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流继电器原理

过流继电器原理
过流继电器原理

在正常情况下,1KC、2KC过流继电器中流过经变换的负荷电流,由于该负荷电流小于继电器的整定值,感应转盘负荷电流作用下匀速转动。继电器不动作,其常开、常闭接点不转换,过电流脱扣器(KCT)中无电流,断路器不跳闸,这时继电保护起监视作用。

当变压器低压出线回路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大于1KC、2KC继电器的整定值,感应过流元件也走动,经过规定的时间动作,接点转换,其常开接点先闭合,接通了过电流脱扣器线圈,常闭接点后打开,去分流作用消失,使短路电流全部通过断路器过电流脱扣器,断路器跳闸。当变压器低压母线短路故障时,1KC、2KC继电器感应过流元件起动(电磁元件不动作,经过反时限延时,接点转换,断路器跳闸,当变压器高压侧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大于电磁元件和感应元件的整定值,两元件均起动,由于电磁元件动作,接点转换使断路器跳闸。

其动作时限与故障电流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时限特性,即继电器保护动作时限与系统短路电流的数值大小无关,只要系统故障电流转换成保护装置中的电流,达到或超过保护的整定电流值,继电保护就以固有的整定值时限动作,使断路器掉闸,切除故障。当主电路出现过电流时,电流继电器3KA或4KA线圈获电,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使时间继电器KT开始计时,计时结束,KT的常开触点延时闭合,并接通信号继电器2KS及跳闸线圈,从而实现断路器掉闸,速断保护是由电流继电器1KA或3KA控制中间继电器KM动作的,(动作无延时),当1KA或2KA常开触点闭合,KM线圈获电后,KT的常开触点闭合,并接通信号继电器1KS及跳闸线圈,从而使断路器掉闸。

电流回路中,1KC、2KC为速断保护元件,有较大的整定电流,3KC、4KC为过流保护元件,有较小的整定电流,串接于同一电流互感器回路,在正常情况下,继电器均流过负荷电流,由于负荷电流小于速断保护元件和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值,继电器不起动,保护不动作,断路器不跳闸,当变压器低压出线发生短路故障时,3KC、4KC起动,接通时间元件KT,开始计算时间,过电流保护元件动作的顺序如下:3KC(4KC)---KT(线圈)KT延时闭合接点---2KS---2XB---YR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跳闸,当变压器高压侧发生短路故障时,速断保护元件1KC、2KC起动,速断保护元件动作的顺序如下:1KC(2KC)---KA---- 1KS---1XB--- YR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点。

EOCR-SS__过流继电器说明书

EOCR-SS电子式过电流继电器 □概述 EOCR-SS是超小型定时限动作特性的过电流继电器。利用主回路相线穿过两个互感器(CT)取得电流感应信号。当负载异常时,经内部继电器动作切断控制回路电源,达到保护负载的目的。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无噪音、性能可靠、保护功能强、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电机、设备等的过载保护。 □功能 1.具有过电流、缺相、堵转等保护功能。 2.利用三种不同型号(05、30、60)可在0.1~60A 范围内实现保护。若超过60A(最大到800A)需配外部互感器组合使用。 3.起动延时、动作延时、过负荷值可分别设定。4.工作电源为180~480VAC(24V、36V、110V、660V 电源定购生产)。 5.两指示灯(LED)分别显示电源状态(绿)及动作状态(红)。 6.继电器动作后,可用手动复位(按RESET钮)及断电方式复位。 □设置方法 参照典型接线图完成接线后,应对继电器进行必要的设置,以保证继电器能正常工作,方法如下:1.在电机起动前,根据电机实际起动时间,将起动延时(D-TIME)旋钮调到该值(最好多加2~3秒),如无法确定,可将该旋钮调到最大值。 2.将动作延时旋钮(O-TIME)及过电流设定钮(LOAD)调整到最大值。 3.起动电机,待电机运行平稳后(即超过起动延时时间D-TIME值),将过电流设定旋钮(LOAD)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到红色指示灯(LED)亮为止,此点为实际运行电流值的100%。再将旋钮顺时针方向旋至红色指示灯刚刚熄灭处(在动作延时O-TIME 设定时间内),此点为实际运行电流值的103%。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过电流设定钮(LOAD),将其设定在合适的过电流值上。(推荐过电流值为实际运行电流值的110%~125%之间) 4.根据电机正常起动运行情况,重新校准起动延时时间(D-TIME)。一般设定值比实际值大2~3秒。5.依据实际情况重新设定动作延时(O-TIME)时间。6.设置后应按测试钮(TEST)来检查设置结果。□面板结构图 □技术指标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简介 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

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y=0跳跃到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x继续增大,输出信号y将不再起变化。当输入量x从某一大于xx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释放值xf与动作值xx的比值叫做反馈系数,即Kf= xf /xx 触点上输出的控制功率Pc与线圈吸收的最小功率P0之比叫做继电器的控制系数,即Kc=PC/P0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

过电流继电器的运用

过流继电器的运用 过流继电器分为感应电磁式和集成电路型,具有定时限、反时限的特性,应用于电机、变压器等主设备以及输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回路中。当主设备或输配电系统出现过负荷及短路故障时,该继电器能按预定的时限可靠动作或发出信号,切除故障部分,保证主设备及输配电系统的安全。 传奇电器https://www.360docs.net/doc/7f1696247.html, 简介 过流继电器的动作原理是复合式的,它由感应式和电磁式的两个元件组成,两个元件公用一个线圈。当线圈通以交流电流时,在感应元件的电磁铁中,由于短路环的移相作用,产生两个相位不同的磁通,此磁通与其在铝盘中感应的涡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知使铝盘旋转,当电流增大到整定电流时,电磁力矩大于弹簧的反作用力矩,铝支架转动,扇齿与蜗杆咬合,并随着蜗杆旋转而上升,其顶杆推动电磁元件的动铁,当动铁与电磁铁之间的气隙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动铁被吸合,动铁尾部的顶板推动接点闭合,并推下信号牌,显示继电器过电流状态。 原理 电磁式过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复合式的,由公用一个线圈的感应式和电磁式的两个元件组成。当继电器的线圈通以交流电流时,则在铁芯的遮蔽与未遮蔽部分产生两个具有一定相位差的磁通。此磁通与其在圆盘中感应的涡流相互作用,在圆盘上产生一转矩。在20%~40%的动作电流整定值下,圆盘开始旋转。此时由于扇齿与蜗杆没有咬合,故继电器不动作。 当线圈中的电流增大至整定电流时,电磁力矩大于弹簧的反作用力矩框架转动,使扇齿与蜗杆咬合,扇齿上升。此时继电器的动铁在扇齿顶杆的推动下,使导磁铁右边气隙减少,左边气隙增大,因而动铁被导磁铁吸合,使继电器触点动作。

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为整定值时,感应元件的动作时限与电流的平方成反比。随着电流的增加,导磁体饱和,动作时限逐渐趋于定值。当线圈中的电流大到某一电流倍数时,电磁元件瞬时动作,因而继电器的动作时限具有有限反延时的特性。 继电器具有若干抽头,用以调整感应元件与电磁元件的动作电流。另外用倍流螺钉改变动铁与电磁铁之间的气隙来调整电磁元件动作电流。继电器具有调整感应元件动作时间整定值的机构及主触点动作的信号牌。用手旋转返回机构,可使信号牌返回,并不需取下外壳。 技术参数 传奇电器https://www.360docs.net/doc/7f1696247.html, 1.继电器的额定电流与整定范围。 2.继电器线圈的长期允许电流为110%额定电流。 3.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对于GL-11、12、21、22型应不小于0.85,对于GL-13、14、15、16、17、23、 24、25、26型应不小于0.8。 5.当电流为继电器的整定电流时,继电器的功率消耗不大于15VA。 触点性能 a.动合主触点性能 动合主触点在电压不大于250V时,能接通直流或交流5A,但是断开它所接通的电路,应当由其它触点担任(例如油开关的辅助触点)。 b.动断主触点性能 直流有感(τ=5ms)回路,U≤250V,I≤0.5A,为50W;交流(cosФ=0.4)回路;U ≤250V,I≤2A,为250VA。 如果被控电路系由变流器供电并与继电器主触点并联,且当电流为4A时,其总阻抗不大于4Ω,则继电器的主触点在电流不大于50A情况下能够将这个电路分流接通与分流断开。 c.过渡转换主触点性能 继电器的过渡转换主触点控制电路由变流器供电,且其阻抗值在电流为3.5A时不大于4.5Ω,当电流增至150A时,继电器主触点能够将这个电路分流接通与分流断开。 d.信号触点性能 继电器的动合信号触点,在电压不大于250V时能接通或断开电流不大于0.2A的直流无感电路或电流不大于0.5A交流电路。 热性能要求 当环境温度为40℃时,继电器线圈长期承受110%额定电流,其最高允许温升不超过65℃。 介质强度 绝缘电阻不小于300MΩ,继电器所有电路对外壳和非带电的金属部分,以及在电气上无联系的各电路之间的应能承受2kV(有效值)50Hz交流试验电压,历时1min,无绝缘击

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

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 二是不清楚安全继电器如何搭建形成的安全继电器模块。大家想了解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其实真正同应用相关的的是安全继电器模块的工作原理!基于当前安全设计在国内尚处于刚刚有所需求的实际情况,工程师无论是对安全继电器,还是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都不是特别清楚,为了更好服务设计工作,天之行愿就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同广大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交 流。第一个问题:安全继电器元件是如何构建安全继电器模块的,涉及安全继电器与普通继电器的区别第二个问题: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才是我们搭建安全回路时,真正需要知道的!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予以介绍: 一、功能作用安全继电器模块在不同应用行业以及不同的场景应用中接线模式不同。这些不同,总的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应用场景组合不同,安全继电器模块的输入不同;二是危险发生的位置不同,安全继电器模块输出切断的形式(直接切断和间接切断)和断开的位置不同。下面,以天之行安全继电器模块TXAS1-3012在注射机行业应用为例,了解一下具体的接线方案。国家强制标准:橡胶塑料注射成型机安全要求GB22530-xx中涉及安全继电器模块的安全事项包 括

1、急停设计 2、前安全门安全要求设计 3、后安全门安全要求设计 4、射嘴护罩安全要求设计 5、电气安全同液压安全的互锁要求设计 6、安全等级要求目前业界的做法如下图,基本为生产企业和检查机构所认可。安全回路控制部分接 线: A、双路急停按钮E-S两组触点的下端分别接入安全继电器模块的电源接线位A 1、A2,上端分别接入直流24V电源的正负极。 B、前后安全门的两组行程开关SW1-SW2,SW3-SW4对应触点串联后分别接入安全模块输入端接线位S11-S12,S21-S 22、另外行程开关SW5作为直接切断信号接入液压安全阀控制回路。 C、若系统为手动启动,则S33-S34需间接入启动按钮S。若无需手动启动,关门即启动,则S33-S34间无需接入启动按 钮。 D、控制接触器K 1、K2在上次分断中是否可靠分断,其情况反馈影响本次启动:两个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点需串联接入启动回 路。 E、上次电气安全回路同液压安全回路的互锁检

电气知识:过电流继电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过电流继电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简介: JGL-10系列静态反时限过流继电器具有反时限 特性,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及输配电系统的继电器保护装置中。在设 备过负荷或短路时,能按预定的时限可靠动作,发出信号或切除故障 部分。 本继电器为集成电路静态型继电器,... JGL- 10系列静态反时限过流继电器具有反时限特性,用于发 电机、变压器及输配电系统的继电器保护装置中。在设备过负荷或短 路时,能按预定的时限可靠动作,发出信号或切除故障部分。 本继电器为集成电路静态型继电器,采用数码开关整定电流值,直观方便,改变整定值无须检验,整定范围为2-9.9A级差为0.1A;精度高、功耗小、动作时间快、返回系数高,是GL- 型过流继电器理想 的更新换代产品。 电磁式过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复合式的,由公用一个线圈的 感应式和电磁式的两个元件组成。当继电器的线圈通以交流电流时, 则在铁芯的遮蔽与未遮蔽部分产生两个具有一定相位差的磁通。此磁 通与其在圆盘中感应的涡流相互作用,在圆盘上产生一转矩。在20%~40%的动作电流整定值下,圆盘开始旋转。此时由于扇齿与蜗杆没有咬合,故继电器不动作。 当线圈中的电流增大至整定电流时,电磁力矩大于弹簧的反作 用力矩框架转动,使扇齿与蜗杆咬合,扇齿上升。此时继电器的动铁 在扇齿顶杆的推动下,使导磁铁右边气隙减少,左边气隙增大,因而 动铁被导磁铁吸合,使继电器触点动作。 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为整定值时,感应元件的动作时限与电 流的平方成反比。随着电流的增加,导磁体饱和,动作时限逐渐趋于

定值。当线圈中的电流大到某一电流倍数时,电磁元件瞬时动作,因 而继电器的动作时限具有有限反延时的特性。 继电器具有若干抽头,用以调整感应元件与电磁元件的动作电流。另外用倍流螺钉改变动铁与电磁铁之间的气隙来调整电磁元件动 作电流。继电器具有调整感应元件动作时间整定值的机构及主触点动 作的信号牌。用手旋转返回机构,可使信号牌返回,并不需取下外壳。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我们把它统称为电力系统。一般将电能通过的设备成为电力系统成为电力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电路等,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设备,被称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就属于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 为了完成继电保护的任务,继电保护就必须能够区别是正常运行还是非正常运行或故障,要区别这些状态,关键的就是要寻找这些状态下的参量情况,找出其间的差别,从而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保护。 1.利用基本电气参数的区别 发生短路后,利用电流、电压、线路测量阻抗等的变化,可以构成如下保护: (1)过电流保护。单侧电源线路如图1-1所示,若在BC段上发生三相短路,则从电源到短路点k之间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I k,可以使保护2反应这个电流增大而动作于跳闸。 (2)低电压保护。如图1所示,短路点k的电压U k降到零,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都有所下降,可以使保护2反应于这个下降的电压而动作。 图1:单侧电源线路 (3)距离保护。距离保护反应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之间的距离(或测量阻抗)的减小而动作。如图1所示,设以Z k表示短路点到保护2(即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阻抗,则母线 上的残余电压为: U B=I k Z ko Z B 就是在线路始端的测量阻抗,它的大小正比于短路点到保护2之间的距离。 2.利用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时被保护元件两侧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差 别

两侧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分析如下。 图2:双侧电源网络 a——正常运行情况;b——线路AB外部短路情况;c——线路AB内部短路情况 正常运行时,A、B两侧电流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当线路AB外部故障时,A、B两侧电流仍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当线路AB内部短路时,A、B两侧电流一般大小不相等,在理想情况下(两侧电动势同相位且全系统的阻抗角相等),两侧电流同相位。从而可以利用电气元件在内部故障与外部故障(包括正常运行情况)时,两侧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差别构成各种差动原理的保护(内部故障时保护动作),如纵联差动保护、相差高频保护、方向高频保护等。 3.序分量是否出现 电气元件在正常运行(或发生对称短路)时,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为零;在发生不对称短路时,一般负序和零序都较大。因此,根据这些分量的是否存在可以构成零序保护和负序保护。此种保护装置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4.反应于非电气量的保护 反应于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时所发生的气体而构成气体(瓦斯)保护;反应于电动机绕组的温度升高而构成过负荷保护等。 二、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 继电保护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即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其原理结构如图3所示。

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

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 关于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实际上存在两个层面问题:一是未能区分安全继电器与普通继电器的区别。二是不清楚安全继电器如何搭建形成的安全继电器模块。大家想了解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其实真正同应用相关的的是安全继电器模块的工作原理!基于当前安全设计在国内尚处于刚刚有所需求的实际情况,工程师无论是对安全继电器,还是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都不是特别清楚,为了更好服务设计工作,天之行愿就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同广大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交流。 第一个问题:安全继电器元件是如何构建安全继电器模块的,涉及安全继电器与普通继电器的区别 第二个问题:安全继电器工作原理才是我们搭建安全回路时,真正需要知道的!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予以介绍: 一、功能作用—解决什么问题?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的原因,或者违规操作(无论是不懂导致的误动作或是疲劳导致的误动作),以及内部器件失效,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出现,轻则财物损失,重则发生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为了降低这些事故的出现,我们在进行这些设备的设计时,一般都会针对相关情况做出相应的安全设计:如急停设计、安全门设计、安全光幕设计,双手启动设计,安全边沿设计等。这些设计要时刻实现相应的安全功能,必须基于所有的器件都能保持动作正常,功能完好! 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真实的情况是:从来没有“不坏”的器件,总是有一些器件在运行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异常,导致其功能出现故障。这样由于

某个器件出现了故障,将会导致设计中整个安全功能的丧失,从而使得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幅度的提高! 举个例子:当周围环境出现了状况,你希望急停设计启动,断电停机!当你拍下急停按钮时,由于种种原因,按钮卡阻了,接入电路中的常闭触点未能分开,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断电停机----急停安全设计完全失效!又或者,当你拍下急停按钮后,急停按钮没有问题,接主电源的交流接触器发生了触头粘连,不能断开,此时你当然无法实现断电停机----急停安全设计完全失效! 在上述举例中,我们发现,任一个器件的功能异常,就可以导致整个安全设计的丧失!也许有人会说,选高品质的器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的,没错,提高器件品质永远是降低事故的一个不二选择!然而,品质提高永远在路上。如何在当下现实的器件品质水平下,可靠维持安全设计功能的实现,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在承认器件可能存在故障的前提下,任然能维持系统安全功能不丧失,且故障能被及时检查出来!安全继电器原理就是为解决此问题而被发明出来的一个功能器件。 二、安全继电器模块动作逻辑

初中物理九年级 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电磁继电器可以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还可实现远距离操纵和生产自动化,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电磁继电器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实现自动控制的呢? 一、电磁继电器的构造 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A是电磁铁,B是衔铁,C是弹簧,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电磁继电器工作电路可分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是由电磁铁A、衔铁B、低压电源E 和开关组成;工作电路是由小灯泡 1 和相当于开关的静触点、动触点组成。连接好工作电路,在常态时,L、电源E 2 D、E间未连通,工作电路断开。用手指将动触点压下,则D、E间因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而将工作电路接通,小灯泡L发光。闭合开关S,衔铁被电磁铁吸下来,动触点同时与两个静触点接触,使D、E间连通。这时弹簧被拉长,观察到工作电路被接通,小灯泡L发光。断开开关S,电磁铁失去磁性,对衔铁无吸引力。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工作电路被切断,小灯泡L不发光。 二、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和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结论: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好处: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远距离控制;自动控制。 三、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防讯报警器:K是接触开关,B是一个漏斗形的竹片圆筒,里面有个浮子A,水位上涨超过警戒线时,浮子A上升,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下衔铁,于是报警器指示灯电路接通,灯亮报警。 温度自动报警器: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水银温度计中水银面上升到金属丝处,水银是导体。因此将电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弹簧片,使电铃电路闭合,电铃响报警,当温度下降后,水银面离开金属丝,电磁铁电路断开,弹簧片回原状,电铃电路断开,电铃不再发声。 练习: 1.(2010河北)如图是直流电铃的原理图。关于电铃工作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许继继电保护定值计算说明书举例

许继wxh-820第31页 8定值整定说明 10.1三段电流电压方向保护 由于电流电压方向保护针对不同系统有不同的整定规则,此处不一一详述。 以下内容是以一线路保护整定为实例进行说明,以做为用户定值整定 已知条件:最大运行方式下,降压变电所母线三相短路电流I)3(maX .dl为5500A,配电所母线三相短路电流I)3(maX d为5130A,配电变压器低压 .2 侧三相短路时流过高压侧的电流I)3(maX .3d为820A。 最小运行方式下,降压变电所母线两相短路电流I)2(maX .1d为3966A,配电所母线两相短路电流I)2(maX d为3741A,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两相短路 .2 时流过高压侧的电流I)2(maX .3d为689A。 电动机起动时的线路过负荷电流Igh为350A,10kV电网单相接地时取小电容电流IC为15A,10kV电缆线路最大非故障接地时线路的电容电流Icx为1.4A。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相电流互感器变比为300/5,零序电流互感器变比为50/5。 整定计算(计算断路器DL1的保护定值) 电压元件作为闭锁元件,电流元件作为测量元件。 电压定值按保持测量元件范围末端有足够的灵敏系数整定。 10.1.1电流电压方向保护一段(瞬时电流电压速断保护)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按躲过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整定,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 A n I K K I l d jx k dz 11160 5130 13.1)3(max .2j =??==,取110A 保护装置一次动作电流 A 66001 60 110K n I I jx l j .dz dz =?== 灵敏系数按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始端两相短路电流来校验: 2 601.06600 3966I I K dz ) 2(min ,dl lm <=== 由此可见瞬时电流速断保护不能满足灵敏系数要求,故装设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GL-10系列过流继电器

GL-10系列过流继电器 1 用途 GL-10系列反时限过流继电器具有反时限特性,应用于电机、变压器等主设备以及输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回路中。当主设备或输配电系统出现过负荷及短路故障时,该继电器能按预定的时限可靠动作或发出信号,切除故障部分,保证主设备及输配电系统安全。 本产品符合IEC255-4《他定时限单输入激励量的量度继电器》。 2 结构与工作原理 GL-11、12、13、14型继电器具有一付动合主触点或一付动断主触点。 GL-15、16型继电器具有一付过渡转换主触点。保证了在继电器的动作过程中,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至会开路。 GL-13、14、16型继电器除上述主触点外,还有一付由感应元件操作的延时信号触点。主触点只受电磁元件控制,不具有反时限时间特性。 继电器具有若干抽头,用以调整感应元件与电磁元件的动作电流。另外用倍流螺钉改变动铁与电磁铁之间的气隙来调整电磁元件动作电流。继电器具有调整感应元件动作时间整定值的机构及主触点动作的信号牌。用手旋转返回机构,可使信号牌返回,并不需取下外壳。 继电器装在垂直面板上,可以板前或板后接线。其外形图见图1,安装开孔图见图2,端子图见图3。 前面接线后面接线 图1 外形图

3 技术要求 3.1 继电器的额定数值与调整范围列于表1中 表1

3.2 继电器的延时特性见图4 (动作电流倍数) (a)GL-11、12延时特性曲线

图4 延时特性 3.3 继电器线圈的长期允许电流为110%额定电流。 3.4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对于GL-11、12型应不小于0.85,对于GL-13、14、 15、16型应不小于0.8。 3.5 当电流为继电器的整定电流时,继电器的功率消耗不大于15VA。 3.6 触点性能 3.6.1 动合主触点性能 动合主触点在电压不大于250V时,能接通直流或交流5A,但是断开它所接通的电路,应当由其它触点担任(例如:油开关的辅助触点)。 3.6.2 动断主触点性能

许继电气WGB-150N微机保护装置

许继电气WGB-150N系列微机电动机保护装置 保护原理 1)电动机启动过长保护 本保护能自动识别电动机启动过程,当整定的启动时间到达后,电动机的任一相电流仍大于额定电流的105%时,启动过长保护动作,动作方式有告警和跳闸两种选择。 装置设有电动机启动结束开入端子,当接入此端子,保护跳过电动机启动过程,电动机直接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本端子只在测试时使用。 2)两段式定时限过流保护 装置设有两段式定时限过流保护,由压板投退。 1段为电流速断保护,用于电动机短路保护。电动机启动过程中,保护速断定值自动升为2倍的速断整定电流值,以躲过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当电动机启动结束后,保护速断定值恢复原整定电流值,这样可有效防止启动过程中因启动电流过大而引起误动,同时还能保证运行中保护有较高的灵敏度。 2段为过流保护,为电动机堵转提供保护。2段保护在电动机启动过程中自动退出。 3)负序电流保护 当电动机三相电流有较大不对称时,会出现较大的负序电流,而负序电流将在转子中产生2倍工频的电流,使转子附加发热大大增加,危及电动机的安全运行。 装置设置负序电流保护,分别对电动机反相、断相、匝间短路以及较严重的电压不对称等异常运行情况提供保护。 4)零序电流保护 装置设有零序电流保护功能,可选择动作于跳闸或告警。 5)过负荷保护 装置设有过负荷保护功能,过负荷可选择动作于跳闸或告警。 6)过热保护 过热保护主要为了防止电动机过热,考虑了电动机正序电流和负序电流产生的综合热效应、热积累过程和散热过程,引入了等效发热电流Ieq. 本保护用衰减指数模拟电动机的散热过程。过热保护跳闸后,不能立即再次启动,等散热结束后方能再次启动。在需要紧急启动的情况下,可按住“加号”键2秒钟进行热强制复归。7)低电压保护 当电源电压短时降低或短时中断,为保证重要电动机自启动,要断开次要电动机,就需要配置低电压保护。 8)过电压保护 9)差动速断保护 保护设有差动速断保护功能,在电动机内部严重故障时快速动作。任一相差动电流大于差动速断整定值时瞬时动作于出口继电器。在电动机启动过程中,延时120ms保护出口,以躲过电动机启动过程中瞬时暂态峰值电流,提高保护可靠性;启动结束后,保护无延时。10) 比率差动保护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电动机内部故障的主保护,能保证外部短路不动作,内部故障时有较高的灵敏度。 比率差动保护在电动机启动过程中,延时120ms保护出口,以躲过电动机启动过程中瞬时暂态峰值电流,提高保护可靠性;启动结束后,保护动作无延时。 11)CT断线检测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简介 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可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两大类。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1、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

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y=0跳跃到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x继续增大,输出信号y将不再起变化。当输入量x从某一大于xx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释放值xf与动作值xx的比值叫做反馈系数,即 Kf= xf /xx 触点上输出的控制功率Pc与线圈吸收的最小功率P0之比叫做继电器的控制系数,即Kc=PC/P0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

继电保护原理及二次回路

本文档着重阐述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运行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做了系统分析,并介绍了继电保护的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互感器及变换器、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电网的接地保护、电网的距离保护、电网的差动保护、电动机保护和电力电容器保护等。 继电保护工作基本知识 第一节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CT)是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电力元件,作用是将一次高压侧的大电流通过交变磁通转变为二次电流供给保护、测量、录波、计度等使用,本局所用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均为5A,也就是铭牌上标注为100/5,200/5等,表示一次侧如果有100A或者200A 电流,转换到二次侧电流就是5A。 电流互感器在二次侧必须有一点接地,目的是防止两侧绕组的绝缘击穿后一次高电压引入二次回路造成设备与人身伤害。同时,电流互感器也只能有一点接地,如果有两点接地,电网之间可能存在的潜电流会引起保护等设备的不正确动作。如图1.1,由于潜电流I X的存在,所以流入保护装置的电流I Y≠I,当取消多点接地后I X=0,则I Y=I。 在一般的电流回路中都是选择在该电 流回路所在的端子箱接地。但是,如果差 动回路的各个比较电流都在各自的端子箱 接地,有可能由于地网的分流从而影响保 护的工作。所以对于差动保护,规定所有 电流回路都在差动保护屏一点接地。 图1.1 电流互感器实验 1、极性实验 功率方向保护及距离保护,高频方向保护等装置对电流方向有严格要求,所以CT必2、变比实验 须做极性试验,以保证二次回路能以CT的减极性方式接线,从而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方

向能够一致,规定电流的方向以母线流向线路为正方向,在CT本体上标注有L1、L2,接线盒桩头标注有K1、K2,试验时通过反复开断的直流电流从L1到L2,用直流毫安表检查二次电流是否从K1流向K2。线路CT本体的L1端一般安装在母线侧,母联和分段间隔的CT本体的L1端一般都安装在I母或者分段的I段侧。接线时要检查L1安装的方向,如果不是按照上面一般情况下安装,二次回路就要按交换头尾的方式接线。 CT需要将一次侧电流按线性比例转变到二次侧,所以必须做变比试验,试验时的标准CT是一穿心CT,其变比为(600/N)/5,N为升流器穿心次数,如果穿一次,为600/5。对于二次是多绕组的CT,有时测得的二次电流误差较大,是因为其他二次回路开路,是CT 磁通饱和,大部分一次电流转化为励磁涌流,此时应当把其他未测的二次绕组短接即可。同理在安装时候,未使用的绕组也应该全部短接,但是要注意,有些绕组属于同一绕组上有几个变比不同的抽头,只要使用了一个抽头,其他抽头就不应该短接,如果该绕组未使用,只短接最大线圈抽头就可以。变比试验测试点为标准CT二次电流分别为0.5A,1A,3A,5A,10A,15A时CT的二次电流。 3、绕组的伏安特性 理想状态下的CT就是内阻无穷大的电流源,不因为外界负荷大小改变电流大小,实际中的CT只能在一定的负载范围内保持固定的电流值,伏安特性就是测量CT在不同的电流值时允许承受的最大负载,即10%误差曲线的绘制。伏安特性试验时特别注意电压应由零逐渐上升,不可中途降低电压再升高,以免因磁滞回线关系使伏安特性曲线不平滑,对于二次侧是多绕组的CT,在做伏安特性试验时也应将其他二次绕组短接。 10%误差曲线通常以曲线形式由厂家提供,如图1.2,横坐标表示二次负荷,纵坐 标为CT一次电流对其额定一次电流的倍数。 根据所测得U,I2值得到R X1,R x1=U/ I2,找 出与二次回路负载R x最接近的值,在图上找到该 负荷对应的m0,该条线路有可能承受的最大负载 的标准倍数m,比较m 和m0的大小,如果m> m0,则该CT不满足回路需求,如果m≤m0,该 CT可以使用。伏安特性测试点为I2在0.5A,1A, 3A,5A,10A,15A时的二次绕组电压值。 第二节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PT)的作用是将高电压成比例的变换为较低(一般为57V或者100V)的低电压,母线PT的电压采用星形接法,一般采用57V绕组,母线PT零序电压一般采用100V 绕组三相串接成开口三角形。线路PT一般装设在线路A相,采用100V绕组。若有些线路PT只有57V绕组也可以,只是需要在DISA系统中将手动同期合闸参数中的100V改为57V。 PT变比测试由高压专业试验。 PT的一、二次也必须有一个接地点,以保护二次回路不受高电压的侵害,二次接地点选在主控室母线电压电缆引入点,由YMN小母线专门引一条半径至少2.5mm永久接地线至接地铜排。PT二次只能有这一个接地点(严禁在PT端子箱接地),如果有多个接地点,由于地网中电压压差的存在将使PT二次电压发生变化,这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以下简称《技术问答》)上有详细分析。

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调试方法

1.2 电磁型继电器的检验 重点:理解继电器检验的一般要求,熟练掌握常用继电器的试验项目与调校方法; 难点:电压继电器的检验。 能力培养要求:具备对电磁式电流、电压、时间、信号、中间等继电器的试验和调整能力。 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4学时。 一、检验的分类、期限及注意事项 1、检验的分类 继电器检验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1) 新安装验收检验; (2) 定期检验; (3) 补充检验。 新安装验收检验在继电器新安装时进行。新安装验收检验时,要求对继电器进行全面检查试验,以保证继电器投入运行后的性能和质量满足要求。 定期检验是指继电器运行后定期进行的检验。定期检验又分为定期全部检验、定期部分检验以及作用于断路器的整组跳合闸试验三种情况。定期检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现场检验规程的要求,分别进行项目和内容的检查试验。 补充检验主要是指由于装置改造、一次设备检修或更换、运行中发现异常现象情况以及在事故以后所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确定。 2、检验的期限 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工作,继电器在现场运行后应定期进行检查试验。根据部颁的规定,继电器及装置在新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全部检验,以便对继电器作全面检查、评价。第一次定期全部检验以后,要求下一次进行全部检验的时间间隔为3~5年,即检验周期时间。确定检验周期的长短,主要应从现场运行条件及继电器制造质量等方面考虑。继电器及装置有需要经常予以监督的缺陷与薄弱环节,或者运行环境差、运行经验不足,或者运行状态不稳定时,可适当缩短检验周期,而在制造质量好、运行情况好时,可考虑适当延长检验周期。 除按照检验周期的规定进行定期全部检验外,根据检验条例要求,每年还必须进行一次部分检验及每年不少于一次作用于断路器的跳合闸试验,重点考核整组动作性能是否正常。 3、检验的注意事项 (1)试验用电源及仪器设备 试验所采用的交流试验电源必须保证具有良好的波形,加入继电器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不得有畸变现象;交流试验电源和相应的调整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保证作大负载试验时电源波形不会畸变;还应注意在进行试验时应尽量取相同的电压作试验电源,调整电流时采用电阻器调节的方法;在对继电器进行整定试验时,所用仪表的精度应不低于0.5级。 (2)试验回路接线 进行试验时,试验回路接线的基本构成原则是应尽量模拟实际运行情况,使得试验时加入继电器的电气量与继电器的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合。例如,对于反应过电流动作的继电器,应采用突然加入电流,模拟故障发生时电流突然上升的方法;对于阻抗继电器试验电压应由正常运行电压值突然下降而电流突然上升的方法进行试验。对继电器进行整定检验时,应以符合故障实际情况的检验方法作为整定标准。 (3)试验数据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的数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对有铁质外壳的继电器,应将外壳罩好后录取测试数据作为正式试验数据。 ②继电器在整定位置下测试时,应重复试验三次,要求每次测量值与整定值间的误差均不超过规定范围。 ③在对继电器进行电流或电压冲击试验时,冲击电流值按保护安装处的最大故障电流,冲击电压值按1.1倍额定电压。 二、检验的目的 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与电网安全装置及二次回路接线,由于受到灰尘、潮气、腐蚀气体的侵入和机械力的作用等,会引起装置零件锈蚀、磨损、紧固件连接松动以及定值和电气特性的变化等,影响了装置工作的可靠性。新安装的装置可能由于产品质量、安装

3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属于一种微电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电磁式电磁继的工作原理: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热敏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器不用线圈励磁,一般称为热敏开关。而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是由感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的。 3、固态继电器SSR的工作原理: 一般使用于禁止电火花的地方,固态继电器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流型和直流型。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可控硅和光电隔离型为最多。 国内表达继电器的符号和触点方法 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继电器的触点有下面几种基本形式: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讲解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及电力知识问答

第一篇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第一章 概述 一.什么是电力系统? 有两种说法: 1.由生产和输送电能的设备所组成的系统叫电力系统,例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或者简单说由发、变、输、配、用所组成的系统叫电力系统。 2.有的情况下把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统一叫做电力系统。 一次设备:直接生产电能和输送电能的设备,例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断路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测量、控制、信息处理及保护的设备,例如仪表、继电器、自动装置、控制设备、通信及控制电缆等。 二.电力系统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由于电力系统故障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可能直接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和破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因此电力系统最为关注的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三.电力系统的三种工况 正常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不正常运行状态。而继电保护主要是在故障状态和不正常运行状态起作用。 四.继电保护装置 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简单说是:故障时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信号。 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为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显然应该要求它正确地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以实现保护。如图1-1(a )、(b )所示的单侧电源网络接线图,(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系统),图1-1(a)为正常运行情况,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f (一般比较小), 各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二次线电压100V )附近变化,由电压和电流之比所代表的“测量阻抗”Z f 称之为负荷阻抗,其值一般很大。图1-1(b )表示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情况,例如在线路B-C 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 电压U d 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 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d , 各变电所母线 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 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 (称之为残压)。设以Z d 表示短路点到变 电所B 母线之间的阻 抗,根据欧姆定律很 2)

继电器动作原理与分析

第三节继电器 0、概述 1、继电器:根据外界输入信号(电量或非电量)的变化来接通或断开被控电路,以实现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自动电器。 输入信号:电量(电流、电压) 非电量(转速、时间、温度) 输出:触点的动作或电量的变化。 2.继电器分类: 1)用途分:控制继电器、保护继电器、中间继电器。 2)原理分:电磁式、感应式、热继电器等 3)参数分:电流、电压、速度、压力继电器 4)动作时间分:瞬时继电器、延时继电器 5)输出形式分:有触点、无触点继电器 一、电磁式继电器 电磁式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区别: 继电器:没有灭弧装置,触点容量小,用于控制电路,可在电量或非电量的作用下动作。 接触器:有灭弧装置,触点容量大,用于主电路,一般只能在电压作用下动作。 电磁式继电器的种类: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中间继电器 1.电压继电器:触点的动作与线圈中的电压大小有关。(电压线圈与负载并联)。 1)作用:电压保护和控制。

2)分类 过电压继电器:U x = (1.05 ~1.2)U N(正常时触点不动作)欠电压继电器:直流欠电压继电器:U X = (0.3 ~0.5)U N (正常时触点动作) U f= (0.07 ~0.2)U N 交流欠电压继电器:U X = (0.6 ~0.85)U N U f= (0.1 ~0.35)U N。 注意:直流电路一般不会产生波动较大的过电压现象,所以没有直流过电压继电器。 3)电压继电器的选用及动作电压的整定 ▲电压继电器的选用:线圈的种类和电压等级应与控制电路一致。 由控制电路的要求(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选型。 ▲动作电压的整定 吸合电压:调节反作用弹簧 释放电压:主要改变非导磁垫片的厚度(如吸合电压没有固定要求,也可调节反作用弹簧)。 4)电压继电器的图形和文字符号 2.电流继电器:触点的动作与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电流线圈与负载串联)。 1)作用:电流保护和控制。 2)分类 过电流继电器:I X = (1.1 ~3.5)I N正常时触点不动作 欠电流继电器:I x=(0.3 ~0.65)I N 正常时触点动作

热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热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热继电器是用于电动机或其它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过载保护的保护电器。电动机在实际运行中,如拖动生产机械进行工作过程中,若机械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或电路异常使电动机遇到过载,则电动机转速下降、绕组中的电流将增大,使电动机的绕组温度升高。若过载电流不大且过载的时间较短,电动机绕组不超过允许温升,这种过载是允许的。但若过载时间长,过载电流大,电动机绕组的温升就会超过允许值,使电动机绕组老化,缩短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使电动机绕组烧毁。所以,这种过载是电动机不能承受的。热继电器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在出现电动机不能承受的过载时切断电动机电路,为电动机提供过载保护的保护电器。 热继电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 图1 热继电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1——热元件,2——双金属片,3——导板,4——触点 热继电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1 热继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流调节凸轮,2——片簧(2a,2b),3——手动复位按钮,4——弓簧片,5——主金属片,6——外导板,7——内导板,8——常闭静触点,9——动触点,10——杠杆,11——常开静触点(复位调节螺钉),12——补偿双金属片,13——推杆,14——连杆,15——压簧 使用热继电器对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时,将热元件与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串联,将热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串联在交流接触器的电磁线圈的控制电路中,并调节整定电流调节旋钮,使人字形拨杆与推杆相距一适当距离。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热元件的电流即

为电动机的额定电流,热元件发热,双金属片受热后弯曲,使推杆刚好与人字形拨杆接触,而又不能推动人字形拨杆。常闭触头处于闭合状态,交流接触器保持吸合,电动机正常运行。 若电动机出现过载情况,绕组中电流增大,通过热继电器元件中的电流增大使双金属片温度升得更高,弯曲程度加大,推动人字形拨杆,人字形拨杆推动常闭触头,使触头断开而断开交流接触器线圈电路,使接触器释放、切断电动机的电源,电动机停车而得到保护。 热继电器其它部分的作用如下:人字形拨杆的左臂也用双金属片制成,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主电路中的双金属片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弯曲,这时人字形拨杆的左臂也会发生同方向的变形弯曲,从而使人字形拨杆与推杆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不变,保证热继电器动作的准确性。这种作用称温度补偿作用。 螺钉8是常闭触头复位方式调节螺钉。当螺钉位置靠左时,电动机过载后,常闭触头断开,电动机停车后,热继电器双金属片冷却复位。常闭触头的动触头在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复位。此时热继电器为自动复位状态。将螺钉逆时针旋转向右调到一定位置时,若这时电动机过载,热继电器的常闭触头断开。其动触头将摆到右侧一新的平衡位置。电动机断电停车后,动触头不能复位。必须按动复位按钮后动触头方能复位。此时热继电器为手动复位状态。若电动机过载是故障性的,为了避免再次轻易地起动电动机,热继电器宜采用手动复位方式。若要将热继电器由手动复位方式调至自动复位方式,只需将复位调节螺钉顺时针旋进至适当位置即可。 有些型号的热继电器还具有断相保护功能。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差动式断相保护装置示意图 (a)通电前,(b)三相通有额定电流,(c)三相均衡过载,(d)一相断电故障 热继电器的断相保护功能是由内、外推杆组成的差动放大机构提供的。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热继电器热元件的电流正常,内外两推杆均向前移至适当位置。当出现电源一相断线而造成缺相时,该相电流为零,该相的双金属片冷却复位,使内推杆向右移动,另两相的双金属片因电流增大而弯曲程度增大,使外推杆更向左移动,由于差动放大作用,在出现断相故障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推动常闭触头使其断开,使交流接触器释放,电动机断电停车而得到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