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与中国轿运车分析_2017年
2024年轿运车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轿运车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轿运车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汽车市场,一直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对轿运车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概述轿运车是一种用于长途货物运输的汽车。
它具有较大的载货能力和良好的运输效率,因此在物流业中广泛使用。
目前,全球轿运车市场呈稳步增长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轿运车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扩大。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该市场的规模将继续增加。
目前,中国、美国和德国是全球轿运车市场的主要消费国家。
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轿运车市场之一。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物流需求的增加,中国轿运车市场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和发展也是促进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市场美国是全球第二大轿运车市场。
其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
美国的物流业发达,对轿运车的需求持续稳定,为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市场德国是欧洲轿运车市场的领导者。
由于其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制造技术,德国轿运车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该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市场驱动因素轿运车市场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市场驱动因素: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带动了货物运输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了轿运车市场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轿运车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物流需求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和全球贸易的增加,物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轿运车作为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其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物流业的支持和发展也是促进轿运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刺激该市场的发展,提高行业的发展速度。
市场挑战虽然轿运车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环保要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轿运车的排放限制也在加强。
这对于车辆制造商来说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需要研发更环保的车型来满足相关要求。
市场竞争轿运车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家国内外品牌竞争的情况。
国内外客车对比分析

国内外客车的对比分析中国客车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在到了关键时刻。
有人不仅对国内市场寄予厚望,对国外市场也寄予厚望。
这些愿望能否实现?还有很多不定因素,需要业内外人士的客观分析,也需要客车公司的不懈努力。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客车的主要差异,为客车用户提供选择参考,为中国客车发展提出建议。
1 我国客车概况1.1 国产客车的发展我国1956年生产了第一台国产车——解放CA10 载货车,1980年开始利用EQ140主要总成开发了JT663真正意义的国产大客车,该车型由扬州亚星客车公司生产,因此,在将近二十年时间里亚星客车一直占据国内客车行业领头羊位置。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988年开始注重技术引进及国际采购,并在2000~2002年以XMQ6115为代表的旅游客车确立了其客车行业的霸主地位。
宇通客车公司在1993年开发了ZK6980WD卧铺客车,并于1997年采用UD底盘打造ZK6112H/HW高速客车,由此更进一步提高了在客运行业的地位,于2003~2004年夺得客车行业第一把交椅。
1.2 国外品牌的介入与此同时,中国从1982年开始引进客车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合资建厂,生产高档豪华客车。
到目前为止,约有7家客车公司引进国外技术,16家采用国外车身技术合资生产客车整车,2家采用国外底盘技术合资生产高档客车底盘。
只引进车身的公司在发展中遇到了困难,车身、底盘技术一起引进的公司有些发展很好,有些水土不服,但只引进底盘技术的东风日产柴公司和猛狮汽车有限公司发展都很好。
这充分说明了底盘技术在客车上的重要性。
介入中国客车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瑞典、西班牙、韩国、美国,其中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最多。
这几个国家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但其侧重点不同,一般分为欧系、美系、日系技术(韩国属于日系技术),由于美国的客车市场利润很低,基本放弃了参与客车的国际竞争,实际上,中国高档客车之争就是欧系和日系的技术之争。
此外,介入中国的客车零部件公司也逐渐多起来,在上海国际客车展上,参展的外资公司多起来了,参观的外国人也多起来了,中国的客车大舞台热闹起来了。
欧洲和美国重卡差异明显的原因分析

2024年第03期总第322期欧洲和美国重卡差异明显的原因分析宁文祥尹红霞向文谦袁菲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摘要:重卡产品一般都代表了一个国家车辆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欧洲和美国在重卡产品的技术和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欧洲和美国的重卡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长度尺寸,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欧洲和美国的驾驶员状况、道路情况和相关法规状况的不同,来剖析欧洲和美国重卡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通过背景原因的分析,让我国重卡设计者了解国外重卡外形和尺寸设计背后的文化和法规因素,旨在为我国的重卡设计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欧洲重卡;美国重卡;差异;重卡设计中图分类号:U461收稿日期:2023-11-15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4 03 0031前言在汽车品类中,重卡产品因为其结构复杂、工况要求更高、发动机需求也更严格等因素,成为一个国家汽车水平的判断标准。
在全球的重卡领域,欧洲和美国的重卡最有代表性,技术水平领先的重卡企业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欧洲和美国。
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欧洲的重卡和美国的重卡从多个层面来看,差异化十分明显,哪怕是在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今天,这种差异依然存在。
为此,本文将分析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
2欧洲和美国重卡的外形特点2 1美国重卡外形特点在美国,重卡产品都会有很明显的三个特点:a.美国的重卡绝大部分都是长头重卡,美国重卡的发动机都位于驾驶室的前方。
b.美国的长轴距重卡比比皆是,轴距长了,卡车看起来就比较庞大,所以在美国经常能看到大型的汽车列车。
c.美国重卡的驾驶室长度一般比较长,驾驶室内的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美国重卡的主流外形如图1右图所示。
2 2欧洲重卡外形特点与美国重卡相比,欧洲重卡产品特点存在较大不同,具体如下:a.欧洲重卡的发动机基本都是位于驾驶室的下方,所以欧洲基本上都是平头的重卡。
b.欧洲重卡几乎是看不到长轴距的超大型车辆,轴距的长短相对平均。
国外典型的房车运输车面面观

国外典型的房车运输车面面观作者:暂无来源:《专用汽车》 2017年第9期郑州宇通客?股份有限公司倪元摘要:车辆运输车是汽车及其他机动车厂家与各经销商和用户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专用汽车行业中技术含量高的车型。
房车是比较特殊的商用汽车车型,而针对房车的运输,欧美及澳洲房车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均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运输体系,故此将针对房车运输车辆结构及特点予以详细介绍。
车辆运输车是汽车及其他机动车厂家与各经销商和用户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专用汽车行业中技术含量高的车型。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车辆的输送效率,充分降低车辆的输送成本,提高车辆的输送安全,实现门到门的输送模式,以满足用户对车辆零公里和保持车辆崭新的诉求,已成为车辆运输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房车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商用汽车车型,而针对房车的运输,欧美及澳洲房车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均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运输体系。
本文将针对房车运输车辆结构及特点予以详细介绍。
房?运输?分类按照车辆用途,可以分为通用房车运输车和特种房车运输车。
通用房车运输车可的运输车辆类型较多,特种房车运输车仅针对某一类或者某些车型,如针对小型帐篷式拖挂房车的房车运输车。
按照车辆类型,可以分为单车(如图1)和列车两类,列车按照组合形式,可以分为半挂列车(如图2和3)、中置轴挂车列车(如图4)、全挂列车以及公路列车等。
挂车按照牵引连接方式分为牵引销/座连接、拖车球/罩连接和牵引环/钩连接。
中置轴挂车列车和半挂列车在欧美及澳洲比较常见,公路列车是澳洲特有的车型,公路列车多为B类双挂列车(如图5),没有A类和C类双挂列车。
按照是否运输房车整车,可以分为房车底盘运输车、房车上装运输车和房车整车运输车。
房车底盘运输车还可以分为一类底盘运输车、二类底盘运输车和三类底盘运输车。
按照轴端车轮配置,可以分为单侧单胎和单侧双胎。
单侧单胎多为大直径轮胎及载质量较小的车型,单侧双胎多为小直径轮胎及载质量较大的车型。
欧洲车辆质量参数及载客数确定与我国的异同

欧洲地 区城市化率极 高 , 道路运输 主要 以城市客 车
人体质量加上 7 k g 行李质量 ) 。 燃油加注至制造厂设计容 量的 9 0 %, 其 它液体加至额定容量 。详 见 2 0 0 7 / 4 6 / E C囝 。
2 ) 我 国关于整 车整备质量 的定义 :整车装 运质量
为主 , 而其 中又 以低人 口城市客 车和低地板城市 客车 占
Ab s t r a c t : Ci t i n g t h e c i t y b u s XM L 61 2 5 CC a s a n e x a mp l e , t h r o u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Eu r o p e a n r e g ul a t i o n s a n d Ch i n e s e s t a nd a r d s , t h e a u t h o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s i mi l a r i t i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b o u t ma s s p a r a me t e r s , l o a d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p a s —
据主要市场 。自 2 0 0 9 年起 , 我公 司开始进入 欧洲公交 市 场, 在 这些 车型做 型式认证 时 , 质 量参数及 载 客数均 需 要根据 欧洲法 规进行 确定 , 在满足 法规 的前提 下 , 尽 量 提高整车性能指标 , 提高市场竞争力 。
2017年特斯拉进军中国分析报告

2017年特斯拉进军中国分析报告2017年6月目录一、特斯进军中国的驱动力 (3)1、新产品预定量大,需要新建超级工厂 (3)2、进军中国是战略考虑,扩大产能抢占市场 (5)3、开源中国市场,有助化解财务困境 (7)4、政府欢迎、顾客喜爱,特斯拉来华或加速 (8)二、特斯拉与苹果的异同说 (9)1、苹果和特斯拉的相似之处 (10)(1)宏观背景:消费升级的时代 (10)(2)中观行业:全球化采购的产业链+迅速壮大的行业 (11)①相似的产业链模式 (11)②行业情况 (12)(3)公司层面:相似的出身背景和成长路径 (13)①创始人:同样的偏执 (13)②相似的经历:低配产品的问世 (14)③多产品线发展 (15)④注重体验的营销模式 (16)⑤核心创新驱动力 (18)2、似是而非:苹果和特斯拉的区别 (21)3、特斯拉有望复制“苹果模式”,产业链迎来契机 (22)三、特斯拉产业链相关公司 (23)一、特斯拉进军中国的驱动力在研究特斯拉的中国合作伙伴时,应当首先思考特斯拉落地中国的可能性,落地中国的方式,以及如何和中国供应商达成协作关系。
根据彭博社消息,特斯拉落地中国基本已成定局,大概率落地上海。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的汽车消费市场预计还会持续10 年左右,政府支持新能车的态度很足、落地可以降低消费者承担的关税和运费提高销量,先于竞争者抢占中国市场等都是特斯拉落地中国的理由。
当特斯拉落地中国后,原本或潜在特斯拉的供应商有区位优势将获取更多的特斯拉订单,按照Model 3 目前30 万辆订单,3.5 万美元售价,26%毛利的保守估计,特斯拉供应商市场在77.7 亿美元(530 亿人民币)左右。
若按照2020 年100 万辆Model 3 保守估计,汽车零配件将会有2600 亿人民币的市场。
这种高盈利预期完全是可以估计的,市场也对其非常看好,这也是特斯拉产业链作为一个热点主题能够不断催化的基础。
即便特斯拉不落地中国,中国关键零部件合作伙伴也能通过特斯拉产业爆发攫取丰厚的回报。
进口(欧式)行车与国产行车性能比较表

序号 比较项目
进口起重机
国产 LD、QD 起重机
鼠笼式(双速或变频无级调速)
1
起升电机 风洞式优化风冷,冷却提高 30%
防护等级 IP55 接电持续率 60%
绕线式或锥形电机(单速) 常规冷却,效果差,防护等级 IP44 接电持续率 15~25%
大直径,钢丝绳寿命延长 3 倍以上
抱轴式,手工调节
大车小车 鼠笼式变频电机 6
运行电机 防护等级 IP55 接电持续率 40%
单速电机 防护等级 IP44 接电持续率 15~25%
变频调速 7 大、小车速度
无冲击,重物微小晃动
单速 冲击大,重物晃动剧烈
计算剩余安全运行周期,运行时间、启动、超 8 安全监控装置
载次数累计,过载、过热、刹车片厚度报警
主钩升降速度 8.2m/min,付钩速度 18.7
重量、功率及相 m/min,主钩升降速度 2.5/0.5/0.8 m/min
10 吨双梁 28.5m,总重 27.823t,
10 吨双梁 28.5m,总重 17.74t,
装机功率 28.6KW
装机功率 11.7KW
2
起升卷筒
球墨铸铁导绳器,耐磨,强度高
细长卷筒,钢丝绳寿命短 塑料或钢板导绳器,不耐磨,易损
高强、镀锌,免维护
3
钢丝绳
拉断力 2160 N/mm2
纤维芯线接触钢丝绳,需涂防锈油 拉断力 1440 N/mm2
硬齿面
4
减速机
齿轮油终生免更换
普通齿面 齿轮油第一次 2 个月、以后 10 个月更换
5
制动器 盘式刹车,自调式,免维护
第2页共2页
只有超重提示
轿运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轿运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Tit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edan Market and Future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Abstract:This repor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edan market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sedan industry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disposable income, urban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owever, the market is also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the rise of alternative transportation options. 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sedan market and identify key trends that will shape its future.1. Introduction:The sedan market is a prominent seg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a significant share of vehicle sales globally. Sedans are popular due to their comfort, style, andperformance. This report examines the current market dynamics and predicts future trends that will impact the sedan industry.2. Current Market Analysis:2.1 Market Size and Growth:The sedan market has experienced steady growth over the past decade. Increasing disposable income and improving living standards have fueled the demand for sedans, especially in emerging economies like China and India. However, the market growth has slowed dow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various factors.2.2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Consumer preferences are shifting towards SUVs and electric vehicles (EVs). SUVs offer more space, versatility, and a higher driving position, appealing to a broader consumer base. EVs are gaining popularity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government incentives. This changing preference poses a challenge for the sedan market.2.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sedans are no exception. Features suchas advanced safety systems, connectivity option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capabilities have become essential for consumers. Sedan manufacturers need to integrate these technologies to stay competitive.3. Future Trends:3.1 Electric Sedans:Electric sedans are expected to gain traction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declining cost of batterie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for EVs will drive the adoption of electric sedans. Manufacturers need to inves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 rang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and affordability of electric sedans.3.2 Shared Mobility and Autonomous Driving:Shared mobility services like ride-hailing and car-sharing platforms are transforming the way people commute. Sedan manufacturers can tap into this trend by partnering with mobility service providers or launching their own services.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will also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future of sedans, offering convenience, safety, and efficiency.3.3 Sustainability and Fuel Efficiency: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stricter emission regulations will push sedan manufacturers to develop more fuel-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vehicles. Hybrid sedans and alternative fuel options will gain popularity as consumers seek eco-friendly transportation solutions.4. Conclusion:The sedan market is evolving rapidly, driven by changing consumer preference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Manufacturers need to adapt to these trends by investing in electric sedans,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solutions. Collaborations with mobility service providers can also help sedan manufacturers stay relevant in the evolving transportation landscape. The future of the sedan market lies in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meeting the evolving needs of consumers.标题:轿运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摘要:本报告分析了轿运车市场的现状,并提供了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法规各不相同,车长限制从18.75米至 27.25米不等,装车数量在8-13辆左右
主机厂在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物流公司,物流企 业多只负责本国及周边,采用多式联运并将公路 运输外包
铁路运输为主
铁路密度大里程长,进出口大国且生产厂离海岸 线较远,汽车物流行业以铁路公司为主导
以半挂车为主,搭配部分中置轴,长头车比例较 高
允许车辆总长22.86m,装载车后车辆前后允许 伸出车外,允许向前伸0.91m,向后探出 1.22m,装车数量也在9-11辆
多和铁路整车物流企业合作,以铁路为主,搭配 其他运输方式
3
1.1 欧洲汽车物流现状
欧洲汽车物流市场趋于多元化,公路运输受限,多式联运较为流行
21.00
限高 4.00 4.00 4.00
4.20 4.00 4.00 4.50 4.00
4.40
4.00 4.00 4.20
最大前悬 最大后悬 1.00
0.50 1.50
0.5/0 0.50 2.00
1.5/2 2/0.4 1.80 1.50 3.00
2.00
2.25 2.25
国家 IRELAND LUXEMBOURG LITHUANIA LATVIA MALTA NETHERLANDS PORTUGAL POLAND ROMANIA SWEDEN SLOVENIA SLOVAK REP. SWITZERLAND NORWAY
最长空载长度 最长负载长度
18.75
21.75
18.75
18.75
20.75
18.75
18.75
18.75
18.75
18.75
20.75
18.75
20.00
18.75
20.75
18.75
20.75
25.25
25.25
18.75
22.00
18.75
18.75
18.75
20.35
18.75
20.50
限高
不能由铁路完成的 短距离运输通过外
包由公路完成
6
欧洲汽车物流使用最多的是中置轴轿运车,也有部分半挂和全挂组合
中置轴挂车的优势:中置轴挂车具有超低底盘,离地间隙小,转弯半径小;能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安全性能 好,尤其是单排中置轴轿运车,能极大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节省油耗和资源
欧洲轿运车品牌众多,以中置轴为主
• 以4×2底盘为主,也有少量采用6×2 • 主流底盘包括Mercedes-Benz Actros、MAN TGX
和VOLVO FH16 • 轴距5.4米至5.6米之间,车身长度在11.27-12.3米 • 下层甲板入口高度最大为2.05 m,上下层甲板入口
的宽度分别为2.405 m和2.325 m
7
欧洲轿运车车头分为牵引车和载货车两类,现阶段以载货车居多
类型1:利用牵引车改装
类型2:利用载货车底盘改装
8
以载货车底盘改装的轿运车:以Kässbohrer为例(代表欧洲最高水平),最常采用的是4×2的底盘; 也有采用6×2的底盘;挂车和主运输车参数接近,利于装卸
主运输车参数
挂车参数
4×2改装的主运输车
沃尔沃FM轿运车
主运输车及挂车示意图
• 整车总重21.45吨,3.9米的长轴距 • 6X2带后提升桥底盘,9吨前桥,4.5吨提升桥,11.5吨驱动桥 • 搭载了D13K发动机,13升大排量,最大460马力,匹配了I-
Shift自动变速箱
• 整车总重18吨,2.3米宽驾驶室 • 装载雷诺DTI-11升发动机,最大可输出430马力,最大扭矩也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
5
欧洲主机厂在不同国家会选择不同物流企业,各物流企业大多只做周边的物流服务,大多采用多式联运 方式,并将公路运输外包给第四方
欧洲主机厂在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物流企业
戴姆勒奔驰与不莱梅物流的合作方式
不莱梅物流负责奔驰德国国内1/4销量的物流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
将铁路直接由不莱梅 不莱梅港出口的轿车 港修至奔驰各生产厂 大多通过海运的方式
最长空载长度 最长负载长度
18.75
19.75
18.75
20.75
18.75
18.75
18.75
18.75
20.75
18.75
20.75
18.75
20.75
18.75
20.55
18.75
20.75
18.75
20.35
25.25
25.25
18.75
22.75
18.75
18.75
18.75
18.75
18.75
4.00 4.00 4.00 4.00 4.00 4.50 4.00 4.00 4.50 4.20 4.00 4.00 4.50
最大前悬 最大后悬 3.00
0.50 2.00 1.25
0.50 2.00
中置轴全挂车
• 挂车总长10.3米,宽度为2.55米 • 加班入库高度最大为2.24米 • 上下层甲板入口的宽度分别为2.4 m和2.325 m,这
和主运输车的相应参数非常接近 • 高度不超过4米
9
以牵引车改装的轿运车:以牵引车改装的轿运车拥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其中沃尔沃和雷诺最新推 出的轿运车就分别以沃尔沃FM和雷诺D系列为牵引头。
欧洲铁路及水运整车物流
资料来源:专家访问
欧洲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重
铁路 水运 公路
公路, 30%
铁路, 40%
水运, 30%
4
欧洲整车运输格局主要原因:欧洲汽车品牌繁多,分布在多个国家,再加上各国公路货运政策不同,公 路运输装载量低,成本高,从而刺激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欧洲汽车品牌繁多,分散
各国不尽相同的公路货运政策
专题:轿运车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告
2017年03月06日
1
目录CONTENT
1 欧美汽车物流行业现状 2 中国汽车物流行业趋势 3 2017-2018轿运车需求测算
2
欧美汽车物流对比
欧洲
美国
运输方式 形成原因 使用车型
法规限制
行业举措
运输方式呈现多元化,以多式联运为主 品牌众多且分散,各国公路货运政策不同,公路 运输成本高
达到2050N.m,而且该款发动机制动功率也可达到300千瓦。 与发动机搭配的是12挡手自一体变速箱
10
装车数量:欧洲各国对轿运车长度的限值各有不同,总体看单车运能在8-13辆左右
欧洲各国车辆运输车尺寸限制政策
国家 AUSTRIA BELGIUM BULGARIA CYPRUS CZECH. REP. GERMANY DENMARK SPAIN ESTONIA FRANCE FINLAND UNITED KINGDOM GREECE HUNGARY IT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