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笔记

成本会计笔记
成本会计笔记

必要说明

1、笔记为《成本会计》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笔记中知识点为课后习题的提问以及个人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仅供参考

3、笔记中存在错误及不足,本笔记目的是为了考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的问答题而写,为同学可以提供参考,以doc格式提供,方便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笔记,节约些时间。

4、因为笔记是自己备考中所写,所以有些经过归纳,简化,但都源自课本。

第一至四章 成本会计概述

1、W=c (生产资料价格)+v(劳动力价格)+m (剩余价值)

2、会计学成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会计主体,以符合会计主体假设 △成本发生为了某一目的

△可以用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假设。 3、成本分类

△经济用途或职能: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与特定产品的关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成本习性: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混合成本 4、正确划分各种成本的界限

①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费用②各种产品成本界限③在产品和产成本④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5、成本开支范围

1)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原价与运输、装卸、整理费用

2)为制造产品所耗用的动力费 3)企业生产支付的职工薪酬 4)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

5)因生产原因而发生的停工损失和废品损失 6)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等费用

第五章 生产要素的汇集和分配

1、费用要素分配原则:凡是属于直接费用的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的经归集与分配后计入产品成本。

2、生产费用要素反映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 同:都是耗费

异:范围不同,前者包括工业生产和非生产费用;后者仅包括工业生产费用。计算基础不同:前者同期间联系,不管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都计入当期生产费用;后者同产品联系,反映本期产品应负担的费用。

3、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定额耗用量分配法(各项材料消耗定额健全且比较准确)、产品重量分配法(所耗材料与产品重量有关)、产品产量分配法、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法(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额,红字做账)

第六章 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

1、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

1)直接分配法:对辅助车间相互之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不进行分配

计算简单,具有假设性:即各辅助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等外部门所耗用,用辅助车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较少。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分配 △直接分配:对外分配

克服直接分配法在辅助生产车间不分配的缺点,更准确;计算不及时,交互分配不是实际分配率,存在误差——计划单位成本或上期实际单位成本

3)计划成本分配法:差额计入管理费用。前提:计划单位成本应比较准确。 4)代数分配法:分配准确,辅助生产车间较多,计算麻烦。

5)顺序分配法: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排前面,先分配。优点:计算简便,由于排在前面的不负担排在后面的费用,存在误差。 2、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1)实际分配率法:实际制造费用和分配标准(生产工时、直接人工、联合分配) 2)预算分配率法:制造费用预算和产品定额工时;差额平时记在制造费用,年末按已分派数结转。(季节性生产或季节性费用较大,避免生产制造费用分配率悬殊)

3)累计分配率法:在产品完工时一次性分配其负担的全部制造费用,至于未完工产品暂不分配。累计工时保留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完工批次少,未完工批次少,月末制造费用水平差不多)

第七章 生产损失核算

1、生产损失: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2、废品按费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有修复价值分为可修复废品(在技术上可修复,支付费用合算)和不可修复废品(技术上不可修复或虽能修复,但不合算)。

3、不可修复废品:

△实际费用计算 △定额成本 ①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成本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②根据残值

借:原材料等

贷:废品损失

③发生修复费用 借:废品损失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④取得补偿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废品损失 ⑤净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4、停工损失

季节性、修理期间——制造费用,其他——营业外支出

第八章 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

1、方法选择:产品数量多少、费用数额大小、定额资料是否健全

2、盘盈盘亏处理:

盘盈:重置成本入账,批准后一般冲减管理费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实际成本入账,残值估计成本入账;净损失按实际情况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借: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折算成完工产品的产量;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变化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项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大。(注意原材料的投入方式) 2)定额比例法:按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 适用管理基础较好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3)定额成本计算:按各项消耗定额为标准计算在产品成本。适用于企业具备完整的定额资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实际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在定额存在误差时,影响成本计算准确性。 4)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

只负担材料费用,其他加工费用由完工产品负担。适用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的比重较大时,而其他加工费用较少。 其他方法:

不计算在产品法(月末在产品数量少,金额小)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月末数量在产品多,占有费用大,但变化不大)

第九至十四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企业生产按工艺流程

△简单生产(单步骤):工艺流程不能间断,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生产周期短;发电、采掘等企业。

△复杂生产(多步骤):间断的若干生产步骤组成。 连续式复杂生产:钢铁、纺织 装配式复杂生产:机床、汽车

2、成本计算的对象:即成本费用的承担者。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

3、基本成本计算法 方法 对象 成本计算期

成本分配

品种法 每种产品 定期于月末计算 一般不需分配,大量大批

复杂生产企业采用需分配

分步法 每种产品及所经

过加工步骤成本 定期于月末计算 需要进行分配 分批法

每批产品

不定期计算

一般不需分配

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定额法、分类法 4、品种法

适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或生产规模小、流水线、集中封闭式生产,生产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简单品种法(基本没有在产品,计算简单)和典型品种法(计算每种产品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

5、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为计算对象)

适用:单件小批量生产类型(船舶、重型机械制造)

特点:①对象:产品批别②成本计算期和报告期不一致,与生产周期一致③一般不分配生产费用,除了产品批量较大,出现跨月陆续完工和分次交货④间接费用在不同批次之间可选择:当月分配法(月末分配间接费用,不管完工与否)和累计分配法(只对完工批次或订单按累计分配率分配,其他不分配)

△分批零件法:以投产的每批零件、部件和产成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适用:零部件较少装配式成批生产企业:仪器、仪表

6、分步法:以产品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适用:大量大批复杂生产企业,纺织、造纸 △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法) 适用: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①综合结转分步法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转入下一步骤,按综合项目(半成品或原材料)转 优点:计算简便、提供个步骤半成品成本 缺点:不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应映产品结构 成本还原:

△按上步骤半成品各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

△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占上一步骤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②分项结转分步法: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转入下一步骤,分别将每项目计入下一步骤,可以提供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结构。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 适用:半成品种类较多,又很少对外销售

特点:各生产步骤只归集本步骤所发生的费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已转入下一步骤,虽实务转移,但半成品成本并不转移。

项目 平行结转法

逐步结转法

成本计算程序 只计算该步骤计入产品成本份额

按生产过程逐步结转半成品及其成本

各步骤包该费用 只包括本步骤发生费用 包括本步骤和上一步骤成本 完工产品概念 最后完工 最后和各步骤完工 在产品概念 广义在产品

狭义在产品

成本资料 直接提供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结构 各步骤所占用资金数额 成本与实物 不一致

一致

及时性

及时(各步骤同时进行)

不及时(上一步骤计算完进行)

7、分类法(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某类产品总成本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分配计算种类内产品成本)

适用:产品品种或规格较多的企业或车间使用;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的计算。 1)类内产品计算方法

①系数法:将类内产品的分配标准折合为系数。(产量较大、生产稳定或规格适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

②定额比列法:定额比较健全稳定的企业。

2)联产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同一种原料,经过同一个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且都是主要产品;分离前发生的为联合成本,分离后每一种产品为可归属成本。 △联产品的分配方法 ①实物计量分配法

联产品实物量(重量、长度或容积)

②标准产量比例法(联产品实际产量,按系数折算成标准产量来分配联合成本) ③销售价值分配法——目的:各种产品取得相同的毛利率 适用:成本高低与产品售价密切

3)副产品: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的一些非主要产品。

副产品不计价法、按分离后成本计价法、固定成本计价法、按销售价格扣除销售税金、销售费用后的余额

副产品从联合成本扣除的方式;①联合成本的直接材料扣除(副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较大或副产品成本占联合成本很小的情况)②副产品的计价额与其总成本的比,分别从联合成本的各项中扣除。(副产品中各项目成本比重差不多或副产品成本在联合成本中占一定比重) 4)等级品:品种相同,但质量上有差别。

材料质量、工艺本身等特点或自然原因:根据售价等标准确定系数

因生产管理不当、操作失误造成,实际产量比例法(因为用料相同、工艺相同) 8、定额法

适用:产品已经定型,产品品种稳定,各项定额比较齐全、准确;原始记录齐全的企业采用。 产品实际成本=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 (1)直接材料定额差异计算 ①限额领料法②整批分割法③盘存法 (2)定额变动差异和定额差异比较

①发生时间不同:前者不是经常发生,不需经常核算,只有在定额发生变动时核算;后者经常变动。

②差异处理方式:定额变动差异与某一产品联系,其变动可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定额差异不是由某一种产品单独引起,企业各方面工作综合结果,不一定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往往采用分配。

变动差异不大,可全部计入完工产品;变动较大,按定额成本比例,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3)优缺点:

利:加强成本日常控制、成本定期分析、提高成本定额和成本计划的制定水平、有利于各项费用定额差异及定额变动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弊:工作量大、不便于对各责任部门的考核、定额资料若不准确会影响成本计算准确性。

第十五章 标准成本制度

1、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差异=(标准数量+数量差异)(标准价格+价格差异)-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对混合差异的处理;单独列出或合并至价格差异 2、材料标准成本计算(三差异)

标准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 实际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

实际结构的实际平均单价=

数量差异=(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标准耗用量)标准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

组合差异=材料实际耗用总量(实际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标准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 价格差=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实际结构的实际平均单价-实际结构的平均标准单价) 3、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三差异) 标准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

实际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

实际组合的平均实际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

人工组合差异=实际工时(实际组合的平均标准工资率-标准组合的平均标准单价)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组合的平均实际工资率-实际组合的平均标准单价) 4、标准成本差异账务处理

1)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月末金额不大

2)根据销售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和月末库存产品成本的比例分摊:月末金额较大 3)结转入下期:年度中间采用,年末1/2选一。 5、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

第十六章 作业成本法

1、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导致成本发生的事项或活动

资源动因::作业量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业动因:产品产量与作业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2、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

(1)成本结构,制造费用占比很大 (2)产品结构,产品多种多样 (3)外部环境,面临激烈竞争的公司

3、作业成本法优点:间接费用的计算和产品成本计算更为准确、利于加强成本管理,控制产品成本、提供更广泛的信息

4、作业成本法局限:

(1)作业的分类和计量有一定主观性

(2)成本动因的选择有困难,并可能缺乏科学性

(3)计算过程复杂,执行成本较高,可能违背成本效益原则 (4)不符合现行会计准则与对外财务报告需要 (5)对未来绩效的改善无法验证

5、△将资源分配给最终产品时,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方式

△计量属性看,成本动因分为业务动因(业务发生次数)、持续动因(假设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强度动因(特殊情况下,将全部资源单独归集,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 6、作业层次

单位作业:随产品数量变化而变化 批次作业:随生产批次变化而变化 产品作业:随产品品种项目变化而变化 支持作业:保证整个生产系统顺利进行

第十九章 成本报表

1、成本报表的种类: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

2、商品产品成本表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第二十章 成本分析

1、成本分析的评价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预算标准 整体分析方法:水平、垂直、趋势分析法

指标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相关比率、趋势比率、构成比率) 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先数量后质量,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差额计算法 2、 顺序 指标

计算方法

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构成、计

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额

按实际产量、计划品种构成、计

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额

和降低率

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构成、计

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额

和降低率

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构成、实

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降低额

和降低率

产量变动影响 品种构成变动 单位成本变动

②-① ③-② ④-③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方法:连环替代法和余额推算法。

成本会计总复习笔记整理

成本会计总复习笔记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生产费用。 2.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的测算。 3.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4.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5.直接人工:生产工资及福利费,简称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6.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同负担的费用。 7.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8.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9.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10.约当产量比例法: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11.定额比例法:其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 12.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3.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4.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15.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实验目录 0 准备知识1 1 基本操作步骤2 2 期初建账3 3 日常业务的会计处理3 4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参考答案3 0 准备知识 (1)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设置 (2)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岗位)设置 (3)成本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什么是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指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经管要求相适应。 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厂部的企业会计机构一般设在厂部会计部门中,是厂部会计处的一个成本核算科室。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是全厂成本会计的综合部门,负责组织全厂成本的集中统一经管,为企业经管当局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分解下达给各责任部

门;实行日常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正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及有关费用;检查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考核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完成情况,实行物资利益分配;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和经管,加强对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帮助;制订全厂的成本会计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 2.成本会计机构的组织分工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方式。 (1)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分析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中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置原始凭证,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进一步工作提供资料。 (2)分散工作方式,亦称非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和分析等方面工作,分散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对各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并对权臣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核算、分析等工作。 1 基本操作步骤 (1)期初建账; (2)日常业务处理; (3)期末对账,结账; (4)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2018春季西交《成本会计的》在线作业

西交《成本会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基本生产车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记入的账户是( )。 . .“基本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 “管理费用” . “营业费用” 正确答案: 2.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如果半成品完工后,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在半成品入库时,应借记( )账户,贷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 “库存商品” . “在产品” . “制造费用” . “自制半成品” 正确答案: 3. 采用约当产量法,原材料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分配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 原材料是陆续投入的 . 原材料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 . 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大 . 原材料按定额投入 正确答案: 4.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中各成本项目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其在产品成本计算应采用( )。 . 定额成本法 . 定额比例法 . 约当产量法 . 固定成本法 正确答案: 5. 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立应按照( )。 . 生产批别 . 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 . 生产车间 . 成本项目 正确答案: 6. 下列属于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是( )。 . 品种法 . 分批法 . 分步法

. 分类法 正确答案: 7. 区别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 )。 . 成本计算日期 . 成本计算对象 . 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正确答案: 8. 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耗费,应通过( )账户核算。 . 基本生产成本 . 辅助生产成本 . 管理费用” . 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 9. 下列属于要素费用的是( )。 . 直接材料 . 外购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 10. 下列关于停工损失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停工损失中的原材料、水电费、人工费等,一般可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确认后直接计入停工损失 . 停工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 由于自然灾害等引起的非生产停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 应取得赔偿的停工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正确答案: 11.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首先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再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直接分配,这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 )。 . 直接分配法 . 代数分配法 . 交互分配法 . 计划成本分配法 正确答案: 12. 在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 分批法 . 分步法 . 分类法 . 定额成本法 正确答案: 13. 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这种分配方法为( )。 . 计划成本分配法

企业成本会计操作实务读书笔记

第一章综合知识 第一节成本会计 一、成本会计:是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财务会计方法对企业 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成本及相关费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成本核算和成本监督。 成本会计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成本管理应具有: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七个方面的职能。 三、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 生产费用: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手段(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原材料)的耗费,以及劳动力(人工)等方面的耗费。 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实际工作中的生产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不是指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 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因此,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 四、成本会计的工作原则 包括:财务会计工作的通用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稳健性、按实际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支出相配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又包括成本会计工作特有的原则(效益性、灵活性、全面性) 第二节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意义:1.通过成本核算,提供反映企业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 2.通过成本核算,提供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尺度。 3.通过成本核算,提供推行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资料。 4.通过成本核算,提供分析企业产品价格的参考资料。 二、企业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一)、工业企业费用划分为以下九个费用要素。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 按照费用要素分类核算工业企业的费用,可以有如下作用: (1)可以反映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共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据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2)这种分类反映了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有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因而可以为编制企业的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资料。 (3)外购材料和燃料支出的多少与材料和燃料的储备资金定额以及储备资金的周转速度密切相关。

04《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实验目录 0 准备知识 (2) 1 基本操作步骤 (3) 2 期初建账 (3) 3 日常业务的会计处理 (4) 4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参考答案 (4)

0 准备知识 (1)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设置 (2)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岗位)设置 (3)成本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 什么是成本会计机构成本会计机构是指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管理要求相适应。 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厂部的企业会计机构一般设在厂部会计部门中,是厂部会计处的一个成本核算科室。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是全厂成本会计的综合部门,负责组织全厂成本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分解下达给各责任部门;实行日常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正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及有关费用;检查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考核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完成情况,实行物资利益分配;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强对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帮助;制订全厂的成本会计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 2. 成本会计机构的组织分工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方式。 (1)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分析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中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置原始凭证,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进一步工作提

最新2701-成本会计自考笔记自考资料汇总

2701-成本会计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成本会计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成本会计的任务。 1.2.简述成本的作用。 1.3.简述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 1920年)成本会计在实务方面取得的进展。 2.1.简述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 序。 2.2.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费用归集 与分配,需要分清哪几种费用的界限? 2.3.简述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3.1.简述要素费用分配的程序。3.2.简述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分配 率分配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4.1.简述投料程度确定的几种情 况。 5.1.简述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与辅助 方法的区别。 5.2.简述分批法的核算程序。 6.1.简述分类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 条件。 6.2.简述副产品的特点。 7.1.简述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异 同。 7.2.简述定额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和 应用条件。 7.3.简述定额成本法的优缺点。7.4.简述定额成本控制的适用范 围。 8.1.简述成本报表的含义和作用。 8.2.简述比较分析法的几种形式。 8.3.简述连环替代法计算的特点和 方法。 8.4.简述差额替代法的程序。 9.1、简述成本控制系统中考核制度 的主要内容。 9.2.简述标准成本控制的特点。9.3.简述标准成本控制的程序。 9.4.简述责任中心的特征。 10.1.简述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作 用。 10.2.简述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原 则。 10.3.简述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组织体 系的基本内容。 10.4.简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意 义。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成本会计的任务。答:(1) 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2) 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3) 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4) 制定责任成本制度。 1.2.简述成本的作用。答:(1)成本 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成本 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 济指标。(3)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 的基础。(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 的重要依据。(获取更多内容请联 系!) 典型例题 第一章总论 例1下列属于成本计划内容的是 ()A.执行成本计划,规定成 本限额B.分析成本差异发生 的原因,借以纠正偏差C.对 有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判 断,从中选择最优方案D.按 照生产要素确定的生产耗费, 编制生产费用预算[答案]D 【解析】A、B均属于成本控 制的内容,c项属于成本决策 的内容,故答案选D 例2成本核算只能是事后控制。 ()[答案]×【解析】为了更有 效地控制成本、费用,应进行 成本、费用差异的事中核算, 为成本的事中控制和事中分析 提供数据。故此题说法不正 确。 第二章成本核算要求、费用分类 及成本核算一般程序(获取更 多内容请联系!)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影响商品价格制定的 因素是【ABCDE】A.国家的价格政 策B.市场竞争态势C.各种商品 的比价关系D.商品成本E.商品 在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1.2.成本会计的对象,包括【BD】 A.生产费用B.期间费用C.非生 产经营管理费用D.生产经营成本 E.经营费用 1.3.下列属于企业期间费用的是 【BCE】A.生产工人的工资B.运 输费C.广告宣传费D.燃料动力 支出E.利息净支出 1.4.下列属于成本控制循环过程中 的阶段的是【ABC】A.设计阶段 B.执行阶段C.考核阶段D.决策 阶段E.评价阶段 1.5.下列属于生产经营过程的是 【ADE】A.供应阶段B.策化阶段 C.设计阶段D.生产阶段E.销售 阶段 1.6.下列不属于财务费用的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doc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001成本会计复习笔记成本会计.doc

成本会计讲义(共51页)本书具体章节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讲解如下: 第一章:总论 1.1 成本的涵义 1. 成本的涵义 马克思:商品价值W=c+v+m,其中成本为c+v,是耗费和补偿的统一体,既是生产中耗费的反映,又是生产过程中补偿的尺度。 社会主义制度下成本的经济内涵:是产品价值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2. 成本的实际内容: 成本的开支范围——教材P2 不得列入产品成本的开支: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资本性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和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支出; (3)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以及企业赞助,捐赠等支出; (4)在公积金,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 3. 期间成本的涵义——非产品成本,非制造成本,与产品生产活动无直接联系。 期间成本不计入成本,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作为收入的扣减项目; 期间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4. 成本的一般涵义 成本不同于产品成本,成本包括了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重置成本,沉没成本,差别成本,机会成本等各种具体概念。 会计学成本的一般涵义——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1.2 成本的分类(客观题) 1.按计算产品成本和确定损益为目的分类

(1)按成本的经济用途或职能分类 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期间成本 (2)按成本同特定产品的关系或分配方式分类 直接成本: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有直接关系,能够经济方便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 间接成本: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虽然有直接联系但不能经济方便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需要按照适当的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2.以规划成本和控制成本为目的分类 (1)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 (2)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动,而是保持相对固定的成本。又可分为 半变动成本——这种成本通常有一个基数 半固定成本——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长时其发生额固定不变,但业务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其成本就会跳跃上升,然后在新业务量的一定范围 内又保持不变。 (3)混合成本:其总额虽然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变动幅度并不同业务量的变动保持严格比例的增长。 复习要点:理清成本分类的几种方式,各种分类下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分类的作用1.3 成本的作用及其降低途径(了解) 第二章: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2.1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1. 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2. 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1)标准成本制度产生 (2)预算控制方法的完善

人大第五版《成本会计学》思考题答案

1、如何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 答: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2、成本会计对象? 答: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3、成本会计职能?答:反映职能、监督职能 4、成本会计任务? 答:①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有力依据。②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③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④考核成本计划地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5、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原则 答:①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②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③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6、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答:(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7、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答:①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②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③建立建全原始记录制度④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8、简述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答: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为了具体反映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八个费用要素:①外购材料②外购燃料③外购动力④职工薪酬⑤折旧费⑥利息支出⑦税金⑧其他支出。 9、简述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答:(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①直接材料②直接燃料和动力③直接人工④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①销售费用②管理费用③财务费用。 9、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①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是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②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③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④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费用之和,在本月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10、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 答:①一次摊销法:是指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全部一次转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一次摊销法的核算比较简便,但由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期一般不止一个月,因而采用这种方法会使各月成本、费用不太合理,还会产生帐外财产,不便于实行价值监督。这种方法适用于价值低、使用期限短,一次领用数量不多以及易于破损的低值易耗品。②分次摊销法:是根据领用低值易耗品的原值和预计使用期限计算的每月平均摊销额,将其价值分月摊入产品成本的方法。采用分次摊销法,各月成本、费用负担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比较合理,但该核算工作量较大。这种方法适用于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而不易损坏的低值易耗品。③五

有关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思索.pdf

一、管理会计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从历史上看,管理会计的实务发展先于管理会计的理论。从实务上看,如果我们把管理会计看成是内部报告会计的话,那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前的会计基本都是管理会计。根据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是“东印度公司”,如果我们把1494年11月1日意大利著名数学家LucaPacioli所著的《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潘序伦先生翻译为《数学大全》),其中第三部分是簿记(葛家澍教授翻译为《簿记论》以下用此名)作为会计学开始真正成为一门学科(郭道扬,2008)的话,那么自1494年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1601年的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里,会计实务基本上是管理会计,为内部管理者(基本也是所有者)服务的会计。对于管理会计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根据余绪缨教授(1999)的分类,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这个阶段的管理会计的重要特征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的执行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主要内容实际上是成本会计,即标准成本控制与预算会计;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帮助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即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强调执行和把事情做好。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发展到帮助企业预测,进行短期和长期决策,甚至应用很复杂的数学模型(比如线性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网络规划模型等)帮助企业进行决策分析,强调先把事情做对,然后再把事情做好。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发展起来的创新管理会计阶段。这个阶段以RobertS.Kaplan为代表,以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ABCandABM)和平衡计分卡(BSC)、经济增加值(EVA)、适时制(JIT)、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新型的基于战略的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为核心。该阶段重新审视了管理会计理论对实务的指导作用,摆脱了与管理决策相关性越来越差,远离管理实践的复杂数学模型,构建了一系列实用易懂的现代管理会计新方法。 二、关于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 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目前很多教科书与相关文献都不讨论,或者讨论不清楚。许多新版的西方管理会计教材都把现代管理会计目标表达为“帮助企业价值增值”。比如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关于管理会计定义以及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RobertS.Kaplan,Banker,Atkinson&MarkYoung四教授合著的《管理会计(第3版)》中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这里对于现代管理会计目标的阐述归结一点就是帮助组织提供价值增值。胡玉明教授认为:“21世纪的管理会计应是为企业(组织)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信息系统”(2000)。胡玉明教授的定义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的新认识,即认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企业创建其核心竞争能力。那到底现代管理会计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呢? 我们还是从管理会计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社会主要问题是主要的商品都很匮乏,大部分产品供不应求。主要矛盾是生产不出来,这个时候管理会计主要目标是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后来,社会生产力普遍提高,生产能力大大超过需求,生产什么才是顾客需要的决策问题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核心问题,因此决策会计成为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是国内竞争,也体现在国际竞争,去年来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就是一个明证;其次是变化越来越快;再就是顾客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时代,是顾客说了算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并不断地繁荣发展,必须设计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效率的分销渠道,开展富有成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快速地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尽管管理会计信息不能保证这些至关重要的活动取得成功,但是匮乏和扭曲的管理会计信息将使企业面临严重的困难。高效的管理会计系统通过及时而准确地提供信息,将为企业创造巨大的财富。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用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换来企业价值的持续最大化。因此,现代管理会计作为主要为企业(或组织)提供管理信息支持的信息系统,应该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这个观念适合任何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组织,营利性企业组织的顾客是企业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消费者;非营利的组织,比如学校顾客是学生,医院顾客是患者,政府的顾客是政府所服务的公民或者居民,即使是祠庙和教会等民间非营利组织,也有它的顾客,就是它的信徒。没有顾客的组织终将消亡。有顾客的组织必将存在。组织的顾客越多,这个组织就越兴旺。一个企业组织,只有服务好它的顾客,让顾客满意,使它的顾客价值得到增值,才能使企业价值得到增值,使股东价值得到增值。当然,对于企业价值增值可以继续用财务指标,比如经济增加值EVA来衡量,也可以用非财务指标,比如核心竞争能力指标来衡量。 三、关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学科属性 余绪缨教授(1999)曾阐述过现代管理会计的学科属性,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学科属性是信息科学的一个组织部分。我们认为,这个论断依然成立。因为现代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学和现代管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现代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现代会计学仍然是一个信息学科。财务会计学为组织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为组织内部利害关系人提供其决策有用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一点国内外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已经形成一个基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笔记和名校真题详解 (7-8)章【圣才出品】

第7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7.1考点难点归纳 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分类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2.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3.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1)分类法的适用范围。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2)分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①优点: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不仅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而且能够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的情况。 ②缺点:由于在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中,不论是间接计人费用还是可以直接计入的费用,都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因而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③应用条件:在产品的分类上,应以所耗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是否相近为标准。在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或工艺技术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及时修订分配系数,或另选分配标准,以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4.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 (1)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同时生产出的各种主要产品。联产品所经过的同一加工过程,可称为联产过程;在联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可称为联合成本。 联产品成本的计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分类法计算联合成本,;第二阶段,对于分离后还需进一步加工的联产品,还应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计算其由于继续加工而应负担的成本,从而计算其全部成本。 (2)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对副产品,可以不单独计算成本,而采用与分类法相类似的方法计算成本。副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售价减去税金和按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的单价,以固定的单价计价。 (3)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等级品是指品种、规格相同,但质量等级不同的产品。 因所用原材料质量不同或工艺技术要求不同而形成的等级品,如果各等级品售价相差很大,则可按单位售价等作为分配标准,计算各等级产品的成本。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解决及时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把产品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加强成本管理,从而采用的一种成本

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管理类全套经典课件

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管理类全套经典课件资料包集《宏观经济学》资料包集合(PPT讲稿+案例+课后答案)主用教材:N·格里高利·曼昆的 .3che./viewthread.php?tid=384&fromuid=1000 PPT讲稿《西方经济学》经典PPT课件(微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 .3che./viewthread.php?tid=3056&fromuid=1000 PPT讲稿《统计学》课件复旦大学 .3che./viewthread.php?tid=8218&fromuid=1000 复习材料《基础会计学》复习PPT课件 .3che./viewthread.php?tid=393&fromuid=1000 PPT讲稿《会计学》完整PPT课件 .3che./viewthread.php?tid=802&fromuid=1000 PPT讲稿初级会计学,PPT经典课件包 .3che./viewthread.php?tid=564&fromuid=1000 PPT讲稿统计学(贾俊平第三版) .3che./viewthread.php?tid=5308&fromuid=1000

资料包集《财务管理》资料包大集合(PPT讲稿,word材料,各部门资料) .3che./viewthread.php?tid=352&fromuid=1000 PPT讲稿《统计学》完整PPT课件 .3che./viewthread.php?tid=457&fromuid=1000 PPT讲稿《财务管理学》经典PPT课件 .3che./viewthread.php?tid=353&fromuid=1000 PPT讲稿《西方经济学》优秀PPT课件 .3che./viewthread.php?tid=336&fromuid=1000 文档资料西方经济学(大纲)+西方经济学资料精华版 .3che./viewthread.php?tid=469&fromuid=1000 文档资料讲义·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37 .3che./viewthread.php?tid=1477&fromuid=1000 辅导书籍成本会计学电子书(推荐) .3che./viewthread.php?tid=1314&fromuid=1000 文档资料《微观经济学》讲稿WORD版(高鸿业) .3che./viewthread.php?tid=372&fromuid=1000 PPT讲稿《微观经济学》PPT一整套 .3che./viewthread.php?tid=1579&fromuid=1000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会计学》课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概念解释 A、会计的定义:一种管理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提供经济信息为目的。 会计的职能:反映和监督 B、反映职能:通过专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从数量上反映会计主体也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 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是监督职能存在的依据和基础。 监督职能:利用反映职能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提供经营决策。主要表现在货币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发展的两个标志 1、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2、成本会计的出现,管理会计的形成并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3、管理会计,主要偏重于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它的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和 一种经济评估,数据不需要完全真实,可以是估计。 4、财务会计,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核算,所有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和客观,同时也是主管部门 进行经济审核的依据。 D、会计对象: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也可以称作会计客体。实质上是企业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 计对象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六大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F、会计任务 1、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支出,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2、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对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3、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会计服务的特定单位。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形成会计主体的三个条件:?具有一定 数量的经济资源;?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2、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为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奠定了基础。 3、会计分期:对时间范围的具体细分化,会计法将会计分期划分为,会计年,季度,月,为收付实现制和 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提供了比较基础。 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反映。 3、有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规定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方便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横向 比较。 5、一贯性原则:同一企业间,在不同会计分期,财务处理方法要一直,方便不同会计分期间的纵向比较。 如有变更需单独备注。 6、及时性原则 7、清晰性原则 8、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只与本会计年度相关。 资本性支出:为形成经营能力,在几个会计年度形成收益。 9、配比性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进行比较。 10、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的确定时间。 11、历史成本原则:主要针对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成本会计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成本概述成本核算概述 第一节成本概述 第二节 1、成本定义 2、成本的分类 3、成本、费用与支出 一、成本定义 1、马克思《资本论》的成本定义:理论成本 成本的经济内容为“C+V” 具体包括: (1)劳动资料上的消耗,如固定资产折旧; (2)劳动对象上的消耗,如材料消耗; (3)人工方面的消耗,如工资。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实际成本 理论上,有助于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都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实际工作中: (1)由于受成本计算效益性原则限制,有些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却没有计入产品成本,如期间成本。 因此,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亦称制造成本。 (2)有些没有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考虑经济核算的要求,将其计入产品成本,如废品损失成本、停工损失、财产保险费等。 产品成本的开支范围包括: 1)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费用; 2)为制造产品而耗用的动力; 3)企业生产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其福利; 4)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 5)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6 )企业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等费用。 下列开支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1)资本性支出;2)投资性支出;3)期间费用支出;4)营业外支出;5)在公积金和公益金中开支的支出;6)其它不应列入产品成本的支出,如违约金、滞纳金、捐赠、被没收的财产等 3、管理成本 成本与管理相结合,并随之发展,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 二、成本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也称生产成本,指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 2、成本按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1)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与产量呈正比变化的成本,Y=bx。 (2)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Y=a。 3、按成本是否可控,可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1)成本可控与否,具有时间上、空间上与层次上的相对性; (2)变动成本和直接成本一般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是不可控成本,但并不绝对。 4、成本按是否决策相关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1)专属成本(特定成本):与某特定对象直接相关的成本。(2)机会成本:被放弃方案的收益是最佳方案的机会成本。(3)重臵成本(现时成本)(4)可控成本(5)沉没成本(6)不可控成本 三成本、费用与支出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参考答案.doc

《成本会计学》实验目录 0 准备知识 (2) 1 基本操作步骤 (3) 2 期初建账 (3) 3 日常业务的会计处理 (4) 4 《成本会计学》实训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参考答案 (4)

0 准备知识 (1)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设置 (2)成本会计工作的人员(岗位)设置 (3)成本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法律法规 1.什么是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指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管理要求相适应。 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厂部的企业会计机构一般设在厂部会计部门中,是厂部会计处的一个成本核算科室。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是全厂成本会计的综合部门,负责组织全厂成本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分解下达给各责任部门;实行日常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正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及有关费用;检查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考核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完成情况,实行物资利益分配;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强对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帮助;制订全厂的成本会计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 2.成本会计机构的组织分工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

成本会计笔记-要素耗费的核算

一、要素费用 1.外购材料 2.职工薪酬 3.折旧费用 4.利息 5.税金 6.其他费用 二、材料费用的归集 (一)原始凭证 1.领料单 2.限额领料单——多次领用 1)多次领用 2)适用于经常领用并制定消耗定额时 3.领料登记簿 1)月末一次根据登记簿填领料单 2)适用于领用次数多,数量少价值低 4.退料单 1)多的材料下月不用→红字退料单+退回材料 2)多的材料下月继续用→“假退料”(红字退料单+下月领料单+材料不退回) (二)成本归集 1.实际成本 1)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2)适用于品种较少,收发次数不多企业 2.计划成本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库存材料差异+本月新增材料差异 月初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2)发出材料应分摊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3)发出材料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分摊差异 三、材料费用的分配 (一)体积、重量比例法 1.材料费用分配率=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总额 各种产品重量、体积之和 2.某产品分配到费用=产品重量(体积)*材料费用分配率 (二)定额消耗量比例法 1.材料费用分配率=实际耗用材料费用总额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2.某产品分配到费用=产品定额消耗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三)定额成本比例法

1.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实际材料费用总额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 四、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五、外购动力费归集 (一)内容 1.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 2.根据使用数量,由仪器仪表计量 六、外购动力费的分配 (一)根据仪表计量的耗用量、动力单价、适当标准 (二)适当标准 1.生产工时、机器工时、机器功率时数、定额耗用量 (三)账务处理 1.借: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七、职工薪酬的归集 八、职工薪酬的分配 (一)基本车间工人→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二)基本车间管理人员→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工资) (三)辅助车间→辅助生产成本——工资及福利 (四)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费用——工资 (五)医疗福利部门→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九、折旧费的归集 (一)平均年限法 1.月折旧额= 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年限×12 X固定资产原值 (二)工作量法 1.年折旧费= 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本年工作量 总工作量(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折旧费= 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2 预计使用年限 2.最后2年= (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