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蓓版《老年病学》大纲

成蓓版《老年病学》大纲
成蓓版《老年病学》大纲

《老年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XXXXXX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限选课,考查课

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3,理论33

一、课程简介

老年病学是现代老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临床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老年期变化与老年性疾病防治,以及老年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老年病学研究对象是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从逐步衰老的角度讲,老年人细胞、组织与器官在形态结构随着增龄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步减退,使老年人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和失去平衡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因此,广泛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十分必要。本学科重点介绍老年人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老年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防治特点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老年医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老年医学教学目的和要求:强调理

论学习及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老年医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老年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并能独立

进行常见老年病的诊断、治疗。

2.建立能力目标。

在已经学习内科学的基础上,加深对老年人常见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衰

退的认识通过课堂教学、病例讨论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老年医学中的人文精神

理念、系统思维理念、健康管理理念、循证医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培养全心全意为老年患者服务的思想,树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兢兢业业的良好医德医风,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爱老、尊老、护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其今后无论从事全科或专科医疗奠定一定的医德、医风基础。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篇老年医学概论(6学时)

第1章绪论(1学时)

第1节老年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目的要求】

1.掌握老年病学概念。

2.掌握老年病学研究对象及掌握老年人划分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教学内容】

1.老年病学概念

2.老年病学研究对象

3.WHO及我国划分老年人的标准。

第2节 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

【目的要求】

1.了解划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及常用指标。

2.了解老年人常见慢性病。

【教学内容】

1.人口老龄化评价标准。

2.人口老龄化评价指标。老年人口系数、老龄化系数、长寿水平。

3.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关节炎、痴呆、抑郁、视力障碍等。

第3节老年病学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病学研究方法。

2.了解老年病学研究方法展望。

【教学内容】

1.研究方法主要:基础研究、流行病研究、调查研究、循证医学研究、预防研究、

护理研究。

2.展望:加强基础、临床、预防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

第2章老年流行病的应用(1学时)

第一节老年流行病的形成、发展和任务

【目的要求】

1.了解什么是老年流行病学。

2.了解老年流行病的任务。

【教学内容】

1.老年流行病学是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应用于老年医学研究的一门方法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的健康、疾病、保健,包括老年生物、心理与社会医学各方面。

2.老年流行病的任务:

(1)控制构成公共卫生问题的主要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2)积极在社区内倡导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

(3)老年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研究。

(4)研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5)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试点研究。

(6)将现代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方法应用于老年医学研究。

(7)继续对长寿地区和长寿老人、百岁老人开展长寿调查。

(8)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第2节老年流行病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了解老年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及常用指标。

【教学内容】

老年流行病学调查常用指标:发病率、患病率、发病密度、普通死亡率、死亡专率、生存率、有效率、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治愈率。

第3节社区卫生服务与临终关怀

【目的要求】

1.了解社区社区卫生服务及服务内容。

2.了解三级预防。

3.了解临终关怀。

【教学内容】

1.社区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健康促进、老年保健、妇幼保健疾病的预防、诊治和

康复、社区心理卫生和精神保健。

2.三级预防内容: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3.临终关怀的核心是控制患者的疼痛和其他主要的不舒适,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便秘、压疮、抑郁、应激和神志模糊等;临终关怀的内容还包

括患者患病期间直到死。亡后为他们的家人和其他关心他们的人减轻悲伤和失去

亲人的痛苦。

4.临终关怀内容。

第3章衰老与延缓衰老(1学时)

第1节衰老的特征与机制

【目的要求】

1. 掌握衰老概念。

2.了解衰老的特征。

3.了解掌握衰老的机制。

【教学内容】

1.衰老:机体生长发育到达成熟期以后,随着增龄而出现的形态结构的退行性改变,生理功能的降低。

2.衰老的特征:积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生性、危害性。

3.多种衰老机制学说:

(1)衰老的遗传因素:

①遗传程序学说::修饰基因假说,密码子限制假说,重复利用基因枯竭假说,DNA 分子修复能力下降假说。

②体细胞突变学说:突变有点突变、染色体突变、基因突变。

③差错成灾学说: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DNA复制、转录都可能产生差错,差错在体

内累积可导致衰老。

④DNA修复缺陷学说

⑤细胞分裂限制学说

⑥细胞调亡致衰老学说

⑦端粒缩短学说

⑧线粒体 DNA损伤学说

(2)衰老的损伤因素

①自由基学说:了解自由基概念,自由基产生和清除机理。掌握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机理。

②脂褐素学说:脂褐素的沉积可能对细胞有害。

③交联学说

④生物膜损伤学说

(3)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衰老性改变是衰老的原因。

①下丘脑调节的“级联效应

②垂体激素与衰老

③弓状核与衰老

④内分泌与衰老

⑤代谢与衰老

(4)心理因素

第2节延缓衰老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要求】

1.了解衰老的有关基因及长寿基因。

2.了解衰老的有关抗衰老因子。

【教学内容】

1.衰老基因:5178C/A 。

2.长寿基因:磨损因子4、沉默信息调控子(SIR)、SAG、载脂蛋白 E(ApoE)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 、P53基因、P21基因、P16基因。

3.延缓衰老相关因子

(1)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无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醛酮还原酶。

(2)脂溶性抗氧化剂

(3)水溶性抗氧化剂

(4)蛋白类抗氧化剂

第3节延缓衰老的综合方法

【目的要求】

了解延缓衰老的有关方法。

【教学内容】

1.培养良好的心态。

2.良好的适应环境。

3.合理膳食。

4.适宜运动。

5.健康的生活方式。

6.根据需要服用营养品。

第4章老年人用药治疗及用药原则(1学时)

第1节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目的要求】

掌握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点。

【教学内容】

1. 吸收和成年人无明显差异。大多数药物吸收老年人和成年人相比无明显差异。只有葡萄糖、维生素、钙和铁等主动运转吸收的药物才随增龄而降低。

2. 分布:由于体液减少,药物分布容积减少。

3. 代谢:肝脏受过效应。

4. 排泄: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 使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排泄减少,容易蓄积中毒,必须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

第2节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目的要求】

掌握老年人效应动力学特点。

【教学内容】

1.对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抗凝药物、影响内环境药物。

2.对多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如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

3. 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合用是增加。

4. 依从性差。

第3节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特点

【目的要求】

掌握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特点。

【教学内容】

1.病因特点:老年人具有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老年药动学改变、老年药效学改变、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2.临床特点:发生率高,程度重、表现特殊、死亡率高。。

3.诊断要点:①具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②用药后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③减量或停药后症状消失。

4.处理要点:停药、使用拮抗剂、对症治疗。

第4节老年人用药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老年人用药原则。

【教学内容】

1.受益原则:临床上如何执行受益原则? ①要有明确的适应证。②要求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1 。

2.五种药物原则:老年人用药数目愈多,ADR发生率愈高,同时使用≤5种药物的ADR发生率为4% ,>5种为27. 3%,因而控制用药数目就能减少ADR的发生。3.小剂量原则:由于药动学和药效学原因,老年人使用成年人剂量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使药物效应和毒副作用增加,需要采取小剂量原则。老年人个体差异大,

有效剂量可相差数倍甚至十几倍,为了稳妥起见,只能采取小剂量原则。

4.择时原则:根据疾病、药动学、药效学的昼夜节律,选择合适给药时间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

5. 暂停原则。

6. 及时停药原则。

第5章老年人心理特点与心理卫生(1学时)

第1节老年人心理特点

【目的要求】

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

【教学内容】

1.智力的年老化:晶态智力,成年后仍有所增长,直到70-80岁以后才有所减退。

2. 记忆的年老化。

3. 反应速度随增龄变慢。

4. 人格的发展。

第2节老年人心理卫生

【目的要求】

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人口学、养老方式关系。

2.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疾病、婚姻、家庭、退休适应、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

第3节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

【目的要求】

了解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

【教学内容】

1.积极老龄化:其核心是六个字;健康、参与、保障。

2.健康老龄化:主要指标包括寿命、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效能、社会能力与产出性、个人调控和生活满意度。

第6章老年人常见问题的护理(1学时)

第1节跌倒

【目的要求】

了解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教学内容】

1.原因:直接原因;危险因素。

2.预防跌倒及护理:

(1) 强化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意识。

(2) 老年人居室布局合理、安全:室内光线充足;地面干燥、平坦、没有障碍物;走廊、浴室、卫生间设有扶手;选用防滑地板。

(3) 衣着合适,衣裤避免过长。选用舒适方便行走的鞋子,使老年人活动安全方便。

(4)老年人自身情况,加强体育锻炼和适当运动。

(5)必要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

(6) 加强药物指导,观察药物反应。

(7)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体位性低血压等。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8) 积极处理跌倒导致的各种损伤(如骨折固定、清创处理等),以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及避免影响生活质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行相关检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专人照顾,减少老年人的精神紧张和恐惧。

第2节饮食与营养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营养素的需要。

2.了解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教学内容】

1.营养素的需要:

(1)能量需求:世界卫生组织 ( WTO) 推荐的老年人能量供应的标准为 : 60-64 岁男性每天应供给的能量为2380千卡,女性为 1900 千卡; 65-75岁的男性为2330千卡,女性为1990千卡;75岁以上男性为2100千卡,女性为18 10千卡

(2)蛋白质需求:健康老人的蛋白质需求大于年轻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蛋白质

的供给量为 lg/ (kgd)。

(3)脂肪需求:老脂肪的擬入量要加以限制,并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4)糖类的需求:老年人不宜食用含蔗糖高的食品。但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果糖,

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容易在体内转化成为脂肪,是老年人的理想糖源。

(5)水的需求: 老年人随增龄而体内含水量下降,对失水的敏感性差,极易造成脱水。老年人每日饮水量一般是200Oml左右,以保证尿量在1500ml左右。

(6)矿物质需求:钠、钙、锌、铁、硒。

(7)维生素:A、B2、C、D。

(8)膳食纤维:增加膳食纤维。

2、饮食原则:

(1) 保证足够营养。

(2) 食物多样化。

(3) 有益于消化吸收。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合理分配饮食量。

(6)注意饮食卫生。

第3节失眠

【目的要求】

了解失眠原因及护理

【教学内容】

1.失眠原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

2.失眠护理。

第4节压疮

【目的要求】

1.了解压疮发生原因。

2.了解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教学内容】

1.压疮发生原因:压力因素、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营养状况、体温升高时机体的新陈代谢率增高、矫形器械使用不当。

2.压疮的预防: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避免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保护患者皮肤、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进全身营养,合理的膳食是改进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健康教育。

3.压疮分期

I期:淤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

II期:炎性浸润期,皮肤的表皮层、真皮层或两者发生损伤或坏死。

III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

IV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

4.压疮治疗及护理》淤血红润期:重点是去除致病原因,防止压疮继续发展。炎性浸润期:重点是保护皮肤,防止感染发生。浅度溃疡期:此期应尽量保持局部疮面清洁、干燥。坏死溃疡期:此期应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全身治疗:治疗原发病。

第二篇老年常见系统疾病

第7章循环系统疾病(3学时)

第1节老年人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变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老年人循环系统解剖学特征。

2.掌握老年人循环系统生理变化。

【教学内容】

1.解剖学特征:心肌、心包、心内膜、瓣膜变化、传导组织、血管变化。

2.心脏老化生理变化:心脏顺应性降低、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排出量的变化、心瓣膜功能改变、窦房结功能减退。

3.老年人血管生理变化:血压及其调节的变化、中心静脉压调节的变化、冠脉循环的增龄性变化。

第2节老年人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流行病特点。

2.了解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病生特点、病因、诱因。

3.掌握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类、分级、分期。4.掌握心力衰竭治疗。

【教学内容】

1.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缺血、药物。

2.临床表现、体征,左心衰、右心衰不一样。

3.如何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4.心功能评估:心功能分级、分期(ABCD4期)、6分钟步行实验。

5.药物治疗:利尿剂、ACE、β阻断剂、洋地黄、其他治疗方法。

第3节老年人高血压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高血压发生机制。

2.了解临床表现。

3.掌握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危险分层。

4.掌握高血压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教学内容】

1.WHO诊断老年人高血压的标准:诊断标准:①年龄≥60岁;②连续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 0 mmHg;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90mmHg;④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2.分级方法:

3.控制目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老年人收缩压的目标是150mmHg。鉴于DBP过低有害,DBP 应保持在60-65rnmHg以上。

4.药物治疗原则:

5.种类及选择就联合应用:利尿剂、CCB、ARB、BB、ACE及复方制剂。

第4节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病因及诊治。

2.熟悉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分型。

【教学内容】

1.老年心绞痛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老年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性变化、心肌酶谱变化、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概念。

第5节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心脏瓣膜退行性的原因及机制。

2. 熟悉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

【教学内容】

1. 主动脉瓣狭窄症状、体征。二尖瓣病变症状、体征。心脏彩超特点。

2、治疗方法:一般业务资料、手术治疗。

第6节老年人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 掌握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 熟悉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药物试验、药物治疗、起搏治疗。

2.老年人心房颤动的分类、心电图特点、体征、复律治疗及药物控制室律治疗、抗凝治疗、射频治疗。

第8章呼吸系统疾病(3学时)

第1节老年人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变化

【目的要求】

1.熟悉老年人呼吸系统解剖学老化改变。

2.熟悉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老化改变。

【教学内容】

1.解剖学老化: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的老化、胸廓。

2.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老化改变:通气换气、调控整合、防御、免疫、分泌功能。

第1节老年人肺炎

【目的要求】

1.熟悉老年肺炎流行病、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老年肺炎临床表现、体征、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人肺炎发病率高,年龄越大越高。吸入性肺炎多,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凶险,死亡率高。

2.社区获得性肺炎与业内获得性肺炎如何区别治疗。

3.如何选择抗生素。

第4节老年COPD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COPD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

2.掌握临床表现、体征、肺功能检查。

3.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分级方法

4.掌握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感染。

2.症状、体征表现。

3.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I、II、II、IV级。

4.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治疗方法。

第4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定义、发病机制。

2.掌握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

2.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代偿期与失代偿期。

3. 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病史、x线、心电图、心脏彩超等。4.治疗方法。

第9章消化系统疾病(3学时)

第1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变化

【目的要求】

熟悉老年人消化系统解剖学改变、功能改变。

【教学内容】

老年人消化系统解剖学老化:口腔、食管、胃、消化腺体结构与功能变化。

第2节老年人胃食管返流

【目的要求】

1.熟悉老年人胃食管返流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年人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人胃食管返流病因、发病机制。与食管括约肌降低、清除能力、保护屏障破坏有关。

2.老年人胃食管返流临床表现烧灼感、返流、吞咽困难。

3.治疗:PPI、胃动力药物、保护剂。

第3节老年人慢性胃炎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慢性胃炎分类、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临床表现、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3.掌握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如何检查HP。

2.治疗:清除HP方法。

第4节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 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

2. 掌握老年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因:HP感染、药物损伤、应激常见。

2.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周期性、节律性。

3.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4大并发症。

4、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法:根除HP方法。PPI、如何预防复发。

第7节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发病机制。

2. 掌握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 老年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如溃疡病、肿瘤、药物损伤等。

2.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黑便、呕血、休克等。

3.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部位、出血量、病因。

4.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一般治疗、扩容、止血、输血等、镜下止血、手术治疗。

第8节老年人便秘与腹泻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便秘、腹泻病因、发病机制。

2. 掌握老年人便秘、腹泻临床表现、分类、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1. 老年人便秘余腹泻病因。

2. 老年人便秘语腹泻分类。

3. 老年人便秘大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肠梗阻、溃疡、大便失禁、尿潴留、肠道病变。

4.老年人便秘语腹泻诊断:结肠镜必要性。

第10章神经系统疾病(3学时)

第1节老年人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变化

【目的要求】

1.熟悉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的解剖学、生化、生理特点。

2.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征。

【教学内容】

1.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的解剖学、生化、生理特点:解剖学改变、组织学改变、生化改变、生理功能改变。

2.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征:症状体征不典型、多系统多器官、病情重、并发症多病程长。

第1节老年人脑血管疾病

【教学要求】

1.熟悉TIA、脑梗死、脑出血病因、病理、CT及MRI表现。

2.掌握TIA、脑梗死、脑出血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TIA、脑梗死、脑出血治疗。

【教学内容】

1.TIA:病因、临床特点、鉴别诊断。TIA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2.脑梗死:病因(粥样硬化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完全型、进展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CT及MRI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期治疗原则。

3.脑出血:病因、临床表现、CT及MRI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期治疗原则:内科治疗、外科治疗。

第3节帕金森病

【教学要求】

1.熟悉帕金森病病因、发病机制、分型。

2.掌握帕金森病临床症状、体征,鉴别诊断。

3.掌握帕金森病治疗。

【教学内容】

1.帕金森病病因:老化异常加速、环境、遗传。

2.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四大症状:(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步态异常)。

3.帕金森病如何与特发性震颤鉴别。

4.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抗胆碱药物、金刚烷胺、多巴胺替代疗法、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等。

第4节老年性痴呆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年性痴呆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老年性痴呆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

3.掌握老年性痴呆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性痴呆临床表现:记忆障碍、行为异常、情感异常、神经功能异常、外貌改变。

2.老年性痴呆诊断与鉴别。

3.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常用药物

第11章泌尿系统疾病(3学时)

第1节老年人泌尿系统病理生理变化

【目的要求】

1.了解老年人肾解剖学特点。

2.了解老年人肾功能学特点。

【教学内容】

1.老年人肾解剖学特点:大学形态、肾单位、肾间质、血管。

2.老年人肾功能学特点:肾血流量、滤过率、肾小管功能、内分泌功能。

第 2节老年人尿路感染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年人尿路感染易感因素、致病菌。

2.掌握老年人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人尿路感染易感因素:尿路感染、免疫力下降、膀胱输尿管返流、糖尿病、

器械使用。

2.老年人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尿常规检查。

3.治疗:如何选择抗生素。

第 3节老年人急性肾衰竭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老年人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分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肾缺血、肾毒性肾损害。

2.老年人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3、老年人急性肾衰竭诊断主要靠病史及肾功能检查。应该与肾前性鉴别,与慢性肾衰竭鉴别,与急性肾间质病变鉴别。

3.治疗:病因治疗、饮食、对症治疗,透析治疗。

第 7节老年人前列腺增生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年人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

2.掌握老年人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机械因素、动力因素。

2.老年人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尿频、排尿困难、慢性尿潴留、。

3.治疗:α阻断剂(哌唑嗪、坦洛新)、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

第17章老年外科疾病(3学时)

第 3节老年人急腹症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年人急腹症临床症状。

2.了解老年人急腹症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老年人急腹症临床症状:腹痛特点(定位、起始表现进程、性质、程度、影响因素)。伴随症状(呕吐、发热、排便、腹胀、休克)。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生

化、血常规、X线、CT、超声波、诊断性穿刺等)。

2.老年人急腹症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第 4节老年人疝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年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的定义。

2.了解老年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人腹股沟疝临床类型:易复疝、嵌顿疝、绞榨疝。股疝的临床表现。切口疝的表现。

2、老年人股沟疝、股疝、切口疝的诊断。

2.老年人股沟疝、股疝、切口疝的治疗。

第18章老年妇科疾病(3学时)

第 1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年人围绝经期生理病理改变。

2.掌握老年人老年人围绝经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人围绝经期生理病理改变:内分泌改变、生殖系统改变。

2.老年老年人围绝经期临床表现。

3.老年老年人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方法。

第 2节老年性阴道炎

【教学要求】

了解老年性阴道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教学内容】

1.老年性阴道炎病因与卵巢功能减退、激素水平低有关。

2.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表现。

3.老年性阴道炎治疗:冲洗、局部用药。

第 3节老年人妇科肿瘤

【教学要求】

健康管理师教学大纲

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职业代码:X2-05-05-09 2.职业定义: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标准 1.培训目标 1.1总体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要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知识,能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信息收集、信心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等常规工作。 1.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健康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 1.3 专业能力培训目标 依据依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健康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信息收集、信息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方案、监测干预效果的基本方法,达到独立上岗工作的水平。 2 .培训机构要求 2.1编制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三级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的主体资格、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师、教学设施和场地等基本条件。按30人/周期的培训能力编制本标准。 2.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国家职业三级健康管理师试技能培训机构。

2.3主体资格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者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委托直属下级机构。 2.4组织机构 健康管理师培训机构应设有教学、培训师、学员、质量、结业考试和设施和设备等管理组织。组织机构可以综合设置。 2.5人员配置 2.5.1负责人 负责培训机构全面管理工作。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培训或教育工作20年以上。 2.5.2助理 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的日常工作。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培训或教育培训工作15年以上。2.5.3工作人员 2.5.3.1办公室人员:2人以上,其中主任1人,专职,协助负责人管理培训机构日常事物,承担培训的具体事物性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培训工作。 2.5.3.2培训师:自有培训师不得少于3人。配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健康教育方向教师至少1名,均须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持有卫生部人才中心签发的培训师聘任证书。 2.5.3.3教学组织人员:培训师中核心师资担任。制定培训课程计划、安排相关授课人员、组织撰写培训讲义等。须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相关领域论文一篇。 2.5.3.4设备维修、保养人员:负责机构培训设备维修、保养及材料管理。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设备原理及使用,并持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5.3.5财务管理人员:按财务管理规定配备。负责培训机构收费和日常账务管理。必须持有财务专业证书。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分析

《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中医儿科学为中医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前获得专科知识,培养出高素质中医专科人才。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本课程属必修课程,课程的类别属专业课程,本课程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及中医骨伤学等,组成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须在前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 医诊断学》、《方剂学》、《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的基础理论后方可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 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品格,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儿科常见病、传染病及新生儿疾病等的诊断、辩证分析、治疗方药;熟悉疑难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了解现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辩证分析、常用方药。 2)方法能力: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分析思路,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治 疗方法,了解危重病的抢救及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继而理解儿科疾病的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儿科临床常见的肺系、脾系等疾病的诊治, 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难点是小儿液体疗法。重点章节是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儿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自学内容】 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 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 (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 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4)骨骼:详细讲解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1~9岁腕部骨化中心估算。 (5)牙齿:详细讲解出牙时间及顺序、2岁以内乳牙数目估算。 四、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五、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自学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检查方法。 【见习内容】 看录像、示教及实践,内容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的测量方法。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病理诊断方向)专业使用 XXXXXXX教务处 2003年5月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病理诊断方向) 总学时:38,其中理论学时:26、实验或上机学时:1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医学统计学的主容包括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研究设计的部分内容。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目的让学生建立统计学的观念,培养统计学的思维,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门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理论课着重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 2、掌握医学资料的正确整理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及注意事项,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选用原则。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常用统计指标。 3、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计算机操作。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 难点: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 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学时实验序号实验或上机学时备注 第八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4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S》Course Syllabu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32学时) 周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公办/仁济)临床医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1)使学生掌握儿科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及喂养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儿科各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要求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3)通过教师授课、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4)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独立于其它课程,同时部分章节内容与《内科学》病名相同,但是侧重于阐述该疾病在儿科的特殊情况。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及配套教材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百分制,成绩由实验成绩(20%)与卷面成绩(80)合成,60分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儿科病史采集、体检 腹泻病、液体疗法 肺炎 先心 肾炎、肾病 贫血 颅内感染 出疹性疾病(门诊)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一般介绍儿科学的特点、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三、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体重的增长:包括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增长规律等。 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高、坐高等。 体围的增长:包括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 牙齿:萌牙时间、顺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一般介绍体格生长评价。 第三章儿童保健(自学)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重点讲解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二)一般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不同性质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二)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三)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不同性质不同程度脱水、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二)一般介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一般介绍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与应用,一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临证概要 (6) 第一节诊法概要 (6) 第二节辩证概要 (6) 第三节治疗概要 (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 (6) 第一节感冒 (6) 第三节咳嗽 (7) 第四节肺炎喘嗽 (7)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的教学口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八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见习报告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圉、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标要求: 1、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圉、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 1、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 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身高(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头围:岀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胸圉:出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上臂圉: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3、系统的生长发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60学时)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 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60 / 4 (其中实习学时:20 )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 选用教材: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倪宗瓒主编:卫生统计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3、余松林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4、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执笔人:陶育纯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医学统计学也是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很有益处。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将来阅读医学专业书刊和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3、熟悉运用统计图表表达统计分析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4、了解医学科研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熟悉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熟练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 6、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统计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任务 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因此无论在疾病的发展,防治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段都有其特点。儿科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特点。通过儿科学逐渐培养掌握儿科的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医疗和科研打下基础。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 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5、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了解小儿保健原则,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 (二)技能目标 1掌握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儿科病史的采集和体查。 2了解人工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树立喜欢和爱护小儿的意识。 2、具有精益求精、珍惜生命的态度。 3、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行医准则。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医学遗传学

2012年下半年12级高职护理专业《医学遗传学》期末考试试卷 1、同源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为( ) A. 体细胞遗传学 B.免疫遗传学 C.医学生化遗传学 D.医学细胞遗传学 E.生物学 2、哪类不属于遗传病? ( ) A 单基因病 B 多基因病 C 染色体病 D 先天性疾病 E 以上都不是 3、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有( ) A2种 B 4种 C 5种 D6种 E3种 4、决定男女性别的染色体是( ) A 性染色体 B 性染色质 C X 染色体 D Y 染色体 E Z 染色体 5、染色体上着丝粒纵裂一分为二是在( ) A G1期 B S 期 C G2期 D M 期 E N 期 6、精子和卵子的发生过程有所差异,但都要经过一个相似的阶段( ) A 变态期 B 减数分裂 C 无丝分裂 D 非增殖期 E 增数分裂 7、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成为( ) A 遗传病 B 单基因病 C 多基因病 D 染色体病 E 家族性疾病 8、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A 线粒体 B 溶酶体 C 核糖体 D 高尔基体 E 细胞膜 9、卵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 22+X B 23+X C 22+Y D 23+Y E22,XY 10、先天性疾病是( ) A 非遗传性疾病 B 遗传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婴儿出生时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E 以上都不是 11、下列不属于旁系亲属的是( ) A 同胞兄妹 B 堂兄妹 C 母女 D 叔侄 E 表兄妹 12、优生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谁提出来的( ) A 孟德尔 B 摩尔根 C 达尔文 D 高尔顿 E 牛顿 13、治疗遗传病最理想的方法是( ) A 手术治疗 B 宫内治疗 C 饮食治疗 D 药物治疗 E 基因治疗 14、最常见的染色体三体综合征是( ) A 18号三体 B 13号三体 C9号三体 D 21号三体 E 22号三体 1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同的是( ) A 都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 B 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C 分裂后母细胞和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 D 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同 E 细胞都分裂两次 16、有关基因突变不正确的是( ) A 是碱基顺序或结构发生变化 B 可朝多个方向发生 C 突变是不可逆的 D 大部分是有害的 E 很少发生 17、对遗传密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RNA 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的一个密码子 B 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 C 密码子沟通了mRNA 和蛋白质的联系 D UAA 不能决定氨基酸 E 有64种密码子 18、核型47,XX,+21其所指的疾病史( ) A 女性先天愚型 B 18三体综合症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脆性X 染色体综合征 E 21三体综合征 19、在世代间不连续传代并无性别分布差异的遗传病是( ) A AR B AD C XR D XD E Y 连锁遗传 20绝大多数的生物的细胞为( ) A 原核细胞 B 真核细胞 C 无核细胞 D 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21、染色体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是( )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科技的迅速发展,大量信息的产生要求我们面对纷乱复杂的数据世界能够正确、科学地去认识和处理,医学统计分析是医学生教育培训必修课程,特别是中、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应该使其懂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原则或实验研究方法,能正确处理医学信息和数据,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作用。医学统计是一种有力工具。它同科研的总体设计、资料采集、整理、分析直到最后作出结论都有密切关系。掌握了这个工具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只有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才不致于造成不应有的缺陷或得出错误的结论。数据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广泛存在。我们就要借助统计学这个工具,在混沌中发现规律。统计学就是研究数据及其存在规律的科学。 (本大纲规定教学时数为62学时,理论讲授38学时,实习或讨论24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大专检验专业学生。同学在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后,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知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正确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理念,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地学习统计学使学员对医学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大纲中应当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完全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通过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基本方法。理论讲授38学时,实习或讨论24学时 【教学内容分作三级要求】 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应于理论课详细讲授,亦为实习课与考试的重点。 第二级是要求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选择性讲授,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 第三级为一般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授,但不在考试范围内。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文名称:Pediatric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见习、讨论学时:32学时) 学分:6.0学分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 建议教材:“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学》第8版,王卫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自胎儿至青少年是一个体格、心理、智力不断成熟的过程,机体在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与成人相比有明显不同,且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特点。儿童身心健康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因此,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儿童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对促进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诊治、疾病预防与疾病康复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教育骨干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

课。 《儿科学》内容共分18章,其教学内容涵盖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和康复儿科学;其中,第1、4章为总论,介绍儿科学特点及儿科疾病诊治的原则,第2、3章为发育儿科学及预防儿科学的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保健原则;第5~18章研究各系统或年龄段疾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突出重点、减少重复、精简课程、保持特色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三基”知识的总体掌握,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适当介绍儿科学新进展,拓宽眼界,使医学生具有较好的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临床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的启发下,应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疾病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组织和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以王卫平教授主编的《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为主要教材,以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等为辅助教材。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