍不能清晰成像,因此在给予处 方前,最好计算一下验光结果的等效球镜,如果是零或负度 数,则前面的正镜度不需要降低,以免造成等效球镜的过矫 [1],从而过早出现近视。
弱视儿童混合性散光案例分析
黄瑞琴
验光与配镜
案例
患儿,女,6 岁,2014年2月在某院诊断为“弱视”, 配镜后进行了弱视训练,半年后戴镜视力无提高。2015年2 月13日就诊于我院视光门诊,原散瞳验光结果:
右眼+1.00DS/-3.00DCX 180=0.4 左眼+1.00DS/-3.25DC×180=0.4三周复查配镜屈光度: 右眼-0.50DS/-3.00DC×180 =0.4 左眼-0.50DS/-3.25DC×180=0.4 眼科检查结果: 右眼视力0.4 左眼视力0.3 戴镜矫正: 右眼视力0.5 左眼视力0.5角膜映光正位,交替遮盖由内向正。 裂隙灯检查结果: 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双眼前房等深,瞳孔等 圆、直径3.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晶体透明。 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晰,黄斑反射存在。 IOL-Master测眼轴: 右眼23.20mm 左眼23.30mm 角膜曲率: 右眼平坦K=42.00D 陡峭K=45.00D@180 左眼平坦K=42.50D 陡峭K=45.75D@180 眼压: 右眼17mmhg 左眼18mmhg, VEP检查未见异常。
LASIK术前角膜散光的调查分析

定的复发率。从我科 自 20 -2 0 04 0 7年采用短小遮盖法 预
防弱视复发的病例 中抽取 18例 , 4 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 料 和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病例共 18例 (5 4 12眼) 。其 中男 6 8例( 0 7
合理 , 持之以恒 , 同样 能获得较好 的疗效 。综合 治疗是 目前
办 法 。短 小遮 盖 法 就是 通 过 继 续 销“ 势 ” , 弱 视 眼 得 到 优 眼 使
视性弱视 1 6眼; 屈光 不正性 弱视 2 ; 0眼 屈光参差 性弱视 1 2
眼。
12 方 法 .
短 小遮 盖 组 : 视 眼矫 正 视 力 ≥ O 9后 , 续 综 弱 . 继
合治疗一个 月, 然后改用短小遮盖 , 即单 眼弱视 者, 在健眼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1 0 0年第 2 卷第 2 3 期
JMe er& Pa 12 , . ,e 0 0 dTho rcVo.3 No 2 F b2 1
19 7
业, 上课等 , 持续半年 , 1 每 个月复查视力一次 。对照组 ; 弱视眼矫正视 力≥O 9后 , . 继续综合疗 法治疗一个月 , 用 未
1 臧英芬. 弱视眼与双 眼竞 争() 实用眼科杂志 ,9 7 5 3 :5 — J. 18 , ( ) 15
1 6 5.
例, 7. 7 ; 眼视力 不 平行 ( 行之 差 ) 2 占 6 4 双 一 者 4例 , 占 2 . 3 。对照组 : 3 5 随访观察 3 。4 中,4眼视力下 降 , 年 6眼 3 占 7 . 1 。下降二行~三行者 1 39 2眼(6 0 ) 2 . 9 。短小遮盖
弱视患儿凡是继续 用短小遮盖法进 行巩 固、 强化的 , 力均 视 得 到了 10 的提高 , 0 治疗效果 明显 ; 而未用短小遮盖法继续 进行巩 固、 强化 的 , 视复发 率 7. 1 。通过这 两组 的对 弱 3 9 照, 明短小遮盖法预防弱视复发是一个简单 、 说 有效 、 可行的
角膜地形图中非白内障人群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分析

杂
志
V0 .1 . 1 0 No 5
Chn s o ra fOpo t & Op tamooy ieeJ un lo tmer y hh l lg
・
论
著・
角膜地形 图中非 白内障人群和年龄相关性 白内障患者 角膜散光 的分析
W ANG e , L , JANG n xa g, e 1 F i U Yi I Yo g in ta.
归 分析 。对年 龄 匹配 的 非 白 内障 人群 与年 龄 相 关 性 白 内 障 患 者 的 角膜 轴 向分 布进 行 构成 比的 比较 结 果 角 膜散 光 轴 向 与 年龄 有 显 著相 关性 ( R e , < . ) 与 白 内 障 的发 生及 O m P 00 。 5 高 度 近视 无显 著 相 关性 ( > . ) P 00 。非 白 内障人 群 及 年龄 相 关 5
现代 白 内 障手 术 已逐 渐 演 变 为 一 种 屈 光 性 手 术 ,患者对 术后 视觉 质量 的要求不 断增 高 。散 光是
性 白 内障 患 者 的 角膜 散 光 轴 向 均 大 部 分位 于 9 。 1 。 围 内 0±5范
D p r et f eam n t o hh looy E e & E T opt o ta l , y m g N H si l f a
F d n U ie st , S a g a h n u a n v ri y h n h i C ia,2 0 3 001
( 别 为 4 .l 4 .2 。 年龄 匹配 的 非 白 内障人 群 组 与年 分 86 %、 8 %) 7 龄 相 关性 白 内障 组 角膜 散 光轴 向 分 布 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结 论 随 年 龄 增 长 . 膜 的散 光 轴 向 分 布 向逆 规 P0 ) 0 角 方 向漂 移 , 老年 人 群 中 角膜 散 光 轴 向 大部 分位 于垂 直 轴 l o 5 范 围 内 , 年 龄 相 关性 白 内障 的 发 生 和 高 度 近视 不 影 响 角 膜 但 散 光 。角膜 地 形 图检 查 获 得 的 角膜 散 光 结 果 有助 于决 定 白 内
散光隐形眼镜分析原理

散光隐形眼镜的分析原理,戴眼镜的人通常都认为隐形眼镜能矫正散光,其实不然。
散光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角膜表面屈光不同引起的角膜性散光,另一种是由晶状体引起的非角膜性散光。
隐形眼镜只能矫正角膜性散光。
1.一般的隐形眼镜(软镜)是用泪液透镜的原理矫正屈光不不正。
一般散光高于150度就无望用一般软镜矫正。
2.散光隐形眼镜(软镜):被称为复曲面隐形眼镜,因为其内曲面,外曲面双曲面两个互相垂直的子午方位的曲率不同不被称为复曲面。
3.散光隐形眼镜因为轴向问题是要订做的,店内一般没有现货。
定制的散光隐形眼镜最重要的设计原理就是镜片的定位,只有保持散光轴向的稳定才能起到矫正散光的作用,散光隐形眼镜因品牌不同,价位也是有所区别的,一般佩戴隐形散光隐形眼镜的比较多。
散光预防:
1.最好3~4岁时做第一次全眼部检查,以后毎年定期眼部检查1~2次。
指导幼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触眼睛,以避免传染眼疾。
看书时光线要充足,光线最好来自左后方;看书姿势要正确,并且保持在30公分至40公分之间的距离。
2.选择读物时字体要清晰,不可太小。
3.看电视须距离电视画面对角线的5~7倍。
连续看书不超过一小时。
需配眼镜者,应由医师检查后配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光的分析散光是一种极普遍的屈光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比近视、远视还要普遍,只是真正需要配戴散光镜片的人相对较少。
一个合格的验光员,需具备正确、科学的验光方法准确而快速地检验出散光。
如果散光的验配不科学,不准确,顾客戴镜后会出现严重的视疲劳,眼酸、眼干、眼胀、头晕、流泪等不良反应。
为了帮助广大验光员更好的验配散光,从而让消费者可以舒适,清晰和持久地配戴眼镜,特撰写本文。
一、散光简介验光员要向顾客介绍什么是散光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角膜表面不圆。
正常人眼角膜并不是纯圆形,是偏椭圆形的,所以产生散光很正常。
一般情况下,低于0.50D的散光,不需要佩戴散光眼镜,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大多数人散光都在这个范围内。
一般普通人认为散光就是重影,视物不清晰,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却不科学。
散光就是物体没有在视网膜上有一个清晰的成像点,是一个散开的弥散圈,所以视物重影和不清晰。
近视与远视也会感觉到重影与不清晰,但其均有良好的成像点,只是该点不在视网膜上。
散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的矫正主要是隐形眼镜,普通镜片在矫正不规则散光上效果不佳,本文只在角膜接触镜章节内对“不规则散光”进行部分讲解,其它地方都不针对不规则散光。
另一类是规则散光(下面简称散光),下面主要针对规则散光进行分析与讲解。
散光从发生的地方不同(成因)又分为:角膜性散光、晶体性散光、光轴性散光、视轴性散光、视网膜性散光、调节性散光等眼散光。
散光从轴位上又分为:顺规散光与逆轴散光、斜性散光。
以负散为例,当轴位在180°±30°时;为顺规散光,当轴位在90°±30°时,为逆性散光;当45°与135°±15°时,为斜轴散光。
当眼睛的水平子午线屈光力与垂直方向屈光力不同时,就会产生规则散光。
(也称为“经纬线”屈光力不同或“子午线”屈光力不同)。
散光定义: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一前一后的两条焦线,成像为最小弥散圈。
如图二如图二中,水平线的屈光力(蓝色)与垂直线屈光力(红色)不同,产生一个垂直与水平的前后焦线。
中间有一个最小弥散圈(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
根据两条焦线的成像位置不同,规则散光又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散光,复合性近视散光、复合性远视散光,混合性散光等五类。
单纯性散光,其中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图三a)称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同理,另外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图三b)称为单纯性远视散光。
复合性散光,散光的两条焦线都在视网膜的前面(复合性近视散光,图三c)或是后面(复合性远视散光,图三d)。
混合性散光,散光的两条焦线其中一条在视网膜前,一条在视网膜后(图三e)。
混合性散光不能说是正散或是负散,因为可以通过改变球镜值,而所得到的散光符号也不同。
散光镜也称柱镜,先来理解柱镜光学成像图,柱镜只对一个方向的光线进行屈光,对垂直于屈光方向的方向没有屈光作用。
如图一图一a平行光线通过柱镜时,X轴(指水平方向)没有屈光力,Y轴(指垂直方向)有屈光力。
X轴与Y 轴相差90°,这样的柱镜可以矫正规则散光。
作为验光员,对于散光的分类与光学成像需要融会贯通,这样可以更科学准确的为顾客验配散光。
二、散光眼的验配散光眼的验配是屈光不正矫正工作中最重要的,没有正确的散光矫正,再精确的球镜验配也是功亏一篑的。
1、角膜曲率仪的使用角膜曲率仪是检查角膜性散光的主要途径。
通过角膜曲率仪测试角膜强经线位于什么角度,并计算出角膜性散光的大小。
以下略。
关于如何计算角膜性散光,方法与技巧的详细解说请看《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
2、散光表粗验散光法(时钟表)在初步雾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散光表测试,用散光表粗略测试眼睛是否有散光存在。
一般情况下,当远视力矫正到0.5以上,红绿测试红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方法就是用30倍法则: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让顾客看散光表上线条浓淡,粗细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当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黑,比较清楚时,初步散光轴位判断在2×30°=60°,如看到1~2点之间清楚,那么就是1.5×30°=45°。
30倍法则就是以钟表面数字所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再乘以30为初步轴位。
下图就是散光表。
经常有学生问,为何看到垂直线6点与12点清楚,负散柱镜的轴位在180°,为何2与8点清楚,轴位却在60°?很多学员认为应该是1点钟清楚时,轴位60°才对,为何是30°?加上散光后,最清楚的线条也会移动,那轴位应该怎样处理?请看另一篇专题文章“散光30倍法则原理”。
3、裂隙片验散光法裂隙片又称裂孔片,一个黑片中间有一条大致1mm的长裂缝。
用此法可以较精确的测试出散光的轴位与度数(但此精度比交叉圆柱镜差)。
在使用裂隙片时,一定要在初步雾视情况下进行,远视力矫正到0.7左右(红绿测试红色清楚)加上裂隙片,请顾客旋转裂隙片至最清楚位置时停下(如旋转360°下来都一样清楚,那说明顾客的散光极小,不用矫正),记录此时轴位,在此轴位上加球镜到最佳视力最大正镜,记录此时球镜度,旋转到记录轴位的反轴(±90°大于90减90,小于90加90),此时视力变得模糊些,再加球镜至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后所加的球镜度为散光度。
(前面的度数减后面的度数。
)例如:顾客矫正到0.7时,用了﹣3.00DS,加上裂隙片后,如旋转到155°轴位时,为最清楚方向,此时看到的视力为0.9,再加上-0.50DS时达到最佳视力最大正镜,视力1.2。
旋转裂隙片至65°方向,此时顾客的视力下降为0.8,再慢慢加上球镜-0.75D后,矫正视力到1.2,那么此眼屈光度数为:﹣3.50DS/﹣0.75DC×155°矫正视力1.2。
4、交叉圆柱镜验散光法交叉圆柱镜(简称JCC)验散光的方法在很多书内都有介绍。
在这里只介绍一般常规验配流程和方法:先用散光表初步矫正散光轴向和度数,再进行红绿测试,加球镜至红绿等清状态下,才能进行JCC 精调。
先把旋转手柄对准初验散光的轴位(把红点偏移轴位45°角),并左右翻转JCC镜片,问顾客看到哪一面视标(点视标或是0.8视力表)的边缘更加清楚(并非亮度,是指清晰度),以“追红点”的原则精确调整散光轴位,红点在哪边,轴位就往哪边移动,一般建议进10°退5°。
这方法我简称为“追红”,精调轴位。
精确调整散光度数,把JCC的红点与轴位重叠,并左右翻转JCC镜片,问顾客看到哪一面视标的边缘更加清楚,如红点与轴位相同时更清楚,加散光-0.25D,如白点与轴位相同时,减散光-0.25D,此法简称为“红加白减”。
注意,当散光加﹣0.50D时,就要调整球镜度加+0.25DS,用等效球镜原理来确保红绿等清状态。
此法我简称为“加红”。
交叉圆柱镜在精调散光轴位与度数时,简称为,操作上方法以上,至于原理,请看《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内有详细分解。
散光表内的“追线”,交叉圆柱镜的“追红加红”,我称为散光验配的六字箴言:追线,追红,加红。
理解这六字的内涵,准确的验配散光也不难了。
5、附小知识――针孔片使用这里只是说一下针孔片在验光中的使用。
加上针孔片后视力一般都有一定的提高,这是因为有三个方面改善了视力。
(我们现在说的都是1mm的针孔片。
)1)眼睛几乎不会产生散光度,因为孔小了,散光作用几乎没有意义,视力会提高。
但是在散光全矫正下,针孔片这个优点就没有了。
也可以用于测试是否有不规则散光存在。
2)减少很多光学像差,例如对眼睛有影响的球面像差或色散都大大下降,视力会提高。
3)焦深加深,针孔片的小孔作用使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最小弥散圈会变小,从而减少了外界的干扰,提高了视力。
加上针孔片后也有降低视力的,原因分析如下:1)出现光的衍射现象,增加了光圈干扰,视力下降。
2)降低视网膜成像的明亮度,视力下降。
用针孔片来判断在屈光检查过程时,当矫正视力无法达到正常时,需要分析是由于屈光不正未被矫正还是由于被检眼有器质上的问题。
通常在顾客矫正视力于0.6时作用,加上针孔片,视力提高者,就是有屈光不正未全矫正的可能。
如果视力没变化或是下降了,那就是眼有器质上的可能。
如无法矫正到0.8以上,眼要做详细的检查,没有器质上的病变,也不是屈光问题,那么就是弱视。
在矫正好后,加上小孔片,视力提高者,还有屈光不正没有矫正。
如果是有角膜性不规则散光,建议用隐形眼镜处理。
三、散光配镜的处方原则散光对验配的准确度要求很高,一般建议在雾视情况下进行。
也就是说,用负柱镜来矫正,这样做有两大原因,一是用负柱镜矫正散光更准确,二是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
散光眼不管看远还是看近怎么样调节,都无法使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睛极易疲劳,所以在验光时,当顾客因为散光而产生的不适时,需要给予全矫。
散光的验配原则是结合在顾客配镜最清晰、最舒适、最持久用眼的前提下,一般有:1、轻度散光(0.50D以内)多无自觉症状,可不必矫正,如引起视力减退或疲劳,轻度散光也应矫正。
不同的人对散光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例如有些顾客只有-0.50DC散光,不矫正的话,视力达不到不到1.0,戴上散光镜的效果明显高于球镜的矫正。
2、儿童散光患者,原则上应该配足。
对于远视伴散光而且有弱视的儿童,一定要把散光矫足,这样可以防治弱视的发展。
3、逆散一定要矫足,因为不配足很容易引起视疲劳。
顺散要看情况而定,详细请看文章后部分:青少年、老年人散光验配规律。
4、对较大散光者,不一定需要矫正其全部度数,处方应以顾客能够接受为原则,不能有过矫出现,因为过矫比欠矫对眼睛的伤害更大。
高散可以不全矫,利用最小弥散圈原则,同时把未矫正的散光度数以等效球镜的方式换算成球镜配在处方中。
5、如果因为散光而引起佩戴不良反应,需要全矫。
可检查顾客的优视眼(主视眼),给其配足让继续保持优势。
但年长者要慎重,尤其花镜,散光度数可酌情减少。
不然会让顾客感到视物上下大小不一,如电脑液晶显示屏增角等。
6、对于斜轴性散光顾客要注意空间错位带来的不适,可以通过偏轴(偏向垂直或是水平)或低矫来处理。
7、在混散中球镜一定要全矫,尤其是弱视的儿童,其对眼睛调节方面有好处。
关于散光到底配不配的问题,如果散光度数不高而且顾客的主观感觉又不明显,也无视疲劳体征,可以不配;但是一旦有体现者,不管多小都要给予矫正。
但对于较大散光者,首次配镜可考虑散光折半,将另一半折到球镜中,这样先试戴三月,三月后再给足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