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技术在裂缝监测中的应用研究_严永新
微地震

3、肖淑明,吕志强,郭志华,等.低渗透油藏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在现河地区的应用 [J].中国工程 科学,2012,14(4):65-69.
水力压裂是改造油气层的有效方法,是油水井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为了了解压裂时产生裂缝的方位
(方向)、裂缝长度、裂缝的高度(范围)和产状及地下主应力方向,为布井和井网调整提供依据,避免油 井发生水淹、水窜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压裂裂缝监测。 近年来,加大人工裂缝监测力度,尤其是2011年以来,对每口压裂井均进行裂缝监测,为油田布井、
σHmax+T>P≥σHmin+T P-裂缝延伸压力 T-岩石抗张强度 当P>σHmax+T时,裂缝可摆脱水平应力的束缚,改变延伸和扩展方向。当压裂过程中,采用技术手段使裂 缝延伸压力的增加量△P>σHmax-σHmin,就可以满足裂缝发生转向的力学条件。由此可知:当水平应力差异系 数越小时, σHmax-σHmin越小,在压裂施工中,裂缝越易发生转向而形成网络缝。 综上所述,网络裂缝形成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地质条件,它包括岩石脆性特征、裂缝发育情况、水平应力差 异三个方面。在体积压裂中,岩石脆性越大、微裂缝越发育、水平应力差异越小,体积压裂越容易形成裂缝网络。
2.2 储层裂缝发育情况对形成网络缝的影响
在含天然裂缝储层进行压裂改造时,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会产生交互拓展。当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平行时, 天然裂缝在水力裂缝靠近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很可能出现剪切滑移,尤其是水平层理发育储层,剪切滑移 是主要反映方式。剪切应力的急剧变化使得天然裂缝面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形成次生裂缝。当水力裂缝与天然 裂缝呈60O相交时,产生剪切滑移的可能性较小,而当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垂直相交的结果是水力裂缝直接穿过
水监测提供了重要检测手段。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杨 丽(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原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微地震发生机制、定位原理、裂缝空间分布描述原理;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工艺进行了描述,并对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
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分别在油田压裂转向、双封分层压裂、压裂效果的判定、水平井多段压裂各个方面进行了应用,有效地优化了压裂施工过程和压裂方案设计,提供了油气藏资源评价、油气藏驱替信息和未来钻井位置图及二次勘探的规划依据,达到了增产目的。
关键词: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水力压裂;中原油田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20)04—0091—02 中原油田是复杂的断块油气田,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油层差异大,具有井深、低渗等特性。
水力加砂压裂作为油气井增产、油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力加砂压裂在井底附近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高导流能力的裂缝,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1]。
为了有效地对增产增注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对裂缝形态及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描述。
近年来,中原油田致力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发展了自己独立的地面微地震监测系统,且在不同领域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微地震裂缝监测是指将井下地震技术用于探测由于岩石内应力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微地震事件,然后震源成像和精细反演,求取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2],标定出压裂裂缝方位长度等几何参数。
该技术具有即时、控制范围大、适应面广等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地震监测分为地面监测和井中监测两种方式。
地面监测就是在监测目标区域周围的地面上,布置若干接收点进行微地震监测。
井中监测就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是在监测目的区域周围临近一扣或几口井中布3.3 高效经济的水处理目前SAGD注汽工艺是直流锅炉+汽水分离器组合形式,实现出口干度≥95%,井底≥70%,必须采用汽包锅炉或过热直流锅炉,对水质要求严格。
用微地震法监测压裂裂缝转向过程-石油勘探与开发

朝 57 杨 125 井
图 1 朝 57杨 125 井第一层转向压裂施工曲线
理论上 , 老裂缝应分布 在最易形成裂缝的 方向 。 多数老裂缝分 布在 最大 水平 主应 力方 向 , 新 裂缝 则 应沿偏离老裂 缝的 方向 延伸 , 延 伸过 程中 应 该转 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朝 46 126 井
76
石油勘探与 开发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5 年 4 月 PET RO L EU M EXP LO RA T IO N A N D DEV ELO PM EN T Vo l. 32 No . 2 文章编号 : 10000747(2005)02 007503
[ 3 , 4]
。 由 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观测台站位置不变 、 地
1 压裂及观测技术
压裂时 , 先用清水压开老裂缝 , 不加砂 , 一发现井 底已形成稳定的压裂液外流 , 即投入暂堵剂 , 堵住所有 与老裂缝相连的射孔 。 再压裂 , 迫使压裂液通过新的 射孔 , 在井壁上 形成新 的裂缝起 点 , 形成 新裂 缝后加 砂 。 实际压裂施工的加压过程分为 两段 , 前一段为张 开老裂缝 , 后一段为压开新裂缝(见图 1)。
裂缝监测方法研究及应用实例

裂缝监测方法研究及应用实例徐剑平【摘要】利用微震裂缝监测技术,对某油田的A区块进行压裂裂缝监测.通过接收地层破裂时的微震信号和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确定震源.了解震源的空间分布,从而确定裂缝的形态、方位、高度.分析裂缝发育与地应力的关系,并考虑地应力状态下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的综合影响,为下一步的优化压裂设计、优化井网做好准备,从而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used in a block of some oil field to monitor fractured cracks. By accepting breakdown signal of the micro fracturing, the microseismic source orientation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ismic source . Then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 orientation , height with know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ource are figured out.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nral effect of stress and fractures, added the consideration of current state of natural fracture stress an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rtificial fracture, it will benefit for further optimize fracturing design and well network ,thus were be offered a basis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efficient development.【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1(011)011【总页数】4页(P2575-2577,2581)【关键词】微震裂缝监测;地应力;裂缝方位;裂缝形态【作者】徐剑平【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现在,我国投入开发的中、高渗透性油气田越来越少,低渗透油田越来越多,并且大量未动用的储量大部分集中在低渗透储层中。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为例

[ 摘要] 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 是通 过监测注水过程 中产生 的微震波 , 确定出水驱前缘 位置 、 势注 来 优 水方 向、 注水 波及面积等资料 , 进而确定出裂缝分 布的规律。在简要介绍 无源微地震监测技术 基本原理 的基 础上 , 合地 质动 、 结 静态资料 , 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大庆西部 外围低渗透 油 田的应用效 果进 行 了分析 。
现 场应 用效果证 明, 地震监测技术 在低 渗透油 田裂缝研究领域 具有 良好 的应 用前景 , 提高低渗透裂 缝型 微 对
油田开发效果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 关键词 ] 无源微地震 ; 裂缝 ; 水驱前缘 ; 注水 开发
[ 中图分类号] T 3 P 1 [ E ;3 5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09—14 (0 2 0 0 3 0 7 2 2 1 )4— 04— 6
微地 震监 测 技 术 在低 渗 透 油 田 裂缝研究 中的应用
— —
以大庆 西 部 外 围低渗 透 油 田为例
赵 玉武 ,曲瑛新 ,熊文 平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第九采油厂 , 1 黑龙江大庆 13 5 ; .浙江大学理学 院地球科学系 , 683 2 杭州 30 2 ) 10 7
lw e me b l y ol e d o p r a it i l s i i f
2 3 动态 分析 法 .
新站 油 田注水 开 发 后 , 现 出油 井 裂缝 性 见水 表
井多 , 见水 方 向复 杂 , 见水 后 含 水 上 升快 , 且 产量 递 减快 的特 征 。其 中 , 4 1区块 16口油井 中 已有 大 0 4 5 6口井 裂缝性 见 水 , 均 见水 时 间 2 平 8个 月 , 见水 从 到水 淹最 快 的仅 1 。油井 见水方 向以东西 和南北 7d 向为主 , 分别 占 3 8% 和 4 O% , 东北 和西 北方 向分别 占1 4% 和 8% 。注 水 开 发 2年 后 , 水 上 升率 为 含 29 .0% , 自然 递减 率为 3 . 53% , 层裂 缝 的存 在严 储 重影 响 了区块 整体 开发 效果 。 敖南 油 田注水 开 发 后 , 动 态 上也 表 现 出 储层 从 裂缝 发育 的 特征 。注 水 开 发 2年 后 , 有 裂 缝 性 见 共 水井 3 口, 早 投 注 】 3 最 5d即水 淹 , 现 出见 水 早 、 表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及其进展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及其进展陈芷若;江山;刘亚昊;陈春燕;刘恩豪;胡力文;陈鹏【摘要】水力压裂技术作为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已在油气生产中广泛应用,微地震监测技术是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缝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及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叙述了微震事件的定位方法;评述了2种非常规油气层压裂微地震监测方法,即井中监测技术和地面监测技术,并对其原理、特点和发展进行了阐述和对比,最后论述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中州煤炭》【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5页(P73-76,81)【关键词】地球物理学;微地震监测;震源定位;井中监测;地面监测【作者】陈芷若;江山;刘亚昊;陈春燕;刘恩豪;胡力文;陈鹏【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0 引言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观测微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地球物理技术[1]。
该技术分析计算裂缝网络的几何特征,即方位、长度、高度等信息,实时评判压裂效果,了解压裂增产过程中人工造缝情况,以指导优化下一步压裂方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2]。
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声发射学、摩尔—库仑理论和断裂力学准则[3]。
微地震监测技术与常规的地震勘探技术相比,其不同点在于要求解震源的位置、时刻和震级[2,4]。
微地震监测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1976年桑地亚国家实验室确立了井下微地震观测方法,20世纪80年代,该技术主要集中于裂缝成像反演方法,到了90年代,出现多级检波器且得到广泛的应用[5]。
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在水驱前缘与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乾安油田为例

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在水驱前缘与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乾安油田为例王建华;李迎九;陈栗;陈俊哲;韩莹波;赵燕新【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07(014)004【摘要】应用潜入式水驱前缘和裂缝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描述了乾安油田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井周裂缝发育特征,确定了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乾安油田水驱前缘"指状"突出现象普遍,油井排100m附近剩余油较多.【总页数】3页(P56-58)【作者】王建华;李迎九;陈栗;陈俊哲;韩莹波;赵燕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新民采油厂,吉林,松原,138009;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新民采油厂,吉林,松原,138009;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新民采油厂,吉林,松原,138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相关文献】1.微地震监测技术在低渗透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为例 [J], 赵玉武;曲瑛新;熊文平2.水驱前缘和裂缝监测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J], 阎静华;徐英娜;朱华丽;杜永波;初振华3.微地震波人工裂缝实时监测技术在低渗透储集层改造中的应用 [J], 刘杨;付志;李杰;肖萍;陈红玲4.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在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J], 李民河;廖健德;赵增义;李震5.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J], 李贵金;杨文海;李慧娟;陆诗文;谷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地震法在煤层气井人工裂缝监测中的应用

层气开发 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人工裂缝方向与井 排方向错开的角度较小 ,会造成气井早期水淹、水 窜 ,严重影响气井开发效果 ,因此裂缝不仅决定了 抽 水效果 ,而且控 制 了层系 的划分 和井 网布 置 ,从 而直接决定 了气井开发效果 的好坏。因此 ,掌握人 工裂缝 方 向 及 大 小 对 煤 层 气 的开 发 起 着 关 键 的作
形 成 的裂缝宽 度非 常小 ,很 难通 过普 通 的地球物 理
方 法进 行有效 的监 测 。近年 来 ,我 国一些 部 门进 行 了相关 的试 验工 作 ,已创立 了一 些 测试技 术 ,主要
包括利用地面微地震 、大地电位及井温等方法进行 人工裂缝监测。我们在煤层气开发 中利用地面微地 震法 进行 裂缝监 测 ,通过 现场 监测 给 出该井压 裂 时
接收 震动 信号 的换 能器 ( 波器 ) 检 ,可 以完 成 弹性
波 的接收 。
探 头
肌
/f 监
第3 第 3 卷 期 20 06年 7 月
中国煤层气
C 卸 A C AUj O 皿 MEn¨ E N
Vo 3 No. 1. 3
Jl 2 0 uy 0 6
微地 震法在 煤层 气井 人工裂 缝 监测 中的应 用
白建 平
( 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公司 ,山西晋城 08 0 ) 406
Ke wo ds S ra emir - im; c ab d meh ne fa tr ntrn y r : uf co s s c e o l e ta ; rc u e mo oi g i
1 概 述
在 煤 层气 开发工 程方 面 ,地 应 力场作 用 占重要 地位 ,随 着煤 层气 产业 的发展 ,人 们发现 裂缝 在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imulating mechanism of inducing micro-seismic in the fracturing proces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ificial fractures and crustal stress and describes the orientation method of seismic events.Using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we monitored in real-time the Well BYHF1 horizontal fracturing process by real-time positioning theory system.Based on the dipole logging and VSP data,the initial velocity model of monitoring area was established,which can be calibrated through perforation gun.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data and identification of effective seismic events,we calculated the position of micro-seismic events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compression and shear wave analysis.The direction,size,spac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of fracturing well-block was described in detail using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rection of fractures are mainly NE34°,which is basically coincided with the results of imaging logging. Key words:micro-seismic monitoring;fracture;micro-seismic events;shale oil;fractures network;crustal stress
随着 油 气 资 源 需 求 的 不 断 增 长,常 规 油 气 藏 越 来 越 少 ,非 常 规 油 气 藏 ,特 别 是 页 岩 油 气 的 勘 探 越 来 越受到重视 。 [1-3]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成功 实 现 页 岩气的工业开采,且 具 有 较 为 广 阔 的 前 景。 我 国 也 在页岩油气方面开 展 了 大 量 工 作,在 多 个 盆 地 相 继
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 地 学 前 缘 ,2013,20(3)
严永新 ,张永华 ,陈 祥 ,等/ 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3,20 (3)
2 71
裂造缝的识别一直 以 来 是 一 个 难 点,采 用 微 地 震 技 缝发生。τ0为零时,式 (1)左 端 大 于 右 端,这 时 会 发
中所产生的微地震 事 件,通 过 分 析 计 算 预 测 出 裂 缝 后,在井周围就会发生微地震事件,通过确定微地震
的方位、产状,了解 压 裂 增 产 过 程 中 人 工 造 缝 情 况, 事件出现地位置可以检测裂缝的分布范围。
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其理论依据是声发射学和地震
由断 裂 力 学 理 论 可 知,当 地 层 应 力 强 度 因 子 大
是微地震监测方法的理论依据。
1 压裂诱发微震机理
2 微地震震源定位
地应力是由一个垂直主应力和两个水平主应力 构成的三维应力。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施工中 挤压的裂缝形态和延伸方向受地层中三向应力所控 制。在压裂过程时,当注入井内的压裂液的压力达到 地 层 破 裂 压 力 的 临 界 点 时 ,地 层 开 始 破 裂 。 若 继 续 注 入 液 体 ,破 裂 缝 就 不 断 生 长 。 由 于 地 层 中 压 力 的 变 化 造成裂缝向前延伸,而每次破裂延伸的能量是以弹性 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其地层岩石破裂不仅与空隙压 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有关。
式(2)左 侧 是 地 层 应 力 强 度 因 子;kic是 断 裂 韧
经过数据处理 和 定 位 后,可 确 定 发 生 破 裂 的 位 置, 性;pd是井底注入压力;sn是裂缝面上的法 向 应 力;Y
利用三维可视化技 术 给 出 人 工 裂 缝 空 间 图 像,研 究 是裂缝 形 状 因 子;l是 裂 缝 长 度;x 是 自 裂 缝 端 点 沿
收 稿 日 期 :2012-07-20;修 回 日 期 :2012-11-27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石 化 集 团 公 司 科 技 开 发 部 项 目 “泌 阳 凹 陷 陆 相 页 岩 油 气 成 藏 条 件 评 价 ”(P11081) 作 者 简 介 :严 永 新 (1968—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现 主 要 从 事 石 油 天 然 气 地 质 综 合 研 究 、勘 探 生 产 及 科 研 管 理 工 作 。E-mail:hnytyyx@126.com
压裂后裂缝的几何 形 态 及 延 伸 方 向,其 监 测 成 果 对 裂缝面走向的坐标。
合 理 制 定 非 常 规 油 气 藏 的 开 发 方 案 、提 高 开 采 效 果 、
由式(2)可知,在压裂过 程 中,pd 增 大 到 一 定 的
评价压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值,就要造成地层 破 裂,从 而 诱 发 微 地 震 事 件,这 就
YAN Yongxin,ZHANG Yonghua,CHEN Xiang,et al.The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technology in fracture monitoring. 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3,20(3):270-274
微地 震 震 源 定 位 是 微 震 监 测 的 核 心 和 目 的,其 依据就是在地层压 裂 造 缝 过 程 中,由 于 压 力 增 大 造 成岩石开裂,类 似 于 沿 断 层 发 生 的 微 地 震。 这 些 微 地震事件产生的地震波动信息被附近监测井的地震 检波器接收(图 1),同 时 采 集 系 统 对 接 收 到 的 微 震 信号进行严格判别,保 证 每 个 接 收 到 的 微 震 信 号 的 真 实 性 ,避 免 伪 信 号 的 进 入 。 通 过 数 据 分 析 处 理 ,可 得到震源的信息。 在 压 裂 过 程 中,裂 缝 延 伸 所 产 生 的微震能量以弹性 波 的 方 式 向 前 传 播,随 着 微 地 震 事件在时间和空间 上 的 产 生,微 地 震 定 位 结 果 便 连 续不断更新,形 成 一 个 裂 缝 延 伸 的 动 态 图。 通 过 求 解这一系列 微 震 源 点,便 可 直 观 得 到 裂 缝 方 位、长 度 、宽 度 、顶 底 深 度 以 及 两 翼 长 度 。
学[11-13],在求解过 程 上 与 石 油 地 震 勘 探 相 反。 石 油 于地层中断裂韧性时,已有的裂缝产生扩展,即当公
地震勘探是求解地 下 物 性 界 面 的 信 息,而 微 地 震 监 式成立时,裂缝发生扩展现象 ,即 [16-17] 满足下式
∫ 测 是 求 解 震 源 的 位 置 、发 震 时 刻 、震 源 强 度 。 求 解 这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2.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Oilfield,Sinopec,Nanyang473132,China
微地震技术在裂缝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严 永 新1,2, 张 永 华2, 陈 祥2, 罗 家 群2, 章 新 文2
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2.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 南阳 473132
YAN Yongxin1,2, ZHANG Yonghua2, CHEN xiang2, LUO Jiaqun2, ZHANG Xinwen2
术在裂缝监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生岩石破裂;p0 增 大,也 会 使 左 端 大 于 右 端。 这 两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基于交叉学科的新技 种因素都会更容易造成岩石破裂而诱发微地震事
术,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液体压裂过程 件。试验结果表明,压 裂 作 业 的 压 力 达 到 一 定 的 值
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油气资源 。 [4-7] 在 国 内, 河 南 油 田 首 次 实 现 了 页 岩 油 的 工 业 开 采,在 对 BYHF1井地质评价 基 础 上[4,8],进 行 水 平 井 压 裂 后 取得了较好的产 量。 对 于 页 岩 油 气 资 源 的 开 发,在 很大程度 上 取 决 于 水 平 井 压 裂 技 术 ,而 [9 年 5 月
地 学 前 缘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 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Vol.20 No.3 May 2013
由摩尔-库 仑 准 则 可 知,当 地 层 压 力 不 断 增 大 时,就会产生微 地 震 事 件。 对 微 地 震 事 件 产 生 的 震 动信息进行采集,并 通 过 处 理 手 段 对 微 震 事 件 进 行 定位就可 以 描 述 地 下 破 裂 缝 的 变 化 情 况。 摩 尔-库 仑 准 则 可 以 写 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