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庐阳工业园简介
皖江城市带简介

皖江城市带简介(2009-8-11 作为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字号”的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记者了解到,示范区已经由早期的9个市扩容了,除了原先涵盖在内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新增加了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
) 成员市:9个。
由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9市组成。
数据: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的40.3%;人口2120.3万,占全省的32.5%;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2254.5亿元,占全省的41.9%。
目标:建成临江产业密集带、沿江城镇密集带,到2010年,沿江城市群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500元,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
开放促开发加速融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最大的特点是与长三角的紧密关系。
“无缝对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的人们喜欢这样描绘他们与长三角的关系。
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立“东向发展”战略为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的基本战略。
“沿江地区无论从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看,都是东向发展战略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发挥对全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表示。
安徽省1990年7月拉开沿江开发开放的序幕,正是在同年4月浦东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
“抓住机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成为当时安徽省的重大决策。
2006年8月,《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皖江城市带作为“全省对外开发的门户”的战略定位,要求“主动迎接长三角辐射,推进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成为率先接轨长三角、接轨国际的开发型经济区域。
”而在皖江示范区规划中,把省会合肥纳入其中,并作为增长极发挥带动作用,是这次规划的一大亮点。
这就突破了2006年中央10号文件对皖江城市带的范围定义,可称为“新皖江”。
合肥

城市分区
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绊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老城区:环城马路以内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8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2万左史。 东区: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即板桥河、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瑶海绊济开发区和磨庖职教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81.44 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88万左史。 北区:除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板桥河史岸和南淝河左岸地区,包括庐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53平 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8万左史。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 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8万左史。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建设用地面积约 35.6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万左史。 绊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0.59平方公里,人口 控制在36万左史。 高新区:东以二环西路、合九铁路为界,北到董铺水库南岸,南到沪-汉-蓉高速铁路,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 示范基地、蜀山绊济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约63.03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史。 滨湖新区: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地区,包括滨湖新区和包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面 积约47.40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56万左史。
合肥大剧院
合肥美景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1、人口不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不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 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亓轴”。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 射的亓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包括: (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 (2)二级城镇:庖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 (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 (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 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合肥简介导游词

合肥简介导游词合肥古为淮夷地,商朝称虎方,西周称夷虎。
周时庐子国建都于此。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废分封,立郡县,合肥属九江郡。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合肥简介导游词,便利大家阅读与鉴赏!合肥简介导游词1合肥市,历史悠久,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总面积7366(市区458)平方公里,人口425.9(市区127.94)万。
市内道路宽敞,绿树成荫,风光美丽,既多现代建筑,又出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全国甲等开放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
高科技工业园、科大同步辐射试验室等蜚声中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不一。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淝。
”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
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著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起先形成商业都会。
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
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根底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闻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郁、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庐阳区简介

庐阳区简介庐阳,安徽的首善之区,合肥最繁荣的商业之区。
庐阳,正在崛起的实力之区、现代之区、和谐之区、活力之区。
庐阳区位于合肥市西北部,东以板桥河为界与瑶海区相望,西与肥西县毗邻,南连包河区、蜀山区,北与长丰县接壤。
区域面积1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1万,辖9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1个乡,设有1个省级开发区——庐阳工业区。
庐阳属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区境内地形起伏不大,海拔20-4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年平均气温15.7度,年平均降水量969.5毫米,年平均日照2163小时。
庐阳城区即合肥老城区,隋唐之后,庐州府治即在庐阳城区。
历史上合肥别称庐阳,今区名庐阳,表明了这一地域悠久的历史和地方特色。
当今的庐阳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人流物流为合肥之最。
区域内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的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展示出文明繁荣、日新月异的风采。
2014年庐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亿元,增长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增长18.3%,双破500亿元大关;完成财政收入27.3亿元,增长1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亿元,增长10.5%,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增长13.5%,继续保持全省县区第一;招商引资总量270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46亿美元,引资总量大幅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2.6亿元,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2%、12.2%,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
2015年1-6月份,实现GDP256.94亿元,增速11%;财政收入18.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43亿元,分别增长19%、18.4%;固定资产投资327.18亿元,增长22.6%;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8.6亿元,增长15.3%,5项指标增速领跑合肥四城区。
实现三产增加值195.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33亿美元,3项指标总量稳居城区第一。
庐阳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产业园总体规划的必要性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四个行政区,即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
庐阳区所属范围为板桥河以西,南淝河以北以及环城路以内的老城,辖两镇一乡十个街道,人口37.14万人, 面积136.86平方公里。
纵观庐阳区的行政区域,除城区以外,大部分区域位于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上游,建设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随着合肥市“千亿”规划的出台,各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庐阳区也不例外。
庐阳区人民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出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随后提出建设庐阳产业园的规划设想。
我院于2002年6月与庐阳区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在城市北门地区建立庐阳产业园。
经过多方讨论,将淮南铁路以西、合九铁路以北、铝厂以南、蒙城北路以东作为产业园用地,其中太和路以东为近期建设范围、太和路以西为产业园远期发展用地。
之所以选择该地区建设产业园,是因为该地区属板桥河水系,不在两座水库的径流范围,产业园不会对两座水库产生水体污染。
产业园近期建设规划与2002年12月完成。
庐阳产业园已动工建设,目前已引进项目18个,打通了部分道路,拆迁恢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起步区的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指生产用地)已基本用完,部分项目已进入起步区以外的用地。
按照目前的速度,近期的6.07平方公里可能不到2005年即被用完。
同时,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园区内的部分道路和用地也作了一定的调整。
为了保证产业园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产业园的远期进行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庐阳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地提出编制产业园远期总体规划。
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分析一、庐阳产业园建设环境1.庐阳产业园范围在编制庐阳产业园近期建设规划时,已对庐阳产业园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分析,并将庐阳产业园近期建设范围确定为:北到双凤工业区,东到淮南铁路;南到怀远路,西到规划中的太和路,西北到第二物资公司仓库铁路专用线,面积约6.07平方公里, 太和路以西至蒙城北路之间作为庐阳产业园远期发展用地。
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中标单位

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中标单位
摘要:
1.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简介
2.中标单位的评选过程
3.中标单位的主要任务
4.对中标单位的期望与要求
5.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的发展前景
正文:
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是一家位于我国安徽省合肥市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专注于为新兴科技企业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
该园区以创新、绿色、智能为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近期,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完成了中标单位的评选工作。
评选过程中,园区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与竞标的单位进行了严格的资质审查、技术评估和商务洽谈。
最终,中标单位脱颖而出,成为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标单位将承担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任务,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技术支持、政策咨询、市场推广等全方位服务。
同时,中标单位还需积极参与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优质企业,丰富园区产业结构,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
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对中标单位寄予厚望,要求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中标
单位应与园区内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随着中标单位的尘埃落定,合肥美的新基地工业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中标单位的助力下,园区将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提高产业集聚度,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村级工业园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整治方案

村级工业园安全生产专项工作整治方案根据市政府安委会统一部署,今年全市开展了工业园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共9个县区属工业园区列入整治范围。
11月上、中旬,市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
经考核,双凤经济开发区、桃花工业园、庐阳工业园、包河工业园、肥东经济开发区被评为专项整治优秀单位,蜀山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龙岗开发区、瑶海工业园被评为专项整治合格单位。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工业园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县区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工业园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专项整治各项措施。
通过整治,各县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安全”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国务院23号文件得到认真贯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建设、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逐步夯实,园区安全生产秩序逐步规范。
据统计,专项整治期间,各县区、工业园区共投入各类经费5730多万元,排查整治各类隐患 9800余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164起;增设各类道路交通安全设施820处,新建消防站6座,配套消防栓358个。
今年以来,工业园区工矿企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15.2%;建设施工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5.3%、41%;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3%、7%;消防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5%,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今年,工业园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主要工作及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合肥高新区

安医附院
医疗设备
文化生活
茶 楼
酒 庄
黄梅戏
歌剧院
休闲娱乐
西班牙酒吧
德国啤酒屋
高尔夫
酒 店
三、投资案例
中国30%的家电来自这里) 的家电来自这里) 投资案例 (中国 的家电来自这里 日本三洋
格力电器
美的集团
投资案例 长安汽车 总投资30亿元,年产40万辆整车,2011年底竣工投产。 总投资30亿元,年产40万辆整车,2011年底竣工投产。 30亿元 40万辆整车 年底竣工投产
项目,生产16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项目,生产16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16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拟投资135亿元,建设3GW硅片,3GW电池片 3GW组件 计划2014 135亿元 3GW硅片 电池片, 组件。 晶澳 拟投资135亿元,建设3GW硅片,3GW电池片,3GW组件。计划2014 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 300亿元 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
谢谢! 谢谢!
赛维LDK 赛维LDK 7个月建成
公共设施
供水:水库水域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供水:水库水域30平方公里, 库容4.5亿立方米 亿立方米, 库容 亿立方米,日均供水 万方, 亿吨。 达112.5万方,年供水达 亿吨。 万方 年供水达3亿吨
供电:最大负荷为188.9万千 供电:最大负荷为188.9万千 188.9 现有500KV变电所1 500KV变电所 瓦,现有500KV变电所1座, 220KV变电所11座 变电所11 220KV变电所11座。
合宁高速、合六叶高速、合徐高速、 合宁高速、合六叶高速、合徐高速、 合芜高速、合安高速、合淮阜高速、312国道 合芜高速、合安高速、合淮阜高速、312国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庐阳区产业园“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庐阳区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二00五年十月目录一、园区概况 (1)(一)现实基础 (1)1 区位 (1)2 已入园企业 (2)3 现有发展空间 (2)(二)园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二、“十一五”时期园区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一)指导思想 (3)(二)发展目标 (4)三、“十一五”时期各行业经济发展目标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4)(一)行业经济发展目标 (4)1 工业经济目标 (5)2 服务业发展目标 (7)3 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发展目标 (7)(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8)1 “十一五”时期变电所建设 (9)2 道路建设 (9)3 绿地建设 (10)4 燃气、热能管道建设 (10)5 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10)6 产业园服务业及办公楼项目 (12)(三)“十一五”时期园区建设资金来源 (12)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13)(一)主要任务 (13)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3)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13)3 着重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14)4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4)5 抓好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建设 (14)(二)保障措施 (15)1 加快南扩西进的基础设施建设 (15)2 加强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控制 (15)3 加快服务业与房地产开发进度,盘活现有土地存量 (15)4 提升园区服务功能 (16)5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16)6 加强园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7)五、保持可持续发展,摸索建设循环型经济园区,把园区做出特色 (17)合肥市庐阳产业园“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为加快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合肥现代化大城市的水平,实现“工业立市”和“工业强区”的目标,庐阳产业园具体制定园区“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
一、园区概况(一)现实基础1 区位庐阳产业园是经合肥市人民政府2002年9月4日批准设立的,园区规划面积1353公顷,其中有220公顷为原有国企及事业单位用地,实际用地1133公顷,工业用地区占总规划面积36%,三产住宅用地占20%,道路绿化用地占44%。
一期启动区经省政府核准面积为383公顷,经核准的土地已用面积占80%以上。
园区地处合肥市中心城区北部,位于中心城区与双凤工业区之间,南至北二环、北至双凤工业区,长约6.3千米;西至蒙城北路、东至淮南铁路线,宽约2.2千米。
荣事达大道贯穿园区,园区东临淮南铁路线,西托大房郢水库,铝厂铁路专用线绕行于园区的北部和西部分,北环高速离园区6千米,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蔡田铺污水处理厂位于园区内淮南铁路线以东,板桥河两岸为新站试验区规划的物流区。
庐阳产业园是合肥市北部地区的腹地,区位优势明显。
经过三年的建设,园区已初显雏形。
起步区内的土地已完成征用手续,土方平整也已基本结束。
园区现已完成12.4千米六横二纵的园区内部道路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已建成道路的绿化和人行道板的建设,强弱电设施已架设完工。
园区已完成规划文本及说明、环境评估、路网工程可研报告、规划区域内测绘等工作,并完成了园区建设立项、路网工程立项及可研报告的审批工作。
园区工程总投入已达5.2亿元,现有整体环境已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
2 已入园企业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81家,加上原有双凤工业区、三个社区的企业共达10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1家,占83.5%,总投资已达10亿元。
现已形成变压器、印刷、钢材加工三大主导行业。
2004年完成产值3.7亿元,增加值0.925亿元,税收1407万元。
2005年预计完成产值6亿元,增加值1.5亿元,税收2000万元。
3 现有发展空间庐阳产业园规划面积为1353公顷。
规划面积内原有国企占地220公顷。
实际在规划面积内只有1133公顷,其中道路占地140公顷,绿地占地207公顷,实际可用于建设面积约为786公顷。
合理用好现有土地和整合已入园项目用地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园区一期经省政府批准面积为383公顷(实际用地403公顷)。
“十一五”时期各类可用地面积为402.7公顷,分别为工业用地113.3公顷;住宅用地225.4公顷;公共服务用地20公顷;商业服务用地11.04公顷;预留教育用地13.04公顷;其余土地为道路和绿化用地。
根据现有土地资源,科学的利用好土地,保持高速发展是实现“十一五”目标的保证。
(附“十一五”各类可用地示意图)(二)园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园区建设三年来,目前正面临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决策为园区发展确定了方向,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园区可以通过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东南沿海产业梯度加速转移为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东向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工业立市”的决定,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已经做出了加快合肥市北部副中心城区建设的决策,为处于合肥市北部地区的腹地的庐阳产业园带来了快速发展的良机;庐阳区提出了“工业强区”目标,并逐步加大了对园区的支持力度。
良好的政策和和外部环境为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不断在加剧,区域之间资本、人才、技术等因素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园区能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也使得融资的难度加大,这些因素都给园区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明显难度。
机遇与挑战的并存为庐阳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既增添了压力也增加了动力。
二、“十一五”时期园区发展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区”战略为主轴,围绕国家、省、市、区“十一五”规划目标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面启动园区建设。
“十一五”前二年完成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后三年完成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的步伐,打造优良的园区环境,实现园区城市化;加大工业投入,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推动入园企业的快速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产业集群化,为实现“工业强区”做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完成工业用地的招商任务,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力吸引外资,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科技创新为新的增长点,保持园区高速发展;做好拆迁及居民安置就业工作,保持园区稳定,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园区在“十一五”时期要形成大招商、大投资、大开发、大增长的环境,真正的把园区建成环境美、项目优、功能全的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园区发展总体围绕实现“12415”目标,即到2010年末总产值力争达12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税收过5亿元,三产服务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占总产值的5%;“十一五”时期完成整个园区内的32.33千米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园区内的居民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并保证失地居民的劳动力就业率达80%以上。
“十一五”时期园区总投入49.733亿元;其中入园项目单位总投入确保37亿元;园区道路工程、绿地及配套设施及服务业总投入12.733亿元,其中:道路及配套设施投入4.326亿元,供电设施建设投入0.1亿元,绿地投入2.969亿元,拆迁安置费用4亿元,服务业投入1.338亿元,到2010年确保完成6—7.86平方千米建设任务。
围绕“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和园区的资源现状,园区要重点抓好七大行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争取将园区做大、做强、做优。
三、“十一五”时期各行业经济发展目标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一)行业经济发展目标1 工业经济发展目标(1)电力装配、电缆、电线、电器开关行业以保变(合肥)有限公司、合肥星辰电缆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为龙头的变压器、电缆、电线、电器开关行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产量分别达到变压器2400万KVA,电缆电线126000KM,各类开关柜114700套,总产值达24.873亿元。
(2)印刷、印刷物资行业“十一五”时期,省新华印刷股份公司、杏花印务股份公司等23家企业,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240—250万令,铜板纸产量18000吨,产值达21.984亿元,在此同时积极的推动图书批发销售市场的建设。
(3)钢材加工业“十一五”时期以上海宝钢、徽商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7家企业,力争到2010年形成150万吨的加工能力,20万吨轻钢结构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交易额200亿元,产值过46.3亿元。
(4)橡胶、塑料行业“十一五”时期以合肥久环燃气给排水燃气有限公司为龙头的5家企业,力争到2010年形成年产橡胶密封圈0.42万吨,摩托车轮胎1700万条,塑料制品9.5万吨,总产值达7.4亿元。
(5)机械、模具行业“十一五”期末,信雅达蓝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年产量力争达到环保设备180台套,食品包装机械480台套,精密模具14600套,电梯2000部,总产值达9.1亿元。
(6)服装鞋帽行业“十一五”时期以华锋制衣为主的4家企业,到2010年年产量达840万件,出口530万件,总产值力争达2.51亿元,力争创出品牌。
“十一五”时期,园区要重点抓好3家10亿元以上、15家亿元以上企业的发展。
这18家企业将实现产值82.72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68.93%,实现工业增加值24.5726亿元,占总地区生产总值的57.83%,实现税收3.5278亿元,占计划的69.24%。
此外,园区还要逐步的对其它19家单一产品企业进行整合,力争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亿元,实现园区产业的协调发展。
2、服务业发展目标为提升园区的服务功能,“十一五”时期园区要注重发展服务业,并力争到2010年要初步建成集商贸、餐饮、娱乐、医院、信息、培训、融资本、房地产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2.843亿元。
3、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发展目标“十一五”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入37.36亿元,期中市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入28.0854亿元,占“十一五”园区工业、基础设施总投入48.2954亿元的58.2%,预计实现产值65.3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54.41%。
(二)基础设施建设及拆迁安置任务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十一五”时期园区将在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 “十一五”时期变电所建设园区现有一条1万KVA供电线路由双凤工业区引入,随着园区的项目的增多,用地的增加,“十一五”时期,园区将兴建一座110KVA的变电所,总投入预计1000万元。
2 道路建设园区道路规划建设总长度45.73千米(包括市政道路),现已完成12.4千米的建设,计划“十一五”时期完成32.33千米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计划总投入4.3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